(必備)團隊建設方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8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團隊建設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團隊建設方案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合作者,教師不光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還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僅僅依靠傳統的相對封閉的個體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在團隊中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學習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把新課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學習型團隊建設中,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建立一種新型的夥伴關係,老教師的經驗得到了總結和提升,新教師得到了鍛鍊和培養。他們在合作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實現思想交流、觀念碰撞、情感溝通、知識增量、效益增大、價值提升。

構建學習共同體,打造學習型團隊是新時期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根據我校的實際,我們要從以下幾個進行實施:

一、“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目標

第一,教師實現自我超越。教師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實現專業覺醒,每個教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第二,改善心智模式。教師通過深度學習和反思,能夠挖掘教育教學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教師的自覺反思建立在深層次的基礎上,成為一種樂觀的、積極的、健康的人格素養。

第三,建立了共同的願景。我們每個教師不是隻為了個人願景學習反思,而是為了追求一種教育的理想和教育的幸福。

第四,發揮整體效益。教師的學習反思能夠從整體出發看清自己的整體目標,從系統思考的角度看清自己在學校中的位置和作用,看清自己的言行對教育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作用,克服消極影響。

二、“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和優勢互補原則,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及學習研究專長,學校共成立以名師領銜的12個學習團體,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習共同體”,“共同體”各成員之間彼此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研究任務。

1、學習團體的組成

學習一組主持人:朱莉

合作伙伴:陳瑞芳、瞿利雲、彭小妹、周佩

學習二組主持人:錢玉珍

合作伙伴:姜小靜、王豔、裴麗丹、朱美娟

學習三組主持人:黃明芳

合作伙伴:周進良、程英、徐小云、陳小青

學習四組主持人:陳雅琴

合作伙伴:張麗、胡小菊、張惠、陳春霞

學習五組主持人:王曉惠

合作伙伴:張輝、陳安、黃小玲、李海霞

學習六組主持人:張豔

合作伙伴:王亞楠、孫琳、張莉

學習七組主持人:張惠芬

合作伙伴:曾毓華、伍俊紅、李巧玲、彭慧娟

學習八組主持人:李桂華

合作伙伴:葉元琴、袁海巨集、吳亞慧

學習九組主持人:朱敏

合作伙伴:陳勇、田雷、汪紅

學習十組主持人:孟卡

合作伙伴:許小麗、佔玲、張小勇

學習十一組:主持人:王小平

合作伙伴:郭文君、伊小明、遊苗苗、陳文芳

學習十二組:主持人:劉芳

合作伙伴:梅傲雪、江玲、操冰

2、“學習共同體”必須努力承擔的任務

“學習共同體”是學校內部相對獨立的學習研究“單元”,各成員之間是共同學習的夥伴、合作研究的夥伴、心靈交流的夥伴。主持人是“共同體”的核心,起著組織、指導、協調作用,具體任務是:

①每學期共同研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

②共同完成一個課題(含微型課題);

③共同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團隊中的任何一個成員的主講研討課、競賽課,參加讀書交流、學術交流,撰寫論文、案例,都必須經過團體反覆研討,形成團隊的集體智慧。

3、“學習共同體”活動開展

團隊主持人在目標框架內自主組織開展學習、研討活動。雙週集體備課時間為固定研討時間。其它活動時間由主持人自主安排,可以邀請教務處、教科室相關人員參與。學習、研究活動按學期設計,每次活動有一箇中心研究話題,形成不拘一格。

三、“學習共同體”推進策略。

1、努力排除團隊學習的四大“智障”,營造團隊學習的良好氛圍。

有礙團隊學習實效的原因有五點:一是團隊的智慧傾向於個別成員的才智或領導的指示;二是把責任歸咎於外因,併產生消極的情緒;三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故意不提沒有把握的問題;四是認為提出不同的分歧性意見會影響成員間的感情;五是在意見分歧時,只做折中性的結論,兩面討好。只有完全去掉這五點“智障”後,團隊學習的成員才得已開放自己的心胸,開始深度匯談,進入真正學習思考的狀態。

2、創造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

一是認真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各團隊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抓落實。要結合自身專業研讀教育專著,結合課改學習先進思想理念,結合課改學習先進的經驗方法。團隊每個成員要學會做理論報告,用自己的話語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是積極開展學術沙龍活動。各團隊緊密結合當前課改的焦點問題、課堂的熱點問題、學生學習的難點問題選擇話題進行深度交流。團隊成員之間圍繞同一問題談自己不同的理解,使學術沙龍活動過程成為彼此思想交流、經驗分享的過程。學術沙龍不需要正規的記載,但需要真切的感悟。每個成員要有一個專用的本子記錄自己的感悟。

三是主動參與網上學習研討活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新的資訊化學習和互動的環境,網際網路為教師學習研究搭建了快捷的平臺。各團隊要充分利用網路平臺深入開展網上學習和交流活動,在網上獲取前沿理論,在網上捕捉最新資訊,在網上與專家名師對話,在網上開展積極地教育教學評價。

四是以名師工作室為陣地,圍繞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教學改革等熱點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名師工作室定期釋出資訊,定期提出研討專題,定期開展成果評選活動。各學習團隊要成為名師工作室的骨幹力量精心策劃,積極參與,主動完成任務,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

3、學習共同體的管理

團隊學習研究週期為一年。每個學期進行一次考評,根據團隊學習、專題研討、教師發展、教科研成果等方面情況進行量化評估,特別要考核團隊成員的進步以及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對優秀團隊給與獎勵,對成效很差的團隊進行重組。

實行榮譽分享,學習團隊中的任何一個成員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中取得成績,其他成員也享受榮譽獲一定比例的獎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