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反思 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3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教學反思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教學反思 集錦15篇

生物教學反思 1

提高課堂效率是或者說實現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目標。廟個人,每節課都會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這裡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內容要詳略得當

教學要學生會的不講,主要的則詳講,次要的則略說,不可平均用力。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

二、訓練要有針對性

課堂反饋和檢測要與教學目標一致,難易適中。作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佈置相應的習題。上課時,提問要有針對性,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都能獲得激勵和自信。

三、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時首先要備學生,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學習特點,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二,要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本節的`重點難點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絡。三要備教法,針對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

法,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

四、要做好反思

反思要在課堂上和課後進行。課堂密切注意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班級和學生,要有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課後反思要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失敗的地方,反思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讓自己不斷得到提高。

生物教學反思 2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生物教學工作,從考試狀況來看,成績不算理想。認真回顧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做如下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國中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應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用心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應對失敗的心理。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用心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針對狀況,我準備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意學,樂意學,用心主動地學。在每節課上,每次作業都要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與潛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潛力以及工整的書寫。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潛力,防止馬虎出錯。

第二,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個性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第四,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潛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第五,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第六,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第七,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生物教學反思 3

“網路”是當今時代的代名詞,網際網路正以驚人的速度“飛入尋常百姓家”,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也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看到了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廣泛運用,看到了它對語文教學產生的深刻的影響,然而,資訊科技和語文學科怎樣才能有機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霧裡看花”,而這一次執教了《海底世界》後,我頓時“豁然開朗”了一些。

一、“整合”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慾望的“敲門磚”。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提供豐富的影象及聲音資訊,這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見,創設良好的情景是學習語文的必要條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的閱讀課文,它以生動的筆法,從光和聲兩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從動物、植物、礦物三方面介紹海底的物產,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篇課文具有一般閱讀課文的共性,也有其個性。海底,對於學生來說,是個神祕的領域,海底裡的生物、礦物,學生更是聞所未聞。課文中所描寫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閃爍,動物們在竊竊私語,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等,學生都不清楚。因此,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就很大。如果按照傳統教學,難免枯燥、抽象,學生肯定不感興趣。而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網際網路上找到、擷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訊錄象,播放海底裡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利用視訊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教學時我忽視了這一點,課始利用靜態的海面創設情景,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結束時播放視訊,學生的興趣才被激發。)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識難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難點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三年級的學生還是處於思維、理解能力的培養階段,對這些概括性強的知識並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就以突破這些教學難點為內容,把學生帶入神祕的海底,親耳聽聽奇妙的聲音,親眼看看豐富的物產,從而有效地突破難點。[

1、化虛為實,啟發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

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對海面上“波濤洶湧”,海底卻依然“寧靜”不太理解,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洶湧”一詞,而且也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黑暗的海底卻有亮光這一奇異的景象,而後,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通過課件中動物聲音的播放,把課文中一行行獨立的詞句形象地連貫起來,生動再現,再通過朗讀去體會“竊竊私語”一詞,邊讀邊體會語言的生動。

2、化靜為動,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領悟。

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舉例描寫的幾種動物:海蔘、梭子魚、烏賊、章魚、貝類的樣子、特點和活動方式都不是很熟悉,於是,我藉助課件演示了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使它們栩栩如生,趣味盎然。這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學調控能力欠缺,評價方式單一,缺乏語言文字的訓練等,我將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在課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生物教學反思 4

1、採用多媒體手段匯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影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匯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匯入新課。

3、通過設問匯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麼我們家裡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著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練習匯入。

教師可以設定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注意練習中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可以發現自己所欠缺的知識點,上課時便會集中精力聽講,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出新課內容。

當然,新課的匯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師生問候、教師直接板書、講故事、講新聞、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鑑之處。

總之,任何一種的匯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做到願學、善學、樂學。

生物教學反思 5

評價要由知識傳授為本向能力培養為本轉變。傳統課堂以知識為本位,以教材知識的傳授為主,課堂評價也以知識記憶、強化訓練作為重點,很少讓學生討論和質疑。這種課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個性、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批判精神、科學精神的培養也無從談起,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象力被消磨殆盡。

評價必須與時俱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更新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型評價制度。網際網路技術、多媒體數字教育技術、“雲端教育”、太空授課、電子書包等新興技術正在改寫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學習觀念也都在不斷更新。傳統的'教材概念、課堂概念已經新增了許多內涵與外延,如果教育者還不能轉變觀念,只能落後於教育的腳步。學生通過網校、網路課堂、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新型學習渠道所得到的知識容量、思維能力訓練、技能提高以及學習的超前性是傳統學習環境下所無法想象的,更是傳統灌輸式課堂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教學方式必須改變,課堂評價方式也必須跟隨時代,加快步伐。要把課本基本知識的教學評價放在初級和基本的指標體系中,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還有更重要的學習興趣習慣、意志品質、人格修養等高階指標放在教學評價的主要位置。

生物教學反思 6

事事有度,適度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變化。在生物教學中,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知識的廣度

在生物教學中,如果認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麼都講,什麼都教,其結果將似蜻蜓點水,收穫無幾。實踐中,要上好一堂生物學課,必須處理好全面講述和重點講述的關係,在儘量講全、講深、講細、講透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知識的教學,至於什麼知識內容應重點講解,什麼內容可以略講,什麼內容可以點到即止,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予以確定,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接受能力組織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抽象理論,補充典型例項,經過具體分析,再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重點內容的理解、掌握。但補充的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並要適時適度。

2.教材的難度

教材的難度主要決定於教材中難點多少和性質。難點是指教材中教師感到難教,學生感到難學的內容。哪些內容容易成為教材的難點呢?其一是教材中內容龐雜,頭緒紛繁的問題。如“基因的分離規律”中出現的新術語。其二是教材高度抽象,空間構形複雜的內容。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空間結構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感受能力,如葉綠體、線粒體、中心體、DNA、蛋白質的結構等,學生往往難以形成正確的空間形象。其三是教材中以高深理論作背景的內容。例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一章的內容是以實踐證據作基礎,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考古學、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有關,並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感到疑惑難理解。

生物教學反思 7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是為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併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基礎。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而又貼近生活的例來幫助學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學。

二、在教學中融入生活興趣和例項。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教學,核心內容當然是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是對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的確需要一番統籌和安排。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又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的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還要緊扣課程標準。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

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絕對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其他的解釋。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作為老師,我要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防寫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生物教學反思 8

一學期的生物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生物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於進行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知識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習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另外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現狀反思

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

2、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導致做題時馬虎大意,會做的也做錯。

教師方面:教材中有的'課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為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於學生理解。三.改進措施:

1、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2、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3、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4、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5、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總之,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生物教學反思 9

1.採用多媒體手段匯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影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在講授“生態系統的概念和型別”這一節時,便可採用這種方式匯入。

2.借教具匯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匯入新課。

3.通過設問匯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麼我們家裡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著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以名人軼事或科學家生平匯入

例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規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孟德爾的`生平,由此引出高二階段所要學習的兩大遺傳定律,即基因分離定律及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這樣,學生不但明白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而且也會想知道孟德爾當時是怎麼進行遺傳實驗的,由此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課。

5.以舊拓新,“啟發式”匯入

高中生物內容較多,知知識間的聯絡較為緊密,系統性強。教師在授課時,往往採用這種方式匯入。

生物教學反思 10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教學必然要和自然實踐相結合。個性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很多基礎知識是他們所熟知的或樂於明白的。因此,這也就成了農村生物教學的一個特點和優勢。

一、學生在農村實踐中可獲得生物學知識

首先,形態結構方面的知識。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形態結構在農村生活中都能得到觀察。而一些常見動物個性是昆蟲綱和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知識也可在學生的日常玩耍、遊戲和對一些動物的宰殺中得以觀察和學習。

再者,生理方面的知識。在農作物的種植和果蔬的培植中,學生可學習到一些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知識。比如,種子的萌發和休眠,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光合作用等。而在家畜家禽的餵養中,則可獲得這些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生命活動規律等知識。

二、生物教學和農村實踐相結合的作用

第一,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難點僅從理論上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和理解的,只有透過實驗和實踐才能較好的掌握。而在農村實驗條件較差的狀況下,聯絡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講解,則顯得尤為重要了。

講種子的休眠,我們能夠讓學生聯想種黃瓜時要清洗種子,去掉抑制物質的狀況,這樣就能很快地理解了什麼是休眠,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能夠多講一些與學生所熟知的生產生活相聯絡的資料,如棉花為什麼要打頂,為什麼有的黃瓜花、葫蘆花不結果,雞為什麼要吃少量的砂粒,為什麼蝙蝠能在夜晚飛行等等。透過這些問題的學習,就能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的好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熱情,調動其學習的用心性。

三、農村實踐和生物教學的具體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要在各環節結合農村實踐知識進行教學,並應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利用常見的生活知識匯入新課。比如說,講‘無機鹽的吸收’夕時,我們能夠這樣匯入:“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種莊稼為什麼要施肥嗎?瑪困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心地聽講,從而到達了目的。

其次,在講授新課時,要利用一些生產生活常識講解某些抽象問題。比如講“條件反射的建立”,我們能夠聯絡家庭餵雞的經驗如果我們每次餵雞前都喚它或敲食盆,那麼時間長了,當你一喚它或敲食盆,雞就會跑到你身邊來徠加以說明,由這樣一個例子,就能使學生簡單愉快地掌握這個問題,並能引起其學習的興趣。

再者,我們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於觀察,善於觀察,並要勤於動腦,儘可能地把一些生活現象和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比如說葉序,青蛙的面板,年輪,壁虎捕蚊,農作物的`灌溉施肥”果木的嫁接’等

最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向學生講清一些生活常識中錯誤的認識。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問題,人們的習慣看法或說法是錯誤的,這會直接影響到作為孩子的學生。如“菊花”不是一朵花,而是花序,不同植物及不同生長期對無機鹽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而不是簡單的“巧種不如愣上”;魚體內的氣泡是魚縹,不是膀朧;貓捉老鼠是一種本能,而不是貓有意為我們除害;小麥種不是種子而是果實;糞便並不是排洩物等等。

總之,我們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應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聯絡一些農村的生產生活實踐,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提高學習的效率。並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潛力,把學到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實施素質教育。

生物教學反思 11

怎麼上,採用哪些策略吸引學生?

學生剛學完第一單元,而《單細胞生物》在教材中是在第二單元第二章第四節,這一節安排在教材中的安排是在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之後進行的,按照正常的進度還有一個月才能學習到,我這是有拔苗助長的嫌疑了。我要在10月11日上課,只能在學生現有的生物學知識中找突破口,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絡,在備課過程中分析學生現有學過的一個月的知識,決定從“認識生物”入手,回顧生物的特徵,用生物的特徵作為判斷依據衡量單細胞生物的代表——草履蟲是不是生物,依據是什麼?

生物的特徵書上共列舉了七條,在沒有複習的情況下也不好說全,怎麼辦?怎麼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呢?在黃金週期間我帶著父母去平山神鹿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旅遊,拍下不少風景和平山“神鹿”,在整理照片時,挑選了10餘張照片,匯入新課時在背景音樂許巍的《帶著爸媽去旅行》的歌聲中與學生分享旅行時的美景,再請學生幫忙挑選出其中屬於生物的部分,不知是旋律打動學生還是美景吸引學生,還是知識點簡單,學生都舉起手臂爭取回答問題的機會,達到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萬事開頭難,這頭開的好了,後邊的就到渠成了,學生通過分析生物的特徵逐條對應辨析草履蟲,得出草履蟲也能進行生命活動,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單細胞生物,從它的食性分析是從外界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不是自身製造判斷它屬於動物,從草履蟲以水中的細菌為食物來源,大約每分鐘形成一個食物泡,每個食物泡中還有30個細菌,可以計算出每天一隻草履蟲大約能吞食多少個細菌?可以通過計算緩解一下學生上課的`緊張心情,進而分析草履蟲與人類的關係,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同學們為保護環境可以有哪些作為?這樣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入手,在師生對話中分析討論,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不足之處:

1、大家公認的板書設計不夠規範,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直立草履蟲,僅僅從右側畫出指示線,需要標示的結構名稱有11個之多,個別的指示線有點集中,學生填寫空間小,後邊的學生讀圖有困難。

2、給學生解讀草履蟲的時間稍顯不足,11個結構需要識別再與功能對應,有難度,如果時間再多些,相信效果會更好。

生物教學反思 12

《表裡的生物》一文,是我國詩人、學者馮至寫的一篇文章。文章語言平實易懂,透露著童趣,符合孩子的需求,很適合學生閱讀體會。文章主要講了小時候“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對父親會發聲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也讓讀者感受到“我”是一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本課教學我還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並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並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生物教學反思 13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潛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但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理解、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十分注意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應對學生興趣和潛力的進行培養並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證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匯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導課激趣激疑,啟用學生的“動情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採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資料以思考題的形式佈置給學生,並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簡單、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忙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作答,並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要啟發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讚賞學生的大膽見解,並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後,師生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靠性,防止養成思維隋性。

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場所是在教室,中學生物學教學絕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室裡,黑板粉筆,重複一年又一年。學生在教室裡是死板板坐著,應對黑板,應對書本,單調地重複學生像籠中小鳥,我發現適當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也起了很重要作用。並且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學需要大膽離開教室,更換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場所,那裡有做各種實驗的儀器裝置,那裡有用於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型、標本、教具,那裡有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氛圍,所以我有很多課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效果很好,學生能夠動動手,培養操作潛力,學生可動動眼,培養觀察潛力,學生也不是一向坐著,根據需要時站時坐。再如: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係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我試著把同學們帶到農民大棚裡,為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並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求知慾增強,教學效果如願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此刻:

(1)教室是學生必需去又有所厭倦的地方,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

(2)在新的環境裡,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慾。

(3)在教室裡可能接觸不到新環境中的資訊,教學資料單調。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潛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構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能夠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用心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用心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用心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潛力。

3、系統梳理知識的潛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迴圈”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樣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構成學習創新潛力。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潛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定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潛力和思維潛力。在學生掌握了必須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狀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透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潛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生物教學反思 14

在生物教學中巧妙地輔以一些與生物知識有關的妙語,往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下面就簡單列舉幾例在生物教學的妙語妙用。

(1)詩詞

在生物課堂中適當穿插運用,可為學生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教學情境,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陶冶學生情操。如在“生物與環境”中,匯入時可引用“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喚起學生珍惜美愛護環境的意識;還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峙桃花始盛開”來突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又如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來引出“植物的向光性”。

(2)成語

與生物學相關的成語往往蘊涵著一定的生物學原理。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達了出來。還有“飛蛾撲火”——昆蟲的趨光性、“葉落歸根”——生態系統的物資迴圈、“望梅止渴”——條件反射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時機靈活運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抓住知識精髓,理解知識的效果甚佳。

(3)迷語

把生物主要特徵或本質規律概括起來,形成生物學謎語,或收集民間相關生物學謎語,在課堂中抓住契機,適時應用,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教學中會產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不勞而獲”——寄生、“玉帝聖書”——神經、“三教九流都來往”——雜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坐個白胖子”,可以使學生很容易抓住果實與種子的本質特徵,從而不易混淆“果皮”和“種皮”兩個概念。

(4)諺語

諺語是前人用精練、押韻的語言歸納而成,反映事物或現象的本質、規律,並廣為流傳的`妙語。課堂中適當選擇運用,能增強學生的無意注意,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如“一山難容二虎”——種內鬥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條件反射、“大樹底下好乘涼”——蒸騰作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生物的遺傳等等。

(5)順口溜

一些零散難記憶的知識內容,抓住其知識重點,編成具有一定的音韻和節奏感的順口溜。在課堂適當運用,既可縮小記憶容量,便於記憶,又能活躍課堂氛圍。如幾種無機鹽缺乏症:“鈣、磷不夠疏鬆症,小兒還患佝僂病;成人缺碘甲狀腫,幼兒必患呆小症;嬰兒缺鋅食不振,生殖發育要緩行;血紅蛋白鐵組成,缺少就患貧血症”。這樣把幾種常見無機鹽缺乏症歸納在一起,利用押韻特點,使無機鹽與相應缺乏症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較持久的聯絡。

生物教學反思 15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滿著時代氣息,充分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生物教學工作反思。新教材在吸納原有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同學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同學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新教材突出了以同學為中心,全面開發同學潛能為目的的新方向。高中生物實施新課程教學,要轉換教學方式,貫徹現代教育思想,建立起體現師生交流互動,同學探究學習的新模式,促進同學自主學習,滿足同學發展的需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同學終身學習的發展奠定基矗

1.挖掘新教材圖文內涵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高中生物新教材每章首頁圖文並茂、詩情畫意,引言發人深剩新教材以優美的畫面、名人名言或對生命活動的生動描述,為教師開展直觀教學,引導同學領略生命科學的魅力,調動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創造了良好條件。例如,“走進細胞”這一章引用了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的話:“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節,繪製了蚱蜢與綠葉的畫面,編者附上一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他們為生存而獲取能量,能量在細胞裡流轉激盪”。別開生面,內涵豐富的.圖文開闊同學的視野。教師應引導同學在欣賞優美圖文的基礎上,要認真思考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讓他們欽佩於科學家睿智的思想和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格,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開生命科學神祕的面紗,從而在內心噴發出主動要求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的強烈慾望和動機,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工作反思》。

2.充分利用教材設定的各種欄目創設問題情境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較,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增加了許多提供同學思考的問題,在每一節裡都設定了諸如“問題探討”、“本節聚焦”和“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定與安排,不僅為同學更好地獨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體性起到啟發和提示的作用,也為教師引導同學參與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提供了素材。教師應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到同學手上,課堂教學要安排充足的時間組織同學思考和討論,要讓同學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應該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設定的這些欄目蘊含的資訊,巧妙地設計問題,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讓同學帶著問題去學習。例如,“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中的“問題探討”欄目提出“你是怎樣區分氣泡和細胞的?光學顯微鏡下能看見細胞膜嗎?”點出同學原有知識中的疑惑,將同學的思維帶回到曾經學過的有關細胞知識中,激起同學對有關細胞膜問題的思考。藉此,筆者取一個雞蛋並打破置於培養皿中,並指導同學觀察,告訴同學“卵黃是雞的卵細胞,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接著根據:“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啟發同學推測,科學家是怎樣確定細胞膜存在的。這種問題情景的設定引起同學的思考和大膽推測、討論,甚至爭論,為進一步探究細胞膜的學習開啟興趣之門。3.開發教材蘊含的合作學習因素培養同學團隊協作精神

教材設定了“技能訓練”的欄目以及提供的“資料分析”使同學的思維活動不斷處於積極狀態。筆者分析了這些欄目的資訊,大多提示以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完成教學為佳。因此,課堂教學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指導同學討論,相互幫助,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疑難。教師解疑,有時則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同學解疑答難,教師則當“旁聽生”。同學可以暢所欲言,給同學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師生平等、寬鬆舒暢的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資訊和切磋學問的論壇”。筆者也曾驚喜地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中,有些同學的發言表現其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經常性開展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必然會強化同學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列於培養同學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同學的團隊協作精神。

4.利用新教材編排的探究實驗開展探究式學習

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學科的特點,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同學實際,安排設定了探究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等。其目的是要求教師執行教學時切實貫徹探究性學習理念,讓同學在探究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同時,學會開展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圖文並茂,迎合同學的學習心理;內涵豐富,適合於不同層次的同學學習應用;多種欄目設定,有利於教師組織開展探究學習和同學進行自主、主動學習。生物學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通過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同學完成探究活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