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學院保護生物學學院介紹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4W

西南林學院保護生物學學院(Facul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FCB)以森林健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安全為主要研究領域和學科特色。從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森林、園林園藝、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病蟲害防治,森林植物檢疫,生物與仿生農藥的開發研製,消防工程(包括森林消防和城市消防),野生動物及瀕危物種保護,動物損害控制,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與規劃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公眾意識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

西南林學院保護生物學學院介紹

西南林學院保護生物學學院擁有森林保護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兩個省級重點學科,雲南省高校森林災害預警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的森林保護學綜合實驗室、動物學綜合實驗室和消防工程綜合實驗室,以及野生動物、昆蟲、森林病理與真菌標本室。擁有五個本科專業: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森林保護)、植物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動物科學、消防工程;三個碩士授權點:森林保護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和動物學。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森林保護)為省級重點專業,《自然保護區管理》課程為省級一類精品課程。掛牌建立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教學科研實訓基地和紫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教學綜合實習基地,以及屏邊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實習基地。目前在讀研究生113人,本科生900餘人。至2007年,已培養本專科畢業生2100餘名,碩士研究生110餘名,博士研究生2名。

學院現有教職工6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7名,高階實驗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42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名,碩士學位教師31名。學科團隊中擁有外聘博士生導師9名,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名,雲南省第三層次後備人才培養物件1名。

學院教師目前主持的在研課題4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5項,“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1項,國家林業局專案1項,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1項,雲南省攻關專案1項,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專案7項,雲南省林業廳專案5項,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專案3項,昆明市科技局專案2項,橫向課題11項,學校重點和麵上專案7項。近三年,學院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論著200餘篇,其中SCI論文15篇。

保護生物學學院力求以特色立足,注重提高教學質量,突出應用性,加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產業需求,促進森林健康,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學科專業介紹

1、090703森林保護學

森林保護學學科是“十五”期間已達標掛牌的省級重點學科,森林保護學實驗室是雲南省高校合格實驗室,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專業(森林保護方向)是省級重點建設專業。

目前,該學科以森林健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安全為主要研究領域和學科特色。從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森林、園林園藝、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病蟲害防治,森林植物檢疫,森林消防,生物與仿生農藥的開發研製,以及瀕危物種保護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對小蠹蟲、木蠹象、松毛蟲、林木種實害蟲、華山鬆皰鏽病、華山鬆腐爛病、松材線蟲等重大森林病蟲害方面的應用基礎和防治技術開展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工作,在林火管理資訊系統、雲南省外來物種、森林蟻類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昆蟲多樣性和真菌多樣性等開展了頗具特色的基礎研究工作。

學科現設有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資源微生物學、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植物檢疫與生態安全、林火管理等6個研究方向。擁有實驗室總面積4464平方米;收藏昆蟲、病害和真菌標本約15萬號,其中模式標本200餘種。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裝置62臺(件),儀器裝置總價值664.2萬元。目前承擔科研專案共30項,其中國家及國務院各部委專案7項,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6項,目前承擔的科研專案的經費合計799.10萬元。2005-2007發表論文155篇,其中SCI論文5篇,主(參)編專著9本;2005-2007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全國林業科技工作先進集體,撲救雲南安寧“3.29”森林火災先進集體;2005-2007轉讓或被採用的科研成果12項。

該學科將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帶動相關學位點建設和實驗室建設。進一步突出學科特色和優勢,積極為地方產業和經濟建設服務。注重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使其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森林災害預警與控制方面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基礎平臺。

  研究方向

(1)、森林病理學

主要研究森林植物、園林植物及經濟林木病害的病原學、形態學、病理學、流行學基礎理論和防治技術。以研究重大森林病害發生髮展規律、病原物鑑定、致病機理及綜合防治措施、森林病害流行監測及預測預報、外來危險入侵生物等為主要研究內容,同時開展有關森林資源微生物多樣性及利用研究。維護森林健康,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2)、資源微生物學

主要研究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微生物的分類學、形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特徵以及它們的開發與利用。重點研究資源真菌的開發與利用。

(3)、森林昆蟲學

主要研究森林昆蟲生物學、分類學、生態學,森林昆蟲發生規律和動態趨勢,害蟲監測預警及防治理論和技術。以促進森林健康和保護森林物種多樣性為主要目標和方向特色,以研究林木害蟲防治、以及天敵昆蟲等益蟲利用為重點,注重森林昆蟲學基礎研究和森林植物檢疫、以及天然林、經濟林、長防林、園林園藝等的重大害蟲防治技術的研發、整合與推廣應用。

(4)、有害生物綜合管理

主要研究森林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和成災機制,森林健康評價與維護技術;發展以生態學原理為核心的森林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開展生物與仿生農藥的開發研製,研發或整合無公害防治技術直接提供生產應用。提出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理論與預防策略,及綜合治理的硬技術與軟技術,進而協調組裝為綜合治理技術。研究成果可直接為生產實踐服務。

(5)、植物檢疫與生態安全

主要研究危險性或檢疫昆蟲、真菌、細菌、病毒等的分類鑑定、地理分佈、傳播途徑與方式,檢疫檢驗技術,檢疫除害技術,入侵物種的生態安全評估及控制技術。

(6)、林火管理

以林火生態學理論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在森林防火生產實踐的應用為研究方向特色,推動林火科學與管理的發展。主要開展森林火災監測與預警、林火預測預報、火災撲救技術,特別是山地火災撲救技術的研究;開展林火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研發,火情采集、傳輸及應急指揮系統研發,資訊化、網路化辦公系統研發,林火撲救設施裝置研發。支撐森林防火科技發展,服務於生產實踐,服務於社會需求。

  師資隊伍

森林保護學學科專業學術隊伍中,高階職稱專業技術人員21人,佔師資隊伍的66%.具有博士學位的7人,佔21%,具有碩士學位的16人,佔50%。40-50歲的13人,佔40%,30-39歲的14人,佔43%。目前,該學科同廣東省林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及中國資源昆蟲研究所等眾多科研院所合作培養研究生,校內及外聘碩士生導師35名,形成了一支學歷結構層次較高、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和教學隊伍。

現學科組人員中,有云南省第三層次學科帶頭人1名,雲南省第三層次後備人才培養物件1名,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名,雲南省第三層次後備人才培養物件1名。外校聘任的博士生導師3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