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物的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物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物的心得體會

學生物的心得體會1

不知不覺中,已經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幾個年頭,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自身的差距,甚至時而會有掏空的感覺,繼續學習的願望越來越迫切。恰逢“20xx年高校教師網路培訓”開始,看到培訓課程中有動物生物學課,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並得到了學院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與鼓勵。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我主要學習了由許崇仁、姚錦仙和龍玉三位老師主講的《動物生物學》課,三位老師風格各異,但嚴謹的思維,精煉的語言,紮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處處為學生著想的精神無不感動著我,使我受益匪淺。許崇任教授高屋建瓴、學識淵博,字裡行間透出大家風範。比如許教授在講到原本很枯燥的動物進化時,從卵裂講到北大老師的科研貢獻,不經意將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又給學生以適當的啟發;甚至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交通訊號也成為許教授引出卵裂形式的楔子。聽許教授的課讓我深深感受到若想開闊學生視野,在更大尺度上理解動物生物學首先要求任課教師 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站到更高的高度。

姚錦仙老師理論知識紮實,思路清晰而且內容安排合理,上課讓人感覺很輕鬆。比如姚老師在講到漸變進化論時,從遺傳理論到地殼,從地球的生命史到動物絕滅娓娓道來,讓人不經意間增長了大量的知識,也開闊了視野。

龍玉老師善於將個人科研經歷和課堂講授相聯絡起來也讓我很受啟發。由於工作需要,我也每年都要進行野外考察,在積累了豐富的野外經驗的.同時也有很多有趣的插曲,偶爾在課間和同學們聊天的時候,學生們也表現出了相當的興趣,如果能夠把這些和書本聯絡起來,正是理論聯絡實際同時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舉兩得之舉。龍玉老師在課前放錄影也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借鑑的。當然,錄影不能亂放。比如龍玉講到武松、武大郎兩兄弟和生長激素的聯絡,必然會使這節課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投入更大的熱情,更多的精力,而作為老師,如果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收穫,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此外我還選修了清華大學李建秋老師的《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南開大學顧沛老師的《教學藝術漫談》以及清華大學賈書惠老師的《認真投入,搞好課堂教學》以及北京工業大學青年教師《關於如何講好一堂課的十個問題》的討論。

通過培訓我也為自己設立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標。首先要重新定位,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更好的勝任高校教師的工作。正如許崇任教授提到的,生物學科是和數學、物理這些學科不同截然不同的,在生物中有很多理論和說法都是在隨著科技發展不斷被淘汰或者是被完善,而且現在的學生獲取的資訊量也相當大。作為生物學科的高校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儘可能對本課程熟練掌握才能在講課時做到遊刃有餘,學生也會有更大的收穫。

其次必須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我的體會是,除了必須認真備課之外,作為老師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就要放下所有的疲憊,煩惱和雜念,全身心的投入教學以及與同學的互動。孟子曾經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我們有幸有機會得到比王侯將相更多的快樂,也一定要不辜負這份幸運。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個人精神面貌和個人魅力來感染學生,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規劃未來。這一點也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做到的,今後更應該發揚光大。

除此以外要將科研與教學協調發展,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一直以來不能很好的處理科研和教學的關係,甚至會有教學是負擔的想法。通過學習我意識到,科研工作有聲有色可以給教學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有了科研經歷和科研思路的參與高校教師可以在講課的時候更有底氣更加自信,科研資料的支撐也會使教學更加生動;而通過與學生的溝通的交流又可以為科研啟發思路,開啟方向,無疑課程是由學生來成就的,學生在提問的時候有些東西可能是我們不太熟悉的,這就督促我們進一步去查文獻,看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使我們的科研思路更加開闊。

最後,也要感謝教師發展線上提供的這樣一種學習形式,使得我可以更方便的完成培訓,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受到幾位教授和大家的指導,幫助我更快的成長為優秀的高校教師!

學生物的心得體會2

學講計劃已經進行了一年半了,這學期我在高一年級擔任教學工作,對學講的實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高一年級作為高中的起始年級,學講方式的應用對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知識領域和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增加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就生物學科而言,如何在課堂上展開有效地學講?採用什麼方式實施學講?如何讓學講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性行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實踐的。

從開學伊始學案的設計和編制,到經過幾節課的磨合和反思,我漸漸感覺到學講方式對這屆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難掌握的事情,但是單純的“學”和生硬的“講”,對於生物學科來說不利於鞏固和記憶,因為高中生物很多知識點是非常微觀和抽象的,學生當時記住了、說了出來,但並不表示他能真正掌握,也不意味著過了幾天還能記住。所以能不能用一些方法來輔助學講,讓學生正真學進去、講出來,而且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進去的知識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讓我費了很多心思。

經過一些嘗試後,我發現學生活動這一環節是最能有效落實學講方式的,在活動中不僅要動手動腦、邊學邊講、互學互講,而且活動中的一些教具、影象能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生物的結構、理解與結構相關的功能。例如,在《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在這一節的學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畫出一個細胞核的平面示意圖並說出各部分名稱和功能的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常規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觀看圖片或視訊之後講出各部分結構和功能,但是畢竟細胞核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圖片和視訊也只是帶給學生短暫的印象。我設計的畫圖環節不是每個人都畫,而是每個小組在自己的黑板上畫出一個細胞核並標出各部分名稱,然後說出各結構的功能。這樣的設計需要學生先看透課本、要注意到各部分結構的細節特點,比如細胞核的膜是雙層的,上面有核孔。怎樣的畫法才能把雙層膜和核孔表示出來呢?我看到各小組都在進行著激烈的討論和嘗試,幾乎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活動中,課堂氣氛非常得活躍。這樣就實現了在活動中學和講、在討論中邊學邊講。除此以外,學生甚至注意到了書上說核仁是無膜結構,在畫圖中不知道應該怎樣把它畫出來。這時我就給他們補充了一些生物學畫圖的方法和要求,可以用密集的點表示結構的存在等等。這樣一節課下來,不僅很輕鬆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而且因為有了學生的親手畫圖和糾錯,在以後的課上,一提到細胞核學生就很容易想到畫圖中遇到的問題,回憶出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實現了學講在課後的`鞏固和延續。

所以,對於生物學科而言,我感覺畫圖是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落實學講方式的一種有效和有趣手段,還能鍛鍊學生的生物學繪圖能力。

再如,在《物質的跨膜運輸》一課中,我還設計了另外一種活動方式:讓學生製作道具、合理利用道具,藉助道具進行學和講。這一課中的重點是小分子和離子跨膜運輸的三種方式: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既然是擴膜運輸,就需要有膜有物質。膜從哪裡來?學生自己做。在細胞膜的學習中,學生已經通過畫圖掌握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現在又需要他們親自動手做出一個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利用卡紙、畫筆和膠棒,學生做出了很漂亮的細胞膜模型,連膜外側的糖蛋白都表示了出來,這樣的教具製作活動,無疑對學生知識應用起到很大的作用。跨膜的物質怎麼表示?小磁石。我買了很多用在白板上的各色磁石,每組提供同種顏色十個磁石,學生製作的細胞膜模型先黏上磁片貼在各組黑板上,然後小組討論磁石該怎麼放才能表示出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怎樣表示出順濃度梯度還是逆濃度梯度?還要用粉筆利用箭頭標出運輸方向、需不需要載體和能量等。用自己製作的教具進行學講,學生的熱情也是得到了極大提高,知識得到了溫故和知新。

綜合以上兩個例子,我認為結合著學生動腦動手的學講方式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是很有效的,“學講”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而是一種能力的應用和體現,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講”。“學”不僅是學知識,還要學方法、學能力、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講”不僅是講考點,還要講原理、講思路、講出為什麼、講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學講課堂才能調動學生、吸引學生,發揮出“學講計劃”真正的意義和潛能。

學生物的心得體會3

雖然x大學聯考題的難度和我們全國卷是有區別的,但是理念都是一樣的。首先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其次就是考查學生的實際問題分析能力。所以,大學聯考題的素材全部都來自於我們的生產生活實踐,用活生生的例子,考察學生對待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首先從理念上再次重新整理了我的思想,。複習不是教給學生知識,也不是用知識去解決問題。而是先丟擲問題,讓學生學會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然後思考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絡和區別,最後才考慮用哪一部分的知識去解決。所以在我們以後日常教學中,不是先講授,而是先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思考怎麼搭建層層梯臺,最後共克難關。在我們進行備課,就要特別精選習題,改編之後,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去課本上找,或著小組討論,這樣讓他們得到的答案才會更真實,他們記憶的效果才會更快速,更準確。學會了知識,更掌握了方法。

其次,就是要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奮鬥到底的精神。高高:

大學聯考對全國考生都是公平的,不要總是抱怨某些省的分數低,某些省的高校招生投放比率高,這些目前都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學,會學,巧學。在平常給學生設定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層層遞進,從基礎題到能力題,再到拔高題,最後再到大學聯考題。大學聯考題也不是遙不可及,它更多還是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相信學生的成績也是一點一點的往上漲,最終一定會是一個完美的結果。學生要堅持,老師也要堅持,在堅持中不斷的相互鼓勵,收穫的不僅是成績的進步,也是精神的鍛鍊。

另外,研究大學聯考題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大學聯考題代表一種導向,每年出的重點知識總是在不斷地交叉和重疊。雖然題目的形式不一樣。但是它的知識內涵和原理還是相同的。因此在平常的課餘時間裡,需要把近十年的大學聯考題進行分類彙總,就會發現大學聯考題出題的一般規律,一定都是主幹知識,不直擊熱點,但一定來源實踐。目前大學聯考提出的三大方向,一是呈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二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是探究農事活動地理原理。在這幾年的大學聯考中,全國各類試卷都有呈現,這就是地理的熱點。我們要捕捉到這些熱點,就會在生活中關注這些熱點,課堂上,習題中都會為學生把握住重點,拓寬他們的思路,開啟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用知識,用經驗,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

最後,王公月老師又講了講自己對模板的看法。現在很多老師都認為大學聯考題出題靈活,根本不需要記住很多模板。王老師說,模板就是我們的知識結構,我們不是去要求背記死的'知識模板,而是記住結構性的知識模板。這個結構性的知識模板就是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絡,會推測事物將來的發展趨勢,也能倒推事物的形成過程。大學聯考確實是情境命題,但我們只要有這種結構性模板,就可以利用新的材料進行處理和加工,用科學的地理思維去應對新的問題。

對於區域地理,王老師的要求比較高。他不但要求瞭解區域的概況,還要特別重視區域的差異。因為大學聯考地理唯一不變的地理元素就是區域定位,只有準確定位了,才能夠對當地的環境有一個非常好的背景知識,才能駕馭新的資訊。

總之,任務很艱鉅,道路很漫長。我們只有俯下身來,沉下心來,踏踏實實研究,認認真真思考,兢兢業業努力,才能取得大學聯考的勝利!

學生物的心得體會4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學科在大學聯考中重點考查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檢測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我認為生物學科的大學聯考複習應堅持以《考試說明》的要求為出發點,強調基礎知識的內在聯絡,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下面就生物學大學聯考複習談談我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注重生物學表達能力

生物學表達能力就是指能用簡明準確的生物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影象語言、表格語言)來表達有關生物學的概念、原理、生命現象及生命活動規律等一系列生物學問題的能力。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等知識僅做到能“意會”,不能“言傳”是不夠的,如把“生長激素”寫成“生長素”等,必然會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另外近幾年的部分大學聯考試題問題較新穎,答案相對開放,但學生不注意表達的準確性,答案往往並不理想,甚至出現截然相反的錯誤。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生物學術語表達的訓練,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複述某些概念,能正確理解相關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絡,真正弄清概念的含義。

注重思維遷移能力

在複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圖解等。以下以生態系統的碳迴圈為例說明(圖解見課本),複習時引導學生分析圖解:(1)生態系統和無機環境中的碳主要以什麼形式迴圈,(2)無機環境中碳元素如何進入生態系統,(3)生態系統內的碳如何回到無機環境,(4)依據圖解寫出本題的合理的食物鏈。

培養良好的思維方法

選擇運用比較法,把課本中教材前後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有利於學生將知識系統化,並形成知識網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例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植物組織培養和動物細胞培養、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的比較等,這樣易於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給材料題的複習,加強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始終要求學生必須細心閱讀給出的材料,圍繞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這種複習充分體現了認知規律,利於學生積極思維。

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複習教學中不斷總結近幾年大學聯考的實驗設計題,加強了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要求的專題研究,要求學生學會根據已知條件,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如,給一些必要的材料器具,請設計一個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的實驗。這樣的專題複習,更具有開放性,讓學生順著題意發揮思維想象,進而得出相應的答案,符合創新思維的要求和學生思維活動、認知水平,更有利學生個性的發展。

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物學理論知識來源於實踐,是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的一門科學。近年的大學聯考中經常出現關於關注熱點的試題,這類題型重在考查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三者關係理解方面的內容,同時更是考查學生如何綜合運用生物學的原理、概念和規律來解釋、解決現實生活以及生產實踐中遇到的有關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平時的複習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兩點:(1)從各種媒體中獲取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如人體健康與疾病防治、幹細胞技術、生物工程等,將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融入生物複習教學中,以增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2)引導學生髮現生命現象、生命規律,並用生物學知識來解釋,例如生長素可以作為除草劑的原理剖析、無子果實形成的分析等。

總之,大學聯考複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問題很多,複習也從無定法,不可能依據一個模式。教師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把握大學聯考考核要求的基礎上,做到“抓本質,正確理解理論;善提煉,理論聯絡實際;找規律,活化深化理論;借實驗,探索驗證理論;聯實際,靈活運用理論”,紮紮實實地搞好複習工作,就一定能在大學聯考中取得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