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4篇[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5.26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4篇[薦]

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課程。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很強,因此實驗就顯得十分重要。

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由於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不好,在實驗過程遇到了許多的難題,也使學生們感到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自己看書,獨立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明白,到達了“雙贏”的效果。在做實驗前,務必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吃透,正因這是做實驗的基礎,實驗前理論知識的準備,也就是要事前瞭解將要做的實驗的有關資料,如:實驗要求,實驗資料,實驗步驟,最重要的是要記錄實驗現象等等。否則,老師講解時就會聽不懂,這將使做實驗的難度加大,浪費做實驗的寶貴時刻。比如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取氯氣的的實驗要清楚各實驗儀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實驗時才去摸索,這將使你極大地浪費時刻,會事倍功半。雖然做實驗時,老師會講解一下實驗步驟,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些基礎知識,那時是很難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亂按老師指使做,其實自己也不明白做什麼。做實驗時,務必要親力親為,務必要將每個步驟,每個細節弄清楚,弄明白,實驗後,還要複習,思考,這樣,印象才深刻,記得才牢固,否則,過後不久就會忘得一乾二淨,這還不如不做。做實驗時,老師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將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教給學生,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生活中的應用是那麼的廣泛。

學生做實驗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要有充分的準備,若是做了也不明白是個什麼實驗,那麼做了也是白做。實驗總是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就應儘量減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實驗效率的保證,有的人一開始就趕著做,結果卻越做越忙,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在做實驗時,開始沒有認真吃透實驗步驟,忙著連線實驗儀器、添加藥品,結果實驗失敗,最後只好找其他同學幫忙。特別是在做實驗報告時,正因實驗現象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將會很難的繼續下去,對於思考題,有不懂的地方,能夠互相討論,請教老師。

我們做實驗不好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就應有改良創新的精神。實際上,在弄懂了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我們的時刻是充分的,做實驗就應是遊刃有餘的,如果說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件難事,那改良總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在做金屬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我們能夠通過自制裝置將實驗改善。

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質。培養這種潛質的前題是學生對每次實驗的態度。如果學生在實驗這方面很隨便,等老師教怎樣做,拿同學的報告去抄,儘管學生的成績會很高,但對將來工作是不利的。

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在實踐中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質以及培養了良好的探究潛質和科學道德,例如團隊精神、交流潛質、獨立思考、實驗前沿資訊的捕獲潛質等;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潛質,培養理論聯絡實際的作風,增強創新意識。

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2

為期五天(20xx年6月11日—15日)的食品衛生綜合檢測實驗已經告一段落了,在這一週的微生物實驗主要包括牛奶中大腸菌群的計數、雞蛋中沙門氏菌的檢驗和牛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三個實驗,經過三個綜合實驗的課程,能讓我更能理解試驗時要掌握的細節,也要保持頭腦的時刻清醒。同時讓我對這三種微生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讓我也對實驗也更加熟悉了。

首先我們做的是大腸菌群的計數,它是採用MPN(最大可能數法)的計數來測定的。大腸菌群的特性為:在37℃,24小時內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好氧或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檬酸桿菌、產氣克雷白氏菌和陰溝腸桿菌等。其檢測原理為細菌在樣品內的分佈是隨機的,所以檢測細菌時,可按概率理論計算菌數。大腸菌群MPN計數的檢驗程式為樣品的稀釋、初發酵試驗、復發酵試驗和最後的大腸菌群最可能數(MPN)的報告。那麼在第一天的上午,老師基本給我們講了實驗的原理和步驟,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便開始計算自己需要配製的實驗試劑的量,並且稱取試劑的量和清洗所要用的實驗器皿,首先配置的是生理鹽水和LST肉湯,並且把生理鹽水和LST肉湯分裝到試管內,蓋好蓋子包紮好進行滅菌,滅完菌也就到了吃飯時間,等下午來接種培養了。

牛奶樣品與生理鹽水以1:9的比例進行混合,搖勻後做10倍系列的稀釋,做了3個稀釋度。隨後將三個稀釋度的樣品勻液以每個稀釋度3支試管接種到內裝小導管的含LST肉湯的試管中,最後放入恆溫培養箱中培養24h。在經過24h的培養後,所有的試管內均產生氣體,而後我們要將培養後的有菌落的LST肉湯接種到BGLB肉湯試管中進行培養24—48h,觀察後發現所有的BGLB管都產氣,顏色也有原來的綠色變成暗黃色,證明也產生了酸,所以記為所有產氣管為大腸菌群陽性管。最後查MPN表可得出每毫升樣品中大腸菌群的MPN為大於等於1100ml/MPN。

我們小組在做大腸菌群測定還是很順利的,中途沒有出現什麼錯誤,實驗很順利,小組成員的配合和分工也都很好。

第二個實驗是雞蛋中的沙門氏菌的檢測,他的特性是:沙門氏菌需氧或兼性厭氧,10—42℃都可生長,最適溫度為37℃,大部分可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是革蘭氏陰性的無芽孢桿菌。在營養瓊脂平板上生長產生光滑,溼潤,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在血平板上產生透明溶血環,形成大小中等的灰白色菌落。實驗過程可分為前增菌、選擇性增菌、選擇性平板分離、生物化學篩選四個階段。

實驗首先配製BPW溶液,進行分裝和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移取5ml雞蛋液樣品於盛有45mlBPW的'組織培養瓶中,混勻,放置於36℃±1℃的恆溫培養箱中培養24h±2h,觀察生長現象。接下來的增菌階段,需要配製TTB增菌液和SC增菌液,移取1ml的前增菌液接種到10mlTTB增菌液內,在恆溫培養箱內培養18h~24h,SC增菌液過程與TTB一樣。接下來需要製備BS平板和HE平板,等平板凝固後便可以開始接種了,是採用平板分多區劃線的方法,然後放在37度溫箱培養18~24h。最後要進行生化實驗,要先配製三糖鐵瓊脂,從培養皿的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種到三糖鐵瓊脂,先與底層穿刺,再在斜面劃線。同時把菌落接種到各種生化試劑裡,封口後一起放入恆溫培養箱培養18h。取出培養皿和生化小試管觀察結果,記錄。

第三個實驗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它的特性一般是無芽孢,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它培養的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就能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在血平板上培養會使紅細胞破裂,形成透明的溶血環。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是紫色的,排列成葡萄狀的圓形的菌。

首先是樣品的處理,稱取22g7.5%氯化鈉肉湯溶解於250ml水中,在每個均質瓶內移取45ml,同時製取Baird—Parker培養基,高壓滅菌後吸取牛奶樣品5ml到均質瓶內。放入恆溫箱培養18—24h。然後用接種環取培養物分別劃線接種到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上,培養18—24h,Baird—Parker平板有可能需要培養45—48h。最後進行血漿凝固酶試驗,挑取BP平板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1個或以上,分別接種到5ml左右BHI肉湯中,36±1℃培養18—24h。取新鮮兔血漿0.5ml,加入BHI培養物0.2—0.3ml,振盪搖勻,置36±1℃溫箱培養,半小時觀察一次,6小時觀察,直至出現凝固,判為陽性結果。也有小組6h後也沒凝固的,則判為陰性。最後進行革蘭氏染色實驗,觀察細菌的形態特徵。最後記錄結果。

三個實驗雖然不多,但是三個實驗的跨度剛好是一個星期,所以我們實驗剛好可以做完,實驗從剛開始的懵懂到慢慢的熟悉,到最後的成功,少不了的是小組合作和老師的幫助。經過三個微生物的實驗,讓我對微生物實驗的過程。不過對於微生物的實驗一定要細心,一個是它需要的時間很長,要滅菌和培養,如果做錯都得重新再來,並且實驗過程中不能被汙染,否則會對實驗結果造成一定的汙染或完全不可用。對實驗流程一定要熟悉,現象一定要觀察仔細,因為類似的菌類有很多,其生產的習性也類似,若不觀察仔細,就會有結果的偏差。我們小組的實驗都很順利,中途雖有一點點過失,但對實驗的進度和結果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實驗結果也是讓我們蠻有成就感的,感謝小組的配合。操作不像理論,只有多次練習才有體會,在今後的實驗中,我會更加努力。

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3

第一個實驗是菌落總數測定。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這個名詞:菌落形成單位,我現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測樣品中菌落的個數,一定要注意的是單位是CFU/ml或CFU/g。還有就是要掌握好對高壓蒸汽滅菌鍋的操作。實驗之前要充分做好預習工作,以便實驗的進行。由於是測定微生物實驗,就要尤其小心其他雜菌的`混入影響實驗結果。因此要做好實驗儀器和各種試劑的滅菌,有培養皿,試管,移液槍頭(裝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瓊脂培養基和生理鹽水,按各自要求用紗布和報紙包紮好,送入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玻璃儀器在包紮前要進行清洗,並烘乾,以免水分沾溼報紙。滅完菌後取出物品進入超淨工作臺,超近工作臺的紫外燈在進入20分鐘前開啟,並在進入時關閉,以免影響人體。要對臺面進行消毒處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到50攝氏度左右前對待測樣品進行10倍系列稀釋至需要的濃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標記好濃度或者按順序排列在試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個試管裡吸取樣本站能用同一個槍頭進行移液。再進行平板接種。待瓊脂培養基冷卻好後,用右手開啟紗布並將錐形瓶拿住,將瓶口靠近酒精燈再進行滅菌,左手拿培養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開啟培養皿蓋,將瓊脂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心內,不用倒很多,使瓊脂培養基沒過培養皿表面即可。培養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後輕輕蓋上培養皿蓋,緩慢地平方在超淨工作臺檯面邊緣處,再推至中間。再用移液槍取1ml樣品快速打入培養皿中央,蓋上培養皿蓋,然後用手輕輕搖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後貼上標籤記號,靜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靜置一段時間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放入恆溫培養箱培養一段時間再取出進行觀察計數。

我們組的實驗結果不甚理想,培養皿中的微生物都是連成一片的,或者是培養皿壁上也都長著,主要是由於待測樣品打入培養皿後,搖晃不均勻或者太大力了,以至於菌液沒分散開來或是跑到培養皿壁上去了。

第五個實驗是自主設計實驗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選取3個環境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均可進行設計。根據前四個實驗的基礎,通過小組探討和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並加以驗證。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可以結合小組的智慧,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通過實驗可以驗證理論,增加感性認識,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並使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參與了過程,通過小組討論我們也分析了失敗的原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誤。並且從中理解了團隊討論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微生物實驗心得體會4

本學期已臨近尾聲,我們即將告別微生物實驗這門課程,在這一學期,八個微生物實驗中,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這些知識將會陪伴我們一生,下面我們就來通過一些實驗來回顧一下本學期的微生物實驗。

我選取的實驗是《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之所以選擇這則實驗是因為這則實驗比較簡單,而且涉及面非常多。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則實驗所涉及到的知識面。環境對微生物生長影響主要分以下幾種

溫度:通過影響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以及細胞結構入細胞膜的流動性及完整性來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微生物群體生長、繁殖最快的溫度為其最適生長溫度。

PH:H+影響菌體細胞質膜上電荷性質,微生物吸收物質變化,影響代謝,高濃度H+或引起菌體表而蛋白質和核酸水解以及影響酶和活性。

滲透壓:微生物在等滲溶液中可正常生長繁殖;在高滲溶液中細胞失水,生長受到抑制;在低滲溶液中,細胞吸水膨脹,因為大多數微生物具有較為堅韌的細胞壁,細胞一般不會裂解,可以正常生長,但低滲溶液中溶質含量低,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間的拮抗作用,許多微生物可以產生抗生素,能選擇性的抑制或殺死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的實驗其實簡單來說步驟幾乎相同:製作培養基、倒平板、接種微生物、培養、觀察菌種生長情況從而得出結論。本次實驗也是這樣首先製作培養基,在進行倒平板步驟時,對平板環境進行區分,然後進行接種。

在進行倒平板的時候,要注意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倒置,同時也要保持平板的厚度均勻。

在進行菌種接種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劃線方式,一般是選擇Z字形劃線法,注意不要把平板弄破,等到平板凝固後才可以進行接種。接種時也要注意在無菌條件下接種。經過培養後,再觀察最後得出結論。

通過一學期的實驗,我越發的明白實驗操作對於結果的重要性。實的基礎。實驗操作可以說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部分,可是馬虎不得。對於需要團隊合作的實驗,個人認為要有強勢的人員搭檔,不說是精通實驗操作規程,最少也得知道實驗的基本操作,掌握要做實驗的操作方法,這對於後續的實驗無疑是與決定性作用的。對於個人的實驗能力,關鍵還是要看平時的積累,有些實驗操作繁瑣複雜,需要極大的耐心,這些都應該是逐漸培養起來的。

最後,簡單談一下自己在微生物實驗室做實驗的心得體會。剛開始的時候,最令我頭痛的就是培養基的配製、消毒滅菌,培養基的配製和消毒與滅菌兩個實驗可以說是微生物實驗的'最近本課程,內容有配製培養基、分裝培養基、為下次試驗準備菌種及無菌器材等,內容顯得非常繁多緊湊,需要準備的器材、藥品及用具較多、較雜、較細。最後只能是提前參照微生物實驗教材,將實驗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藥品、器材及儀器等統統羅列出來,計算出實驗時大小材料需用的數量,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實驗準備時遺忘相關物品,另一方面也可為以後同一實驗的準備工作提供依據,使實驗準備工作逐步趨於程式化,從而在有效低實驗準備工作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準備效率。還有一點很重要,在科研型實驗室裡就不能不說導師和師兄師姐,其實他們才是最具價值的“活文獻”,他們就是實驗室裡的參考文獻,活參考書。生物就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其中科研經驗的積累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導師和師兄師姐的一句話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大幅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和效率。總之,為了保證實驗過程高質高量完成,除了實驗準備及實驗過程外,還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實驗操作人員必須具備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熟練的實驗技能及高度的責任心,在工作中要善於總結,同時還要和理論課老師積極溝通,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學好微生物實驗這門課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