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學設計與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3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生物教學設計與反思

高一生物教學設計與反思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說出核酸的種類。

②簡述核酸的分子結構和功能。

③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劑染色,觀察並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2.過程與方法

①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②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觀察並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2、核酸的分子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

1、觀察並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2、理解核酸是由核苷酸連線而成的長鏈。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觀察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課後教學反思】

1、教學設計反思

通過這次課的教學實踐,我發現自己在教學設計上存在以下不足:

①任務指向不明確,任務要具體細化。如,比較DNA與RNA在化學組成上的異同,任務太大,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可以改為填空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其結構和化學組成進行比較。

②教學主線不清晰,順序凌亂。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是想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DNA和RNA在結構上的不同,再細化到區域性,從而實現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從區域性到整體來理解知識點。從教學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究其原因在於教學設計不科學,不符合認知規律,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從核酸的基本組成元素出發,由元素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組成核苷酸連,再形成核酸,層層推進,逐漸深化知識,在教學中不斷實踐課程標準的要求。

2、教學行為、方法和策略反思

①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本次課,可以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和辨析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於對學生不太放心,很怕學生達不成任務,我在本次中講得比較多,剝奪了學生展示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強化學生活動,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②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生物知識多且零散,需要理解並記憶。在教學中應適當留出時間給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記憶,本次課學生需要記憶2種核酸,2種五碳糖,5種鹼基,8種核苷酸的中文名稱。

③對學生見解的反思。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對五種鹼基的記憶的時候,有學生提到了U就好比人的兩條輸尿管,所以U代表尿嘧啶;看到G就想到了鴿子,而鴿子屬於鳥類,所以G代表鳥嘌呤。這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高一生物教學設計與反思2

一、教學目標:

【知識】:

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並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

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

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回顧a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後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機物進入細胞後以什麼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現,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複雜的氧化反映產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

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二)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對引導其他學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並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麼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說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生co2;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

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並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有氧呼吸

提出問題: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麼?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

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

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上有什麼區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

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麼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餘60%左右轉變為熱能。

回答問題(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並回答相關問題,並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並進行分組討論後,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別

分析有機物產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

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

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五)無氧呼吸

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

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

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