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經典)

來源:果殼範文吧 5.12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業設計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經典)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

作為學校裡一線的教師來說,如何落實“雙減”?怎樣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這倆天通過學習八位專家“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能力提升培訓”專題講座,我就談談自己一點點不成熟看法。

一、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上精講精練,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去掉無效,改變低效,打造高效”。以專家在培訓會議上提出的這十二個字方針為綱,做到吃透教材,精心備課,每一節課課堂把控,學生狀態,都要做到心裡有數。關注全體,努力做到優秀生“吃飽”的基礎上“吃好”,中等生吃飽的前提下,能“吃好”盡力幫助“吃好”,學困生保證“吃飽”。總之,要保證每個學生夠一夠,就能“摘到桃子吃”。打造高效課堂,不是靠死摳,不是靠緊盯,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其品嚐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讓其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在讀寫過程中,把中國優秀文化得以傳承。不依成績論好差,而是著眼未來,以是否有健全的人格為標準,培養積極向上的祖國花朵,使其“朵朵花兒向陽開”,為學生的一生奠基,扣好他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二、按照通知要求,精心設計每一次作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高年級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這一要求,嚴格按照通知要求,把握作業育人功能、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創新作業型別方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認真批改反饋作業,不給家長佈置作業……這幾項通知要求,切實給家長和學生減輕了負擔,但老師們的工作量,明顯加大,如何落實這些要求?確實需要根據語文學科特點,來精心設計每一次作業。

開學以後我準備做了這樣的嘗試:首先是“讀”的作業,除了課堂上讀書以外,課餘時間要求每天讀教材中必讀書目不低於二十分鐘,並做讀書筆記,讓閱讀留痕。其次是“寫”的作業,這項作業,根據講課進度,除了必需的`生字詞識記書寫以外,佈置少量思維發散性作業,生字詞作業堅決做到不重複,發散性思維作業,堅決做到少而精,根據學生實際來設計。寫的作業還應該包括書法練習作業,讓學生能夠寫漂亮工整的文字,也應該是語文老師的責任。除此之外,堅持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字數可多可少,內容可長可短。之所以有這樣的設計,既保證了作業多樣性,又能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下一步打算作業分層佈置:根據對學生的觀察,對學生的學情大致有了一個瞭解,下學期延時服務課開始後,打算利用延時服務課對這些孩子分層輔導,鞏固養成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孩子們做完作業以後,對其語文興趣的激發,開展相關的語文活動,比如,講故事活動,朗讀課文比賽,作業展覽,讀書筆記展覽、日記展覽……

總之,落實“雙減”政策,轉變傳統作業佈置觀念,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讓家長滿意,學生喜歡的老師。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2

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成為了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作業”確實是我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做的最多,瞭解的最少。我們老師是憑什麼再給學生布置作業的呢?是為了什麼呢?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

上海的王月芬老師有一個觀點,概括的很全面。她認為,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線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這一概括還是很全面的。

有很多學校都站出來分享自己學校的探索經驗。有的學校允許學生自選作業抵充老師佈置的作業,但是流程是需要老師先稽核,老師同意後方可抵充;有的學校為了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立了個人錯題本和班級錯題本,並且組織學生從錯題庫中選題進行出題活動。有的學校引導學生參與作業制定,從中體會師生思維的差異,使得作業更符合學生,形式更加豐富。有的學校安排老師每天錄製微課短視訊,講解做題方法,以供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反覆觀看。

還有的學校開展專案化作業,把作業看成作品。總之各學校的作業形式豐富多樣,學校的`教務處也都絞盡腦汁,改革作業設計。

統觀作業設計,不難發現,雙減政策的出臺,減少了學生的作業負擔,確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課後錄製視訊、稽核學生自選的作業是否有效……無一不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必定會有老師抱怨,所以老師們非常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為了培養出國家真正需要的人才,選擇奉獻!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3

2019年上海市中國小、幼兒園校(園)長暑期專題培訓的主題是:面向教育現代化的能力建設——關注課堂改革,落實全員育人。學院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培訓。為期兩天的培訓,安排了1場市領導報告、3場專題報告、4個主題專場,內容豐富品質優。

7月3日上午,我選修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副主任王月芬的專題報告《提升中國小作業設計與實施質量》。現著重將學習此報告的心得梳理如下。

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是連線教學、評價的重要環節。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是教師專業素養之一,我們要從促進學習的立場去理解作業。

王月芬老師在報告中首先闡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作業研究專案組界定的“作業”內涵,即作業是指學校教師依據一定的`目的佈置給學生並且利用非教學時間完成的任務;接著,梳理出當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14個問題。主要問題有功能單一,認為作業主要是鞏固課堂教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目標指向單一,且低水平目標多;題目分佈比例不合適,設計缺乏整體性、序列性;教師普遍缺乏對作業的統計分析;家長認為學校對家長輔導作業要求過高;學校作業管理不力,對作業設計、實施、檢查、教師作業能力發展的保障等,形式有餘,內涵不足……

回觀近幾年的調研,我們也發現當前作業環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作業設計缺少規劃、學情診斷不夠精準、過程動態難以跟蹤、促進學習效果一般。

那麼,如何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呢?市教研室專案組提出的基本策略是單元作業設計,即作業設計的基本單位是單元。單元作業設計的價值在於增強同一單元不同課時作業之間的結構性和遞進性;有助於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將單元整體培養目標、教學、評價、作業、資源等進行系統思考;在提升作業設計整體質量的同時,更加培養了教師對學科課程的整體把握和系統設計能力。

作業設計是依據一定的目的,選擇重組、改編完善或者自主開發等多種形式形成作業的過程。教師要潛心研究影響作業設計的關鍵要素,即作業功能、目標、科學性、難度、時間、型別、選擇性、結構等。這些關鍵要素決定著作業設計質量高低。與之相應,評價作業設計的質量標準主要有8個觀察點,即育人為本、目標一致、設計科學、難度適宜、時間合適、設計新穎、體現選擇、結構合理。

專案組對如何提高學校作業管理水平,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加強學校作業的內涵建設——體現各年級、各學科特徵;注重作業批改的同時,加強對作業設計、分析、講評與輔導等方面的要求;積極探索並逐年完善校本作業體系,增強作業的針對性。二是加強學校作業過程性的專業指導——關注學生的作業興趣、負擔感、作業時間等;科學專業分析學校作業設計質量、完成結果等;依據學生作業結果,開展有效的講評課。

眾所周知,作業的價值在於它超越了在校學習的限制,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習資源、調整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習慣。它的主要功能是深化學習、提升內在動機、幫助學生學會自主規劃與管理。可以說,作業本質上是自主學習的過程,與教學具有一致性和互補性。對學生的學習來說,規劃合理、指向精準、干預有效的作業會成為其重要的財富,而不是學業負擔。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4

“雙減”是什麼?“雙減”是減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複而對開發學生智慧無用的作業練習,減去過時、繁瑣與實際應用無關的教學內容。

我個人覺得,“雙減”是對老師而言是好的。教師為了減負,短時間內就得增加工作壓力,鑽研教學,備好課,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們教得開心。

“雙減”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學生。想象一下,以後的課堂,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平等的發展,所有的同學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落伍。課堂上,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後,我們以前的“海洋作業”會變成以後的“點滴作業”。以前,作業佔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整日沉浸在作業的海洋裡,抄抄抄,寫寫寫,做不完的作業,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課外書,沒時間玩遊戲,沒時間鍛鍊身體,沒時間出去逛,我們就像一個整天只會抄抄寫寫的學習機器。

而實施了“雙減”措施,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區圖書館,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加入喜歡地俱樂部,可以自由自在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了。這樣,週一至週五的校園內,每逢週末的公園裡、遊樂場裡、廣場上到處都會是同學們玩耍的身影與歡笑的聲音。這樣,不僅僅使我們得到了精神上地放鬆,而且還陶冶了每個人地情操,鍛鍊了我們自主學習地能力。

其實,我認為減負不僅僅是減輕課本上被束縛的知識,二十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額時間和經歷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範圍,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多瞭解社會,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雙減”這項措施真好,如果能真正的、長期的實施下去就更好了。

國小生作業優化設計心得體會三

“減負、增效”被很多無知的人喊了好久了,這裡頭有家長,有教師,有教育研究人員。人們只看到一個個大大的書包,國小生背不動,中學生累彎了腰。書包裡裝滿了負擔,無知家長和教師想盡辦法來把負擔減,居然在兒童裡也充滿減負的期待。負擔哪裡來?有人說,從應試教育來;有人說,要想考得好,就要多做作業。

一、我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是:

1、根本問題,教師素質低下,除叫學生做題外,別無它法。

2、社會問題,家長經商居多,對子女疏於管理,為避免學生接近網咖,酒吧等場所,家長希望老師多佈置作業打發子女的時間,否則會通過校長向教師施壓。按目前的管理體制,一般老師還無膽量與校長對著幹。現在的國中選撥往往以奧數、英語來衡量,導致國小生為上名校而做題目。

3、體制問題,不能說“應試教育”的錯,我認為,中國學生大學聯考次數太少,導致一考定終身,部分教師把寶押在題目上,通過強化做題這種無效勞動來達到猜題的目的;應該每年推行四次考試,學生從高一就可以參加,並可分科分步驟考試,最後取最好的成績綜合,這樣可避免大學聯考綜症,同時改革錄取制度,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這點目前可能有困難;借事業單位改,國家應在招生辦、自考辦的基礎……

對於“減負增效”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矛盾之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行嗎?”而教改勢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一個思想上的問題,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影響下,我漸漸地認識到,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真正實施“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減負增效”,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資訊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如多媒體的製作,軟體開發等等。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當堂作業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為了真正在減負增效,儘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並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及時批改課堂作業,決不拖拉,以獲得及時資訊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倘能長期地堅持這樣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定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靠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為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資訊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資訊。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資訊,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絡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資訊,調整教學程序,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為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5

學習是教師的不竭動力,更是教師的必備技能。為什麼國家要全面實施“雙減”政策?那麼對於學校如何做才能最有效地落實這一新政?老師應該怎麼做?從哪裡著手準備?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迫切想知道的。11月28日上午,金水區文源國小組織全體教師共同聆聽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月芬主任關於“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遠端講座。

從中央檔案,到五項管理,PISA測試的背景下,從作業的本質,到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重點剖析了單元作業,如何提高單元作業設計質量,王老師細化“小切口,大改革”。王老師認為讓學生學習迴歸校園,是對學生學業質量、診斷改進教學、親子關係及學生身心健康、家校關係影響的關鍵,要想真正落實好新政,最有效的實際的抓手就是提高設計作業的質量。

王老師主要從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核心素養與單元作業設計三大板塊詳盡闡述了作業設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作業設計等問題。她結合例項並通過自己團隊多年的實踐研究為老師們展示,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時候語文學科類的如何佈置書寫生字詞的作業,作業一共、分為三項:1、認真讀一讀第二單元的生字;2、按照結構的不同抄寫,把相同部首的字寫在一起。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單一結構等。3、把容易寫錯的字用紅色的筆描一描。看完之後我深入深思,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作業存在的巨大問題,在反思我自己是如何在設計作業的。我在內心反問我自己,是否我們英語學科的作業也可以作以參考,比如我們可以佈置單詞分類,把相同詞性的單詞歸類,把不會的單詞用不同顏色的筆描一描,針對教師在設計作業中的問題和現狀,同時針對這些問題她也給出了良好的方法和建議。

整整兩個半小時的講座,老師們聽得津津有味,筆記詳實,感想良多。本次講座對老師們的作業管理、作業設計能力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做法,以小見方向,以小見責任,以小見情懷,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6

20xx年4月16日,在雷詩傑老師的引領下,我們學習了有關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內容。此次講座,不僅對作業設計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有利於在以後教學中加以運用。

此次講座,雷老師闡述了有關作業的設計意義,功能型別,設計原則,設計方法,設計案例,設計方案及設計理念的學習內容。

其中,有些內容,讓我比較印象深刻。首先是作業的型別,其分為自助餐型,創編型,綜合型和實踐型。自助餐型和實踐型是我應該多賦予孩子們進行的作業型別。其次,作業的設計原則有整體性,層次性,一致性,趣味性,其中其整體性對我而言影響很大,這意味著,作業不光要針對某課時,還要針對某主題,某語境,某單元目標,所以說要設計好作業,一定是要從全體出發,從各個內容出發,從而做到精而少的作業。最後,我發現原來單元作業設計案例可以這麼豐富,分為教學內容,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話題,語境創設,作業目標,作業內容九大點。而教學目標不是三維目標,是達到了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以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發展目標。

另外,作業的設計方案和設計理念的闡述非常的細緻,全面。每課時前都會有一個作業項,專案以及內容的展開,要注意,匯入作業要有銜接語(情境),而作業中又分為聽說讀寫類的必做題以及選做題。每個課時都是精心設計,層層遞進,為下一個環節打好基礎。

作業的設計和佈置,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課下複習鞏固新課,加強記憶理解的一種手段。通過雷老師的講解,對於單元整體教學作業設計的受益頗多,有幸在這個團隊能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的為教學做出一些貢獻。感謝!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7

今年開學季,家長摯友們探討最多的話題莫過於“雙減”政策。減負不代表減輕肩上的責任,作為家長,我們恆久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面對“雙減”,我們應當怎麼做呢?我們應當如何適應新改變,做有擔當的好父母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不減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家庭的薰陶。減輕學業負擔,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要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凹凸、文化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責隨意識。陪伴是責任,哺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其次,我們要做到不減質量。雙減,減去了作業的總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回來課堂,但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各有所長,在普遍性的教化模式中,難免出現行為和成果上的差異。作為最瞭解孩子的人,家長要更專注於培育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心情管理實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學習是爬坡,更要家長和學校的“雙向奔赴”。

第三,我們要做到不減成長。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評價人生的`方式絕不僅僅是贏在起跑線,能夠跑完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沒有了課外培訓,我們更該利用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劃合理的支配。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家庭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化。真正優秀的父母,不在於為孩子報了多少班,而在於是否真正參加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修行。

第四,我們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養分師——給孩子一份心靈的力氣。孩子生理上的成長,須要離不開食物、水、陽光和空氣,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長,同樣須要足夠的養分。心理成長包括認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須要耐性的陪伴和培育。當孩子遇到苦惱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讓他情願放開心扉,放心傾訴?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剛好發覺,賜予他精神的力氣?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剛好勸慰、激勵?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解讀他的心理密碼,關懷他內心的溫度?要知道,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果更重要的事。

第五,我們要做好學習引領師——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父母不是監督師,不是糾錯師,而是引領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真正最好的教化是行為層面,讓孩子真正行動的方式恆久是言傳身教,當父母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不斷成長,孩子自然能從中吸取足夠的能量。做個成長型家長,讓自己的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拔節的榜樣行動,影響孩子,變更孩子,成就孩子吧!

最終,我們要做好孩子人生的指導師——給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家長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一個人的成長,假如沒有導師的指引,就無法認清生命的方向,更談不上切實思索和行動。當孩子沒有目標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方向引導,幫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將個人的學習成長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幫助孩子找到成長的內生動力。

“雙減”政策是國之大計,家之大業,更是家長素養和孩子實力的雙重比拼。讓我們做一個有擔當的家長,和在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為孩子們成就更美的明天!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8

911月日,聆聽了特級教師陳加倉老師線上講座《”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針對現在的"雙減"政策,給廣大教師提供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教學建議及作業設計方法。一堂精彩的講座總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想,聽了陳老師的講座,也讓我更深刻地明白落實好”雙減”政策,我們年輕教師必須要做好這三件事。

一、踏實地去硏究每一節課

“雙減"本質就是為了減輕孩子與家長的教育負擔。踏踏實實地去備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做到課中學就能課中會,那才是將”雙減”落在實處。減輕孩子學習負擔不是刪減學習內容,而是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雙減”實際上也是對“高效課堂“做了全新的詮釋。

二、認真地去設計每一道題

講座中強調了作業設計的重要性,從講座的例子中能夠發現,陳老師一改以往的書面作業表現岀來更多的是操作型作業、自主探究型作業、調查型作業等等。豐富的作業形式豐富了我對於作業設計的認知,特別像小池邊貓抓老鼠的設計,既有趣又有深度。又譬如像國旗等的繪製課,將數學與美學相結合,給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數學課,也給了我們一種新的思考。

三、合理地去改善評價模式

"雙減”政策下,我們需要去注重對於孩子的評價,也需要去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模式。以前總是以"分數”量化每個孩子,中下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顯然會對學習失去信心。那該怎麼去改變呢?從陳老師的講座中,不禁思考能否以報告單的形式代替測評成績?在單元測評結束後,發給孩子不是一個個冷冰冰的'分數,而是對於本單元知識掌握的"體檢”報告單。內容能夠包含:該學生某些知識點掌握不足,某些知識點掌握較好,還需要針對某些知識點再強化練習等等。給每個孩子量身定製單元體檢單比起冷冰冰的分數測評,能更好地保護每個孩子的學習初心及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查漏補缺。

“雙減”政策的落實,對於我們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所思落實到所行,相信我們會站在歷史的潮流之上。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9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可是,在傳統的教育思想指導下,語文作業的設計往往侷限在再現式的範疇內,學生作業單調枯燥,偏重課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作業內容大多是機械摘抄、重複套用,這種封閉的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因此,優化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勢在必行。

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要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在作業中得到張揚。長期以來,教師佈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國小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思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根據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語文作業要經過精心的`選擇和設計,使每個練習都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作業練習的設計不能為形式而訓練,必須著眼於學生認知、情感、能力的協調發展。

一、以學生興趣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認真地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語文作業設計興趣化,既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又要符合語文的學科特點。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複、單調封閉的誤區。為了改變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等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讓學生對作業保持一種新鮮感。

二、設計靈活性作業 。

適當的抄寫、朗讀背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起到鞏固識字,理解課文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讓抄寫、背誦這些“枯燥”為“靈活”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改變佈置形式的方法讓學生感覺抄寫不是那麼無聊。在每課的生字教完之後,我們可以佈置學生給生字做卡片的作業,其實,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就把生字抄了一遍,但通過變換作業形式,學生對作業自然不再抱怨“又要抄生字了”。還有像佈置讀書的作業,“把課文讀一遍給媽媽聽”與“回家讀一遍課文”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雖然都是抄和讀的作業,但換了一種形式,換了一種說法,就可能給學生不同的感覺,所以我們在佈置抄寫、誦讀作業的時候,不妨多動點腦筋,多花些心思,避免命令式的單一的形式和說法。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

作業的設計也應講究趣味性,以生動、多樣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於趣味性的練習之中。語文作業設計趣味性,既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又要符合語文的學科特點。如:創作一幅課文插圖,變文字為畫面,使學生學得更活更實;續寫續編課文;把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錄音,在班上開展錄音朗讀比賽;合作表演一段課本小品;根據所學內容班內開展一次演講比賽……這樣的語文作業形式生動、活潑、有趣,人人都有內容可說、可寫,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已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參與語文作業。

四、設計社會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協作交往的創新個性。

愛因斯坦主張:“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獨立性是創造者的必備品質,但在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創造者還應有合作精神。因此,在設計語文個性化的練習時,完全可以和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此培養學生的協作交往的創新個性。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各種活動交往中,學生的眼光漸漸遠大,胸襟漸漸開闊。與此同時,他們的協作交為了激發學生的潛能,作業設計上獨具匠心,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嘗試。作業題就要靈活多樣,有聲有色,富於趣味,要蘊涵美。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調動學生的興趣,感受。

如何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觀,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我還將努力學習,實踐探索,真正通過有趣的、多樣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愛上作業,都能得以提高。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0

新理念下的國小數學作業必須積極設計形式多樣、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國小生年齡特徵和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讓學生“願做”、“愛做”、“樂做”,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逐步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目標。如何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呢?我以我的教學實踐和學習體會,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選擇性作業,讓學生體會成功。

人的身心發展存在個別差異性,這直接導致了人的能力的層次差異。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發現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佈置作業時,我將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類,必做題是基礎知識,要求全體同學都會,而選做題則根據實際情況,課堂時間等,精選設計作業題,在數量上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通過剪開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理解“表面積”的定義後,呈現兩個例題分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對優秀生來說該知識在認識了長、寬、高的時候就已經能獨立解決了。因此我在設計作業時分為以下三層:學困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基本圖形就可以了,如課本的第2、3題,中等生要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夠正確能計算魚缸、手提袋等的用料,直接進入課本4、5題的練習,優等生要解決如粉刷教室牆面、貼游泳池磁轉之類的問題,並嘗試計算雨水管、火柴盒之類的特殊物體的表面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練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注意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所以設計作業時,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著手解決,品嚐成功的喜悅,而且要為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水平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童趣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一種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三、生活化作業,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又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用武之地。為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結合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培養用學生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製作性作業,使學生成為創新者。

數學作業不應受學科的限制,應加強學科間的聯絡。因此作業時可讓學生動手進行一些小製作,作一些小研究,以此引導學生探索。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之前,佈置學生如下作業:請你能給家中的長方體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好嗎?學生會動手進行大量的操作,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表面積的含義。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再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一課後,組織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葉子,並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創作一幅美麗的軸對稱樹葉貼畫。這樣的作業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當然,數學作業的設計除以上情形外,還有很多的型別,如準備性作業,資料收集性作業,數學日記的撰寫,小調查報告等,同時各型別的作業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彼此包蘊的,只有善於佈置形式多樣的作業,才能使課內、課外融為一個整體,使預習、鞏固、拓展三段式作業的佈置渾然一體,自然天成,使作業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文字,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的花樣複合體。使它能夠最大限度的使學生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豐富的經歷,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協調發展,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1

今天上午十點,我們南昌縣小英人齊聚直播間,觀看了由雷老師為我們講授的關於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的單元主題作業設計。短短的一個半小時,收穫卻滿滿。談到作業設計,首次在接觸到作業設計時也是本學期開始的“雙減”任務之後,我校教導主任安排每個學科每個課時都要為孩子們設計選單式的作業,讓孩子們可供挑選,選擇適應自己能力的作業。這個學期,我也在學科群內看到了琳琅滿目的課時作業。有分level1tolevel3的,又分必做和選做的等等。那怎樣的才是更適合孩子的呢?我們又為什麼要做作業設計呢?今天雷老師很好的解開了我的疑惑。

講座共分為四部分,設計意義,功能型別,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意義部分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做單元主題作業設計,可以有效解決很多現如今存在的'問題,有多方面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髮展作用,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提升學生的能力。功能型別部分,有自助餐式、創編式、綜合式和實踐式。方式多種多樣,為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和其他學科結合這方面,我覺得十分有意思。增加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銜接性,每一個學科都不是獨立而存在的。又比如這個自助餐式的其實也就是為了適應孩子們的差異性,孩子們的學習程度不是相同的,作業也不能做到“一刀切”,應讓每位孩子處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原則部分分為整體性、層次性、一致性和趣味性。其中一致性的實現“目標、教學、評價”三位一體我起初還有些不明白,後來在雷老師的優質課例分享中漸漸的理解了,英語作業的設計並不是簡單的抄寫聽寫背單詞那麼簡單,每一條作業都要參考對對應的教學目標,要有跡可循。除了作業內容,還應新增作業屬性,也即作業完成的時間,形式和水平等等。

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聽完雷老師的講座,給我今後的教學中也指明瞭方向,期待在實踐中學生的收穫與體驗。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2

一紙“雙減”檔案,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通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在課內重視基礎性作業的同時,課外作業減少書面作業,設計能拓展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課外作業和閱讀作業等等。

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我們也要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

“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不停的刷題。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可以在設計作業時給學生設計學習支架,控制好作業量,還要做到因材施教,佈置差異性作業,但是要警惕分層作業。根據智慧特點或興趣設計作業。作業注重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過程大於結果,設定開放的問題情景,不要追求唯一答案,作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設計作業時適當能夠整合,讓學生產生新的思維體系。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總之,作業是連線教學和評價的得橋樑和載體,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作業的設計,真正的讓學生減負,並在減負中學有所用。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3

20xx年11月18日下午2點在教體局七樓會議室,縣教研室全體成員和全縣各學科中心主任有幸聆聽了XX市教委教研室XX博士的《“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講座。

王主任從“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和“如何設計作業”這三大方面,向我們系統全面的介紹了“雙減”背景下如何進行作業設計與實施。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主任的講課方式,她會在每個大方面講完之後,都會以提問題的方式,帶領老師們進行復習總結,以讓老師們能夠及時回憶所學知識。作業的存在的問題,作業功能太單一,而不是為培養學生的品質,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為;作業目標缺乏目標意識識,作業難度揍得是兩個極端,要麼太簡單,簡單的`作業佔所佔比例非常得高,要麼太難;作業的差異上,缺乏有效性;作業的型別單一;作業的內容與教學脫節;作業結構不合理,型別比例難度比例失調;作業時間長;作業管理內涵不足;作業批改單一;作業分析缺乏,甚至缺少這個環節;作業設計能力弱,或者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以上就是以前我們是怎麼做的。

王主任的講座,讓我清楚認識了“雙減”的大背景、“雙減”的目的,深刻認識到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守住雙減底線,落實雙減政策。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後置作業,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王主任的講座中提到,在“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教研必須發揮重要作用。

我想這句話,應該讓我們聆聽講座的所有人,都倍感肩上的重擔,因為我們都是承擔著或縣裡、或學校、或學科中心的教研工作重任的人。“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王主任的講座,我明白了作業設計、作業佈置與完成、作業批改、作業統計分析、講評輔導,這些都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所以研究作業設計也不單單是研究這一點,而是研究整個作業系統。作業設計應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

“雙減”政策中提到“促進學生完成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探索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作業的帶動下,培養興趣、養成習慣、激發動力、拓展思維,從而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習慣、學有動力,學有思維、學有所得。

總之,今天的培訓帶給我的是成長、是拔高、更是堅定的信念。做教育,不需要高大上的理念,用最樸實的行動去做最有價值的事即可。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4

5月13日,在區教研中心的精心組織下,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開展作業設計的線上培訓活動。

為了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師作業設計水平,兩位老師從教育政策和課標的分析及教學現狀分析;分層作業設計與實施;課後服務的落地舉措等方面分別對《新時代背景下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和《基於雙減背景下的國小數學個性化精準學習方案》進行了探討。重在指導教師根據學段、學科,以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精心制定作業,調控作業結構,實現精準教學。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

一紙“雙減”檔案,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通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

一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雖然,一二年級不要求參加考試了,但是我們除了抓好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之外,還應創新作業的形式。比如,在學習了一年級上冊“1~5”的認識後,可以佈置讓學生動手數一數,找一找,看看我們周圍哪些物品的數量都可以用“1~5”來表示的口頭作業。再比如,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這一單元知識前,可以佈置一個讓孩子從家中找牙膏盒子、魔方、可樂桶、乒乓球等實物的前置作業,學生通過觀察和感受這些圖形的外部特徵,就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它們的特點,這樣就為我們的課堂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但他們在這樣的活動中,課本上的知識自己通過動手操作就掌握了,在玩中學、學中思,發展了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是開發了智力。

二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我們可以為學生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特色作業,從而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愛學習、樂學習、會學習、想學習的行動中來。如: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表後,可以讓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設計、製作了各種精緻的、充滿想象力的乘法轉盤。在乘法轉盤的幫助下,孩子們對乘法囗訣記憶的會更加深刻;在週末,孩子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來了一場乘法口訣比賽:利用撲克牌來練習乘法口訣。通過比賽,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利用親子互動的遊戲形式,營造愉悅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不僅能收穫知識也能收穫快樂。

三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1.歷年來數學題目越來越長,學生數學閱讀不夠,很難從題目中提取所需資訊,所以不能一味的做題,數學閱讀也很重要。利用數學閱讀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傳統觀念中,作業的設計可能主要以知識與技能為主,那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設計題目時應結合情景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

3.不妨嘗試每週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週末”“長作業週末”,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願做”的“常態”。

四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1、作業設計應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把控好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時間越長,效果可能越差。

2、越開放的'題目,越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作業設計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究性作業。

3、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解惑。

五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作業型別要多樣: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六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1.從以前的先教後學到現在的先學後教,作業設計要突出培養學生的素養,學生要從被動型轉變成主動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去探究感悟。

2.佈置作業時,一定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差異性的基礎上尋求共同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來完成作業,去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輕鬆愉快的完成作業。

3.作業的趣味性也很重要,能夠激發學生對於知識的探索,保證思維的活躍度,並且能夠提高自己的耐心,設計一些遊戲化的作業,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能力。

“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的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5

我們想要解放孩子的作業束縛,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而對作業設計的關鍵是在於教師,教師是否充分備課,是否做到精備教材、教參和研究習題設計。

然而,現在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部分教師對作業的設計不清不楚。有些老師因為購買了配套的練習資料,便被資料束縛住。在一堂課結束之後,作業之一便是讓學生完成資料中某一課時的配套練習。卻不曾想到,對於接受能力較強學生,課堂上的鞏固練習已能夠達到練習目的,這部分學生需要的是拔高與提升。而對於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課下需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變式題對他們來說已是困難,若是遇到拔高題,無非是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所以,在佈置練習題的時候,應該要有一定的策略。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雙減”背景下,作業時常給出了嚴格要求,各個學科總時長不超過一小時。然而現實情況是,部分學科老師不相互溝通,只考慮自己的學科,導致學生學習的總時長過長。

第二、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

我們老師佈置一條作業的時間,不應該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的。要有全體學生,給予他們充足的整理、複習、預習的時間。

第三、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核心素養的一些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問題的探究性水平就越高,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另外,在作業設計時要有選擇性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注重對知識的整合,如專項題或易錯題。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要想讓學生學有所獲,練有所得,教師務必要先跳出被教輔資料“束縛”的怪圈。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