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5篇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

突如其來的提問

以前,我以為只要上課多提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造成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就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於是問題不分大小難易,統統搬上課堂,師生之間一問一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的思想發生了一些變化,於是讓學生質疑這一環節走入了課堂,但形式主義的簡單提問卻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今天,我講《草船借箭》一文,“例行公事”,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多數學生就圍繞“是誰借”、“為什麼借”、“借的經過”、“借的結果怎樣”來提問題,這時我發現一隻小手舉得特別高,一直不願放下來,我心裡嘀咕:還會問什麼呢?一定又是在亂說。可為了不打消他的積極性,我請他發言:“‘借’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而在這個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是‘詐’箭,為什麼要用‘借’呢?”當我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時,感到為之一震,一名國小生居然敢向老師發問,敢向教材挑戰。我馬上意識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課前精心準備的教案也應擱置一下了。於是,我順水推舟地說:“可書中明明用的是‘借’啊!這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呀!”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裡頓時熱鬧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學生說:“兩軍對壘,運用策略,不能說是詐騙,不然諸葛亮怎麼能稱得上是軍事家呢?”又一個學生說:“從現在法律的角度看,十萬支箭並非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犯了詐騙罪。”另外一個學生馬上說:“不對,那也得分清什麼時間,為誰服務呀!諸葛亮這麼做是為了國家,為的是蜀吳兩國的利益,所以我認為這個‘借’最合適!”“‘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我看過《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不也把這些箭如數奉還了嗎……”爭辯聲、討論聲、稱讚聲不斷地傳出。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正是由於我今天的包容態度,我今天的大度,才使得我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認識,也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因而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於是,我沒有斷然判定他們說得正確與否,而是對他們敢於大膽質疑,發表自己意見進行了表揚,學生個個喜形於色。“那究竟用這個字合適嗎?課文中你會有新的發現。”這一過渡自然得體,使得學生樂意帶著問題,饒有興趣地去讀文章,進行思考。

與眾不同的聲音

由於有了剛才成功的體驗,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特別認真。學習第三部分,我提出問題:“從第三段的哪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一次,學生進行了分組討論,我也參與到當中,場面特別熱鬧。我在設計這個問題時,就想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有的可以從膚淺的表面文字入手;有的可以從字裡行間深入體會,因此我發現平日裡那些害怕回答問題、人云亦云及比較懶散的學生也把小手舉得很高。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佔據了我的心頭,微笑盪漾在我的臉上。學生的回答令我滿意,課前所準備的“標準答案”一個不少。

我總結道:“正是由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的生性多疑才使得草船借箭得以成功。”我看到學生點頭稱是,正準備往下進行時,一個平時就很喜歡軍事知識的男生站了起來,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和大家的想法不同。”學生馬上投去了驚異的`目光。他接著說:“我認為諸葛亮讓軍士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從大家剛才所說的看,確實可稱得上神機妙算,但你們認真想一想這其實不是一個好辦法,諸葛亮預測到三天後是順風順水,如果曹操此時放的是‘火箭’呢,那樣火借風勢,二十條船的草把子如若引著了,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呀!”“曹操如果有了你這個小軍師,一定不會上當了。”我順勢對他進行了表揚。一隻只小手又如小樹林似的舉了起來,有的說:“課文中明明寫著:這一天江上大霧漫天,這霧一定不會像我們太原市的霧一樣,那在江面上,水氣一定很大,估計‘火箭’射不到船上也就滅了。”有的說:“不對,此時諸葛亮的船隊已經靠近曹營,應該不算遠。”又一個說:“這樣看來,如果放‘火箭’,那曹操不也就自身難保了嗎?曹操也非等閒之輩,我們可不能一味地稱讚諸葛亮而低估了曹操的能力。”當我聽到這個與眾不同的聲音時,我馬上感到了一種欣喜,因為他在肯定曹操,學生能夠看到人的不同側面,這不正體現了“思想大於形象”這一道理?這一次不僅僅是由於我的寬容大度,更是由於我對學生的深入瞭解,對教案的大膽放棄,使得學生又一次地體驗到了閱讀再創造的樂趣。“課下閱讀《三國演義》,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或許還會有比草船借箭更好的辦法。”這一結束語,不僅使課堂內外緊密聯絡起來,而且通過各種思想的互相撞碰,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次涉及質疑問題,都是“蜻蜓點水”,有時甚至牽著他們走。可今天課堂上這兩個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那麼,我們如何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安全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裡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裡,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裡,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當學生提出第一個疑問“借”用得不對時,我就進行糾正,他也許會有苦惱,也許會有被批評的不悅,而我並沒有這樣做,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開啟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一般地說,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二字。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接受的資訊發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一種力求統一矛盾,使心理狀態趨於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張揚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我直接批評了那位學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麼不對?”那樣,學生就不會發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這個“借”字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更不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我先告訴那個學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諸葛亮的。”相信這個學生會很受打擊,以後可能只會循規蹈矩地遵循所謂的“正確與否”,從此扼殺了兒童創造的天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2.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匯入(4)分鐘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並且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瞭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下面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麼?

②通過第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還了解到什麼?

③這部分課文的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2.談話過渡: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還了解到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周瑜是怎麼“嘆”的?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來。【出示課件2】(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你默讀課文,圈畫批註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借箭準備和借箭過程。

此環節的設計為了與上節課做好銜接,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新課教學(33)分鐘

二、瞭解“借箭準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諸葛亮請誰幫忙做借箭前的準備?(魯肅)

2.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麼諸葛亮敢於向他求助?(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3.從哪裡可以看出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請默讀課文3~5自然段,把書上有關句子標出來。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

啟發學生自由讀這段話,從“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魯肅十分誠信、顧全大局、對諸葛亮讚賞與默默支援。從“果然”一詞也能夠看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

5.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哪些準備?【出示課件5】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好哪些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

(2)諸葛亮為什麼對魯肅說“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3)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三、精讀“借箭經過”,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指名讀課文6~9自然段,標出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有關語句。

2.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指導。

【出示課件6】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1)讀一讀,說說你從這段話知道了什麼?(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候有大霧,他在等霧。)

(2)諸葛亮那個時代有沒有天氣預報啊?(沒有)這又說明了什麼?(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懂天文,識氣象。)

(3)除了這兒,你還能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出示課件8】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1)從“大霧漫天”你瞭解到什麼?(瞭解到當時的天氣情況:到處都是大霧。)

(2)從天氣的變化中你感受到什麼?(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

(3)從“諸葛亮笑著說”你感受到什麼?(諸葛亮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隻“用繩索連線起來”,“一字擺開”的目的是什麼?(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5)軍士為什麼要“擂鼓吶喊”?(這樣做既是為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6)從這段敘述中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麼瞭解?(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7)指導朗讀,讀好魯肅和諸葛亮說話時的語氣。

【出示課件14】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1)“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也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間。)

(2)你對諸葛亮又有了什麼新的瞭解?(“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顯示了諸葛亮過人的智慧。“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瞭如指掌。此行“借箭”,輕輕鬆鬆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體現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4.自由讀課文3~9自然段,總結“借箭的經過”。(板書: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1)小組交流。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15】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擺開,兩面受箭。

③算好魯肅:忠實守信。

④算好周瑜:嫉賢妒能,陰險狡詐。

⑤算好曹操:謹慎多疑。

四、瞭解“借箭結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齊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1)小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出示課件18】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顧全大局。

③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3.指名朗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4.教師小結:草船借箭的前前後後,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大吃一驚,長嘆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板書: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引導學生藉助人物對話感悟人物特點。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3)分鐘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2.作業:運用學會的閱讀方法,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板書

內容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按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寫了________,接著寫了________,著重寫了________,最後寫了________ 。

二、下列哪些選項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A.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可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誠信向他借船沒事,周瑜聰明過人,曹操生性多疑。

D.諸葛亮能算,因為他是神仙。

三、品味探究,選擇正確的答案。

1.“魯肅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說……”

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魯肅________

(1)忠厚守信;(2)欺騙周瑜;(3)不誠實

2.從“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諸葛亮________________。

(1)膽量很大;(2)謀劃周密,安排巧妙;(3)不怕犧牲

3.“霧這樣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這段話是________對________說的,表現了他xx的特點。

(1)魯肅諸葛亮貪酒;(2)諸葛亮周瑜勇敢;(3)諸葛亮魯肅自信

4.從“曹操的之江上的動靜後,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不要輕易出動。撥水軍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便是。’”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諸葛亮________,曹操________。

(1)足智多謀謹慎多疑;(2)勇敢機智小心謹慎;(3)神機妙算愛惜士兵

【答案】

一、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先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用短期造出十萬枝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接著寫了周瑜派魯肅探聽諸葛亮怎樣造箭,諸葛亮請魯肅幫助做借箭的準備。著重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軍借箭。最後寫了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才幹勝過自己。

二、ABC

三、1.(1)忠厚守信。

2.(2)謀劃周密,安排巧妙。

3.(3)諸葛亮魯肅自信

4.(1)足智多謀謹慎多疑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中根據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力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這堂課,我在課型設計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與合作學習,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在讀讀、說說、思思、議議中不知不覺理解了課文。整個教學設計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討論、理解課文二、三、四段主要內容。

2、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幹。

3、進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幹。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吹塑紙小船數只。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內容:

學習二、三、四段。

六、教學過程:

1、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看到諸葛亮面對周瑜的蓄意謀害和步步緊逼,是顧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務。周瑜以為諸葛亮了上自己的當,以為自己是十拿九穩地佔了上風,非常高興。諸葛亮怎麼完成任務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後,周瑜、諸葛亮各是怎樣做的?(默讀3—5節後答)

2、你從中看出什麼?是怎麼看出來的?

備用:

①周為什麼吩咐不給諸葛亮準備造箭用的材料?

②諸葛亮怎麼敢找魯肅幫忙?

周瑜:想害諸葛亮,從“造”的方面卡,對諸葛亮的打算一無所知,連聽了彙報也不明白。

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魯肅不會洩密,做好了防範工作,做的借箭準備。(識人心)

3、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怎麼辦,諸葛亮卻在充分準備之後,穩紮穩打地開始行動了。(自由讀6—9節)看看諸葛亮是怎麼指揮軍士們利用草船借箭的。讀書要求:

①用“__”把出發時間、二十隻船怎麼受箭,怎麼返回的語句勾出。

②根據課文內容,把借箭經過向同桌講一講,注意用上書中的重點詞句。

4、請同學上臺,用小船演示,講述草船借箭的經過。(出示小黑板:長江方點陣圖)

5、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怎麼那麼巧?

——也用“__”勾有關句。(知天文)巧借天時

6、他還作了哪些安排保證借箭成功?

——①擂 ②船

7、為什麼叫士兵擂鼓吶喊? ——造成進攻假象,逼使曹軍放箭。

8、為什麼先叫船頭朝西,後來又叫朝東,還要“一”字兒排開?

——便於受箭,便於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謀遠慮,善於分析和利用自然條件,叫巧借地理。(曉地理)

9、為什麼調轉船頭後,書上要說是“逼近”?

——①已驚動曹軍,冒著危險;

②使曹軍誤以為是真的進攻;

③表現諸葛亮料事如神,膽識過人。

10、看插圖,空中大霧迷漫,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卻手搖鵝毛扇,正在飲酒取樂。請用“~~~”勾出他這時說的話。抽讀。他為什麼笑首說“只管飲酒取樂”?抽讀。你為什麼這樣讀?齊讀。

11、曹操出兵沒有?他怎麼做的?——正中下懷

11、曹操是怎麼知道上當的?引讀“諸葛亮吩咐……。”他為什麼“吩咐……”?

——①嘲諷、動搖軍心;

②知道追趕不上;(抓“順風順水”扣“船頭朝東”)

③有利於突出其才幹。

13、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三天借箭十多萬。(結果)

小結: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一切都按諸葛亮的安排進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諸葛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用為蜀、吳聯軍主帥的周瑜本應非常滿意,他卻長嘆一聲,導讀。他為什麼要長嘆?

15、“神機妙算”什麼意思?帶有什麼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說出來,對他來說是多麼痛苦,這口氣怎麼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輸。再讀這一句,體會周瑜的心情。

小結:兩人鬥智,至此勝負分明。

16、現在回顧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①三天有大霧;②魯肅會幫忙;③二十隻船夠;④船頭東西擺;⑤士兵擂鼓喊;⑥只管飲酒樂;⑦出發、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寫諸葛亮從曹操那裡智取了十多萬枝箭,為什麼課題卻命“借”?

——①還擊;②還因為在借箭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巧妙地借天時、借地利、借對人的瞭解,巧妙地安排,從強敵手中智取十多萬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幹,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陰謀,打擊了曹的`實力與士氣,為聯合抗曹做出了貢獻,命“借”就有利於表現他的才幹。

18、就從這個“借”字,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感情?你對諸葛亮什麼感情?讚揚什麼?

19、回顧板書(連線) ——蜀吳聯軍本當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氣量狹小,生了妒忌之心。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就藉口兩軍交戰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萬的詭計來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挺有才幹”,他神機妙算,結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萬,迫使周瑜仰天長嘆,低頭認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我們讀記敘事情發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分清,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寫類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寫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使別人看得明白。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列小標題,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自讀,資料拓展,引讀和情景語言實踐,知道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平時看過跟《三國演義》有關的電視或者書嗎?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點:點一下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周瑜、魯肅是吳國孫權的大將。

一、匯入1,

出示背景圖: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曹操。劉備派了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協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個時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國演義》,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

二、初讀10,

請大家把書翻到96頁,大聲地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後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又是怎樣的。

這個故事比較長,有些詞語很容易讀錯,你會讀嗎?誰當小老師來領讀。

1.生字詞:妒忌、都督、草把子、排程、大霧漫天、遲延、擂鼓、丞相、神機妙算

領讀——指導——齊讀。

2.快速簡潔地解說人物關係。

魯肅

周瑜 諸葛亮

曹操

3.請大家再快速地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讓他造10萬支箭。(板書:造箭)

結果呢?諸葛亮按期交箭。(板書:交箭)

那經過呢?除了借箭,還寫了什麼?為借箭做準備。(板書:借箭,準備)

4.誰能連起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先自己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今後我們學習課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來概括主要內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好10萬支箭,可他暗中卻打算想盡辦法阻撓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樣打算的呢?

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劃出相關的語句。

誰來讀一讀,出示:……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①你來讀一讀,周瑜是怎樣打算的阻撓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這句來說一說嗎?先自己試著說一說。

學生交流,點評,不會說教師示範。

③再加上這句話,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嗎?

學生說。

④周瑜這樣想盡辦法,百般阻撓,是為了什麼呢,這段話裡怎麼說?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定的是什麼罪,你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已經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連起來讀一讀。

2.我去查了資料,按照當時的造箭技術,三天時間最多隻能造一萬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撓,諸葛亮三天也絕對造不好這10萬支箭的。

3.周瑜這麼做是因為什麼呢?——

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想除掉他。讓他,到時候造不成,引讀——“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這才是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這是周瑜私下裡對手下魯肅說的,可是他在諸葛亮面前,說造箭是因為什麼呢?

請你瀏覽第2自然段,先用橫線劃出周瑜當時所說的話。

共5處,劃對了嗎?課件出示:

①“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②“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③“十天造得好嗎?”

④“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

⑤“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2.周瑜對諸葛亮說,這造箭是因為什麼呢?曹軍交戰。

你還從哪些字詞也可以看出來這造箭是因為要跟曹軍交戰呢?

軍中缺箭、這是公事、軍情緊急。

3.這造箭是因為要與曹軍交戰嗎?是為了到時候造不成,引讀——

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軍中缺箭嗎?是為了到時候造不成,引讀——

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這是公事嗎?是為了,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是因為軍情緊急嗎?是為了,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這所有的一切,其實周瑜都是為了,一起讀,引讀——

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讀到這裡,你覺得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誰來說?

陰險,狡詐,公報私仇……(板書:四個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語。)

五、品“諸葛亮智慧”20,

1.可是諸葛亮卻答應了造箭,而且還提出三天造好十萬支箭,甚至立下了軍令狀,造不好甘受懲罰。他怎麼會這樣做呢?

請你默讀第2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說的話,再快速地瀏覽幾遍全篇課文,靜靜地想一想你從諸葛亮的話裡讀出了什麼呢?寫上批註。

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

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

好,我們一起來重點來交流,你從諸葛亮的這句話裡讀出了什麼?

重點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

機動:你還從這個句子裡讀出了什麼?(讓學生充分地說?)

“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說: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時間造好箭。

他在說這話的時候,早已經算好了什麼呢?

第三天有大霧。帶著感受讀。

還算好了什麼呢?

曹操是不會輕易出兵的。帶著感受讀。

其實諸葛亮此時,心裡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必引:必然誤了“大事”,對於諸葛亮來說,什麼是他的心頭大事呢?

請你讀這句話——

對於周瑜來說,什麼又是他的大事呢?

請你讀這句話——

讀到這裡,你又讀出了其他不一樣的感受嗎?

諸葛亮造箭是為了顧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②“只要三天”。

於是,當週瑜問他預計幾天可以造好,他說:“只要三天”。那是一種怎樣的回答啊?

你來回答一下。

還是一種怎樣的回答?

你來回答。

2.那麼諸葛亮還會怎麼樣跟周瑜說這一些話呢?他當時的心理、動作和表情又是怎樣的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處,聯絡上下文來寫一寫。

①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 )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想:( ),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

②周瑜說:“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又想:( ),就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 )說:“只要三天。”

③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 )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 )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先寫,指名三個學生說,評價。

哪應該怎麼說才像諸葛亮呢?讓我和大家合作著來說,再選三個學生連起來,師生合作說。

3.其實,諸葛亮早已巧妙地計劃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卻還矇在鼓裡,他還在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4.讀到這裡,你覺得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

5.那諸葛亮又是怎樣一步步進行草船借箭的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下課!

板書:

草船借箭

造箭 心胸狹隘 顧全大局

準備 對比

借箭 自私自利 神機妙算

交箭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5

一、教學設計: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採取講學結合,一學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

2、瞭解古代軍事知識:都督、軍令狀、水寨、弓弩等。

3、深刻領會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什麼地方。

三、教學難點:

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學過程:

1、引入關於三國的歇後語和成語

同學踴躍發言教師小結,對於課外積累多的學生鼓掌表揚。

關於三國的歇後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東吳招親————陪了夫人又折兵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關於三國的成語: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味如雞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釋卷 老馬識途 木牛流馬

2、 學生分組自學

(1)自學生字生詞,不懂的。教師巡視。

(2)根據寫事的繼續問的特點分清課文的順序

立下軍令狀—————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認識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領會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諳熟人,二是具有豐富 的天文知識,三是通曉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1)《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草船借箭?結果怎樣?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於諸葛亮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的安排

a、諸葛亮算到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回來時順水順風;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手箭。

c、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魯素忠厚老實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魯素見證了諸葛亮取箭的經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把本課的內容演一演,同學評價。

5、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6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詞:<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教學引入:剛才,同學們背誦了<三國演義>的卷首詞。這一節課,我們就要來繼續學習《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草船借箭》

一、整體感知

1、讀課題,誰來說說是誰向誰借箭?(板書:諸葛亮)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麼?(板書:忌妒、造箭)借箭的結果怎樣?(板書:交箭、歎服)

3、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麼?)(預測:為什麼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裡?妙在哪裡?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5、交待目標: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學習借箭的經過,研究諸葛亮“神機妙算”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

[過渡: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借箭的經過?(6——9自然段)]

二、重點學習借箭經過。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劃出來,用心體會。

2、自學——然後(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一)生:我從這兒體會到諸葛亮算準了三天後必有大霧:生讀句——“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師:這場霧有多大?你能不能通過讀讓我們感受到?齊讀此句體會霧大。)(師: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你怎麼知道是他算準了的?再聯絡上文的.句子進一步體會:第一天……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看出諸葛亮懂天文。(板書:懂天文)[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麼可以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麼?“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機妙算。]讀句體會

(師可以過渡: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會有這場大霧的。引導學生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繼續彙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二)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與“曹操聽到……”相照應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引導讀重點句)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絡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絡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絡“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小結:你們看一個“笑”字,可以體會出諸葛亮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師:借箭過程中,諸葛亮、魯肅、曹操說話時各是怎樣的神態,讓我們來看錄影體會。]

師:看完錄影後,你們能模仿他們的神態讀他們的話嗎?請同學們自己試試。

師:(試讀後)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話,(老師讀旁白,請一個學生讀魯肅的話、男生讀曹操的話、女生讀諸葛亮的話)

(師: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算準了曹操不敢出兵、只會放箭如雨,這說明了諸葛亮不僅知天、而且識人。)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生:順風順水。師:諸葛亮是如何做到讓船順風順水的呢?生:調船。諸葛亮幾次命令掉轉船頭?找句讀。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5、4人小組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畫圖、另兩人用文具盒或者鋼筆當船,演示船頭船尾的掉轉方向。

6、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哪是曹軍的水寨?哪是東吳?怎樣掉轉船頭?為什麼要這樣做?(啟發學生說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來順風順水)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麼?(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書:曉地理)

讀句“曹操知道上了當……”體會神機妙算。

小結: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過時,(引讀):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總結延伸

1、小結板書:剛才通過對借箭經過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懂天文、識人心、曉地理三個方面;聯絡全文,你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魯肅是忠厚老實的。知道了周瑜會懷疑、所以才把魯肅叫上做見證的……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課前質疑時的問號。)

2、師描述小結: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長江的霧;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書:)

3、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麼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師:你知道他什麼時候去還嗎?(《赤壁之戰》去還箭)

你們課外可以繼續去閱讀《三國演義》,課後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7

課題

草船借箭

課型

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

2課時

教學

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2.默讀課文,理清層次,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具準備

課件: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演義》及作者簡介、詞語解釋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匯入

( 8 )分鐘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1)【出示課件1】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完畢後出示歌詞:【出示課件2】

(3)學生閱讀歌詞,說說對這首歌的瞭解。(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

(4)學生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教師評議並梳理詞意: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世人下酒閒談的材料。

(5)問題交流:歌詞裡說“浪花淘盡英雄”,你最崇拜《三國演義》中的哪個英雄?(學生自由發言。)【出示課件3】老師相機呈現三國人物形象。

(6)匯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節選自《三國演義》的一篇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草船借箭)學生齊讀課題。

2. 簡介《三國演義》。【出示課件4】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學生閱讀,師生交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瞭解。

3.簡介作者。【出示課件5】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以《三國演義》主題歌匯入交流,激發學習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

簡介《三國演義》,同時瞭解作者及寫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激發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新課

教學

( 32 )分鐘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三、再讀感知,整體感知

(一)理清順序。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故事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全班交流,教師訂正。

(二)瞭解起因、經過、結果。

1.快速瀏覽課文,試著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小組同學的意見。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出示課件6】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2)故事的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3)故事的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四、細讀課文,瞭解起因

1.教師簡介“草船借箭”的時代背景。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稱為“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2.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從這部分課文能瞭解到哪些資訊。

3.學生作批註,自我品讀探究。

4.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人物對話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全班交流:

(1)從這部分課文中,你瞭解到什麼?(周瑜要陷害諸葛亮。)

(2)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周瑜為什麼還要害諸葛亮?【出示課件7】

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學生齊讀)。

從這句話你瞭解到周瑜的什麼特點?(嫉賢妒能。)

(3)周瑜要害諸葛亮,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瞭解到的?(他們的對話。)【出示課件8】

①當時,周瑜是吳國的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好嗎?(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②周瑜這樣問的目的是什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裡共商軍事,暗裡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

(3)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他是怎樣一步一步達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課件9】

①“公事”是什麼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卻”又是什麼意思?(借理由推託、拒絕。)為什麼不能推卻?(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於是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

②從這段對話中你覺得周瑜是個怎樣的人?(周瑜是個具有險惡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當時的心理活動。【出示課件9】(請同學根據自己的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描寫人物說話時動作和神態的詞語填入括號裡。)

④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⑤再讀加入描寫人物語言和神態詞語的語段,總結下列問題:【出示課件10、11】

A. 周瑜設計想陷害諸葛亮,諸葛亮是怎麼做的?

B.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麼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枝箭的任務,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萬枝箭呢?從中可看出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讀這段話。

⑦當週瑜聽說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裡為什麼很高興?(周瑜知道在當時,三天肯定造不出十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周瑜以為他的計謀要成功了,所以很高興。)

⑧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麼還要立下軍令狀,說三天造好十萬枝箭呢?(諸葛亮為顧全聯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⑨從學習中你瞭解到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胸有成竹,顧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出示課件12】

(4)教師小結:學了這部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顧全大局;而周瑜卻妒忌諸葛亮,心胸十分狹窄,陰險狡詐。

(5)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要讀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如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讀出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6.談話過渡:從課文第1~2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周瑜想害諸葛亮,他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定的圈套。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的計劃得逞了。(板書: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為難、陷害諸葛亮。)

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此環節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文章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採用讀、思、議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詞語。

他dù jì( )小亮的才幹,sī zì( )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務的jūn lìng zhuàng( )。但小亮shén jī miào suàn( ),先他請來了cáo ( ) 老師。在老師的幫助下,輕鬆地完成了任務。

二、給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妒忌(yǐ jì) 幔(màn wàn)子 都督(dū dōu) 水寨(zhài zài)

丞(chéng céng)相 吶喊(nèi nà) 調(tiáo diào)度

三、比一比,再組詞。

諸( ) 虛( ) 妙( )

都( ) 慮( ) 沙( )

著( ) 虎( ) 炒( )

四、根據課文填空。

1.《草船借箭》節選自《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準備是( );草船借箭的過程是( );草船借箭的結果是( )。

【答案】

一、妒忌 私自 軍令狀 神機妙算 曹

二、妒忌(jì) 幔(màn)子 都督(dū) 水寨(zhài) 丞(chéng)相 吶喊(nà) 調(diào)度

三、諸位、都督、著作;虛心、考慮、老虎;絕妙、沙場、炒菜;

四、1.《三國演義》 羅貫中

2.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準備:請魯肅幫忙準備好船隻、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本課“瑜、督”等生字,會寫“妒、忌”等生字。理解“妒忌、都督、委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過程與方法

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領略經典名著語言的魅力。

3.情感與價值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瞭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教學難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教學準備】

學生:瞭解《三國演義》的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註

一、激情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書或電視劇嗎?那你最喜歡三國裡的哪個人物?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兩位三國裡比較聰明的人物,他們就是周瑜和諸葛亮。(板書:周瑜、諸葛亮)識記生字“瑜”和“葛”。

2.在他們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們快來看一下吧!

(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二、檢查預習情況

1.介紹《草船借箭》的背景資料。(學生彙報預習資料,相互補充。)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前發生的`。

2.說說你瞭解的周瑜與諸葛亮。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現在請同學們翻開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記住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了。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師適時引導。

2.生字詞學習。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比較長,生字詞也比較多,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誰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師:對於這些生字詞,在意思上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3.朗讀詞語,鞏固練習。

妒忌、都督、幔子、水寨、弓弩手、吶喊、神機妙算、擂鼓、丞相。

四、梳理脈絡,全文把握

1.預設。

起因(第1自然段):心生妒忌。

經過(第2~9自然段):巧妙借箭。

結果(第10自然段):自嘆不如。

2.按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周瑜妒忌諸葛亮有才幹,設計要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利用草船,用妙計向曹操“借箭”,諸葛亮如期如數向周瑜交出十萬支箭,周瑜自嘆不如。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五、指導寫字

書寫“妒、忌、曹、督、委、魯”等生字。

六、佈置作業

1.規範書寫本課生字詞。

2.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給家長講講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批註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1.出示本課詞語,請學生讀一讀。

2.回憶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相互補充,師適時指導。)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師:請同學們細讀第2~9自然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畫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

(一)“諸葛亮知天文”

1.師:誰來說說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

生: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師: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導讀句子)

2.師: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麼?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所以,我們得再往前面讀一讀,聯絡上文看看從哪句話可以看出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生: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二)“諸葛亮識人心”

1.師: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生: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2.在《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十多處,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聯絡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絡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絡“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三)“諸葛亮懂地理”

1.師: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生: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生: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裡,要追也來不及了。

2.問題探討。(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師:他們為何“一字擺開”?生: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師:為什麼“擂鼓吶喊”?生:既是為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和方向。師:為什麼開始船頭朝西,後來船頭朝東?生: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掉頭的時間。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

師:剛才,我們通過抓前後句子之間的聯絡,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來研究問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後組織交流。

四、分角色朗讀,感受形象

1.分角色朗讀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

2.通過對話描寫你感受到了什麼?

3.全班交流。

諸葛亮胸有成竹,周瑜心胸狹窄。

五、拓展延伸

1.積累本課中的好詞佳句。

2.思考:文中的諸葛亮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六、佈置作業

1.規範書寫本課生字詞。

2.文中還有一些體現人物特點的詞句,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3.推薦閱讀《三國演義》全書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9

【課時安排】

第一課內容: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詞的運用。背景,人物的性格特點總體感受,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課內容: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體的理解。第二段人物對話時玄機的理解,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想象描述。全文整體理解,總結。作業。

【教學準備】

學生讀熟課文,瞭解相關背景。按課後問題思考,瞭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背景。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初步瞭解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謹慎。

3、能正確使用“果然”造句。

4、瞭解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並分段。

5、說出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介紹背景

1、揭題。

2、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寫的是東漢末年的事。

3、誰知道這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介紹背景: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孫權、劉備聯合對付曹操的時候。

二、檢查預習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書:

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2、你知道他們分別是哪國的?什麼身份?教學:都督(dū)。

三、初讀課文

1、草船借箭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試著用幾句話簡單說說。(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最關鍵的是哪一部分?(找到關鍵材料,找出起因、結果給課文分段)

3、說說安排了哪幾個材料?

4、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文中的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你能用一個詞來評價嗎?)

板書:

妒忌、神機妙算、守信、多疑(理解這兩個詞)

四、細讀課文

1、探究人物的特點:兩組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一組曹操,一組魯肅。

2、交流:

⑴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霧大到什麼程度?

這是偶然還是原就料到?何以見得?

板書:

識天象

預料的和事實的一樣,可以用一個“果然”連線。

運用“果然”說句子。

②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一字兒擺開有何用意?出其不意。

船的陣式有何變化?為什麼這樣調頭?

板書:

周密部署

③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④ 魯肅答應了,他並不瞭解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書:

識人心

⑤ 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20多裡,追也來不及了。

⑥ “希望你借給我20只船,每隻船上要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1000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這叫什麼?

板書:

識地理

⑵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識地理,懂陣法。

這些條件少一條行嗎?為什麼?

出示諸葛亮的話(出示幻燈):

“凡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曉軍情,不明陣圖,乃庸才也”。

齊讀取箭經過,想象當時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態,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後記錄〗

1、本課設計的主要特點:運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 通過預習,學生已經總體感知到周、諸葛、曹、魯等人的特點:

分組後,讓不同的組承載不同的任務,具體地感知。反饋交流部分,本課重點圍繞“神機妙算”進行交流。學生能抓住具體的句子,說明借箭的必要條件,從而理解諸葛的“神機妙算”。對於理解是到位的。

⑵ 注意到了語文的工具性要素訓練:

其一,讓學生在提示的引導下,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基本上能夠比較簡要地概括事件的內容。其二,抓住關鍵內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個材料。自以為,這也是本課體現工具性的一處有意識的設計與實踐。

2、問題反思:

⑴ 儘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學生參與交流的面不廣,其原因:有的是學生不敢說這種心理原因,有的是學生確實沒有感知,不理解。

⑵ 朗讀的時間不足:

按照現在“讀中感受”這種觀點來看,只有充分讀才能有充分的理解。這是對的。但事實上,儘管讀得不多,但學生默讀的時間還是充分的,特別是課前預習比較到位(讀5篇,並對主要問題進行過思考)。所以並不影響學生的理解。問題是:公開朗讀的次數較少。朗讀與理解的有機結合,對我來說是弱項。以後重點拿幾篇抒情性較強的課文來練習自己的這方面的能力。

⑶ 在板書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後,引導學生概括:

是這樣引的:知人心,懂天象。那麼諸葛對於順風順水的把握可以怎樣概括?結果學生仍不能用三個字概括,最後還是本人說出:明地理。對於“一字排開”,船頭的調向,應該概括為:懂陣圖。時間關係,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課遺憾之處。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知天文、動地理、識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周瑜與諸葛亮對話時的言語態度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學生熟讀課文,能簡要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激趣匯入,解題質疑。

1、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們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疑,對於學生提的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書寫在黑板上。如:(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為什麼要借箭?(3)怎樣借箭?)

二、自由閱讀,相互討論。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閱讀,提出閱讀要求。

(1)做到“四不”: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剛才所提的問題,對於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組所提的問題。

三、讀課文,講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做到能簡單的講述這個故事。(意在使學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後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進一步熟讀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步驟: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從哪裡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祕密把魯肅請到船裡。”(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麼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的把魯肅請到船裡。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麼?(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圖,並上黑板來擺一擺,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2)討論諸葛亮為什麼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識曹操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徵。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幹。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老師讀提示語,一、二組同學讀周瑜的話,三、四組同學讀諸葛亮的話,體會一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讀後討論)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巨集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歎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書設計:

11草船借箭

神機妙算

知天文

懂地利、巧安排

識人心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 學會本課的五個生字。掌握“商議、都督、委託、水寨、輕易、支援、甘受懲罰、大霧滿天、

飲酒取樂、神機妙算”等詞語。

2.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更重要

的是有創新精神。

方法過程目標: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情感價值觀目標:

1. 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 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學重點:瞭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教學難點: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 談話匯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 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 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為什麼能借到?

4.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重點品析:

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學生默讀、思考)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查詢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回答問題。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後第二題。)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1段:

什麼叫“妒忌”?

(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⑴指名2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學生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⑵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⑴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⑵那周瑜這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⑶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⑴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⑵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⑴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裡軍令狀、白酒招待。

⑵討論、交流:

6、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定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⑴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⑵他為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①(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②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師:課文開頭就點明瞭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幹,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麼關係?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理解詞語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問: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3、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4、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⑵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⑶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⑸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⑹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

⑴指名讀第三節。

⑵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幹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書:

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麼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⑴比較句子:

①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②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隻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問:兩句句子有什麼區別?用哪句好?為什麼?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⑵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這句句子:

⑴“顯然”是什麼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事實”是什麼?“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麼?用上“果然”有什麼作用?

(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合嗎?(符合)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⑶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

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讀6~7自然段,說說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書:

四更時候,因為這時候江上大霧瀰漫。

⑴板:大霧瀰漫。

⑵這時候江上大多瀰漫到了什麼程度?(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麼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麼關係?

⑴出示:因為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先默讀6、7節,然後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瀰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⑴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麼?

⑵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後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於他識天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板書:識天象

⑶齊讀小黑板上第⑴、⑷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並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⑴看示意。(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麼?(準備受箭)

⑵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第三課時

一、溫故

二、繼續學習2~4部分

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裡……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麼?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用波浪線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自然段)

4、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麼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麼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板書:

知曹操性

5、這時曹操是怎麼做的,諸葛亮又是怎麼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寫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6、看示意: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麼?(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弓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麼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

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⑴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⑵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裡,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⑶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並能利用它。

板書:

曉地利

4、齊讀第9自然段。

三、學習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結合課文說感受。

四、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麼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六、完成課後練習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3

創造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一篇按事情發順序寫的記敘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後果。

2、提高抓重點詞句、前後聯絡讀懂課文的能力,體會諸葛亮的傑出才幹。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創造出發點:

草船借箭的經過。

創造訓練點:

認識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膽識,有計劃的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創造訓練策略:

引導法、自學法,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

教具準備:

《草船借箭》錄影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第三課時(略)

第二課時

內容:二、三、四段。

重難點:草船借箭的經過,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過程:

教學環節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造教育滲透點

一、複習前文

匯入新課

1、周瑜怎樣為難諸葛亮?

2、諸葛亮又是怎樣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萬支箭。

2、立下軍令狀。

複習匯入,儲存持思維的性。

二、講借箭準備緊扣妒忌與才幹

1、周瑜為什麼這樣做?

2、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3、哪些詞句可以看諸葛亮挺有才幹?(自有妙用)

1、自由讀課文思考,找出周瑜為難諸葛亮的詞句,在書上做記號。(故意延遲,不給齊練)

2、體會心情,自讀自練。

3、讀諸葛亮說的話,

4、體會心情。

通過讀講引導學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實質原因,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三、學習借箭經過

突出神機妙算

1、指名讀機關句子,諸葛亮是怎樣做靠近水寨。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2、魯肅怎樣說的?說明什麼?諸葛亮又是怎樣說的。

3、曹操怎樣說,怎樣做的。此時諸葛亮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兩者相比較說明了什麼?

4、諸葛亮借到箭後又是怎 樣做的。

5、小結

1、自由讀課文,用劃出諸葛亮做的、說的。用~劃出曹操做的、說的。

2、看錄影(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3、看幻燈片,比較一定不敢與不一定敢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錄影,體會他們說話時的神態,心情,模仿神態分角色朗讀。

5、體會謝謝的含義齊讀這一句話。

6、體會理解自有妙用體會周的.心情,朗讀長嘆一聲說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提高自學能力。

錄影、幻燈片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引導學生分析,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四、講借箭結果突出周瑜的長嘆

1、指名讀課文,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樣說的?說明了什麼?

2、小結

五、總結全文分清前因後果

師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實質原因表面結果實質結果,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後果。

六、作業

3` 幻燈片,填空(略)

板書設計 創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趕造十萬支箭→借→十萬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遲延 不給齊全 長嘆一聲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諸葛亮:才幹 只要三天(大霧漫天)靠近水寨

立軍令狀 一字擺開 擂鼓吶喊

神機妙算(放箭如雨)掉轉船頭

本課能過引導學生分析字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人物的內心。弄清前因後果。使學生明白分析問題,要運用多層次多角度思維方式。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文中著力讚美的人物,他神機妙算,對周瑜的險惡用心瞭然於胸。但他不動聲色,按周瑜意願立下軍令狀,並對借箭妙計進行了通盤考慮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氣,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也算好了人——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知道周瑜聰明過人,知道曹操謹慎多疑。周瑜,智謀過人,但他自負,妒賢嫉能。此外,文中還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魯肅、多疑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排程、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諸葛亮、周瑜的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難點:

研讀文字語言,從語句的前後聯絡中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知道中國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其中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寫的著名長篇歷史小說叫什麼?(《三國演義》)關於這部書的很多人物,後人根據他們的'名字製作了很多謎語,想猜猜嗎?

師生猜謎:鳥籠(關羽)油煎豆腐(黃蓋)兒童體育(曹操)山東寧靜(魯肅)鑿壁偷光(孔明)

孔明就是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起因,研讀對話

1、齊讀第1句。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⑴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⑵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⑴齊讀,思考:周瑜這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同桌討論。(學生多元表達)

⑵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⑶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⑴指名2人讀對話,師插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推卻?(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⑵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⑴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⑵討論、交流。

6、小結: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定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為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結合介紹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二、理清借箭過程,感受“神機妙算”

1、草船借箭的過程是哪幾節?(6-9節)

自讀,研究諸葛亮借箭船隊的航行路線。劃出提示航行路線的句子及行進途中航線改變的句子。(學生動手畫船隊航行路線。)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朝北岸開去。”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諸葛亮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

2、教師提示:靠近水寨時,該怎麼走?在句子中有沒有給提示的詞語?

4、看著這條航線,你想對諸葛亮說什麼?用一個詞(神機妙算、才智超群、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板書:神機妙算

5、“神機妙算”僅僅表現在航線上嗎?繼續讀句段,你還能從哪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邊讀書邊作批註。

學生交流:⑴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指導讀出霧的大,閉眼感受“大霧”。從哪句話中看出諸葛亮算到了漫天大霧?(……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小結學法,板書:聯絡前後照應的詞句

你還能找到哪些有聯絡的句子,看出“神機妙算”?

⑵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哪個字、詞讓你看出“神機妙算”?(一定、只管、笑著說)

6、學習寫魯肅的話,你感受到什麼?指名讀諸葛亮的話。同桌練讀對話。指名二生讀對話。

師描述情境,再讀對話。

三、總結全文

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神機妙算,用妙計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難怪當週瑜知道了草船借箭的經過,長嘆一聲,說——(生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作業佈置:

1、縮寫本文。

2、排演課本劇。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本文出自於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而成。講述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而以造箭為由陷害諸葛亮,諸葛亮神機妙算,巧用妙計向曹操成功借箭,有力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本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對話精彩紛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藉助“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以研讀故事起因為範例,初步學會用“抓重點,巧新增,換方式”的方法講故事。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藉助“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以研讀故事起因為範例,初步學會“抓重點,巧新增,換方式”的方法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故事出處;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故事出處: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是三國赤壁之戰中很有名的一個橋段。

二、初讀故事,把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文,夯實字詞;分類識字,重點理解“妒忌,軍令狀”。

2.理清脈絡,把握大意

(按起因—經過—結果把握文章大意)

三、試講故事,示範滲透方法;

1.默讀一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怎麼給大家講清楚故事的起因?

2.交流展示,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1)從語言表達的流暢,故事情節的完整,主要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評價引導

(2)依據學生的展示隨機引導概括講故事的技巧:抓重點,巧新增,換方式。

3.結合“技巧“,藉助板書再講故事。

四、學以致用,鼓勵續編故事;

以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的原則,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嘗試創編故事。

板書設計:草船借箭

抓重點

講 巧串聯

換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