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蜜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蜜蜂》教學設計

《蜜蜂》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重點指導平翹音區別及多音字。會寫14個生字,重點指導“論、試、袋、概、減”字的寫法。

2、通過重點句段,練習有感情朗讀。

3、學習默讀,練習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

一、談話匯入。

1、以羅隱詩《蜂》匯入。

不論平地與峰間,無限風光盡被佔。

釀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2、書寫課題,提示學生注意它們都帶“蟲”,“蟲”字寫法各不相同。

3、介紹作者——法布林,推薦《昆蟲記》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⑴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帶拼音的字多讀幾次,遇到不帶拼音的生字遇同桌或舉手問老師。

2、學生生字新詞。

⑴出示生字,採取多形式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讀)

重點指導:翹舌音(試、證、超、釋),平舌音(阻、測),多音字(悶、幾)

⑵指導寫“試”、“阻”字。

⑶認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3、朗讀重點句。

⑴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

⑵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隨時指導“概”與“減”字的寫法。)

⑶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

⑷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⑸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三、默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1、提導默讀,思考:作者為了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他是怎樣做的?

(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把你覺得重要的句子或詞語劃下來。)

2、學生默讀,交流:

“我”帶的二十隻蜜蜂,做上了白色的記號,把它們帶到兩裡外,再讓它們飛回來,還叫女兒在蜂窩邊守著。回來後,女兒告訴我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第二天我又發現有十五隻蜜蜂飛回來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能圈劃課文重點詞句,並做簡單批註。

2、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求實的作風。

3、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讀寫結合,寫觀察日記。

 一、試驗起因——為什麼做試驗

1、回顧: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蜜蜂有一個什麼本領?(辨認方向)它可厲害了,不信讀讀下面這句話。

讀句子: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體會:關聯詞“無論……總……”的作用。練習用這個關聯詞說一句話。

2、理解“聽說”含義,找反義詞“親眼”,明白作者為什麼“想做個試驗”?體會“我”求實的作風。

 二、試驗過程——怎樣做實驗

1、討論話題一:為了這次實驗,我做了哪些事情?

⑴細讀第二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

⑵你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做嗎?(體會作者的嚴謹細緻)

2、討論話題二:我為什麼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⑴比較“推測”與“猜想”的區別,聯絡上下文理解“推測”的理由。

⑵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與詞語劃下來。

《蜜蜂》教學設計2

【執教】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生:默讀課文第三段。

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說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和近的一座小山上。

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說)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說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說明花叢在路邊。

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說邊畫花叢)那麼,園子在哪兒?

生:園子在花叢的和近。

師:你怎麼知道園子在花叢的和近?

生:因為書上說那些蜜蜂採了蜜飛進和近的一個園子裡,說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和近。

師:對。(邊說邊畫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養蜂人的小房子在園子旁邊。

師:(板畫房子)房子旁邊還有什麼?

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

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身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現在誰能看著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連起來說說?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和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蜂人的家,因為養蜂人在園子裡放了許多蜂箱。

生:齊鼓掌。

師:說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方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

師: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板書:發現)他是怎麼想的?

生: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個養蜂人的吧?

生:列寧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說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於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麼叫觀察?

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師:對了,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那麼,列寧觀察什麼?他是怎樣觀察的呢?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二句話,我們大家看圖。

(生讀第二句話,師在圖上添畫蜜蜂)

師:讀得很好。列寧在觀察什麼?

生:列寧在觀察蜜蜂飛行的方向,看這些蜜蜂飛到哪兒去。

生:列寧看見這些蜜蜂採了蜜飛進和近的一個園子裡。

師:這些蜜蜂飛進去為什麼不出來了呢?

生:因為這些蜜蜂已經飛到家了。

生:要是沒有到家,它們還會繼續往前飛。

師:對了。這時列寧繼續觀察,又發現了什麼?

生:發現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師:你們想這所小房子是誰的?為什麼?

生:這所小房子是養蜂人的。因為養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養蜂人為了照看蜜蜂,總把蜂箱放在自身旁邊的。

師:對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養蜂人的家。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生:讀第三句。

師:這句話說什麼?

生:列寧親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證明列寧的觀察是完全正確的。

師:對了。觀察是不是正確,只有通過試一試才幹知道。課文中哪個詞證明列寧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樣?

生:果然。

師:對了。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

生:(讀第三段課文)

師:好,誰會看圖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生: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養蜂人養的吧?蜜蜂採了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著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養蜂人了嗎?於是列寧仔細的觀察,發現這些蜜蜂採了蜜飛進和近的一個園子裡,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總是和養蜂人住在一起的,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養蜂人的家吧?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列寧就是這樣動腦筋,想方法找到養蜂人的。

師:說得好極了。

(師生鼓掌)

師:小朋友,養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麼想呢?我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

生:讀第四段。

師:讀得很好。小朋友,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說話?

生:熱烈爭論。

我說是養蜂人在說話,因為他張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見列寧來很高興。

書上說養蜂的人是驚訝地說。可是圖上的養蜂人已經不驚訝了,笑嘻嘻的。說明他的話已經說過了,這時候是列寧在說話。

我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書上“列寧笑著說”,圖上的列寧正在笑,所以是列寧在說話。

我也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列寧用手指著蜜蜂笑著說:“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這兒來的。”養蜂人聽了恍然大悟,也高興得笑起來。

師:現在老師根據書上說的扮演一下,你們看到底是誰在說話。(師邊做動作邊有感情的朗讀,扮演後)誰在說話?

生:(齊呼)列寧。

師:小朋友,你們很聰明,不只讀懂了課文,還像列寧一樣會觀察,會考慮,真能幹!老師也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列寧用手指著蜜蜂,微笑著告訴養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麼會感到驚訝呢?

生:因為列寧不知道養蜂人住在哪兒,今天突然來到了養蜂人的家,所以養蜂人感到很驚訝。

生:列寧是偉大領袖,今天來看望一個普通的養蜂人。這是養蜂人沒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驚訝又激動。

師:對了。那麼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蜂人說的話?好,你來讀。

生:(很有感情地讀)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師:讀得好。驚訝得眼睛都睜大了。列寧的話要讀得很親切,很有風趣。誰來試一試。(生紛紛舉手。都想試一試)

生:(讀列寧的話,邊讀邊學圖上的列寧做手勢)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生高興地笑了)

師:讀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麼叫嚮導?

生:嚮導就是帶路的人。

師:那麼在這課書裡,列寧指的嚮導是誰呢?

生:(齊)蜜蜂。

師:對了。是蜜蜂。但是你們想,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點課題)

生:不能。

師:那麼,列寧是靠什麼找到養蜂人的.呢?

生:列寧有豐富的知識,他很瞭解蜜蜂,知道蜜蜂採了蜜要飛回蜂房去。列寧跟著蜜蜂走就找到了養蜂人的家。

生:列寧是靠動腦筋,想方法,仔細觀察找到養蜂人的。

師:對了。列寧是靠動筋,想方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採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後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點評】

發展認識、發展思維、發展語言的統一

──《蜜蜂引路》課堂教學研討

浙江省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錢正權

朱雪丹老師的閱讀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這就是以發展同學的認識和思維為重點,來設計教學過程。這一特點在《蜜蜂引路》一課的教學片段中得到充沛的體現。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朱老師重點指導同學學習第三段。她設計了一個引導同學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回到整體的閱讀過程。這種設計是符合同學認識事物和閱讀課文的心理過程的。一開始,教師請同學默讀整段課文,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教師一邊聽同學發言,一邊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協助同學在整體上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教師把重點放在同學認識事物和考慮問題的能力上,並不單純以同學答案正確為目標。如教師要同學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麼知道的?同學說花叢在路邊,理由是課文裡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中有許多蜜蜂。”

同學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教師引導同學對課文的區域性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考慮問題的。如教師問同學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同學閱讀了課文以後說,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朱老師改變了有些教師習慣於逐句逐段進行情節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於發展同學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當同學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考慮的方法以後,教師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身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方法找到養蜂人的。

發展認識、發展思維離不開發展同學的語言。朱老師在同學閱讀理解過程中十分重視語言。一是重視聽和說的訓練。口語訓練的要求,隨著閱讀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等各在什麼地方說一二句話,到圍繞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說一段話。二是重視詞語教學。朱老師的詞語教學很有特色。她不是讓同學孤立地記憶詞義,而是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義,並通過反覆運用加深理解。這樣教,不但詞語活學,而且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認識和思維的發展。詞語“發現”、“觀察”、“果然”、“嚮導”等都是這樣教學的。以“嚮導”為例,當同學懂得嚮導就是帶路的人,課文裡指的是蜜蜂以後,教師問: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從而把同學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的層次,領悟到列寧有豐富的知識,靠動腦筋、想方法,善於觀察,利用蜜蜂採了蜜要回蜂房這個特點才找到養蜂人的。三是重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形式多樣,有的由朗讀引出要考慮的問題,有的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的意思,有的是指導同學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把課文變成有聲的言語,受到教育和感染。

《蜜蜂》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2.初步掌握一種學懂段的辦法: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並能連起來說說。

3.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1.看拼音寫詞語: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據意思寫詞語:

離得很近——(附近)

3.請用“附近”說一句話。

4.字形:讀題,蜜蜂引路(正音課題出示)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31課《蜜蜂引路》。蜜蜂給誰引路?——列寧

二、帶讀第二段(讀懂每一句話,以理解段意)。

列寧為什麼要讓蜜蜂引路呢?(請學生口答)

1.答案從課文的哪一段裡面找?

2.請同學們根據問題來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回答問題。

①哪句話是說列寧想找到養蜂人?

②哪句話是說大家都不知道養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後一句是說(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

3.反饋。

(1)第一個問題,哪句話是說列寧想找到養蜂人?誰來說?

①讀這句話。“那個人”指誰?

②這一句話在說什麼?(在黑板上劃下來:列寧想找到養蜂人。)

③讀句子,說主要意思。

(2)第二個問題,哪句話是說大家都不知道養蜂人住的地方?

①讀第2句話。“經常”是什麼意思?(過去的時間裡)

②“他”指誰?

③這一句話是說什麼?大家讀第二句,誰來說第二句話寫什麼?

(3)最後一句,也就是第3句,誰來讀讀?

①這一句話是說什麼?(讓學生說)住得不遠什麼意思?(附近)代進去讀讀。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詞語劃下來。

(4)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連起來說說。)

因為列寧想( )可是( )所以列寧就( )。

三、研讀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學法學習第三段,鞏固學懂一段話的方法。)

1.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他是怎麼找到的呢?課文第二段具體寫了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能不能像學習第二段那樣來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幾句話?

(2)每一句話寫什麼?(用“——”劃出主要的詞語,連起來說說)

(3)用自己的話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請自學課文,邊讀邊想邊說。

2.反饋。有幾句話?(口答)

(1)讀第一句,這句話是說什麼呢?

理解“發現”“許多”的作用。這句話該怎麼讀?

(2)讀第三句話,這句話是說什麼呢?

列寧找到了那個養蜂人。

把第三句話讀完,緊接著說,這句話寫了()。

3.“開門的果然是那個養蜂的人。”為什麼要用“果然”?

4.列寧原來是怎麼想的呢?(即連起來說說列寧是怎麼找到)

四、作業。

1.完成《課堂作業》。

2.選做一個問題: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

(1)列寧為什麼要親自找養蜂人。

(2)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

(3)第2題用圖配文。

板書:

許多蜂蜜 他想:

飛回園子 他想:

園子旁邊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教學目的:

1.學習列寧細心觀察,善於根據事物之間的關係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2.瞭解題目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係,懂得重點詞語的意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會漢字“引、養、叢、仔、採、志”及偏旁“弓”。

教學重點:

理解列寧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準備:

電腦、圖片、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師:電腦課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個字。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麼?“引路”二字,是什麼意思?齊讀密蜂引路),今天我們就學第16課--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師:讀了課題後你想問些什麼嗎?(問題先不解決)請同學們把課文熟,看看你喜歡讀哪一段?

2.指名讀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詞語:當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說一句話。

師:你覺得列寧是個什麼樣的人?

4、師:我們看看這位偉人與密蜂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自讀第二自然段,並說說寫了什麼?

5、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電腦示出問題:

1.列寧一邊走一邊看到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

2.結果怎樣?

3.請你試著畫一畫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

學生分成小組學習,相互交流。(讀、說、畫)

6、學生彙報學習的情況:並請同學到黑板畫出來,貼圖片。

7、分角色讀他們的對話。

8、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說說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三、總結:生總結。

第二課時

一、讀詞語:電腦

引路 養蜂 花叢 仔細 採蜜

加點的字教讀音指出是本文要學的漢字。

二、學寫生字

1、生:分析每個字形結構及怎麼記

2、師:範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3、組詞,擴句。

4、課後習題第2題。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難點: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教具準備

生詞卡片、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猜一猜:有一種昆蟲,專門在花叢中採蜜、傳授花粉,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它是誰嗎?(蜜蜂)

2.揭示課題:“引路”是什麼意思?(帶路)

3.蜜蜂給誰引路?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

1.指名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

2.認清字形。

引:左右結構,左邊是“弓”,右邊是“1”。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艹”,中間是“日”,卜邊是“大”。

斯:左右結構,左邊是“其”,右邊是“斤”。

派: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右邊共6筆。

談:左右結構,左邊是“言”,右邊是“炎”。

敲:左右結構,左邊是“高”,右邊不要寫成“支”。

訝:左右結構,左邊是“言”,右邊是“牙”。

導:上下結構,上邊是“巳”,下邊是“寸”。

3.理解詞語的意思。

談天:聊天,閒談。

驚訝:感到很奇怪;驚異。

嚮導:帶路的人。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列寧利用蜜蜂引路,找到養蜂人的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蜜蜂引路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讀課文,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談天 敲門 驚訝 嚮導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2.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甲:我知道這件事發生的時間1922年。地點:莫斯科· ,

學生乙:找還知道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老師小結。

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2)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因為往常派去找養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裡,所以列寧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3)老師小結。

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圖表表示。

(2)小組彙報。

列寧:發現花從中有蜜蜂——蜜蜂飛進園子——小房子——找到養蜂人。

(3)列寧為什麼認為跟著蜜蜂走就能找到養蜂人?

因為列寧想:蜜蜂是養蜂人養的,蜜蜂採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飛間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養蜂的人。

(4)老師小結。

由於列寧通過觀察瞭解到花叢、蜜蜂、養蜂人之間的關係,就能從中發現線索,找到養蜂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圖,養蜂人見到列寧後可能會說些什麼?

(2)列寧是怎樣回答的?

(3)為什麼列寧說蜜蜂是他的嚮導,把他領到這兒來的?

(4)老師小結。

列寧發現了蜜蜂,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就順著蜜蜂飛回的.方向走,結果找到了養蜂人

(5)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讀出驚訝、高興的語氣。

5.總結全文。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結果。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3)老師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列寧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出判斷、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20 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嚮導)——養蜂人

花叢(路邊) 認真思考

園子(附近) 仔細觀察

小房子(旁邊) 做出判斷

(四)課堂作業設計

1.看拼音寫詞語。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組詞。

導( ) 蜜( ) 蜂( ) 採( ) 圓( )

異( ) 密( ) 峰( ) 彩( ) 園( )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驚奇—— 經常—— 愉快—— 壯麗——

仔細—一 聊天——一 興奮—一 洪亮———

4.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詞語。

——( )小山——( )房子一( )火車一( )草地

——( )園子一( )蜜蜂一( )飛機一—( )f絹

5.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 )裡有許多( )。他仔細( ),

只見那些( )採了蜜, 就飛進附近的—個( )裡,( )旁邊有一所小( )。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2、導(嚮導) 蜜(蜜蜂) 蜂(蜜蜂) 採(採訪) 圓(圓形)

異(奇異)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園(園子)

3.驚奇——驚訝經常——常常愉快——高興壯麗一一壯觀

仔細——認真聊天——談天興奮——激動洪亮——響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車一(片)草地

一(個)園子一(群)蜜蜂一(架)飛機一(塊)手絹

5.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裡,(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附近”“驚訝”造句。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後練習3的兩組句子,並比較出每組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能正確回答課後練習1的兩個問題。

4.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事物之間的關係,就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能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三)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一)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音形義。

(二)通過初讀課文,瞭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10 蜜蜂引路

誰說說什麼叫“引路”?

(就是領路、帶路。)

蜜蜂怎麼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只有四個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讀一段課文,正音。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並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2.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附:讀fù,不讀fú。引:讀yǐn,不要讀成yǐng。

(2)字形:

談:談話就是說話,所以是言字旁。右邊是兩個“火”,上邊的“火”,捺要寫成點,要與“談”字區別。

和“爪”字區別。

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下邊是“寸”。要與“異”區別。

(3)由這8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詞義是:

引路:領路,帶路。

莫斯科:前蘇聯首都。

附近:離得很近的意思。

養蜂:飼養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談天:很隨便地談話。

嚮導:帶路的人。

3.指導書寫生字的字頭。

可提示以下幾個字:

引:左邊的“弓”字,三畫,右邊一條長豎。

斯:左邊是“其”字,右邊是“斤”,不要寫成“月”字。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一個扁日,下邊“大”的橫寫長些。

導:注意下邊“寸”的橫寫長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討論後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五)作業。

1.各寫生字一行。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由於列寧仔細觀察,善於聯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蜂的人。

(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啟發,引起聯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麼?

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麼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書:山路,遇到問題。

3.講讀第4自然段。

(1)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後是否找到了養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2)指名讀第4自然段。結合看插圖,理解“驚訝”的意思。再說說養蜂人為什麼感到驚訝?

(3)讀列寧的話,理解“嚮導”。

(4)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板書:解決問題。

過渡:那麼,蜜蜂不會說話,怎麼能當嚮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4.講讀第3自然段。

(1)默讀,看看這段有幾句話?(3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並說句意。

板書:一邊……一邊……發現、觀察指名把“花叢、蜜蜂”的圖貼到黑板上。

(3)指名讀第二句,回答:列寧觀察到了什麼?

板書:仔細。

指名一人根據課文內容把園子和小房子的圖貼到黑板上。

(4)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再讀一、二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想的?他又發現了什麼?他又是怎麼想的?

(5)同桌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列寧發現許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細地觀察起蜜蜂來,因為他想到了蜜蜂和養蜂人的關係,蜜蜂採了蜜是要飛回蜂房的。接著,他根據蜜蜂往回飛的路線觀察到了花叢、園子、小房子,他看見蜜蜂飛進了園子,小房子就在園子旁邊,所以他想養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養蜂人的住處。)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後齊讀這三句話。

投影

告訴學生:列寧在仔細觀察後,認真思考了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的關係,於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門。

板書:認真思考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

(7)指名讀第三句,思考回答:

為什麼說開門的“果然”是養蜂人?(“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判斷是依據自然規律,是合情理的。)

(二)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文,說說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讀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2.老師總結歸納:

列寧以蜜蜂為嚮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

1.寫字詞各三遍

2.形近字組詞

引( ) 莫( ) 斯( )

張( ) 摸( ) 期( )

養( ) 談( ) 導( )

美( ) 淡( ) 異( )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檢查本課生字詞的音形義掌握的情況。

(二)完成課後填空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熟讀課文,完成課後填空練習;會用“附近”、“驚訝”造句。

三、教學過程

(一)鞏固練習。(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組詞,口頭組兩個詞語,然後抄下來。

2.填合適的詞,先口頭填空,再抄下來。

一隻(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個( ) 一扇( )

3.用直線把意思相近的詞語連起來。

4.完成課後作業(2)填空,再讀一讀句子。(第一題填“談天”,第二題填“嚮導”。)

5.完成課後作業(3),比較每組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再用帶點的詞造句。

(1)先讓學生讀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兩人討論,每組句子有什麼不同。指名發言。

(每組兩句話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驚訝”以後,句子更加明確具體、生動了。)

(3)指導造句。先弄清詞意再口頭造句。“附近”的意思是離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許多商店。

②我們學校的附近有一條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園。

“驚訝”的意思是驚奇。

①外賓參觀我國的工藝美術品時,驚訝地稱讚,真是奇蹟!

②我驚訝地問:“你的腿怎麼受傷了?”

③這次數學考試,他竟得了100分,我很驚訝。

(二)齊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三)抽讀生字詞卡片,再說說哪些字易錯,寫時應注意什麼。

(四)聽寫生字新詞。

(五)作業。

1.糾正聽寫中寫錯的詞。

2.做組詞、造句和填空練習。

《蜜蜂》教學設計4

課題

(1)課題:《蜜蜂引路》教學方案

專案概述

(2)適用年級:國小二年級語文;

(3)課題簡介:《蜜蜂引路》是國小二年級語文第10課內容,這是一篇傳統課文,怎麼在傳統的基礎上,講出新意,就是我這節課所要體現的。因此,我在進行傳統的認字、寫字、朗讀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突出了講話訓練,著重進行“因為…所以…”的訓練。同時,我還通過對第三段的重點設計,進行仔細觀察、分析判斷方面的訓練。該課題設計的目的是實現下述的教學目標。

(4)學習團隊:

教師:許丹虹;

學生:峽山街道拱橋國小二年級;

前期分析

(5)教學目標分析:

(6)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於附近的村鎮,人員狀況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因為接觸廣而思維活躍,而另一些則稍微遲鈍。學生的注意力總體來說還不錯,能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教學策略

(7)教學策略採用:啟發式教學策略、情境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

活動階段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1、匯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可愛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

2、播放課件,現實蜜蜂可愛的畫面

3、指名回答: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朋友是誰?(對於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表揚)

4、小蜜蜂除了會採蜜之外,今天它還會給列寧引路(播放課件裡蜜蜂引路動畫)

學生一起觀看課件圖片

利用圖片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3分鐘

(二)朗讀課文,注意生字

1、領讀課文(二遍)

2、指定四名學生,每人朗讀一段

3、學習本課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並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4、書寫生字,提示幾個字的書寫注意事項。(板書)

學生跟讀;

指定的學生依次朗讀;

學生在生字本上書寫。

完成教學設計的知識和技能目標

10分鐘

(三)理解課文的基本情節,匯出問題

1、講讀第1自然段。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麼?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麼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板書:山路,遇到問題。碰到問題是不是就退縮了呢,是不是等養蜂人呢?

3、講讀第4自然段。

(1) 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後是否找到了養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2) 指名讀第4自然段。結合看插圖,理解“驚訝”的意思。再說說養蜂人為什麼感到驚訝?

(3) 讀列寧的話,理解“嚮導”。

(4) 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過渡:那麼,蜜蜂不會說話,怎麼能當嚮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1、根據老師提問,回答問題

2、朗讀

3、思考

1、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碰到問題時,不畏縮,努力思考解決之道的良好作風

10分鐘

(四)突出重點,解決“引路”問題

1、根據老師的提示,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一步步分析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1) 因為列寧一邊走一邊看,所以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

(2) 因為列寧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所以他想……。(學生補充)

(3) 因為列寧仔細觀察,所以看見那些蜜蜂採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裡,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4) 因為列寧看見那些蜜蜂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裡,所以他想……。(學生補充)

(5) 因為列寧看見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所以他想……。(學生補充)

板書

2、質疑:最後列寧找到了養蜂人了嗎?是依靠誰呢?(提問)

因為有蜜蜂做嚮導,所以列寧找到了養蜂的人。

4、質疑:由此可見,列寧是一位怎樣的人呢?(提問)

列寧是一個喜歡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人,就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以他找到了養蜂的人。

與老師互動,根據老師指引,進行探究性學習。

實現行為和方法教學目標。

10分鐘

(五)進行討論,拓展思路

1、把如何找到養蜂人的整個過程用一張幻燈片展示出來。

2、讓同學根據這張幻燈片,複述整個過程。

3、改變課文情節,增加變數,鍛鍊學生的應變能力。例如:蜜蜂不飛回去什麼辦?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啊,比如問路。

4、指名回答:讀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觀看課件,積極思考;

和老師互動

實現情感、價值觀目標

5分鐘

(五)總結,佈置作業

1、老師總結:列寧以蜜蜂為嚮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齊讀一遍課文

3、佈置作業:

(1) 寫字詞各三遍

(2) 形近字組詞

引( ) 莫( ) 斯( )

張( ) 摸( ) 期( )

養( ) 談( ) 導( )

美( ) 淡( ) 異( )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

鞏固教學內容

2分鐘

《蜜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莫、斯”等6個生字,會寫“訝、談”等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感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中談話:

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誰來說說你可以找什麼做你的嚮導?

二、審題匯入:

1、蜜蜂:大自然中有許多天然的指南針,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位新的小嚮導,它就是——蜜蜂。

看著這兩個字,咱們一起讀一讀,蜜蜂,細心的小朋友在讀的時候一定發現了什麼?都有“蟲”字。

2、引路:你知道什麼是引路嗎?

3、匯入:這群蜜蜂又是怎樣當嚮導的呢?讓我們隨著這隻小蜜蜂走進課文,開啟語文書119頁,發出聲音快速地朗讀課文,給課文標出小節,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再想想課文講了什麼?

三、抓圖學文:

1、彙報:同學們都讀得很用心,讀了課文之後,你知道了什麼?(板書:列寧,養蜂人)

2、看圖讀文:是呀,在蜜蜂小嚮導的帶領下,列寧終於找到了養蜂人,你看到了什麼?(找到文章插圖)

3、教學第4段:養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列寧笑著說∶“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看著插圖,你聽到了什麼?“養蜂人”在說什麼?

“列寧”在說什麼?

我相信,有些細心的小朋友一定也注意到了他們此時的表情。

關注:驚訝、笑著。

什麼情況下,你有過驚訝這種反映?

4、回讀1、2段,認讀詞語:

養蜂的人看到列寧時,為什麼這樣驚訝?請大家讀一讀1、2自然段,心中有答案了再告訴我。

t:這篇課文一共有6個生字,有5個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裡了,你能讀通嗎?

看來列寧和養蜂的人是常常見面,可為什麼養蜂的人看到列寧會覺得驚訝呢?

5、回讀第4段:

把剛才同學們說的,還有你自己所體會到的都送進這個句子裡,把驚訝的語氣給讀出來。

四、學習第3段,體會列寧觀察思考:

1、動聽的聲音加上生動的表情,使圖上的養蜂人活靈活現。那從列寧的表情中你又看出了什麼?為什麼這麼高興?

2、小朋友,我們再去看看,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

當他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時,他會想些什麼?

當他看到蜜蜂飛進園子時,看到園子旁邊的房子時,他又會想些什麼呢?

3、學生自學感悟

4、彙報:在討論中,你想到了什麼?我們來聽一聽。

五、共畫路線圖:

1、是啊,多麼巧妙的引路方式,如果能把列寧到養蜂的人的住處的路線畫出來,其他人也不會走錯了。咱們一起來畫一畫這幅路線圖。

2、快速地把文章看一遍,把表示地點的詞圈出來。再想一想這路線怎麼安排。到課文裡找到理由告訴大家。

3、介紹路線:如果你來當嚮導,你怎麼向大家介紹這幅路線圖呢?

沿著山路走,走著走著,你會看見路旁有花叢……

4、書寫練習。

六、課堂小結:小朋友,看來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小蜜蜂就會成為我們的嚮導。其實,在神奇的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比蜜蜂更有趣的嚮導呢!不管是太陽、大樹、北極星還是積雪,還是今天的小蜜蜂,要找到這些嚮導的法寶是:細細觀察,多多去想。

《蜜蜂》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文中出現的詞語。

3、從作者對昆蟲的觀察中受到啟發。使同學們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

【學前準備】

1、查詢蜜蜂的有關資料和相關的故事。

2、製作有關蜜蜂的圖片課件。

3、設計教學的環節提示和難點,重點知識的考查。

【教學過程】

一、課外勾連

1、因為有一年四季,有鳥語花香,有千姿百態的生物,這個世界才如此的奇妙與美麗。你喜歡昆蟲嗎,你瞭解昆蟲的哪些知識,請與同學們作交流。

2、播放有關昆蟲的圖片,請同學們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螞蟻、蒼蠅……

3、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蜜蜂的瞭解。

4、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你的心裡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在此老師作整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自學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與方法

1、課文的遼裡行間充滿對蜜蜂的愛。

2、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樣實驗的,結果怎樣?

3、你從法布林對昆蟲的觀察,受到了什麼啟發?

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學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好詞佳句,那麼,讀完課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積累?

三、合作讀課文,再獨立完成以上作業,然後小組合作交流,互相補充,最後我們再統一組織彙報

1、課文裡的哪些語句可以突出“我”對蜜蜂的喜愛?

“在我被刺的同時,有20只蜜蜂受到了損傷。”

“我想,它們飛得這樣低,怎麼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

“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

“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2、主要講的是昆蟲學家法布林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給20只蜜蜂的背上塗上了白色,結果有17只蜜蜂準確地飛回了家的故事。

3、寫一寫,再說一說: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熱愛大自然、愛護昆蟲,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對待客觀事物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練習設計】

1、填空:

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帶到了()外,結果,有17只蜜蜂()。

2、從課文裡我摘抄了一些能夠表現我對蜜蜂的喜愛之情的句子。

3、學習了課文,我還要寫一點學習體會,寫下自己的感想與打算。

《蜜蜂》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難點: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目標:(本節課)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特點。

2、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猜一猜)有一種昆蟲,專門在花叢中採蜜、傳授花粉,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生答)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與這隻可愛的昆蟲有關係——(板書:蜜蜂引路),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答)

師:誰能說說“引路”是什麼意思?

(生答)

師:那蜜蜂到底給誰引路呢?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遇到拿不準的字,可以藉助課後拼音將字詞讀準,語句讀通順。)

(生讀課文)

二、評讀

師:蜜蜂給誰引路啊?

(生答)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答)

師: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生答)

師:老師想請四個同學來讀一讀這篇課文,誰想讀?

(指名生讀課文)

課文讀完後,其他生進行評議。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真好,胡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你們想聽嗎?認真地聽,聽完後,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麼?

(師讀第一自然段)(師讀完後生作答)

師:(小結)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養蜂人?並用“因為……所以……”句式說一說。

(生默讀課文)

師:(小結)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小組依據提綱自學第三段。

提綱:

(1)有感情地輪讀第三自然段。

(2)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用圖表示:( )——( )——( )——( )

(3)列寧為什麼認為跟著蜜蜂走就能找到養蜂人?

因為列寧想:……。

(生小組交流後,反饋)

師:這說明列寧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答)

4、學習第四段。

師:(走到一生面前)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師點兩生回答這個問題)

師:你們覺得這兩位列寧怎麼樣?

(生答)

師:列寧所說的嚮導是誰?

(生答)

師:你們從列寧身上學習到了什麼?

(生答)

師小結: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列寧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出判斷、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四、拓展(小練筆)

寫一寫你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現寫下來。

板書設計:

20 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嚮導)——養蜂人

(花叢)——(園子)——(小房子)——(找到養蜂人)

認真思考 仔細觀察 做出判斷

《蜜蜂》教學設計8

本文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

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裡,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林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言文字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對科學的求實精神。

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以默讀為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老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悟到試驗的樂趣和從事科學研究應有的求實精神。

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叫《蜜蜂引路》,其中也提到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於是在一開始上課時,我便讓學生回憶這篇課文,有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了故事的內容,我引導學生思考,蜜蜂為什麼能為列寧引路呢,不少學生聯絡到本文說出了答案。在這樣的知識再現過程中,不僅回憶鞏固了學過的知識,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學生帶著質疑走進了課文。

在學習法布林做試驗的過程時,我讓學生分別找出法布林對蜜蜂做了哪些事情,而蜜蜂又是怎樣反應的。在這些對比學習中,學生髮現蜜蜂能從兩裡遠的地方飛回家,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於是真切地相信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而文章的最後總結自然段,法布林提到:“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我順勢提問:“為什麼法布林無法解釋呢?”我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時代環境與科學條件去

思考,學生很快明白了,當時的科學還不夠發達,有許多現象是無法解釋的。至此我引導學生體會,法布林是個嚴肅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最後我還提出一個小小拓展問題:現在的科學發展了,你們能不能去查詢資料告訴我,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呢?

《蜜蜂》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裡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隨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過生本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的是我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總結了近期在生本教學探討中出現的問題:1、學生預習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詞的預習上,只有少數同學能按老師的要求讀通課文並收集相關的資料。2、小組合作學習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細緻深入地加以體會。3、小組合作,每個小組優等

生只有一兩人,如何在他們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4、小組合作,展示的時間過長,在規定的時間內很難達成教學目標。

接著,我確定了教學思路:小組分工細化,討論的問題開放化。 有了思路,教學過程的落實就有了風向標。在第一課時第一回合的小組學習中,讓小組長組織組員互相檢查本組同學生字詞的學習情況,並對小組進行了細化分工。如一號學生指給二號認,其他聽;接著二號指給三號認,其他聽 ??認讀時,把不會認的字做好標記,並負責教會不會認的同學,做到人人過關,再進行展示。雖然字詞預習效果好,也用了8分鐘的時間。第二回合的小組學習,我讓組長組織檢查讀通讀順課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口讀書。然後進行展示,評價,再讀。由於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積極性很高,參與面廣,很易達成目標。但較費時間,讀—評—讀來回幾個回合,二十多分鐘就過去了。第三回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七嘴八舌,興致勃勃。接著小組展示。四個小組都發了言:“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篇課文寫蜜蜂離家二里多路都能飛回家。”“這篇課文寫作者帶著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飛蜜蜂。蜜蜂也能飛回家。” “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能。”從四個小組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都動了腦筋。接著小組主持人進一步問:“請問下面還有補充的或有不同意見嗎?”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來一組展示,情況也會大同小異。怎麼辦?我只好運用師本的優勢,問了一句:“誰能把他們的發言連起來說一說?”一語道

破天機,有幾個孩子舉手,其中一位把課文的內容能大概總結出來。第一課時,也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此時已拖堂幾分鐘。

反思這節課: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平時不專心的同學能傾聽別的同學發言了;平時不愛動腦的同學,雖然發言不一定正確,但也在思考了;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雖然上臺有些緊張,聲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也能登臺展示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課堂嗎?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第一課時完全達成了目標,這是好的開始。但單位時間內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證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課也使我產生了些許疑惑:當學生出現問題或冷堂時,教師該如何指點才能真正體現生本呢?在今後的生本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

最近,一位老師上14課《蜜蜂》(人教版第五冊)。

這位用充滿激情的話語介紹,引出勤勞的小蜜蜂,而且出示小蜜蜂的圖片。然後,她問:同學們對蜜蜂還有哪些瞭解呢?下一環節,就是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事先蒐集到的材料,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當時的氣氛甚是熱烈,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是完成蒐集任務的同學)的興趣是高漲的。

不過,令人遺憾,引人深思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了:得到機會興高采烈發言的同學,真的站起來,卻是將材料讀得支離破碎,磕磕巴巴,言

不由衷,詞不達意。也難怪,他們手頭的資料,有的是網上下載的,三年級的學生,做家長的肯定是幫了忙的。不知是家長不大明白,還是應付了事,反正那專業性極強的學術論文似的介紹,別說學生,就連坐在旁邊屏氣凝神,側耳傾聽的我都一頭霧水,何況學生?加上老師是新手,學生站起來,總是讓學生將磕巴、吞吐進行到底,真難為了介紹的同學,更難為了那些正襟危坐,洗耳恭聽的同學。

我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讓學生蒐集資料,錯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蒐集到的資料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這既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資料”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資源共享、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又擴大了知識面鍛鍊了能力,從而更激發起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蒐集資料的動力。何錯之有?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課堂不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是師生的一段豐富的生命歷程??如果我們經常在課前請學生查詢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不僅可以

《蜜蜂》教學設計9

  蜜蜂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4、通過查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弄清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匯入新課

1、回憶舊知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嗎?

2、匯入新課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林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2)交流是怎麼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三、細讀課文

(1)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2)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

(4)複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試驗的過程說一說。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1)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書寫,然後,教師用投影展示,集體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五、作業設計

練習默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3、通過查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是怎麼做的。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3、4、5自然段。

2、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3、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1)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2)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可能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學點評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學生自讀體會。

2、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3、4、5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導。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林是怎麼說的,好嗎?

4、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最後一段,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5、教師再引導。

五、回顧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1)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2)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節?

(3)實驗的結論為什麼沒有明確的答案?

2、思考推測:另外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林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六、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製成一張手抄報,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蜜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知識點:讀通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列寧的住所、小山、花叢、養蜂人的小房子的確切位置。引導學生明確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理解列寧的話“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2、能力點:通過觀察圖的訓練,使學生形成從多種角度觀察、分析圖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3、德育點:使學生養成遇到疑難的事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事物之間的關係,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2、教學難點:理解列寧的話“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學習方法

合作、研究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匯入新課

1、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針對課題質疑。

二、引導學生探求新知

1、學習一、二自然段。

A、在小組內讀讀、說說、分別談談對一、二自然段內容的理解。

B、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讀、思、畫、議,學習第三自然段。

A、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指讀第三自然段。有幾句話?

B、讀、思、畫,小組研究,理解詞語。

a、一句一句讀,想想列寧是怎樣觀察的?動筆把有關詞句畫下來。小組研究研究,從這些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b、指生讀、朗讀評價。

C、填空,展開合理想象。

訓練:

1、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

蜜蜂。想到——————————————。

2、他仔細觀察,只見———————————。

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

的.一個園子裡,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

3、他為什麼能想到這些?

他想的對不對?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齊讀。

哪個詞最能體現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怎樣理解?

4、指讀、齊讀。

D、動手繪畫,再現情境,明確方位。

讀四個句子,注意加點的詞。

a、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路邊的花叢裡有許多蜜蜂。

c、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裡。

d、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1)小組合作繪畫,看列寧的住所、花叢、養蜂人的小房子分別應畫在哪兒?

誰願意到黑板上畫一畫?

(2)再讀這四句話,互相檢查。

(3)在圖上演示列寧是怎樣跟著蜜蜂找到養蜂人的。指生到黑板前演示。

(4)課前提出的問題你們都解決了嗎?

3、學習第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發現問題、小組協作、解決問題。

A、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自讀、質疑、小組討論解決。

B、指導朗讀。

C、多角度看圖,引發想象。

a、觀察哪個是列寧?哪個是養蜂人?介紹一下。

b、再觀察,根據兩個人的動作、表情、想象一下養蜂人

列寧可能說些什麼?

怎麼想就怎麼說。

三、歸納總結,引發想象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蜜蜂引路》這一課。知道列寧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判斷,用蜜蜂做嚮導找到了養蜂人,如果列寧尋找的不是養蜂人,怎樣才能找到呢?

你靠什麼找到了什麼?

四、課後質疑

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還有沒有不懂的嗎?

《蜜蜂》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第一課時中所學生字及詞語,並練習書寫“近”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練習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3.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積累“附近、談天”等詞語,並練習運用。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從列寧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學習列寧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5.練習看圖說話。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文章講的是列寧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故事。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卻有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裡,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表現出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養蜂人的。第四段講了列寧找到了養蜂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難點是從列寧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三、學生狀況分析

依照比賽要求這一課在八完小二年級四班完成教學。該班學生學習態度認真積極,課堂中注意力較集中,所以儘管是低年級的教學也沒有過多的進行組織教學,這為課堂贏得了充足的教學時間。學生識記生字的能力較強,在第二課時的生字檢測環節中可以看到聽寫的出錯率較低,因此課堂中對生字的教學用時較少。從課堂閱讀教學中還可以發現學生理解課文能力不差,但口語表達能力欠佳,所以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多次針對提高口語能力的訓練。還有值得注意的是,該班男生髮言較女生積極,課堂中雖進行了調動,但女生的發言狀況還是不理想。希望今後該班的小朋友們能在老師的培養下全面發展,茁壯成長!

四、教學過程(實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學習第26課《蜜蜂引路》(板書課題)請大家來齊讀課題。

生:《蜜蜂引路》。

師:課題中有我們上節課學過的兩個生字“蜂”“引”。請大家和我一起寫一下這兩個字。

生:(空寫“蜂”“引”兩個生字。)

師:“引”字的第三筆是“豎折折勾”,和我一起寫。

生:豎――折――折――勾――(空寫)

師:這兩個字記住了,其他生字記得怎麼樣呢?我想考考你們,好不好?

生:好!

師:請一位同學上黑板來寫,好,你來。其他同學準備在本上聽寫生字。

師: 1922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列寧――附近――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常常派人請他來談天。派人――談天――

生:(聽寫生字)

師:寫完了嗎?

生:寫完了!

師:我們先看看在黑板上聽寫的同學寫的怎麼樣。

生:全對了!

師:她哪一個字寫得好?

生:“列、派”。

師:是的,這兩個字寫的不錯,還有“談天”的“談”字也不錯,她注意到把上邊的“火”字最後一筆寫成點,你注意到了嗎?

生:注意到了。

師:和黑板上的生字對一對,看看你都寫對了嗎?有錯要改過來。

《蜜蜂》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大概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法布林做了一項什麼試驗。

難點:能理解和運用生字詞,能用自己的話簡述課文大概內容。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和蜜蜂圖片。

②師生共同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朋友過來,它呀,身上有一根針,能飛得很遠,它最喜歡採花粉和採蜜了。它的畫像是這樣子的(出示蜜蜂圖畫),大家說它是誰呀?答:“蜜蜂。”

師:就是蜜蜂,以前我們學過一篇與蜜蜂有關的課文《蜜蜂引路》,講的是一件怎樣的事情?(生答)

我們今天就跟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一起來研究一下蜜蜂,好不好?那同學們對蜜蜂有什麼瞭解?誰來說說“我知道的蜜蜂是這樣的… …”(學生暢所欲言)

法布林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板書“14 蜜蜂”)

二、初步感知課文:這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到底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錄音,看看他是怎樣做的。同學們邊聽邊把生字畫出來。(放錄音)

三、學習生字詞

師:聽完了錄音,同學們知道這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到底是怎樣的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生字詞。

(1)a.出示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張,就讓學生讀一遍,然後整體齊讀。(第一輪出示較為難學的“驗”“概”“減”“袋”“測”“途”“確”)

b.請學生注音並注意書寫。

c.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的?

d.組詞(先認識課文裡的片語,再拓展。)

(2)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論”“試”“證”“阻”“括”“誤”“超”

請學生注音和小老師教讀,記住他們的方法和小組開火車組詞。

(3)對常用詞語找近義詞,並造句理解。

(4)猜詞:老師說意思,學生猜詞造句;老師說片語,學生解釋運用。(選重點片語)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師:同學們,我們現在迴歸之前的問題:法布林是研究蜜蜂做了一個怎樣有趣的試驗?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這個問題。(學生默讀)準備好的同學就舉起手來。(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後寫結論:“我” 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蜜蜂》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文中出現的詞語。

3、從作者對昆蟲的觀察中受到啟發。使同學們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

【學前準備】

1、查詢蜜蜂的有關資料和相關的故事。

2、製作有關蜜蜂的圖片課件。

3、設計教學的環節提示和難點,重點知識的考查。

【教學過程】

一、課外勾連

1、因為有一年四季,有鳥語花香,有千姿百態的'生物,這個世界才如此的奇妙與美麗。你喜歡昆蟲嗎,你瞭解昆蟲的哪些知識,請與同學們作交流。

2、播放有關昆蟲的圖片,請同學們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螞蟻、蒼蠅……

3、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蜜蜂的瞭解。

4、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你的心裡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在此老師作整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自學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與方法

1、課文的遼裡行間充滿對蜜蜂的愛。

2、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樣實驗的,結果怎樣?

3、你從法布林對昆蟲的觀察,受到了什麼啟發?

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學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好詞佳句,那麼,讀完課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積累?

三、合作讀課文,再獨立完成以上作業,然後小組合作交流,互相補充,最後我們再統一組織彙報

1、課文裡的哪些語句可以突出“我”對蜜蜂的喜愛?

“在我被刺的同時,有20只蜜蜂受到了損傷。”

“我想,它們飛得這樣低,怎麼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

“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

“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2、主要講的是昆蟲學家法布林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給20只蜜蜂的背上塗上了白色,結果有17只蜜蜂準確地飛回了家的故事。

3、寫一寫,再說一說: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熱愛大自然、愛護昆蟲,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對待客觀事物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練習設計】

1、填空:

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帶到了()外,結果,有17只蜜蜂()。

2、從課文裡我摘抄了一些能夠表現我對蜜蜂的喜愛之情的句子。

3、學習了課文,我還要寫一點學習體會,寫下自己的感想與打算。

《蜜蜂》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列寧在蜜蜂的帶領下找到養蜂人的故事。“引”是帶領的意思。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往常列寧派人請養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這次列寧在蜜蜂的帶領下自己找到了養蜂人。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列寧決定自己去找養蜂人。

第二層(第3自然段)寫列寧在蜜蜂的帶領下找到了養蜂人。

第三層(第4自然段)寫蜜蜂是列寧的嚮導。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求識的8個生字,培養自主增識漢字的意識。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3、通過閱讀“蜜蜂引路”的故事,學習列寧善於觀察、思考和判斷的品質,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學重、難點

瞭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為嚮導找到養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辦法的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1、板書課題:《蜜蜂引路》。

2、說說什麼叫“引路”?(就是領路、帶路)

3、蜜蜂怎麼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讀課文,師生正音。

三、品課文,理解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組討論後回答: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第4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2、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自由反饋: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蜂人的。

3、讀第2自然段(讀懂每一句話,理解段意)。列寧為什麼要讓蜜蜂引路呢?

結合課文內容,用關聯詞語說說列寧去找養蜂人的原因。(因為列寧想( ),可是( ),所以列寧就( )。

4、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

理解“發現”“許多”的作用。這句話該怎麼讀?

“開門的果然是那個養蜂的人。”為什麼要用“果然”?

(“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符合。因為列寧的判斷依據的'是自然規律,合情合理。)

四、拓展想象,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文,你覺得列寧是一個怎樣的人?讀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列寧以蜜蜂為嚮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想想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會說些什麼,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呢?

(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五、鞏固本課生字詞

1、出示字卡,鞏固閱讀中已認識了的生字。

2、組內合作檢查識字情況。

(引:讀yǐn;談:談話就是說話,所以是言字旁;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重點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

3、由這8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詞義是:

引路:領路,帶路。

附近:離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分配、指定。

談天:很隨便地談話。

嚮導:帶路的人。

六、佈置作業,培養能力

1、探究活動,實踐創新。

仔細觀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引路。

(同學互相說說,看誰說得好。)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

(1)列寧為什麼要親自找養蜂人。

(2)列寧是怎麼找到養蜂人的。

(選做一個問題)

板書:

蜜蜂引路

許多蜂蜜—————————————他想

飛回園子—————————————他想

園子旁邊有所房子—————他想

找到養蜂人———————————果然

《蜜蜂》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群小客人(板書課題:蜜蜂)你們瞭解蜜蜂嗎?

2、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國有個生物學家叫法布林,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研究蜜蜂的,好嗎?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遇到生字新詞圈起來,多讀幾遍。

⑵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出示生字詞卡片或展示生字詞課件,檢查認讀情況。

⑵ 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⑵ 相互交流知道了什麼。

⑶ 你們有興趣跟著作者一起去做這個試驗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⑵ 讓學生當小小講解員,說說“我”的試驗是怎麼做的。

先說給同桌聽聽。

再請兩三名泩說給全班同學聽。

⑶ 說說在這個試驗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陳述理由。

⑷ 朗讀“這時候……幾乎要觸到地面”這句話,轉換角色想一想:假如你當時看到這種情景會怎樣想?

四、課堂練習

1、指導寫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組詞朗讀。

⑵ 交流識記生字方法和寫字的經驗。

⑶ 學生書寫。

2、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詞卡片。

2、複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試驗的有關內容。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⑴ 教師引入: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⑶ 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回來了幾隻蜜蜂?這麼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

⑷ 假如你當時看到這兩隻歸來的蜜蜂,你是什麼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麼?

⑸ 指名學生多人次地帶著這種高興,激動、甚至有點意外的心情朗讀三、四兩個自然段。

2、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 教師再引: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請讀第五自然段。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後,再指名朗讀。

⑶ 說說從這一段中知道,又飛回來幾隻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⑷ 如果想表達“我”對這些蜜蜂的讚賞,你覺得讀時要注意哪些詞語?

⑸ 讓學生先自己一邊讀一邊體會,然後讀給大家聽,評評再讀讀。

3、學習第六自然段:

⑴ 學到這裡,同學們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麼會有這種能力的?讓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林是怎麼說的。

⑵ 學生多遍朗讀第六自然段。

⑶ 你們同意法布林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語言實踐

1、教師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領。下面我們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可以一個人講,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講。

2、學生自由組合講故事。

3、指名學生上臺講故事,師生共同評點。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測、括、確、誤、途、超”,組詞朗讀。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書寫。

五、積累語言

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