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光啟蒙》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5篇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對歌謠、童謠有一定的認識。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裡響起媽媽唱的歌謠。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麼?下面,讓我們靜靜地來聽媽媽為我們唱的歌謠。(音樂響起)

二、學習課文:

1、在炎熱的夏夜,朦朧的月光下,當這一首首歌謠飄過你的耳邊,你有什麼感覺?

2、幼時的孫友田的每一個夏夜都是聆聽媽媽的歌謠度過的。每當孫友田聽媽媽唱起歌謠時,他覺得媽媽唱的那麼輕柔,就象是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這甜甜的,深情的嗓音一直迴盪在他的耳邊。

3、開啟課本,快速瀏覽,找出直接描寫媽媽歌謠唱的好的部分。(課件出示第四小節)

(1)仔細的讀一讀,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出了媽媽的歌謠唱的好?

(2)指導朗讀。

4、躺在媽媽的懷裡,伴著媽媽的歌謠,我漸漸地陶醉了。(課件出示插圖)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看!你們都看到了怎樣的母親?

(1)指導學生觀察插圖。

(2)(課件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3)你知道母親一天忙了些什麼嗎?

(4)試著把這句話讀好了。

5、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在童年的夏夜為自己的孩子唱著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歌謠。我們再來聽歌謠,在這歌謠中你聽懂了什麼?(音樂響起,出示歌謠)

(1)學生交流。

(2)師小結:我的家鄉不長五穀,日子過的十分清苦。在媽媽的歌謠裡卻有美麗的鳳凰,有漂亮的雲南,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房子。媽媽唱歌謠想告訴我們對美好的生活要充滿嚮往。

(3)讀讀這兩首歌謠,把你們感受到的通過讀表現出來。

6、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出示)

(1)說說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2)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麼?

(3)在第五小節中我們懂了許多,誰來讀讀這小節。

7、這一切都發生在那些美妙的夏夜,我沉浸在母親的歌謠中。你們聽,母親的童謠又在耳邊響起了。(音樂響起)

(1)聽完了這些童謠,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2)這麼有趣的童謠就讓我們來讀讀吧。讀出你們看到的,讀出你們的心情來。

8、母親不識字,可她的肚裡不僅有動聽的歌謠,還有很多東西,有什麼?

(1)你知道母親還會給我講什麼故事嗎?

(2)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她唱的那麼深情,說的那麼投入,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象。(出示)

提問:母親怎麼會象一尊玉石雕象呢?

(3)夜色越來越濃,母親還在給我說謎語,可我怎麼也解不開,她笑著對我說:“……”

提問:從她的口中,你聽出了什麼?

9、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給我唱歌謠,說故事,講謎語,用她特有的智慧啟迪了我的想象,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

10、時光如流水,伴著濃郁的月光,伴著母親的愛,我展開了想象,飛向了詩歌的王國,長大後的作者成了著名的詩人。再次回到母親的身邊,卻發現……(出示: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11、面對著已經痴呆的老母親,作者又回想起童年美妙的夏夜,耳邊又蕩起母親那甜甜的,深情的嗓音,那象三月的和風,象小溪流水般的聲音。作者不由地提起筆來在文章的最後用包含深情的話語讚美了他那不識字,卻充滿了智慧的母親。(出示最後一節)

(1)試著動情地對媽媽說說。

(2)推選你們班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

(3)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來讚一讚這位不識字,卻充滿智慧,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三、總結:

1、隨著時光的流逝,什麼都會慢慢地淡去,惟獨母親那甜甜的歌謠總在我的耳邊蕩起,讓我們再次回味母親那芳香的音韻。(再放歌謠)

2、介紹課外寫母親的文章。(出示)

3、母親是平凡的,她們付出了養育的艱辛,換來的是孩子成長的快樂。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部精彩的童話,故事裡的主人公是美麗的媽媽。課後同學們從這些文章中選擇一兩篇去讀讀,聽聽這些歌曲,還可以蒐集一些歌頌母親的名言警句。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師述語言匯入,齊讀課題。指導要讀出靜謐,再讀一遍。初讀了課文《月光啟蒙》,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我們一起來描述一下這幅畫畫,

3、師引讀並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4、學習重點句,質疑。

師:有沒有想過,在皎潔的月光下,文章的作者孫友田受到了怎樣的啟蒙教育?開啟書,找一找。(引導學生說出: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為什麼能使我展開豐富的想象,飛向詩歌的王國呢?師板書:飛向詩歌的王國。)

5、這個疑問我們是不是有同感,這節課我們就專門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哪裡入手呢?(應該抓住母親為我唱的那些民歌民謠。)

二、學習民歌民謠

1、出示學習要求:自主閱讀課文中的歌謠和童謠,老師提出三個要求,注意“心”上都加了雙引號。

第一個要求,用心朗讀,把歌謠和童謠讀流暢。

第二個要求,用心品賞,品就是感悟,你可以抓住重點的詞去品味,你也可以聯絡上下文品賞,更可以結合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

第三個要求是用心感受,看母親為我唱的歌謠和童謠告訴了什麼?

2、生自主閱讀。

3、指名讀歌謠。師:誰願意來讀這兩首歌謠。將你的朗讀面貌展現出來。

(生讀: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4、師生評價

(師啟發尋找讀書方法:老師覺得還不僅要讀得流暢,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誰去找找看,課文中有沒有教給我們讀書的方法。)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生討論:母親朗讀歌謠的時候,是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讓人覺得非常親切,非常有節奏。)

5、相機啟發學生像母親一樣朗讀,注意從詞到句。

6、母親充滿著深情,母親是多麼地溫柔,用甜甜的,輕輕的,深情的感覺再去讀那兩首歌謠。

生自讀。

7、男女生分讀兩首歌謠。

(1)男生吟唱第一首歌謠,我們女生聽著。

(男生讀。有柔情了嗎?如果再輕一點,再深情一點就更好了。男生再讀。不錯,今天老師才明白,什麼叫錚錚鐵漢,似水柔情。)

(2)女生讀第二首童謠。

(女生讀。像母親,真溫柔。)

8、配樂吟唱。文中說,母親在月光下摟著我,輕輕地吟唱,你們想唱嗎?當年母親在月光下吟唱的旋律,已無從考證,今天老師譜了一首旋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在心中默默地唱。

師播放音樂,唱。生配樂吟唱童謠。非常甜美,這次唱,老師有個要求,想象在皎潔的月光下,依偎在母親的情裡,輕輕地搖晃,身體要輕鬆地搖晃好嗎?生齊唱。

6、交流感受:非常優美,非常恬靜的歌謠,還記得老師在前面提到的三個用心讀的要求嗎?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對這兩首歌謠的感受。(母親嚮往著幸福的生活;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獲得成功;母親熱愛勞動,愛家庭。)

三、學習童謠

1、討論童謠特點。

師:學習語文,只有用心,才能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才能品出語文的味道來。除了有動聽的歌謠,母親還給孫友田帶來了幽默風趣的童謠,告訴老師,你在讀三首童謠時,有什麼發現?要善於思考,善於表達,這三首童謠有共同的特點。

(形式簡單,內容有趣,富有韻味,這就是童謠的特點。)

2、節奏讀童謠。

師:我們打著節拍來朗讀,就更有趣。伸出你的小手,打著節拍來吟誦第一首童謠。

生邊拍手邊吟誦。如果把節奏調快一些,變成四拍就更有趣了。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把第三首童謠吟誦一下。

3、試描述童謠畫面。

師:剛才有的同學邊打拍子,邊笑,笑我就體會到了,你已經體會到童謠的有趣。我想知道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有趣的畫面?

四、再次學習重點句。

1、再讀這句話。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解疑。

師:這些民歌民謠不僅激發了孫友田的想象,也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還記得剛才提的問題嗎?現在我們看一看板書就知道了。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動人的歌謠,充滿著詩情畫意,和詩歌有關嗎?母親唱的幽默風趣的童謠。充滿韻味,朗朗上口,和詩歌有關嗎?怪不得,母親的民歌民謠,能引領作者飛向詩歌的王國呢,這個問題懂了嗎?還有疑問嗎?

3、瞭解當時的生活狀況。

師:文中說,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在月光下就是這樣給我以啟蒙的。和母親在一起,精神生活真是非常的豐富,可那裡,我們的日子過得又怎麼樣啊?(很清苦。)

4、齊讀造成清苦的原因。

出示:黃河留給……齊讀。

5、交流感受,理解兩個“長”。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悟到什麼?再讀,用心讀。

(我感悟到住在黃河邊上的人們,雖然深受黃河的苦難,但也孕育著許多歌謠。)

6、體會老百姓創作歌謠的動機。

師:黃河邊勤勞的人們,他們創造歌謠,主要想表達怎樣的感情?

(對生活的憧憬、對生活的愛、熱愛勞動、讓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地豐富。)

五、總結全文

1、感情激發作者熱愛母親之情。

師:永遠充滿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只要是世間美好的事物,他們都愛,他們用這種愛,通過歌謠創造出來,母親也把這種愛,傳遞給我,使我從小明白,要愛世間一切的事物,母親給了我一個明月星光般的童年。

配樂:同學們,這就是母親,母親老了,曾經,在皎潔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歌謠,唱童謠,給我講故事,猜謎語,在母親的薰陶下,我漸漸地長大,終於成長成一個優秀的詩人。我長高了,母親的背卻彎了,我長大了,而母親的頭髮卻白了,母親獻出了畢生的愛,而自己留下的卻只有歲月在她額上刻下的深深的皺紋,更為不幸的是,當孫友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她的母親已經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母親曾對自己的子女那麼期盼,現在日子好過了,而母親再也感受不到了。

2、出示孫友田的一段: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微風吹亂了母親的白髮,而我的心裡永遠珍藏著故鄉的明月。

4、嘗試用語言喚醒孫友田的母親。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3.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重點

1.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2.受到熱愛母親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投影幻燈片:課文插圖。看到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麼?或者想說些什麼?

2.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座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中聽一聽從這小院中傳出的動聽的歌聲。(板書:月光啟蒙)

  二.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

1.書上哪句話描繪了這美妙的月色?

2.投影幻燈片: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3.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4.在這美妙的月色當中,母親為我唱起了動聽的歌謠。投影歌謠的幻燈片。

5.逐一朗讀兩支歌謠,理解歌謠的意思。齊讀,邊讀邊打節拍。

6.這歌詞寫得美,母親的歌聲也美。作者怎樣描寫母親的聲音?

7.投影幻燈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指名朗讀

理解“芳香的音韻”

指導配樂朗讀。

8.簡介黃河的改道:作者孫友田的故鄉在安徽省。我們知道由於黃河水含沙量太高的原因,黃河經歷了多次的改道,曾經黃河就從作者的家鄉安徽的北部流過。由於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黃沙沉積,泥土十分貧瘠,自然就長不出豐盛的五穀來。

9.投影幻燈片: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理解:“長歌謠”

10.歌謠創造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童年的作者來說,歌謠的內容不一定會懂但母親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韻卻會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靈裡,起著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投影幻燈片: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指名朗讀

理解:“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投影幻燈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指導配樂朗讀。

  三.學習4至8自然段

1.過渡:母親用歌聲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開始懂得要愛什麼,要喜歡什麼,這就是得到了啟蒙的教育。請同學們再讀讀下面的課文,看看還有什麼地方讓我受到了啟蒙的教育。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

  唱童謠

(1)投影童謠幻燈片

(2)逐一朗讀,邊讀邊打節拍

(3)這些童謠當中都有小狗、小貓、小老鼠之類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都是小孩子再熟悉不過的了,自然會引起我的興趣和聯想。

(1)分角色朗讀猜謎語的段落

(2)猜謎活動,又一次使我的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使我懂得怎樣用聯想和想象去猜謎,這又是一種啟蒙。

  四.學習第9自然段

1.過渡:所以作者寫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投影幻燈片: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指名朗讀。

3.練習用“母親用_________________讓(為)我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話。

4.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些什麼嗎?(感激)

5.教師配樂簡介寫作背景:同學們,你們說的太好了。是的,作者孫友田是多麼想對他的母親說這些話呀!但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作者的母親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記憶。孫友田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漠然地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面對著失去了記憶的母親,如果你就是孫友田,此時此刻,你還想對母親說些什麼?(懷念)

6.指導配樂朗讀這段話。

  五.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1.投影幻燈片:有一個人,她永遠佔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你願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教師配樂引讀,學生跟讀最後一句話(連續讀三遍)

2.孫友田在《月光啟蒙》的原文的結尾還這樣寫到,投影幻燈片:“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學生齊讀

3.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篇孫友田所寫的散文《母愛似水》。

投影幻燈片:散文《母愛似水》。教師配樂朗誦《母愛似水》。

4.播放歌曲《懂你》,教師引述:“這首歌歌名叫《懂你》,唱給天下所有的母親。歌中唱到:一年一年,風霜著你的笑臉,你寂寞的心還有誰能夠體會,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的成長曆程中給了你什麼樣的關懷與幫助,此時此刻,你想對她說點什麼嗎?

5.同學們,讓我們將她銘記於心,永遠地愛她吧,她就是——母親。

  六.完成作業。

  五、作業設計

  1.說一說

對母親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2.寫一寫

試著寫一兩首童謠。

  六、板書設計

唱民謠

講故事

月光啟蒙

母愛

唱童謠

猜謎語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4

開課時間

20xx.3.10

聽課人數

30

開課年級

科 目

語文

開課級別

市級

研究目的

迴歸語文字色,構建綠色課堂

課 題

月光啟蒙

教學簡況

一、檢查預習匯入:

1、板書:孫友田,對於孫友田,同學們不陌生吧!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2、是啊,孫友田是位值得我們敬佩的傑出詩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孫友田的一篇文章——

3、板書——啟蒙(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這個“蒙”字)知道啟蒙是什麼意思嗎?

4、板書——月光

5、把課題讀一下,指名讀。⑴指導:你為什麼這樣讀?⑵讓我們來一起來美美地讀課題。

6、讀了課題,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有問題想提,跟大家交流交流。

7、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開啟課本,放聲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板書:正確、流利)

2、檢查初讀情況:⑴做到正確、流利了嗎?同桌之間互相考考。⑵全班交流:展示朗讀。指導:①第一節中:“籬笆”的“笆”、“時辰”的“辰”讀輕聲

②第五節中:混沌(混是多音字)這個詞以前學過,在哪一課?還記得意思嗎?在本文中呢?找到文中句子讀讀?說說什麼意思?知道了“混沌”,推想一下“豁然開朗”是什麼意思?

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啟蒙。母親把這份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說成一個四字詞語就是——月光啟蒙。

蓮花落(注意“落”的讀音)聽過嗎?是什麼玩意?讀讀文中句子,你來猜測一下。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第一個“長”讀?為什麼?第二個呢?)

③歌謠:(出示)介紹歌謠:指隨口唱出、沒有音樂伴奏的韻語,如民歌、民謠、童謠等。(生讀,教師糾正“亮堂堂”的讀音。)想象——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④童謠:介紹童謠:適合兒童口頭傳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單,富有童趣。同學們喜歡童謠嗎?說說為什麼喜歡?就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讀。自己試試看!(打節拍,趣味讀童謠)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解決開頭提出的疑問:你能解決哪個問題?從哪知道的?——引讀14節

2、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呢?快速瀏覽全文在書上列小標題。

3、交流:

⑴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⑵看看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分別是哪幾節寫的?在文中分段做好標記。

⑶指導概括主要內容:把小標題連起來,再組織一下語言,就可以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小結、質疑。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明白了母親用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的方式啟蒙我的,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題目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五、佈置作業。1、熟讀課文,蒐集兒歌童謠。2、積累描寫月夜美景的詞句。

本課教學層次清晰、環節分明,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流程靈活,教學方法多樣,學生學習真實有效,切實提高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實效。匯入巧妙、自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老師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基點,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出現。多種學習形式相結合,避免了學習的枯燥、乏味。

鑑定人

鑑定單位

(蓋章)

溧陽市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心

稽核人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5

《月光啟蒙》選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的第十冊,是詩人作家孫友田的文章,原題為《月光母親》,選入課文時文字有改動。

文字靜靜地在那兒,初讀課文,似乎沒有什麼特別顯眼的詞語會打動你。但我喜歡裡面的味道。那裡有童年的月色,以及沉睡著的民歌與童謠。那些民歌童謠,帶著泥土的芬芳,是活在我們舌頭上的文化。今天的孩子,電影,電視,電腦,現代媒體的聲色光影,讓童年夏夜的月色也變得奢侈起來。如果能通過閱讀喚醒孩子們對民間文學的興趣,讓心靈在美妙中潤澤,應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基於對文字的理解,我從“啟蒙”入手,緊扣開篇第一句“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從“夏夜的美妙”、“民歌童謠的美妙”到“母愛的美妙”,逐漸靠近作者,逐漸走進文字深處,發現“月光”與“母親”的勾連,感受月色、歌謠以及母親的美麗。

一、在詩性的文字裡潤澤

課堂從“啟蒙”的“蒙”字入手,“蒙”字最早的意思指寄生的藤本植物,一種纏附在別的植物上的菟絲子,所以“蒙”字有“覆蓋”的意思。“啟”有“開導、開啟”的意思。開啟,使覆蓋的東西露在外面,得以看見,所以“啟蒙”,通俗一點打比方說,就是給一間黑屋子亮一盞燈。這樣感性、形象的匯入,從字的古義講起,既傳承了漢字的文化,又比字典上“使初學的人得到一些基本的、入門的知識”的解釋更吻合這篇課文的基調。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第二個“長”字應理解為“產生、流傳”,但作為高年級學生,對關鍵字詞的把握必須再往前走一走。《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這個“長”字與“流傳”相比好在哪裡?“長”,讓人聯想到根,這歌謠的“根”在哪裡?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的一代又一代;“長”,通常我們會說

“長高了”“長大了”,“長”字又寫出了歌謠的蓬勃與活力。所以,“長”與“歌謠”的搭配,產生了一種陌生化的效果,使文字具有了詩性的美。

再如這一句:“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作者是如何表達無形的聲音之“美妙”呢?“像三月的和風”是面板的感覺,“小溪的流水”是耳朵的聽覺,“芳香的音韻”則是鼻子的嗅覺,作者通過描繪不同感覺器官的感覺,把美妙而無形的聲音表達得具體形象。

像這樣引導學生揣摩文字的表達方法,幫助學生去發現作品的好處,讓學生在美妙的文字裡充分地潤澤,是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責任。

二、在民歌童謠裡潤澤

文字與畫面結合,先讓學生用眼睛、用心靈感受“夏夜的美妙”,再由景色之“美妙”,轉入民歌童謠的“美妙”。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這些童謠,天真爛漫,貼緊兒童的情趣。因此,教學中並沒有什麼難點,伴隨著學生拍手、跺腳、打桌子的節律,在一遍遍的朗讀,甚至叫喊中,他們完全可以用稚嫩的童音把這些童謠喚醒,體會它們的明快、流暢、含蓄和幽默。

但是,民歌怎麼辦?如果不能讓這美妙的民歌復活,如果不能感受這些文字背後民間文學的精彩,孩子們能真正感受到月光下母親的美麗麼?

於是,我先要學生自由地讀這些民歌,把它們讀通讀順。

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要讀好這歌謠的歌詞,不是件容易的事。通過引導學生抓形容母親聲音的兩個比喻“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來確定朗讀的基調——慢讀,輕讀,要輕柔而悠遠的。同時告訴學生,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同時也是編者,是邊想邊唱,邊唱邊想的,所以讀時要有一種悠長飄逸、舒緩自由的感覺。

但是僅限於讀歌,畢竟是一種遺憾。

這時,歌聲響起來。純粹的無伴奏的甜潤歌聲,響起來了。輕輕的,緩緩的,像月光移過籬笆與屋簷。孩子們閉上了眼睛,享受著著月夜下的美妙。此時,不光是學生,整個會場,就連聽課老師恐怕也有那麼一小會兒的恍惚。

歌活了,文字就活了。課,也活了。

三、在無聲的母愛裡潤澤

“小院立刻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音韻怎麼會芳香呢?這是理解上的一個難點,而且,這個問題理解了,那麼作為民歌這樣一種民間文學的內容特點,學生也可以有所掌握。

如果突破呢?引導學生把

“黃河故道不長五穀”、“我們的日子清苦”和民謠的內容連起來想:在貧瘠的土地上生活,必須比別處付出更多的辛勞。在清苦的日子裡,勞累了一天的母親,沒有怨言,夏夜裡自娛自樂,唱起歌謠——鳳凰帶俺去雲南,鳳凰為俺蓋屋樓。這種生活的熱情和對美好生活永遠的嚮往,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的精神底子。

為了加強這樣的感受,在拓展環節,我出示了孫友田的《黑土地》片斷:

白天跟師傅下井勞動,頭頂一盞礦燈,像黑色的鷹銜著一粒光芒,在叢林一樣的支柱間飛翔。晚上,就把井下的感受變成詩行。

……

我寫《大山歡笑》:“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感受,《黑土地》裡有母親的身影,母親的生活熱情影響著我,《大山歡笑》裡也活躍著童謠的韻律。那些在母愛中浸泡過的童謠,如此鮮活地滋潤著“我”,讓“我”有足夠的內在力量來對抗生活中的貧困和艱苦。這樣的音韻,怎不芳香?這樣的拓展,既讓學生對句中“芳香”一詞的理解更為豐滿,同時亦對母愛有更深的體會。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髮現“母愛”與“月光”之間的勾連:月光柔美,母親溫情。月之光,不分貧富貴賤,分攤給每家每戶,照亮大地;母親在貧窮清苦的日子裡,為“我”亮一盞希望的燈,照亮了“我”幼小的心靈。月光無聲,母愛無聲——母親給“我”唱民歌童謠,講故事說謎語,就像這無聲的月光,悄悄地滋潤著“我”。

在課的收尾,我把原文中關於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文字引入:

我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慈祥,和藹,但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在《母親》的伴樂中朗讀,會場一片寧靜。此時,讓母親的歌聲再度飄出。“月亮出來亮堂堂……”課堂裡在芳香的音韻裡戛然而止,意在告訴學生:一些東西,在時間的流裡會消失,譬如,母親會老去,“我”也會老去;一些東西,卻在歲月的沉澱裡永遠發光,譬如,像母親這樣的歌聲。放出去,再收回來,把“懷念與感恩”與“民間文學的啟蒙”結合在一起,正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裡所講的,“從這裡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那裡,回到這裡……”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6

第二課時

一、學詞複習,重溫母愛的溫馨

1、指導本課生字詞,並借“豁然開朗”等詞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字。

2、回顧課文,談印象最深的畫面。

二、補充背景,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1、走進孫友田童年的清苦生活。

師生介紹:孫友田的故鄉在安徽北部黃河故道的邊上,全家就靠幾畝鹽鹼地維持生計。孫友田的父親是位半世坎坷的農民,年輕時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每年春秋兩季給大戶人家當短工,做些農活;到了冬天,只好跟著他堂哥做叫化子,唱著蓮花落沿街乞討。

2、品讀第五自然段,感受歌謠的生長土壤,感受孫友田家鄉人民清苦中豐富的精神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適當交流課前收集的民歌民謠,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三、誦讀積累,表達感激之情

1、品讀最後一段。

2、誦讀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母親感激與懷念的語句,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體會情感。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

四、再品課題,練筆補白

1、思考討論: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再次感受作者的行文之妙。

2、 補充原文,練筆補白。

長大後,孫友田成了一名煤礦工人,生活也很苦,但他白天干活,晚上堅持學習寫作,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詩人、作家。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向讀者傳遞著自己對“愛”的理解。

多少年過去了,母親的那熟悉的聲音依然響在耳畔,響在孫友田的心中。可是,同學們知道嗎?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其實已經身患重病。請看原文的開頭:(師深情誦讀,配樂《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歌》)

多媒體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面對著恩重如山的母親,面對著曾經如此疼愛自己的母親,面對著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失去記憶的母親,面對如今只是也只能對著我傻傻微笑的母親,作者淚流滿面……此刻,孫友田的內心一定無法平靜,那麼,他的心底到底有什麼話想對母親訴說呢?拿出你的筆,展開你的想象,把它寫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

多媒體出示:

母親,雖然您什麼都不記得了,但是,

3、交流練筆,學生深情誦讀。

五、拓展閱讀,暢談感悟

1、學生暢談閱讀孫友田《母愛三部曲》(《月光母親》《迎接母愛》《母愛似水》)的感受。

2、聯絡具體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經歷。

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蓮花落 唱歌謠

混沌 講故事 △ △

母親 ———→ 愛 (學生提的問題)

唱童謠 ……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讓學生圖文結合,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直接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月光啟蒙,月光是那樣的柔和,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意的月光啟蒙,去品讀歌謠,品味母愛。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最喜歡文中的什麼?

生:歌謠

師:歌謠也同樣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親唱了許許多多的歌謠。

板書:歌謠

課文中寫了幾首,請你們找出來讀一讀,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一首多讀幾遍,讀出你喜歡的原因。

生讀,師巡視學生,同學讀的真投入呀。

師:提問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歌謠。

生:我喜歡的歌謠是月兒彎彎哪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著太陽。(設計意圖:讓學生悟出歌謠表達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師: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生:我從鳳凰鳳凰一擺頭,看出來的,鳳凰落在梧桐樹上,那裡就蓋起了瓦房和樓房。

師:是啊,鳳凰是一種吉祥的鳥,它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傳說它落在梧桐樹上就會好運連連。

師:你喜歡哪一首,為什麼喜歡?

生:我喜歡的歌謠是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這首歌謠很有趣,很幽默。)

師:那誰能用家鄉話來讀一讀這首歌謠?

生:讀

師:我們家鄉版的歌謠是不是也很幽默,很風趣,這就是鄉音鄉韻,充滿了鄉土的氣息。

生:讀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的老鼠啃鍋沿。

(設計意圖:讀出歌謠的韻味,感受歌謠中小動物的可愛)

生讀······聽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咯吱咯吱啃鍋沿的聲音。還有一首誰喜歡的。

生:毛娃······我覺得毛娃可愛有趣,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首歌謠還有一個特點呀,師範讀

生:押韻。

師:誰喜歡這首歌謠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生:這首歌謠寫了一位勤勞善良的母親在洗衣服的場景。

師:現在你們對歌謠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大江保衛戰》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諾貝爾教學實錄《童年水墨畫》教案將相和課堂實錄4、 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諾貝爾》導學案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學設計檢視更多>>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生:有趣幽默、押韻、簡短易懂、生動形象、有節奏感、朗朗上口。

生:歌謠中還有許多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之類的東西,都寫在上面感覺十分的幽默風趣。

師:是啊!記得有一位作家說哥謠是孩子們成長的精神食量,孩子們都很喜歡,孫友田的認識和你們是一樣的。

課件出示:這些民歌民謠特點:明快、流暢、含蓄、風趣。

充滿了鄉土的氣息,濃郁的詩情,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想象。

剛才是同學們自己讀歌謠,那母親吟唱的歌謠又會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

童年的夏夜······歌謠,(課件出示)

師你們聽母親的歌聲從籬笆小院裡傳出來,師唱歌謠。

師:聽了母親的歌聲有什麼感覺?小組內交流。

生:我覺得母親的歌聲甜甜的、柔柔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你的感受多豐富,就像一位小詩人);母親的歌聲優美(是啊,母親的歌聲是那樣的甜美像春風吹在臉上)

師:如果讓你們打個比方那聲音又像什麼呢?

生:像優美的小提琴曲、像黃鸝唱的歌(是啊,你們的感受多豐富呀,就像一個個小詩人了。)

師:母親用這甜甜的嗓音唱著,孫友田的感受和你們是一樣的,他在文中是這樣寫的。誰來讀一讀?生讀

生: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芳香的音韻那怎樣才能讓芳香的音韻飄滿小院呢

生:(芳香)拉長這樣香味就能傳的更遠了。)

生:(我們的教師飄滿了芳香的音韻)

生:聽母親的吟唱是一種享受,聽你的朗讀也是一種享受

師:讀到這裡,你想象一下,當時的我是怎樣聽母親唱歌謠的?

生:我坐在月光下認真的聽母親唱歌謠覺得是一種享受(你覺得是一種享受);我坐在月光下,閉著眼睛,搖著頭,認真聽母親唱(真有創意)

師:聽著母親唱歌謠,我是那樣的陶醉,那樣的享受,那樣的快樂,讓我們一起把這種美好的感受也讀出來。生讀課文。

師:讀到這裡,你們知道了作者為什麼要說芳香的音韻,從芳香二字你感受到了什麼?可以聯想歌謠,聯絡你剛才的感受品味一下。

生:我覺得聽母親的歌聲就像花兒一樣香,一樣美。

生:母親的歌聲本來是可以聽到的,但我卻從小院裡嗅到了芳香的音韻這是我和母親情感之間的交流。

師:是啊!從著這芳香我品出了母親的歌聲是那樣的輕柔甜美,品出了母親吟唱的歌謠讓我們的孩子如痴如醉,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謠散發出的美好感受,這就是孫友田所體會到的芳香的音韻。

師:學到這裡,你們可能會有一個問題,母親不識子呀,她怎麼會唱那麼多歌謠,同學們小聲讀第五自然段,相信你們會找到答案的。

生:母親······聽 藝人(找出了母親唱歌的原因)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師:剛才這位同學找的句子裡有兩個“長”第一個長是什麼意思(生長)第二個也是生長的意思嗎?生:流傳 蘊育 創造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生:黃河留給家鄉的古道不生長五穀,卻留傳孕育歌謠。

師:我們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哪裡雖然土地貧瘠,但人們勤勞智慧,創造流傳了大量的歌謠,這些歌謠就像滔滔不息的黃河水一樣,滋養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課件出示)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大江保衛戰》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諾貝爾教學實錄《童年水墨畫》教案將相和課堂實錄4、 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諾貝爾》導學案因“推敲”而精彩《推敲》教學設計檢視更多>>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生:齊讀這句話。

師:所以說她真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除了用歌謠給了我啟蒙,還用什麼給了我啟蒙?

生:神話、謎語、(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後面的部分,你從中又受到了怎樣的啟蒙?

師:同學們讀的真用心。

師:你們聽著母親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聽著聽著在那高深莫測的夜空,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牛郎織女在喜鵲橋上相聚

生:孫悟空大鬧天宮

師:看神話故事把你們帶到天上去了,母親就是用這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啟迪著我的童心。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課件出示)。

師:為什麼在我的眼裡,母親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生:母親心底善良純潔,像玉石一樣晶瑩剔透

生:因為母親穿著一件白布褂子,在月光照耀下就更新一尊玉石雕像。

師:讀到這裡你們知道課文問什麼要用月光啟蒙做課題了嗎?

生:因為母親是在月光下唱歌謠,講故事的,所以用月光啟蒙作課題

生:因為母親是在月光下啟迪我的想象,讓我分享詩歌的王國。

師:母親就是用歌謠神話謎語來為我播下了一粒粒愛文學愛生活的種子,讓他們生根發芽成長,如今孫有田已經成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在月光下給了他啟蒙,孫有田對他的母親滿懷感激懷念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後寫道: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課件出示)

生自由讀。

師:讓我們滿懷感激之情一起來讀一讀這詩一般的語言:(課件出示)

感謝您,母親

使您用那一雙勤勞的雙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感謝您,母親

是您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感謝您,母親

是您在月光下唱的那些

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師:40年以後,孫友田趕回老家去看到母親時,(課件出示)

母親安詳的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道我是誰,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師:同學們,每當孫友田看到那一輪明月他會想起些什麼?拿起你的筆寫到作業紙上。

生:每當看到那一輪明月,我就想起了母親給我唱的那些歌謠,給我講的神話故事,給我猜的謎語,我就想起了勤勞母親在月光下洗衣服的那些場景,我就好像看到了母親頭上的白髮。

生:每當看到那一輪明月,我就想起了母親在月光下摟著我的那些場面,想起了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教學總結:同學們寫得多好啊!是啊,每當看到那一輪明月他就會想起母親唱的那一首首歌謠,講的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猜的許許多多的謎語。這裡麵包含了太多的母愛,是母親給了我終生難忘的啟蒙教育。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了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了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的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課下作業:(課件出示)

1、蒐集家鄉的民歌民謠,也讓他們在你的心中生根、發芽、成長。

2、母親節就要到了,希望同學們為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是寫一封感恩信,報答你的母親,相信那是你的母親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設計理念: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我在講解這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感悟歌謠的特點,體會母親歌聲的甜美,明白課題的含義,體會作者寫這篇課文的深刻用意,讓學生學會感恩母愛,回報母愛。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8

課前談話:

1.今天大家很精神,你們覺得今天老師緊張嗎?我昨天在家裡躺在床上,怎麼寫睡不著覺,你們知道什麼原因嗎?

2.讓學生摸老師的心

3學生介紹自己,老師們一定給你最熱烈的掌聲。

班長髮言

我這麼想著你們,你們有沒有想我,為什麼?

師生交流

(吉建和老師想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放鬆,甚至有些試圖得到全場聽課教師的“……”的味道,但娛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殊不知對於我身邊的鹽城當地的老師來說,已經耳熟能詳,您說的每一句話,似乎大家都很清楚,我身邊的一位教師就不斷地提在你前面說您將要講的話,呵呵!被人猜透了!)

同學們你們的表現十分精彩,老師讓大家聽一段音樂

一、課前談話

1.當你回憶我們學的第一課時,你們會想到什麼樣的情景嗎?(師生交流)

2.出示文章配圖:在這寧靜溫馨,月光入水的夜晚,母親給我唱歌曲,講故事、唱歌謠,講謎語

在母親的陪伴下,作者是多麼幸福啊?你們有沒有想過長大後的作者做什麼職業呢?

書上是怎樣說的?開啟書讀一讀。(你是從這句話提問出來的,你真會思考,我們一起把這一節一起讀讀)

學生讀(很動聽)

當你讀完這句話之後,有沒有產生什麼疑問?

不著急舉手,想一想,想好了請提問?

學生提問

想了解孫友田寫過哪些作品?(老師喜歡聽不同的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母親為什麼在月光下說和唱?

這些民謠為什麼可以讓我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節課我們就重點研究這個問題)

請大家自讀課文中的歌謠,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在讀歌謠的時候,可能還很難把原因和歌謠結合起來想,至少我可能有些困難,把作者引向詩歌的王國,還要結合課文的其他內容來談呢?讀歌謠就是讀歌謠。目標要準!)

學生自讀

二、新授課文

1.指名讀,當他在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

(1)學生讀(大螢幕出示相關的歌謠)

(2)評評看,會評價也是會讀書的表現(師生點評)

(3)還有誰願意讀讀看。

(4)這兩節究竟應該怎樣讀?“輕輕地”讀指名學生輕輕地讀,像什麼呢?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指名讀,齊讀)讀這段話還要怎樣讀?“深情的”母親唱這些歌謠的時候,為什麼要深情呢?你能不能朗讀讀出母親的愛?(學生讀)還有誰也能像他這樣深情地讀讀呢?(學生讀――齊讀)

現在知道怎樣讀這兩首歌謠了吧?我再請剛才那位男生讀這兩小節。(學生讀)這麼斷的時間,你的進步這麼大,真了不起。

(5)這歌曲是母親唱出來的,你們想唱嗎?一起來。(老師領唱)

(老師的確下了不少功夫,準備了這樣的音樂。不知道是資料蒐集來的,還是特意請音樂老師編譜的,反正很好,很適合學生的口味。)

(6)有誰有勇氣來唱唱這首歌謠?(指名學生唱)

(這時老師選擇一個音色非常出眾的學生來唱,我想可能是有所準備的,全場七百多名教師,比這個孩子唱得還好聽的人並不多,我倒覺得沒有必要讓學生唱歌,因為這不是音樂課,這是語文課,如果是為了展示某個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學校的教育水平哪不如在音樂課上更好一些。也許有老師認為這是精彩的一個部分,我倒恰恰覺得是一個敗筆)

學生唱完,老師很幽默地說:和你握了手,我都不想洗了。

2.母親想通過歌謠告訴孩子什麼呢?(師生交流)

(1)生:嚮往美好的生活

(2)那第一首歌謠呢?

(3)媽媽白天非常勞累,但是還要為孩子唱歌,說明什麼?她希望什麼呢?

(4)母親為我吟唱的這些歌謠,像春雨點點滋潤了我的心田,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5)那是我們的日子……

(6)你讀到這兒覺得奇怪嗎?為什麼母親這樣勤勞,生活卻是清苦的呢?

(7)齊讀這一句

在這句話中,有兩個相同的字。“長”這裡不長糧食,長是什麼意思?(體會一個字卻不同的意思,挺好的)

(這是語文的工具性的體現,非常有必要,在隨後的宋非老師的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老師處理得比較好,比宋非也還要自然一些。)

是的,千古黃河,勤勞的人們總是滿懷希望的耕種,那歌謠便從黃河故道中流傳下來。剛才我們和大家一起吟誦了兩首歌謠,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書中三首幽默風趣的童謠。自己讀書吧。

3.學習童謠

(1)學生自讀

(2)同學們讀了很多遍了,你對童謠有什麼感覺?

(3)師生交流

學生:有趣。你能把你覺得最有興趣的童謠讀給我們聽嗎?

再請一位學生讀(老師說:不要看書了,太累了)

老師又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

除了有趣,你對於這個童謠還有什麼感覺?

學生說(琅琅上口)指名讀

剛才老師看見有人在打節拍,

我們一起來打,一邊打節拍一邊讀(擊掌法)

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到草原上,感受美好的生活,下面我們一起讀(女生第一首,男生第二首,全班齊讀)

雖然有點亂,但是亂的有趣

4.剛才我們讀了這些童謠,你們的頭腦裡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呢?

(1)學生說:

(2)其他的兩首詩有沒有人來想像一下嗎?

(3)師生交流

(4)同學們,這些童謠讓你們浮想翩翩,也讓童年的孫友田,飛向了童話的王國。再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5)教師語言過渡

5.在你們的眼裡,這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

(1)勤勞的母親

你能聯絡課文說嗎?(學生讀課文)

(2)聰明的母親

也是在書中看出來的。(學生說)

(3)善於和孩子溝通的母親

(4)這是一位望子成龍的母親(有自己的見解)

(5)非常愛自己孩子的母親

6.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母親啊,當孫友田再次回到故鄉,母親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孩子了

(1)出示文章的內容,(配上一段關於讚頌母愛的歌曲)《這個人就是娘》

(2)同學們當你讀了這段文字,你的心情怎麼樣?

(3)師生交流(班長說)

(4)也許你的母親並不會唱歌謠,母親才是你們人生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老師衷心地祝願大家的母親,健康長壽。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是著名作家、詩人孫友田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回憶了母親在美麗寧靜的夏夜,伴著明月星光,為兒時的“我”唱歌謠童謠、講神話故事、說謎語的動人情景。文章以“文學的啟蒙”為線索,語言優美,其中的民歌民謠明快、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讀來耐人尋味。教學中著力憑藉課文清新素雅的語言,創設詩情畫意的農家月夜場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品味民間文學所散發的泥土芳香,感受深厚的母子親情,體會“我”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深度解讀文字,這篇文章不僅表達了“我”深深地感激母親給“我”的文學啟蒙的感情,還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也就是充滿鄉土氣息的質樸的民間文化其實也是孩子精神成長的根基,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民間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情感載體,它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半,永遠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根基”。(馮驥才語)讓學生感悟民間文學的神奇魅力,並能從中受到“啟蒙”也應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絡上下文,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體會“芳香的音韻”,以及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通過朗讀體味民歌民謠的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4.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絡上下文,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體會芳香的音韻,以及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2.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3.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後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瞭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4.質疑問難

三、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生齊讀課題。

誰能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精讀感悟

過渡:看來,母親在夏夜月光下,為“我”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的情景印在了同學們心中。

(一)學習兩首歌謠,體會“芳香的音韻”

1、讀一讀歌謠,邊讀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出示歌謠:A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B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誰先來讀讀歌謠,說一說彷彿看到了什麼?

(2)指導朗讀。(帶著嚮往、欣喜等情感)

(3)齊讀。

2、同學們,我們剛才讀歌謠,想不想聽母親為我們唱的歌謠?讓我們來到月色如水的籬笆小院中,教師引讀:(課件出示插圖)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讓我們靜靜地來聽媽媽為我們唱的歌謠。(音樂響起)

(1)在炎熱的夏夜,朦朧的月光下,當這一首首歌謠飄過你的耳邊,你有什麼感覺?

(2)體會作者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自由讀。讀出感受。

(4)指導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齊讀。(在讀中相機引導感受芳香的音韻。)

(二)學習三首童謠

過渡:母親的歌謠讓小院立即飄滿了芳香的音韻。母親還為我唱童謠。

1、我們再來讀一讀童謠。

(出示:三首童謠:

A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B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喜歡的多讀讀,並說說原因。

3、找生讀。

4、指導朗讀。用喜歡的方式讀,表演讀。(感受民謠的明快、流暢、含蓄、風趣。)

(設計意圖:語文課就要引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這一環節通過個性化朗讀、展開想象、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了民歌民謠的特點,愛上了這一民間文學,也為下文體會“啟蒙”做好了鋪墊。)

(三)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

母親不是不識字嗎?她怎麼會那麼多的歌謠、童謠呢?

1、默讀五自然段,用筆圈畫。

師巡視,相機點撥。

2、全班交流:

相機出示:(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第一個“長”是生長,第二個“長”是流傳、孕育。)

3、師總結:是啊,由於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泥沙堆積,導致土地的貧瘠,生活清苦,可是,勤勞的黃河兒女滿懷希望地在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上辛勞耕植,創造了一首首精美動聽的歌謠,母親用這些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四)學習故事、謎語部分

1、母親除了用歌謠給了我啟蒙,還用什麼給了我啟蒙?

生回答。師相機板書:故事謎語

2、找生讀講故事部分。

3、母親講了哪些故事?她還會講哪些神話故事?

(五)學習最後部分

過渡:母親在這柔和的月色裡,用歌謠、神話、謎語為我播下了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作者長大後成了著名的詩人。他在文章最後寫到: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1、自由朗讀,能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情感?

2、找生說。(感激、懷念……)

3、帶著感受讀。

4、齊讀。

5、我想此時你一定明白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了吧?(生自由談自己的體會)

6、帶著感激、懷念再讀:(出示)

感謝您,母親

是您用那一雙勤勞的手

為我打開了

民間文學的寶庫

給我送來

月夜濃郁的詩情。

三、總結昇華

1、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母親卻漸漸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當作者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

出示:母親,您可曾記得------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

2、生根據自身感受,完成寫話練習:

3、深情朗誦。

4、母親什麼都不記得了,而我們還記得那些歌謠,師生齊誦歌謠。

四、拓展延伸

1、繼續蒐集民歌民謠。

2、閱讀孫友田作品。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歌謠與童謠的特點。

3、結合語境,瞭解“芳香”的意思,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後鼻音。)

2、“啟蒙”是什麼意思?課文中,在文中這位“初學者”是誰?介紹“我”(孫友田)

3、孫友田是一位當代作家,《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就是出自於他的筆下。想聽他的小故事嗎?

孫友田,出生於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識字,8歲時他才上鎮裡唯一的一所國小。父母都不識字,但對他的學習卻抓得很緊,因為他們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母親只要見我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寫字去!”寫什麼字她不管,只是守著他,看著他拿著鉛筆在本子上畫。……

3、誰在月下啟蒙孫友田?(母親)可我的母親不識字,如何是我的啟蒙老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9個生字

指名讀,正音。這些生字你怎樣快速地記住它們呢?(鼓勵學生組詞說句、和熟字比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2、出示下面句子

句1: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

指名讀,要求讀正確、通順。評價。(提出“笆”和“辰”應讀輕聲)

句2: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豁然開朗。

要求同上。(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與“豁然開朗”)

句3: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理解“高深莫測”、“已至中天”)

3、發現:這三個句子和題目有什麼共同之處?(都寫到了“月”)

4、師: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會做些什麼呢?(指名說)

小結:是啊,如水的月光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清風朗月裡,農村的孩子可以去盡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城裡的孩子會陪著父母逛商場、看電視、玩遊戲。可如水的月色卻給童年的孫友田不一樣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他難以忘記月下的母親,忘記月下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童年月下啟蒙。(1~13自然段)

2、請同學們自由讀1~13自然段,想想月下母親為我做了哪些?

指名回答,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3、謎語大家一定很熟悉,母親講的神話故事你們聽說過嗎?就講兩個嗎?兒時的我聽過嗎?所以在我眼中——(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童話世界。)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竟)

4、歌謠和童謠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畫出歌謠和童謠的句子讀讀,讀熟後,說說。小結各自的特點,練讀.

5、想聽聽母親吟唱的歌謠嗎?有個小要求,請你說說聽完後的感受,如果你能用一個比喻句就更好了。(播放後指名說。)

師過渡:在我的耳中,母親的歌聲是怎樣的呢?

6、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自由讀,說說這是怎樣的歌聲,用文中的詞語說。(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一樣的、像小溪的流水一樣的、芳香的)

思考為什麼說是“芳香的音韻”呢?

(悅耳動聽,讓我陶醉)

指名說,指導朗讀(齊讀)

  四、小結本節課

1、這篇文章作者孫友田主要回憶了月下母親為我——(手勢、齊讀板書)

2、師:為什麼童年夏夜下的母親會讓我記憶猶新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指導寫字

拿出鋼筆,在書上認真描一描這9個生字。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1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受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9課——揭題

2、 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指名讀,這句話勾起了你怎樣的回憶?指名讀 齊讀

3、 每個人的心中都保留著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名作家孫友田一起,踏著月色,走進他們家的籬笆小院,共同體味在他記憶深處那永遠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 自主探索,重點感悟

1、 自讀課文,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把它劃下來,多品讀、品讀,也可以在邊上寫下你的感受。

2、 學生交流,重點語段預設

① 月夜景色的美妙

閉上眼,想象一下,沒有了白天的燥熱和喧鬧,涼風習習,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整個小院,星星在對我們眨著眼睛,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感覺怎樣?指名讀 女生齊讀

② 歌謠的美妙

指名讀歌謠,母親唱得怎樣?“芳香”一般指什麼?為什麼說母親唱的歌芳香呢?從中你彷彿感覺到了什麼?(輕柔 甜美)指名讀 齊讀

③ 故事的美妙

你覺得還會講哪些故事?你聽了這些故事後會想些什麼?

④ 童謠的美妙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童謠,你都蒐集到了哪些?

⑤ 猜謎的美妙(略)

3、可這樣一個會唱歌、會講故事、會說謎語的母親竟然不識一字,她有怎麼會有資格成為我的啟蒙老師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談一談你的想法。

  三、 師生共融,情感共振

1、 我想,不管誰擁有了這樣一位母親,都會覺得無比幸福,其實這篇文章在入選我們課本時省略了一個部分,他告訴我們孫友田在怎樣的時刻寫下了這樣的文章,在這裡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也許聽完後你會有另一份感動: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髮,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開啟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談談你的感受。

2、 就象一句古話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的媽媽總有老的那一天,當她們遭受病痛折磨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象感動中國中捐腎救母的田世國一樣做呢?

3、 可是現在我們卻可能因為飯菜不可口而大發脾氣,可能因為她們的嘮叨而抱怨不止,也可能 因為沒有幫我們收拾書包而怨聲載道,今天就讓我們在這裡靜靜地回憶她們對我們的好……你們都想起了什麼?

4、 聽同學們說了那麼多,我想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自己的媽媽說,別猶豫了,拿起你們手中的筆,把它記錄下來吧!

  四、 作業

過不了多久就是母親節了,為你們的媽媽做些什麼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於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麼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朗讀詞語,重點指導“籬笆”“時辰”的輕聲。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出示“蓮花落”的意思,指導該詞語的正確讀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回答問題: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A、輕聲讀。

B、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學生質疑。

2、出示幻燈,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A、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B、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疑問。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母親給我們唱的民歌民謠。

(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學生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己讀後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後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麼美、多麼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這麼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說說你喜歡嗎。

5、佈置作業: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己寫童謠。

四、結束語:

母親為什麼能唱那麼多的民歌民謠,她又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同學們回家繼續仔細讀課文,這將是我們第二節課討論的內容。

板書設計:

唱歌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唱童謠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3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母親為我“唱歌謠、講故事”

2、童謠和歌謠讓大家產生了興趣,老師希望大家把對歌謠和童謠的喜愛之情放在自己的臉上。

(1)指名讀

(2)你覺得這首歌謠怎麼樣?

(3)還有誰想讀呢?

(4)你為什麼喜歡呢?

(5)再指名讀

二、新授

1、媽媽的聲音就更好聽了,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這一部分

(1)學生自己讀

(2)說說在媽媽的歌聲中,你們感受到什麼?

(3)師生交流

媽媽很勤勞

(4)老師想請大家讀讀這一段,看看你們體會到什麼?

媽媽的聲音很甜,為什麼?給你的感覺呢?

“吟唱”是怎樣地唱嗎?

輕輕地唱,柔和地唱

媽媽為什麼要輕輕地唱呢?

(5)請大家找出文章中描寫月色的詞去體會體會,

2、學生讀書

學生說:星星……月亮升起來,月色立即……

誰能像她一樣,讓我們感受到月色的寧靜。

3、你讀得真深情啊,男孩子願意嗎?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老師來讀讀,大家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到那副畫面了嗎?齊讀

還找到了哪些詞和句呢?

同學們,為什麼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呢?

從母親的歌謠中感受著母親的聖潔和美麗,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感受一下。

4、文章的哪些地方也能讓你感受濃濃的母愛呢?

(1)學生說:

(2)指導“混沌”、“豁然開朗”的意思。

(3)同學們讀讀這句話,你們明白了什麼?“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4)為什麼我們生活清苦,卻充滿了快樂了

(5)這兩個“長”的意思一樣嗎?

學生交流

5、是啊,我們的家鄉土地貧瘠,所以我們精神生活是豐富,不僅是對我的愛,對生活的愛,對故鄉的愛,也傳遞給了我。知道有這樣一首歌謠就是表達了這個意思

(1)學生齊讀

(2)文章中還讓你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3)你們有這樣被媽媽摟過呢?你有什麼感覺嗎?什麼情況下?請你帶著這種被摟的感覺讀讀這句話。

(4)其實同學,母親也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啊,老師和學生一起讀相應的課文內容。

6、同學們,在母親的歌謠中,飽含著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啊。請一位學生再來讀讀這一句

(1)指名讀-女生齊讀-

7、有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芳香的音韻,是怎樣理解的呢?

(1)學生說

(2)聽起來媽媽的歌聲就是聞到了花香,我們也用甜甜的嗓音來讀讀媽媽的歌謠呢……

(3)指名讀――再指名

詩一般的感受,詩一樣的語言,讓我們再來讀讀吧

打斷大家了,誰願意來讀讀。再指名

8、童年的孫友田是幸福的,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作家了,他說母親不識字卻是他的啟蒙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

(2)誰來說說看,母親是我啟蒙老師

(3)因為母親在歌謠中交我……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4)如果你用自己話說說就更好了。這是老師點評的話。

(5)其實母親並不知道童謠對我這樣,會將作者薰陶成一個作家。孫友田告訴我們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的婦女,但是……

讀:

但是是母親讀:“啟迪”

雖然母親不認識一個字讀“飛向王國”

9、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為什麼是月光啟蒙?這是一個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你們發現什麼了,

(1)小組交流

(2)師生交流

(3)載月光下啟蒙我的,把母親比喻成月亮,照亮自己混沌的童心,母親和月光一樣……母親用甜甜的嗓音襯托出了月光的柔和。

(4)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課文吧

10、一切的一切都是母親,我長高了,母親……我長大了……我……

(1)聽人讀課文,

(2)這就是現在的母親,

(3)教師說: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是曾經……讀

可是曾經想三月的和風,學生讀。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關懷,當我們再想起那些母親對自己的關心,為自己的吟唱的那些歌謠的時候,你們此時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

學生談自己談感受:童年的幸福,

11、同學們,讓我們在走回那個美好的夜晚,看看母親年輕的時候為我們做的一切

(1)出示flash,《明月千里寄相思》

(2)再讀讀吧(出示相應的文字)

(3)現在的母親,……如果你是孫友田,你會說些什麼呢?

(4)請大家把你想說的寫下來,寫給自己的母親。

音樂,柔美的音樂,圖片,一個半月,一張大手握著小手的圖片,在黑與白的顏色中,感受著點點滴滴的愛,母親的愛,深切的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寫,寫出自己想對母親說的話,很好的一種情境。宋非擔心孩子會不會流淚,因為這是一種表象的內容,但是周鋒說得對,上這樣的課文,不是為了孩子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母愛。

(5)突然音樂停了,學生完成了,音樂又響了,讓學生在背景音樂中表達孫友田對母親想說的話,

(6)同學們,這是多麼美妙的一首詩歌,母親給我的歌謠,是很美的。

12、老師謝謝大家陪伴我過度過一段非常美妙的時光。謝謝同學們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3、學習抓住重要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文章在表達方面的樸實與巧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經典的散文,齊讀課題。

  二、檢查自主學習收穫

1、指導書寫生字

課前同學們已經充分地預習了課文,自學了生字,老師在翻閱同學們的自主學習卡時發現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根據學生出錯的情況相機指導。

2、交流主要內容。

生字同學們已經寫得很漂亮了,課前老師還讓同學們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遇到困難了嗎?我們來看看這個同學概括得怎麼樣。出示學生的自主學習卡,大家看看這個同學概括的主要內容合適嗎?

概括要點:時間:作者童年的時候。事件: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教育的。結果: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3、質疑問難。

剛才我們通過交流發現了預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大家都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相信收穫都不小。在預習中很多同學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在梳理同學們的問題時發現這兩個問題比較集中,而且很有價值。出示學生的問題:“母親不識字,為什麼是我的啟蒙老師?課文為什麼以月光啟蒙做題目?”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個問題中都有個關鍵的詞語啟蒙,那什麼是啟蒙呢?

  三、理解“啟蒙”

1、啟蒙什麼意思?(啟:開啟。蒙:愚昧無知。使初學者得到基本的入門知識。)

這是字典中的解釋,我們還可以根據蒙這個字來理解。

蒙字在古代曾經這樣寫,猜猜看上面的部分像什麼?師解釋本義是指用草木枝葉遮擋住了頭部,這樣就看不清,聽不見,啟是開啟的意思,啟蒙就是把頭上的枝葉全去掉了,耳清目明,什麼都明白了。

2、文中有一句話也告訴我們啟蒙的意思,出示:

母親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啟蒙就是由混沌到豁然開朗。(板書)母親不識字,為什麼是我的啟蒙老師呢?

出示最後一段:

自由讀,放開說,師引導(母親用這些民歌、民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飛向了詩歌的王國。板書:民間文學想象)

3、理解民間文學。(它指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口頭創作的文學,包括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

4、母親是怎樣為我開啟民間文學的寶庫,怎樣用智慧啟迪我的想象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處理)

  四、品味歌謠的啟蒙

1、出示兩首歌謠,指名讀。

2、指導朗讀。

(1)母親是這樣讀的嗎?文中有一段話提示了我們應該怎樣讀,你能找出來嗎?

(2)理解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韻

出示課文第四段:如果把這個句子變成這樣你還能讀好嗎?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小院立即飄滿了她的音韻。

“三月的和風”(是什麼季節的風?它和其他季節的風有什麼不同?輕輕的、暖暖的、舒服,還有花的芳香,春風拂面)

小溪的流水聽過嗎?放視訊。(歡快、悅耳、清脆)

是什麼“像三月的和風”那樣輕柔、“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悅耳?(母親的歌聲)

(3)指導朗讀。

這兩個比喻句讓我們感受到了母親的聲音特別動聽,就像聞到了花的香味一樣讓人陶醉,所以作者感覺是一種芳香的音韻,多美的語言啊!這就是散文的語言魅力,你能把這種令人陶醉的感覺讀出來嗎?

指導學生讀這段話。

讀得真好啊,我們的禮堂也充滿了這種芳香的音韻。

(4)再讀歌謠

現在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這兩首歌謠,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出不同的味道。

剛才同學們是讀出來的,你能用你喜歡的音調唱出來嗎?

這歌謠裡包含了一分芳香的母愛,一種芳香的詩情,你喜歡嗎?作者就是在母親的薰陶下喜歡上了民間文學中的歌謠。

  五、童謠、講故事、猜謎語的啟蒙。

童謠:

“童謠是屬於你們的,你們想怎麼讀就可以怎麼讀。我把歌謠給你們,讓你們再體驗一次童年的無拘無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

(2)指名錶演讀,體會童謠的幽默風趣,給作者童年帶來的樂趣。

謎語:大家猜過謎語嗎?猜謎語時要怎樣才能猜出來?(要根據謎面內容去聯想,可以開發智力)

講神話故事:母親還可能講哪些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啟迪了作者的想象。

是啊,唱童謠、唱歌謠,講故事,猜謎語,不識字的母親也許並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但她滿懷對孩子的愛,把勤勞,把想象,把詩情,把智慧通過這些方式傳給了我,讓我喜歡上了民間文學。那母親算不算我的啟蒙老師呢?

出示句子: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齊讀。

那你們知道作者長大後取得了哪些成就嗎?結合你查閱的資料來談談你對孫友田的瞭解。

孫友田在詩歌方面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母親對他的啟蒙教育,那母親算不算他的啟蒙老師呢?

再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六、感受母愛,理解月光啟蒙

1、課文為什麼以月光啟蒙為題呢?

2、學生回答,師相機指導:

(1)母親對我的教育是在月光下進行的。

(2)月光輕輕的,柔柔的,正象徵著母親那種柔和的母愛。

(3)月光是明亮的,母親的啟蒙教育多像月光一樣為我指明瞭方向,引領我走向了詩歌的王國。

3、圖文結合,昇華主題

出示課文插圖:

這就是母親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畫面,母親已經和月光融為了一體,為我們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意境,你能讀出這種美好的意境嗎?

指導朗讀: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

此時月光就是母親,母親就是月光,月光啟蒙就是母愛啟蒙,讓我們再讀課題,去體會那份濃濃的母愛。(齊讀課題)

可是同學們知道嗎,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身患重病,失去了記憶,作者把他所有的感激與懷念融入了文章中,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這個富有詩意的題目和這幅美好的畫面已經永遠定格在作者的腦海中,讓我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母親吧!

齊讀: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

課下請同學們去閱讀一下孫友田的母愛三部曲:《月光母親》、《迎接母愛》、《母愛似水》。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15

  教材解讀:

《月光啟蒙》選自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下冊第5單元,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回憶了母親在寧靜的夏夜伴著明月星光,為兒時的“我”唱民歌、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動人情景,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文化是精神成長的根基,是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文中母親、歌謠、月光其實已經融為一體,置於“故鄉”這一背景下,“母親”和“月光”已經成為一個統一的意象,成為學生通往“月”文化的一把鑰匙。

  設計理念:

基於故鄉背景,設定情境,圍繞“什麼啟蒙了‘我’”這個籠罩全篇的主問題,通過再現文字中的民謠、故事、童謠、謎語,細讀品味,層層深入地理解“母親”和“月光”這統一的意象,進而豐富民族文化。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義,梳理內容

1、檢查生字,朗讀課文。

2、藉助文中句概括主要內容。

①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什麼?

②能從文中找一個句子並稍作改動概括文章內容嗎?

(出示:母親用民歌、故事、童謠、謎語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3、追溯字源理解“啟蒙”,把握主要內容。

①(出示:XX)這就是“XX ”,它下、上分別是什麼?整個字是什麼意思?“啟蒙”呢?(“蒙”字下面是一隻鳥,上面是一個蓋子,用蓋子蓋住鳥是遮蔽的意思;“啟蒙”就是開啟蓋子,就是去蔽的意思。)

②(指上句)人啟蒙前怎樣?啟蒙之後呢?由“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就是啟蒙的過程。讀了課文你知道是什麼啟蒙了我呢?

設計意圖: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運用抽象的線條描摹、比附事物,是一幅幅精美、深邃的全息圖畫。教師帶領學生追溯“”的造字原理,弄懂字形與字義之間的緊密聯絡,學生心中留下的就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一幅畫、一段故事。“啟蒙”是文眼,結合“蒙”的字源分析理解“啟蒙”,再結合語境理解“混沌”、“豁然開朗”等詞語,它們就不再是字典上的概念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訓練了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一舉多得。

  二、情景還原,喚醒歌謠

作者說是民歌、故事、童謠、謎語讓他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了,這些我們也都讀了,我們被“啟蒙”了嗎?為什麼沒有呢?我們再來讀一讀。

1、民歌。

①讀民歌,批註出你的理解。

②你對這兩首民歌有什麼理解?能用朗讀喚醒同學們對它的理解嗎?

③課文講民歌是母親唱的,我們來聽一聽。

④歌聲美嗎?這一唱,民歌似乎已經被喚醒了,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故事。

①入夜,坐在院子裡,望著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一女生講故事《嫦娥奔月》)

②聽著這迷人的故事,神祕莫測的夜空似乎成了一個神話世界。齊讀這段話,想象那些神話故事。

3、童謠。

童謠有趣在哪兒呢?大家可以自由讀一讀。

4、謎語。

謎語是用來猜的,我扮演母親,你們來猜。

設計意圖:民歌童謠、神話故事是民族文化源頭和根基,具有神奇的魔力,能為孩子開啟一扇隱祕的傳統文化之門,但它與學生經驗之間存在著隔閡,如果不能讓文字背景中的美好事物復活,那麼文字只是文字,作為讀者的學生不可能領略到其中的精彩。這個版塊教學,通過設定具體情境,師生一起聆聽民歌、神話故事,誦讀童謠,猜謎語,文字就能得以復活,民間文學的魅力也能得以展現。

  三、品詞析句,走近母親

1、你看民歌、故事、童謠、謎語似乎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已經復活了,可是我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了嗎?僅僅是這些啟蒙了“我”嗎?(更有母親的愛)

2、瀏覽課文,劃出寫母親的句子並批註。

①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音韻怎麼會是芳香的呢?

(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一是因為“洗完澡”母親有乾淨的體香,二是因為“摟著我”讓我感受到母親懷抱的溫馨。)

試想躺在母親懷裡,聆聽著民歌的芳香音韻,然後美美地讀這句話。

②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聯絡第5節說說從這裡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母親?

③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從這一句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母親?

3、這一讀可以發現我們讀歌謠時缺少了一個怎樣的母親?

設計意圖:通過前後聯絡、反覆揣摩,引燃學生情感點,把民歌、童謠、故事、謎語置於“母親”這個背景裡,使本來孤立的文字更多了一份濃濃溫馨的感情色彩,母親勤勞、聰穎、聖潔的形象,就可以伴隨著民間文化紮根到學生心靈的沃土上。

  四、拓寬背景,走進故鄉

1、是母親給了我愛,是愛和歌謠使我豁然開朗。讀課文第5節思考:為什麼作者卻說是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給了我呢?

①“長歌謠”是什麼意思?

②小結:這些歌謠由大地長給人們,又由人們一代一代相傳,這歌謠其實是大地的聲音,所以“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是說把故鄉的愛、大地的愛、母親的愛全部給了我,母親其實就是“大地”的象徵。

③在理解的基礎上重讀這段話。

2、正是這些歌謠、這樣的愛帶著我走進了民間文化的王國,讀最後一段。(按詩的格式分行改寫)

①“母親不識字”,不識字就是“蒙”,為什麼還能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

②小結:“明月星光”是大自然的美,“民間文學”、“民歌民謠”是這片大地上祖祖輩輩文化積澱的美,把這些給了孩子,孩子就能在詩意中成長。帶著這種詩意再讀最後一段。

設計意圖:故鄉即母親,母親即故鄉,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提升了對歌謠、故事、謎語等民間文化的認識:它是故鄉祖祖輩輩積澱的文化,是我成長的搖籃,就是我的“母親”。

  五、融合意象,品味月光

1、到這裡我們逐漸明白,是母親用民歌、童謠、故事、謎語,用愛啟蒙了我,可課題為什麼是“月光啟蒙”呢?

2、出示第一段:

①“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這”指什麼?這個時辰為什麼是最美的呢?

②“白布褂子”又不是好衣服,為什麼要寫出來?作者說母親“像一尊玉石雕像”,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這麼比喻嗎?

3、出示朗讀: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她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

4、總結:其實,細讀整篇文章就會發現,母親和月光是融為一體的,母親是月光下這一刻的母親,月光是母親為“我”創造幸福童年生活的月光。對於作者來說,他說月光的時候,暗示的是母親,因為沒有母親,沒有母親的愛,月亮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星球而已;但是沒有月光,母親只是一個不識字的平凡母親,正是這月光,讓母親變得寧靜、美麗、聖潔,是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所以,題目是母親啟蒙,是月光啟蒙,是月光母親。

5、最後我們來讀一讀孫友田的原文《月光母親》。(開頭結尾教師讀,月夜、音韻、故事、謎語個別角色扮演讀,民歌聽音樂,童謠一起打拍子讀。)

設計意圖:藉助對母親、月光融為一體的詮釋,月光和母親的意象會在學生的心目中逐步形成,他們也會對我國傳統月文化蘊含的象徵意義有所瞭解,再學習本冊《望月》等文字,或者積累寫月的詩詞,就有了一個提升的基礎。課終讓學生走進原文,這樣的拓展是基於文字、服務文字的,學生對作品所要表達的主旨,就能有更準確的把握,文字深藏的情感因素就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在濃郁的人文情懷中,孩子們理解和體驗加深了,有所感悟和思考了,情感就能發展到高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