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能源供求形勢分析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1W

一、中國能源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當前能源供求形勢分析論文

1990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中國能源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一次效能源由生產量大於消費量轉變為消費量大於生產量,而且缺口呈不斷擴大趨勢

長期以來,中國一次能源生產量一直超過消費量。1992年首次出現消費量大於生產量。當年一次能源生產量為10.73億噸(標準煤,下同),消費量10.92億噸,消費量超過生產量1914萬噸。1990—2000年,中國能源年生產量淨增2506萬噸,而同期能源消費量淨增3985萬噸。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工業製成品出口大幅度增加,以及生活用能的增加,能源消費大幅度上升。2007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26.5億噸,比2000年增長91.6%。(詳見表1、圖1)

(二)資源稟賦相對豐裕的原煤和水電生產與消費比重均走過一個馬鞍型,核電從無到有,但所佔比重尚小

1992年中國原煤產量達13.73億噸高峰後,一直持續減少,2000年不足10億噸(低於1990年的產量),以後快速上升,2006年達23.6億噸。原煤佔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74.2%下降為2000年的72.0%,2006年上升到76.7%;佔消費總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為2000年的67.8%,2007年又上升到69.5%(詳見表2)。水電、核電、風電等佔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4.8%上升為2001年的8.2%高峰後,2006年下降為7.9%;水電生產1990—2006年增長率為8.0%,低於火力發電10.3%的增長率,同期水電佔全國發電量的比重由20.4%下降為15.2%。核電佔全國發電量的比重1995年為1.27%,2000年為1.23%,2006年上升到1.9%。

(三)資源稟賦相對貧乏的原油生產量在20世紀末期達到巔峰後,增長後勁不足,但消費量持續上升

1997年中國原油產量達1.6億噸後,一直在1.6—1.7億噸之間徘徊,原油佔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23.8%下降為1990年的19.0%,2000年下降為18.1%,2006年下降為11.9%。1990年中國原油消費量11845萬噸,2000年達22439萬噸,2006年達3.5億噸,16年的平均增長率達7.2%;1990年中國原油生產量高出消費量2345萬噸,2000年低於消費量6139萬噸,2006年低於消費量近1.6億噸,其佔國內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20.7%下降為1990年的16.6%,以後一直持續上升,1997年超過20%,2002年上升到23.4%的峰值,2007年下降為18.3%(見表2)。

(四)原煤中間消費比重上升,原油中間消費比重下降,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有所提高

1990年中國原煤中間消費佔消費總量的比重為39.1%,2006年上升為74.2%。其中,發電用煤佔原煤消費量的比重由25.8%上升為49.6%。1990—2006年中國生活用煤和交通倉儲通訊業用煤分別減少50%和66.5%;佔原煤消費量的比重分別下降12.3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1990年全國原油中間消費佔消費總量的比重為14.2%,2006年下降為8.8%。同期中國各行各業原油消費量均有大幅度增長,其中生活消費和交通倉儲通訊消費量分別增長6.0倍和5.5倍,佔原油消費總量的比重分別上升3.2個百分點和16.8個百分點;工業消費量雖由7322萬噸上升到1.5億噸,但佔原油消費量的比重由63.75%下降為42.9%。1990年中國能源加工轉換總效率為67.2%,2006年上升為71.24%,其中發電及電站供熱轉換效率由37.34%上升為39.87%。

二、中國能源供求關係的未來走勢

未來幾十年內,需求的持續增加和供給受到諸多限制將是中國能源供求關係的基本走勢。

(一)能源消費將持續增加

21世紀最初幾十年,中國處於完成工業化、加快城市化發展時期。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將是中國特殊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不可逆轉趨勢。1990年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9.93%,能源消費量增長率為2.82%,10年平均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為0.28。其中,1990年一1996年為0.51;1997—200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7.97%,而能源消費量基本沒有變化。這種能源消費狀況雖與亞洲金融危機、出口和國民經濟增速下降有關,但也與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節約的結果有關。這種態勢不可能長期延續下去。2002年以後能源消費超速增加,也是階段性的,只是與中國重化工業高速發展階段的適應,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煤油電價格全面上漲,2004年全國能源消費彈性係數達1.59,既表明中國能源供給的相對緊缺,在一定意義上又是對以往數年持續能源消費超低速增加的某種恢復性增長。(詳見表3、圖2)。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24.6億噸標準煤,據潘家華等計算,同年出口製成品摺合出口能源6.3億噸,人均能源消費1.87噸,比2000年增長74%。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8.0%、能源消費彈性係數0.4~0.5推算,202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將達40億噸(標準煤)左右。屆時單位GDP能耗將為2006年的.一半左右;人均能源消費3噸左右,比2006年增長60%。其中若原煤佔65%,則中國原煤消費將達38億噸;若原油消費佔20%,則中國原油消費量將達6億噸,為2006年消費量的170%。

(二)能源增加生產將受到多方面制約

一是能源資源稟賦的制約。原油是未來中國消費增長最快的優質能源,但資源稟賦並不豐厚,已有的主力油田已進入衰退期,新的主力油田勘探、開發尚需時間,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能源產地與能源消費地距離較遠。中國的化學能源資源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種能源產地遠離能源消費地的格局將增加能源運銷成本和風險。三是豐裕能源資源開發受到資本、技術、生態環境保護等制約。中國煤炭、水電、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資源相對豐裕,但大規模開發既受技術、資金短缺的制約,又受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約束。如,中國原煤消費佔世界的27%,是世界唯一以原煤為主要能源的大國。煤炭大量開採造成的地下水枯竭、地表沉陷、煤炭燃燒釋放大量的有害氣體等,又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又如,水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中國水電資源可開發量達3.9億千瓦,按開發利用率達50%計,每年相當於5.0億噸煤的發電量,但水電建設又面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物種保護、水庫移民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四是能源開發的體制約束。能源開發是對自然資源的大規模開發,也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國家與開發地區之間、開發地區與能源消費地區之間、企業與當地居民之間、能源生產企業與能源使用企業之間的多重利益關係。中國正在進行的體制改革和結構轉型及民營企業投資能力弱小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滯後等因素,對中國加快能源開發建設構成體制性障礙。五是國際競爭的壓力。能源的穩定供給關係到國家安全。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競爭增加了中國從外部增加能源供給的不確定性。

三、中國能源的戰略選擇

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且正在走向現代化的發展中大國,能源消費的增長不僅是中國特殊的發展階段的必然趨勢,而且是日益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為滿足未來幾十年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中國必須立足於基本國情,從目前的發展階段出發,實施節能優先、以技術替代為支點、能源來源多元化、國內開發與國際合作並重的能源戰略。

(一)節能優先戰略

中國是能源資源相對匱乏的發展中大國,建設現代化必須節能優先。一是建立節能型的消費方式,以較少的能源消費達到較高的生活水平。照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方式,既於中國資源支撐能力所不允許,也有害於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中國的私人轎車達到美國的人均水平,帶給中國和世界的將是生態災難。二是建立節能型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中國“十一五”規劃提出單位GDP降低能耗20%、減少主要汙染物排放10%的目標。目前生產用能佔中國能源消費的近85%左右。能源供給不足將一直是中國工業化程序和作為世界工廠(車間)的瓶頸。淘汰高耗能產業、發展節能型產業,發展迴圈經濟,努力降低產業能耗水平,提高單位能耗效率是中國節能戰略的主要方向。

(二)技術替代戰略

技術替代是未來中國能源供需平衡的戰略支點。目前中國多數產業部門耗能水平較高,在建材、建築、冶金、電力、採掘、化工、汽車製造等主要耗能行業採用先進工藝裝備和新型節能材料,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效率和減少汙染。能源的綜合利用、單位能耗效率的提高及新的能源資源的勘察、開採水平的提高及新型能源的開發利用等,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所以,技術替代戰略的實質就是以更多的科技創新投入換取能源的節省和高效利用。

(三)能源來源多元化戰略

從能源資源稟賦出發,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難以根本改變,但煤炭的開發和利用又不可能是無限的;原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比重的提高將受到資源儲量的嚴重製約。因此,中國的能源來源必須實現多元化,在考慮資源和環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既要努力開發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又要大力發展水電,加快核電建設,因地制宜、因條件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

(四)國際合作戰略

能源資源稟賦和國際分工決定中國大規模進口原油具有不可逆性。適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立足於國內能源開發,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世界能源資源的開發,包括能源開採和能源利用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中外合作,同時以製成品國際貿易形式出口能源,是中國實現能源供求平衡的必然選擇。

(五)改革先行戰略

中國正處於社會經濟轉型和利益格局調整時期,要順利實施能源發展戰略,必須改革先行。一方面要完善市場體制,發揮市場配置能源資源的基礎作用,加快能源資源稅收、能源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程序,逐步形成有利於能源節約、反映能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能源開發、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要統籌兼顧,正確處理能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係、能源產地與能源消費地的關係以及石油、天然氣、煤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生物質能源等行業之間的利益關係,逐步建立起合理的能源價格體系、能源資源補償機制和環境保護機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