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是一種樂趣創業故事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3W

黑灰色的防風大衣,泛白的牛仔褲,棕色的休閒鞋,微亂的頭髮,在上海的街頭,嚴叢驊顯得很隨意。見到記者過來,握手、寒暄、微笑,一臉的謙和。

理財是一種樂趣創業故事

說到要拍照,他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今天就算了吧,天冷,衣服穿的鼓鼓囊囊像個大狗熊似的,改天找個時間換身衣服行麼?”和聲細語、溫文儒雅,一派海派作風。

這確是一個地道的上海男人:上海出生,上海長大,最初的磨練也在上海完成。而且,這也是一個成功的男人。

短短10年,從一個初出校門的毛頭小夥,嚴從驊奮鬥成了一個擁有千萬資產的富翁。2005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過,他才33歲。

白手起家、打拼天下,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辛苦的歷程,也是一段痛苦的回憶,但嚴叢驊幾乎在不經意間,就賺取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和許多所謂的成功人士不同,嚴叢驊不忌諱談成功:“我只是成功的抓住了上帝給我的機會。”

“那時,我不懂理財”

1990年,“很喜歡玩遊戲”的嚴叢驊考上了上海大學計算機系。

讀書期間,他一邊學習一邊在校外幫人做些計算機專案,最多的一次,他竟然一下掙了1萬元。在1990年代初的中國,這個數目抵得上許多人一年的工資。

多年以後,回想起這個事情,1萬元錢,對於嚴叢驊來說,已經是無足輕重的小數目,但他依然記得當時的感覺,因為“再也不會有當年的興奮了”。

錢到手後,嚴叢驊配置了一臺專業學習的電腦,剩下為數不多的錢也被花掉了。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嚴叢驊說他當時也是不知理財,只知消費。

畢業了,嚴叢驊要找工作,也碰上了“好運氣”:600人面試,最終只錄取三個本科生,嚴叢驊最終成為這三名被上海某大銀行錄取的幸運兒中的一個。

這驚險的一跳,讓計算機出身的嚴叢驊開始進入到金融業的王國,負責該銀行的“金卡”(編者注:即銀聯卡)工程。

“在上海工作的3年,我沒有拿過一天的公休,每年年底都要撕掉10張空白的公休單,三年的工作量抵的上後來國外工作的兩倍,稱得上拼命工作吧。”

辛苦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到1997年底,嚴叢驊的銀行帳面上已經有了接近30萬人民幣的存款。

存款當然不都是工資。嚴叢驊告訴記者,由於銀行工作的性質,讓他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所謂的投資,但也大都停留在“跟在別人屁股後面”的地步:別人買國債,他也買,別人買長虹股票,他也買, “快進快出”,賺是賺了不少,但是沒有學到知識。

資金“絕不能躺在銀行裡”

1997年底,嚴叢驊從銀行辭職,跳槽到新加坡的一家銀行。1998年底,他離開了新加坡,加盟了美國的一家著名的銀行軟體企業公司,這次他眼界大開。

成立於1975年的這家公司,幾乎支撐著全球的銀行電子支付系統,每年處理超過400億宗銀行卡交易,在全球75個國家有超過500個金融客戶在使用它的軟體。在這家公司工作,真正達到了嚴叢驊所說的“國際視野”——目前他所工作的部門,只有他一個人是華人。

為外資公司工作,收入自然不菲。從銀行界出來的嚴叢驊卻不想把錢存在銀行,他要自己理財!

嚴的工作性質又決定了他沒有時間和精力像一般股票炒家那樣快進快出,短線投資。他只好採取長線、穩健投資的方式。

上海是嚴叢驊熟悉的地方,他把房產的投資放在了這裡。2000年起,嚴叢驊將自有資金的20%逐漸注入上海房市,開始分享起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快樂。不到兩年的時間,他的這部分資產已經翻了一番。

對於投資上海樓市,他有不少心得。“一定要手中保證擁有流暢的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比如,你有40萬完全可以首付6成購買一套房子作為投資,但一定不要因為害怕多付銀行利息,而增加首付的額度,畢竟房產的流通性差,風險係數較大。”

此外,本著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則,嚴叢驊還推薦記者在長江三角洲的其他主要城市投資房產。

儘管有如此高的收益率,但嚴叢驊行事依然小心謹慎,沒有再繼續加大在國內房產投資的力度。經過對中外資本市場的認真比較,嚴叢驊將他另外大約70%的資產注入了美國資本市場。神奇的是,這部分資產,在過去的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居然也翻了一番。

“我主要是投資了上市公司中的帶有信託性質的公司。每年都有現金分紅,或許這樣才能達到如此高的收益率吧。”

嚴介紹,在美國的股市中,有一種公司股票屬於信託型別。法律規定,這種公司必須把當年的盈利全部以現金分紅的方式給分給股東,否則就取消其信託的資格。

“但遺憾的是,中國的股市中,似乎還沒有出現這種型別的公司,國內有一些很好的公司,即便當年盈利很多,也被管理層以各種名目用完,而不是分給股東。”提起中國的股市,嚴叢驊搖頭。

嚴說他投入美國股市70%的資產也被分散在20多支股票中,主要是為了“分散風險”。而且,他一般也不選擇明星股票,大多喜歡遠離公眾視線並且主營業務佔到收入90%的,“因為這樣簡單,便於計算”。

“對於那些業務過於分散的公司,我一般不投資,因為一旦過於分散,公司的監控就有可能乏力,就會弄出各種複雜的報表來。天下烏鴉一般黑,管理層怎麼可能真正與中小股東的利益一致呢?”

談話中,嚴叢驊一直重複強調,他決不會將自己的資產全部用於投資,儘管自己每年的收入不錯,現金流也很好,但是手頭一定會有10%左右的資金以備不時之需,但這個資金也是迴圈流動的,“絕不能躺在銀行”。

嚴叢驊介紹,剛到美國不久,他投資股票,快進快出,風險比較大,而且美國稅收較高,逼著他做長線、穩定投資。先是研究高收益的債券,後來發現了比債券更具穩定升值價值的'基金,基金做的多了,後來就發現了比較適合自己的信託基金類的股票。

“這裡有個逐步摸索的過程啊!”嚴叢驊感嘆。

關於未來,嚴叢驊談的很少,說是想的少,日子就這麼平淡地過著,享受著自己運用智慧去投資理財的樂趣,不需要想的太多的。

對話

人物週刊:你對目前的生活滿意麼?

嚴叢驊:應該說,我對目前的狀態還是滿意的。薪水不錯,而且可以滿世界的跑,吃住行都是客戶買單。當然,對客戶那就要竭盡全力、無微不至地服務了。至於財務自由,我想我已經達到了。如果到我這個程度還沒有達到,那什麼才算財務自由呢?

人物週刊:那你覺得自己幸福麼?

嚴叢驊:是的,我覺得我現在很幸福。

人物週刊:能談談你的業餘生活麼?

嚴叢驊:我的業餘生活倒是很簡單,每天自覺花很多時間看書,這些和學校里老師逼迫著為應付考試而學習不一樣,我現在知道自己應該學習哪些知識了,也知道如何獲取知識。唯一的遺憾就是時間太不夠用。

人物週刊:你怎麼能在短短10年內,就合法地賺到這麼多錢呢?

嚴叢驊:知識,知識才是最大的財富。我覺得我的財富是最大限度地源自知識。還有語言能力,都喜歡理財的朋友圈,此外我要特別感謝網際網路的發明,正是它讓我以最短的時間縮小了和投資高手的差距。

人物週刊:能談談你自己的投資理財理念麼?

嚴叢驊:精確計算加穩健吧。我想勸很多的投資理財者,不要去賭,也不要一見到什麼收益不錯,就猛撲上去,其實,風險和收益永遠都成正比。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留好後路,要有充分的現金流,避免資金鍊斷裂。另外,我還想說的是,由於中國投資環境的混亂,關於股市、利率、債券等等,有很多所謂的內幕資訊,我想勸投資者還是不要去相信為好,也不要迷信電視和電臺的所謂專家。按照等價交換的法則,天下永遠不會有那麼多免費的餡餅呢?許多時候,最好、最有價值的資訊一般情況下只會給那些富人,到達中小股民或者投資者手中的時候,已經失去價值了。再一個就是,不要崇洋媚外,不要相信所謂的外資銀行投資理財一定就怎樣好。投資者要學會用自己的腦子判斷, 或者去請教更高明的第三方。 再好的銀行也畢竟是一個利益主體,他所做的就是推銷,終究是為自己利益服務的,你的錢讓他去打理不過是成為他盈利的工具而已。

人物週刊:你怎麼看待自己的投資理財生涯?

嚴叢驊:我覺得用自己的知識去打理自己的資產,是一種樂趣,或者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你不這樣覺得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