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半年工作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業科技半年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業科技半年工作總結

農業科技半年工作總結1

一、農業方面:

1、突出抓了棉花產業的升級壯大。一是擴大棉花種植面積,提高棉花品質。通過宣傳發動,科技扶持,積極引導農民改良棉花品種,擴大棉花種植面積。今年春季,全鎮棉花種植面積達到4.5萬餘畝,比去年增加1.7萬畝。同時,大力引進推廣抗蟲棉、絲光棉、長絨綿等優質品種,提高了棉花的品質。二是推廣間作套種,增加綜合效益,通過技術指導,定點幫扶,以孫營盤為中心推廣棉瓜間作3000畝,以仉王、刁莊為重點推廣棉蒜套種1000畝,以偏坡營、東西蘆為重點推廣林棉間作2000畝,平均畝增效益800元。三是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棉花深加工,加快大宮油棉加工小區建設,促進了油棉加工業在我鎮的迅速興起。目前,全鎮油棉加工企業已發展到28家,其中大宮油棉加工小區就吸納了20家,形成了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棉花產業鏈。

2、狠抓了3000畝優質小麥示範基地的管理及糧食直補款發放工作。去冬今春,我們從縣有關部門爭取到了3000畝優質小麥示範基地專案,一年來,我們從種子、農藥、化肥、管理技術等方面全程把關,使該專案取得圓滿成功,平均畝產520公斤,增收30萬元。同時,圓滿完成了糧食直補款發放工作,一週之內共發放糧補資金73.6萬元。為了讓農民深刻理解中央一號檔案和有關糧食直補工作的政策,按照上級要求,深入細緻地在全鎮範圍內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為防止虛報、瞞報,組織包村幹部下村入戶,在村幹部的協助下逐戶、逐地塊的核查小麥種植面積和計稅土地面積,並逐戶登記,然後張榜公佈,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了公正性、真實性。糧食直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科學種植的積極性,保證了我鎮糧食生產的穩步發展。

3、週轉棚、週轉羊建設管理順利。今年,我縣有南頭等六個村有周轉棚、週轉羊扶貧專案。針對幹部群眾因缺乏技術對該專案認識不深的實際,我們一方面通過積極宣傳發動,組織群眾到外地參觀學習等形式,引導幹部群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科技致富意識。另一方面,積極聘請縣農業局、畜牧局等技術人員到相關村召開座談會、現場指導等形式,解決專案動作當中的技術難題,使該專案進展順利。目前,全鎮已建週轉棚36個,發放週轉羊265只。

二、畜牧養殖方面:

1、努力擴大養殖規模。一是以辛店、偏坡營兩個肉牛交易市場為依託,充分利用當地秸杆和苜蓿資源,推廣肉牛育肥技術,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目前全鎮已發展肉牛專業村5個,肉牛養殖戶發展到1000餘戶,肉牛存欄達到1000餘頭,其中後孫孫慶鵬養牛場肉牛存欄達到60頭,xx磚場養牛場肉牛存欄達到70頭。二是奶牛養殖業有所發展。通過進行科學化飼養與管理,目前,李營盤巨集大奶牛場和小單康華奶牛場奶牛存欄已達100餘頭,產奶量穩定提高。效益逐漸上升。三是以東勝養雞嘗北果頭養雞協會為龍頭。通過示範帶動,技術服務,產品銷售,大力發展蛋雞養業。我鎮龍頭+協會+防疫的蛋雞養殖模式在《今日xx》第24期刊發推廣。目前,全鎮已建成5萬隻的大型機械化養殖場1個,存欄3000只以上的養雞場35個。另外,肉雞、豬、羊等多元化養殖業迅速發展。以趙柳林、太平辛、史莊為主的養豬業快速發展,豬存欄存到1800多頭,另外肉雞、羊等養殖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2、認真做好防疫工作。在依託大劉、xx兩個獸醫站認真做好養殖戶的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時,全力做好春秋兩季的禽流感及牲畜五號病的防疫工作。在今春的禽流感及牲畜五號病的防疫工作中由於我鎮高度重視、組織嚴密、措施得力,其成功做法得到市縣各級領導的認可,並在月日的《河北新聞聯播》播放,收到良好效果。

三、科技方面:

1、加大科技宣傳力度,提高幹部群眾學科技、用科技意識。一年來,結合各項中心工作,先後聘請有關專家舉辦蛋雞、生豬養殖,蔬菜種植,小麥、棉花優種及管理等各種培訓班4期,參訓人員500人次,通過科技大集發放各類科技資料20000餘份。

2、積極推廣各種先進技術,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先後推廣了小麥魯抗38、優質絲光棉、長絨棉等優質品種,推廣了棉瓜、棉蒜間作技術等10餘項,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下一步工作思路:

1、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突出棉花、林果、養殖三大產業,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經營,一是要按照市場需求,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引進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和新的栽培技術,提高棉花質量和單產,壯大棉花加大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棉花產業。二是要通過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加快以肉牛、奶牛、蛋雞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領域。

2、加大科技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通過辦科技培訓班,辦科技講座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讓更多的農民儘快掌握1—2門致富技術。加強對農業資訊的收集和反饋,在全鎮逐步形成鎮村一體化的科技資訊網路,提高農民運用科技資訊發家致富的本領。

農業科技半年工作總結2

在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園區企業主的支援下,園區團工委緊緊圍繞自治區團委十一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工作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園區中心工作發揮作用,不斷加強團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推進團工作的制度化,團結帶領團員青年為推進農業園區各項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一、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團組織覆蓋面。

園區團工委始終把組建團的基層組織工作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深入企業宣傳發動。一是做好團員情況登記調查,摸清企業團員青年現狀。二是根據團的基層組織設定原則、企業團支部基本工作規範採取由企業提出申請,園區團工委幫助指導的形式推進新入園企業組建團支部。

二、紮實開展各項團的活動,服務大局、服務青年、服務社會。

(一)積極開展青少年民族團結和教育活動

一是宣傳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團員青年進行面對面交流,積極暢談自己的學習感想,在今後的工作中紮實苦幹、奮發進取,為實現十八大確立的各專案標任務而努力奮鬥。

二是思想教育。

1、組織園區團員青年收看“青春榜樣”公益宣傳片,學習領會公益宣傳片中所傳達的青春、奮鬥和奉獻精神。從宣傳片中展現出的追逐夢想、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當代優秀青年精神面貌的反映,同時大家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需要向“青春榜樣”學習,進一步強化了園區團員青年的思想教育。

2、深入開展“大結對”活動,通過青年聯誼會等形式,動員廣大團員青年主動與不同民族的幹部職工交朋友,積極關心少數民族青年,努力做促進民族團結的好事實事,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

(二)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開展學習雷鋒活動

園區團工委率各局團員青年20餘人前往昌吉市福利院慰問。通過座談,參觀了宿舍、學習區、鍛鍊恢復區、食堂等設施,對昌吉市兒童福利院的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團工委向福利院捐獻了200餘本書籍、25公斤肉類以及玩具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園區團工委今後將凝聚力量,多開展一些回饋社會、奉獻社會的集體活動,進一步增強全體青年員工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三)積極建立州級青年文明號,強化服務措施

號召園區兩個局申報州級青年文明號,及時調整充實青年文明號,規範管理,以服務創新為重點,結合工作實際定期組織開展青年文明號優質服務展示,通過公佈服務標準、兌現服務承諾等措施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不斷擴大青年文明號的社會影響。

(四)積極開展“五四”拓展活動,激發團員青年凝聚力

為紀念“五四”運動94週年,組織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繼承“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激發團員青年的活力和凝聚力。園區團工委組織各局團員青年50餘人前往自治區苗木繁育基地參加戶外拓展培訓活動。

通過開展空中單槓、天翻地覆等專案,促使大家在不斷地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同時,提升了隊員之間的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援。進一步增強了園區青年員工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取得了圓滿的效果。

三、進一步抓好團的自身建設,提高團組織戰鬥力

組織建設的加強,才能提高我們團組織的戰鬥力。農業園區團的工作中心在於非公團建,而非公企業中青年流動頻繁,給我們的組織建設帶來較大難度。在非公企業團建方面,主要通過抓重點,形成以點帶面。年初,組織各團支部書記對相互企業團的工作開展調研,並與部分企業主進行溝通,及時瞭解企業、員工的思想動態及對團的工作的合理建議。團工委在平時組織活動時也引導未組建團組織的企業青年參加活動,在互相熟悉的基礎上,做好團建工作,以活動促團建。在工作中我們嘗試將企業團工作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讓企業團組織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發揮更好作用。

農業科技半年工作總結3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千名農科人員進百村(企)入萬戶幫扶小康行動》(保政發〔20*〕19號)檔案和*市農業局《關於下發*市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實施方案》實施的要求,隆陽區局認真組織實施了農科人員進村入戶工作,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計劃

20*年,區農業系統抽調農業科技人員210人(含市級抽派到我區的27人及區、鄉抽調183人)進住134個村,建立科技示範戶1340戶,輻射帶動2.64萬農戶;完成新型農民核心農戶培訓20xx戶,帶動與輻射4萬農戶;完成農村一池三改、“三位一體”8m3沼氣池建設1750口;完成優質水稻樣板18500畝,建立水稻科技示範戶1000戶;水稻主推品種展示1200畝;包穀樣板28100畝;同時抓好大面積農業生產各項增產新技術的推廣試驗、示範。使重點村的主要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達到90%以上,農業綜合生產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提高10%以上,農業科技示範戶糧食單產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

二、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領導

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是探索和創新時期農業科技推廣機制,解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道坎,農業科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的首要問題,是實施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措施直接到人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的重點,為此,我區把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作做為強化科技措施推廣,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為此,我區制定下發了《隆陽區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千名科技人員進百村(企)入萬戶幫扶致富奔小康行動的意見》(隆政發〔20*〕19號)檔案,對全區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進行全面安排,結合農業部門的實際,我局制定和下發了《隆陽區農業局農業科技入戶實施》,施為了確保《方案》的落實,我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主管種植業的兩位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在種植業股。同時,堅持把“千百萬”工程、省級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水稻)試點行動、國家新型農民培訓等專案有機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示範戶的能力建設,強化各項增產新技術推廣和農民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來開展工作。組織了由相關單位技術骨幹15人組成的專家組,著力解決生產中的各種技術問題,指導廣大農科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在省、市專家小組的指導下,結合隆陽區的實際,確立了主導品種。水稻上,熱區主推“Ⅱ優2186”、“隆豐優1號”、“502-7”三個品種;壩區主推“滇系4號”、“滇雜31號”、“滇雜32號”三個品種;在搞好示範戶推廣種植的同時,分別的潞江鄉、蒲縹鎮、金雞鄉、河圖鎮舉辦“Ⅱ優2186”、“隆豐優1號”、“滇系4號”、“滇雜31號”、“滇雜32號”等品種展示各300畝。包穀上,重點推廣“保玉7號”、“海禾1號”等品種。甘蔗上,重點推廣“新臺糖22號、25號”、“粵糖93/159”等品種。確定了主推技術。水稻上,重點推廣旱育、稀植、淺插和平衡施肥、病蟲害綜防技術,包穀上,重點推廣規範化種植、平衡施肥、小斑病防治技術。甘蔗上,重點推廣規範化種植、平衡施肥技術。蔬菜上,重點抓無公害栽培技術的示範推廣。蠶桑上,重點抓桑園的規範化種植、管理和小蠶共育、蠶病防治技術。

(二)上半年,已集中培訓人員、指導員183人、培訓時間3天,主要培訓農業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專案的政策要求,以及優質水稻、包穀栽培技術等。完成示範戶遴選1340戶,帶動農戶2.68萬戶,完成新型農戶核心培訓1036戶,入戶指導均超過了5次,並建立了科技入戶示範戶檔案,完成科技培訓(水稻旱育技術、包穀高產栽培技術、甘蔗高產栽培技術、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等)11.75萬人次,發放《隆陽區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資料》、《隆陽區甘蔗栽培技術手冊》、《隆陽區包穀高產栽培技術手冊》、《隆陽區的玉米小斑病防治技術手冊》等技術資料6.5萬餘份。

(三)共投入對示範戶的物化補助222萬元,其中:優質水稻補助123萬元、玉米補助99萬元、技術資料費12萬元、各種培訓費用16.5萬元。共完成優質水稻高產綜合示範2.31萬畝,品種展示1200畝。

(四)包穀高產栽培技術示範2.81萬畝,“雙高”甘蔗示範0.3萬畝,無公害蔬菜示範0.33萬畝,桑園高產示範0.08萬畝,專用肥樣板1.5萬畝、包穀大小斑病防治樣板0.19萬畝;推廣旱育秧床0.96萬畝,佔計劃的96%,可移栽大田17.28萬畝,比上年增4.93%,推廣拋秧320畝,佔計劃的1*.67%;實施水改旱0.85萬畝;已推廣專用肥61.48萬畝(小麥13萬畝、水稻16.33萬畝、包穀14.2萬畝、烤煙7.45萬畝、甘蔗10.5萬畝),佔計劃的98.37%。

示範戶種植品種良種覆蓋率、科技措施到位率分別達到了100%。對全區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已完成“三位一體”8m2沼氣池建設534口,完成計劃的31%。

(五)在抗旱減災工作中,廣大入戶農業科技人員不辭辛勞,從進入春耕備耕到現在均放棄節假日,一直苦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指導農業生產和抗旱減災工作,為全區抗旱減災各項措施的落實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具體是:

認真落實各項抗旱保苗措施。針對實際情況組織旱地作物淺中耕抗旱保苗35.08萬畝(包穀11.36萬畝、甘蔗11.02萬畝、咖啡4.5萬畝、蔬菜3萬畝、山葵0.68萬畝、其他作物4.52萬畝);組織澆水搶播包穀4.8萬畝;組織澆水保苗34.58萬畝(包穀12.54萬畝、甘蔗8.12萬畝、桑園3.33萬畝、蔬菜3.4萬畝、山葵0.46萬畝、其他作物6.73萬畝);組織包穀翻種3.6萬畝;組織培育包穀預備苗1500餘萬株,預備包穀缺塘補苗3.65萬畝;組織包穀“三幹”播種3.76萬畝;組織包穀地下害蟲防治11.54萬畝。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入戶工程已由抗旱減災轉入到中耕管理和晚秋作物的種植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