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6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國小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5篇)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

我是大廠縣城關國小的李志剛。今天我為大家講述我自己的成長故事──因為有夢,所以飛翔。夢想乘著時間的翅膀在飛,一直飛,夢,是有翅膀的。只是被我們習慣地遺忘。夢,可以展翅飛翔,請你張開翅膀。

(一)因為有夢,所以選擇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舊社會,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侍二主,女的一旦嫁錯了人,一輩子也只有受苦、受累、受罪了;而男人如果幹錯了“行”,那也基本上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其實,我就是一位入錯行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先給大家講一個《迦羅瓦的故事》。

一位法國的數學家,一位天才。他一共參加了兩次巴黎理工大學的考試,第一次,由於口試的時候不願意做解釋,並且顯得無理,結果被拒了。當時他大概十七八歲,年輕氣盛,大部分東西的論證都是馬馬虎虎走過場,懶得寫清楚,並且拒絕採納考官給的建議。第二次參加理工大學的考試,他口試的時候,邏輯上的跳躍使考官感到困惑,迦羅瓦感覺很不好,一怒之下,把黑板擦擲向考官,並且直接命中。於是他被送進了牢裡。在入牢獄前,他匆匆把一份書寫潦草的手稿交給他的朋友。那一年他才19歲。這部手稿在他死後多年由他的朋友交給法國數學院,別人在未來的半個世紀裡,根據這部手稿做出了一個新的數學體系:群論。後人對他的評價是,他的手稿研究150年都研究不完,可惜死得太早。

死得太早?他怎麼死的?坐牢死的?法國人也太狠了吧!只一個黑板擦,要把牢底坐穿?

其實並非如此,他是被槍打死的,那年他21歲。當時法國有個風俗,如果兩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女人,就以決鬥的方式決定歸屬。迦羅瓦的對手,不幸是法國最好的槍手。兩個人當面對決,距離25步,他腹部中槍,倒地身亡。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永遠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而我卻選擇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國小語文教師。10年前的我,有各種原因不利於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第一,語文功底薄。從上學時起,我的成績就一直傾向於理科。理科成績可以拿到滿分或班級最高分,但語文的成績卻低得可憐。記得剛上師範時,語基的成績是56分,有史以來第一次參加補考。20xx年時,參加全國成人大學聯考,150分的語文試卷,我卻得了63分。第二,不擅於表達。國小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智力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關鍵。不要說對我說表達要準確性、語言要有激情、語言要有抑揚頓挫之感,毫不誇張地說,能夠流利講話都是我的一大障礙,這種障礙可謂是與生俱來的。聽我媽媽講,我小的時候說話晚,都四五歲了還不會說話。我的伯父曾對此勸我媽媽說:“這個孩子是不是啞巴啊,趁孩子還小,趕緊治一治。”我媽媽也為這事挺犯嘀咕,要說我是啞巴吧,怎麼會叫媽,要不是啞巴吧,卻從來沒跟別人說過任何話。我媽媽思考再三,斷定我不是啞巴。雖然我說話晚,但是理解能力沒問題。那時發了一件至今讓我引以為毫的事。有一天,我在門前玩,一個小生意人從我家門前過,就向我打聽這裡是什麼村子。我知道,就是不用嘴說出來。於是,我指了指旁邊的牛頭。那個人想了想說,是不是叫牛莊兒。我想了想:我村叫牛萬屯兒,他說是牛莊兒,基本正確。於是我趕緊點點頭頭,那個人欣然離開。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先天不良,導致在一次全縣畢業班複習研討會被“轟”下來的歷史。xxxx年,我縣教研室組織的一次畢業複習研討會,我有幸被我鄉推薦為代表上臺即興發言,不擅長表達的我,坐在主席上,由於緊張,出現了口乾、四肢冰冷、心跳過速等症狀,最要命的是我在臺上當著縣教研員和與會的100多名教師,語無倫次地表達我的意思,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說些什麼,想必臺下的人也聽得雲遮霧罩。大概過了五分鐘,教研員向我示意不要再講了,於是我就灰溜溜的走下了臺。那種難堪的滋味至今記憶猶新。以我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具備做一名合格國小語文老師的最基本條件。第三、交際能力差。由於自己性格內向的原因,自己不善於與學生、同事、領導、家長以及周圍的人進行交往。而較強的交際能力,將有助有自己發展。第四、作為一名優秀語文老師,有一項特長也至關重要,可我不具備。第五、沒有引路人。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需要有“師傅”的引領,這樣能少走很多彎路。第六、家庭沒有背景。我的'父母是一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殷實的家境。可是我就是選擇了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國小語文老師。

有人曾問我:大凡男的從事國小教學,多是負責學校的後勤或管理工作,而你卻至今鍾情於語文教學。

說起我為什麼鍾情於語文教學,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是因為有夢,所以選擇。讓我做出選擇的,只因一句話,一首歌。

1999年,師範畢業前夕,我被分到化二建國小見習。當時,我是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跟孩子們在一起。我所見習的班級,有一個男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男孩子很開朗,整天笑嬉嬉的,見到我這個一米八零的老師成了他仰慕的物件,整天圍著我轉。有一次課間,他要我用雙手撐著他往高外跳,然後和我比個兒。多麼可愛的一個男孩子,於是我伸出雙手,他的右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左手,而我的右手卻感覺硬邦邦的,像是根棍子頂著我的手中,我低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原來他是個殘疾,左手腕處處光禿禿的,只不過在平時,他的左手腕是在袖子裡,要是不注意,還真看不出來。他絲毫沒有因我的吃驚而感到意外,一個勁兒地說:“老師,您快使勁兒啊!快使勁兒啊!”在他的催促下,我回過神來,馬上手用力,他被我撐了起來。“老師,你再用點勁兒!哈哈,我比老師高了!”周圍的學生也為之歡呼著,他開心極了。也許是因為他是個殘疾孩子,又很樂觀的緣故吧,我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注,他也喜歡跟我在一起兒。課間的時候,總是拉著我到學校參觀。學校走廊裡,有很多名人畫像和名言,他就不停的問我,這是誰,那是誰,我就逐一告訴他,並給他講一些相關的故事,他聽得很認真,時不時讚歎我知識淵博。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為人師的自豪。有一次,他突然問我:“你以後當語文老師,還是當數學老師?”

“當數學老師啊!”我不假思索地說,可能那時我偏愛理科吧。

“那可不好,那您就不當班主任啦!”

“為什麼?”

“只有語文老師才可以當班主任!當了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跟學生在一起,那有多好哇!”

還有這樣的規定啊?我很是不解,不過確實也是這樣,好像這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見習那段時間是難忘的,是快樂的。曾記得我被六七個學生拉著去公園玩了整整玩了一年級上冊午,在臨走時,他們幾個聚在一起小聲嘀咕了一陣後,說:“老師,我們給您表演個節目吧。”

“好哇,你們表演什麼節目呢?”

“先不告訴您,先請您閉上眼睛。”

“還挺神祕,那我就閉上眼睛好了。”

當我閉上眼睛時,耳畔頓時響起悠揚的童聲“你的心情現在好嗎?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我睜開眼睛,眼前的這些孩子們每人騎著單車,圍成一圈,面帶著燦爛的笑容,邊騎邊唱著《祝你平安》,他們也許要用這歌聲來表達對我的祝福,我沉醉在這美好的祝福中,我感覺我是最幸福的,和孩子們在一起真好!

感謝那個告訴我“語文老師才可以當班主任”的殘疾男孩兒,是他讓我產生了做一名語文老師的夢想,感謝那些為我唱《祝你平安》的學生們,是他們讓我產生了做一名受學生愛戴老師的夢想。

因為有夢,所以在成人大學聯考中報考文理科之間,我選擇了報考文科;因為有夢,所以在當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之間,我選擇了做一名語文老師;因為有夢,所以在當村小教導主任和調往縣城做一名普通語文老師之間,我選擇了後者;因為有夢,所以在安逸與艱辛之間,我選擇了艱辛。

(二)因為有夢,所以堅定

我選擇了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做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這就意味著我要比別人走更長的路。剛參加工作時,我很慶幸自己擔任了五(2)班的語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那時的我,好像是一顆種子終於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我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可是由於自己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不足,教學成績和班級管理並不是很理想。曾有一位上級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以你的性格是不適合當老師的!”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嗎?真的當不好一名語文老師嗎?我不斷地問自己。也許那時自己確實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語文綜合素養。也就是在那時,做一名優秀的教師的願望越發的強烈。也就是在那時,有一句在我的日記本里反覆出現了9次,在我心裡重複過無數次,這句話就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誰也無法阻擋我成功!”。正是因為這句話,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給予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為了儘快提高自己綜合素養,字寫得潦草,就每天對著字帖一張一張地練;朗讀不好,對著鏡子從繞口令練起;理論知識匱乏,買來相關書籍不斷的學習……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放在了彌補自身素質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自己的各方面的素養有了很大提升。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xx年,在全縣青年教師達標課上,我講授的《鯨》一課,在全鄉鎮取得第一的成績。雖然與縣裡第一名,還有很大差距,但對於我來說是獲得了從沒有過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因為我正在自己真正喜歡乾的事業上耕耘著、收穫著。

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越發的熱愛這項工作,我覺得一名語文老師不僅承載傳遞著知識與技能,還肩負著啟迪學生心智的任務。透過文字,可以和學生一起暢遊知識的海關,領略秀麗的風光,感悟人生的真諦……而這種感受正是一名語文老師才能體會得到的,我要當一名語文老師,當好一名語文老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有多次因學校工作需要,要我離開語文教學工作崗位,我都沒同意。但領導的工作上的安排,又不好推脫,作為“妥協”,我只好兼職。記得20xx年,學校財政實行了收支兩條線,會計的工作要正規化。學校領導讓當會計,為了減輕我的工作負擔,讓我不要抱班了,再教一門副科就行了。對於我來說,講臺才是我的舞臺,和學生在一起我才是最快樂的。如果離開了講臺,作為教師又有什麼意義呢?思量了好久,決定兼任學校會計,同時教六年級一個班的語文和數學,並任班主任工作。財政局對會計進行多次培訓。除了每月例行的記帳和報帳工作外,遇到不懂的地方還要到縣財政局,向工作人員請教。我並沒有因會計的工作而影響教學工作。那一學期正趕上縣統考,白天忙於組織學生複習和會計上的事,晚上則是制定第二天覆習內容和判著堆得像小山似的作業,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在12點之後睡下的。除了曾兼任過會計,還兼任過團支部書記、圖書管理員等職務。看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老師紛紛調離去做了公務員,或者提拔為學校的主要領導,我很平靜,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雖然,這些年來有多次調離的機會,我都婉言謝絕了,我不後悔,反而很慶幸自己能夠“留守”在三尺講臺上。因為有夢,所以堅持!因為有夢,所以一定要成功!而不是我要成功,更不是要我成功!自己的人生得自己定位!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2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匯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教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教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教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教師。但教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教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通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通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3

板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眼睛”,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濃縮;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思想內容的藝術形式。簡潔明瞭的板書,不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由於語文學科本身的複雜、靈活和多角度的特點,以及學生在課堂上以記錄板書為主的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板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板書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學中不盡人意的板書:如“一片空白”式(只講不寫)、“隨心所欲”式(憑興趣想啥寫啥)、“隨寫隨擦”式(固定位置寫)、“五彩繽紛”式(啥都寫)……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書:

一、圖示式

通過圖示可以揭示課文的主旨,且更直觀、形象。如《古井》這篇課文,主要講鄉親們到井邊挑水的情景和鄉親們幫助村裡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卻不要報酬。這些內容突出了古井不僅源源不斷地為鄉新們提供泉水,而且還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我在上這一課時,首先在黑板正中畫了一口古井,讓學生腦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後激發學生閱讀課文,

二、提綱引領式

這種板書比較適合學生對長課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幹,那麼枝葉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規律式

這是教者最常用的'、從文體特點入手的一種方法。雖然它便於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識與掌握,但一成不變教條容易使學生產生怠倦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板書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者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環節。至於用什麼板書形式那要根據具體課文而定,只要能為教學服務,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4

今年九月一號開學了,剛剛畢業的我被學校安排擔任四五班的班主任,心裡又是驚喜又是忐忑。驚喜的是,這是校領導對我的信任;忐忑的是,我能做好四五班的班主任嗎?內心充滿了緊張與焦慮。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經快要國慶節了。這一個月的時間,我與班裡的學生熟識了不少,但是對於班級管理仍然感到相當的吃力。一遇到問題,我都及時向指導我的老師請教解決辦法。但是仍然不能達到我所期待的結果。預備前,班級內仍然未能安靜有序地完成相應的任務。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我總感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學生們寫的作文,我才有一點點領悟……。

上個星期天,我給孩子們佈置寫一篇關於自己與老師的故事的作文。作文收上來,我在批改的時候,發現班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講的是自己與以前班主任的故事。由於上一任班主任已經帶了他們三年了,因而學生與之有很深的`感情。我突然發現我有點太著急了,管理班級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而我總是期望孩子們在短時間內能夠做到我所期望的樣子。上一任班主任已經與他們相處了三年了,肯定孩子們會特別聽話。而我才與他們共處了一個月就希望他們做到我所說的每一件任務,未免有點期望太高了。

越是急功近利,越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我不禁想到古人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需要按部就班的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不斷去積累與創造各種經驗與方法,才有可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5

比賽誰先吃飽飯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眼睛要看著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說還是說,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機。

這天吃飯前,我有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強強大聲說:“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說:“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裡最乾淨,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行!”大家齊聲說,於是,一場避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紅紅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6

現在的電視媒體、網路傳播的幾乎都是言情劇,男女之間的愛情數不勝數。孩子們在耳聞目染中也有了一些意識。作為教師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愛?

老師們一定會有這種感覺:一年級的學生做遊戲時男女生手拉手是很正常的事,孩子們很自然,但是到了高年級你再讓他們這樣做,女生就會變得扭扭捏捏,其他學生會鬨然大笑,為什麼呢?孩子大了,有了性別意識。所謂的物理現象“同極相吸,異極相斥。”

本學期的.一個課間,三年級的美術老師批改作業發現一本與眾不同的作業。本次題目是《一件最快樂的事情》,碩碩畫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手拉手,穿著結婚禮服,旁邊寫出“我們結婚吧?好吧!”當時,辦公室的同事都說:“這孩子特天真可愛!”結婚,是一個孩子感覺的最快樂的一件事,這也未必不可,這說明碩碩生活在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

六年級的學生們大了,男女生之間會指指點點。一個男生兵寫了一封所謂的“情書”被同桌的男生強發現了,把它當眾人面開啟,念道:小云,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寫“情書”的男孩兵惱羞成怒,當中打了強,最後他倆撕抱成一團。其他同學趕緊報告老師,才制止。面對六年級的學生,老師該怎樣講“喜歡”這個字眼?

無論世間多麼感人的愛情,被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薰得無色無味,因此,有人會說:“講愛有些可笑了!”但愛的確是“人與人之間的最美好的感情!”

我感覺應該這樣與孩子溝通:

你愛媽媽嗎?為什麼?孩子們會說出媽媽平時是怎樣地對自己好,疼愛自己。對,這就是愛!

你愛老師嗎?為什麼?孩子們會說出老師如何辛苦地教自己寫字、讀書、作文、做遊戲等,所以愛老師。對,這就是師生之愛!

你平時愛幫助別人嗎?在什麼情況下?學生會舉一些生活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情。對,這就是互助互愛!“一輩同學,三輩親!”

一個互不認識的人,向你打聽去大嶺的路怎麼走?你是幫還不幫?孩子們異口同聲說:“幫!”對,這是有愛心!

不管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要互助互愛!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7

接近兩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而又幸福的職業。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天,上課鈴聲響了,我走進教室習慣地把教室掃視了一圈後,笑了笑,說:"同學們老師要檢查一下昨天佈置的作業,看看誰把《我們愛你啊,中國》這一課背給大家聽好嗎?"我每次都把學生分三個等級來檢查作業,各個等級分別找幾名學生背課文,每次抽查作業多數表現都很好,但這次很令我失望。我提問了上中等的學生竟然沒背下來,但當我讓班級學生都認為很差的學生小耀站起來背時,多數同學的臉都顯得很自然,也許會想成績好的同學都沒背下來,他能背下來嗎?但讓我和同學們都吃驚的是小耀竟然背下來了,這時在我的帶動下班級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非常高興。我從同學們的眼神和小聲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從這以後他們學習更積極了。

剛上學時,我就感到小耀是個"有嘴沒手"的孩子,課堂上誇誇其談,課後作業邋邋遢遢,在接下來的幾週中,我也真正領教了他的作業鉛筆描紅筆畫不到位,田字格寫字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作業中錯字連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就能一下認出。此刻,我望了小耀一眼,他正很得意的坐的很直。課間十分鐘,我埋頭趕批著作業,一路打鉤,批到小耀的作業時卡殼了,我叫同學把他"請"到我的.身邊站著面批,他的作業本上有兩個錯別字了,我用紅筆重重地圈了出來,一臉嚴肅地說:"千叮嚀,萬囑託,不要寫錯別字!要仔細檢查!"聲音不高,分量卻很重。說完,我抬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從他臉上找到悔過的表情。他沒有說什麼,只是低下頭,好像再說我以後一定好好寫字。第二次作業他很出乎我的意料寫得特別工整,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工工整整寫上了一個"優",還特意畫上一張遲到的笑臉。此後,這樣的"特批作業"多了起來,作業本上又多了許多豐富的內容:一面面鮮豔的小紅旗,一個個可愛的笑臉。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有責任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理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有責任引領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無盡的天空。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8

很多同行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非工具性學科的課堂上老師扯破喉嚨,學生依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課堂鬆散無序。有的老師美其名曰:“自由發揮” “玩中學”,而這樣的課堂卻是我無法忍受的,更不是我所追求的。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當前的教育提倡發展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室畢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特殊領地,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無論什麼課,對學生的課堂常規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並且我們學校提倡“我的課堂我做主”,所以我對學生進行 “課前準備、課堂紀律”這兩方面的常規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漸漸適應了我的課堂,教學也隨之井然有序了。

一、課前準備:短句對答,師生互動

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好課前準備。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我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在各個班把課前常規的要求編成幾句簡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腳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看老師,不做小動作”等教給學生,在以後的課前都用“對答”的形式跟學生進行練習。

師:手放?生答:桌面 師:腳放?生答:地面

師:身子?生答:坐直 師:眼睛?生答:看老師

師:不做?生答:小動作 師:學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師:從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這種“對答”的互動形式帶有一點遊戲的味道,學生很感興趣。簡單的幾句話,學生一下就記住了。他們一邊回答,一邊檢查自己的準備工作,糾正不好的坐姿和行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裡馬上就安靜下來,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師身上,大部分同學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裡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課堂紀律:明確要求,獎懲分明

美術課以動手實踐為主,學生在繪畫和製作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討論、交流的情況。為此,我給他們制定了明確的要求:專心聽講,動靜分明。

我告訴學生,課堂上隨便講話是對老師和同學的不尊重,再聰明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學習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而且,一個人的違規行為還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老師講課時要專心聽講,不亂講話。

作業過程中,允許學生互相討論,但是要求他們把聲音控制在只有兩三個人能聽見的範圍內。為了加深學生對聲音大小的理解,我用了兩種動物作比方:一種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種是嗡嗡細語的蜜蜂,我要學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樣放聲大叫會是什麼情形,然後再讓他們模仿蜜蜂飛舞時的聲音,這樣,大部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都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裡幾乎見不到學生大喊大叫的現象,偶爾有個別同學忘記了要求,旁邊的同學也會馬上把手放在嘴邊提醒他收小聲音。

在課堂上,我一般採取以鼓勵為主的方法,儘量多表揚學生。對進步大的同學,我會有意識地多給他們一些表揚,讓他們在老師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對個別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把老師明確的要求抄幾遍,背一背,更嚴重的會失去課後十分鐘的休息機會。因此,一般在我點名批評到第二次的時候,他們已經注意收斂自己的行為了。

“我的課堂我做主”,以上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對課堂常規的一點體會,這些方法也許不是最合適的,但是在我的教學中卻非常有效。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9

新時期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絡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評價: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評價以肯定為主,老師評價和同學及學生自己評價有機結合,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美術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國“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隨後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美術”一詞便成為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實施素質教育已深入到各個學校領域,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的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全面發展。而國小美術教育中,如何使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已引起廣大國小美術教師的關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任務,它同素質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關係,提高審美教育會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動地達到心靈的境界的轉化,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美的感知能力,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個性,創造力的目的。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會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手工製作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比起光是叫兒童繪畫更能夠得到積極的響應。教師可以在手工製作中培養出他們更多的興趣愛好。如,在上六年級美術的時候,講到了園林設計。國小高年級美術當中越來越多的是欣賞課,真正需要學生繪畫的很少。而在鄉鎮國小中,還達不到多媒體教學水平,所以根本不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對該課時的瞭解。那麼就只有教師先對該課時瞭解,儘量的舉例讓學生們朝我要講的靠攏。課前準備一些有關於園林製作的素材。根據課本,讓學生們對其欣賞試著講出有哪些材料。然後再出示我自己所準備的材料,讓他們認識。園林製作最基本的構成是:山石、水體、植物、建築。山石可以去撿燒過的煤石,鎮上很多家庭還是用煤炭的。樹木可以用綠色卡紙圍成錐形,再用皺紋紙剪成一條一條的圍繞錐形卡紙貼上。同樣園林中最簡單的建築物是涼亭,涼亭一樣的可以用卡紙來做,還可以運用繪畫知識畫上花紋。跟他們講解完簡單的製作步驟之後,我要求6至10人一組合夥製作園林,先畫設計圖,再按我之前講的來製作。最後的時間給他們討論,課堂便沸騰開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有好些同學已經在心裡已經有了設計想法問我好不好。這樣的一課時是成功的,效果非常的好,當然最後的結果可以想象。一週之後再次走進辦公室,擺放著好多他們的成果,各式各樣的園林。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絡起來,使學生有願望也有能力參與學習,進行創造。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動手操作是國小美術學科體現得最為充分的一個方面,它也是訓練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一個有效手段。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會從天而降,需要我們去培養,繪畫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豐富的藝術修養,那麼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憑藉教材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繪畫基礎知識,技能與陶冶美好心靈和諧發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發學生去了解我們祖先創造的藝術文明,用審美的規律去感受和欣賞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藝術文化遺產,讓我們為我們的祖先驕傲和自豪,教育德為首,在國小美術教學中把明理寓於美的形式中,藉助美育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我在教學中曾做一番嘗試,就是把美術課與思想品德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在描繪祖國美麗的河山,家鄉的名勝古蹟……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育。

總之,要真正推行美術素質教育,就必須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各種能力與素質在主動參與中得到培養和提高。而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學得開心、愉快,是我們老師追求的目標。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0

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為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孩子來說,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幹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幹什麼呢?他說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說,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裡攢著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著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麼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著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說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說:“那就自己攢著吧”。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著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為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裡琢磨怎麼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說: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裡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裡再多說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裡,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1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基本依據和物質基礎,但在教學中過分的把教材當聖經,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門充滿生氣和靈性的課程變得沉悶、單調、乏味,那麼,教學就會猶如一張網、一團麻,很難做到綱舉目張,教材反而成了我們搞好教學的瓶頸。可見,處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節課。教師要在深刻領會教材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分析和解讀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輕鬆又實在。

一、不求全,而求變

不可否認,教材的內容、編排體系以及隱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響教師教學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內容是否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又是否能為學生已有的基礎所接受和認可?事實上,即如人們所普遍瞭解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關於教材與教師教學活動之間新的定位:教師應當用教材去進行教學,而不只是教教材。這也就是說,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正確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識系統的高度全面掌握一個課時的知識點,其次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確定重難點,最後是聯絡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必要時對教材的安排靈活變通,或“刪”或“增”。在北師大三年級《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教學中,教材涉及的內容就非常多,從例題看:有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有筆算除法的首次驗算(其中又包括沒有餘數和有餘數的兩類)。從習題看:有商的大小比較;有對剩餘的不同處理。一個課時涉及五個新的知識點,試想:要使一個三年級學生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內對五個新知識點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嗎?當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那麼,教師就要對教材作出大膽取捨,本課時緊承前面的教學內容,被除數首位不夠除、筆算除法的驗算無疑是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們有必要在教學中刪除有餘數除法的驗算、對剩餘問題的不同處理兩個知識點,同時弱化商的比較這一知識,這是“刪”。而在匯入階段增加口算420÷6,並通過分解圖展示口算和思考過程,這能有效地遷移學法,理解“首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的算理;在學習了首商之後,及時在反饋練習階段增加確定首商的專項練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這是“增”。如此刪、增更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新知,學習輕鬆了,課堂的實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變”可以看成數學基本技能教學所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二、不求全,而求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數學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別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普遍採用了“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呈現模式,內容生動,對學生也有極大地吸引力。但觀北師大新教材,課本以大量篇幅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模型,而將對於知識的解釋、應用與拓展反而隱含於練習之中。這樣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數學知識鏈條,淡化了數學本質內容的探究。事實上,我們決不能弱化數學基本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某些內容安排次序作出調整,可能更有利於鞭辟入裡,使數學知識前後連貫更加順暢,學生的思維也隨之順暢。還是北師大三年級上冊《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三)》的教學,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即被除數的首位不夠除,而緊接著安排的試一試則是被除數的首位夠除的練習,這是上一課時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妨大膽地將這一內容調到例1之前,作為鋪墊題,達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提取筆算除法要點的目的。這樣既分散了練習,又將新舊知識順暢地聯絡起來,對新知的學習起到很好的解釋作用。再看北師大六年級下冊《反比例》的教學,緊承正比例知識,我們完全可以直接運用例2(王叔叔遊長城,選擇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時間的關係)、例3(分裝600l果汁,分的杯數與每杯的果汁量之間的關係)的情景,在與正比例的比較中理解什麼樣的量能成反比例關係,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積是12的乘法表倒是適合學生在認識了反比例之後對兩種不同的情況作出哪種數量關係成反比例的判斷,同時在乘法表中,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連成了一條曲線,這正是反比例影象的直觀表現,對後面觀察與探究反比例函式影象起到很好的匯入作用,因此,不妨將本課時例1的內容調整到學習了反比例並完成相關反饋練習後進行教學,更利於知識的解釋、連貫和聯絡。也就是說,“不求全,而求聯”可以被看成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的相應原則。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學中,簡單機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縛學生的思維,達不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教材的創新。例如,就概念教學而言,對於同一概念我們應當力求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進行理解,也即應當將其看成整體性“概念網路”的一個組成成分,從一個廣泛的角度對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變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教材呈現的有限內容中生髮開來,全面的`、立體的掌握知識。在北師大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教學中,教材給出了兩類情境——數學情境和生活情境,一類情境是同類量的比較,另一類是不同類量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比的概念。然而,如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呢?我們恐怕還需要更為生動的內容呈現。可以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後講敘《柯南破案》的小故事,柯南只測量腳印就推測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高,從而引出人體中有趣的比;在《試一試》習題中,解決了樹高與影長比的關係後,引入數學家泰勒斯運用這一知識測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在教學臨近尾聲時,出示體育比賽中的比分,引導學生思考:這裡的比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比嗎?……這些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更能夠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使“比”的概念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立體影象,而不是扁平無生氣的知識。看來,“不求全,而求延”可以當做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原則。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此言不差,實際教學中,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有更多的實踐體會去靈活的把握教材、運用教材,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是有靈性的。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2

關於閱讀區建立的重要性,我似乎已經不用多說了。越來越多的老師意識到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有閱讀區,供小朋友們閱讀。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閱讀區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許多幼兒園特別是小班的閱讀區形同虛設。老師因為懼怕孩子把書撕壞,所以乾脆不發給孩子書,除了幼兒的教材以外,不讓孩子接觸圖畫書。有的幼兒園雖然為孩子配了書,可是僅限於讓老師拿著,給孩子講,孩子沒有操作的機會。筆者調查了幾家幼兒園,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問題。

其實,我園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小班發下去的圖書要麼像新書一樣,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要麼就被小朋友撕成一頁一頁,不能看了。以至於圖書在小班變成了一種擺設。

對於小班來講,圖書區的管理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老師,我們要從哪幾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我們的圖書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作用?這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圖書區的建立要遵循幾個原則,如便於孩子取放,購買圖書時選擇孩子感興趣並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如繪本。在閱讀區佈置漂亮的環境,讓孩子從喜歡環境開始喜歡閱讀區,另外,如果有條件,可以放一些輕音樂,孩子會喜歡的。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必須讓孩子接觸圖書。如果孩子沒有接觸圖書的機會,那麼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便如紙上談兵,無從談起。那種把圖書束之高閣的作法無疑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的老師會說:圖書買來是看的,幼兒書的價格不菲,小班孩子還不懂事,讓他們撕掉了多可惜啊!還不如等他們大了,懂事了再讓他們看。是啊,等他們長大了,撕書的機率是少一些了,可是,小班時期接觸圖書的機會也失掉了,書與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來比,哪個更重要?相信老師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接下來,重要的環節就是閱讀環節的管理,老師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教師示範孩子們取書方法,翻頁的方法時,動作要規範,要輕,讓孩子在感官上感受到對圖書要愛護。

當然,小班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撕書在小班是常常發生的'事。小班寶寶為什麼會撕書呢?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是孩子的敏感期。三歲左右的孩子,手的肌肉正在慢慢發展,孩子會喜歡做一些手工,撕紙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工作。老師可以在美工區準備紙讓幼兒撕。這樣可以降低孩子撕書的概率。

二是圖書資源不夠。在圖書資源比較少的情況下,孩子因爭搶而導致圖書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再次,不會保護圖書,如翻頁不注意,扔書等不良習慣。最後,模仿別的小朋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看到有的孩子撕書,他們就會跟著學。

因此,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防止孩子撕書:

首先,教給孩子正確閱讀的方法,從取書、翻書、閱讀、收書,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能有效防止孩子撕書。

其次,滿足孩子手部肌肉發展需要,在手工區投放材料讓孩子自由撕折。但是要儘量避免把舊書撕掉讓孩子撕著玩。

再次,發現有損壞書的現象要及時做出反映,不能視而不見。在幼兒規則養成中有一條重要的理論:破窗理論。即,當一個孩子違規而沒有被制止,孩子違規的行為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馬上制止,就會有效扼制不利的影響。因此,老師看到孩子撕書時,首先要制止。並和撕書的孩子一起把圖書復原。這樣做聽起來很麻煩,但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卻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讓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我們的責任,小班閱讀區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們不可忽視小班的閱讀區,創造一切條件給小班幼兒閱讀提供機會,理智地管理,使閱讀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使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3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書桌看著課文和教學參考書。

課文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青蛙為了看到大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字再簡單不過了,應該是揭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剛想到這兒,兒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書,隨手翻了起來。我不禁一瞧,呵,讀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傢伙,看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感受來。

半晌,我忙完了家務活,來到兒子跟前,指著課文的插圖中地蒼鷹、青蛙和松鼠,問:“坦坦,你認為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小孩子最喜歡對故事裡的人物作評判,這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會說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傢伙卻語出驚人:“松鼠!”我詫異了,無論是教參還是我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應該都是要讓我們孩子學習青蛙的腳踏實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頂點。想到這裡,我又問小傢伙:“為什麼你佩服松鼠呢?”“因為我想做一個松鼠一樣的老師。”孩子眨巴著眼睛說。

我鑽進書房,又捧著書靜靜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也覺得童話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有人生哲理的啟迪,似乎還透露著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一樣,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

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響了我們教師一千多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句話,它的侷限性愈來愈明顯。讓我們先來看看童話中的蒼鷹老師。他對青蛙學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問題,他謹記“師道尊嚴”,用平實的語言“傳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於是青蛙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而此時,蒼鷹老師又用平實而又冷漠的語言“解惑”青蛙: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其後,他便展翅飛走了,不再關注他的學生。而此時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老師,早已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讓我們再來看看童話中的松鼠老師。青蛙學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中,重拾自信,更絕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小的青蛙意味著什麼,因此設計了“跳一跳,夠得著”的青蛙的“最近發展區”──一級石階。“你想看海嗎?”“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當青蛙毫不費力的跳上一級石階後,他又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松鼠老師並未就此“功成隱退”或退在一邊閒眼觀看,讓青蛙獨自登山。“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他和他的學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觀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是孤獨地艱難地走在求學的道路上,肩負著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監工式的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說教。然而我們的松鼠老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在勇攀新課程高峰。

孩子,我也想成為一名松鼠式的老師。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4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與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們會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氣瘋的時候。但你若能靜下心來,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你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其實是那麼美妙。所以,我們不管是做家長的還是做教師的,不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陪他們一起靜靜體會生活的滋味。

我在附小快20年了,與這些稚氣未脫,樸實無華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無比快樂。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奏。高頻率、快節奏、大梯度,不利於學生的有序成長和發展。作為教師,用人們冠於我們的美稱就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所面對的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而學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差異,有家庭條件的差異,有家長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的差異,有學生自身條件的差異等等。我們常說“有教無類、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不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有選擇職業的權利,也有選擇專業的權利,可是我們卻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

回頭想想我們平時面對孩子“錯誤”時的情景和心態——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學生帶去一陣陣的“狂風暴雨”,而我們的學生在久經此種情形變得麻木,因此出現了下一次的“暴風雨”會來得更猛些的惡性迴圈。很少有老師會靜靜地坐下來“和風細雨”地用真誠去和學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態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錯”,用樂觀的態度採取恰當地行為去引導孩子——那主要是我們對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社會發展的過程是一樣的,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曲折而複雜的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孩子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他(她)們的個性、品質等各方面的形成也應該是在反覆的“碰壁”與“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違反了這樣的規律,社會就會倒退,而我們的孩子則將會成為“次品”或“廢品”。吶喊、痛斥、抱怨、牢騷、嘆息,是對教育的關注、關心和責任,是對問題的一種正義宣洩,其豪氣值得欣賞,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鑑,但僅是對問題的放大,傾倒心中之積,對解決問題還是無濟於事,反而感染更多人的失望,讓人找不著北,無所適從。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允許孩子“犯錯”,教師應該學會等待,在你耐心地引導中等待孩子們慢慢地進步與成長。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等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等待,那麼,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後進生,因為後進生也是學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國的未來。培養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公開公平的教育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從而成為祖國的棟樑,這是教師的職責。所以作為班主任或是老師更不能冷漠、歧視、放棄“後進生”,應親近、關愛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長期“磨合”,引導他。正如《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所引用的錢理群先生所說的:“救一個算一個,喚醒一個算一個,促進一個算一個,成全一個算一個。”

教師國小教育隨筆15

師德修養實際上是教師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行為和習慣諸要素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舊到新質的矛盾運動過程,因此也就決定了它是一個長期的艱苦過程,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斷的選擇自己的行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和發展,會提出許多新的問題,教師總是面臨新的選擇考驗,教師道德修養也就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要求越來越高,學海無邊。所以每一個教師都要長期修養,做到堅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質修養不斷提高,達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師的工作是一項崇高而又十分艱鉅的工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肩負著造就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不僅以自己淵博的知識、教學能力和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措施作用於學生,而且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質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教師的.工作既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也連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試想,把一個幼稚、天真的自然人,培養成有知識、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的社會人,是何等的不容易。教師的職業是偉大而又神聖的。我們每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培養我們成長起來的那些教師,他們的確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從精神、靈魂上培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教師不但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言行一致,身體力行,事事處處做學生的榜樣和模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