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6篇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亞洲唯一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日本人黑柳徹子(小豆豆)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小豆豆的媽媽為了不傷害她幼小的心靈,隱瞞了女兒被退學的事實,來到了由小林校長創辦的學校——巴學園,一個教學風格迥異卻非常人文關懷的,用舊電車做教室的國小,在那裡小豆豆逐漸成為了一個熱心、真誠、討人喜歡的好孩子。深愛孩子的小林校長讓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成長的基礎。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自己在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倡導和介紹一種教育制度

讀著《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促使我們反思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成人對孩子缺乏耐心、關愛、尊重;成人總習慣於替孩子安排、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們是否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是否應該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沒有尊重和信任就談不上教育,即使你自己認為說教很有力,對孩子來說,只不過是耳邊風,聽不進去。《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小小年紀就感受到了真誠的愛護、信任和尊重。書中的小林校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蹲下身來與孩子說話,怎樣去尊重和信任孩子。她在被別的學校退學後,第一次來到巴學園時,在校長面前打開了話匣子,一口氣講了4個小時!最後,小林先生撫摸著她的頭,說道:“好,就這樣吧!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啦。”書上寫道:“這個時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因為,從小豆豆出生以後直到現在,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呢。而且,這麼長的時間裡,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探出來,專注地聽著……”。還有一次,小豆豆的寶貝錢包掉進了廁所,她找來一把長舀子開始掏糞池,掏出的汙物在廁所旁堆得高高的。小林校長走過來,問小豆豆在幹什麼,並湊過去像朋友一樣說道:“弄完了,可要把這些汙物全部放回去呀!”。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有誰能像小林校長那樣順其自然呢?說不定看見時已經怒火中燒,早就高聲呵斥了,而小林校長卻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弄完了,要把這些全部放回去呀!”這,就是尊重和信任!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理解和信任,所以小豆豆學會了尊重他人、尊重秩序。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個問題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樂此不疲地開關桌子,站在窗邊跟路上的宣傳藝人打招呼……這樣的孩子是最讓我們的校長和教師頭疼的學生。但是從書中描述的故事中,我們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一個小姑娘的聰明、可愛、熱情。所以,小林校長每次見到小豆豆時總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讓小豆豆開始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善於教育孩子的小林校長特別瞭解孩子的心理,善於運用欣賞的眼睛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勵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被承認的愉悅,善於幫助孩子去掉自卑心。像小豆豆這樣的孩子,如果不進巴學園、不碰見小林校長的話,多半會被當成是壞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順利成長和才華的展示。這也讓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賞和激勵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生活又是豐富多彩的,比如去寺廟或田野裡散步看蝴蝶,每週都有兩次塗鴉課,每天午餐都可以吃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平時還有露營啦、野炊啦、茶話會啦許許多多的有趣的事。上課的時候,想先上哪門課都可以,每天,孩子們如果上課效率高,一上午就把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解決了的話,老師就會帶領孩子們到校外去散步,那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情,在散步中,孩子們看到什麼,老師就相應地滲透相關的知識。在與大自然那麼親密、融洽地接觸中,孩子的思想被放逐了,心靈被解放了,到處充滿著他們的歡聲笑語,那是在學校裡永遠也學不到的,相信孩子們定會終身難忘。而象巴學園這樣的學校,相信是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嚮往的地方。現我們在教學中,每節課都做著準備,準備教材,準備問題,準備答案,上課了孩子們跟著老師循規蹈矩,或許知識是學到了,技能是掌握了,再問問孩子這麼多的知識他們想學的有多少,可能答案會讓我們失望。因此我們就更應該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的課堂生活化,要多開展適合學生興趣的活動,也讓學生時刻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雖然巴學園是幾十年前出現在日本的學校,但是小林校長那種尊重、愛護學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有極大的耐心和廣博愛心去關注問題學生,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理智地順應孩子的發展,還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2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的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故事。小豆豆天真浪漫,生性好動,因在上課時做出許多出格舉動而被退學。為避免小豆豆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節,媽媽沒有告訴小豆豆轉學的真實原因。轉到巴學園學習的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關愛和引導下,從一顆“怪豆”轉變為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初讀這本書時,我還是一位學生,心裡為小豆豆能遇到小林校長這樣的良師而慶幸。再次閱讀這本書時,我已為人師,卻發現,小豆豆的媽媽,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師。淘氣的小豆豆不被原來的學校所接受,媽媽卻沒有責怪她,而是下定決心找一所能夠理解小豆豆性格的學校,並隱瞞了她被退學的真相。試問,天底下有多少母親能做到這樣呢?我想,大部分家長的做法是對孩子批評教育一番,並威脅下次不許再犯了。顯然,這樣的做法對小豆豆並無用處。而媽媽正是最懂小豆豆的那個人,她總能明白小豆豆的趣味,並且極富有耐心。媽媽會聽從學校的建議,每天為她準備“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為她準備毛毯和睡衣,讓她晚上到學校看深夜才能來的'電車;媽媽清楚地知道她為自己弄破衣服而撒謊時,卻能想到她是在意這件衣服,認為她“真是個好孩子”。面對小豆豆的奇思妙想,媽媽也總是以支援、幫助的心態對待她,而不是焦慮、不耐煩甚至是憤怒。媽媽充分地尊重小豆豆,當然這也教會她如何尊重人。也正因為如此,媽媽才能遭到多所學校拒絕後,帶著小豆豆來到巴學園,把她帶到那位可以影響她一生的小林老師面前。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便把責任都推給了老師。而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育,它還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最直接影響孩子的人。可以說,每位孩子都是父母親的作品,家長的素質、性格和修養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得到體現。因此,家長與學校應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是做好教育的關鍵。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低下身來,站在與孩子視線齊平的角度看看,傾聽他們的想法,走進他們的世界。理解學生,讓學生做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

這本好書,帶給我許多笑聲和感動,這本好書,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和老師認真閱讀。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3

《窗邊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寫的。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小豆豆因為淘氣而被退學。她慈祥的母親帶她來到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這個校長,極其注重對孩子自身個性的培養,並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在巴學園裡小豆豆有了一段與眾不同而又幸福美好的童年時光。

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在老師的眼裡“小豆豆”是個頑皮、很難管教的孩子,在課堂上她多次吵嚷著跑到窗邊去看自己的偶像“宣傳藝人”,她還許多次掀起課桌的蓋子……,由於她不守課堂紀律而被老師“罰站”走廊,最後被退學。媽媽四處奔波尋找新的學校,卻始終沒有告訴小豆豆被學校退學的事。媽媽也沒有在回家之後責備小豆豆,因為聰明的媽媽覺得,即使說了,小豆豆恐怕也不會理解自己哪裡做錯了,而且還會在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結……小豆豆的自信心被媽媽保護得完好無損,為小豆豆一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更幸運的是小豆豆有一位偉大的校長。小 林先生是偉大的。之所以偉大,不僅體現在他創辦了“巴學園”,在這隻有50幾個人的學校裡,他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午飯也很特別,是“山裡的東西”和“海里的東西”。這個學校的小林校長很幽默,經常惹得同學們捧腹大笑。他的教學方式很獨特,是把一天的課程全部寫到黑板上,然後讓同學們自己學,不管前後順序,只要一天之內把這些全部做完就可以了。下午,只要把作業做完,林校長就會帶他們去散步。有時在散步時還會教他們一些知識,例如怎樣種花,怎樣識別各種菜籽……

從小豆豆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父母給予孩子的關心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校長和老師給學生的正確引導及教育會給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4

對於孩子,我們都該做什麼:

我讀《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感覺就像在讀一本故事書,更像是在聽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講他學習或者生活的種種故事,這種感覺我想應該是為人師者或者為人父母者最真切的感受了。在這裡,我不禁發問,或者自問:每當孩子需要向我表達、或者訴說某種情緒的時候,我有真誠的傾聽過嗎?或許我們都能從書中的角色中“對號入座”。小林老師,特殊校園、特殊課程的設計者,有著歐洲遊學歸來的開闊眼界,極具耐心的傾聽孩子。喜歡說個不停的小豆豆,喜歡上課的時候望去窗外等待宣傳藝人的經過,覺得長大了當個售票員或者間諜也不錯。永遠不會長高的高橋君,喜歡實驗的阿泰,得了小兒麻痺症後來去世的泰明,在我們身邊都實實在在的存在著。他們典型、特殊,卻也快樂、自信、好奇。於是我想,他們在去“巴學園”之前,可能都如“小豆豆”一樣,是老師眼裡的“特殊”學生,為什麼到了巴學園之後,他們會是如此的快樂而自信呢?

人的成長的方式是千差萬別的,無論生長環境的優劣、受教育條件的好壞和程度的高低,都不妨礙成長出優秀的人,那麼這其中必須要有一個共通點促使這種殊途同歸的可能。我想,這也就需要回到教育所應具有的構建快樂和建立自信的本質上來。這樣也就不難發現:人的培養的核心就是構建快樂和建立自信。這一點在“巴學園”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天的課程從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冒險、游泳、野營、散步無疑都是構建快樂的體驗,而為高橋君量身定製的“運動會”則具有建立自信的典型意義。所以我想,無論家長或是教師,所應該思考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應該做些什麼、怎麼去做?

幾點感想:

一、認真傾聽孩子

畫畫課上,經常有孩子舉手,於是蹲在他們的旁邊,想聽聽他們想說什麼,有時候孩子會把嘴湊到我的耳邊,輕輕的對我說他們天真爛漫的想法,感覺心裡備受溫暖。然後想起小林老師聽小豆豆一整個上午的談話,應該也是一種不錯的感覺吧!面對孩子,我們首先要有一顆真誠交流的朋友的心,然後耐心的聽,我們才會發現,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又能做什麼。

二、爸爸媽媽,請把孩子當“孩子”

在教學中,總會聽到隨堂的爸爸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作品,“怎麼畫的一點也不圓啊,怎麼一點都不像老師畫的,怎麼一個簡簡單單的橫畫學了這麼久還學不好?”這樣的困惑,我想就因為是爸爸媽媽們沒有把孩子當孩子。如果爸爸媽媽也共同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不難發現,原來自己畫的也不圓,原來學一個橫畫並不是那麼簡單,何況是孩子呢!小豆豆的媽媽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我們發現孩子在別人眼裡並不那麼好時,所要做的首先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還只是個孩子,然後才是幫助。

三、多給一些孩子實踐學習的引導

又一次和學生談話,說到“農村”的概念,學生自信滿滿的和我說他了解農村,我問:“你去過?”他說他去過農家樂。我心裡感到實在的遺憾,若說學生沒去過不了解其實正常,但由於父母或者師長的錯誤引導而導致的認知偏頗,確實不該!難怪現在的孩子天真的以為花生是長在樹上的呢!或許我們都應該像《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小林老師安排的一樣,好好地讓農民“旱田”老師給我們上一堂實踐課。所以,引導孩子從自己的實踐中去發現真實是一種相當必要的務實,這樣能滿足孩子充滿好奇的實踐慾望。真正的教育並不只是日常的學校學習,教育者充滿著世界的各個領域,農民擁有的真實遠非課堂教學老師所能替代的。

我們能為孩子做很多,實際上做起來卻非常的盲目,很多時候只是為我們的意識在做。願所有的教師家長都能用心的傾聽孩子、去啟發、去幫助,而不是去安排、去設計,把教育迴歸到構建快樂和建立自信的精神上來!

後記

今天記完這段文字,也完成了孩子媽媽的期望,願能是一份堪滿意的答卷。同時謝謝孩子媽媽的推薦,使我結識了這麼一本乾淨的書。在這裡。我所欣喜的是,課後經常有爸爸媽媽和我交流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真正用心的在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我想,對孩子的真誠用心應該會比什麼都重要。希望有心於孩子教育的同仁、朋友、爸爸媽媽多多對教育提些寶貴的意見,哪怕寫寫心得也未嘗不是對教育的一份心意。歡迎爸爸媽媽多多推薦書、多多提建議,受益不謝!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5

在寒假暖暖的陽光下,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窗邊的小豆豆》。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是童話般的世界,在這裡,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這裡,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這裡,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為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象校長先生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

童年意味著快樂,學校教育,特別是國小教育,應把快樂還給孩子,把孩子從單純的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毫無疑問,學校是培養和教化人的場所。惟其如此,學校應該對所有學生都肩負起責任,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宗旨。這樣,對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就應採取獨特的教育方法,這裡書中的學校——“巴學園”已經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對於勒令退學的小豆豆,巴學園敞開了大門,不僅愉快地接納了她,而且還給她和同伴足夠的快樂。在巴學園裡,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麼;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著身子在泳池裡游泳,可以帶著毛毯來大廳露營,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劑,使小豆豆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怎樣待人,怎樣做人。巴學園作為一所學校成功在於,當別的孩子說,這個學校是破學校時,孩子們一起喊:這是一所好學校。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著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說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裡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說“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小林先生的眼裡,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麼幸運,我也是。

作為教師,我感到慚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為讀者,讀完全部內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想起了那些老師,同學,朋友。看著揹著沉重的書包去讀書的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慶幸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師,而我們,真的也應該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

教師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6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通過一個小女孩的眼光來反映小林校長和他的學校、他的教育,想必每個讀後的人都會感嘆:這才是真正的瞭解孩子,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沒看書前我一直認為:作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今,教師僅僅做到這幾點是遠遠不夠的。通過這次的讀書,讓我感觸最深的那就是:要永遠的激勵學生,要用心去愛學生,要全面透徹地瞭解學生,那樣才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教學得到更好的發揮。

一、尊重平等 熱心對待

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針:“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 ,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是的,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走到學生中去,用心去了解學生,用真情去感動學生,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獨立個體。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

二、真實情感 師生相融

記得印象最深的是,當小豆豆第一次轉學到巴學園的時候,先生一個人自始至終都保持著微笑的面孔,並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聽著小豆豆講了幾個小時的話,小豆豆第一次在別人面前講這麼多這麼久的話,去學校的第一天,先生就成了小豆豆喜歡的人。

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但這種感情在各種的場合與人面前都是不同的。師生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緣於教師這一角色的特殊性。但也決定了師生間這種特殊的情感。學生對於老師有害怕的,有喜歡的,有討厭的,有崇拜的,有蔑視的等等。總之是各種各樣都有。但作為教師,對於學生卻不能有所偏愛,要用一顆包容的心一視同仁。既然是要一視同仁當然是發自內心的,要流露的是心中的真情實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真摯之情,用真情來溫暖他們,用真情來融化他們。要是教師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慢慢地喜歡他。作為一個受廣大學生所喜愛的教師,師生情感相融,那麼教育教學也將會有更好的效果。

教師的情感是他個人的一個品質,這個品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他教育教學的效果。作為現今的一名教師要努力培養自己在這方面的品質,真正做到對學生的關愛與熱愛之心。

回想現在的孩子真是有太多的壓抑了,寒窗苦讀是一個千年不變的讀書寫照,哪怕現在新課程改革,學生的生活還是沒有脫離這一種讀書模式,看著一年級的新生讀了兩天書就哭著鬧著不願上學,到了高年級一些差生更是對讀書產生了恐懼,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大悲事呀。問題還在於我們如此苦讀換來的是什麼,真的是一個個的精英,從我們的手下誕生了嗎?不,不,不!看到的是學生的眼鏡從無到有,從薄到厚;學生的笑臉從多到少,從天真到負重,……正如書中的小林老師——巴學園的校長所說:“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控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為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總之,只有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才能真正的體現教育對於他們的作用,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