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精選15篇)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說,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國小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國小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著,交流著各自的資訊,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裡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入課桌下面的空間裡),便懷著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著《雷雨》的精彩,感悟著“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著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著:“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入了課桌裡面,然後帶著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著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裡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國小,我在想著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入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裡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臺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裡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2

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為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孩子來說,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幹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幹什麼呢?他說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說,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裡攢著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著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麼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著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說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說:“那就自己攢著吧”。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著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為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裡琢磨怎麼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說: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裡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裡再多說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裡,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3

本人正式走上教師的崗位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每一天睜開眼我都會想起一位老教師的一句話:全情投入緊張的教師工作。

有一天一位同事說上課我看上去很老練,不像是新工作的老師。其實新教師的迷茫我也有,入職前的培訓是我對愛山唯一的瞭解,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作為愛山的娃是很幸福的,但是作為愛山的老師是非常的辛苦。當時我只覺得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他們走過國小六年也就結束了童年時代,而學校是專門搞教育的場所應該為學生的童年留下屬於他們自己記憶,以及他們和小夥伴們成長的痕跡。所以我每天為學生們跑上跑下雖然累但也是值得的!

可是在我的工作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愛山的這一天,作為教師我們為學生做的.太多了,當然我這並不是為自己推脫工作任務,只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審視了一下我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孩子們一天的學校生活每一步都有老師的陪伴,從晨間活動,到中午吃飯看課外書,再到下午放學出校門,每一步都是老師在陪伴,更確切的說是都有老師在監督他們的學校生活。我曾經嘗試過,在我看班的時候故意的走出去,可是非常的不幸,我的寶貝們在我出去沒有多長時間就開始亂嗡嗡的說話,自己該乾的時候好像已近不知道是什麼了。我不知道這樣的陪著成長起來的國小生,以後能不夠適應沒有人陪伴的國中生活。我相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在家裡是能夠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而為什麼到了學校卻成了什麼都幹不好的小王子小公主了呢!

我更想說的是,我們的教育究竟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國小生們似乎每天不知所以的在重複的簡單的知識,難得的假期又被各種各樣的補課班佔據的自己的生活。成績好點的國中生心理有一個大學的夢想,而成績不好的學生流落到了各種各樣的中專技校,有開始了不知道為了什麼的枯燥的校園生活。而那些辛苦了好些年終於走進了大學的莘莘學子們卻要面臨著畢業就是失業的殘酷現實。

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精英,不是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夠承載精英教育,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大多數的教師所從事的也都是普通的教育,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工作這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呢?這是我這個層次這個年齡不能解決也不能決策的問題。

關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自己的專業課方面,我自己本身呢是一名體育老師,因為有過7年的專業求學的路,見過很多位老師其中也不乏有一生致力於體育研究教學的研究生導師,和那些根本不配留在教室崗位上的教育敗類。多種多樣的老師最讓我喜歡的是那些談吐優雅,又能夠精於自己專業的老師,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也會是自己這一方面非常熟悉的教師,說不定終有一天我也會成為這一方面的教育專家。當然這需要我不斷的努力,不斷地吸收他人的營養,不斷地充實自己。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4

教師專業發展,朱永新教授總結為“吉祥三寶”。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專業寫作,是優秀教師必備素養。

朱教授為了鼓勵新教育教師專業寫作,在教育線上網站釋出了一則保險條例:每日三醒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計三百六十萬字)來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賠百。

看似帶有玩笑的廣告,日後影響了一大批草根教師走上寫作之路,加快了專業化發展程序,成就幸福生活。

教師專業寫作需要克服畏難情緒。最怕還沒開始,就先把自己給打敗了。“不會寫”、“寫不好”、“多年沒有拿筆了”等等藉口統統冒出來了。要相信,寫作並不神祕,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筆來寫,漸漸地你會發現,寫作也並不是想象的那麼難,在寫作中寫作能力逐漸提高。

有了寫作得衝動,就不顧一切的去寫,千萬不能等,一等,這點“火花”,這點意志就消磨掉了。

這裡引用張志公先生關於學寫作的一段話:一般來說,學寫作大概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初學寫作的同志,開始階段總是苦於沒有話說,拿北京話來說就是“沒詞兒”。這反映出思路還打不開,寫作能力不高,缺乏鍛鍊,所以寫起文章鋪陳不開,需要發揮的東西也發揮不出來。在這個階段,最好大膽地、放手地寫,對於寫作不要懼怕,頭腦裡不要有框框,先放開再說(古人也有這樣的主張)。這樣做一個時期,手就逐漸放開了,也就有話可說了,而且總覺得想說的話很多。到了這個階段,許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對於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必說,拿不準主意。這時候就需要鍛鍊把文章寫得簡要、精煉。所以,對於寫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練習寫作的人,出在哪一個階段,具體情況如何。

“開始階段總是苦於沒有話說”這是所有初學寫作的'人的感受,老師開始寫作同樣有這樣的感受。四年前,我決定寫作時,經常感到無話可說,沒有內容可寫。但是,從第一天開始寫隨筆,我立誓寫下去,不管好壞,先動起手來。一段時間下來,文章得到網友的鼓勵,信心來了,思路漸漸開啟,要寫的內容一下多了起來:每天和學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創造故事的人。這個孩子為什麼貪玩,那個孩子為什麼熱心,“問題生”的問題怎麼形成的,如何轉變……一節課上得好壞,為什麼,需要反思總結。好,好在哪裡;不好,又不好在哪裡。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寫的內容就有了。總之,只要留心觀察,善於發現,有的是內容寫。一個學期下來,不害怕寫作裡。相反,由於家長的需要、網友的鼓勵,慢慢地寫作成了內心需要,成為一種習慣。

突破了第一階段,會出現像張志公先生所說的“對於哪些話必須說,哪些話不必說,拿不準主意。”這是寫好的問題。從我有限的經歷看,專業寫作,主要寫的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為主,多寫短文,這樣容易上手,也容易寫好。我的隨筆日記大多采取先把要寫的事情過程寫清楚、寫具體,然後寫一寫通過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給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鑑。比如:我在班級嘗試改變問候語。首先,我先介紹如何產生這一想法的;嘗試運用中學生的表現如何;實施中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改進的;實施後帶來哪些好處等,一一寫下來,就OK了。之後,我把這篇文章投給《國小語文教學》雜誌,竟然發表了。

要寫好,必須行動,“我手寫我行”,只有在寫中才能寫好。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寫作時間從哪兒來?不解決這一問題,寫作就是一句空話。要解決這個問題,先要澄清一個認識,為什麼寫?專業寫作除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外,我覺得專業寫作,能帶來快樂,提高幸福指數。寫作是個漸變的過程,從開始的畏懼,到逐漸喜愛,再到寫好,得到認可。這一過程充滿神奇,令人興奮。每當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獲獎、公開發表時,就是最幸福的時刻。

為幸福的事情,不會沒有時間,就像熱戀中男女,一方邀約時,另一方會欣然應約,總會想方設法地找時間。時間是靠擠出來的,只要善擠,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

再舉一個例子:蘇霍姆林斯基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他沒有很高的學歷,17歲國中畢業後,只經過一年的師資培訓班的學習,他當上了農村的國小教師。然而,他堅守理想,堅持學習,在35年的教育生涯裡,他一直堅持每天早晨5點——8點從事寫作,白天去課堂上課、聽課、當班主任,晚上整理筆記,思考一天工作中的問題。這一寫,一生中寫了40本書,600多篇論文,1000多篇共兒童閱讀的童話、故事和短片小說。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5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裡,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字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為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為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為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著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為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為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為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為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字,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控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字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為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裡,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字,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為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為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儲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為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字、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為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為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為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著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字,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6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說,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國小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國小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著,交流著各自的資訊,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裡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進課桌下面的空間裡),便懷著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著《雷雨》的精彩,感悟著“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著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著:“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進了課桌裡面,然後帶著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著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裡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國小,我在想著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進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裡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臺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裡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7

在匯入階段,故事中的“神兵”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是吸塵器,因為它也能夠將物體吸進自己的體內,因此,我將其也作為了本節課的'暗線之一,開篇時由它與磁鐵的對比引出“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中間時,由“神兵”的失效引出“磁鐵隔著物體能吸引鐵嗎”等教學環節。但是,對吸塵器的認識畢竟不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且故事的成分似乎佔用了過多的教學時間。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8

翻開這個學期的工作筆記,斑斑駁駁,點點滴滴,感慨頗多,於是開啟電腦,一一記下,陳列於前。

入行之前,想得比較簡單,認為每天捧著一本書去教育學生,還算是單純。捫心自問,我熱愛教育工作,也想將這份工作當做事業來做。但現狀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有位專家說過:要想上一節課,要花三節課的時間去備。由此足見上好課之難,更何況現在多媒體的普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備哪怕一節常態課,都要花上不少的時間,更不用說公開課了。但這位專家肯定沒有帶過哪怕一節課,因為如今的現狀是:眾多與教學工作無關的事務,牽扯、浪費了教師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工作範圍越發模糊,甚至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我深恐有一天,空揹著“教師”的名,而害了一代學生。

本身早已過了憤青的年代,也不會陶醉到自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地步。我深知,自己的一些牢騷,許多同僚也都發過,不過我是寫在這裡,而他們是將其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這種工作現狀,我有些嘆息,他們早已習以為常。我也深知,一些問題也並非個案,深居一隅的鄉村國小尚且如此,更遑論那些城市學校。我不過是一個小教師,更不會傻到去以一已之力去與這些潛規則所對抗,我所能做的,不過如此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吐槽和抱怨,夠嗎?

崔永元說過:抱怨也是建設性意見,可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抱怨,而不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抱怨看似尖刻、發人深醒,實則是一種懶惰和逃避。這也是為什麼餘傑成不了魯迅的原因了。

換個角度看,其實一些事情的.發生,是有它一定的原因的,我們需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再以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它,我想,這比一味的抱怨更重要。再有就是,有些現狀的確只能靠時間去解決——師資力量缺少,從校長到教師,大家都是每週18節課,我能將負擔拋給其他同事嗎?當然不能,那麼一旦有了煩雜事,自然是大家都來背一些;現如今,國小教師隊伍中,女教師的比例越來越大,男教師是“物以稀為貴”,註定要承擔一些額外的工作,不光是現在,以後的工作中,這將是一種趨勢,我們理應作好心理準備。

我不推卸責任,工作好不好,不能將原因一股腦推給外界,有句話講的好:人生就是打牌,別光指望著抓一手好牌,而應想著如何將一手爛牌打好。確實,我有時缺乏應變能力,沒有“危機處理”的經驗和意識,有時做事拖拉,導致小問題釀成大麻煩,晾成了大麻煩。這樣的自身問題,比外部原因更值得我去關注和改正。

《老子》有云: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刑,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先後相隨,恆也。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總是處在各種各樣的矛盾之中,需要做出各種選擇。但世界本來就是陰陽相生而成,許多矛盾的兩面本就是相輔相成的,矛盾自然也是必然,而我傾向的,就是在這自然的矛盾中,找到一個生存的最佳點,一言蔽之曰“衡”。儘量做到兼顧,所謂“遊刃有餘”,是我所最嚮往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想,自己會學著調整,改正自己的做事方法,這比吐槽恐怕更重要。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9

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0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群眾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老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使孩子們的口語潛力將大幅度提高,老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瞭解到不少有益的資訊,孩子們經過一週的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著與老師在晨間交流了。

晨間談話能夠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何穿衣服,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的心裡都高興極了!

下班後,在門囗等待已久的家長,隨著保安人員把大門敞開,教師到家長手中接送卡收齊,孩子們安安全全的讓家長接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就是在這種情景下結來了自己緊張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沒見到孩的家長,心裡總覺得對孩子說些什麼,總想把積攢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訴親愛的小寶寶。你看,一見面又是親又是抱的,小寶寶們也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鳥盡情的歡笑。有的孩子還跟父母撒嬌,要這要那,我發現有的`孩子一見到父母便拽著買口香糖、水果凍等之類的小食品,甚至讓爺爺奶奶買玩具,買蹦蹦床等。

每位家長也豪不各嗇地滿足孩子這樣那樣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慢慢的養成了。有的家長則不這麼認為,應對孩子的種。種要求,他們不是一味迎合和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動與孩子交流,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為中心,邊走邊談並引導孩子回憶老師所教的新知識。家長透過與孩子談話,不僅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潛力,並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狀況,對幼兒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1

xxx是個活潑大方的小朋友,入園以來一向表現的很好,善於團結其他小朋友,從來未和其他小朋友大家吵鬧過,但這個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凡事都想問個為什麼。

元旦過後,他媽媽找到我說孩子不願來上學,每一天早上都找出不想來上學的一大堆理由來。我經過和家長的溝通,最終明白了他不想來上學的緣由。原先是元旦前幾天,xxx小朋友早上高高興興的來上學,看到我後主動跟我打招呼,但由於當時正是孩子們來學校的時間,汽車鳴笛聲,孩子們的笑聲都響成一片,根本聽不到他在跟我打招呼,他看到這種情景後以為教師不喜歡他,故意不理他,所以很悲痛,並且告訴了媽媽。

瞭解到情景後我主動向xxx小朋友說明了情景,並向家長作了解釋,期望家長和孩子能諒解。幸運的是孩子和家長都很熱情理解了我。事後xxx小朋友又恢復了往日的.活潑和開朗。

經過這件事我認識到當教師必須要細心和認真,要研究到每個孩子和家長的心境,他們都期望被關注,不能忽視他們的感受。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2

數學看似嚴肅、枯燥,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堂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節數學課,仍會讓你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歡樂。學生學得也簡便,自然而然地願意上數學課。要讓學生願意上數學課必須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地對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向是許多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根據幾年來數學教學的經歷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教師必須對自己所教學科感興趣,自然就帶動了學生上數學課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作一名用心的教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數學課本中的“你明白嗎”,從中有很多常識,如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學課的豐富而吸引,自然對數學課就產生了興趣。

第二,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很親切,很有用處,而不是枯燥的數字累積。

數學源於生活,僅有從實際出發,才能便於操作,容易理解。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己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防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要讓數學課走進生活並不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就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自然也就愛學數學,愛上數學課。

第三,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

課堂上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應當做到:學生能做的必須讓學生做,學生能說的必須讓學生說。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與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識的“統帥”,全部知識都要由教師一個人來和盤托出,學生只能被動理解,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不會產生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供給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收穫的歡樂。

總之,課堂應當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課堂應當是學生獲得自信的地方;課堂應當是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課堂應當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相信會有這樣的課堂,讓我們都為有這樣的課堂而努力吧!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3

這個論點應該是最近在美術興趣小組的指導過程中想到的,結合 4月24日 的區美術教研活動我的想法更得到了支援。

從何 老師的那節《我們的國小生活》課堂教學來看, 何 老師通過讓學生回憶國小生活的點點滴滴,到讓學生用線條嘗試描繪,到不斷通過欣賞範作提示學生逐漸改進作品,從而豐富畫面,完成記憶深刻的一瞬間。這其實就是一個美術創作的指導過程,一點點深入、一步步改進,逐步完善作品。本課的亮點可能不在指導的過程,而是被最後繪本展示的集體效果掩蓋了,不說 何 老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少了些具體而個人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就單純地說這個過程是較正確的,特別是這個過程恰恰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努力去做的,如果做好了,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的不僅僅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更體驗了成功的整個過程。

這一點在一兩節美術課堂展示中是無法體現的,而這節課其實是個大的單元課,很多美術老師都嘗試過用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單獨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本繪本。這樣才能保證繪本不單單只是形式,更有一幅幅充分豐富的畫面。這就是個長期的過程。在美術教學中常常就需要這個過程。

我想到了曾經上二年級《刮出過的畫》時,一直就有一個難題。讓孩子辛苦塗好的顏色,孩子終於可以颳了,可他們早已失去了耐性,一兩下就刮完了!這讓我很惱怒,怎麼就一點耐心都沒有呢!後來才發現,是他們不知道如果繼續下去。於是我嘗試挑選幾幅不同問題的作品,先拍下原貌,然後幫他們點點修改,儘量保持二年級孩子天真童趣的一面,再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下來,將作品前後做成同一張畫面,以便孩子比較。結果效果非常好,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哪些地方增加了,效果有什麼不同,再將其它孩子的作品返還給他們,鼓勵孩子繼續修改,相互提出改進意見。孩子都喜歡這種方式幫助他們完成作品,因為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變“美”變豐富,他們體會到了意外的欣喜。

在後來幾個課題報告中也不難看到美術創造的漸進過程,特 別是黃 老師所說的蝴蝶效應的研究成果,一個個活動的的組織到個體創作到最後完美的展示都付出了學生和教師們辛勤的汗水。

美術就是這樣,將無聲的紙筆變成有你我人生故事的畫面,而在畫面上創作的人是生動鮮活的,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到自己生活的過程和創作的過程,這是欣賞一幅完整作品的旁人永遠無法體驗到的最最珍貴的財富,這才是我們願意無怨無悔付出的原因。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4

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正因為如此,奎文區幸福街國小從校領導每名老師都高度重視文明禮儀在學校的開展情況,極力將學校打造成文明禮儀教育的最前沿,將文明禮儀的每個細節貫穿於日常的工作及教學等活動中,讓孩子在學中作,在作中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讓文明禮儀伴隨孩子成長。

一、以無勝有,營造學校文化氛圍。

“與善人居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校園是育人的最佳場所,學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精心佈置和主題化營造,不僅凸現了校園的個性和品位,而且也成為了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基於學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幸福街國小在教室、走廊、宣傳欄、專用教室都分別掛上了《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名人名言、名人畫像等。使其對學校學生文明行為、思想品德養成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以小促大,緊抓日常行為規範。

學校老師在日常的管理中把培養學生養成好的習慣作為切入點,多種形式開展禮儀教育。幸福街國小積極利用班會、品德課開設“在校禮儀”、“家庭禮儀”、“進餐禮儀”、“待客禮儀”、“做客禮儀”等系列專題課。介紹禮儀的意義、禮儀規範。讓每名孩子積極的投入進來,自覺參加“文明禮儀伴我行”的簽字儀式,積極創辦“文明禮儀”黑板報、手抄報。學校抓住每週一升國旗的時間,開展國旗下的'演講,向全體師生髮起倡議,號召爭做文明禮儀好老師和文明禮儀小明星。部分班級還排練了情景劇,在各班級內演出,讓學生指出劇中學生行為的對與錯,在全校師生中反響熱烈,大大促進了“文明禮儀伴”在我校的開展。

三、持之以恆,強化學生禮儀意識。

我校是一所國小,針對國小生的年齡較小,可塑性大,發展還不穩定,自制能力也較差,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國小生禮儀表現具有時好時差的反覆性特點。鑑於此,我校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緊的管理方式,一是抓好已有的禮儀教育成果,將文明禮儀推向深入;二是抓好校內校外兩個點,老師經常與家長溝通,跟蹤學生校外文明禮儀的表現,兩者相互配合抓緊抓好。

四、以禮帶禮,突出教師表率作用。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徵,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物件。幸福街每名教師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校領導及每名老師首先做到。例如:看到校園裡的果皮紙屑時,教師自己帶頭撿起,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這樣的小節,體現出尊重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已經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

經過幸福街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文明禮儀教育在幸福街國小已經卓有成效,講文明重禮儀之風在校園內處處體現,使得教學與禮儀教學雙豐收!

國小教師的教學隨筆15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深深地體會到,把新大綱精神貫徹到教學中去再加上自己創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識字課也會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匯入:

我講的生字是五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四冊第19課葡萄溝。葡萄溝在遙遠的新疆吐魯番,同學們都沒有去過,上課伊始,我播放了新疆風格的音樂和葡萄溝的風光片,一個小小的片段把學生帶到了遙遠而迷人的新疆,美麗的風景讓人陶醉,一串串葡萄讓人垂涎欲滴,這樣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識的動力,使學生樂於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自主的學習

在這節識字課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自學,有句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會終生受益。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自學生字,讓他們在寬鬆自在的小天地暢所欲言,發表見解,互相切磋,自學後學生彙報,讓學生當“小老師”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讀,並給予評價,甚至可以讓同學們圍繞這個生字的學習向這位“老師”提問。這樣在口語交際時培養了學生說話的準確性,流利性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開放的學法

這節識字課中我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漢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識記生字可以讓學生自己創造識記方法,編字謎,編口訣。孩子們自己編的字謎也許粗糙了一點兒,幼稚了點兒,甚至在大人看來並不那麼合乎情理,但是孩子們在編造字謎的過程中也對字反覆地推敲研究了一番。當孩子們的思維進入了一種積極的狀態中又何愁記不住這些生字呢?

四、快樂的鞏固

在鞏固練習時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棵知識的大樹,樹上結滿了碩果,每個果子的後面都有一道開放式的問題,答對了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五、愉快的寫字

在教學的尾聲我安排了寫字練習,每個字只寫三個,這樣既避免了學生機械的書寫,也節約了時間。在寫字的過程中,我播放了古箏《春江花月夜》,學生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怡然自信、平心靜氣、愉快用心的書寫,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寫字的過程中,強調了寫字的要求:身坐直、腳放平、筆拿穩、寫端正。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從而使之終生受益。

春華秋實,花已經開了,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用創新的思想去武裝自己,讓花兒結為果實,在秋天碩果累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