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反思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的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反思15篇

教師的反思1

期會考試終於結束了,這也意味著半學期的緊張而有序的教學已經結束了,而期會考試正是對這半學期的教學成果進行了驗收。

將學生的成績登到成績單上後,進行細細地梳理,發現孩子們本次的考試成績考得還不錯,細細回顧和總結,本次考試之所以考的還可以,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抓好平時的積累和歸納,及時複習和檢測。

進入六年級以後,學生的學習任務已經無形中加重了。除了一些日常的學習任務要完成,還要完成一些額外的學習任務,而在考試前更是沒有專門的複習時間。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紮實地掌握所學的內容,不至於因為沒有複習就考不好呢?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東西,在平時,我很注意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檢測。六年級的課堂作業是可以不用寫生字的,但我仍然堅持讓學生寫,並且及時批閱。在家庭作業本上也反覆地佈置學生去做一些基礎性的作業,如生字、詞語,並抽時間檢查他們的識記情況,考查他們是否真正掌握。此外,每過兩三天,我就讓學生抄一些積累性的詞語,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做到常常用,處處熟。

二、 緊摳生字詞,注意寫字的規範性。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書寫以及字的字形我很重視, 一直在訓練學生寫規範字,一筆一劃都不可忽視,已在學生的心中形成了一種意識。而在考試前,對於平時易寫錯的字詞我更是進行了重點糾正,做到“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從本次考試的試卷反應來看,學生還是將我所講的內容牢牢記在了心裡,出錯率還是較低的。

三、 注重不同形式句子的訓練。

到了高年級,對於各種句式地變換地考察已經成為了學習中地一個重點,因此在平時地學習中,對於遇到地各種句子地訓練我很重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它們,我儘量以通俗易懂地語言以及有趣地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如對於比較難地縮句,我告訴學生,就把它當成砍樹一般,將所有地枝椏砍掉,直到無法再砍,只剩主幹為止,牢牢記住“什麼人幹什麼事”即可。運用了這一方法,大部分學生在縮句練習中地出錯率大大降低了。而對於難以掌握地間接敘述與直接敘述,我也採取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地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因此在本次地考試中,相關地題型,大部分學生都掌握地不錯。

但是我也發現,學生還有一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如考試中不認真審題;要求背誦地內容記得很清楚,但是錯別字一堆;對待平時地單元檢測不認真,因此期會考試與平時地考試成績相差很多。

諸如以上地問題,仍需要我在以後地工作中去解決,而學生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績,與老師平時地要求和探索離不開,以後,更要多思多想,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地好地學習方法,提高成績。

教師的反思2

1,反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作為的教學活動的系統規劃和決策的過程,所遵循的設計程式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⑴設計和規定教學的預期目標,分析教學任務;⑵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機。⑶分析設計教學活動中,學生從教學的起點狀態向教學的最終目標狀態發展過程中應當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應當形成的態度與行為習慣等;⑷考慮並研究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的方式與方法,以及所應提供的學習指導;⑸研究和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所要進行的測量與評價的方式和方法等。這些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前提。

2,反思學生獨特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一些獨到的見解以及一些奇思妙想,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思路、好想法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教學的豐富素材。

3,反思課堂節奏,課堂節奏控制是一個教師綜合素養的標誌。節奏藝術爐火純青的教師,課堂設計精巧,節奏把握張弛有道。他們擅長依據文字特點和學生的情緒來調整自己的語言,使生活語言和教學語言能區別開來,不僅能夠演好本色角色,而且能夠扮演與自己性格反差較大的各種角色。 課堂節奏,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使三者形成和諧統一而又規律性的運動,它是教材的思想內容和學生思維活動及教師的理解傳達在課堂上的綜合反映,它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是課堂教學的外部表現形態。如何使課堂節奏恰到好處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它受下列因素的制約。一、課堂節奏必須符合教材實際二、課堂節奏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 三、教師是調節課堂節奏的指揮者。

4,反思重點是否突出。一節課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分鐘,要讓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都能學有所獲,哪怕是一點記憶深刻的收穫體會。那麼面對一篇篇的課文,面對一道道的數學、物理、化學題,面對… … ,面面俱到是肯定做不到的,那樣只會是蜻蜓點水,匆匆忙忙,學生一點也學不到位,更談不上透徹。因此一節課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的重點、課堂要主要貫徹重點學習。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精心備課,課堂上做到精講巧講,啟動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對每位學生知識掌握的能力和程度,老師一定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把握教學的難易度、深廣度、靈活度,要體現新課標,將教材習題反映的程度與學生接受能力結合起來,做到課堂教學容量適中,並注意典型性和型別性,避免重複。課堂上教師做好教授、訓練、活動、檢測等基礎教學,以此,訓練、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5,反思對學生的心理把握是否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更成熟的行為和習慣,他們要求上進,思想活躍,追求自由,反抗壓制,更不願意在家長和老師的棍棒下讀書學習,因此我們廣大老師也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具有雕塑家一樣的慧眼,善於發現孩子的需要,掌握他們的心理,並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心理及時的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極大的催發孩子的學習潛能和創新意思,用愛心營造一個適合當前學生的發展氛圍,給每一個孩子一個健康向上的發展空間。那麼作為老師怎樣才能與時俱進,怎樣才能掌握學生的個性心理,怎樣才能開發他們的最大潛能和創新意識,這一點在教學中十分重要。

6,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代教學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7,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隻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往發生的“假教學”。

8,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9,反思學生獨特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在今後教學中應用。

10,反思教學過程。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稟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定,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11,反思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12,反思 “敗筆”之處。老師不是神,不可能不在教學中不產生一點錯誤。如:教師對於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理解,對於知識要點需要學生掌握到何種程度的瞭解,在知識性的講解方面講解到何種程度才能達到要求。學生的班上知識基礎、文化差異大還是小?數學基礎很差的學生採用哪些方法去補?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而且在課堂上面對幾十名學生會經常發生不少的變數。使你防不勝防。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教師的反思3

(一)課前反思

課前的教學反思主要是針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教學內容要重點突出,層次清晰。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生物教學也不例外。淺顯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實現,二重難點則需要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不僅要反思教學內容及學生,還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即不僅能夠正確地分析問題,還要科學合理地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涉及的教學方法等問題至關重要。首先,分析物件。學生是教學的物件,準確地分析學生能夠促進教學科學合理地進行。在對教學物件有了正確認識的情況下再進行自我反思,才能夠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其次,分析教材。對教材要有全域性觀,然後精讀教材,把握重難點。最後,調整教學內容。例如:講解“呼吸作用”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教學反思,合理設計課程。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儲備了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但對於植物的呼吸作用往往容易忽視。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注意以人的呼吸作用作為參照,進行一系列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使學生在動手動腦、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基礎性知識,同時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如為什麼農業生產中對作物進行田間鬆土?我們在種花時用粗糙的瓦盆還是光潔的瓷盆?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人體撥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二)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考察的是教師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並且能夠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和諧完美的統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通過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課中的反思不僅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還有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可以通過提出問題進行知識互動。有關呼吸作用的知識內容,教師和學生可以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有氧的過程等方面來進行互動交流。除此之外,也包括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以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為主,對存在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應對方案。課後反思主要目的在於完善教學,並且能夠指導和改進以後的教學。一堂課最主要的是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光合作用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掌握光合作用的色素與場所呢?教材安排了一個實驗:綠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本節課沒有做具體的實驗操作,而是首先進行實驗理論的學習以及光合作用場所的學習和認識。因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課前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並上傳到教學平臺,通過學生閱讀同時設定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再通過教師的講述,雖然大部分學生理解了基本原理,但只是在知識層面有所發展,其他的就談不上了。經過課後深刻的反思,我認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課前準備工作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沒有參與進來。(2)處理教材過於死板,沒有考慮本校學生實際而有所創新,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3)沒有發揮教學平臺優勢,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的反思4

經過幾個禮拜的艱苦奮鬥,學校和工作室的公開課總算是上完了,還記得自己坐在電腦前,不斷地觀看名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一心想找到符合自身的上課模式,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教案,再根據自己的教案,上網下載有用的PPT資料。可這個過程讓我發現原來抉擇真的很難,一下覺得這個好,一下覺得那個好,可都弄在一塊吧,又似乎太多了,一堂課根本上不完,就這樣在不斷的增加刪減讓我花了不少時間,以致於到上課的前一天才弄好,真是效率不高。不過課上得還順暢,環節緊扣,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都十分的熱情,上課認真,發言積極,讓我思考自己班上的學生為什麼就不能如此,是我的教學管理還不過關,還是本課學生已經上過才如此順暢呢?無論是哪一點,我覺得我回到學校都該好好的教育學生的課堂舉止,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強調課堂紀律。

除此之外,針對自身的這堂課的教學,感謝呂老師的點評,我會進行改進,運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多關注學生,多鼓勵學生,多學習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也希望以後能多聽到名師的建議,自身可以快點成長,我認為其實公開課上多了,心理素質會提高,會更加自信,會在不斷的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教師的反思5

做為一名音樂教師,要讓學生喜歡上你的音樂課,首先,就要學會如何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只有在喜歡音樂的基礎加上老師的指引,才能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音樂課。讓學生對音樂本體產生體驗,產生興趣,要讓學生多聽,因為熟悉的東西才會讓人產生感情,才感興趣。“音樂就是生活”,學習音樂要貼近學生生活,只有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才會讓他們產生共鳴,才會提起他們的興趣。

在音樂課上應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除了教會學生們唱歌和音樂常識外,會適當地帶他們做一些關於音樂、唱歌的遊戲。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深受同學們的喜歡。

1、提倡教學民主,是形成師生寬鬆、和諧的倫理關係和健康而親密的情感關係的前提。

2、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審美體驗,體驗音樂教師的儀表美、語言美;體驗音樂藝術的形式美、情感美和內容美。

3、音樂教學的實事求是就是要從教學的實際條件出發,從教師的個人實際素質出發,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及認識水平的實際出發,以求得教學過程設計的科學性、實施的可能性、結果的實效性。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先有音樂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開啟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用心去觸控音樂,用情去體驗音樂,最後實現以音樂之情感感染人、塑造人。

5、音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和美化生活。立求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生活、表現生活、認識生活,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與生活共融,這樣學生的音樂學習就會更有親切自然之感,有親近難捨之情。

6、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於同一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對於一首歌曲如何去演唱等,都要通過師生有效互動與交流的過程,使之更深刻、更形象、更具藝術表現力。

總而言之,要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就必須做到有愛心、善解人意、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相互交流、相互勾通,讓他們真正地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你的音樂課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教師的反思6

轉眼間一週又過去了。實習的生活很忙碌,一天一天過的飛快。總感覺上次的週記才昨天寫的,可是今天躺在床上終於有時間可以休息時,才發現今天已經星期六啦,我就只好熬夜在凌晨寫出我這一星期的實習心酸史。

首先,我得澄清一下老師所說的我不愛學習這一觀點,我沒有說不愛學習哦,只是說不適合讀書而已。總感覺自己沒有有效學習的方法,所以每次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而且相比較讀書而言,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時候賺錢來回報父母啦。各人的追求不同吧,現在的我只想把所學的英語發揮出來,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

其次,來談談這個星期的感受。這個星期到了交論文的時候了,這時才發現工作和學習這兩件事交雜在一起時,是多麼的讓人手忙腳亂。剛開始時,對於論文內容,我一點想法都沒有。還有就是,我每天下班回到住宿的地方,吃飯洗漱後都要晚上10點了,這個時候開始寫論文,還沒怎麼思考,已經將近凌晨1點了。這樣每天還要早起上班。連續幾天下來,人都快崩潰了,論文寫不來,上班沒精神,還好,最後我憑這小強的精神,堅持寫完了論文,雖然自我感覺論文寫的很爛,但是好歹算完成了任務。

最後,希望自己能吃好睡好工作好,同時希望再次回到學校時能夠展現一個嶄新的自己。

教師的反思7

課後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那麼怎麼寫教學反思?從近兩年我擔任九年級物理的教學任務的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教學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講授九年級物理“功和機械能”一章的內容時,把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由淺入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給予調整,使學生學習輕鬆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國中理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鑑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於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後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教學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對教學方式的反思

教學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三、對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通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在九年級物理“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問題做到猜想,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到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新課標提倡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教學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教師的反思8

緊張的期會考試已經結束,看著學生的分數,感想很多。

及格率比較好,可是優秀率太低,我在想,為什麼培育不出更多的優秀學生?三四班總共只有兩個學生優秀,這和數學英語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怎麼才能在優秀率上有所突破?我苦思良久沒有良策。基本知識學生大都會,這些學生所缺乏的是細節的完美、精益求精,都是毛毛躁躁,所以顧此失彼,丟分的地方太多了,讓他們進行大量而又有針對性的練習很有必要,教給他們具體的答題技巧,讓他們完成由樸素到精緻的質的轉化,從而提高優秀率。

背誦默寫填空和古詩文閱讀明明都背下來了,為什麼寫不到卷子上,或者答卷上寫不對,說明學生平時光說傻背,不去認真落實字詞的寫法,任是你喊破喉嚨,就是不會寫,“任你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請支個招!可見踏實的重要、落實的必要。現今的學生大都是飄飄然,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盪,浮在知識的表面,不願意投入進去,所以成果有限。

平時我們閱讀了那麼多的課文,講的口乾舌燥,寫的腰痠背疼,可是為什麼也到考試的時候?學生就不會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卷子上問的是什麼,當然更不知道應該如何作答!閱讀理解的失分率應該是最高的,可見平時的語文教學與考試的脫節,怎麼樣讓二者有一個好的聯絡呢?學校或者家長應該為他們提供優質圖書,讓學生大量閱讀,培育語文素養和能力最為重要,難怪有的專家驚世駭俗的說,現今的語文課本有三分之二的課文都可以不用學了。

作文方面充分證明了沒有笨蛋,只有懶漢的理論,所以除了下勁培優以外,大力要求懶漢們勤快起來才是提高作文的訣竅。

教師的反思9

一、抓住學生心理,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環境

大學聯考競爭的殘酷,帶來會考形勢的嚴峻。由此帶來的各種壓力,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不管優生和學困生,他們的學習都是被動型的。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教師的工作怎樣努力也沒用,這就迫使我們去研究學生的心理,找出適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法。

我們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並確定我們工作的重點和工作措施:優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學困生---輔導。優生有較好的思維習慣,上課前我們先把問題佈置給他們,讓他們自已先研究,提高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課時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方式,讓他們舒展自己的見解,然後老師加以歸納總結,並進行深化、類比和提高,從高、嚴、難三個方面要求他們;中等生是一個大的群體,在普通班是學習的主流,上課時我們以他們為主,力求在課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識點,作業和練習題也以基礎題為主,強化訓練,普遍提高。對於差生,我們本著提高一個算一個的心理,用愛心從思想上感化他們,用耐心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編出讓這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力求使他們每節課有事可做,每節課有收穫,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要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視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比如給學生及時的輔導;給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及時的提醒;給有好的解法的學生及時表揚;給失去信心的學生及時的心理安慰;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潛能的機會。只有教師與學生有充分足夠的情感交流,才能在教學中在一種愉悅、競爭、合作的環境下完成。

二、加強對教材的研究,營造課堂教學高效益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每節課的高效益。會考要取勝,必須從七年級開始抓起,打好基礎很重要。學校給我們的教學時間與別的學科一樣,時間緊,任務重,要做到“精講”,對教師來講,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注意引導學生對概念、定理、公式、規律的消化;注意針對學生的知識缺陷和疑難問題作重點講述;注意新舊知識、新題舊題的對比,把複雜抽象的問題作連貫解決;注意解題方法的延伸,摸索解決的規律;注意一題多解的研究和條件多變的問題的對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問題,與學生一起探索研究。

“練”這一環也是我們後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基本上保證每節課有30分鐘以上的練習時間,而練習題必須是經過我們精雕細啄的、與會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題目:理解概念、鞏固定理的基礎題;運用知識的能力題;一題多解的思維題;易出錯的常見題;綜合分析的提高題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強化練習,學生的解題準確度,應變能力,及技能會有很大的提高。

會考是一場硬仗,要打好這場硬仗,不能強攻,只能智取。我們只有不斷去面對、去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切實遵循教育教學的方針辦事,團體智慧 + 個人努力 = 成功。

一學期以來,通過不懈努力,我所任教的班在學校的同科比拼中始終名列前茅。但成績已成為歷史,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從零開始,不斷研究新形勢、新特徵,不斷努力,向各校學習,向各學科學習,向同行學習,為我們的教育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師的反思10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已不是個人好處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好處,即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這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在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顯得更為重要。為了更好地培養一支業務精良、師德高尚的跨世紀教師隊伍,本文就新時期師德的、師德建設重要性、必要性、主要資料、建構方法談一點膚淺的看法,以求教於同仁。

一、對新時期師德的理解

首先,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以對學生愛為核心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職責感。師之愛不同於父母的親情之愛,這種愛要著眼於對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

其次,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包括先進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係觀,代表先進的文化,務必要反映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教師來說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時期的師德,還應表現為一種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遠影響的是教師的人格因素。有人將教師喻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時期的師德,還應表現為一種以先進文化為底蘊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說:“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教師是先進科學文化傳播的使者,所以,他首先務必是一個“文化人”,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新時期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振興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期望在教師。黨和國家把無限的厚望寄託在教師的身上,這是對教師最大的關心和信任,那麼,作為人民教師,如何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呢?關鍵在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道德素養和敬業奉獻精神。這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好書育好人的根本。

當前,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好處和深遠的歷史好處。

首先,加強師德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質量的需要。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到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基礎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向基礎教育戰線提出的一項緊迫任務。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只面向少數的尖子生,忽視潛力的培養等等,這些現象嚴重影響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這天,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教好少數尖子學生,而且要教好全體學生;不但要教學生學好文化科學知識,而且要教學生怎樣做人;不但要對學生當前負責,而且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這就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和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而良好的師德是激勵教師學政治、鑽業務,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在動力。

其次,加強師德建設是更好地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良好的師德在青少年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榜樣導向作用,個性對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中國小生來說,這種作用更大,影響更長遠。他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一切完美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樣。所以,教師的為人師表顯得更為重要。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師本人是學校裡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的道德是一面旗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導向、道德導向和價值導向作用。教師的高尚品質如春風細雨,潛移默化地培育著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因此,教師務必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努力完善自己,自覺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第三,加強師德建設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在這兩方面,教師起著不可忽視的、其他行業的人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一方面,社會把教師看作是禮貌的象徵。教師透過自身的道德塑造,在社會上起到“率先垂範”的作用,從而影響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建設;另一方面,透過“傳播種子”,即培養大批的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來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促進精神禮貌的建設。總之,良好的師德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大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師德是師資隊伍建設的綱。我們務必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師德建設,提高師德水平。

三、新時期搞好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在中國小教師隊伍中,絕大部分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好的。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熱愛學生,忠於職守,勤勤懇懇,辛勤耕耘,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而嘔心瀝血。但是,不可避諱,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教師道德意識淡薄,思想行為嚴重地偏離了師德的原則和規範,如果不及時進行教育,將會給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在部分教師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師德問題:

(一)“人在曹營心在漢”——缺乏事業心。

前幾年,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經商”“下海”熱,一些意志薄弱又有門路的教師紛紛效法,“跳槽”下海了,這是教師隊伍的顯性流失。但是更讓人擔憂的是“隱性流失”。筆者在調查中瞭解到,有些教師“人在曹營心在漢”,他們捧的是教師的鐵飯碗,打的是個人的小算盤;八小時內養精蓄銳,八小時外滿頭大汗。例如有這樣一位教師,上課心不在焉,把主要精力用於為老婆採購材料,推銷產品,拉接客戶,社會影響極壞。又有這樣一位外語高階教師,一星期四個晚上在外兼課,搞得精疲力盡,而對所任學科卻不備課,不批作業,不輔導,甚至連考試卷也不批改,只把標準答案往牆上一貼,還美其名曰,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學生和家長意見很大。

(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進取心。

俗話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要一桶水”。這就要求教師有教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要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檔案,教育教學理論,有意識地獲取教改新資訊,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但有的教師,自從跨進了教師隊伍以後就好比進了保險箱,不思學習,不求進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例如有的教師除了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從來不關注教育方面的報紙和雜誌,幾年來,沒有買過一本教育方面的書籍,也不看有關少年兒童的電視片,知識貧乏,觀念陳舊,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講臺上,憑“教參”唸經,缺乏進取心,缺乏成就感,嚴重影響教育質量。

(三)對待後進生冷漠無情——缺乏愛心。

學生是教師的工作、服務物件,熱愛每一個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師偏愛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視後進生的現象十分嚴重;個性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下,有的教師認為後進生影響了班級的名次,丟了教師的面子,不是從正面加以教育和耐心輔導,而是對他們放任自流,冷漠忽視,有的甚至採用諷刺挖苦,心理施暴和體罰、變相體罰的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誠然,後進生對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轉變後進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和精力,但這些學生也是家庭的期望,祖國的花朵,更需要陽光和雨露。那種“太陽穴一戳或後腦勺一拍,——呆爹呆娘生,還讀什麼書”,以及罰晒太陽,站牆角等行為,都是與師德相悖的。

(四)經不起金錢誘惑——物慾薰心。

有的教師由於受社會上金錢至上、權錢交換等不正之風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以教謀私,以校謀私。例如有的教師拜倒在“孔方兄”腳下,利用教師這個崇高的職業,挖空心思賺學生的錢。有的甚至故意把課內的教學任務,留到課外,來吸引學生參加家教;更有甚者,任意洩露考試的資料,以博取家長、學生的歡心;還有個別教師利用學校的課間餐和午餐,以次充好賺昧心錢。

(五)師表意識淡豹—形象扭曲。

有些教師師表意識淡薄,自尊自愛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師儀表不整,舉止粗俗,言語髒汙,甚至在社會上參與賭博;有的教師“文人相輕”、“同行相斥”,在學生面前有意無意地貶損其他教師;還有個別教師自由主義思想氾濫,在“三尺”講臺上任意發洩不滿情緒等等。

四、新時期師德建設的主要資料

(一)忠於人民教育事業,矢志不渝。

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是衡量教育工作者個人行為和品質的最高道德標準,也是黨和國家對人民教師的基本要求。因為一個不忠於教育事業的老師,是不會安心教育工作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上。所以,抓師德建設,首先要抓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志向,個性對青年教師來講顯得更為重要。

(二)熱愛每個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表現,更是教好學生的前提。在師生關係中,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的知識、才能和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學生,學生也必須會熱愛教師、信賴教師,把教師的教導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喜歡聽話的、聰明的、漂亮的學生是容易的。但要熱愛淘氣的、不夠聰明的、有這樣或那樣過錯行為的學生卻不是很容易的,這就需要教師有高度的社會職責感和使命感,愛每一個學生,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三)教好功課,一絲不苟。

學校完成傳授知識技能,培養人才的任務,主要透過教學活動來實現。因此,認真教好功課,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當然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教好功課的更豐富。教師不僅僅要教好學科課程,而且要教好活動課程,不但能認真上好必修課,而且要用心上好選修課,這是培養“合格”加“特長”人才的需要。所以,對教師的要求,不但要做到“五認真”,而且要根據教育“三個面向”的需要,努力學習和掌握淵博的知識和現代教學技術,並用心研究教法,指導學法,圓滿完成所任學科的教學任務。

(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指教師在各方面都應為學生和社會作出表率,它是約束教師自身的行為規範,也是影響作用於學生的教育手段。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提出:“教師的急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誘導學生”。教師的世界觀、道德品質,甚至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個性對中國小生影響更大。所以,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教師務必從嚴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完美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自己完美的心靈去塑造學生。

(五)團結協作,共育新人。

團結協作、共育新人是調節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其他人員相互關係的師德要求,也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條件。因為教師的勞動是個人勞動和群眾勞動的辯證統一;從教師的勞動方式來講,是個體式的心智勞動。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只有靠教師群眾的共同勞動才能完成。同時,教師的個體勞動也需要在教師群眾的支援和配合下才能獲得成功。所以,新時期的教師既要有競爭意識,更需要有團結協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六)勇於探索,開拓創新。

勇於探索,開拓創新是時代對教師提出的新的師德要求,也是區別傳統的“教書型”教師與現代的“教科型”教師的一項重要標誌。應對二十一世紀,國際競爭更趨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這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廣大教師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樹立新觀念,研究新問題,提出新方法,尋找新規律。那種墨守陳規,抱著死東西不放的舊思想、舊方法已不適合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也難以培養出思維敏捷的創造型人才。為了培養具有銳意進取精神的跨世紀的新一代,教師務必具有探索研究、開拓創新的精神。

五、新時期師德的建構方法

(一)優秀道德的繼承和發揚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構成了許多美德,積澱了許許多多不應拋棄的道德標準與道德觀念。如“熱愛學生、先人後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人無信而不立、教學相長、言行一致、尊老愛幼”等。這些傳統美德經過揚棄後就應成為新時期師德資料之一。對這些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能夠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我們學校透過政治學習,使教師懂得:教師工作的物件是學生,因此教師熱愛學生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教師對所任教的學生沒有感情,就談不上熱愛教育事業,也就做不好教育工作。要把教育工作看成是一項事業,全身心地投入,明白:愚昧的懲罰是更嚴重的愚昧。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從她們高尚的師德風範中看到“人梯精神”和“紅燭精神”,明白教育職責,任重道遠。

(二)運用群體準則框正個人行為。

師德建設也需要一種良好的環境。每一位教師都有給人以良好的個人形象的願望,假若我們能充分運用這種用心的心理,構成一種良好的群體規範,它對個體的行為就得以起到很好的引導、示範和框正的作用。但是利用群體準則要把握好度。要樹立教師職業風範,建立規範、條例、辦法、紀律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是在於引導教師自覺地以這些群體規範來檢查、矯正、自己的行為,要求自己。師德隊伍的構成是一個學習、反思、規範的過程,也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三)目標引導,變外在規範為內在需求。

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自我發展的渴望,都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對道德的追求只有成為廣大教師自我的需求時,才能成為一種信念,轉化為實際的行為。而這一點離不開目標的用心引導。我們學校的師德建設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正氣、正派,講團結、善合作,有愛心、求奉獻;善於反思、嚴於律己、積極進取;和衷共濟、團結奮進。學校還要求每個教師確立個人的發展計劃,真實地分析自己,明察自己的得失長短,制訂改善措施,明確前進的方向。學校則充分創造條件,帶給舞臺,優化環境,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的聰明才智,讓每一位教師都有發展的機會。

(四)昇華自我認識,倡導自我建設

昇華自我認識,倡導自我建設是師德建構很重要的一環。其好處在於使教師確立人生目標,實現自身價值。對新時期師德重要性的認同,能使教師從理念化為自覺的行動,細小之處顯師德。如:我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用自己的行動體現出濃濃的師生情誼。學生沒有傘,教師自始自終為學生打傘,顧不得淋溼自己的衣裳。同的活動,使師生感情更加深厚。服務於學生,正是師德的具體的表現。我們的教師都認為這是就應的,是最基本的。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我們要努力成為“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於教育、善於育人”的好教師。只要我們能夠把德育放在首位,持之以恆,堅持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必定能夠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反映出師德的時代特徵。

教師的反思11

優點之處:

1。以描述帶入情境的,因為面對著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就以一個生動的引入課文,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引入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了課題,很好地讓學生注意了“號”這個多音詞。

2。學生去自學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我當時要求學生進行兩次閱讀課文,第一次是解決生字詞,在這裡我順便聯想了新舊詞語,讓國小生注意字的寫法。還有實現了我的目的,整體感知,同學基本瞭解了文章大意,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說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不足之處:

沒有很好的整合評價

1。評價不同的學生,有點趕。我要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轉變的句子,目的是讓他們弄清時間的順序是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很自然地讓學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並且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對位元點。不過,這裡後來我覺得可以合併為一次閱讀好了,這樣第一次閱讀,就達到了整體感知,清掃字詞,理清脈絡。顯得簡潔點。

整改措施:在第二次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對比閱讀,通過喜鵲和寒號鳥的對比,明白了勤勞的重要性,不能學習寒號鳥得過且過的行為。

教師的反思12

《卡羅納》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課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絕時,身邊的人真誠、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裡行間透露出卡羅那的那份傷、那份痛以及大家對他的愛,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我從“關愛”這個點出發,緊緊圍繞“卡羅納失去母親的傷痛和他身邊的人給予他默默的關愛”這一情感主線,通過“此時的卡羅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勵,給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讓他堅強。此時的卡羅納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勵,給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讓他堅強。卡羅納萬分傷心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情景對比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痛失母親的卡羅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此時此刻,孩子們感受到卡羅那的傷痛越深,才會更好感受到卡羅納需要的關愛越重要。所以我在教學時,也注重哀傷基調的鋪設。讓學生“讀中生感,感中悟情,情中昇華”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時間的把握不夠,在感受傷心這環節用時過多,所以在感受關愛的時候,孩子們沒有前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為我以後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裡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

教師的反思13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1班的英語教學,並且所使用的教材都是課改後的新教材,對我們有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反覆揣摩教材和努力向資深的老師們學習後,對高一英語教學有了更多的反思。

反思之一:多媒體應用,及網路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當我們還在費力地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當我們還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編寫教案的時候,我們沒見過“金山詞霸”能如此輕鬆的查詢英文單詞,自動給出發音,中英文對照的例句及同義詞和反義詞;我們沒見過“Word”能如此奇妙的編輯文章,它可以自動查出英文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幫助自動修改錯誤。在你寫完一篇英文作文之後,可以自動為你計算字數,自動顯示你的作文等級;我們沒見過“聽霸”中如此豐富的英語聽力教學功能,它能讓學生聽道地的名人演說,觀看原版好萊塢電影片段,進行有趣的聽力遊戲,在電腦上和老外面對面練習英語對話;我們的英文教師中更有相當一批人沒見過國際網際網路上如此眾多的英語教學網站和如此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料。你想寫論文嗎?你想查詢教案例項嗎?你想了解英語教學新動向嗎?你想知道英語課堂教學遊戲嗎?這些都可以輕鬆地在國際網際網路上找到。

可以想見,資訊時代的到來對我們外語教師提出了怎樣的挑戰。國際網際網路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網路英語成為現代英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教師觀念落後,知識老化,教學手段陳舊是擺在教育戰線面前的嚴峻現實。

反思之二:外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談起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的英語教師都有深切的體會。中國城市的孩子們,尤其是鄉鎮的孩子常常從國小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直到大學,學習英語的時間近十年,而最終大多數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麼?可能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語在中國只能算是foreignlanguage(外語)而不是secondlanguage(第二語言)。這是長期以來,一直被我國中、國小教師所忽視的一個問題。

外語教學有著與第二語言教學完全不同的自身的特點,中國學生學習外語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我們要問:儘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然而我們的學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對外語感興趣的,有強烈的自我動力的;他們儘管一週有4--6節的外語課,總數加起來,不過4--5個小時,這點時間的外語接觸夠嗎?在4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學生在初、高中階段6年中只學習12本英語教材,而他們課外英語閱讀量又有多少?我們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外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明白的,說到底,我們中、國小的英語教學至今大多數仍隨著升學考試指揮棒在轉,跳不出“應試教育”的模式。

反思之三:英語教師急需更新觀念,學會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

學校是培養“跨世紀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的基地。“跨世紀人才”是指懂得外語和電腦操作的人。“複合型人才”是指懂外語,會使用電腦,又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學生可以在電腦上隨時查詢學習中遇到的生詞和問題,所有這些電子詞典都具有查詢方便,快捷並能拷貝到你所需要的檔案中。有的字典還提供發音指導和測驗功能,幫助學生在很短的時間裡記住更多的單詞。

電腦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個學生的知識源發生了質的變化。原來學生的知識主要是來源於課堂、教師、書本,而電腦將學生和世界資訊知識庫連線了起來。

教師和學生同在浩瀚的英語世界海洋裡漫遊,真是趣味無窮!這樣強烈的文字、圖象和音響效果,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習成為學生自我的需要和樂趣。用電腦作為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減輕教師勞動強度,更增加教學的拓展性、科學性和嚴謹性。電腦為教師和學生打開了世界世紀之門,提供了最新的資訊和知識,為隨時掌握世界最新資訊創造了先決條件,課堂教學再也不會枯燥無味了。

教師的反思14

《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也就是說,在進行幼兒藝術教育活動時,要注重幼兒繪畫心理、藝術感覺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幼兒提供豐富的藝術營養,讓他們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也在創造藝術中收穫知識。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蝴蝶較為平常的小動物,使幼兒產生興趣。在開始出示一個平面蝴蝶和一個立體蝴蝶,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兩隻蝴蝶的不同,自己發現立體蝴蝶的奇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們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在探索如何變成立體的蝴蝶時,小朋友都很有興趣,都想知道是怎麼變出來,我採用了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中找到變成立體蝴蝶的方法。充分發揮以幼兒為主體,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幼兒,讓他們更自由、更主動地學習。

在裝飾蝴蝶時,線描是我們小朋友比較熟悉的,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稱的要求,在進行創造,充分尊重幼兒創作的獨特性,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允許鼓勵學生對藝術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

而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其作用應該主要體現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同時,正確評價幼兒作品,激發幼兒再創作的信心,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和創作熱情,使幼兒體驗成功。因此我在巡迴指導時,對於幼兒的作品我總給予肯定的評價,幼兒在我的鼓勵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繼續下去,直到完成。《指南》中說到“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創作完後欣賞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說說你喜歡那個,尊重幼兒對美的感受。

美工作為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把平面的蝴蝶變成立體的蝴蝶,加上觸角,做出來後就如一隻展翅的蝴蝶在天空中飛舞,幼兒的視線一直無法離開。在幼兒製作時,蝴蝶的觸角應該夾在兩隻蝴蝶的中間,雖然在探索如何製作時有的小朋友已經觀察出來,但是我沒有再次強調一下,所以有的小朋友就出現了疑惑,雖然及時指導了它們,蝴蝶也做成功了。但是這讓我反思,若是當下我發現問題後能夠及時的強調一下,也許就不會出現了。希望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能夠提高。

課後我也反思,製作出來的效果是很棒的,但對於大班的線描來說,有點太過簡單,有的小朋友只用了很簡單的線條去表現,我覺得還可以線上描畫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一些明暗的色塊對比,相信效果會更加的好。

這次美工活動我收穫很多,活動中有對創造力的培養,有對線描畫的進一步認識,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收穫知識。用線描創造圖案,感受到線條的魅力,享受活動中探索的樂趣和自己動手的快樂,體驗到成功製作出立體蝴蝶的喜悅。

教師的反思15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領域的教學內容分散於各個年級,從最初的畫圖、列表到一一列舉、倒推,到現在的替換,"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版塊的教學整體呈現了由直觀到抽象、有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綜合的漸變趨勢。如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領會替換的策略,初步學會運用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定接替思路,並有效地解決問題,這都是我們要從認識與實踐層面予以思考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感受策略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課前我通過播放《曹衝稱象》的動畫故事讓學生說說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出大象?然後指出:曹衝用相同重量的石頭代替大象的重量,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替換,今天我們就利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引出新課。生動有趣的動畫場景加上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進一步探索新知的慾望。並且通過故事讓學生初步感知替換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例1情境的出示,學生感受到新問題的複雜性,自覺產生了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的意識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數學課程標準》注重解決現實性問題,把數的運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與傳統應用題教學相比,有了根本的改變。學生的應用意識表現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時,首先要明確一個認識問題是: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為主,而不是以引導學生掌握"策略"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策略意識"方面,而"策略"及其學習過程應成為發展學生"策略意識"的途徑和載體,所以,只有在具體的認識和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學生的"策略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和強化。

2、引導學生經歷策略形成的完整過程。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3個層次:體會"為什麼要替換?"掌握"怎樣替換?"理解"換了之後怎麼樣?"。例1主要讓學生產生替換的需求,並探索替換的方法;通過"倍數關係"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替換的方法,並通過曹衝稱象進一步理解替換的相等關係,"差數關係"的練習使學生再次積累用相等關係進行替換的經驗,以及理解替換後數量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整節課,並不在乎學生能否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多少個實際問題,而是要學生體驗每一策略的形成過程。所以,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讓學生說想法,說替換的過程。

3、巧創練習,優化策略。

本節課教材只安排三道題,例1替換的兩個量是倍數關係,練一練替換的兩個量是相差關係,練習17第一題。為了體現練習的強度與坡度,我將例1進行了改動,這道題旨是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選擇把大杯替換成小杯解題會更容易,從而讓學生明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一般要靈活的選擇簡潔、容易的方法,以達到策略的優化。

4、多種策略,綜合運用。

課標指出:努力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畫圖把替換的過程表示出來。並且在檢驗後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你覺得哪些步驟是解題關鍵?"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面對一個問題有時會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了"數學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