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老師課後反思(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3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習老師課後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6篇)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1

實習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半了,我明白了教學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身體的勞累還有心理的壓力。雖然是頂崗實習的老師,但是我們也要有努力上進,力爭上游的決心。教育工作是一項教學相長的工作,如果學生們都是勤奮好學愛問問題的孩子,那麼你就會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習更多知識來幫助他們;相反如果學生們是那種不太愛學習的,那麼就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管理學生的方法,掌握技能,所以不管是哪種學生都能讓老師提升自己。

就我自己來說,我在數學教學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準備不充分,知識的掌握不全面,導致講課的知識點順序有點亂,給孩子們整的暈暈乎乎的,一節課掌握的內容沒有達到預計的效果。聽了近一個星期的課,發現老教師們不僅僅是說話講課遊刃有餘,對課堂的掌控力也是槓槓的,45分鐘的課堂能在35~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留給學生時間去自己整理吸收。看著自己的課堂和老教師的課堂差的真是十萬八千里。作為一名實習老師,雖然沒有要求一開始就得達到那麼高的水準,但是我們必須要以一名合格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敬師長,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不斷地提升自己。

作為實習的老師,我們不僅僅應該把課教好,還應該利用我們的'優勢多與同學和老教師交流,既可以瞭解現在學生的想法又可以向老教師請教學科教學或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在課程繁多的時候可能來不及備課這時候就需要向自己的指導老師請教有關內容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課程不多的時候可以去聽聽老師們的課,多聽幾個老師的課學習不同的講課方法和課堂管理技能。有機會還可以邀請指導老師來聽自己的課,新授課習題課複習課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新授課需要老師掌握豐富的有關知識,在講解時能夠融會貫通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把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事物進行理解。習題課和複習課就需要把握住平常做題時學生們不會的知識點著重進行講解和複習,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請指導老師來聽課既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又能對本節的知識點進行補充。

希望各位實習老師能在半年的時間內努力提升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2

《做一個生態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六課,學生在前幾課的學習中,已經開始接觸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瞭解了生物之間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本課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研究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做一個生態瓶》是這一單元裡學生最感興趣的一課。為了把這節課上好,課前我為每個組準備了一個能裝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條小魚等,儘管材料準備的不像書本那麼豐富,可看到孩子們那股學習的歡樂的勁兒,我很知足了。

這節課我是講了5遍,可每講一遍給我的感受卻不一樣。反思一下自我的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在時間分配上還是有一些不合理,匯入的時間比較長,出示池塘生態系統後,在孩子們探究生物與非生物間的關係時,缺乏一些引導,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重難點沒有突破,導致了後面設計實驗方案花了一些時間,沒有到達預期的效果。其實在探究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時,完全能夠讓學生經過問題深入研究,比如能夠讓學生思考“魚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水草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等,經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很自然地就明確了生態系統的真正內涵。

2、在備課方面,“備學生”還做得不夠。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前就已經把生態瓶做好了,並且做得十分棒。這樣的小組有好幾個,這樣就導致在後面的製作過程中,這部分學生無事可做。生態瓶做好後,再要他們來討論設計方案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學生也失去了討論的興趣。如果在課前我瞭解了學生的狀況,在做生態瓶時我就會請那些做好了的同學上臺介紹一下自我的經驗,再讓其他同學提出意見。讓他們發現自我的長處和不足,從而進行改善。這樣既能體現他們組的價值,又讓他們有事可做,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

3、在對做好的生態瓶評價時,我只是讓學生展示了一下自我的生態瓶,並沒有做過多的`講評。其實各小組做的生態瓶都差不多,這樣評價一點價值也沒有,反而還浪費了一些時間。其實在評價的時候,完全能夠讓他們拿著自我的生態瓶,說一說自我的製作過程,談談自我的想法和感受,這也是對他們這節課的總結,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收穫了不少,讓我對今後的實驗教學有了更深刻得認識。我想任何一節課僅有在教師的潛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學環節精細化,才能收到夢想的效果。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3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設計中舒緩優美的輕音樂和意蘊無窮的白鷺外形及生活的畫面展示,為本堂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和諧悅耳的音樂聲中,直觀地欣賞白鷺的生活畫面,感受白鷺無窮的韻味,品讀課文流暢優美的語言文字,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對語文課堂的喜愛。

2、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

教學設計是簡單的,學生的.學習是快樂的!在讀中享受白鷺“色彩搭配和諧,身段大小適宜”的外形美;在讀中感悟白鷺“詩中有畫,韻味無窮”的韻味美,並在詩意化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在讀中積累課文詩一般的文學語言,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第一部分“讀中品味白鷺精巧如詩”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著力從對白鷺外形的三處描寫入手,根據閱讀感受尋找白鷺詩一般的“精巧美”,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受可言。在第二部分“讀中品味白鷺詩中有畫”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讀中遐想白鷺韻味無窮的生活畫面,並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提煉自己獨具匠心的“畫名”,根據自己的感受為畫配上“畫外音”,再給課文想象補白,加上多媒體課件的適時運用,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在極其開放、自由的對話平臺中,師生、生生間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學生獨特的感悟和想象,孕育出充滿濃濃語文色彩的快樂課堂!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4

語文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就不必再說了,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

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重於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夠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力,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

作為老師,一定要堅持語文課程改革,將課堂重新歸還給祖國的下一代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與自立。

老師的責任是巨大的,作為實習老師的我們同樣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角色,我們不能再像大學那樣散漫,要更多的給學生們樹立榜樣,老師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我們一定要注意平常的言行舉止!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5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國小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此外,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瞭解,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覆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資訊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資訊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國小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字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湧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湧動起來。

實習老師課後反思6

在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的動作示範出現差錯,達不到標準,可以說屢見不鮮,長時間從事教學工作,偶爾出現一兩次失誤,這不足為怪,而我認為值得思考的是應該如何將失誤向學生“解釋”或“掩飾”好。上週四,我聽了一節由實習的學生上的一節課,在課中也出現了教師上課示範失誤的事情,引起了我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實習老師在上課時做了一個單手肩上上籃的`動作示範時,由於緊張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球沒有投進,引起同學的面面相覷,卻見這位老師不聲不響的又做了一次示範,結果示範成功,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節課後,這個情景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回映,如果在出現這個事情時老師用其他的方法,情況會是怎麼樣呢?我設想了幾個情況,A.先抱歉的說:對不起,我示範失誤了,然後再做一次,結果會怎樣呢?B.如果再次失誤了,老師急中生智的說:同學們,剛才我做的是大家在平時經常容易失誤的典型動作,然後再給正確的動作示範。我對這幾種情況在頭腦中過濾了一遍,得出以下結論,具體選哪種方式還應因時因事而定,用這位實習老師的方法,是老師將錯就錯的讓學生在觀察中學習,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如果用A,老師直言不諱則能讓學生實實在在的感覺到老師以身作則,誠實、敢於負責的優良品質;用B,教師的“移花接木”,使同學們在這一錯誤問題上引起注意,我想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而是因人因事而定,加強教師的基本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