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師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鋼琴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鋼琴教師讀後感

鋼琴教師讀後感1

最近讀了一本書《鋼琴教師》,在此與各位家長及老師分享一點心得。

《鋼琴教師》是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的作品,20xx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書中描寫瞭如同共生體一樣不正常的母女關係。有著典型小市民心理的母親把女兒當成實現進入上流社會的願望的工具。女主角埃裡卡從小生活在母親的卵翼下,生活中只有鋼琴,雖年齡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仍然時刻處於母親的監視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市民一心往上爬、擠入上流社會的卑瑣心理,與外界隔絕、令人窒息的狹小空間嚴重摧殘了人的個性成長與發展。埃裡卡的人生悲劇無可避免了。

作為一個母親,讀完這部文學作品,首先反省自己有沒有有意無意對孩子犯了這種錯誤。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至於這樣迫逼孩子。但是要警惕的是,別讓孩子來替你完成夢想。別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孩子首先是一個個體,我們作為家長起的作用是引導、鼓勵。任何人都不能侵佔別人的人生,否則就如埃裡卡母女那樣,都沒有幸福的人生。作為家長,我們的人生也是需要不斷進步的,這樣才能與孩子教學相長。

埃裡卡時時處於監視的痛苦人生令我再次反省,自己應該在孩子的童年起什麼作用,起多大作用。最近看到一篇報道,講到要給孩子“留白”,讓他有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表達出愉快正面的感情。孩子寫日記時,我常常教他寫“我很開心”之類的句子。孩子有時就會脫口而出:“我其實一點都不開心啊!”後來我頓悟了,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讓他從國小會表達真情實感,而不是為了討好老師或是家長寫一些假大空的話。

只有擁有自己人生的人才配擁有幸福。這是《鋼琴教師》這部文學巨著給我的一點啟迪。

鋼琴教師讀後感2

《鋼琴教師》是耶利內克的代表作。耶利內克,是20xx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她一向注重觀察人性。而在這篇小說中,她把對人性的觀察更是發揮到了極致,運用天才的筆觸,寫出令人驚奇的描繪,產生出精彩絕倫的美學效果。她那源於音樂化的語言風格讓我感到很陌生,因為從未接觸過,但正因為這樣,這本書彷彿更有種吸引人的魔力。讀這本書,每讀一頁,都會有觸目驚心的感覺,母親用一套枷鎖把女兒緊緊地捆綁起來,兩個人,彷彿一個共生體。

女兒,也就是埃裡卡,雖然已經40多歲了,單仍要活在母親的監視控制之下,沒有絲毫自由可言。她要全全掌握埃裡卡的一切,大到感情、行程,小到衣服的款式。埃裡卡每當晚回家一會兒,哪怕只是一刻鐘,都會受到母親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追問。對於母親,她早已把埃裡卡從音樂學院到家的路程爛熟於心,並準確地知道埃裡卡的下班時間,也已經早就估算並測量出走完這段路程所需要的時間。所以每當埃裡卡晚回家就會引起母親的疑心:是在咖啡館裡喝了杯咖啡,還是去看了新上架的衣裳。只要是做不在她控制範圍內的事情,就會讓她感到恐慌。

連埃裡卡人生的路線也是母親既定好的,所以埃裡卡只要照著這路線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好了。從小時候開始,母親就讓埃裡卡學鋼琴,要埃裡卡成為一名鋼琴家,雖然這個願望後來也沒有實現,埃裡卡突然就盡失了自己音樂方面的天賦,只能去當一名鋼琴教師。埃裡卡沒有任何的傷心或不滿,反而是母親,因為缺少了進入上流社會的工具而不肯罷休。儘管如此,每當埃裡卡彈鋼琴的時候,她都會留神鄰居還有來往的路人有沒有聽到,為別人的注意而洋洋得意,為別人的忽視而垂頭喪氣。如果這種情況還算比較正常,那麼她把埃裡卡的青春期變成一個禁獵期就是很變態的。她不讓埃裡卡和任何人交往,不讓她買時裝,甚至連買高跟鞋都是奢望。而她把這一切的一切都歸於一個理由:怕她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樣以後就不必為包紮傷口而費勁,母親更願意親自傷害埃裡卡,這樣她便有可能監督整個治療過程了。

她把埃裡卡看作是她的私有財產,時刻從經濟學的角度計算自己的'投資,計算女兒的使用價值和能帶來的收益。不允許出任何紕漏,也不允許任何人接近她,靠近她。所以她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戀人。而當埃裡卡的學生克雷默爾喜歡埃裡卡更讓母親感到危機,於是她不顧一切的固執的變態的從他手中把埃裡卡搶回來。而埃裡卡,也因為長期生活在母親的枷鎖下,人格精神分裂,在對待愛情上的瘋狂舉動,使克雷默爾最終逃離了。

而埃裡卡,在克雷默爾逃離後,在心上劃開一道傷口,從來在母親保護下的埃裡卡終於明白了這個世界,無情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所要面對的是強權與壓抑,是獵者與獵物之間的根深蒂固的秩序。她想改變了,改變這種關係,雖然文章的結尾說“她回家”。但這個家和她原來的家是截然不同的了,因為她要嘗試著走出母親的枷鎖,走出發黴的生活,走向那一絲陽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