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師隨筆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師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通用15篇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

[片斷]:

用小棒擺平行線

師:你擺的是平行線嗎?請同桌互相檢查。

生:他擺的不是平行線。這兩條線向下延長後會相交。

生:向上延長就不會相交。

師:那它們是兩條平行線。

生:不是,上面不相交,但下面相交了就不是平行線。

師:你怎麼知道下面會相交。

生:延長後他們會連的越來越緊,最後連在一起。

師:延長後他們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最後相交。

師:你擺的是平行線嗎?你怎麼證明。

生:延長後不會相交。

師:為什麼不會相交呢?怎麼知道你擺的就是平行線呢?

生:我把兩根小棒緊靠著直尺擺,然後再抽出尺子,兩根小棒就不會跑了,就擺出一組平行線。

師:你用直尺固定小棒,這個方法不錯。

生:我用尺量,我這兩根小棒的左邊寬5釐米,右邊寬也是5釐米。

師:兩邊寬一樣就是平行嗎?

生:兩邊一樣寬,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它們的寬始終是5釐米。

師:如果兩邊寬不一樣呢?一邊是3.1釐米,另一邊是3.2釐米,它們會相交嗎?在哪邊相交?

生:會相交,短的一邊相交,延長後短的一邊會越來越短,最後就交在一塊了。

師:原來兩條平行線兩邊的寬相等,如果不相等,延長後就會相交。

師:中間放把尺子後,兩邊的寬度怎麼樣?

生:兩邊的寬度也是一樣的。

師:其實這兩種方法道理一樣的',都可以幫助我們擺出平行線。

……

[反思]

以往教學平行線的畫法時,許多學生對教材上介紹的方法不理解,大多數學生都是用模仿的方法在畫平行線,至於為什麼這麼畫,學生們知之甚少,再加上如果按標準的畫法畫又比較麻煩,師生都愛在這上面偷懶,導致不少學生畫得很隨意。如何讓學生掌握平行線的畫法,感知平行線的特點是畫好平行線的第一步,平行的兩條直線延長後為什麼不會相交,是因為兩條平行線中間的距離是保持不變,無論怎麼延長,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始終不變,這樣他們就不會相交。掌握了這一點,可以幫助學生從距離不變的角度思考:怎樣才能使兩邊的距離不變呢?只能通過平移,隨手平移尺子容易移動,不容易畫,最好的方法是能夠找到一個靠山(尺子),引導學生思維向這方面轉變,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找到方法,經歷畫平行線方法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平行線的畫法。

不過,這只是教學的理想狀態,效果還要等學生真正學過畫法後才能下定論。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2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而且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掌握了列豎式計算的方法,因此學生計算能力初步具備的基礎上,學習本單元的內容,難度並不算很大。但在實際教學中,從課堂練習和作業反饋來看,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主要表現在:

1、數位不對齊,有的學生把一位數加減兩位數中個位上的數對到十位上,造成計算錯誤。

2、橫式上的得數不寫。

3、有的學生在寫豎式時,總是把數字或符號抄錯,如把23抄成32,把加號抄成減號。

4、有的學生豎式是寫對了,但在具體計算時把減法當加法在做,或把加法當減法做。

5、有的學生口算了以後就把答案寫在橫式上,再列豎式計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回顧我的教學,不難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並不熟悉低年段的`學生學習特點,在我的潛意識裡,已經把他們的能力拔高了,很多細節,我沒有強調和深入講解。例如我認為“數位要對齊,就是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學生理解沒有絲毫問題。現在看來,我的想法太幼稚了,我應該應該舉一個如25+9或類似的算式,讓學生在錯例上,加深對“十位對十位,個位對個位”的印象。

針對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應該加強列豎式計算,嚴格要求按規範的方法和過程去計算;為了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對差生還要鞏固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能力(可以讓學生熟讀口訣表);

通過一個多月的教學,我覺得,瞭解教學物件和把握教材真的很重要,“把握教材+熟悉教學物件=有效教學”這句話真有道理。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3

原人教社修訂版教材中,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特殊的修訂,其中,在每一個練習後面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選學題,是最醒目的一個處理方式之一。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說明,編寫者、專家們的出發點是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希望在保證孩子們數學基礎之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於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練習,從而讓一些在平時學習中“吃不飽”的孩子有一個發展的機會。 

面對教材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作為一線的教師,只要是認真備課的老師,都能領會編寫者的意圖,都能把握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展開尺度,應該說根據教材的這種安排方式,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敢,也無法按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展開教學,原因很簡單,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不論你是公開反對,還是承認也好,仍然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自然考試成為學生之間競爭的唯一方式,同時,分數也成為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體系,如何備考自然也就成了師生之間共同的話題了。

由於根據修訂後的教材要求,選學內容是不納入各種考試的範圍之內的,但作為各級的出題者,往往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想法,通過考試把學生考出個三六九等,把教師考出個三六九等,似乎不這樣出題,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不這樣出題,就無法體現考試的份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孩子了,同時也苦了老師,因為,一份試卷要想考出個三六九等,必然會出現一些偏、難之題,而這些考題往往都與教材的選學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你試想如果孩子連書本上的選學題都不會做,再遇上試卷上的難題不就更不會做了嗎?為此,老師對書本上的選學題不敢怠慢,每每遇到這樣的題會集中精力,一點一點帶學生攻關,雖然有一些孩子理解了,但更多的孩子卻越來越糊了,有些人甚至連基礎的東西都不會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正在這種錯誤的導向指引下,一點一點的'消失,上數學課一步一步地成為他們討厭的一件事。 

面對當前課堂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急在心裡,卻又無力迴天,因為它的現狀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按照這種考什麼,教什麼的導向走下去,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死衚衕,會把國小數學教育引向一條不歸路上。 

因而,當前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改革過於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走出一條能夠真正地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的評價之路,從而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在教學各個環節的真實動作起來。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4

作為二年級班主任,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決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低年級的老師說話也要有趣味性,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坐姿,每次看到他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我都會及時提醒他們“寫字要做到三個一”他們就馬上高興地坐得直直的。(2)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學習學校規章制度,提醒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每週報兩名同學,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3)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4)及時與家長聯絡。利用送學生的機會,找到有關家長,瞭解孩子的情況,並及時把孩子的情況,告訴家長。因為得到家長的支援,工作好做了很多。(5)培養小助手,小班長,使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夏應青使我們班的班長,經過一年的`鍛鍊,真正發揮了班級小助手的作用。

二、關心愛護每個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愛班上的優等生,更愛班級的後進生。在學習中,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如我班張浩然同學是個性格外向的孩子,每次上課發呆,不會背書,愛搞惡作劇。我沒有放棄他,而是一字一句地教他讀,抓住他的點滴進步,不斷鼓勵她,在學生面前誇獎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出人意料的是,張浩然竟然能背過一段了,而且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上,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以到我們班的學生下課了,老愛跟我說知心話,有什麼事都愛跟我說。上週五放學時,我收到了王亦好,吳一凡寫給我的信,雖然也有錯別字,語言顛三倒四,卻很樸實,我感到很幸福。

三、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豔。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每天一大早,我總是跟學生差不多時間到校,一到學校就協助學生搞好衛生工作,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能促進學生時刻想為自己的班集體爭光。開展一些跟教學有關的活動,如:寫字、朗讀比賽等,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個性。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

四、班級的佈置師生共同努力

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我們是一個班級體。在這次的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班每個學生都參與了,動手動腦,獻計獻策,共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這學期中,我與學生在一起,覺得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興,忙得開心,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5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觸到第七冊,從使用過的這七本教材來看,每冊的編排結構都是相同的,內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個方面的內容: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在每冊書中,每項內容都化整為零地編排在不同的章節,同樣每冊包括總複習都有八個單元,這八個單元是大小單元(通常我習慣把課時多的稱大單元,課時少的稱小單元)分開編排,大單元大多數與計算有關,其中包含一部分解決問題,小單元大多數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冊教材來說吧,有這樣幾個內容:大數的認識(11課時)、角的度量(4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統計(3課時)、數學廣角(4課時),課時多一些的只有三個單元,其餘幾個單元課時相對都比較少,前幾冊教材的情況基本相同。

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多的課時用不了,少的課時又不夠的情況。比如:正在教學的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參上教學時間的安排是6課時,可實際上教學這一內容我已經用9課時了,教材上最少還有一課時的練習沒有完成,如果要加上覆習及測試的課時,本單元最少要13課時,這樣一來,真正的教學時間相當於規定課時的兩倍。在這一冊裡,不此這一內容,《角的度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實際教學時間是規定時間的兩倍。但有些內容如《統計》、《數學廣角》雖然還沒有教學至此,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兩個內容在規定的時間裡完全能完成教學內容(不包括複習和單元測試)。可有些大的單元,如《大數的認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規定的時間裡不僅能完成教學內容,就連複習檢測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說時間用的多,每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比較少,學生學得肯定不錯,教師教的也會比較輕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往往大單元的知識點就集中在某兩、三節課上,只要學生能掌握這些重點內容,這一單元也就沒有什麼難點,學生學得也不錯,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在重點部分稍加輔導,單元基礎知識也能過關。而小單元的教學可就困難的多,我似乎感到每節課都在跟學生在戰鬥,往往弄得兩敗俱傷,怎麼會這樣呢?在小單元裡,內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節課都有不同的重點,一節一個新內容,優生沒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為了這部分同學,只能多花時間,原本規定一節課的內容,只好進行分解,變成兩課時或更多的`課時,還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學生,他們還得留在課後單獨輔導,並且輔導的難度特別大,又費時,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不戰而退。

面對這些內容,每學期末,辦公室的老師經常開玩笑說:碰到這些內容就噁心。但卻不得不面對,為了能讓學生掌握好一些小單元的內容,我自創了一種“冷處理”的方法,所謂“冷處理”,說白了就是“炒冷飯”,方法是:先在規定的時間內,適當增加一點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剩下的什麼也不做,等新課結束後,將複習的重點放在這些小單元上,每天一個知識點,不斷的反覆、輔導,採取個個依次過關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學生,促使其掌握這些“小”而難的內容,這種方法實用性是不錯,但總得不是什麼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裡總不是滋味。

請看一筆流水帳:第七冊練習十二有這樣一些題目:動手剪(第3題)、判斷(第七題)、探索四邊形內角和(第八、九兩題),這三題我整整用了兩節課(前兩項一節課)。第七題中有兩道判斷題: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學中我將這兩個題目與第3題整合在一起,先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不斷地拼,發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好能解決判斷題中的兩個題目。這樣一來,連同生成性的一些內容,一節課就結束了,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也一樣,因為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所以量的角比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難度也比較大,一節課下來,還有些學生沒有量出正確結果來。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6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著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資訊,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7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外面觀望,更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牢騷、嘆息、憤慨,而是應該在這個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可見,培養自強自立的進取精神和經受成功與失敗考驗的健康心理素質是何等重要,作為英語尤其需要用愛心激勵學生在英語文化世界中揚起自信的風帆,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

恰如其分的表揚、滿懷希望的鼓勵,可以幫助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寬鬆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間,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從而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方充滿和諧、感情融洽的空間。“發學豆與抽獎”是我這一學期教學過程中最快樂,最甜蜜的時刻。學豆是一起作業上通過努力得來的獎勵,孩子可以用積攢的學豆進行禮品兌換。有一次,班級裡的一些同學換來了一些定製的書籤、足球、滑鼠墊,其他同學特別羨慕。後來連續兩個月很多同學兌換了禮品,大家對於兌換的熱情逐漸高漲。有一天,有孩子發現學豆獎勵沒有以前的多了,而且禮品需要的學豆也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對於網路作業的興趣也逐漸減淡。但,網路作業是預習功課的好幫手,可以減輕教師很多課堂教學壓力。於是,我決定把老師的金幣兌換成學豆獎勵給各位同學,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對禮品兌換的需求,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剛開始只要是完成網路作業就獎勵。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否把學豆獎勵與課堂教學管理聯絡起來呢?”於是,我開始了嘗試,為了讓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能夠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在小組活動體驗集體榮譽感;在課堂紀律上能夠自我剋制積極表現;在作業上實現自我約束,獨立、主動、工整地完成;在知識過關上能夠積極主動完成。我把我的教學要求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每一類進行分值量化體現,通過表現每週一評比,作業每月一積分的.方式進行整體評價。每週評出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第一名獎勵學豆,最後一名多一項基礎作業。作業一月一總結,根據星級數量進行學豆兌換。制度實施的第一個星期,孩子們熱情高漲,每天追在老師後面問如何能得到更多的學豆。上課紀律、課堂表現、課後過關、作業質量完全變了一個樣子。就這樣,慢慢地實施了下去,後來很多老師進班聽課後說“你上課全班同學都聽得很認真,都積極主動表現”,我笑著說“這裡面有小祕密”。一個學期後這個班的英語成績從原來第三名上升到了第一名。後來,我又把它與英語上的各項活動、比賽、名次進行組合,孩子們在努力爭取中得到了進步,在玩耍中形成了習慣和約束能力。

但,一個好的方法得並不能永久有效。一起作業只適合預習,新課結束後就無法繼續通過一起作業來進行獎勵。複習階段剛開始,我發現很多孩子已經不再關注學豆和禮品兌換。於是,有大膽宣佈,獎勵學豆變成積分抽獎,每週五上課前抽獎。孩子們一聽抽獎特別高興,好一陣子歡呼。我們決定,每組第一名抽,組長、班長、服務班級幹部每週都可以抽,週五當節課積分最高的也可以抽。大家都很期待第一次,為了後面能夠有持續激發力。我決定第一週獎品一定要有誘惑力。第一次抽獎的週四下午,我自掏腰包準備了很多禮品,吃的、喝的、玩的、學習用具等。當週五第一個孩子抽出一大包鍋巴時,全班都“哇”的一聲。因為,學校不允許帶零食,這是老師獎勵的,可以大膽的吃。後面每當一個孩子抽出獎品時,大家都會很驚訝很羨慕。課後,孩子們都不敢相信老師會這麼大方,都積極追著問下週是否抽獎。從那一刻,週五成了我們班的“幸福日”。第二次抽獎時,一個孩子抽到了一塊一毛錢的橡皮,全班都笑他手氣臭。這時,李文朝舉起手裡的橡皮說“只要是老師掏腰包,一毛錢的東西都是寶貝”,然後一臉驕傲的跑下了講堂。

的確,積極的評價是一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肯定學生為學習成績所付出的努力,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進心和自尊心,對促進課堂教學質量非常有效。看到獲獎時他們洋溢在臉上的笑容,看到他們一天天的進步,我更高興!

這些物質是對學生過去成績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學習的激勵和鞭策!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8

上課鈴響了,我夾著作業本,邁著輕快的步子走進了教室。教室裡特別安靜,我習慣地把教室掃視了一圈後,笑了笑,說:“同學們,這次作業許多同學都全對,我非常高興。”邊說著,我邊舉起了一疊作業本,稍作停頓,我接著說:“告訴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發現了一份最滿意的作業,他是誰呢?”不待我講完,同學們就一下子把目光投到班長身上。我再一次停頓一下,激動地大聲宣佈:“陳輝陽——!雖然這次作業中還有兩個小失誤,但老師相信這份作業是他最努力,也是他最優秀的。”從同學們的眼神和小聲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翻開作業本,把上面的“優”和一顆鮮紅的“星”展示給大家。“請同學們用掌聲向陳輝陽表示祝賀!”我帶頭鼓起了掌,隨即,教室裡響起熱烈的掌聲。要知道,這個“優”對於陳輝陽來說可是“放衛星”的大事了。剛接班時,我就曾聽說陳輝陽是個“有嘴沒手”的孩子,課堂上誇誇其談,課後作業邋邋遢遢,在接下來的幾週中,我也真正領教了他的作業:鋼筆描紅筆畫不到位,田字格寫字歪歪斜斜,雙線抄裡的字更是“上天入地”,作業中錯字連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型,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認出。

此刻,我望了一眼陳輝陽,平時很能說的他,這時就像旗杆似的,坐得筆直,臉上有些疑惑與不解,然而,我還是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興奮與激越,這一切來得太快了,他還沒有從課間的那一剎那中回來……課間十分鐘,我埋頭趕批著作業,一路打鉤,批到陳輝陽的作業時卡殼了,我叫同學把他“請”到我的身邊站著面批,他的作業本上有兩個錯別字了,我用紅筆重重地圈了出來,一臉嚴肅地說:“千叮嚀,萬囑託,不要寫錯別字!要仔細檢查!”聲音不高,分量卻很重。說完,我抬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從他臉上找到悔過的表情。他沒有說什麼,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神好特別,我驀然發現一種從心底流淌的渴望,一種對學習的熱情正在悄悄地消逝,他的整個表情變得木然,我的心為之一顫。

等他走後,我又重新審視這份作業:字的“個子”縮小了許多,在雙線抄裡排得很勻稱;一筆一畫寫得重重的,十分清晰有力;他還默寫了整整兩頁詞語,哦,相當於做了兩天的作業呀!我著實吃驚不小,不覺翻看起他前陣子的作業,他的作業整潔了,字跡端正了,每天的默寫總是別人的.兩倍,卻看不到一個“優”。記得前兩天我發作業的時候,他老是悄悄地翻看優秀作業的名單,而我當時還曾不屑一顧地阻止他……噢,我對他做了什麼?猛然間,我彷彿看到了他那帶著期盼的眼神了,彷彿一下子明白他所有的含義……這份作業好沉,這是一個孩子用“心”寫的,一個簡單的對錯符號只能來判斷作業的正誤,而面對一份真正有質量的、蘊涵著特別價值的作業,必須以自己的一顆真誠的“心”去發現、去觸控、去呵護……

因為懂得了,所以也特別珍惜,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工工整整寫上了一個“優”,蓋上了一顆鮮紅的“星”,還特意畫上一張遲到的笑臉。

此後,這樣的“特批作業”多了起來,作業本上又多了許多豐富的內容:一面面鮮豔的小紅旗,一個個可愛的笑臉,一句句我與學生的悄悄話……每每看到這些,感覺是甜甜的……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9

剛教學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為了瞭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我進行了一次小測驗,通過測驗發現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都不錯,特別是計算,班上學生整體的計算水平還不錯,計算錯誤很少,但在批閱試卷的過程中,有兩個學生的情況引起了我的注意,計算部分的24分,只對了一、二題,是粗心,還是不會?當時,邊批閱試卷我就在想,計算應該都會做,因為平時他們的作業我都一個個過關,只是有幾個學生試商的速度慢些而已。

為了能瞭解這兩個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我專門找來這兩個孩子來我身邊訂正,可這次訂正真的讓我發現了問題,原來他們倆商是二位數的都會做,而商是一位數的全都不知該怎麼辦,我只好重新教他們算,讓他們比較二者的區別,半節課的時間過去了,兩個學生似乎都懂了,我以為沒有問題了,也就放心了。雖然是有點放心,但心還是放不下,今天早晨,我又叫來了這兩個孩子,隨手出了幾道計算題,這裡面有商是二位數的,也有商是一位數的,可接連出了幾道題,發現他們倆只對了一題,速度特別慢,連最起碼的試商基本都不會,這是怎麼啦?在前一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幾乎每天都要檢查他們的作業,他們也曾經在我身邊做過作業,當時他們只是速度慢一些,但計算方法還是會的,這是怎麼啦?

課餘和同事閒聊,聊到了這一話題,同事告訴我,可能是負遷移對他們的影響,這一句話提醒了我。這兩個孩子,當初學習由商是一位數的除法過渡到商是二位數的除法後,我就發現前者他們就有點把不準,老是出錯,但經過幾次輔導以後,情況有了些好轉,因為考慮到商是一位數的計算比較簡單,又是基礎性的知識,前期的教學已經非常紮實,後一階段就沒有強化訓練,誰知問題就出現了。

對於大部分部分學生來說,出現這種負遷移的可能性很少,但這是兩個特殊的孩子:一個接受能力很差,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反覆炒好幾遍才能掌握簡單的基礎知識;另一個上課從來就沒有辦法讓自己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就可能會進醫院。面對這樣的群體,避免負遷移對他們影響的最好方法只有讓他們在每一個知識點上都要反覆訓練,形成技能,再利用遷移學習稍深一些的內容,又通過不斷訓練,形成技能,長此以往。可這樣一方面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負擔,使他們的學習壓力更大,另一方面他們自己的學習時間不允許教師這樣做,這樣做勢必影響他們其它知識和學科的學習。

面對他們倆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真的束手無策,唯一的方法只能重新再炒一遍,我別無選擇,只希望可惡的負遷移離他們遠遠的!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0

估算,是每次計算教學都不會少的內容。但從以往教學估算來看,一般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先精算後估算,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用得比較多,有不少學生在估算時,先用口算的方法算出正確的結果,再求出精確值的近似數;二、不能真正理解估算意義,為了估算而估算,學生被動估算,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些單純的估算運算,只需要學生掌握估算方法而已,在估算這些內容時學生沒有自主意識,更為主要的是學生不能將運算過程的估算方法靈活運用,使估算的作用得不到發揮。

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估算能力培養,但總不能擺脫以上的尷尬局面,問題的關鍵還是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估算的實用。如何使學生體會這一點,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教學中我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

首先在口算部分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估算上,通過不斷的估算訓練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想為後面的筆算教學做一些鋪墊,在這裡,學生進行的還是估算運算,是一種技能訓練,還沒有達到自主運用的程度。自主運用還是在筆算部分得到體現,商是一位數的筆算教學部分一共有這樣幾道例題:92÷30,140÷30,84÷21,196÷39,140÷26,前兩道例題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不少學生由於有口算的基礎可以直接寫出商來,第三道題主要有兩種情況,一些口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寫出商,但這畢竟是少數學生,大部分學生口算能力沒有達到這一步,只能依託估算的方法進行試商:將21看成20,84看成80,估商為4,後兩道題的`情況也是這樣:196、39、140、26這四個數學生分別看成200、40、150、30,估商都是5。除數是整十數的情況畢竟比較少見,大多數除數都是非整十數的兩位數,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是將除數用“四捨五入”法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被除數不變,這樣就會出現試幾次商的情況,比如教材在後兩題就出現了試兩次商,才能確定最後的商。

這節內容在教材的編排除了安排了“四捨五入”法試商外,還安排了一些特殊的練習,比如被除數的前兩位和除數比較接近的,一般商8或9;看成中間數的,比如將26看成25,16看成15等等。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試商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選擇靈活方法進行試商的能力。但無一例外的是,所有這些題目,學生用估商的方法都可以解決,和教材上的方法比起來試商的次數是最少的。

有了這樣的體驗,現在班上的學生每見到一道式題,最先想到的不是精算,而是估算,然後利用估出的結果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的商。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1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

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裡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2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

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裡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型別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

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三、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

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3

培養“說數學”,可以促進學生大膽質疑。俗話說:“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學問常常起源於疑問,在人們習以為常的小事中發現問題,是優秀科學家的品質。質疑態度在科學發展中上有著了不起的作用,質疑不止於發現問題,還要提出問題。一個問題的提出,它可以成為一個見解,一個研究專案,一個科研目標。發展學生說數學能力,教師必須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並提出質疑,再引起知識的'遷移,問題的解決。

培養“說數學”,可促進學生非邏輯思維的發展。非邏輯思維包括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非邏輯思維能在一瞬間迅速解決問題,或解題思維中迅速定向認清解題方向或途徑。

培養“說數學”,能力有利於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對那些數學學習缺少自信的學生,在說數學過程中改進了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說數學的教與學雙方都有學生,學生自然多了一份親近和默契。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無拘無束密切配合,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4

數學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

要使學生一拿到數學新書時就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學生的興趣是它的基礎。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麼如何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興趣,這在第一課尤為重要,特別是在佈置第一課的作業中尤為重要。

二、培養學生情感,促進師生感情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知識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情感傾斜,關注學困生

對於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情感上多一些傾注,在課堂多一些關注,課後多一些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可能會有所提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但要有一顆愛心,更要有一顆耐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困生”轉化工作越來越受到關注,為此,廣大教師已經從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轉化措施,促進“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開展。但本人覺得,在教育應張揚學生有個性、應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今天,採用鼓勵表揚方式,來引導促進“學困生”的成長,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勵表揚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要讓陽光哺育每一個學生們快樂地成長,就需要有“六心”。

1、愛心。愛是教師的一把金鑰匙。真摯的愛,可以填平師生之間的鴻溝,取得學生的信任。教師要真正瞭解學生,充分信任,以平等、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困生”,才能輕鬆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學困生”感受到愛的陽光,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2、信心。信心是“學困生”成功的基礎,在對待“學困生”方面,一是教師自身要樹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個“學困生”不僅有進步的心態,也有進步的渴望,老師只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樹立起轉化“學困生”的信心,“學困生”身上雖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也蘊藏著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閃光點”,老師應選擇有利時機,適當加以表揚、鼓勵,循循善誘,喚起其積極向上的心靈火花。

3、細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有有缺點和優點,作為教師絕不能緊盯著學生的缺點不放,以致於看不到他的優點。特別是對“學困生”,他們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更需要教師細緻觀察,全面瞭解,從而發現挖掘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讓一個“閃光點”在愛的陽光沐浴下變成更多的“閃光點”。

4、耐心。“學困生”的個性特點,素質天賦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導致了在轉化他們的過程中的差異性和複雜性,往往花費了艱鉅的勞動卻收效甚微。作為教師,要切忌煩躁和蜻蜓點水,應一個知識點、一道習題耐心地講解,作個別輔導,指點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厭其煩地指導,直到讓他們掌握為止。因此,教師需要有耐心,更要“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5、寬容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寬容,會給“學困生”撐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老師對犯錯的“學困生”不要動不動就批語、斥責,這樣會使“學困生”變得消極自卑,尤其對個性倔強的“學困生”,無休止的批語、斥責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產生叛逆心理,使“學困生”從感情上疏遠教師,不願意按受老師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包容“學困生”的所有缺點,從感情上親近他們,興趣上引導他們,學習上啟發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讓“學困生”體會到老師時時刻刻都在愛護、關心他們。

國小數學教師隨筆15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與科學方法》一文中說:“現在的教育有兩種,(一)如一個新學生坐在洋車上,叫車伕拉著拼命跑幾十里路,結果自然是學生逸,車伕苦。但讓學生自己再回來恐怕還是不能。(二)如一去不坐車,不認識路就問警察,自然是辛苦一點,但走到回來時,包管還能回來的”。第一種情況車伕很累,但學生恐怕還是不認路,也就是說他沒有學到東西;第二種情況學生雖然累,但真正學到了東西。

從這例子聯想當前的數學教學,有時教師教得很累,但學生仍然不會自己學,一切等著教師給,我們不正是扮演了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車伕角色嗎?在新知教學前,生怕學生掌握不好知識,想方設法鋪設臺階,讓學生踏著小碎步地接近新知識。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為了促使學生能實現新知向舊知的轉化,我們複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方法,又複習了商不變的規律這一轉化的依據,這樣還不夠,還順勢丟擲關鍵一問:怎樣才能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呢?有了這些鋪墊,學生自然毫不費力地得出轉化的方法,接下來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如何把轉化的過程落實在計算過程中,以及訓練計算技能。這樣教學,轉化思想及轉化的方法,都是教師告訴學生的,恐怕以後他們還不能運用這樣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坐在“洋車”上,會有嚴重的依賴性,等著有人給他“拉車”。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會獨立走路了。

我們為什麼要鋪設那麼多臺階呢?無非就是為了“分散難點”,讓學生能夠輕鬆地掌握新知,從而達到人人都“會”的教學效果。不可否認,從眼前來說,這樣的做法教學效果可能會很好,但從長遠角度來考慮呢?“教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與學的中心也應是“學”。知識是掌握了,但卻是我們“教”出來的,而不是他們“學”來的。過多的鋪墊,讓學生朝著教師既定的方向前行,學生只是被動地照做就行,並非自主地追求新知。學生十分容易地就到達了目的地,難以體會到“跳起來摘果子”的樂趣,對知識的理解很難深刻,對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利的。

如果撤掉某級階梯,學生就不會“跳起來摘果子”了嗎?如果不給學生複習商不變的規律,學生就都想不到這個在國小數學中極其重要的規律了嗎?如果不通過計算複習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計演算法則,學生就不能計算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了嗎?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論”的.前提就是認識小孩子有力量,“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正是因為我們過多的顧慮,把“教”凌駕於“學”之上,輕視了孩子的潛能,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有發揮個性的舞臺,讓他們少一些依賴和惰性。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學中,我大膽拋棄了過多的鋪墊,做了兩件事:一是在新知開始前滲透轉化思想,二是提出問題:今天學習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讓你想到學過的什麼知識?可以藉助什麼把新知識轉化成已有的知識?

應該說,在數學教學中,鋪墊是需要的,因為有些舊知時隔久遠,學生可能一下子不能再現知識,適當提示、再現是需要的。但過多的鋪墊,面面俱到,嚴重削弱了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不利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陶行知先生提醒我們: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我們想得太多,為學生做得太多,無疑對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是一種束縛。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看扁”他們,他們可以自主地尋找知識源,提取相關的經驗,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建構新知。臺階可以適時幫助學生鋪一點,但更多的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找材料、自己想辦法。要點到為止,不能過於深入,把進一步深入的權力還給學生。

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是自主的,教師的“教”重在指導。學生自主的前提是教師要本著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多給學生留些空間,敢於放手。不做吃力的車伕,做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給學生提供幫助的警察,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