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反思(通用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7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育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教育反思(通用6篇)

教師教育反思1

教學無小事,處處有反思。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頭戲,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它被廣泛地視為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更是教師成長和教師發展學校的動力。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與特徵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何謂“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師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所謂教學反思,是指中國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與強化,或給予否定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效能和素質的過程。

美國學者波斯納(G·J·Posner)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展將大受限制。從中可見,教學反思也就是指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靜的思考和總結,以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反思的特徵

總體來說,教學反思有以下四個特徵:

一是實踐性。無論教學效果怎樣,都可進行反覆實驗。且這種實驗表現了一定的自覺性。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不僅是教師個人的思想需要、成長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覆覆、正反結合。教師能立足自我之外,對自己實踐情境和經驗作多角度、多層面及正反兩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規進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師要進行反思,就必須超越自我,敢於質疑自己,正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並尋找解決的良方,從而達到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可催人奮進。存在問題須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四是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鬥”。或晨起望藍天,或燈下靜夜思,或課後尋不足,或掩卷研究時,這些教學反思活動都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它有助於教師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及其指向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然後知困”,教學反思會釋疑解惑,能不斷超越自我。教學反思可以啟用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教學反思內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課堂教學指向

關注“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技巧的運用等。課堂教學的活動方式能否激勵學生的成長,是否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機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效果如何,都是教學反思中最常見的內容,也是主要內容。

(二)學生髮展指向

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發展等。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就是學生髮展的指歸。課堂教學是否找到且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否激勵和促進學生的成長;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討論的效果如何,參與的程度如何;教學中是否體現了個性差異,是否因材施教併發揮了學生的不同特長(讓“好學生”吃得飽、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這些內容都指引著學生髮展方向。

(三)教師發展指向

關注教師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發展與教學體驗等。教師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教學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學方法是否適應學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師生學習共同體”,是否獲得了教學新體驗等,都可以進行教學反思。

(四)教材建設指向

關注教材的建設及其發展。華東師大有名的基礎教育專家鍾啟泉教授說過: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無論“文化課程”“實施課程”“習得課程”都需要教師去認識、去再造、去落實。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即課程”。

隨著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的開發,如今,作為教學資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資源了,教材的權威性也在減弱,它只是教學參考或提示性的教學內容。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設者。教材也是在教學中不斷檢驗、發展和完善的。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是否科學,有沒有創造性,對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關注教改理論、實施的目標,以及學科的發展方向、實施課改的措施、力度等。這是教師發展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體現。

三、教學反思的階段與步驟

教學反思是當代教師教育教學方面一種時髦的文體。它可分為四個階段、五個環節。

(一)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即發現問題階段,主要是情境回顧(第一個環節)。首先教師要圍繞著教學中某一特定的問題,從學校環境、課程、學生、教師本身等方面收集有關的資料。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自述與回憶、他人的參與性觀察、角色扮演、軼事記錄、各種檢查表、問卷、訪談等,也可以藉助於錄音、錄影檔案資料等等。教研組、平行班老師要創設輕鬆、信任、合作的氣氛,在合作中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所在。

(二)行動階段

行動階段即分析問題階段,主要是分析得失並找出原因(第二、第三兩個環節)。教師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關於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資訊。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包括自己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情感和技術方法等,以形成對問題的表徵,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這裡,教師可以利用自我提問來幫助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相互觀察和分析)來進行。

(三)反思階段

反思階段即確立假設階段,主要是尋求對策(第四個環節)。明確問題以後,教師開始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或通過請教專家、同事,或通過閱讀專業書籍、網上搜索文獻資料等途徑)搜尋與當前問題相似或相關的資訊,以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設性方案。這種尋找資訊的活動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產生的研究結果有助於教師形成新的、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四)再行動階段

再行動階段即驗證假設階段,主要是明確方向並付諸行動(第五個環節)。根據學生的需求,合理地調整和改進課堂教學,開展個性化的研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課堂教學真正被學生接受和喜愛。考慮了每種行動的效果後,教師就開始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問題、新的經驗。

正當這種行動過程再次被觀察和分析時,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迴圈。

由此可見,教學反思是呈週期性的:教學反思——教學實踐——再教學反思——再教學實踐……如此迴圈,不斷飛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也就從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會水漲船高的。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與形式

(一)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的時候,要找出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採用行動研究法和比較法這兩種方法。

1、行動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物件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闢資訊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物件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個階段。

2、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說教師要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說的兩種方法,運用了兩個參照系:前者是從師生的角度對教師“自我”與學生眼中的“他我”進行分析,後者則立足於教師“自我”與其他教師特別是“名師”的比較。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以理論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長。

(二)教學反思的形式

教學反思的形式多種多樣,劃分的標準不同,形式也必然會不同。

1、從教學反思的時間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課前思:在教學之前進行反思。這屬於超前性反思。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密切結合個人的感觸,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一形式對新教師更為重要。

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予以糾正。

月後思:針對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開始冷靜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會考試之後。可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的意見,屬於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教師對期中教學質量諸情況進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還有期後思、年後思、屆後思等。也就是說反思教學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班的情況進行巨集觀性的教學反思。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徹底、全面,對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影響很大。

2、從教學反思的性質來看,有以下三種形式

自發性反思:對自己和他人的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的總結與回顧。如教學後記、教學小結都屬於自發性反思。這種反思伴有自發性,隨意性較大,或體會、或感想、或總結,因其內容具體,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夠揭示教學行為等背景後的規律。

理性式反思:多種觀念、多角度、多側面的反思、評價、判斷,從教師的言行舉止到教師的責任使命,從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到探討教師的基本素質等,目的在於研究問題的性質與根源。相比而言,這種反思較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實質性的東西來,帶有探索性。它對教師的`要求高,幫助、影響教師的發展也就大。

發展性反思:對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進行深刻的反思,從教師、學生與學校的角度來探討教育教學的改革、實施和評價等,能解決問題的癥結,提出有力的措施。這種反思更為巨集觀,研究性更強,關注教師發展學校,是一種最高階的教學反思。

3、從教學反思的水平來看,又有以下三種形式

教學反思的水平層次是不一樣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劉加霞博士在綜合比較了中外教學反思的不同情況後,依遞進性將教學反思劃分為以下三種水平:

教學技術水平(前反思水平):關注“怎麼解決”、“怎麼做”,達到一定的目標、採用的手段、獲得的效率。課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準反思水平):透過教學行為層面分析背後的原因,目的在於探討或澄清個人對行為的理解、原因、意義等(該反思形式更為客觀)。

價值判斷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時考慮道德倫理標準,並從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下審視這些問題,並揭露潛在問題的意識形態,以指導改革。

教師教育反思2

一、實事求是,因材施教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一方面,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英語,有的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國小一年級對於他們剛從幼兒園上來,有的甚至幼兒園都沒有上過,所以還不適應國小的教學環境。因此,講得太快太急,照顧不到整體,教學效果不會理想的。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學習效果有直接影響。

二、認真備課,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英語是一門外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

1、玩中學,在遊戲中學有所得。遊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法,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的基本活動,靈活運用各種遊戲,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比如學習身體部位時,用touching game,在學習動物時採用了“模仿動物表演”的遊戲;還有guessinggame,missinggame,driveatrain,“丟炸彈”以及玩單詞卡片的遊戲。不僅避免了枯燥的認讀,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說、讀的興趣。這些遊戲由於帶有比賽的性質,參加遊戲的人都抱著渴望獲勝的心理,就使參加活動的學生有興趣學、積極去學,並有助於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孩子們在遊戲中,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發了表達的慾望,提高了口語實踐能力,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與教材之間產生通暢的情感交流。

2、歌中練,在歌聲中鞏固所學知識。國小生生性活潑、愛唱愛跳。針對這一特點,利用或改編了與學習內容符合的歌曲或歌謠(chant),並加以動作表演。

3、畫中樂,在塗﹑畫中體會學習的樂趣。低年級學生情緒活躍、開朗,具有好動和穩定性、專一性差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中不僅僅鍛鍊學生的“動嘴說”,還讓學生“動手畫”,如用水彩筆塗水果顏色,學生們在塗、畫中,與同伴團結合作,展示傑作,並相互交流。

4、實物教學。在課堂上儘量利用實物教學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摸、聞、聽、觸結合起來,如教pencil,bag,book等文具單詞時,讓學生看著真實的物品來學單詞,並且摸著、說著,再加以有趣的動作,就能更好地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三、一年級的英語教師應格外具有親和力

一年級的英語教師應格外具有親和力,我在課堂中的教態親切自然,語速適中,語調語音準確,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輔助以生動的手勢、動作和表情等,讓學生邊聽邊理解老師的意圖,在日復一日的反覆訓練中使學生逐漸達到聽懂記牢的水平。如教“Let’ssingasong。”時,我每次使用英語時做出固定的動作,然後和學生一起表演唱歌,這樣反覆多次後,學生就明白了。通過日積月累,學生就會聽懂很多的課堂用語。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可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他們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採用新穎的評價方式

在教學中我採用口頭表揚和精神獎勵的方式,如獎給小貼畫、五角星、小紅花等。特別注意對學習後進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評價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說歌謠、唱歌曲、表演對話等),與學生交流。總之,今後我會繼續加強對教材鑽研,多動腦筋,讓學生學得更輕鬆,爭取更大進步。

教師教育反思3

一、教學“讀讀記記”

1、出示短語讀一讀,發現短語構成形式。美麗的夏夜精彩的球賽;可口的松果透明的翅膀;有趣的問題悶熱的天氣;亮晶晶的眼睛綠油油的荷葉

2、全班交流,小結短語的形式。通過朗讀和研究,孩子們有了一點點的發現,謝朱添說:“短語後面的詞語都在寫一樣事物,比如松果、翅膀、眼睛、荷葉……”有孩子發現“亮晶晶、綠油油”是ABB式的詞語,還發現了“美麗、精彩、可口、透明”等詞是寫後面的事物是怎麼樣的。於是,“(怎麼樣)的(什麼)”這個短語形式就得出了。而後,在教學《浪花》時,我就讓孩子們找找這樣的短語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輕輕的步子、雪白的貝殼、青青的小蝦、淘氣的娃娃”,非常開心,這就是學以致用啊。

二、教學“我會讀”

初讀短文後,孩子們因為發現了“()的()”短語而興奮。我讓他們再讀讀短文,還會有更多的發現呢。

1、感受“浪花”的淘氣。短文內容簡單,孩子們一讀就笑了,問:“為什麼笑呀?”回答:浪花太有趣了!太調皮了!太有意思了!……再讓孩子們找找短文中是怎麼寫的。從“悄悄地、搔癢了我的小腳丫、像一群淘氣的娃娃”可見它的“淘氣”,通過朗讀展現這份調皮搗蛋。

2、發現了比喻句的寫法。還是謝朱添,他在第二次讀短文時說:“最後一句話是比喻句,說浪花像一群淘氣的娃娃。”於是,我再進行強化,讓學生說說把誰比作了誰?(浪花比作了娃娃),用筆圈出“浪花”和“娃娃”,再用一條線連起來。然後還讓孩子們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啊,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更可愛了、更有趣了……小結:原來用上比喻句可以讓某樣事物變得有趣、可愛、生動,我們以後也可以用用啊。

3、“我發現了這裡用了擬人化的寫法。”“我發現了這裡用了擬人化的寫法。”——這是黃亞坤的驚人之語。在謝朱添之後,黃亞坤亦發出了驚人之語,不要說孩子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就連我也為之一震,便追問:“擬人化的寫法,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啊?”他不疾不徐地說:“短文裡說‘浪花又唱著笑著跑來了’,只有我們人會‘跑’,浪花又不是人它怎麼會跑呢?把它當做人來寫了,用了個‘跑’,所以說是‘擬人化的寫法’。”哇,孩子們的能力真的不是可以估量的,我帶頭鼓起了掌,並把“擬人化”三個字端端正正地寫在黑板上。然後,我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究這個“擬人化的寫法”,讓他們再來找找看,短文中還有哪些詞也能讓你體會到這是“擬人化的寫法”?孩子們一個個起勁地找了起來,找到一個用“△”標註一下,如:看見、邁、走、搔、回家、唱、笑、捧。其實,這一環節並不在我的教學預案設計中,但課堂上孩子的精彩發言我不想就這麼白白丟失,這一環節的學習我覺得非常有價值,並沒有強求學生一定要記住這個知識點,但至少每個孩子心中有了這樣一種意識,那就是在我們的寫作中有一種叫“擬人化的寫法”。而這也成了我此次教學中最得意之處,因為《浪花》帶來了課堂上那朵小小的“浪花”。

【附短文】

浪花

我坐在沙灘上玩耍。浪花看見了,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悄悄地瘙癢了我的小腳丫。笑得我眼淚都流出來了,它才嘩嘩嘩地笑著跑回家。一會兒,浪花又唱著笑著跑來了。這次它給我捧來雪白的貝殼,青青的小蝦。我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嘩嘩譁,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群淘氣的娃娃。

教師教育反思4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成就學生的同時重視自我的專業發展,也就是成就教師。教師只有通過認真學習,親身實踐,深入反思才能不斷與時俱進完善自我。

一、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實現自我超越

教師要不斷學習,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的需要,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需要,是當代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還是應該不斷地充實知識,更新觀念,拓寬認識領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長,才能保持教育的青春與活力. 。因此要多讀讀課程理論的書,多讀讀學科方面的書,讀書多了,掌握了足夠的課程理論和學科知識,就能對所任教的課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能正確地處理好教材的選擇等問題。讀書能形成個體的較高的理論水平,以便對課程進行再認識,再建構,可以是實踐中對國家課程的再認識。

除此之外、要系統掌握新課程標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應以“標準”為準則,這好比射擊,沒有準星,再高明的射手中靶的機率也要大打折扣。

二、要吸收積累名師的教育觀點、經典講課模式、教學案例等。

提高業務水平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教師能把課上好。什麼樣的課才是好課?怎樣才能上出好課?如果不向他人學習,僅靠個人摸索,其成長速度必然大打折扣。以同事中的同一層次或高一層次的中的課堂水平進行比較,找到別人的長處,確定自己應該努力的地方,在課堂上不斷地實踐以實現超越。

任何教師對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水平都有清醒的認識,即自己已具備某些優勢,還存在著某些不足,需要向別人學、懷虔誠學習之心,認真細緻地觀課,感受、發掘授課者的成功之處,在觀課過程中才會有較大的收穫。

案例研究。我認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是教師把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的最佳途徑,是教師由理論走向實踐的橋樑。真正能夠做到以研促教、以教帶研的科研效果,能夠使教師直接關注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研究自身教育的得失成敗,並進行適時調整和修正,使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生機勃勃的動態課堂一起生成,切實提升自己對教育教學現象和問題的自覺分析探究能力。

三、在實踐中追求突破

1、教師在課堂實踐上要有清醒的課程意識。所任教學科在學生髮展上要達到什麼要求,在每堂課上都要使自己的努力指向這個目標。幾年時間下來,課堂教學實踐上才能呈現較強的學科思想。而個人在課堂實踐上的問題都能以課程思想加以觀照、審視,解決,課堂實踐水平自然就達到較高的學科層次

2、是課堂教學的整體上要有創新意識。

教師要有新的精神面貌,採用新的教法,不斷充實新的資料。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處於積極思考狀態,面對活生生的學生,面對活躍的各種課堂因素,要能出奇制勝,有創新的意識,處理好各種問題,顯示高度的課堂機智

3、必須做好教學反思。

3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可見教學反思在教師成長中的作用,所有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以啟用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要想有所成就的教師都要重視教學反思。

總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就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幫助自己不斷成長。

總之,我們教師應把握時機、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能讓我們積累越來越多的知識,凝聚越來越大的能量,能讓我們的心兒飛得更高,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遠。

教師教育反思5

幾年來,我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反思的地方很多。“班風決定學風,學風決定成績”,正因為我所教的班級的班風與學風兩者都存在問題,故上期末考試語文成績很不夢想。但我作為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抓好閱讀、作文三個方面的教學,覺得還是挺成功的:

閱讀教學:

一、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二、應注重指導學生的運用與創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新”式學習。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要讓學生反覆閱讀原文,要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並在閱讀筆記上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資料。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經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並且還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創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資料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我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記憶體、思想情感等聯絡起來思考,經過比較延伸、聯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資料,並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環節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要運用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這一環節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三、讓學生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活力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作文教學:

一、鼓勵學生、體現自我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我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景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我的寫作個性。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二、以學生情感為為主

以學生情感為作文教學的出發點,教師不再是作文教學的主宰者,而應當是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和反應者,這就要求教師,一是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力。國小生活動的天地大多是學校和家庭,這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感知範圍,要想讓學生寫出或寫好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必須使他們有很多感知了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眾多的表象。所以必須在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感受力。二是要出一些開放型的作文題目。例如,給出一個範圍(不定題目),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實際需要確定題目進行寫作。

三、從學生實際情景出發

要允許學生在自身實際情景的基礎上“自定”所要到達的寫作目標,諸如文體、材料選擇、表達手法運用、表達技巧的借鑑等方面,不搞統一要求,也不提統一標準。一般地說學生“自定”的目標總是較切合他們的實際水平,並且正因為是“自定”的,若目標包含必須的挑戰性,會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自覺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一是可讓學生變換題目寫。對於同一事件,學生從不一樣角度,擬出不一樣的題目進行寫作。如“登山”,可按中心、時間、人物、事件、感受等方面進行寫作。二是可讓學生從不一樣角度寫。從多角度認識和表達,如“學校”,可寫學校的景色宜人、過去的學校、未來的學校、學校中的新人新事新風尚、教師的辛勤勞動等。三是可讓學生運用不一樣的技巧寫。可按順序寫,也可用倒序寫;可先總後分也可先分後總等。四是對課文進行補寫、續寫等。

四、以自由作文為主

在寫作過程中允許學生自我完成,也可自由討論;能夠一次性定稿,也可一人寫多篇。總之,只要學生在“寫”,教師對“寫”的方式、過程儘可能不加干預。只要學生“寫”的目標到達了,手段由學生自由選擇。這一原則下具體的做法有:一是讓學生建立自由的創作交流組織。二是教師要有民主的指導方式,促進學生大膽準確地表達,這就要求教師要鼓勵並容忍學生不一樣的看法和意見。如《一件……的事》,學生一般都從正面寫,其實還可從“反面”寫,如後悔的事、悲痛的事、想起來令我汗顏的事等等。又有學生寫《我的母校》總是寫學校如何吸引人,生活如何難忘,其實也可談令自我悲痛的事、令自我生氣的事,它們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對此,教師應予肯定。

以上是我一學期來對語文教學的一點反思,難以言盡。但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做好學生勤奮好學的思想工作是必不可少。

教師教育反思6

從國中的體育教學一下子轉到國小的體育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們非常可愛,但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最讓我不適應是以下幾個方面:

1、國小生的課堂紀律:

國小生的課堂紀律非常差,尤其是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什麼紀律可言,上課期間,絕大部分同學也都是在說笑打鬧,跟沒有上課一樣,紀律保持一般不超過5分鐘就又開始亂起來了,而且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我總是要花1/4的時間去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例如:“老師那個同學罵我”、“老師那個同學打我”、“老師我要尿尿”等等,他們的這些行為,讓我這個從事國中教學已四年的教師哭笑不得,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

2、國小生的行為習慣:

國小生們的行為習慣也非常差,上課不知道出來上體育課,前兩個星期上體育課都是讓老師去班裡叫才知道上體育課,老師排好的隊形等下次上課時跟沒有排隊是一個樣子的,還得讓老師重新整理,根本就記不住自己的位置所在;在上課期間總有很多學生要求上廁所和回教室喝水之類的事情,“可愛至極”。

3、國小生的教學進度:

我教的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所以教廣播操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也是學生們入學以來體育方面的頭等大事,教廣播操對我來說那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經過兩個星期的教學以後我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廣播操的進度非常的緩慢,而且在非常慢的進度中,還是有1/3的學生學不會,我的教學進度無法進行,教學難度也隨之上升,我總是想盡一切方法費盡一切心思讓學生們能學會,可是無論我怎麼費勁怎麼努力還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我教國中的大孩子教習慣了,可能是我該改變觀念了,無論怎樣我認為國小生比國中生好教的想法落空了。

雖然初到國小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相信自己的實力,能很好很快的適應這裡的一切,很好的帶好這些可愛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