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1W

前言: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以其想象的瑰麗奇特、誇張的大膽離奇,特別是其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愛,以下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李白,瞭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2、技能目標

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3、情感目標

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鑑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以及深層含義。

2、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請問:這幅這聯寫的是誰?(李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專題》。李白是我們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與人稱“詩聖”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是我國古代繼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李白奉召進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給了他一個侍御閒職,並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詩仙的形象活在人們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來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他五嶽尋仙,浪跡山水,就連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傳說他的母親“夢長庚星而誕”,又說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們心裡李白並沒有死去,只是去追趕他所喜歡的月亮了。李白詩自然雋永,雄奇飄逸,充滿著超塵脫俗的浪漫主義情調。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三、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成為樂府歌行體的一種。“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古體詩。

四、字,詞,音

天姥、瀛洲、剡溪、淥水、澹澹、霹靂、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覺時、天台、語天姥、謝公屐、殷巖泉、慄深林、鸞回車

五、賞析第一節

1、齊讀並思考:

①前四句詩寫了什麼?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什麼要從瀛洲寫起?

明確:寫天姥山的神祕飄渺、迷離恍惚。

以瀛洲來陪襯天姥(側面描寫)。天姥山像傳說中的瀛洲一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②後四句詩寫了什麼?用的是什麼方法?

明確: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

對比、襯托。用五嶽、天台來襯托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兩句說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台作陪襯,說天台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遊之念呢?

2、小結:

概括大意

本節總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神奇,這是入夢之由。

六、賞析第二節 (結合多媒體)

第二小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為夢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間景象、神仙洞府、夢境消失五個層次,請概括景物的特點以及李白心情的變化。

(1)夢到剡溪:清幽寂靜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盪漾,猿猴的啼聲悽清。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直掛雲帆濟滄海——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 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壯美奇絕

我腳上穿著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岩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3)夜間景象:離奇險怪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岩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迷惘震驚苦悶抑鬱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開啟。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著金銀築成的宮闕。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著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飄飄欲仙的李白

(5)夢境消失(過渡句,寫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悵鬱悶的李白

總說:這裡的象徵意味是多重的。

夢遊天姥的歷程與作者尋夢長安的經歷何其相似。

這不也是人生歷程的寫照嗎?滿懷理想,苦苦追尋,始達目的,但曲終人散,終歸沉寂。

但這裡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發作者深沉的思考:什麼才是人生的至境?什麼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個夢境即如是美好,那麼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賞析第三節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指什麼?

明確:指上節所寫的夢境如煙,瞬息即散。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和傷感情緒。“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裡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

2、“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句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這同時也表明,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正是為了心靈的撫慰。

3、“且放”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一方面,放鹿青崖、騎訪名山反映了詩人與現實的對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詩人放達的情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性格?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①傲岸性格,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②是“詩眼”,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八、鑑賞要點

從表面看,這是一首遊仙詩,它的主體部分(“雲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關於神仙世界的描寫;但詩人的遊仙之念決不同於那種完全置身於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嚮往這個世界,是因為他厭惡眼前的黑暗的現實世界。這一點,詩人在詩尾有明確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才是全詩的主旨。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解放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在這首詩裡也表現得很明顯。一是豐富的想象。詩人的想象有來源於民間傳說,例如關於仙境的種種細節描寫;也有出於詩人的人性愛好的,例如明月“送我於剡溪”,這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樣,是詩人把月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二是大膽的誇張。這種誇張不是簡單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著詩人美好的感情,如詩的開頭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蘊含著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嚮往之情。杜甫說李白“飄然思不群”,於此可見一斑。

概括主題:通過描寫夢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寫出了詩人憎恨現實,追求自由

板書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一、夢之由  現實天姥 神奇雄峻 景仰嚮往 對比襯托誇張

二、夢之境  夢到剡溪 清幽寂靜 興奮、輕鬆愉快

著屐登山 壯美奇絕 陶醉、樂而忘返

夜間景象 離奇險怪 迷惘、困惑

神仙洞府 絢爛輝煌 極度興奮、愉快 繪聲繪形繪色

夢境消失  無限哀痛、留戀

三、夢之感  蔑視權貴 追求自由解放樂土的理想,表現了詩人蔑視權貴的精神。

延伸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作為內容,以“尊嚴”為話題,談談人生。

佈置作業

把仙境改寫成一個想象成一個場面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 和詩人當時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賞析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