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隨筆(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師隨筆(14篇)

語文教師隨筆1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槓槓去維繫,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說起了呢?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標準,但總覺得對於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當有關乎於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僅應當是有效率的,也應當是有靈魂的。”

今日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著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著閆學教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著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著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溫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願,說誰都會說的套話,說違背心意的話,說所謂的標準答案,說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經驗,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字面前,建構自我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著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於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閱讀文字的“十分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裡流溢位來的”,如花開花落,似雲捲雲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必須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衝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想象力”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反思自我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於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鐘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髮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我: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於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數量上的多,更在於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盪漾其中”。

讓我們一齊來做幸福教師吧!

語文教師隨筆2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資訊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資訊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國小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字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湧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湧動起來。

對培養國小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國小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國小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小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國小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語文教師隨筆3

四天讀完四章22萬字的《我怎樣教語文》,這是於永正老師教育文集中的一本。讀得熱血沸騰。於老師用最簡潔、最易懂、最平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一個個有關語文教育的故事。這本書字字珠璣。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去踐行。我一邊讀,一邊想,原來大師是這樣煉就的。我敢斷言,如果我們能像於老師這樣教語文,像於老師這樣對待學生,像於老師這樣堅持不懈,把一生獻給教育事業,人人都能成功。

於老師的教學“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是其一生語文教學的最好總結。但凡看過他的實錄、聽過他的課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於老師的課有情有趣,在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感,更沒有恐懼感。整個學習過程輕鬆愉悅,習慣逐漸形成。

重要的是於老師是行家,真懂語文,紮紮實實地教語文。

的確,教語文,無非是識字寫字、閱讀、表達;或者是聽說讀寫。但,說來容易,真做起來卻不易。於老師說“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讀”和“寫”。把這兩樣做好了,學生的語文就學好了。

於老師身體力行,紮紮實實地認字寫字。字要會認會寫,特別重視寫好漢字,規範書寫。寫字沒有捷徑,只有描紅、仿模、臨帖。對比於老師的指導寫字,我們很慚愧。翻開學生的作業本,整潔美觀的沒幾本,大多數不堪入目。是否要下力氣在寫字上呢?是,一定是。新學期,寫字教學要納入重點,藉助書法教學,狠抓一個學期,力爭改變目前的狀況。

語文教學“讀”佔鰲頭。怎樣讀,值得研究。

於老師是這樣做的:備課先備“讀”。這一點,恐怕我們令我們汗顏。平時我們上課,大多上之前,翻翻教參,拿起教案(現成的)就走進課堂。於老師每教一篇課文,要反覆讀,讀到“其言皆出無口”為止。

其次,課堂上,第一件事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暢。在於老師看來這是“保底工程”。於老師每篇課文都要花一節課時間指導讀。但凡看過、聽過於老師的實錄或課的都有體會。我曾看過於老師指導一學生連續讀八篇,才讀正確的課。張天若教授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美國一學者指出:“教一遍不會,教10遍;教10遍不會,教100遍;教100遍不會,別忘了,還有101遍。”當做到了這一步,才有可能讀出感情,讀出感悟。第二件事是品讀鑑賞,抓住文章結構中起關鍵作用的詞語、精彩句段、表現手法上的精彩之處,等等。於老師說:“這一環節最見老師的功力。”

語文課的“亮點”在哪裡。應該是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課堂上,匯入有亮點、解詞有亮點、閱讀教學中的寫有亮點、指導朗讀有亮點……這些亮點怎麼來,關鍵還是老師的功力。於老師說:“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教學專家來。”這應該就是教學“亮點”的真正來歷。因此,只要你還在從事語文教學,就應該認真備課,從目標出發,考慮學情,紮紮實實地教學,教後認認真真寫反思,思考每節課的得與失,並想想為什麼,今後怎麼改進。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教學“亮點”就隨時光顧了。

作文教學是書面表達。於老師十分注重素材來源,探本求源,指導學生解決寫什麼;至於怎麼寫,於老師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作文評改的竅門很實用。

讀《我怎樣教語文》,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是那麼舒暢通達。值得一讀再讀,反覆讀。讀後必有啟發,定有所獲。不僅能學到具體的方法,更能體會於老師博大的教育情懷,對教育的摯愛,人格魅力,以及於老師簡簡單單教語文。

語文教師隨筆4

為期20天的省國中語文骨幹教師跟崗培訓就要落下帷幕,在這段難忘的日子裡,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既緊張又充實。這次培訓,我們全體學員的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大大地轉變了我們的一些教學觀念。培訓中一些動人的場景和感人的片斷更是深深地感染著我們。

一、溫暖溫馨的工作室

XX一中的領導對這次培訓很重視,把我們的培訓地點安排在辦公樓三樓,這裡受外界影響少,配置了電腦、印表機、投影機,圖書資源比較充足,對我們的培訓學習非常有利。我們休息的地方很舒適,每天有校車接送。學校的領導與老師很配合我們的培訓學習,還給我們學員提供了很多技術和理論上的支援,這一切都使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劉老師還精心安排了我們的培訓內容,有教學理論方面的,教學技能方面的,教學交流方面的等,這些培訓內容非常系統,對於我們這些一直呆在自己學校不邁出半步的老師們來說,既前沿又實用。

二、和藹敬業的zz老師

初到跟崗學習之地的第一天,我們已感受到“工作室”主持人zz老師的.迷人魅力,他謙遜真誠、平易近人、熱情好客,令我們感到可親又可敬。雖然已經是省的特級教師和名師,但他非常謙遜有禮,他常常對我們說自己只是一個“主持人”,感謝我們到他們學校傳“經”送“寶”。看,zz老師是多麼謙遜啊!而更令我們敬佩的是zz老師那份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他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每天,zz老師都比我們早到工作室,比我們晚離開工作室,他不但要指導我們學習,還要兼顧學校的工作,每天都忙得像陀螺轉。但他每天都總是精神抖擻充滿幹勁,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兒,我們從沒見過他露出倦容。我們驚訝於他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幹勁,禁不住問他為何總是那麼有幹勁不覺得累。答曰:他在享受工作,憑良心工作,所以不覺得累。啊!一切盡在此言中。這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是一種高尚的師德!

三、豐富充實的團隊生活。

為使我們學有所得,zz老師精心擬定了跟崗學習計劃,在這短短的20天裡給我們安排了許多的學習、實踐活動,讓我們在學習、實踐中不斷超越自我,不斷進步提高。

為了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zz老師給我們開展了《國中語文的讀與寫》的講座;還請順德工作馮毅工作室的成員作了《站在巨人肩膀上,我看得更遠》、《國中語文的備課》的講座。這些專家、學者內容豐富的精彩講座從不同方面給予我啟迪,讓我受益良多。

在跟崗學習期間,理論的學習只是一個方面,我們更多的是教學實踐活動。這段時間,我們每位學員都上了一至二節課,大家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鍛鍊。在此過程中,zz老師給予了我們精心的指導。他認真地聽取我們的每一節課,課後和我們一起議課,真誠地指出我們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意見。每個人的教學設計都要經過多次的打磨,修改,才能被zz老師認可。像林潔萍老師的教學設計《會考作文的審題立意》,修改了十多次,才定了稿,鄒冬梅老師的課被也zz老師否了又否,我的《山市》一說完課,就被zz老師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要求更次修改教案。類似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全體學員都經歷過多次,都感覺到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學員們都說,來跟崗培訓之前,在原單位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非常有規律,工作壓力都不大,學習理論的熱情也都不高,但來到zz老師的工作室後,整個情形都改變了,學員們都把這次跟崗培訓看成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個個每天如飢似渴地學習,20天裡沒有休息過一次,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的,從早上7:30到晚上12:00,都是被聽課評課、參加交流佔滿了。而下午2:30—5:30,都是學員們的工作時間,有的備課,有的寫反思,有的查閱資料,有的寫部落格,有的和指導老師交流等。曾經幾次鄒冬梅中午都不休息、林潔萍等幾位老師工作到凌晨3點多,其他老師每天都跟自已過不去,主動給自已加碼,生怕少學一點東西。

語文教師隨筆5

今天是週六,去東城景苑溜達溜達。這時一個熟悉但又覺得不曾相識的笑臉出現在視線裡。“哦~~?”,我們同時打著招呼。“張老師!”“嗯,是你呀!”激動中摻雜著驚喜。

這是我的一位學生的家長。那時孩子從五年級到六年級,都是我帶的。學生是一個小女孩,文靜可愛。不是很聰明,卻也努力。不愛和老師溝通。我慢慢地去觀察她,發現孩子語文水平還行。寫作語言有一定的文采,但寫作沒有一定的方法。不過我確信這個孩子可塑性強。於是常去培養她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她主持隊會。培養她的寫作能力,幫她一起研究這句話怎樣表達更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的寫作興趣越來越濃,還幫她發表她的作文呢!在所帶的兩年時間裡,從語文能力上提高的特別快,家長看到我總是連聲感謝,說不盡道不完似的。

最值得欣慰的是由於有了寫作興趣,到大學也一直保持,堅持寫作。 到現在,學生都已經國小畢業16年頭了,在北京上大學,研究生,現在都在北京工作生活了。

今天我和這位學生家長又見到了一起,家長還是那樣誠心誠意。讓我感到了欣慰。比起前幾天在公交車上遇到的家長,可是無法比擬的。是的,有的時候,我們的職責是教學生,育學生,作為一個教育者,目的是一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樣的目的可能得到家長的支援,有的可能得到家長的誤解,這都是正常現象,因為家長的水平也不一樣啊。

一朝引正路,受益終生啊!

這是我最值得欣慰的時候……

語文教師隨筆6

高三年級的語文,往往是十月份剛過,第一輪複習就開始了。老師一個考點一個考點地複習過去,學生抱著一本厚厚的分考點專題練習一個專題一個專題地完成。雖然不提倡搞題海戰術,但學生每天不做一定量的練習肯定是不行的。對於學生做過的練習,老師只能從中抽出少數典型的習題給學生講解複習時間這麼緊張,那有時間題題都講呢?於是老師每天自習課或晚自修走進教室的時候,學生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老師一一給以解析之後,往往講得口乾舌噪,四肢乏力(老師大都是走到學生座位旁站著講)。

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很多時候是幾個或多個同學請教同一道題目或同一個問題,也就是說老師為學生解疑的辛苦,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一道題目或同一個問題的多次重複講解造成的。我想,如果我們把為學生解疑的多次重複變成只講一遍的話,那我們老師的辛苦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減輕了嗎?緩解了解疑的壓力,我們就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去深入研究相關的備考知識。

所以,我決定在我任教的班級嘗試設定語文科集疑委員。

語文科集疑委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每天用集疑本收集同學們做題遇到的疑問(有疑問要請教的同學自己在集疑本上登記),及時將集疑本呈送給老師。這樣,老師就可以綜合情況,對學生要問的問題進行酌情處理: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班上集中講;只侷限於幾個同學的問題,則把這幾個同學召集到輔導室一起講;單個同學遇到的問題就個別講解。

那麼語文科集疑委員的工作是交給語文科代表還是另選他人呢?

事實上,進入第一輪複習後,學生主要是完成手頭的分考點專題練習,這些練習一般不用收查,語文科代表除了一兩週收一次作文外,要求做的工作已經很少。因此把語文科集疑委員的工作交給語文科代表是最為恰當的。

語文科代表肩負語文科集疑工作後,他的工作重心已轉移到語文集疑上來了。為了突出集疑工作的重要性,我乾脆將語文科集疑委員的名稱扶了正,語文科代表被我更名為語文科集疑委員。

自從有了語文科集疑委員,不僅我給學生解疑的艱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輕,而且解疑效果也有了顯著提高。

語文教師隨筆7

記得,有一次暑假期間,媽媽推薦黃蓓佳阿姨的一本書——《今天我是升旗手》給我,給我了很深的感觸。

他——主人公肖曉出身于軍人家庭,他崇拜英雄,奇想迭出,他有一個願望,就是當一回學校的升旗手,可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才有資格升旗,第一次升旗,旗手理所當然是班長,肖曉是副班長,沒戲。四年級,肖曉在“國旗知識競賽”中名列前茅,去當升旗手是肯定沒問題,可他很倒黴,偏偏在升旗那天生病了,急性肺炎,錯過了機會。五年級,肖曉聰明反被聰明誤,別人摔了一跤,只蹭掉了一塊皮,明明沒有受傷,他卻把人送進了醫院,原來已定他是升旗手,又被換掉。升入六年級後,肖曉意外撿到了一筆鉅款,間接救了一條人命,因此獲得了一次升旗的資格。他為此做了許多準備,還在家裡反覆練習升旗動作,花費了許多心血。可事情在一夜之間發生了變化:上級領導要來學校參觀,臨時把肖曉換成了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三等獎的林茜茜。星期一早晨,當肖曉得知這個不幸的訊息後,心灰意冷,甚至不願去操場參加升旗儀式。在梅老師的鼓勵下,肖曉終於又勇敢地站了起來——他沒有放棄做升旗手的願望,加倍努力:團結班上所有的同學,幫助冷漠的“學習尖子”林茜茜,讓她變得開朗活潑,幫助“追星族”祝小娜改掉追星的壞毛病,和包郝、馬馭等同學智擒“偷猴賊”,積極參加“手拉手”活動,冒險一個人去北京看升旗,在火車上,和懷娃、小狗孩發生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通過不懈努力,在臨近國小畢業時他終於親手升起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圓了自己的旗手夢。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鼓舞。升旗,一件既莊嚴又光榮的事,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在書裡,我看到了一位國小升旗手的形象:正直、勇敢、善良、坦誠、熱情,勇於和壞人壞事做鬥爭,對待同學像春天的陽光一般溫暖,書中這位小升旗手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到慚愧。我和他相比,還差得很遠。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要向肖曉學習,做一個誠信的人,做一個有責任感、,做一個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的人!

語文教師隨筆8

國小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需要。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我認為通過以下幾點可以培養國小生的說話能力。

一、培養學生說話的興趣,激勵學生大膽說話,獨立說話。

談話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會不會聽他人發言,善不善於在聽中發現對方的情緒意圖,善不善於捕捉對方談話傳遞的資訊。人們的語言交際活動,有一半時間是聽。在現代社會中通過聲音傳播,保留資訊的渠道發展很快,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強的“聽”的能力。作為一名老師,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呢?對於剛剛入學的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願望。但由於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到的是那麼多不認識的老師和學生。就容易變得怯生生的,想說又不敢說,這就要設法在說話訓練中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內容作為訓練學生說話的材料。

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老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聽一些感興趣的故事,聽完這些故事以後,讓學生重複講這些故事,看學生中哪一個說得最好,記得最快。老師要適當地表揚說得好的學生,說不好的學生要多多鼓勵,不要打擊他們,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敢說、愛說了。聽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對聽說產生了興趣,才能在大量說話實踐中學會說話。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是形成說話能力的重要條件。

國小生語言是在豐富的生活中自然發展起來的未經系統訓練,而且普遍存在著“不該說話時隨便插嘴,該說話時又不說”的現象。這就需要老師注意培養學生養成以下幾點說話習慣。

1、 他人說話時不妨礙,能靜聽他人說話。

2、 他人說話時注意聽,瞭解他人說話的意思。

3、 對他人講的話,若有疑問,會提出質問。

4、 能聽懂他人說話的內容,而且能記住。

5、 說話簡潔,不拖泥帶水。

6、 始終一貫,不前後矛盾。

7、 圍繞主題,不離開中心話題。

8、 說話得體,詞語適當。

9、 音調清晰、流暢、不口吃等。

以上幾點學生若能做到,就說明學生也具備良好的說話習慣。

三、結合教材,結合教學進行說話訓練。

教材是說話訓練的依據;教學是說話訓練的主要形式。對於國小來說,首先是以教材教學為本來進行,具體做法有:

1、利用聽話訓練,進行說話訓練。利用聽話進行說話訓練是教學中一個應該重視並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聽得清楚、細緻、準確,才能說得全面、周到、深刻。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聽話習慣,說話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在國小低段,有許多插圖。教學這些圖畫時,老師要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畫的內容,通過直觀的、形象的畫面,不知不覺地訓練了說話。

3、在識字、學詞、學句中訓練說話

在識字、學詞、學句的訓練中抓住說的訓練。如教“紅”字時,先讓學生說音節中的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其次說結構。左邊是什麼,右邊是什麼,部首是什麼。第三把這個“紅”字組成詞,並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不斷訓練,日積月累,學生的認字能力,造句能力,說話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結合課文訓練說話。

課文是訓練說話的依據和主要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識字,識詞,通過朗讀課文內容,知道要認識的字出現在那裡,是什麼意思,然後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從字、詞、句、段、篇的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話,以及怎樣才能把話說完整、說準確。

四、有意識地組織和開展多樣的課外活動訓練說話。

組織講故事、續編故事說話,通過遊戲訓練說話。結合學校、班級的活動訓練說話,進行隨機的說話訓練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五、重視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

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在說話訓練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語言,模仿性很強,老師的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在堅持說普通話時,表情動作自然大方,表達意思完整清楚,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語言抑揚頓挫等方面都應起示範作用。

總之,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國小低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幾點是我在訓練國小低段學生聽說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淺認識,說出來與大家共勉。

語文教師隨筆9

1、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準確把握三個維度:⑴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⑵

知識與能力,⑶

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努力想辦法讓學生有學習興趣並使其長久保持。語文課改,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識字,喜歡寫字,喜歡閱讀,喜歡交際,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對說話有濃厚的興趣。要實現這些,前提是尊重學生,與學生共成長。

2、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入學開始進行嚴格訓練,一絲不苟。要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充分重視讀書、講普通話等良好習慣的養成。

3、識字、寫字教學。識字要依託漢語拼音,通過識字、寫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教師要注意克服繁瑣的字形分析、字義理解,讓學生在讀中鞏固識字成果,克服學得快、忘得快的問題。注意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在一年級著重抓好寫字訓練,每一課時都應有35分鐘時間讓學生踏踏實實寫字,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書寫水平得到提高。在二年級要讓學生能用《新華字典》識字,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

4、抓好朗讀訓練。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要捨得花時間,並持之以恆。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培養學生語感和節奏感。讓大面積學生儘可能多讀,以讀代講。要給夠時間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一般來說,第二課時後,學生應該能正確朗讀課文,基本能背誦課文。鼓勵學生及早開始課外閱讀。在不留書面作業的情況下,要給學生留讀書、背書的家庭作業。教師要堅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加強寫字、儘早閱讀的新課程理念不要動搖。

5、訓練學生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實現我有話了,很想告訴別人,很想記下來的良好狀態。注意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適當時候引導孩子寫話,越早越好。因材施教,抓好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的個別輔導,多激勵,增強信心。

語文教師隨筆10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蘊涵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上課匯入課文之後,因為沒有多媒體,我讓學生觀察書本上小村莊的圖片,然後問:“你看到了什麼?”孩子們紛紛發言:“我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我看到了村前有條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樹伸展著茂密的枝葉,形成濃濃的綠蔭。”“我看到了村莊後面是連綿起伏的山。”接著我讓孩子們把剛剛小朋友講到的內容連起來說成一段話,並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讓這段話變得優美生動。這樣在無形中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村莊的美麗。

二、檢查預習

以“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初讀課文。然後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並在教學“犁”時出示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認識“犁”,並 通過小 老師領讀、男女生賽讀等不同的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這樣的安排給予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的學習不再從零開始,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時,我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然後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三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比較弱,因此在這一環節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概括,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然後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品讀第一自然段

課文第一自然段講的是山谷中曾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這裡用了十分優美的語句來描寫小村莊周圍的環境,“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第一自然段,問道:“你讀了哪些句子,彷彿讓你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孩子們很快讀到了“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在一次次的朗讀指導中,讓學生把小村莊的美讀出來,讀出喜愛的感情。

四、感悟結尾。

第五自然段(結尾段)講到美麗的小村莊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被咆哮的洪水捲走,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先讓學生自由小聲讀第五自然段,接著問:“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鋒利的斧頭不見了,美麗的小村莊不見了,人們的家園不見了……我再引導他們感受實際生活中小村莊的消失多麼令人痛心。這樣,在朗讀時,學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時也為下面的學習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美麗的村莊怎麼會不見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學習。

五、不足之處

一篇課文教下來,用了兩個課時的時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已問題的形式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感悟、朗讀,最後寫寫想對小村莊居民說的話,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但在引導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很單調,這也是我今後教學須加強的方面。

語文教師隨筆11

八月的洪城,驕陽似火。值此黨的十八召開之前,我們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開展了“萬名幹部教師訪萬家”家訪活動,為響應市局的這一號召,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進行了為期十餘天的走訪,走進了家庭,也走進了學生的暑期生活。在這十餘天的走訪中,收穫甚豐,感慨甚多。

一、家訪走進學生的假期生活,能讓老師較全面瞭解孩子。假期帶給學生表面看起來是一種放鬆,其實在這輕鬆的表象中,其實還隱藏著學生許多的困惑,即暑假到底能帶給學生什麼?學生較長的時間在學校度過,生活處在一種既定的狀態,而一旦離開了這種狀態,學生會覺得有些無所適從,對他們來講有種跌入社會市井生活的感覺。再加上家長們都在為生計奔命,無暇顧及學生的假期的生活,同學之間相距較遠,彼此缺乏近距的交流,這樣,就致使學生在假期有種茫然感,特別是假期長的時候,為排遣空虛無聊,有的的學生就會茫無目的的街上閒逛,有的選擇做暑期工(很多不是為賺錢),有的則乾脆躲進房間“與世隔絕”

。在此次走訪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給學生,讓學生在假期中生活豐富多彩起來,還真需要我們加以認真的研究,熱情的關注。讓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能在一種健康的環境中形成,發展。

二、家訪走進家長的育人觀,能在相互交流中,與家長探討正確的教育方法,及時地規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產生的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娛樂、學生與課本等問題。幫助、提醒家長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使家長針對家中的要發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後的處理工作,避免了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教師注重進行家訪,在與家長溝通中,教會家長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據地去轉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訪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距離,能和諧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係,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髮展。以前,說起家訪,很多的學生都有牴觸的情緒,不願意老師讓老師與自己的家長見面,總認為老師家訪就是向家長打自己的小報告,會在家長面前數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訪,學生由起初的驚恐、小心翼翼,到後來的輕鬆愉快,認真的傾聽,再到後來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覺到了在學生身上發生的變化,家長同樣也在發生著變化,走訪後,許多家長都來電話告訴我說,以前孩子在家不會這樣平靜的和家長去溝通,今天感覺到了孩子其實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後也的確也要學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四、家訪能讓有些學生從心裡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往往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這種“榮耀”可能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進而改變由於學習差而帶來的自卑心理。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古人也說,“親其師,信其道”。主動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學校與家庭中形成良性迴圈,讓學生逐漸自信起來,健康成長起來。教育的根本在於學生的提高和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 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複雜的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他強調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學校、家庭同樣都擔負著責任,扮著各自角色。我認為,聯絡學校與家庭,讓責任和角色充分協調起來,家訪便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

為期十餘天的暑期家訪結束了,回頭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頭揉揉那疲憊的雙腳,心理卻充滿著幸福,因為,我覺得,老師不僅要鐵肩擔道義,還要傾心鑄心靈。

語文教師隨筆12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慧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 詩人肖光說:“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慧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敘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我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祕、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著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著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後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裡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著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為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語文教師隨筆13

星期五的一個早晨,我剛走進辦公室,包還未放下,這時趙豐破門而入,氣急敗壞地說:“鍾老師,不好了,許張兵又欺負同學了,季晉洲都哭了。”“許張兵,又是他,這個皮大王,一早就闖禍,難道還想當小霸王不成?我得好好治治他”我心想。

“這樣,你把許張兵和季晉洲一起叫到辦公室來。”一會,滿臉怒氣的許張兵和滿臉淚水的季晉洲來了,還未等我開口詢問,許張兵就氣呼呼地說到:“我又沒有欺負他,是他自己摔倒的,關我什麼事?”。“這孩子欺負別人還有理了。”我心想,可轉念一想,難道真的是冤枉他了?

於是我心平氣和地問到:“那麼你能說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嗎?” 許張兵說到:“我在隊伍裡排隊,也沒看見他從後面走過來,當時我的腳這樣伸著,他自己不長眼睛,走過來絆倒在我的腳上摔倒了,”我問季晉洲:“是這樣嗎?”他點了點頭,說到:“是的,我當時走得很著急,也沒看見他的腳。”“他們都說我欺負他,我根本就沒看見他走過來。” 許張兵又說到。

我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經過,但我並沒有急於指出許張兵同學的錯誤,而是轉過身對他說:“這樣吧,鍾老師先給你講一件真實的事情,有一個大型超市,員工把超市的玻璃擦得很乾淨,可正是因為太乾淨了,一個顧客沒看見玻璃,一頭撞了上去,撞得頭破血流,慘不忍睹,顧客花去了許多醫藥費,於是顧客要求賠償,可超市卻認為這是顧客自己造成的,拒絕賠償,後來這事鬧上了法庭,依你看,法庭會怎麼判決呢?”

他想了半天,回答到:“唉,大概超市總要賠償的吧,因為畢竟這是超市的玻璃太乾淨造成的後果,可超市也有點冤枉的。”聽著他稚嫩的話語,我忍不住笑了起來:“許張兵,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法院最後的判決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顧客的摔倒正是由於超市的過失造成的,超市最後對顧客進行了賠償,不管你是不是故意,那麼你覺得今天這件事你有責任嗎?”他沒有立即回答我的提問,而是立刻轉過身一臉誠懇地對季晉洲說:“對不起,你摔疼了嗎?”此時的季晉洲也友好地搖搖頭,說道“沒關係。”看到這樣的結果,我會心地笑了。

我慶幸自己沒有不分青紅皁白,劈頭蓋腦教訓他,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他的“前科”而帶著有色眼鏡處理這件事。 是啊,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作為一名老師,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指出他的錯誤,讓其改正,也許批評是免不了的,但如何讓孩子愉快的接受批評,認識錯誤?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思考的,也許劈頭概腦的批評,嚴厲的指責也能使孩子認識錯誤,殊不知這是以踐踏孩子的自尊為代價的。所以批評也需要巧妙地批評。

語文教師隨筆14

現在語文教學必須有:創新性;課題研究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國小語文教學策略。活動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主體性;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國小閱讀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性;在開展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有激情。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的語感,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

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散文、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我覺的只有在教語文中朝這方面來發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教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