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建築物作文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築物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建築物作文六篇

建築物作文 篇1

21世紀,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未來的建築物,給人類帶來了更舒適的生活。

這個建築物共有二層,採用了核電能發電機、防盜玻璃、鋼磚……

走進第一層,空間彷彿擴大了好幾倍,和外面看到的大小完全不同。牆上塗刷了有益健康的自然漆,使人們彷彿置身於芳香四溢的大自然中。牆上還安裝了最新的立體影像3d播放器,他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只要按一下“角色”鍵,你就能真正的進入電影,成為其中的一員。地板是自動吸塵的,有了它,就算不拖地,地板還是很乾淨。廚房裡,有最新的無點火爐灶、不粘鍋的奈米鍋……它們都是做飯的好幫手。

走進第二層,三個獨一無二的臥室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們的裝飾基本一樣,但第三個臥室掛有一幅蓮花圖,它不但能真正實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且夏天的時候,你還能從中“偷採白蓮”。每個臥室都有一個廁所和浴室。廁所裡有一個使用光能的馬桶,拉完大便後,只要按一下按扭,大便就會被光能所分解。浴室裡的浴缸看上去很小,但洗澡時,就像游泳池那麼深,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科學家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一種可以變化大小的浴缸,小則幾釐米,大則幾千米,可以根據需要來調整大小。

這個建築物除了大樓,還有能自動增大或縮小的游泳池、終年芳香四溢的花園……這些都是高科技取得的豐碩成果。

可能以後還會有比這更高階的建築物,但人類不斷創新、不斷開拓的精神是永遠不會變的。

建築物作文 篇2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始建於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用3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科舉考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與建文帝大戰三年,奪得了帝位(明成祖),作皇帝后朱棣決定把都城遷到他原來的領地燕(北京),北京城的營建,從1417年動工,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在以後五百多年的歷史中,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在這裡行使對全國的統治大權。故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北京城是15世紀東方最完美的首都,成為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99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其前半部分為外廷,是皇帝朝政場所。建築莊嚴、巨集偉,特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築在8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階上,以顯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威嚴,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故宮的設計者認為,不這樣不足以顯示皇帝的威嚴,不足以震攝天下。

如果從天安門算起到故宮北門,南北長近3公里,規模之大,令人難以想像,設計和建造這麼大的宮城氣度非凡,難怪有外賓參觀後曾讚歎“一個人怎麼能住這麼大的房子”。

建築物作文 篇3

獨嘆: 千里秦蜀萬縷愁; 似水流年, 卻付與悠悠銀漢, 對誰說?

漢中古稱“天漢”。漢中古城建於公元前451年。古漢臺 位於古城東南隅,系漢高祖劉邦為漢王時的駐蹕之地,現為漢 中博物館館址。館內有國寶級文物——石門十三品摩崖石刻及 古褒斜棧道、漢中出土文物等。 徵之於史,劉邦在公元前206年受封漢王,王巴蜀三十六 縣。劉邦對這個屈辱的封贈很不滿意,曾一度要與霸王決一死 戰。苦於寡不敵眾,未敢輕易行動。丞相蕭何謀曰:“雖王漢 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且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大 王王漢中”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於當年四月,毅然來到 漢中。他在漢中招攬士卒,發展生產,擴充實力,又破格擢用 賢才,拜韓信為大將。接著用韓信之計,奇襲雍王章邯,北定 三秦,又東出函谷關,與霸王逐鹿中原,終於迫使霸王自刎烏 江。劉邦統一天下後,為紀念漢中這個發跡之地,同時也取 “天漢”之祥,乃定國號為“漢”。劉邦在漢中駐蹕的高臺, 也冠以“漢”字,被號為“漢臺”。漢中、漢王、漢朝、漢臺, 這個“漢”竟一脈相承了幾千年。今天的漢臺,不僅成為漢中 的標誌,而且也是漢王朝開國的象徵。 禹王碑、古漢臺、拜將壇、張良廟、張騫墓、蔡倫墓、武 侯祠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這裡橫刀立馬,叱吒風雲,為此地 的奇山秀水塗抹了一筆筆壯美的色彩。

建築物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這裡有一座美麗、雄偉的橋,正因為這座橋在我們這裡很出名,所以我家鄉的地名叫作“普安橋”。

這次暑假,老媽還特地帶著我和妹妹去參觀了這座橋。 聽老媽講,這座橋在1975年建起的,這一天也剛好是老媽的出生年月,所以,老媽格外喜歡這座橋。也因為這樣,我也把這座橋叫做“母親橋”。

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老媽帶著我和妹妹來到了橋的附近,終於見到了這座雄偉的橋。放眼望去,一條寬闊的大江進入我們的眼簾,蔚藍的江水緩緩東去;陽光灑滿大地,波光粼粼;涼爽的江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

這兒的江水可不像長江的水那麼濁,他碧清透綠,清澈見底,色像翡翠。江邊的水草搖搖擺擺,好像在顯示他們那優美的舞姿;江中正遊著一群嬉戲的鴨子,瞧他們那滑稽的樣子,可真逗!岸上有幾頭黃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草;在橋的兩旁有許多民房,勤勞的人們在幸福地生活著……啊!多麼美的景象啊,我完全陶醉在這幅美麗得到風景畫當中。

遠看普安橋,給人的感覺是雄偉,氣勢不凡。他有3個大墩在江中矗立著,墩子上各有4個大拱門。橋有4層樓高。墩子和拱門倒映在水中,非常美觀。 近看普安橋,更是令人讚歎不已。橋長100多米,寬有10多米。是連線東西兩岸的重要橋樑。橋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人流穿梭而過,十分繁忙,十分熱鬧。橋上也有著正方形的小墩子,我數了一下,共有96個。每兩個墩子之間有兩米的圍欄,圖案是稜形的,很精緻。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已經停留了一下午。我向遠處眺望,一輪紅日漸漸地墜落下來,美麗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也給雄偉的橋塗上了一層炫耀的光彩…… 家鄉的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歲月磨礪,現在也有些破舊,但不管風吹雨打,他依然矗立江中,為了兩岸的人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家鄉的普安橋真美呀,我愛家鄉的橋,我愛家鄉的“母親橋”。

建築物作文 篇5

房屋是人類棲息的場所,是人類征服自然亦是自身發展的一種象徵。

到了半坡氏族期間,人類才完全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出自己的房屋--用雙手堆砌而成的石屋。這種石屋的頂是用草鋪蓋的,呈圓錐狀。屋的形狀並不規則,屋體一半在地面以下。幾個這樣的屋聚在一起,便成為當時的村落。

後來,隨著人類文化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方案建造房屋。於是經過人們精工雕鑿、科學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種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築起來,以至發展為規模巨集大的宮殿建築群和寺廟建築群。由於歷史文化亦或風俗習慣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們又創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雲南傣族的竹樓,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拴馬,方便安全涼爽衛生;黃土高坡的人們則因地制宜,掘土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涼的窯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風避雪、隨意搬遷的活動房屋氈包。各種房屋不一而足,無一不表現了人類創造的艱辛和偉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質上又有了巨大變革。人們不再單純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採用鋼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視房屋內外的裝飾。例如在牆壁上鑲瓷磚,甚至塗上金粉,使得房屋變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這些建築,無論從結構還是外觀,都遠遠超過了古代房屋。

人們在各式各樣的房屋中從事活動,可以說,房屋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人類從學會製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動物分了家。人類既然會製造和使用工具,當然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也就想到了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的棲息環境。

現代社會,進入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期。房屋在效能、功用方面出現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禦地震。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座圓堡形房屋,經受了6.2級地震,卻“毫不動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擬地球外的空間環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現代的房屋已不再是僅僅供人們遮風避雨、生活起居的庇護所,它為人類提供了生產、科研以及一切發展現代文明的實驗所和工場。

由於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們不得不向高空發展,於是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據統計,一座高300層的摩天大樓可以住一箇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應推山頂洞人居住的鋪有乾草的洞穴。這種房屋,恐怕除了人類自己勞作之外,更多的還是大自然的恩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越來越多的慾望,在將來,人類不會滿足於僅僅生活在地球大陸上,“海底龍宮“,“星球別墅”,“空中樓閣”的出現,大概也為期不遠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建築物作文 篇6

托爾斯泰說過:“我們認識這個城市,還不都是從幾個頂尖的建築物開始的。”那麼,我對一中的認識和感情也是在認識了一中的建築物之後才產生的。

教室----待得最長的地方

第一次走進教室,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嶄新的課桌,光滑的水磨地面,可移動的黑板,29寸的大彩電,還有那設施配套齊全的投影儀和說不出名字的電教器材。這些新奇的裝置使我們剛入學的孩子充滿著新鮮感和好奇,希望親身體驗一番。如今,我們在多媒體課堂上聽得認真,學得愉快。雖然已經熟悉了這一切,但是在這麼好的環境裡,誰捨得離開呢?

實驗室----最喜歡的地方

從小就熱愛科學的我最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在國小裡只可惜受條件限制,這樣的機會很少。上了中學,那一間間寬敞、明亮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令我大開眼界,各種試管、燒杯、培養液、試劑讓我歎為觀止,形形色色的實驗使我欣喜不已。每當我走過實驗室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向裡張望。

圖書館----最常去的地方

四層樓高的圖書館坐落於學校南端,高大氣派,處處流露著王者風範,總是吸引著我的目光,自然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午餐後,悠閒地踱進圖書館,或瀏覽雜誌,或翻看報紙,或借閱圖書,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我校圖書館以藏書的海量而聞名,而且種類繁多,涉及科技、文學、歷史等各項領域,我常常留連於此,樂而忘返。

食堂----最熱鬧的地方

上午第四節課結束後,同學們三五成群,走進食堂。往日裡平靜的食堂頓時煥發出無限生機,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時傳出開心的笑聲。同學們一邊享用著飯菜,一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學習、生活中的趣事。這裡整潔的環境、可口的快餐、優質的服務也頗受我們稱讚。

種種建築物,凝聚著一中對學生春風化雨般的教誨,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是學生對學校深切熱愛的源泉,更為一中學子在各類比賽中爭金奪銀打下了基礎。如今,在一中八十週年校慶之際,一幢幢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它們在風雨的洗禮下顯得更加潔淨壯美,以嶄新的姿態歡迎著四面八方回來的遊子。這不僅是一中雄厚的經濟力量的體現,更是它樹人育才的宗旨、以科技為特色的教育理念的顯示。

我愛一中的建築物,我更愛一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