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使用多媒體授課優化課堂教學的探討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W

計算機為代表的多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和大螢幕顯示技術的日益完善,推動了教育改革的發展,使得現代教育技術成果在教學環節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比例應達到30%以上,其它高等學校應達到15%以上”I1]。近些年來,國內幾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已不同程度地建設了一定數量的多媒體教室或給原有的一部分教室配置了多媒體教學裝置,許多教師使用多媒體授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但是,這樣是否已經實現了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呢?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探索的地方。下面就本人多年來從事電化教育工作及現代教育技術管理工作的一些體會,對使用多媒體授課優化課堂教學作以不成熟的研究和探討。

對使用多媒體授課優化課堂教學的探討

一、設計、開發出“內容精湛,製作精良”的助教形cAI課件, 是使用多媒體授課優化課堂教學的

首先教師應針對所講授的課程分析教學內容,理順該課程知識結構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再編寫指令碼。教學內容的選取、表達和組織要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符合教學原則,表現形式要具有吸引力。課件設計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深入淺出,有條理性,易於學生理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則,照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語言文字規範,教學內容及其表達方法符合學科的基本原理。模擬模擬形象、引用的材料、資料要合情合理、準確真實,場景設定、素材選取、名詞術語、操作示範符合有關規範要求。媒體多樣,選材適度,配置合理,創意新穎,構思巧妙,節奏恰當。文字、影象、動畫、聲音運用合理,文字醒目,畫面簡潔清晰、和諧,色彩協調、自然,注意利用色彩對比突出主要內容。螢幕區域設計安排要求突出主體,演示區佔螢幕的醒目位置及足夠大的面積,且可擴大為全螢幕顯示方式;螢幕上顯示的內容要符合人的記憶規律,因為人在同一時間裡能夠看清的東西的數量是有限的, 此螢幕顯示的內容要集中,不要太多、太雜,句子文字不要過長,排列要有序,語言要精練,意義要明確,操作要簡單、方便f2]。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達到其它教學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一一個較好的CAI課件,往往是經過設計製作—— 課堂使用——修改完善—— 再使用—— 再修改??,幾經反覆而成的。因此,在開發CAI課件時應認真吸取已有課件的經驗,充分考慮到將來修改、再開發的問題。

二、使用多媒體授課,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課堂資訊量

使用多媒體授課減少了教師在課堂上畫圖、板書等工作量,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運用得好,把握恰當,能夠增大課堂資訊量,加快教學進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是在利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學實踐中,稍不注意,就會發生課堂資訊量過大、教學進度太快,學生在聽課時思維處於過度緊張狀態,沒有足夠的時間理解、消化、吸收,沒有時間記筆記,以致於許多學生因無法跟上而對多媒體教學失去興趣的情況。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經適應了教師講、自己聽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是順著教師的思路想,而且速度比較慢。因此,使用多媒體授課後,對它的優越性一定要把握得當,把握好“點” 與“悟” 的度,“點”到的同時給學生留一些“悟”的時間。對於最初接觸多媒體授課的學生,教師一開始應儘量講慢一些、透一些,經過一定的適應期後,再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資訊量、加快教學進度。對一些重要的、較難理解的內容或表示式,不僅應採用醒目的色彩、較大的字型或動畫的手段予以表達,而且要用較慢的速度詳細講解每一項含義。必要時還要有一定的重複,以便於學生加深理解,並且有充分的時間做筆記。除此之外,教師可將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放在校園網上或採用拷貝等方法提供給學生,供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儘量做到課前預習,課後及時複習。課後進行鞏固學習是將知識轉化的重要環節,可以引導學生產生認知的第二次飛躍。為此,教師應根據每節課的具體內容留給學生幾個有代表性的習題或啟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思考題;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查閱某一方面的參考資料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查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教學內容可在課後通過做實驗使學生的學習技能、思維得到同步發展,而且通過理論聯絡實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用多媒體授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從而節省課時約20% 。但是,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為確保教學質量,一般課程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後,其授課學時應為過去常規課堂教學學時數的80%以上,不能過少。比如《電子技術基礎》模擬與數字兩部分,以前需要講授144學時,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後,用120學時講完;又比如《證券投資學》以前講授56學時,在使用多媒體授課後,用48學時就較輕鬆地完成了這門課的講授,並且還增加了一些新穎的與實際結合較緊密的內容。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強化他們理論聯絡實際能力與操作技能的培養.

三、使用多媒體授課,應揚長避短,注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堂好課是教師精心設計導演而成的。在使用多媒體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集文字、圖表、動畫、視訊、音樂於一體,生動形象的優勢,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通過示意、寫實、虛構、擬人等表現形式,以多姿多彩、有聲有色的畫面,給學生以鮮明的直觀感、動態感。利用多媒體手段揭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通常難以看到的微觀或巨集觀世界,模擬各種與實際相類似的現象,比如將宇宙運動、地球構造、原子結構、分子組成、微生物世界、物體的內部結構和內部運動過程用動畫進行模擬演示,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顯微技術進行放大,將轉瞬即逝或非常緩慢的自然變化過程以正常速度呈現出來,供學生觀察,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變深奧為簡明,幫助學生髮現這些規律,理解其本質。

解決那些用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表現、難以講清楚的現象和理論,使學生感知直接,理解容易,簡化了將抽象語言轉換為自己知識的複雜過程,以強化對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以建構教學理論為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民主、自由、平等、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創設新穎優美的學習情景,啟發學生自己去暢想、探索和發現。利用多媒體資訊量大、靈活多樣的特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瞭解同一問題,在學生中就容易產生不同的認識,導致思維多元化的發展,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發表白己的意見,從而引起討論,並進行交流,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資訊傳遞,由學生自身積極構建所學的有關知識。

同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得以體現,形成一種動態的、開放的教學過程,以達到強化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的目的。要注意發揮多媒體演示方便、更換顯示內容快捷的優勢,在能夠達到同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多用“演繹與歸納”,少用“推理與證明”。比如在講授《高等數學》中的尤拉— —富里哀公式時,我們就沒有必要花費太大的篇幅給學生證明它是如何推匯出來的,而應該把它產生的背景,理論支撐,解決什麼問題,對其它學科發展的推動作用通過演繹、歸納講授給學生,以強化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一些邏輯性較強、難以理解,需要教師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推理、證明的教學內容,當然應該使用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採用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四、使用多媒體授課,一切手段都應有助於教學內容的表現與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授課,應特別注意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教學內容來進行,一切表現手段都應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課件的設計製作要簡潔實用,避免過於追求表面形式,導致似乎“為多媒體而多媒體”。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畫蛇添足。切忌把課件製作得繁複套疊、眼花繚亂,讓形式沖淡了所要表達的內容。切忌讓課件代替學生的思維合盤給出結果。一些不必要的板書性質的內容、提問的問題、不能突出重點難點的圖畫、干擾學生思維的音樂等不要輕意製作在課件中。

運用到課堂後無端地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能發揮有效作用。這種片面追求表面形式的課件製作,實際上偏離了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應用的目的性,對教學改革難以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只有把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機合,有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受到同學們的歡迎。再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果缺乏與內容的本質聯絡,都會成為華而不實的無效手段。只要我們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不斷探索、反饋、總結,不斷開發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多媒體技術必將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高等教育只有走在時代的前列,改變傳統教學中那些落後的教學方式和模式,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結合現代科技成果,以最快的速度、最優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出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具有較強能力和紮實基礎的人才,才能適應資訊時代和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