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陷阱巧妙躲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第一個陷阱是,創業者提供的新產品或服務並沒有在原先設想的市場上大獲成功,而是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上取得了進展。許多企業倒在了這個陷阱裡,因為創業者堅持認為自己比市場知道得更多。

創業陷阱巧妙躲避

所以常常會出現一種怪現象,創業企業其實已經走在成功的路上,但創業者卻對此毫無知覺。甚至可以說,他們拒絕了成功。從歷史上看,大多數成功的新發明或新產品都沒有實現自己的市場初衷。

一個例子是,約翰 韋斯利 海厄特發明了滾柱軸承,他認為這種軸承非常適合用在鐵路貨車的車軸上。此前,人們使用浸滿油的破布來減輕車輪的摩擦。海厄特竭盡所能勸說鐵路公司採用他的新發明,而後者卻拒絕丟棄那些破布,結果海厄特被迫宣告破產。

通用汽車歷史上的傳奇人物阿爾弗雷德斯隆卻在此時讓自己的父親買下了海厄特的小公司。不像海厄特,他把這種產品推向完全不同的市場,那就是剛剛興起的汽車市場。在2年時間裡,滾柱軸承生意就開始繁榮起來,在整整20年中,亨利 福特一直是斯隆的最大客戶。

創業者為什麼會對送上門的成功拒而不納?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不符合他們的設想。創業者相信他們能控制一切。這就直接導致了第二個陷阱:創業者認為對於創業企業來說,利潤是最重要的事情。其實利潤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現金流。

不僅只有創業者對現金流概念過於漠視。沃倫 巴菲特曾說過,如果他想了解一家企業經營得怎麼樣,他不會去聽證券分析師怎麼說。他們會談論盈利,而那根本不重要。他會去聽取銀行信用分析人員的說法,因為他們談論的是現金流。

如果創業企業重視了現金流,獲得了快速增長,創業者還會遇到第三個陷阱,即管理能力跟不上發展勢頭。迅速的成長會給創業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創業者看到銷售額的`攀升以及利潤曲線的上揚,卻往往看不到管理基礎的侵蝕。在這個陷阱面前,80%的創業企業會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創業企業即使是以正常的速度成長,到第4年左右的時候,管理的匱乏也往往會給創業企業以沉重打擊。

如何判斷創業企業的管理能力與發展能力出現了張力?當某個客戶說:“如果你們能製造出1萬臺某種產品,我們就跟你籤合同。”而這時創業者卻在想:“這個機會很好,但我卻有點擔心我們完不成訂單。”這時,就是張力出現的時候。為了避免此類

最後一個陷阱是最大的陷阱。當企業成功以後,創業者開始把自己置於企業之前。由於曾經為這個企業付出瞭如此之多,他會不自覺地開始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的角色是什麼?”這種問題很可能會毀了他自己以及企業。他應該問自己的是:“這個企業在這一階段需要什麼?我具備它需要的能力嗎?”很多時候,這需要外力的作用,需要有人狠狠地踢創業者一腳,讓他面對一個嚴酷的現實:他長久以來做的這份工作已經不再是一種享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