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

“人的一生可能會遭遇很多不幸,面對挫折和困難,依然要選擇堅強”,這是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鄉上黑溝村肢體殘疾人喬xx的人生信念。

喬xx是一名80後的小夥子,性格熱情、開朗。五歲時,一場無情的車禍奪走了他的右腿,導致他不能像健全人那樣正常行走。面對殘酷的現實,喬xx從沒有放棄。他堅信,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能夠改變命運,像健全人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創業是艱難的,對殘疾人而言更是如此。歷經四年風雨,憑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的喬xx已經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雞專業戶。自己富裕了,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帶領周圍的殘疾人一同走上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靠著堅強的意志完成學業

喬xx出生的小山村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交通條件差,資訊閉塞,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喬xx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20xx年他們家由於貧困還被納入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實施精準扶貧。

生活的貧困,再加上自身的殘疾,從小喬xx就感受到生活帶來的深深的痛苦和無奈。然而父母和全家人沒有放棄他,從小就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愛。村裡及周邊的人們也都非常同情、關心這個殘疾孩子,總是拿他們自家的好吃的給喬xx吃,對他關愛有加。也許就是有那麼多熱心人對他的幫助,潛移默化影響著他,使喬xx內心深處產生了報答他們的願望,造就了他現在有恩必報的性格。

有了家人的關心愛護,喬xx有幸讀完國小和中學,儘管求學的道路充滿艱辛,但一年年長大的喬xx逐漸成熟起來,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xx年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大學,並選擇了他一直喜歡的計算機專業。就讀大學的喬xx沒有絲毫放鬆自己,仍然非常刻苦努力,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後能找一份工作報答親人及那些曾給予他無私幫助的人們,實現他的人生價值。然而事與願違,畢業後的喬xx在找工作的日子裡四處碰壁,由於殘疾,用人單位因為他的身體條件都不敢錄用。找不到工作,喬xx一度非常消沉、迷惘,一直苦苦思索自己未來的出路。但他畢竟是一個堅強執著的人,經過短暫的低沉期,喬xx又重拾信心。於是他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來到城裡,一邊打零工一邊思考自己的未來。城市生活讓他對自身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哪個行業更適合自己,喬xx的創業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回村發現致富夢

一個偶然的機會,喬xx回到村裡,突然發現曾經生活過的這個小山村,原來這麼美,村裡的人都會搞一些養殖專案,而很多城裡人專程來這裡購買農產品。這個發現讓喬xx思路大開,他要從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綠色農產品的需求的角度考慮創業——養雞。自己的`老家有田地,有牧場,這為他開發養殖專案創造了最好的基礎條件。他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跟家裡人溝通,沒想到,父母直接拒絕了,說待在農村沒前途,尤其像他這樣的更不應該在農村尋出路。雖然父母反對,但喬xx是一個有了想法就不會輕易改變的人,有了路就一定要闖,他要做真正的綠色農產品,讓人們看到殘疾人的堅強,看到殘疾人絕不是家庭的累贅。

家人賣羊支援養雞創業

最終家裡拗不過他,父母把家裡的羊全都賣掉,又把僅剩的2萬元存款拿出來,還向親戚借了一些錢,湊了不到6萬元全給了他。有了啟動資金,喬xx買了幾百只蛋雞,著手建起了養雞場。為了節省成本,他自己買材料建雞舍,跟工人們同吃同住在雞場。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己的堅守獲得了回報,雞場的幾百只雞開始陸續孵蛋,可是由於缺少銷售經驗,這產下的雞蛋沒有銷路,這可愁壞了喬xx。因為剛開始做,銷售是很大的一個門檻,把雞蛋直接拉到市裡賣,消費者認可度低,自己又怕被騙,於是喬xx千方百計想法子開啟銷路。只要有人來問詢,他就送人家幾顆雞蛋拿回去嘗,久而久之,人們也都不好意思,看他一個殘疾人創業不容易,就會買一兩斤雞蛋表示支援。令人意外的是,嘗過雞蛋後的人們,都說這雞蛋好吃,口感不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前來買雞蛋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年後,喬xx的養殖場終於見了成效,銷路也在逐步開啟,這就更堅定了他養雞創業的信心。

養雞業初見成效

第二年,喬xx又買來一千多隻蛋雞,擴大了養殖規模,而且租賃了土地,栽種了果樹,開始種植綠色蔬菜,搞起了農產品產業鏈。城裡人只要來到他這兒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大部分農產品,雞蛋的銷量也有了很大提高。隨著顧客增多,他的各種農產品認可度逐步得到提高,回頭客和新客戶也越來越多,農產品銷量開始供不應求。短短三年,養雞場綜合產值達150餘萬元,喬xx創業終於成功了。

帶動周邊殘疾人、貧困戶脫貧

雞場經營有了一定起色後,喬xx沒有忘記身邊的鄉親們,更沒有忘記那些和他一樣的殘疾人,想要幫助他們一起致富。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成立合作社帶動大家一起發展種養殖業。他把想法向市殘聯、村委會做了彙報,市殘聯和村委會都非常支援。

市殘聯給予2萬元補貼資金,村委會在辦合作社方面也給予更多支援,並劃出一塊土地免費使用,合作社終於辦起來啦。發展到現在,合作社正式員工有9人,其中殘疾人就有6名。周邊殘疾人凡是願意養雞的,不用出本錢,直接到雞場領取雞苗在家飼養,同時,還免費給他們提供技術,簽定雞蛋回收合同。在合作社引領帶動下,現在周邊已有56戶貧困農戶發展種養殖業,種果樹、蔬菜,養土雞、銷售土雞蛋等,各種農產品銷售額達400餘萬元,帶動殘疾人家庭年增收5000餘元以上。合作社計劃還要增加水產養殖,農家樂、農藝體驗、迴圈種養經濟等一系列圍繞鄉村發展的專案。更可喜的是,今年還有20餘戶殘疾人家庭,30餘戶貧困家庭,有意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回望過去,身殘志堅的喬xx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堅定生活的信念,依靠勤勞的雙手,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自主創業的成功路。展望未來,滿懷信心的喬xx要帶動身邊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人口共同致富,向著自強自立的xx道路砥礪奮進!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

小雪家住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溫都爾村,現年55歲,肢體三級殘疾人,她自強不息帶領殘疾人脫貧致富的事蹟,在當地廣為流傳。

20xx年她感覺身體不適,在哈爾濱檢查出患有兩側巨骨缺血性壞死,醫院告知需要手術,可是手術費用高達18萬元,家裡根本無力承擔,無奈放棄治療導致現在肢體落下殘疾。得病初期她心灰意冷,什麼都不想做,後來受到殘疾人自強模範的激勵,下定決心不能安於現狀,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改善生活現狀,經過多方面學習考察決定養殖小尾寒羊,因為小尾寒羊成活率高、產量高、經濟效益高,於是借款購買了1只種羊,8只基礎母羊和8只羊羔,後期苦心經營並多次外出學習養殖技術,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於20xx年初成立了“雪雁養殖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存欄母羊360只,至今共出欄500只左右,收益30萬元,目前合作社存欄560只。靠著自身的努力和殘聯的幫助,建設了羊舍750平方米,養殖場地4000平米。又購置鍘草機2臺、粉料機1臺、養殖運輸車1輛、四輪車2輛,並自行種植青儲飼料100畝。小雪身患殘疾,更能理解殘疾人幹事創業的艱難。她帶頭致富以後,心裡始終牽掛著家鄉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集中安置10名殘疾人就業,增加殘疾人工資收入,逢年過節還為殘疾人發放各種福利,年底還有收益分紅,這大大地緩解了殘疾人就業難的問題,也極大地改善了殘疾人生活條件。

幹勁十足的'小雪,今年計劃擴大飼養規模,建設600平方米的飼料儲藏庫,基礎母羊要達到1000只,還計劃引進湖羊200只,然後去山東進一步學習養殖技術。日後將把湖羊深加工納入到生產規劃當中,並且把青儲飼料加工改進成顆粒飼料,這樣既乾淨還方便餵養。她有信心繼續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戶,讓他們有活幹、有收入,在合作社的不斷髮展壯大中真正的得到實惠、增加收益。

實現開好“政策花”結好“扶貧果”,這樣的脫貧典型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激發貧困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外部幫扶和內生動力的“雙輪驅動”。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3

“我是一名殘疾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離不開黨和政府給我的關懷和幫助,讓我通過不斷努力,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成為了一名致富帶頭人,我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帶領大家都過上好日子。”袁家壩村小馬不止一次這麼說過,也確確實實是這麼做的。小馬雖身有殘疾,卻自強不息,多年來,憑藉著一股子韌勁和不等不靠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用真情和汗水為殘疾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書寫了一曲自強自立的無悔讚歌。

20xx年小馬被鑑定為四級肢體殘疾,他沒有向生活抱怨,反而愈發堅定信念,一定要靠自己努力發家致富,過上富裕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和鎮政府工作人員聊天中他了解到近年來,陝西省水稻主產區漢中市通過優化“三農”生產力要素配置養生態魚,大力發展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養生態魚,種綠色稻,可充分利用物種間資源互補的迴圈生態學機理,採用稻魚共生、稻魚輪作方式,養殖的魚能為秧苗活泥增氧,田間的秸稈和稻蔸是魚蝦的天然棲息附著場所,還為魚蝦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魚蝦的排洩物還能為稻穀的生長作肥打底,形成一個生態環保的組合,可以說是“佳偶天成”。一些縣區正在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專案來增加土地“吸金”能力,多渠道助農增收。聽到這個資訊,讓正在苦尋致富路的小馬瞬間找到了發展方向,聯想到袁家壩村地勢平坦,稻田肥沃、水資源充沛、光照時間長的特點,便萌生了在本村發展稻漁種養專案的念頭。

說幹就幹,有著頑強拼搏精神的他,回家立即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尋求途徑,並將想法告知該鎮產業辦負責人,在鎮政府的幫助和協調下,他先後到湖北、漢中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所到之處,大家都被他那股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紛紛將自己掌握的稻漁種養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回到村裡後,小馬根據這些天外出參觀學習掌握的經驗和方法結合本村地理優勢和資源狀況科學選擇適合的水稻、魚蝦品種在自家承包的稻田裡進行實驗性種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小馬基本掌握了稻漁種養技術和管護經驗,當年種植的稻穀和混養的魚蝦喜獲豐收,一上市就賣了個好價錢,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願望。稻田邊,獨特的種養新模式也吸引了周邊的村民前來學習。水田旁常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討論“魚稻共生”模式的未來。

懷著對家鄉一方水土的熱愛,以及想幹一番事業的激情,小馬20xx在鎮村的支援和多方爭取下,建立了鎮巴縣四季興樂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作物、茶葉種植與加工銷售;水產、家禽、家畜的養殖銷售;發展鄉村旅遊服務;農產品收購、加工與銷售;農業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在20xx年,聰慧、能幹的小馬當選為袁家壩村村支部書記。他以村經濟合作社為引領,因地制宜制定農戶發展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開展袁家壩村上院子小組產業道路建設以及800米的灌溉渠道代建制專案建設,完成龐家灣組1.3公里道路硬化,有效解決50餘戶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完成36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破解了因耕地面積小、不連片、無法機械化作業的難題,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為今後土地農業集約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市場前景考察和走訪調研,結合本村資源優勢,在20xx年投資40餘萬元,用於發展本村茶葉、大米和油料深加工產業,持續壯大公司經濟,引導77戶村民發展產業,做到“戶戶有產業、家家能造血”,群眾人均收入逐年遞增。其中發展種植稻花魚有機大米300畝,帶動脫貧戶39戶137人,實現戶均增收3000餘元,有效鞏固脫貧成效,同時為該鎮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隨著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赤南綠色、生態有機大米在競爭市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讓有著“萬擔坪落,鎮巴糧倉”的袁家壩村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談到未來的發展,小馬信心滿滿:“我還要繼續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引進優質水稻品種,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通過網際網路將產品銷售出去,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袁家壩村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發展農旅產業,打造“稻漁+休閒觀光”的田園綜合體,讓賞稻畫、抓魚蝦、品稻米成為市民休閒新選擇。爭取帶動更多的農戶走向致富之路。”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4

“我失去了雙腿的活力,但我還有雙手,同樣可以和別人一樣,創造美好的生活,為社會貢獻力量!”這是一位農村養殖戶的信念,只不過,他是一位的小兒麻痺症的殘疾人,但正是這樣一位人們眼中的弱者,以超人的意志創造出了令人稱讚的事業。

在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楊壋鎮官廳村一座頗具規模的養殖基地裡,豬叫聲此起彼伏,原來是戶主xx正在賣豬,看著一頭頭豬被趕上了車,xx帥氣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xx,1987年出生,是棗陽市楊壋鎮官廳村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雙腿萎縮無法行走,屬於二級殘疾。但他並沒有就此消沉,反而激發了他強烈的好勝慾望,從小上學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為了證明自己也能自理,他從小就堅持自己拄拐行走,練就了超強的上肢力量。

成年後,xx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快遞、馬路歌手、小型家庭作坊……但均未能如願。20xx年,他在親戚、朋友的強烈反對下,毅然決然的投入到了養殖的行業。困難確實是太大的,資金問題、場地協調、基地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他面前,但他深信,自己的肩頭能抗千斤重擔。他去了村委會,申請幫助協調村民調換土地;他去了殘聯,去了政府,申請協助辦理貸款;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養殖場終於建成了,看著豬舍裡的一隻只小豬,xx信心滿滿的上路了。他雖然做足了理論功課,但現實的殘酷性還是讓他有點手足無措。初期的基地只有xx和父母在運作,日常的衛生保養、豬食加工、疫苗注射、母豬生產等工序雖不復雜,但由於自身行動不便,這些活基本上都落到父母的身上,這時候xx才感覺到了自己的失算,他沒想到自己的選擇給父母增加了如此大的壓力,多少次,看著父母疲累的身軀,他提出了放棄,可父母一句句“不累”讓他更加內疚,他自己主動承擔基地的部分體力工作,慢、累,可有父母的陪伴和堅持,他內心對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他發誓一定要成功,要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老天似乎並不想讓xx很快如願。自身的困難可以靠強大的意志力去戰勝,可豬群裡的疾病確實無法用拳頭解決了。20xx年前後,在xx養殖基地步步好轉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豬瘟幾乎摧毀了他所有,看著壯碩的豬一頭頭倒下,他卻只能無奈的看著,就這樣看著自己的希望一個個破滅。

20xx年,經過幾年的蟄伏和磨鍊,xx和他的養殖基地再次起航了,這一次的他,變得成熟了,沉穩了。他逐漸引進了自動產床、自動供水系統、玉米粉碎機等裝置,並且潛心專研了豬的預防知識,

已充分掌握了養殖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並且引進了品種優良的黑豬,基地在他的經營下,越來越平穩,基地的效益也愈發的好轉。xx的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

近年來,市殘聯的領導很關心xx的養殖基地,得知他有心擴大規模,按照國家政策,積極幫他聯絡了土地管理局和政府部門,幫他協調基地選址和貸款事宜,極大的解決了xx的難題。擴建後的基地更加現代化了,此時的`xx已經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養豬行家。隨著他養殖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自己家人力量已經無法保證基地的運作,加上父母年事已高,xx早就萌生了聘用輔工的念頭,20xx年來,xx先後聯絡了多名和自己一樣身體有缺陷的朋友,希望能給他們創造就業的機會,目前和xx養殖基地有務工協議的人有13人居多。而且隨著養殖市場行情的好轉,xx的養殖基地的效益也越來愈好,他也適時的給工人們漲些工資,每每談到這些,他總是感慨的說:“我能有今天,要感謝國家對於殘疾人群體的關懷,要感謝政策對於殘疾人群體的幫扶,我現在有能力了也應該更多的幫助殘疾人群體,回報對社會,希望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都能在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行業。”

20xx年已經是xx從事養殖行業的第13個年頭了,這段時間他的身影又出現在了市殘聯和土地管理局,他又開始為他的養殖基地擴充套件事宜奔波了。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5

老王,男,1986年出生在兜山鎮瓦窯村的一個農村家庭,6歲時因一次車禍喪失了一隻手臂,落下殘疾,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巨大打擊。

20xx—20xx年兜底政策扶貧,保障生活。老王家中共有五口人,父親是肢體二級殘疾人,家中還有一個6歲的孩子在上學,一家5口的基本生活開支約20xx元/月,但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僅靠老王1350元/月的工資。考慮到其家庭困難,20xx年,經過精準識別,兜山鎮政府將老王一家整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400元/月的`低保政策兜底,這無疑改善了老王一家窘迫的生活。可老王深知,即使政策兜底保障了一家的基本生活,但要想脫貧致富,還得靠自己!

20xx—20xx年發展養殖業,順利脫貧。因富順縣殘聯每年會實施扶持殘疾人發展生產專案,各鎮鄉殘聯都會購買雞、鴨、鵝苗等發放給殘疾人發展生產,作為兜山鎮殘聯專委的老王,察覺到了商機,20xx年投入4萬餘元育雞、鴨、苗,後將培育出來的雞鴨苗銷往15個鎮鄉殘聯,實現淨收入4萬元,賺得真正意義上第一桶金的老王信心百倍,幹勁十足。養殖業的發展,也使得老王20xx年順利脫貧摘帽。

20xx—20xx年乘勝追擊,創業致富。20xx年,老王和朋友在夜市吃龍蝦時,發現龍蝦單價高,但顧客卻絡繹不絕。嗅覺敏銳的老王毅然決然投入到龍蝦養殖業的浪潮中。找好田地、挖機進場、購買蝦苗、硬化田坎……精明幹練的老王有條不紊的操辦這一切,一個月後,位於永年馬家3組,佔地面積86畝,投入成本達12萬元的小王龍蝦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由於老王沒有養殖龍蝦經驗,技術欠缺,縣殘聯積極聯絡農業科技員給老王提供技術指導,蝦苗成活率達90%以上。現老王養殖技術已經成熟,小王龍蝦產業基地年產經濟效益達20萬元左右。

創業成功的老王用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帶來豐收的收益,20xx年,老王花費20萬元將位於兜山老家80平米的房子加固維修拓寬,拓寬後的2層樓房現有230平方米,除此之外,老王還花費23萬元,在自貢西南農商購買了一個商鋪,生活越過越好的老王也成了瓦窯村的致富代表。

20xx年——描繪藍圖,擴大規模。對於未來生活藍圖,忠全有自己的構想和設想。下一步,老王打算擴大小王龍蝦產業基地的規模,硬化周邊走道,完善基礎設施,並發展水果種植業,為顧客提供龍蝦垂釣與野外採摘一體服務,由此增加顧客人流量。在銷售渠道上,除傳統銷售模式外,還計劃在西南農商商鋪成立店面,實行“線下銷售+線上銷售”雙模式,拓寬銷售渠道。

談到將來,老王信心滿滿地說:“現在國家各項政策這麼好,我沒有理由不擼起袖子加油幹,相比於政府幫扶,我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殘疾人脫貧致富的強人,為殘疾人爭光,同時也帶動更多的人脫貧致富。”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6

劉xx,常寧市板橋鎮太坵村五組,貧困戶,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肢體四級殘疾人。家裡有4口人,妻子侯建英、女兒劉仕貞是精神殘疾人,兒子劉仕傑在校讀書。全家4口人生活來源僅靠劉xx騎電動三輪車載客掙點微薄收入艱難維持。20xx年1月,劉xx攜妻帶子回到了家鄉太坵村,想在家鄉做一份養家餬口的事。這幾年,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大好政策下,他從一個貧困殘疾戶到養蜂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劉xx把這份辛苦的事業演驛出了別樣的甜蜜。幾年裡多次獲得榮譽:20xx年度被常寧市委、市政府授予“自力更生脫貧群眾”榮譽稱號;20xx年度被常寧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脫貧之星”榮譽稱號;20xx年度評為衡陽市 “脫貧路上我最美”脫貧先進典型;20xx度獲得常寧市 “脫貧示範戶”榮譽稱號。

劉xx,面對著一家4口人中就有3個是殘疾人的困難處境,家庭生活舉步維艱,他內心飽受煎熬,但從沒有向困難低頭。他堅信,只有靠自己頑強拼搏才能讓家裡日子過得好起來。他知道靠騎電動三輪車載客是掙不到幾個錢,而且還有危險苗頭。正當創業無望時,此時本村有個村民在家搞蜜蜂養殖,問他想不想養蜂,一句短短的問話激起了他養蜂的念頭,劉xx考慮到養蜂低投入、高產出、週期短、成本低,勞動強度偏小,雖身患殘疾,打理蜜蜂養殖的事還能得身應手。經過一番思索後,他暗自下定決心,毅然選擇了在本村搞蜜蜂養殖。

太坵村雖地處偏僻,但土壤較肥,連綿起伏的山嶺上,樹木蒼綠、植被茂盛、花草資源豐富,是個適合養蜂的好地方。20xx年4月,他東拼西湊,湊齊5000餘元作為第一次養蜂的啟動資金,從本村蜜蜂養殖戶購買了4箱蜂種大膽嘗試養殖,由於沒有接觸過蜜蜂養殖,加上缺乏技術、經驗等原故,養蜂遇到了很多困難,不久,養殖的蜜蜂有的出逃、有的遭到馬蜂攻擊,蜂場經常出現“蜂去箱空”的狀況,讓他感到很是焦慮,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蜜蜂養殖幾度限入困境。正當一愁莫展、進退兩難時,鎮、村幹部瞭解到其創業資金短缺等困難時,20xx年6月,利用扶貧政策給他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4萬元,助力其繼續創業。劉xx想定的行業是不會輕意改變的,他不服輸、敢拼敢闖,拿上這筆貸款,再一次購買了30箱蜂種和養蜂材料。考慮到缺乏專業養蜂技術,鎮扶貧辦推薦其參加了常寧市電子商務師專業(工種)電子商務培訓班,通過在培訓班的紮實學習,收穫不少,平時多向養蜂專業人士請教,掌握了更加全面的養蜂技術。這樣一來,創業幹事更加有信心,蜜蜂養殖大膽有底氣,利用學到的`養蜂技術,他帶著一家4口人,紮根老家深山叢林,用心經營著蜜蜂養殖,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養蜂純收入2萬餘元,並順利實現脫貧。

劉xx家庭脫貧致富沒有忘記本村貧困鄉親,20xx年12月,創辦了常寧市劉氏蜂蜜自營蜂場。有了自營蜂場,蜜蜂養殖才會向規模發展,他吸納3戶養蜂戶(有2戶貧困養蜂戶),幫助貧困戶就業7人,共有養蜂場地3處,養蜂200餘箱,遍佈大坵村各個山嶺上。作為養蜂領頭人,讓其他貧困戶一起來養蜂致富是他的追求目標,養蜂是個細心活,他耐心地向養蜂戶傳授養蜂技術和經驗,用心經營好蜂場。創辦養蜂場以來,20xx年合計產蜂蜜6000餘斤,蜂王漿50餘斤,蜂花粉100餘斤,蜂槽蜜300餘斤,產值約35萬元。20xx年分開計產後,他的蜜蜂養殖場產蜂蜜1800餘斤,蜂王漿20餘斤,蜂槽蜜50餘斤,全年產值約13萬元。成了貧困戶中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並帶動周邊貧困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大坵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蜜蜂養殖效益有了,蜂蜜滯銷問題來了,為有效解決蜂蜜滯銷問題,常寧市扶貧辦將其蜂蜜產品列入《常寧市消費扶貧產品目錄》中來,搭上消費扶貧平臺為其銷售蜂蜜3000餘斤。他創辦的養蜂場,目前執行良好、產業興旺,既解決了些許貧困戶就業,又帶動了少數貧困戶脫貧致富,是常寧市脫貧攻堅“脫貧示範戶”,更是常寧市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優秀典範。

劉xx作為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優秀典範。他深知,每一步成長都搭幫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大好政策,離不開常寧市委、市政府等各相關部門的精準扶持。他家脫貧致富了,生活幸福了,卻沒有忘記黨的恩情,他用實際行動來報答黨恩。繼續紮根深山,更加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在蜜蜂養殖的道路上不斷成長狀大,帶領更多的貧困鄉親共同致富奔小康。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7

提起殘疾人養雞大戶賴xx,在新津縣五津街道吳店社群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靠自己辛勤勞作改變命運的強者,不僅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更是贏得了鄰里鄉親的交口稱讚。

選擇堅強殘疾小夥兒辦起養雞場

在金華鎮某工廠上班安裝裝置時,賴xx的左手不幸壓傷被迫截肢,失去左手的他只好下崗回家。拖著殘缺的身體,面對無業的妻子和在讀書的女兒,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強地面對生活,做一名身殘志堅的強者,做一名搏擊生活的弄潮兒。

回家後,賴xx東拼西湊借了一些資金,建立起了興農養雞場。創業初期,由於養殖技術的欠缺和管理不當,導致養雞場兩萬只商品成雞無法正常銷售出去,虧損達20萬元。這對剛剛創業的他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五津街道殘聯得知賴xx的`情況後,立即向上級部門進行了彙報,並與新津縣殘聯的工作人員一同赴養雞場實地走訪調研。瞭解具體情況後,新津縣殘聯啟動了量身定製的個性化殘疾人就業扶貧扶持方案,並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無償給予興農養雞場5萬元現金扶持,幫助其儘快恢復正常運作。

依靠市殘聯的扶持資金,賴xx對養殖場地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治,對養殖工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並多方聯絡雞苗孵化場和飼料經銷商,養雞場重新購進了兩萬只雞苗。為讓小雞長得好,白天,他守在養雞場裡,挖蟲子、喂飼料、打掃雞場;晚上,他自學雞群防病治病知識,鑽研養雞技術。奄奄一息的養雞場在他的帶領下,經過科學飼養和精心的管理,終於扭虧為盈,重新進入正常的經營軌道。

輻射鄉鄰助更多殘疾朋友走上致富路

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興農養雞場已在賴xx的精心管理下逐漸壯大——從原來的兩個養殖場發展到4個養殖場,養殖面積增加到4000餘平方米,年出欄商品成雞6萬隻,優質脫溫雞苗3萬隻,產值達300多萬元。同時,養雞場還安置了多名殘疾人就業,為每個殘疾人開出1200元以上的月工資。

賴xx還帶動了周邊50多戶殘疾人共同發展養雞業,每戶殘疾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由於興農養雞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養出的雞質量好、品質好,深受客戶的好評,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

蓬勃的創客風潮,不僅激發了無數人的創業之夢,更讓一直在創業守業途中徘徊的人們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對於目前取得的成績,賴xx並不滿足,他正在積極規劃,不斷探索,力爭打造一個無汙染、綠色環保的生態養雞場,安置更多殘疾人就業,通過規模化發展帶動更多殘疾朋友走上養殖致富之路。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8

小張,輝縣市佔城鎮三位營村。自幼酷愛自學中醫鍼灸,1994年參加了河南省農村衛生人員晉升考試並取的中醫醫師資格證書。

20xx年3月21日,他攥寫的《鍼灸治療風寒性肩周圍炎》等三篇論文均刊登在《河南衛生報》上,並喜獲榮譽證書。同年攥寫的《鍼灸治療腦血栓後遺證的思考》整錄在(中華醫學臨床治驗叢書》第六捲上。

20xx年10月17日,他在市殘聯培訓學校參加第四期按摩培訓班,認真學習了中醫按摩技術,並於20xx年3月12日在占城鎮大占城村開辦了“良玉按摩店”,並作為殘疾人自強致富刊登在《今日輝縣》報紙上。為了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更好的服務顧客,他於20xx年10月參加了新鄉市高階按摩師培訓班,同年12月12日參加了考試並獲得了高階按摩師證書。

目前店裡員工4名,床位7張,是占城鎮規模最大,最強的保健按摩店,3年來,他對殘疾人,五保戶,低保戶給予優惠政策,例如大占城村劉平患有腦血栓後遺症,我給他按摩2個月後,行動自如;殘疾人陳劉氏患有嚴重肩周炎,按摩10天,她漏出了滿意,甜蜜的笑容。

賀紀樂,輝縣市佔城鎮王莊村。國中畢業後因熱衷電器維修,在輝縣市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了兩年的家電維修。後因種種原因沒有從事家電維修類的工作,於20xx年到20xx年在新鄉學習了電腦的'組裝與維修。20xx年回到家鄉占城鎮,並在鎮上開了一家聯想電腦專賣店。因為自身殘疾的緣故,所以對前來購買和維修電腦的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格外照顧。多年來對身體不好的客戶,主動上門維修、上門售後。幫助行動不便的客戶秦定全等,每次只要客戶一打電話,他就立即上門維修。

自20xx年以來連年獲得聯想專賣優秀銷售鄉鎮。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他每年都會參加2-3次新型電子產品的培訓,參加聯想公司的每季度的新產品培訓會議。他知道,只有拓展自己的業務技能,才能更好回報社會。

師樹貞,占城鎮南靳村,出生於1967年7月。由於自幼身患殘疾,面對諸多的不便和困難,面對現實,他發奮圖強,努力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高中畢業後,通過自學無線電技術,開設了電器維修部,來維持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同時免費為五保、低保、殘疾人、優撫物件等弱勢群體修理各類家用電器和上門維修,儘量方便大家。20xx年,通過在殘聯技能電腦培訓班學習搜尋各類致富資訊,經斟酌篩選他從事了彩繪行業,給自己帶來了不少收入,隨著閱歷和經驗的豐富,他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帶動3-5名殘疾人發展。他總是說:“作為一個殘疾人,必須奮發圖強,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同時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9

“黃xx可是村裡的能人,這幾年通過養牛,務工夫妻兩個把日子過的有聲有色,現在可是我們村裡的致富能人!”小溪鎮香廟村的村民說起黃xx這個人無不豎起大拇指。

黃xx是小溪鎮香廟村的脫貧戶,早年因為自身患有肢體殘疾,腿腳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務工,生活的重擔都壓在妻子刁秀玲身上,隨著兩個孩子逐漸長大,生活、孩子上學的開支一度壓得黃xx喘不過氣來。

20xx年黃xx被納入香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黃xx通過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養起了牛,為了解決他養殖技術上的顧慮,小溪鎮畜牧水產站的技術人員上門指導養殖技術,解答養殖難題,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在20xx年實現了脫貧,現在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現在黨的政策太好了,沒有黨的政策我們一家不可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說起自身,黃xx靦腆的笑了,言語中多是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不但貸款給我養殖,還給我在村裡安排了公益崗位,為了方便照顧孩子,村裡幫助我家屬在牟莊工業園區找到了工作,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

20xx年黃xx貸款了5萬元用於擴大生產,目前養殖規模已達到10頭,價值20萬元,養殖空閒時間黃xx還參加村裡的公益崗位,每月增收1000元,20xx年黃xx養殖收入達到了5萬元,妻子的在牟莊工業園區的年務工收入也有2萬多元,去除開支,家庭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了1萬多元徹底擺脫了貧困的帽子。

20xx年香廟村村集體經濟達到了25.73萬元,發動能人大戶、龍頭企業帶動周邊52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20xx年香廟村將繼續落實各項政策,完善致貧返貧監督機制,發動能人大戶、龍頭企業的力量,幫助脫貧戶過上更好的生活。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0

趙xx是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大旭村人,身殘志堅的他在脫貧路上奮勇爭先,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為當地自主脫貧的的勵志典型人物。

身殘志堅不言棄

對趙xx來說,多年前的那場病是他一生的痛。

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過後,趙xx開始出現左腿發麻疼痛,抬腿時發沉或無力的狀況。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骨髓炎,連續進行了四次手術後依然無果,結果落下了終身殘疾。那一年,他才12歲。

拖著殘疾的腿,成年後的趙xx無法外出打工,但是他學會了開三輪車,依靠拉客和散養雞為生。妻子趙玉英為了照顧孩子,平日裡也只能種菜增加收入。而且家中還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母親,再加上3個孩子都要上學,衣食住行、醫療、教育......處處都是讓人苦惱的開銷,家庭一度十分拮据,是村裡出了名的貧窮家庭。

20xx年,趙xx家被列為國家建檔立卡精準貧困戶。在縣、鎮級扶貧部門及扶貧幹部的幫助下,趙xx一家6口購買了由政府出資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正在上學的孩子也得到了每學年3000元的生活費補助。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趙xx心中對脫貧致富越發嚮往。

脫貧路上勇爭先

雖然患有殘疾,但趙xx一直沒有停止勞作,為了讓孩子、妻子得到更好的生活,在得知政府將扶持6萬元為他發展產業後,趙xx心中燃起了一簇希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火苗。用他的話說就是“我不能辜負了黨的好政策,我要對得起政府對我的關心。”

經過市場考察和分析,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趙xx主動向扶貧辦提出發展養殖計劃。很快,趙xx便收到5000元的前期啟動資金,他整合手頭上的存款,迅速購買了一批雞苗和飼料,在屋後搭建了簡易雞棚,嘗試發展林下土雞養殖。鎮扶貧工作隊得知後,向縣農業農村局討教相關的養殖經驗技術,上門給趙xx送去了養殖技術指導。

趙xx養殖土雞特別用心,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準備雞食、餵食、清理雞舍......一直忙到深夜。在趙xx的精心飼養下,這一批雞苗成活率極高,在20xx年初便為趙xx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嚐到甜頭後的趙xx認為,只有大規模的批量養殖,才能將收益最大化。

20xx年,他陸續投入剩餘的幫扶資金,租了13畝山邊地、魚塘,併購買了3000只雞苗。由於雞場依山而建,親近自然,遠離人煙,大大降低了病害風險,20xx年5月出欄的雞達到20xx多隻。村民們說,全村就數他的雞養得最好。趙xx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不等不靠摘窮帽

剛看到希望的曙光,命運卻再次和趙xx開了個玩笑。一直以來,趙xx都是通過到市場散賣的方式進行銷售,批量生產後,由於市場散賣消化力弱,這20xx多隻雞出現了滯銷。這一年,趙xx主養的7、8斤重的雞市場銷路差,每滯銷一天,就要虧損上千元的飼料錢,這讓堅強的趙xx幾度落淚。

縣、鎮的`幫扶幹部得知情況後,在微信朋友圈裡廣泛轉發起了滯銷資訊,幫忙聯絡縣內部分餐飲機構,並協調縣電商中心,為趙xx發起愛心賣雞活動。多措並舉下,一週內便銷售了滯銷雞400多隻,每賣出一隻雞還為趙xx募得10元善款。最終,趙xx不僅一個半月便將滯銷的20xx多隻雞賣光,還穩定了銷售渠道。20xx年他一共售出了3000只雞,純利潤達到6萬元,當年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脫貧標準,順利脫貧。

滯銷難題給趙xx造成很大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藉著這段經歷,趙xx悟出了新的銷路:規模養殖必須掛靠“專業戶”、“龍頭企業”。除在市場散賣外,在幫扶幹部的引導下,趙xx先後與李木子農場、上帥農場形成合作關係,通過訂單養殖降低滯銷風險。

根據市場價格波動,按照不同農場的訂單協議,每批次的利潤有所不同。20xx年賣出6000只,20xx年賣出3500只,20xx年賣出4000只。每年買賣流水均達到10萬元以上,是縣內精準扶貧戶中脫貧的典型。

目前,趙xx雞場存欄生雞20xx只,年內已出售1500只,收入13.5萬元。

如今,趙xx一家有著穩定的收入來源,在縣城住上了新房子,3個孩子也已長大成人,生活蒸蒸日上。趙xx逢人便說:“是黨的政策好啊。”這位不等、不靠、不要,身殘志堅的硬漢子,靠著堅強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在扶貧政策的支援下,成為了連山脫貧教育的“活教材”。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1

在多數人眼裡,殘疾人是不幸的,不過,有的人雖然身體殘疾,卻意志堅強,他們不僅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還將這份成功和幸福帶給了更多的殘疾人。日前,人民網採訪到了這樣一位殘疾人代表,他便是來自四川成都崇州市崇陽鎮王殿村的xx。

“人生一世就應該想別人未想,做別人未做。”在xx看來,自己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正因為敢想敢做,才能克服困難創業成功。如今,自己致富了,更應該回報社會,竭盡所能幫助其他殘疾人,為他們提供培訓和就業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收入,讓更多殘疾人可以自食其力,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xx10個月大的時候,一場急性腹瀉,使得原本身體健康的他身體素質和抵抗能力急劇下降,落下了終身殘疾,身高定格在了1.3米,成為現在大家口中的“袖珍”創業者。2002年3月,不幸再次降臨,在打工回家的路上,xx遭遇車禍……然而,兩次的不幸,並未讓xx失去生活的'信心。

2002年6月,在車禍康復之後,經過深思熟慮,xx用自己當時所有的積蓄共計1700元,購進800只雞苗,並將自家的豬圈改造成雞舍,開始了創業歷程。

創業並非一路平坦。第一批雞剛投產,就遇到了2003年的“非典”。那段時間,xx差不多一個月都沒有走出家門,每天餵了雞,就搬一個板凳坐到雞籠旁去,看那些從書店購買的關於養雞的書,看到最後,他甚至自己編了一本養雞的書。2003年“非典”剛過去,又遭遇了2004年至2006年的禽流感。由於“非典”時期的經驗積累,xx始終堅持科學防疫,經過不懈的努力,成功逆襲,在兩年反反覆覆的市場行情下,仍獲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在不斷積累了資本以後,2006年養殖場已達到年出欄肉雞3萬隻的規模。25歲的xx更是被成都市殘工委等8家單位聯合授予“首屆成都市殘疾人創業之星”稱號。

“一人富不算富,我們要帶領更多的殘疾人朋友,為實現共同富裕而奮鬥。”創業不易,殘疾人創業更是艱難。為幫助更多的殘疾人,xx以“惜福、感恩”為主題,正式註冊成立“成都市福恩禽業有限公司”,寓意“感恩惜福,知恩圖報”,並先後招聘了15名殘疾人就業。

2017年,為順應助殘事業的發展,xx在崇州市民政局登記註冊了崇州市福恩公益發展中心,併成立了黨支部。此外,xx還建立了一個佔地近200畝的“福恩身心障礙人士庇護農場”,庇護農場是集種植、養殖、生態農業體驗、殘疾人事業勵志宣揚和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的綜合性殘疾人事業平臺。

“我將自己的產業與殘疾人公益事業有機結合,不斷開展公益培訓和勵志宣講,希望通過我自身的經歷去影響還在迷茫之中的殘疾人朋友,重塑殘疾人朋友們的信心。”據xx介紹,“培訓基地”現有“殘疾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殘疾人自媒體電商培訓”“殘疾人木雕文創培訓”等成熟的助殘培訓專案,每年都要開展多期的公益活動;開展生態雞養殖培訓,無償為崇州市貧困山區的殘疾人傳授生態雞的養殖技術,並免費提供雞苗,截至今年已經培訓扶持了3000餘人次從事生態雞養殖,實現了農村特定殘疾人以居家靈活的就業方式增加了殘疾人的可支配收入。

從一無所有,到現在也能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從一個村民到如今的勵志創業家;從鄉村泥濘小路走上一個個演講大舞臺。這就是xx,一個想別人未想,做別人未做的“袖珍”創業者。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2

劉xx,男,漢族,1973年5月生,現年46歲,翁源縣壩仔鎮饒村村村民,肢體三級殘疾。

劉xx1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他及弟弟(13歲)妹妹(5歲)四人相依為命。當年,他上山砍柴不小心弄傷膝蓋,因無錢治療,最終落下終生殘疾。家庭的一次次變故使他母親萌生改嫁念頭,劉xx16歲那年母親在兄妹3人跪地苦苦挽留下仍然選擇了改嫁。那一刻,他心都碎了,感到天快要塌下來。弟弟妹妹還小,自己又殘疾,以後如何生活下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面對殘酷的現實,他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弟妹撫養長大。

為了這個家,他每天起早摸黑,80年代末,那時種地都是靠人力,他一人單造就種植了4畝水稻,1畝花生,農閒時到山上採草藥、挖冬筍拿去市集賣以補貼家用、繳交弟妹的學費。年復一年,用他堅強的心,勤勞的雙手撐起這個家。由於家境清貧,一直沒有成家,直到20xx年經鄰居牽線與鄰村的鐘秀蓮結為夫妻。鍾秀蓮15歲那年不幸患上類風溼性關節炎,她的父母為治療她的病四處求醫,但治療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且負債累累,後經醫生鑑定為肢體一級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成家的喜悅卻無法減輕家庭勞動力壓力,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一年後隨著女兒的出生,生活增添了新希望,人生有了奮鬥目標,但身上的擔子卻更加重了,一方面要下地種田,另一方面要照顧妻子、女兒。他咬緊牙關,每天不知疲憊地耕種。在他的悉心照顧及服藥治療下,經過幾年的努力,妻子由從前的長期臥床到現在可以生活自理,這也許就是愛的力量。

他家裡的情況村幹部看在眼裡,一個身殘志堅的家庭,黨和政府有必要幫助他家庭渡過難關,隨後村支部書記親自為他的家庭申請納入最底生活保障(即低保戶)。人生最困難的時侯政府拉一把,真是雪中送炭。20xx年第二個女兒降臨世間,家庭又多了一份喜悅,雖然有國家的最低生活保障補貼,但僅僅種植水稻是難以脫貧致富的。在小女兒三歲那年正值蔬菜生產基地規模化、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時期,各地掀起“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熱潮,僅有國小文化的他也加入了種植蔬菜的熱潮中,由於沒技術、無經驗,第一年收成不好,他認真總結,決定第二年一邊種植一邊請教種植能手、專業農技人員,經過三年的摸索由種植單一品種變為多品種種植,收入一年比一年增高。通過幾年不懈努力,把以前治療妻子的1萬多元欠債還請,日子慢慢好起來了。

時間來到20xx年,新時期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全面發動、實施,按照納入程式,劉xx一家被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因戶施策。劉xx一家4口仍然居住在80年代初期建的泥磚房,急需進行改造,駐村工作隊發動他的親朋好友先墊資,積極聯絡施工隊把樓房建起來,當年底他一家就告別泥磚房住上了嶄新的樓房。一家人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村民都說黨的政策好!扶貧工作隊是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工作隊瞭解到他家的田地比較分散不好連片種植,通過溝通協調村小組長和當地村民成功讓他與鄰居置換和租賃優質土地用於規模種植,方便集中連片管理,20xx~2018年劉xx共種植蔬菜12畝,花生3畝,淮山1畝。劉xx三級肢殘,身體單薄,面對成倍增加的工作量,他沒有畏懼,農忙時節起早貪黑,分秒必爭,把自己的休息時間縮減到極限,決不落下如何一個關鍵種植管理環節。蒼天不負有心人,劉xx三年種植的蔬菜、花生等均獲得了很好的收成。為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後顧之憂,駐村工作隊隊員兼幫扶“第一家長”邱粵平同志積極主動為他聯絡到本鎮萬家興蔬菜專業合作社,雙方簽訂了以合作社先提供種子、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並回收產出的.蔬菜模式的合作協議。辛勤的付出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收穫,經過努力,劉xx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3495元增加到20xx年6030元,20xx年7533元,20xx年10630元,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

如果貧困群眾的思想不脫貧,再多的幫扶也扶不起。如果他們真心想脫貧,有想法、有幹勁,就一定能實現脫貧致富。政府要做的,只是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指導和服務。不認命、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拼搏在身殘志堅的劉xx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援下叩開了致富門,更是用自己的獨特魅力感染著村、鎮的其他人。

作為一名殘疾人,劉xx有一顆上進的心,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僅經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致富路,還帶動10多戶村民種植蔬菜,並積極與村民分享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殘疾雖不幸,但並不可怕”,用一雙勤勞的手撐起一片藍天。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3

在商南縣湘河鎮通往外面的崎嶇山路上,有一輛小貨車常年在奔波,無論嚴寒酷暑、不管晴天雨天,從沒停止奮鬥的步伐.....。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位患有先天性嚴重肌肉萎縮症的漢子用毅力在撐起生活的一片天。

他叫小方,今年36歲,家住湘河鎮湘河鎮社群(原紅魚村)柳樹溝組,患有先天性嚴重肌肉萎縮症。家中上有年過六旬的父母,下有十幾歲的孩子,父親多重殘疾,行動不便。小孩先天性白內障,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母親患有慢心病,常年吃藥,這樣的一個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顏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他被列入為在冊貧困戶。各種產業扶貧政策接踵而至,他沒有坐、等、靠,而是更加堅定了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正如他所說:“我做人的宗旨是,殘疾人也能幹成事,是我今生最大的心願”。上天在為他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雖然肢體殘疾,但腦子特別好使。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藉助電視、手機等媒體,廣泛收集市場資訊,跑遍了偏遠的村莊和大街小巷,做起了中藥材購銷的生意,勉強能維持生活。後來,在商南縣司法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生意逐漸做大,形成了“中藥材種植——收購——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格局,主要經營五味子、連翹、杜仲、山楂等中藥材的購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家庭生活狀況不斷改善,日子越過越好,逐步實現了他願望,身殘志堅的含義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在最近一次家訪中,談到今年年底他將如期脫貧時我問他有啥想法,他動情的說:“從開始生活的舉步維艱、遭受世俗的冷眼到如今一家人吃穿不愁,住上了新房子,總算都挺過來了,我感到很幸福。當然,如今的這一切,我非常感謝司法局領導和包扶幹部對我的關心與支援,他們經常來我家走訪座談,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不僅在經濟上給了我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給我的`鼓舞,激勵我不斷奮鬥。到年底,我家人均純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我很知足。即使脫了貧,我也不會就此放鬆努力,我會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實現我心中的夢想”。

從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想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支援下、在他的努力下,致富的路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遠,他的這個心願也終將會實現。這就是一個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蹟,值得我們借鑑和頌揚!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4

說到創業,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個非常艱難的事情,而殘疾人創業似乎更加的困難。下堡鎮龍安村馬xx卻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他靠著敢為人先的拼勁和自身不斷的努力,發展養雞產業,最終脫貧致富。他用身殘志堅的意志點亮了“殘缺”的人生。

在下堡鎮龍安村馬xx家的房前屋後,都能看到他搭建的小棚,雖然看著並不顯得專業,但這就是他一磚一瓦搭建起來的養雞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網架飼養、水線飲水、孵化箱……看著這些現代化的養雞裝置,誰又能想到養雞場的主人是一位殘疾人呢?

今年45歲的馬xx,肢體三級殘疾。早年間,馬xx一直在外地務工。但家中年邁的老母親身體每況愈下,妻子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加上小孩要讀書,為了照顧家庭,馬xx只能返家務農,家庭生活極度貧苦。

初次嚐到創業甜頭 首批烏骨雞6萬元

2016年,馬xx聽說發展肉雞養殖致富這一資訊,他覺得機會來了!說幹就幹,馬叢壽隨即到四川宜賓學習養雞技術,並貸款5萬餘元,修建了240㎡的`圈舍,購買了2500只烏骨雞苗回家餵養。由於右手殘疾,往往做一件事情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和心血,馬xx克服身體上的種種困難,精心飼養烏骨雞,雞肉的品質和母雞的產蛋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本以為收入也會跟著不斷的增長,然而,在年底結算盈餘時,發現卻不是那麼回事兒。由於當時思路考慮不成熟,雞喂的太多,再加上餵雞的時間過長,如果超過7個月不賣,每隻雞一個月最低要消費六至七元錢,時間一長,除去這個雞的本錢和飼料錢後,就不賺錢了。

經過多方面的總結,馬xx決定把商品雞的餵養數量逐步縮小,多發展蛋雞產蛋,培育更多的雞苗。餵養策略調整後,馬xx一年的純收入達到了6萬多元。

起早貪黑,積累經驗終闖出一片天地

創業之路並非一番風順,尤其養殖行業市場行情多變,疫病多,風險性很大。2017年,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和對市場行情的不瞭解,他養的雞出籠率低,出現了賠本的情況。“養雞看似簡單,但想要養好不容易,特別是規模養雞那更是一門學問。”馬xx清醒地認識到,幹什麼不能光憑滿腔熱情與幹勁,必須懂門道,會技術,會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馬xx並沒有被失敗嚇倒,而是跟進技術培訓,購買了大量的養殖書籍,學習相關知識,遇到難題時總會及時打電話諮詢技術員。

2018年,深知創業不易的馬xx,將他的雞苗看成是自己的小孩一樣來善待,24個小時都泡在雞舍裡,每隔2個小時就要圍著雞圈轉一圈,做好飼養管理工作。此外,他還要嚴格按照飼養要求做好相關的防疫等工作。年底,商品雞、雞苗、雞蛋等產品的銷售給他帶來了近10萬元的利潤。

“我每天至少要圍著養雞場轉幾十圈,相當於走30多里路。冬天,從養雞場裡面出來,頭髮上的汗珠一會兒就凍成冰了。”回憶起那些在創業路上勞心勞力的日子,他感慨地說道。不過,從陌生到熟悉,從熟練到精通,他的養殖技術也進步飛速,管理也更加科學,雞場的生產逐步步入正軌,成績逐批上升,效益逐年遞增。

如今,馬xx的養雞場內的雞苗一般45天左右出欄,一年可飼養5批,規模也逐漸穩步擴大,利潤很是可觀。今年,馬xx養殖的有烏骨雞、蘆花雞、大寧河土雞等5個品種近3萬隻雞,年純收入達20萬元。 望著創業果實,馬xx笑在臉上,美在心裡。

致富不忘鄉鄰成立合作社讓他們腰包也鼓起來

馬xx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的同時,還積極成立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養雞產業。“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身邊的人腰包都鼓起來。” 馬xx如是說。

在龍安村,有四、五位村民也建起養雞棚舍準備全職養雞,聽說馬xx養雞養得好,紛紛前來參觀學習,馬xx便把自己這麼多年的養雞經驗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下堡鎮寧橋村羅克軍,在一次事故中造成雙腿殘疾不能行走,常年坐在輪椅上,馬xx免費給他送上250只雞苗,並提供飼養技術,他們之間接下深厚的友誼。截至目前,他帶動了周邊30多戶貧困戶發展養雞,送出雞苗1000餘隻,為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添上了一筆屬於他的色彩。然而他不滿足於現在已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將繼續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為脫貧攻堅工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身殘志堅、勤勞致富這樣一個事實,也真切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5

遭遇生活的不幸,陳xx落下終身殘疾,在社會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終創出一番事業。致富後,他不忘島城的其他殘疾人,積極為助殘事業貢獻力量。

陳xx的生活經歷充滿了曲折,在他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一次體育課上因跳高摔傷致使左腳終身殘疾,那年他才13歲。

由於家庭生活困難,17歲開始,他便離開家鄉到原普陀縣東極區黃興鄉磨利村捕魚。一直到20xx年,他做過漁民、老軌、制膠廠車間主任等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積極努力,幹出了一番成績。

20xx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在東沙鎮宮門租了一間35平方米的店面房,開辦了一家以出售大豬、中豬、小豬、乳豬飼用和大雞、中雞、小雞飼用的顆粒為主的金三角飼料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舉。

20xx年,看到岱山有不少殘疾人養殖戶,飼料需求量大,他便開辦了岱山縣安興玉米加工廠。辦企業時,政府不僅為他減免了稅收,還為他的創業提供無息貸款和補貼,殘聯也幫他解決了飼料銷售店面的租賃。

他說,我的`今天靠的是政府對我們殘疾人的關愛和幫助,現在我自己富起來了,也要為助殘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創辦企業之初,他就招聘了7名殘疾人,還安置了附近的3名重度殘疾人就業。而他銷售給殘疾人養殖戶的飼料,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十分便宜。前一陣他和客戶算過,飼料基本上只賺養殖戶們2—4分/公斤。雖然自己的利潤很低,但是能給殘疾人提供物美價廉的飼料,讓他覺得很值。20xx年,陳xx的玉米加工廠經岱山縣殘聯檢查驗收後,確認為扶貧基地。

除了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陳xx還每年都去慰問困難殘疾人。

20xx年助殘日,3名殘疾人扶貧基地業主邀請他一起去飯店聚餐,陳xx聽後提議大家把吃飯的錢拿出來,購買蛋、油、水果等節日禮品,去看望家庭困難的殘疾人。此後每年助殘日,他們都帶上禮品去慰問困難殘疾人。

而他自己還每年都會去看望一些家庭困難的殘疾人,高亭鎮大峧村姓潘的雙腿殘疾人、橋頭社群一位57歲姓周的殘疾人……聽說附近有家庭困難的殘疾人後,他都會馬上帶著慰問金前去看望。

有一次,他同妻子到普陀區沈家門走親戚時,特地上門給一位35歲左右姓楊的重度殘疾人送去慰問金,使得被資助的那位異鄉殘疾人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些年來,像這樣的助殘好事,陳xx不知道做了多少件。

他說,因為自己是殘疾人,看到其他殘疾人有困難,就更想關心他們,使他們共同擺脫困境。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6

看著手拄柺杖的小玉,很難想像他是一名學業優秀的大學生、一名創業成功的老闆、一名助殘公益達人。

小玉出生在亳州市譙城區一個小鎮上,幼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導致他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在遭遇了一些同齡孩子的孤立和嘲諷後,他放棄求學,11歲那年,被人以“幫寺廟賣香火”為名,騙到外地行乞。歷經磨難,他才僥倖回了家。生活的磨難往往是一種人生的啟迪。回到家的小玉重操學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學和大學。

“通過自己創業,為更多的`殘疾人創造就業機會。”小玉說。大學期間,小玉利用課餘時間,從事報紙發行,兼職做廣告設計和畫室培訓。他希望積累更多的經驗,為創業打基礎。20xx年,小玉接手了之前實習過的廣告公司。20xx年,他參加亳州市青年創業大賽,創業專案“愛心小屋助殘便民服務點”獲得二等獎。20xx年,他與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在市區開了15家“愛心小屋助殘便民服務點”,幫助20餘名殘疾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幫助更多貧困殘疾朋友創業就業、脫貧致富。”這是小玉不變的追求。他一手建立了殘疾人線上電子商務平臺——“領翔商城”,讓殘疾人可以免費接受培訓、免費開網店。一些入駐該平臺的殘疾人高興地說:“無需自己進發貨,只要點點滑鼠,就可以做生意,實現創業夢想。”

“雖然從小重度殘疾,但在幾次手術之後,我也能站起來了;雖然求學之路佈滿荊棘,但我也完成了大學的課程;雖然創業之路充滿坎坷,但今天我是擁有3家公司、40多名員工的老闆。必須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小玉發自內心地說。他經常參與公益助殘專案,如“用我的聲音,帶你看世界”“我是你的眼系列活動”等。他表示,希望能為殘疾人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更多殘疾人可以像健全人一樣,擁有陽光的心靈、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小玉曾榮獲“安徽省殘疾人自強模範”“亳州好人”等稱號。

截至20xx年底,我省累計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有57.8萬餘人,已脫貧48.4萬人。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莉介紹,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扶貧工作,將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保民生、保增長大局中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落實。去年8月,省殘聯七代會將殘疾人“脫貧奔康”作為六大行動之一,採取系列惠殘措施,助推殘疾人“脫貧奔康”。各級殘聯主動配合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精準施策,激發殘疾人脫貧內生動力,鼓勵殘疾人通過創業就業實現穩定脫貧,實現殘疾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確保打好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7

伴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也如期脫貧。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幫助殘疾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生活持續下去,成為各地必須答好的新試題。

“現在有了工作,日子越過越好了。”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一家康復器械公司,39歲的殘疾人劉麗(化名)正忙碌著。劉麗家住隆回縣六都寨鎮,曾是邊緣易致貧殘疾人。在當地殘聯幫助下,她不僅找到了新工作,還享受了低保、醫療保險代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政策,實現穩定脫貧。

劉麗的故事並不鮮見。據統計,目前,脫貧殘疾人年收入是脫貧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殘疾人勞動能力較弱、看病康復支出較大,與其他群體相比,致貧返貧風險較高。

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關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為防止殘疾人致貧返貧築牢“堤壩”。

在貴州,省殘聯藉助“貴州扶貧雲”防貧監測預警平臺為基礎的大資料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核實殘疾人相關情況。目前,貴州省30355名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貧返貧風險,消除率達99.85%。

在河北,該省7067名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和6975名殘疾人邊緣易致貧戶被納入監測範圍。河北省殘聯通過定期與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開展資料比對,摸清殘疾人需求,提供精準幫扶。

在山西呂梁,當地政府為全市所有持證殘疾人代繳意外傷害保險,有效防止殘疾人因意外傷害返貧或致貧,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

“我們將繼續指導各地殘聯,充分利用大資料資訊手段,動態掌握需要幫扶殘疾人家庭情況,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做到殘疾人致貧返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表示。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8

不久前,合肥一對年輕的“輪椅夫妻”互相幫助、齊心協力跨過馬路牙的視訊,在網上熱傳,得到廣大網友的點贊和祝福。視訊的釋出者“侶翼”,正是視訊中的女士。她叫小林,是肥西縣人,與丈夫薛全目前租住在創業所在的合肥廬陽經開區。

小林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14歲那年,手術治療失敗,導致她腰部以下無知覺,無法行走和站立。丈夫薛全的殘疾是車禍導致的。兩人平日都靠輪椅代步。幾年前,心靈手巧的小林跟著電視節目學習製作軟陶,並開設網店售賣,獲利頗豐。

“一開始,我做的人物軟陶都有點畸形,常常是辛辛苦苦製作了一天,又毀掉重作。”小林回憶說,但她並不灰心,而是更加投入,不斷琢磨,反覆練習。她還通過網路向同行們請教,把軟陶作品發到群裡,請大家點評、指教。慢慢地,她製作的`軟陶“活”起來也“火”了起來。看過的網友們紛紛發來訂單。

日前,在位於合肥市廬陽區百幫創業園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暖陽工坊裡,坐在輪椅上的小林耐心地教下肢活動不便的徒弟做人物軟陶。“軟陶製作是非常適合殘疾人的就業專案。我想多帶些學員,幫助他們就業,並把這個專案做大。”小林說。她笑著介紹丈夫薛全,每天都在研究製造殘疾人助力車車頭,“身邊許多行動不便的殘疾朋友,都用他製造的車頭。”

對於未來,小林和薛全有著清晰的規劃。小林想繼續自己喜歡的軟陶製作,擴大規模,帶動更多殘疾朋友加入這個專案,增收脫貧。此外,她還要全力支援薛全鑽研殘疾人助力車車頭製造技術,“夢想能實現機械化生產,建立自己的品牌。”

在小林的微信朋友圈裡,記者看到她發了很多夫妻外出旅遊的照片。“只要心向遠方,輪椅根本不是束縛。”她很有哲理地說,身有殘疾,但心靈是自由的,要加倍努力奮鬥,放飛心靈,追逐夢想。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19

在一個農家的鴿舍內,一隻只灰白相間的鴿子爭先恐後地啄著鴿食,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一個蹲在地上的殘疾人認真地給他的“寶貝”投食,這個人就是姜xx。

姜xx是沙縣夏茂鎮大布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972年出生的他,由於青年時代遭受失戀的'打擊,導致精神出現問題,也因為治病買藥的花費,導致家中貧困,面對困境,姜xx一度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肉鴿的養殖重塑他生活的信心,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自強不息,重燃生活希望

在縣、鎮殘聯的關心下,通過康復治療,姜xx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對家庭困境,家中年邁老母親需要贍養,自己今後的生活還要繼續,姜xx並不甘於只依靠政府扶助,自己無所事事。20xx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朋友養鴿賺了一些錢,他覺得這是一次機遇,想試試看,於是用身上僅剩的幾百元從朋友那低價回收了20幾隻肉鴿回家飼養。沒有錢建鴿舍,他就用自己的老屋當鴿舍,自己安裝鴿架,幹活的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是殘疾人,常常忙到凌晨,直到腿痠腳麻了才肯休息。為了養好這些鴿子,他經常到朋友的養鴿棚取經,學習養鴿技術,從不會到會,邊養邊學。就這樣鴿生蛋,蛋成鴿,從20幾隻到170多隻,一年養鴿收入從不到1000元到現在上萬元,通過肉鴿養殖擺脫貧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精準養殖,適應市場需求

為了更好地養鴿子,姜xx不斷摸索學習,他熟練掌握鴿子各個階段的主要病害與防治,肉鴿養殖有老鴿、中鴿、乳鴿三個品種,一隻老鴿能賣50元、一隻中鴿賣30元、一隻乳鴿賣20元。老鴿價格高但養殖週期長,姜xx把重心放在養殖幼鴿上,幼鴿價格雖低但養殖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可以增加養殖收入。解決養殖種類問題,姜xx不滿足於小鎮圩場銷售,精準分析市場,針對縣城醫院患者康復對肉鴿需求量大的實際情況,從而“轉戰”人口更為密集的沙縣縣城醫院周邊。“我不去菜市場賣鴿子,那裡賣鴿子的有好幾家,競爭力太大了,我一般都去縣醫院門口推銷,那裡人多,我一天能有好幾十只的訂單量,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我這裡訂鴿子了。”說起賣鴿心得,姜xx講得頭頭是道。

殘聯幫扶,助殘創業就業

“我與母親一起生活,她身體不好,平時我就靠賣這些鴿子補貼家用,這些年沙縣殘聯幫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感謝。”殘疾人創業就業,需要各級殘聯助力,20xx年開始,沙縣殘聯瞭解到姜xx這一情況後,決定對其實行創業就業幫扶,連續三年,每年補助5000元創業就業資金給姜xx購買幼鴿和鴿食,幫助他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收入。對於其他人而言,養殖170多隻鴿子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於姜xx來說,這卻是他們家主要的經濟來源。20xx年,沙縣殘聯也將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住房修繕改造工作,將姜xx的住房納入修繕改造名單,為其改善居住環境,讓他可以更專心地養殖鴿子。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0

今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國助殘日,本次全國助殘日主題為“鞏固殘疾人脫貧成果,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在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廣西區殘聯公眾號將緊緊圍繞“鞏固殘疾人脫貧成果 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的主題推出殘疾人脫貧典型人物系列報道,共同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上林縣白圩鎮繁榮社群,感受殘疾人脫貧戶老韋的故事。

老韋是上林縣白圩鎮繁榮社群人,肢體二級殘疾。20xx年他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xx年光榮脫貧。近幾年來,他通過成立白圩鎮光華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養殖廣西山水牛致富,成為一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全村34戶貧困戶共同走上脫貧致富路。今年2月,老韋榮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獎。

政策幫扶 艱苦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2歲時,老韋患上了小兒麻痺症,下肢功能全部喪失,落下了殘疾,只能靠柺杖行走。國中畢業後,不甘平庸的老韋拖著殘軀到廣東、南寧打工,開三輪車、擺地攤、進工廠,只為心中的一個夢想——擺脫貧窮。20xx年初,在外漂泊多年的老韋帶著同樣身體殘疾的妻子返鄉創業,想安心找份事做。

“回來後我到村裡瞭解,覺得養黑山羊比較適合我們村石山地理條件!”老韋說。老韋夫婦倆用盡的積蓄,再向親友借錢,在山腳下建起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養殖場,買回26只山羊養殖。老韋每天拄著柺杖,一步一拐爬上半山腰,呼喚著羊兒回來,摔跤、跌倒成了家常便飯。那時候,他們兩個女兒最大的'才3歲,夫妻倆一邊照顧小孩,一邊照顧小羊羔,創業之路走得非常艱難。

期間,老韋參加了多期養殖技能培訓,還獲得產業扶持資金6000元和“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養雞扶持,熬過了最困難的創業初期。20xx年12月,老韋參加粵桂兩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被評為“優秀學員”,開闊了眼界,更加堅定了創業的信心。

從20xx年到20xx年兩年多時間裡,老韋養殖的5批山羊順利出欄,銷售收入達到22萬多元。初嘗創業甜頭的老韋,開始謀劃著要養殖肉牛,做大產業。

“20xx年,我們以全縣精準扶貧政策支援力度加大為契機,及時把幼牛養殖作為主要扶貧產業,在縣領導的牽線搭橋下,我們和廣西山水牛公司合作養山水牛,慢慢地走上了養牛之路。目前,合作社牛存欄280多頭。”20xx年3月,老韋獲得了扶貧政策3萬元的建牛欄補助,隨後成立了上林縣白圩鎮光華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吸收10戶貧困戶以每戶5萬元貼息貸款入股。20xx年,老韋先後投入200多萬元建起了盛榮及光華兩個養殖場,建起了一條生態飼料生產線,年銷售成品牛70多頭、山羊180多隻,利潤達到30萬元。

“已經有34戶貧困戶參與了我們的養牛事業,到20xx年底合作社累計分紅37.32萬元,每年發放給貧困戶工資將近10萬元。”老韋說,沒有黨的好政策,特別是精準扶貧政策,絕不可能有他今天的好日子。立志帶動更多的貧困戶特別是殘疾人貧困戶改善生活,早日脫貧。

直面困難 帶動殘疾人脫貧致富

殘疾貧困戶阿強加入到合作社以後,他對養殖業慢慢地有了興趣,現在他在家裡種點果樹,在果樹底下養雞,有了固定的收入,然後每年在我們合作社也有固定的分紅,他現在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身為殘疾人,老韋深知殘疾人創業本身就比健全人困難。他常常對自己說:要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積極扶持貧困戶脫貧,幫助殘疾人創業。“

20xx年,老韋新建起一個1200平方米牧草加工場,年加工、銷售甘蔗尾稍稻草等農業廢棄物1300多噸,帶動周邊群眾增收40多萬元。新建牛欄900多平方米,牛存欄量296頭。預計20xx年,牛出欄量達到450頭。20xx年合作社發放入股收益金37萬多元,發放貧困戶工資26萬多元。

三年多來,一共有34戶貧困戶通過小額信貸或者務工等方式加入光華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每年給他們固定分紅以及穩定的工作崗位,截至20xx年底,全部實現脫貧。

20xx年,老韋以創業致富帶頭人的身份,到各鄉鎮新時代講習所開展講習活動,並參加全區殘疾人脫貧攻堅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20xx年,老韋參加全國殘疾人脫貧攻堅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宣傳黨的扶貧政策,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由於工作成績顯著,上林縣委縣政府授予老韋“上林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勇氣去面對貧窮。我們殘疾人和健全人沒有什麼區別,只要我們有信心去面對生活,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我相信我們能夠和健全人一樣擁有幸福的生活。”老韋說。

今年2月,老韋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我從一名貧困戶成長為一名致富帶頭人,成為貧困戶的幫扶者,這一路充實又不易。”老韋說,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讓他有了更大的使命和擔當,今後他還要擴大生產規模,繼續帶領村民一起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1

在去往達茂旗西河鄉的公路上,一個交叉路口處的“農家山養雞”的牌子,就能指引著我們來到西河鄉西黑沙圖村老秦的養殖基地。老秦,男,56歲,是一名自主創業殘疾人,因為事故導致腿部和腰部殘疾,是一名持證的肢體殘疾人,但這也沒能讓他停止追逐夢想的腳步。現如今,他已是達茂旗俊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村裡許多人都加入了他的合作社,同時他還安排了9名殘疾人在他的合作社就業,讓他們走上一條脫貧致富路。

提起合作社,老秦的合作社是20xx年3月5日成立的,到現在已經10個年頭了。聽老秦說:“我們剛開始成立合作社的時候只有5戶人家加入,有3個人是殘疾人,後來又有24戶陸續註冊加入了我們的合作社,並且又增加了3名殘疾人,我本人是殘疾人,所以我也想幫助殘疾人”。葛豹是在合作社工作的殘疾人,他說:“這裡的活不太累,適合我們殘疾人做,我們就是幫助秦總給合作社的雞、鴕鳥喂喂食,撿撿雞蛋,活不重,還能增加收入,比種地要強”。

老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由於自己是一名殘疾人,種地的農活讓他力不從心,不愛言表的他,內心有一股不認命運的倔強,他不甘心只通過種地來生活,他認為殘疾人也能幹一番自己的事業,他想另謀出路改變命運,也想帶領和幫助殘疾人朋友脫貧致富,這就是他成立合作社的初心。合作社成立初期,老秦養殖的是山養雞,規模迅速擴大,xx年,就突破了1000只雞,而這時又出現了問題。他們養的青腿麻雞、草原綠鳥雞等品種都不適合氣候條件,另外,由於資金緊缺,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損失了不少,後來在摸索中他發現了最適合養殖的雞種——柴雞。雖然創業初期困難重重,但也不是一無所獲,在一次次的摸索發展中,他也積累了經驗,老秦一直在尋找適合養殖、致富效益更加明顯的養殖專案。從20xx年合作社成立到20xx年,老秦帶動入股成員和殘疾人通過養殖柴雞、銷售雞蛋,取得了很明顯的效益,規模也進一步擴大了,柴雞養殖規模達到了10000只。20xx年,達茂旗殘聯資助了他10萬元基礎建設資金,幫助他的合作社蓋起了400平米的雞圈,鼓勵他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就業,當時合作社每年的銷售額達到了60多萬。老秦是個想法多、頭腦靈活的人,養殖山雞的同時,老秦又發現了養殖鴕鳥的商機,而且鴕鳥也適合當地氣候和環境,鴕鳥成活率高,而且鴕鳥蛋和鴕鳥肉可以食用,鴕鳥蛋還可以製作工藝品,鴕鳥油還有很多利用價值,養殖方式也不用太過精細,潛藏商機巨大,於是20xx年老秦又引進鴕鳥養殖,不斷地摸索前行。如今老秦合作社已有大鴕鳥30多隻,每年都在不斷增長。同時他僱傭養殖鴕鳥的3名工作人員也是殘疾人,引進了鴕鳥,也增加了殘疾人就業的崗位,想著合作社發展的同時,時刻不忘“拉扯”殘疾人致富。養殖合作社的建立,取得效益,老秦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種地的現狀,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他安置的9名殘疾人在合作社實現了穩定就業,每年能給他們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使他們實現了穩定脫貧。

達茂旗殘聯幫扶老秦,老秦也是一直在回饋社會,在合作、用人方面也是很照顧殘疾人,積極的幫助帶領殘疾人脫貧增收。老秦靠著自己的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周圍村莊還有好多的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老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盡xx努力帶動幫助周邊的更多的殘疾人。於是老秦通過把合作社的小雞免費發給周邊貧困殘疾人戶30到50只進行養殖,年底回收殘疾人戶的雞蛋和雞,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共幫助50戶殘疾人家庭,每年也可幫助每戶殘疾人家庭增加3000—5000的收入。老秦的合作社不斷髮展,效益也一天比一天好,自己創業致富的路上,他也沒有忘記帶領殘疾人走上致富路,帶領著殘疾人在致富的路上大步往前邁。合作社逐步起色,但壓力也從未減少,資金的問題,品牌的問題,市場銷路拓展的問題,等等,都擺在了他的面前,他有時候也會感到迷惘,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兒。達茂旗殘聯每年也在就業創業方面給予老秦扶持,因為老秦,不僅僅是個人創業,而且是帶動幫助更多的殘疾人通過就業增收,這對於殘疾人增強就業和生存信心起到了非常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他的合作社也解決了很多殘疾人就業問題。現如今,他的合作社步入正軌,穩定發展,也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每年的銷售額能達到100多萬元。養殖基地規模進一擴大了,養殖品種也進一步增加了,但是他幫助殘疾人的初心沒有變,合作社的銷售額增加了,那麼他給殘疾人的工資也就增加了,9名殘疾人在合作社工作,以前每人一年能增加10000元的收入,現在增加到了15000多元,這樣的個人收入在當地可是高收入了,比種地要強不少。合作社安置殘疾人的同時,他還是一如既往的為周邊殘疾人戶免費發放小雞,年底回收雞蛋來增加幫助他們收入,他每年固定幫扶5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只要願意通過養殖雞增加收入的殘疾人,他還願意吸納進來,免費資助。他說:“只要殘疾人願意跟我一起幹,有多少殘疾人願意加入,我都接受,只要能幫助他們,我願意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看著慢慢步入正軌的事業,老秦總是信心滿滿。老秦說:“現在的產業基本穩定了,下一步,我想把基地再好好打造一番,建成綠色現代的合作社,還有就是儘快想辦法把品牌打出去,讓更多的人充分認可我們的東西,同時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業經歷,能激勵更多的殘疾人要自強自信起來,激勵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幫助更多的殘疾人”。

目前,老秦也還是在為合作社的發展奔忙著,正在建設合作社的冷庫和屠宰車間,主體已經建成,正在進一步完善設施,他希望把自己的產業做成供產銷成熟的一條龍服務產業,進一步擴大合作社的規模,也能安置和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就業。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他用自己的拼搏“紮紮實實”脫了貧,成了“老總”,也輻射帶動周邊的殘疾人脫了貧。經營合作社帶領殘疾人致富的同時,他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還經常開展愛心活動,經常資助殘疾兒童或者困難人群食用雞蛋。他不僅想著帶領殘疾人脫貧致富,他還想著回報社會,得到雞蛋資助的`孩子們都知道他們的“秦叔叔”是個好人,這也折射出老秦富有愛心、和熱心的好品德。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2

農曆三月,春風剛剛踏上高原,將希望的種子灑向千家萬戶,就像阿德總是騎著三輪車將好訊息帶給鄉親們一樣充滿著幸福和快樂。

阿德是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賈爾臧村的一名肢體二級殘疾人,早年因患上嚴重的骨髓疾病而失去了右腿。但命運的磨難並沒有打消他嚮往美好生活的執念。

20xx年,湟中區(原湟中縣)殘疾人聯合會在土門關鄉成立了第一個殘疾人志願者聯絡站,阿德是這個聯絡站的第一個志願者,無論寒天冷地,無論風吹日晒,他志願協助區殘聯做一些資料統計、殘疾人補換證之類的繁瑣工作,為此,他總是騎著三輪車山上山下跑,期間他結識了一些和他一樣身有殘疾的人。

看到他們生活不易,阿德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改變現狀,走出一條適合殘疾人脫貧致富的路子。本村的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非常適合小規模土雞養殖!“這不就是擺在眼前的致富路嗎?”於是,在他的帶動幫助下殘疾人家的院前屋後、空閒的地方都養殖起了土雞。加之近年來隨著湟中區上山莊花海、賈爾臧傳統村落、田家寨千紫園等農村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在帶動當地農家樂等旅遊飲食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帶動當地綠色有機畜牧產品產銷供應鏈逐漸發展。

20xx年,阿德自發組織並聯合4名當地殘疾人註冊了“湟中以勒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實行“合作社+殘疾人農戶分戶養殖”的規模化養殖、經營、銷售模式,旨在為養殖土雞、土豬的殘疾人搭建平臺,進行抱團發展,風險共擔、互利共贏,帶動周邊殘疾人家庭自助創業就業,增加收入。

在湟中區殘聯的支援和幫助下,20xx年,合作社試點帶動20戶農村殘疾人家庭居家養殖,每戶發放50只雞苗。首次試點,雞苗的成活率就達到了95%!

湟中區田家寨鎮毛家臺村的史君輝是因車禍致殘的'肢體二級殘疾人,也是此次試點小規模養殖土雞的第一批受益人。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在阿德的聯絡和協調下,20xx年至20xx年,青海省殘聯為當地15戶建檔立卡殘疾人改建了1000多平方雞舍,史君輝家也在此次改建之列,雞舍改建專案的實施,使得雞苗存活率進一步提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看著周圍鄉親們在這條脫貧致富路上漸漸邁上正軌,阿德愈加充滿了信心。為進一步拓寬殘疾人鄉親的脫貧致富路,阿德又帶領一部分有能力的殘疾人家庭進行母豬繁育和仔豬養殖。居住在湟中區土門關鄉紅嶺村的肢體一級殘疾人嚴發榮就是其中之一,嚴發榮早年因病致殘,家庭經濟困難,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僅靠妻子微薄的打工收入根本無法撐起家庭開銷和孩子們的學費。在阿德的帶動下,嚴發榮的土雞和土豬養殖搞得有聲有色,每年下來也有幾萬元的收入,孩子們的學費有了著落,妻子也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無論是在田間地頭、抑或在雞舍豬圈,這個一瘸一拐的身影,就像一個快樂的信使總為大家帶去喜訊。合作社社員的孩子上大學,阿德想盡辦法為他們爭取助學金;合作社成員的土雞土豬將要出欄,也常常是阿德去跑銷路、聯絡顧客、做推廣,讓鄉親們早日實現增收。

多年來,阿德堅持帶領身邊殘疾人脫貧致富,取得了顯著成績。也獲得了很多榮譽,20xx年他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推選為“身殘志堅 光榮脫貧”20xx年度新聞人物;20xx年他被青海省殘聯推薦參加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xx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

阿德說:“希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通過政府幫助、個人努力、合作社帶動,實現精準脫貧,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不落下身邊的一個殘疾人。”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3

“我要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現年49歲的冉xx,是松桃苗族自治縣瓦溪鄉地穩村人。右眼失明,雙手殘疾,肢體二級殘的他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戶同奔小康。在地穩村,提到冉xx,群眾交口稱讚。

20xx年,在瓦溪鄉黨委扶持和縣殘聯的幫助下,冉xx成立了鬆桃興殘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專業合作社 農戶 基地 殘疾人”的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合作社養有黃牛100餘頭、山羊86只、跑山豬60餘頭、跑山雞500餘隻,種植辣椒50畝,帶動14名貧困戶就業。20xx年,僅勞務費發放就高達20餘萬元。

一場意外身體致殘

10年前,冉xx在砂石廠打工時,一場意外險些喪命,經過醫生奮力搶救,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次意外造成他右眼失明,雙上肢截肢,鑑定為肢體二級殘疾,同時欠下鉅額的醫療債務。在家人的照顧下,他的身體逐漸康復。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卻變得沉默寡言,脾氣暴躁,一蹶不振,向來不服輸的他幾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出院後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出門,不願見人,也不肯吃飯,半夜裡默默流淚,睡過的枕頭經常是溼的,但是我們從未放棄······”妻子陳燕飛提起往事也是幾度哽咽。不甘向苦難命運低頭的冉xx,被妻子的不離不棄所感動。他沒有被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擊垮,反而磨練出超出常人的意志力。“我要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並且要像正常人一樣活得有尊嚴!”冉xx說。

身殘志堅艱苦創業

20xx年冬天,妻子冒著嚴寒走到20裡外的孃家向親朋好友東拼西湊借來15000元錢,至此夫妻二人走上艱苦創業之路。辦酒廠、開磚廠,由於沒有雙手,他就用牙代替手,嘴角經常磨出血泡,妻子看在眼裡,疼在心頭,雖然辛苦,他們從未放棄,日子逐漸有了好轉。

20xx年,瓦溪鄉黨委提出打造“畜牧養殖之鄉”。冉xx把目光投向養殖業。瓦溪鄉地域廣闊,境內群山環繞,荒山較多,適合搞養殖業。對於雙手殘疾,只有國中文化的冉xx來說並非易事。不懂就學。主動報名參加養殖技能培訓班的他總是聽得最認真的那一個。沒有手,無法記筆記,他就記在心裡,一期記不住就參加第二期,兩期記不住就參加第三期……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堅持不懈努力,拿到了養殖技能培訓合格證書。

冉xx買了20幾頭生豬搞起養殖,夫妻兩人一邊烤酒一邊養豬。變廢為寶,用烤酒剩下的酒糟作為飼料,豬仔長得又肥又大,最多時養殖規模達到100多頭。

搭上惠民政策快車的冉xx,通過努力,腰包鼓了起來。“我想讓村裡困難群眾來幫忙,這樣既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又讓他們能在家門口掙到錢。”面對丈夫的想法,妻子連連點頭贊同。

“以前找不到工作靠政府救濟,現在這裡光割草每天就能掙80元,忙時月收入3000餘元。”殘疾人呂文寬滿臉笑容地說。

“以前,我沒什麼事情可以做,現在好了,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工作,還管生活。”正在合作社裡煮飯的.馮文菊說。餵豬、餵雞、種草、建設養殖場,他們一樣也沒落下,在村裡既照顧了家庭,又賺到了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而又樸實的笑容,幹勁十足。

如今,冉xx已是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他說,“現在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這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鄉親們的幫助。”有人向他請教養殖技術,他會毫無保留與他們分享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寶貴“財富”。身殘志堅,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戶奔小康的事蹟傳播開來,十里八村的村民交口稱讚,欽佩不已。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今年7月,當得知甘龍鎮石板村山體滑坡後,他第一時間向甘龍鎮人民政府捐贈了一頭300斤的大肥豬和500元現金,為災區群眾盡一份綿薄之力。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冉xx有一股不服輸的蠻勁,只要他認定的事,都不會輕易放棄。村裡的荒山被他承包下來種上草,如今牛歡羊叫,滿山奔跑。

20xx年,在瓦溪鄉黨委扶持和縣殘聯的幫助下,冉xx成立了鬆桃興殘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專業合作社採取“專業合作社 農戶 基地 殘疾人”的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合作社發展至今現有黃牛100多頭、山羊86只、跑山豬60餘頭、跑山雞500餘隻、種植辣椒50畝,帶動14名貧困戶就業,僅20xx年發放勞務費共計20餘萬元。

如今,冉xx的幹勁更足。他說,有了黨的好政策支撐,他要更努力地幹,帶領村民在地穩村這個深山裡走出一條養殖的致富路來。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xx年,他的養殖場榮獲松桃縣級殘疾人養殖示範點;20xx年榮獲市級殘疾人養殖示範點;20xx年榮獲省級殘疾人養殖示範點;20xx年榮獲瓦溪鄉精準扶貧龍頭企業和殘疾人養殖示範點。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4

他身高不到一米,卻仰天笑對人生荊棘路,用辛勞汗水開啟自食其力大門;他身體一級殘疾,行動靠一輛類似童車的小三輪,卻開闢荒山2000餘畝種植農作物,助力政府解決農村老齡化帶來的棄耕問題;他勤勞致富不忘本,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先後創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領周邊鄉親脫貧奔小康。他,就是市級殘疾人致富能手、威海市文登區澤庫鎮姚家村人王xx。

八零後的王xx一路走來,深切地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愛,給予諸多優惠政策,鼓勵殘疾人創業謀生,他把對黨的熱愛都放進了幹事創業中。2020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同心抗疫的事蹟一直感動著王xx夫婦,兩人莊重地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全力支援村裡工作,用滿腔熱情奉獻社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之際,王xx第一時間投入到村裡疫情防控一線,充分利用自己的農業機械裝置,田間打藥機秒變“消毒機”,每天早晚四趟進行全村消毒,一打就是兩個多月。廣播裡疫情防控的宣傳聲伴隨著王xx“消毒機”的轟鳴聲響徹雲霄,這是全村抗疫的號角,是全村與病毒徹底較量的.決心和勇氣。疫情期間,王xx和妻子都是村裡的志願服務者,主動值守卡點,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前後為村裡捐贈口罩、消毒液等各種防疫物資達3000多元,為姚家村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端午節,王xx花了近6000元購買了1000多斤雞蛋,每戶5斤,全村203戶全都領到了。王xx說,“我也不求啥回報,自己身體殘疾,好日子都是黨和政府給的,我就是覺得做點好事,心裡舒坦。”

其實,王xx做的好事何止這些,幫人犁耕園地不收錢、送玉米芯給村裡老人取暖用等等,不勝列舉。今年的重陽節,夫妻倆還準備去鎮上為敬老院做點事情呢。

從39畝荒地到2054畝流轉土地,其中開闢荒地500多畝,11個村莊受益;從兩臺7萬元的拖拉機起步,到擁有近四十臺100多萬元的全套機械化農作裝置,身體一級傷殘的王xx用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和汗水,完成自己幹事創業的夢想,並帶領鄉親共同致富,榮獲“威海市殘疾人致富能手”“文登好人”“澤庫鎮鄉村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王xx說,這輩子就跟土地打交道,學好種植技術,和鄉親們一起多種地多打糧,下步合作社準備投資18畝地新上一座100噸的烘乾塔,打造一條龍農業服務體系。說到這裡,坐在童車小三輪上的王xx眼睛裡閃爍著動人的光。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5

小任,錦陽路街道楊家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因從小患有癲癇,精神四級殘疾,丈夫患有腰椎脊椎炎,腰疼行動不便,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在新區一家飯店做廚師,20xx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老話說得好:“婦女能頂半邊天”。不服輸、不認命、敢拼搏的精神在身殘志堅的小任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20xx年,小任和丈夫蓋起了養豬場,剛開始由於不懂技術、缺乏科學管理,吃了不少虧。最慘痛一次,所有的豬都生病了,幾年來的心血差點毀於一旦。但小任沒有放棄,而是通過查詢各種有關書籍資料,網上看視訊學習專業養豬知識。“給豬打針、消毒、量體溫……”“豬崽常見病是感冒發燒和拉肚子,發燒要放血,拉肚子要打針……”通過不懈努力,慢慢摸索經驗,經過幾年的發展,豬場從幾頭發展到現在的九十多頭。

耀州區殘聯為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和創業增收的能力,給小任送去了陝西省貧困殘疾人陽光增收扶貧資金5000元,給她以後更好地發展養豬產業提供幫助。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小任一家叩開了致富的大門,更是用自己的這份幹勁感染著周圍的其他人。小任說:“現在年收入能達到近3萬元,日子越過越好,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幹部的用心幫扶”。20xx年,小任一家脫貧。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挺起脫貧的腰板,就能看到脫貧的曙光。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6

初夏時節,草木繁盛。5月10日下午,蚌埠市固鎮縣城關鎮殘疾青年小魏,冒著高溫在自己的艾草地裡忙活。31歲的小魏患有小兒麻痺症,妻子小陳左手先天發育不全,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夫妻倆通過種植艾草和加工、銷售艾草系列產品等,闖出了一片天地,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者,成功脫貧致富。

雖然身患殘疾,但小魏沒有意志消沉。他20xx年考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中藥學。畢業後,他在亳州市幫人售賣中藥材,期間嘗試經營經典中藥湯劑的網店,但收入始終不高,加上幼小的孩子需要撫養,家庭經濟非常拮据。

“當時是幫朋友選種植專案,自己試種了3畝艾草,效益還不錯。”小魏告訴記者,當地有個傳統習俗,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買艾草放在門邊,所以鮮艾草總是供不應求。20xx年端午節,小魏和妻子載著鮮艾草到家附近的菜市售賣,一個早上就賣完一車。去年端午節,他專門僱了鄉親幫忙,到縣城的幾家菜市場售賣,還統一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更受市場歡迎。

“一年的淨收入能有6萬元左右。”小魏給記者算了一筆艾草種植賬。他種了7畝地艾草,艾草一年可收3季。第一茬賣鮮艾草,能賣1萬多元;後面兩茬加工艾製品,能賣2萬多元,這樣比單純只賣艾葉能多賺。夫妻倆不怕苦不怕累,加工足浴包、艾枕、香包等艾草製品,通過網店等渠道銷售。

小魏夫婦發展艾草種植產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還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無息貸款。夫妻倆開了一家實體店和兩家網店,銷售艾草產品等。小魏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他正在註冊自己的品牌,延伸艾草產業鏈,要開發更多艾草衍生產品,穩紮穩打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效益。

“殘疾人創業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毅力,還要選準合適的產業專案。”固鎮縣殘聯理事長對記者說,小魏夫婦的創業經歷,值得其他殘疾人學習。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蹟範文(通用27篇)27

小郭,1973年1月出生,兩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痺症,父母雖然帶他四處求醫治療,但最終導致左下肢癱瘓,至今只能依靠雙柺行走。而從小就很懂事的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對家電維修有著濃厚的興趣。身體上的殘缺,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喜歡學習,渴求知識,國中畢業後小郭被錄取到臨夏縣職業技術學校,在家電維修專業班學習。1993年畢業後,他一邊琢磨維修方法,一邊給周圍的鄉親們免費修理家用電器。兩年後,他在東鄉縣縣城裡開了第一家家電維修店。由於維修技術好且收費合理,很快就在周邊群眾中贏得了良好信譽。到了1996年,在東鄉縣殘聯同志們的幫助下成立起了通彤電子技術服務中心,為周邊的殘疾人開展維修技能培訓,目前,受他培訓的30多名殘疾人中,有5人開起了自己的家電維修店。期間,小郭還給300多戶殘疾家庭免費維修家電650臺(次)。由於維修技術過硬,在20xx年全省殘疾人技能競賽中,小郭榮獲了家電裝配與應用三等獎。

20xx年,小郭籌集資金50萬元,在縣城開辦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海爾專賣店,銷售以海爾品牌為主的各類家用電器。由於深知殘疾人、殘疾家庭生活的不易,近幾年,小郭給特困殘疾家庭發放了洗衣機9臺、電視機4臺,免費安裝除錯“戶戶通”接收機600人(次),他的慷慨解囊和許多助人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在銷售電器過程中,小郭接觸了許多農村殘疾人,看到他們身體情況和自己差不多,只是苦於沒有一個好的指路人和帶頭人,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事情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中盤桓。20xx年3月,在縣農牧局和殘聯的幫助指導下,小郭籌措資金20萬元,在河灘鎮韓楊村籌建東鄉縣通彤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修建標準化土木結構羊舍434平方米、飼料儲藏用房170平方米、500立方米青貯池一座,辦公用房150平方米,同時,購置鍘草機、粉碎機、農用車、微型車各一輛。同年5月,在他的牽頭動員下99戶(其中,有30戶是殘疾戶)群眾入社註冊成立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郭擔任理事長,註冊資金379萬元。以“公司+殘疾農戶+合作社”的生態養殖模式,與周邊50多戶殘疾人簽訂養殖協議,由合作社為其提供育肉羊,分散育肥後公司統一收購。期間,還給特困殘疾戶低於市場價50%發放良種羊35只,免費發放消毒液、藥品3500元,免費診療230只(次)。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拓寬了經營渠道,還能幫扶更多的殘疾家庭發家致富。目前,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貧困戶達100多戶,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500餘人次,為貧困地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xx年3月,合作社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再次籌措資金311萬元,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8畝,新建鋼架結構標準化羊舍2500平方米,活動場1100平方米,修建完善了藥診室、觀察室、消毒室等辦公用房,並聘用10名殘疾人在公司工作。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多年來,合作社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原則,按照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四統一”要求,積極開展原種、一、二級良種繁育和銷售工作。並統一採購符合國家標準的'藥品和飼料,降低了社員的生產成本。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畜牧業法律法規、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使合作社養殖規模不斷髮展壯大,並走上了規範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路子。還向周邊養殖戶提供養殖及牛羊肉、蛋、奶、牛羊皮等產品供求資訊200多條。目前,合作社社員存欄能繁母羊800多隻,年出欄肉羊1500多隻,戶均增收12000多元。20xx年,合作社被州上定為臨夏州畜牧站“三區”人才實踐基地,由州畜牧站牽頭,推廣基礎母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推廣應用,既提高了基礎母羊產羔率,又改良了羊肉品質。由州縣畜牧站指導,通過合作社推廣羊糞發酵技術,既提高了肥效,又保護了環境。

20xx年以來,小郭又有了新的企劃,合作社承擔省科技廳引進良種公羊與小尾寒羊雜交人工常溫授精技術實驗專案,將繼續推廣綿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讓更多養殖戶受益;引進良種肉羊20只,繼續推廣良種改良;引導社員發展家庭農場;流轉閒置土地100畝,種植優質牧草;充分利用本地適宜種植玉米的契機,購置大型秸稈打包加工機械裝置,建立飼草飼料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與縣上電商中心等網路銷售團體合作銷售“東鄉貢羊”等為主的名優農產品,逐步帶動合作社入戶社員及周邊農民擴大再生產,強化質量安全,突出地方特色,使廣大農戶增產增收,脫貧奔小康。同時,小郭在東鄉縣城開辦東鄉縣通彤培訓中心,安置殘疾人4人,其中教師2人,主要針對文化程度低或無的駕考人員駕照交規理論培訓和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目前駕照理論培訓通過率95%,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企劃,在州縣殘聯領導的關心、支援下,正積極籌備中。

由於始終堅持發揚自強不息精神,幫助帶動殘疾人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實現自食其力,小郭在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稱讚和有關部門表彰獎勵。他個人被省殘聯授予“甘肅省優秀殘疾人自強企業家”榮譽稱號,並被州科協評為“20xx年度全州優秀農村科普帶頭人”稱號,20xx年被州政府殘工委評為“全州自強模範”。先後當選為臨夏州殘聯第三、四、五、六屆主席團委員,東鄉縣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和肢殘人協會主席。他的公司被省殘聯評為“甘肅省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被省殘疾人農培中心授予“殘疾人農業科技示範戶”稱號,獲得中華農業基金會“20xx年度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農戶)”榮譽稱號;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臨夏州農牧局認定為“臨夏州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被甘肅省農牧廳認定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並被臨夏州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州助殘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