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的創業經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5W

陳清,80後青年。大學畢業後,他曾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並且幹得不錯。然而,為了自己的夢想,他放棄“鐵飯碗”,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兩年間從養殖門外漢躍升為養殖肉鴿好手,成為受人尊敬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陳清的創業經

●“找準目標,就一定要堅持,不跟風不動搖,不做逃兵!”

●“在創業路上遇到問題,首先要會反思、分析,而不是找藉口、抱怨。”——陳清

陳清的老家在福安上白石鎮佔西坑村,這裡原本和寧德市其它農村一樣,村民除了外出務工,均靠著幾畝農田過日子。如今在陳清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他帶頭創辦的“福安市佔西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全村已有42家農戶脫貧致富,從業人員達三四百人。

“只要可行,就去嘗試”

1983年出生的陳清與周遭的同齡人相比有些特殊。2004年,大學畢業的他就職於全國千縣辦駐福建工作站,從事“三農”報道,2006年,他被評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功勳人物”。正當家人為他的成就感到欣慰時,他卻作出了一個讓周圍人覺得太過瘋狂的決定:放棄安穩的工作,回鄉養殖創業。

這一想法讓家人無法接受,多年來辛辛苦苦地培養兒子求學,不就是為讓他走出農村,到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嗎?可一直以來,陳清在努力實現父母期望的同時,眼前卻不時閃現家鄉人們過著貧困日子的情景,對家鄉那割捨不斷的情誼讓他有了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想法。分析家鄉適宜的養殖條件,加上自身對養殖的興趣,陳清認準了養殖致富的創業路。頂著家人的反對和周圍人的不解,陳清開始了他的創業夢。

“堅持到底,不做逃兵”

2007年6月,陳清組織佔西坑村的8戶村民成立了“福安市佔西坑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他對合作社的養殖進行了規劃,形成利用村裡的竹林放養土雞、河裡養鴨,荒山閒地種草養兔,兔糞種植玉米、稻穀、小麥等農作物,農作物用來養肉鴿,桔杆養羊的生態養殖模式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陳清的創業路遭遇諸多不順。他回鄉組織村民成立合作社時,並沒有得到村民的支援,上白石鎮佔西坑村位置偏僻,合作社面臨著交通的不便等困境……“在這裡辦養殖場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面對質疑,他並沒有放棄,“既然找準了目標,就一定要堅持!”正是憑藉著這股堅定的`信念,陳清解決了一個個的問題,終於熬過了創業初期的艱辛。

“開始時,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我堅持下來了,家人看我那麼堅持也不再說什麼了。”陳清感慨地說道。回憶當初家人激烈的反對和周遭的流言蜚語,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行動證明了自己。“我知道從不理解到贊成需要一個過程。我有信心讓他們相信我的選擇沒有錯,我最後也定然能得到周圍人的支援。”

“危機不可怕,學會抓機遇”

正當他小有成就時,不料一場危機卻漸漸逼近,差點斷送了他的創業夢。而也正是在這場危機中,陳清研究出了“生物發酵技術”,危機成了機遇,讓他的事業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008年夏天,他所在的福安社口西夏村的添益養殖場,由於鴿子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如何解決鴿糞成了一大難題。問題懸而未決,竟轉化成危機:大量鴿糞在炎熱夏季引來了無數的蒼蠅,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村民對此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為解決這個問題,他採取將鴿糞送給菜農、掩埋、化為沼氣等方法,但都未能有效解決。面對當地村民及有關部門的催促,陳清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解決辦法的接連失敗並沒有壓垮陳清,他正視現實,將危機化為事業的轉機。細心的他在觀察中發現,鴿糞引來了許多老鼠,老鼠竟津津有味地吃著鴿糞,視之為美味。這一發現讓他堅定了“鴿糞會是寶”的想法。經過苦苦的研究,最後他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鴿糞變成了豬飼料,危機得以順利解決,新的財富機遇也在前方向他招手。

正是憑藉自己敢想敢做的性格,如今,陳清的養殖場越加紅火,合作社也早已走上正軌,社員從原來的8戶發展到了26戶,合作社產品還獲得了“安全健康放心食品”的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