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

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1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因為富足,我們有權享受生活,但我們無權廢棄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否則,是一種罪過。能變廢為寶、節支創收、挖潛資源是智者所為;鋪張浪費、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舉。

節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可觀而必要的儲蓄。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我們國家,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噸糧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就可以節約5億多元人民幣;每人節約一滴水,13億人就可節約126噸。我們不僅是一個大國,有這樣一組資料足以表明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我們有著3000多萬失學兒童,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1100多萬低保物件和上億流動民工,儘管我國大部分人算得上豐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浪費點點滴滴,因為還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何不讓此舉成為一種習慣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來雖小,卻體現著一份摯誠的責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內在品格。我國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費一點兒,長期如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節儉當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對於國家大有利弊,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諸葛孔明“以儉養德”傳為佳話;清代徐榮說:“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節儉使人安樂幸福,奢侈使人沒有退路。貧窮需要節儉,富裕不忘節儉,“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才是適宜消費之道。節儉是興家立業之本,不僅有其經濟意義,更有其道德意義。

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2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愛惜糧食,教我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跟我講糧食的來之不易。從那時起,“愛惜糧食”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也使我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我今年上五年級,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不挑吃,媽媽燒什麼菜,我就吃什麼。長這麼大,“麥當勞”、“肯德基”快餐店,我只進過兩次,還是爸爸、媽媽主動帶我去的`。以前,看著電視廣告上的炸雞腿、漢堡包、冰激凌,確實十分誘人,我很動心;聽著吃過的小朋友洋洋自得的介紹,我也挺羨慕的。但是,我沒有向爸爸媽媽提要求。後來,爸爸媽媽還是帶我去吃了兩回。我覺得肯德基的炸雞腿等東西跟小店的味道差不多,可是價錢卻貴得嚇人。我想:經常吃“麥當勞”、“肯德基”是多大的浪費呀!有些小朋友在長輩面前哭著鬧著要去,真是不應該。聽老師說:“炸薯條一類的快餐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許多人把他們稱為垃圾食品。”我認為,少吃這些快餐既有利於身體健康,又做到了勤儉節約,多好哇!

我有一個小豬儲蓄罐,我的爸媽每月給我十多元零花錢。這零花錢,我除了用來買學習用具外,從不買好吃的或好玩的,剩下的錢都悄悄地餵了“小豬”,一元、二元、十元、二十元……小豬“吃”得肚子滿滿的。當代國小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看作“小公主”、“小皇帝”,吃穿用玩全都是最好的,還大把大把地花錢,並使這種不良的風氣漸漸滋長。我們應該明白,學生是消費者,不是生產者。

大人們給的錢是他們辛苦勞動掙來的。平時給零用錢,春節給“壓歲錢”,這是大人們對我們的疼愛,我們要把長輩給的錢節省著花,把這些錢花在需要的地方。

小朋友們,浪費是一條繩索,一旦被它束縛,就難以邁步;浪費是一潭深淵,一旦掉進去,就難以自拔。而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請讓我們共同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吧,將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3

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雖然我們現

在的生活衣食無憂,但節儉卻永遠不能拋棄,因為它無論何時何地都代表著一個人的品格,體現著一種遠見,一種智慧,一種崇高的思想,一種積極端正的態度……

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豐衣足食的現代社會裡,它顯得更加意義深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時時刻刻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也因此窮得家徒四壁,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得到了一塊地,從此,他便起早貪黑地耕種,細心打理這一塊來之不易的土地,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都規劃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打算一下,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堅守“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的原則。積攢下來的錢,蘇軾就把它們存放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就這樣,蘇軾靠自己的勤儉維持著生活和家用,不僅沒有缺衣少食,反而自給自足,如此說來還真是“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啊!

再說說西晉大將軍王渾次子王濟的奢移之風:有一次晉武帝到王濟家,王濟準備的飯食,用的都是琉璃器皿。侍侯的婢女有一百多人,穿的.都是綾羅綢緞,手裡擎著食品。王家蒸的乳豬味道鮮美,和通常的味道不同。武帝感到奇怪,就詢問王武子。王武子回答說:“這是用人奶喂的小豬。”武帝聽後對此很氣憤,飯也沒吃完就走了。也對,無論你權位有多高,俸祿有多厚,“勤儉節約”永遠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連自身節儉都做不到,如何配得上高官俸祿,何談“治國治家”之說?

總而言之,一個做不到節儉的人是不會有所作為的,一個不懂得勤儉節約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不以勤儉節約作食糧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不知道勤儉節約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既然如此,作為現代中學生的我們,就更應該弘揚這種民族之風,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勤儉之風吹遍廣袤無垠的中原大地,讓“勤儉節約”與你我同行……

以勤儉節約為題的個人事蹟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開,是誰,在播種田地?是農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誰,在彎腰鋤苗?是農民伯伯。碩果累累,是誰,在耐心收割?是農民伯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從一棵不起眼的小樹長成了能庇廕的大樹;從牙牙學語的孩子長成了一名中學生。“粒粒皆辛苦”,這是對農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滾燙的太陽照著大地,農民伯伯在農田裡,灑下了辛勞的汗水。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他們收穫了他們耕作一年的成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現在,我們卻讓他們的努力,他們的汗水付之東流。

據統計,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年浪費量達13億噸,相當於全球穀物產量的二分之一。這麼驚人的數字,都是由於我們不愛惜糧食,浪費糧食造成的。在貧困山區的人們,每天都面臨吃不飽的問題,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飽飯,如果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節約一粒糧食,那麼他們的心願將在不久實現。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呢?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掉的糧食還會那麼多嗎?所以,從現在開始,把節約糧食當成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愛惜糧食,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要記住,10月16日是“世界愛糧日”。

還記得那則公益廣告嗎?“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今天,讓我們重新找回,對糧食的敬意;今天,讓我們接力,成為‘光碟’一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是的,正如廣告中所說的,節約,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應該是行動和習慣。讓我們一起堅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光碟’行動,我們都在努力;“浪費糧食”,終將與我們告別。我們今天的節約,就是在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的生存做努力。“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