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大學生事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美大學生事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大學生事蹟

最美大學生事蹟1

基層治理作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一公里”,是構成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根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夯實基層黨的執政根基需要一支支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優秀畢業生赴基層,用堅定信念闡釋了當代青年的使命擔當,用改革創新推動了基層事業發展,用辛勤汗水換來了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美”的定義有很多,可以是自然美、社會美、形象美、朦朧美,而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放棄城市優越環境,選擇到基層一線工作,在為民服務中實現個人價值,這無疑是人格魅與心靈美的交匯。作為莘莘學子,既要學習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的事蹟,更要付諸行動,在不惑之年的年紀詮釋“最美”的內涵。

用“美”的知識浸潤基層。高校畢業生在校園通過高等教育收穫了知識,來到基層或許被認為大材小用?事實上,在學校更多的是學習理論知識,唯有將人文社科等專業知識緊密聯絡實踐,在社會中加以磨鍊,方能學以致用、學以成材。就像表彰的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他們有的在海島從事支醫服務十幾年,默默守護海島居民;有的堅守鄉村講臺,初心不改,教書育人;有的投身脫貧攻堅,創辦企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正是他們用“美”的知識浸潤著基層,脫貧攻堅、基層治理等系列國家政策方針方能有序推進,成色更足。

用“美”的行動積累富礦。空有一身抱負,不付諸行動都是“嘴巴子戲”。基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為基層奉獻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基層工作不是為混個工作經驗,更不是解決就業的無奈之舉,而是需要一代代有思想、有知識、有本領的年輕大學生願到基層,並將心沉在基層,走村入戶,體察民情,做到“進村狗不叫,問題問不倒”;在基層的“三尺講臺”傳道授惑,促進基層教育進步;在村級衛生院,守護群眾的身體健康……這才是“美”的行動,並且,“美”的行動通過不斷積累,必將成為基層發展的富礦。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深度與厚度,高校學子們在基層一線“投之以桃”,祖國的繁榮昌盛必將“報之以李”。

最美大學生事蹟2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從歷屆在崗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中,評選出10名“最美高校輔導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10位輔導員,感受他們的“最美”風華。

“只要是學生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倘若撥打重慶大學微電子與通訊工程學院辦公室電話,電話鈴聲響了9下還沒人接,你就會聽到一段錄音:“主人不在,請撥1345239xxxx。”這個號碼就是學院黨委副書記袁利的手機號。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有求必應。她總說:“作為輔導員,只要是學生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從1990年畢業到現在,袁利一直從事基層學生工作,先後擔任了105個班級的輔導員,累計教育引導學生2700多名。每帶一級學生,她都會用最快的時間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家庭背景等情況,努力成為每個學生的知心朋友。

有困難,找輔導員。在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資訊工程系輔導員吐爾遜麥麥提·艾麥提江,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吐爸爸”。

“如果沒有吐爸爸,我不可能有今天……”回憶起過去,已經畢業的袁芸紅了眼圈。

大一那年,由於家裡有特殊情況,袁芸打算退學。這可把吐爾遜麥麥提著急壞了。站在學校大門口的雪地裡,吐爾遜麥麥提苦苦勸說袁芸父母:“家裡有困難,我會幫助她,同學們也會幫助她,求求你們,千萬別讓孩子退學。”

“吐爸爸就像父親在維護自己的女兒一樣,讓我非常感動,銘記至今。”袁芸說。

“每到父親節這天,我的.手機就響個不停。手裡握著手機,看著那些祝福的話語,這是我最滿足的時刻。”吐爾遜麥麥提一邊說,一邊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輔導員生涯中感到幸福的,還有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張金學。“32年來,幫助一個又一個有困難的學子擺脫困境,看著一批又一批學生到祖國各地建功立業,是我最驕傲的事。”同樣,在學生心中,張老師就是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起的人,張老師的辦公室就是他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

“我的老師對我好,我也要對學生好。”在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李睿的影響下,他的學生也有許多走上了輔導員崗位。“20xx年,在同濟的兩個王牌學院,先後有13位學生放棄設計與藝術領域的高薪職位,選擇留校當輔導員。”李睿說,他們曾經分赴47座城市採訪409位校友,也曾奔赴臺州黃岩沙灘村,用腳步丈量鄉村,用“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精神,激勵學生留下來,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最美大學生事蹟3

趙麗佳,現就讀於河北農大海洋學院,是一名大一學生,學生會體育部幹事,也是共青團員。

戰爭到了尾聲的時候更考驗人,稍不留神容易前功盡棄。從2月底開始,趙麗佳先後輾轉曹妃甸工業區、唐海鎮交化街居委會和六農場做志願服務,抓住疫情的"尾巴"接力奉獻。

她跟隨區領導視察工廠內部疫情防控情況,在辦公室整理工作表格,虛心向前輩們學習。因工作需要,團區委對她的志願服務地點進行調動,她二話沒說,積極服從組織安排,她說自己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反正都是在為祖國添磚加瓦。

在交化街志願服務的半個多月,她按時工作,從不遲到早退,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們共進退。在居委會她主要的工作就是為居民辦理"健康通行證"。趙麗佳每天需要接待幾十個居民,經網上查詢居民個人資訊,聯絡區域小組長後,為他們辦理健康通行證,那段時間她經常笑稱自己是"辦證的"。

認真負責,開朗活潑,風趣幽默是六農場黨委辦公室的姐姐們對她的評價。趙麗佳是一名00後,她說,"從小到大,我們00後一直在享受著國家、家庭、社會對我們的`照顧,如今國家有難,是時候讓我們00後來照顧國家了"。雖然辦健康通行證這件事很平凡,很枯燥,但趙麗佳從無怨言,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座城市,守護著她的家鄉,守護著家鄉的人們。

趙麗佳沒有青年人的"壞習氣",反而比同齡人多了一份耐心。前來辦理健康通行證的大多是些普通居民,還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不會寫字,不理解她的'工作,她都一一悉心安撫幫助,也有些人因為辦理健康證明過程需要些時間而說一些情緒激動的話,她一邊耐心疏導,手裡的活兒也沒落下,久而久之,爺爺奶奶們對她多了一份理解。在得知她是志願者,義務幫忙之後,更是紛紛向她伸出了大拇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們需要外出檢查各種工作,她還會幫忙接聽辦公電話,解決群眾的問題,一些解決不了,不清楚的問題,記錄下來向有關人員彙報解決,爭取給群眾滿意的回覆。

家裡人擔心她會接觸到外來人口,而接觸到病毒,勸她停止志願服務,她搬去了家裡一處不經常住的空房子,她對媽媽說"我既然做了志願者,我就不能退縮,我必須堅持到底。再說啦,防護工作做的都挺好的,放心,沒事兒"她一邊表達自己志願的決心,一邊安慰媽媽。事後他自己也說"我哪裡是不怕病毒,但是我穿上了這個紅馬甲,我得對得起它,我搬出來住,我自己可以照顧好我自己,也不會有傳染家裡人的風險。"平凡的她給了我最多的感動。

"其實我之前不是很喜歡紅色,但是看自己穿著紅馬甲的樣子挺可愛的,哈哈"為愛而行,傳遞真情,也希望抗疫路上的這抹"志願紅"能讓這個樂觀的女孩兒一直幸運下去!

身穿紅馬甲,心存大義圖。奉獻出真情,共譜抗疫歌!

最美大學生事蹟4

xx,女,1998年11月出生,是英語教育學生06級(2)班學生,入校以來,嚴格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踏實,學習勤奮,自覺性強,心參加各項活動,在思想、學習、生活、個人實踐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受到老師和領導的好評!

—、思想用心要求上進,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和行動上嚴格要求自我,在不斷加強自身素養的同時,做好各項工作,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

二、認真學習,用心幫忙同學

在學習上,做到認真踏實,勤學苦練,刻苦鑽研專業知識,嚴格要求自我學好各項專業知識及相關基礎知識,並不斷提高實際動手潛力,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入校以來,多次獲得助學金,為了為拓展自我的知識面,堅持參加學校社團婁山書畫協會,以取得證書;為了豐富自我的課餘生活,還加入了學生會,在班級工作中,擔任課體育委員,積極配合老師的各項工作,在老師與同學之間起到紐帶的作用,熱心幫忙同學們解決困難,不管學習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表現良好。

三、生活樸素,樂於助人

在班級裡,我是一名優秀學生,和同學相處的十分融洽,互相關心,共同努力,同學們都很喜歡我,信任我。平時,養成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不但能夠真誠的指出同學的錯誤缺點,也能夠正確的對待同學的批評和意見。應對同學的誤解,我總是一笑而過,不會因為同學的誤解和批評而耿耿於懷,而是誠懇的理解,從而不斷的提高自我。在生活上她也十分儉樸,從不鋪張浪費,也從不亂花一分錢。但是,只要哪個同學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難,都會力盡所能的幫忙解決,為了能獻出自我的一份力量,曾加入學校的愛心理事會,去貧困地區去幫忙貧困兒童,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個人實踐方面

在個人實踐方面,利用寒暑假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於20xx年的暑期開辦國小生輔導班,主要是國小生英語,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實踐期間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於20xx年9月份在遵義縣一間鄉村國小實習,主要是擔任英語、數學科任教師,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在實踐當中也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在不一樣的實踐工作中,使得各方面都得到了鍛鍊,培養了實踐動手潛力及社交潛力!

以上是我在各方面表現的綜述。在我即將從這個學校畢業的這段時間裡,我愈加珍惜在學校的生活,留戀這個學院,感謝每一個在我大學生活中出現過的人,為此,感謝,感激,也為此,我會更加努力!

最美大學生事蹟5

現在很多新時代青年人自我奮鬥的激情已慢慢褪去,一個“佛系人生”足以,不追求,安逸地過一生,平平淡淡就好。還有一部分人更願意去追求生活的質量,逃離浮躁喧囂的社會,過一個健康有品質的生活。而“守島英雄”王繼才則是奉獻了整整三十二年的光陰去實現自我的價值,提高生命的質量,搭建起生命的高度。他用一生的堅守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奮鬥者。

做一名新時代的奮鬥者,要有責任擔當。開山島是重要的國防戰略領域,而王繼才是一名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用一生擔起他肩上的'責任,守住一方寸土,從未離開。責任,是一個人奮鬥的助推器;是企業屹立不倒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首要因素。在當今社會,每個人要勇於擔當,守住好自己的責任,在其位,謀其職,腳踏實地幹實事,做一名無愧於自己的新時代奮鬥者。

做一名新時代的奮鬥者,要有赤子之心。當極其艱苦的條件使得來守島的人一一離去,王繼才卻留下來做一事,終一生,守這面積僅為0.013平方公里的開山島,忍受重重的孤獨感,無怨無悔。若沒有一顆赤子之心,何談一個“守”字。“守”,似是無盡的深淵,其實不然,實則是迴歸初心。個人,企業,國家,只有不忘初心,守住赤子之心,守住底線,謹記來時路,才在新時代迸發無限可能,繼續前進。

做一名新時代的奮鬥者,要有堅定的信仰。“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這是王繼才對於來島上看自己的妻子說的,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王繼才守著人跡罕至的要塞小島為國防而奮鬥,廖俊波深入基層改變貧困縣為國家脫貧發展而奮鬥,羅陽負荷工作為國家的航天事業而奮鬥.....總有那麼一些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站出來,舍小我,為大國。新時代,奮鬥是永恆的主題,青年人要堅定信仰,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建設祖國更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最美大學生事蹟6

青春之路,用心去描繪。再嚴酷的青春,心也不該被悲觀的想法所縈繞。這個時候,只要自信起來,放飛青春。

在青春的世界裡,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變成金子;沙漠將會變成森林。年輕時,不是我們擁有什麼,而是我們追求什麼。

在青春時代,我們充滿激情和活力,就像一群不怕苦的雄鷹,在藍天下翱翔。我們有夢想,有著追求。我們把滾燙的誓言當作獵獵的風帆,搏擊風浪飛揚在巨集闊的藍天下。在這個知識的海洋中,我們遇到過多少的風浪與暴雨,多少次的得意與失意都不曾誤導我們的方向。我們羨慕青春的飛鳥,幻想翅膀,充滿激情,在夢想的國度自由翱翔;我們幻想藍天白雲下的大草原,就是我們的歸所,渴望抱著一把木吉他,和羊群一起奔跑在遼闊的大綠毯上。

青春時代的時代,我們從不輕言放棄,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我們明白在陰影的前方,一定會有一輪照著青春的旭日。我們是一群碟經過蛹的.拼命掙扎,羽化成蝶,凌空飛舞。我們眼中沒有失敗,我們堅信只要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都會無怨無悔。我們用最浪漫的詩篇,表達我們最熱情的理想,讓那有韻有味的節奏在我們一張一合的脣齒間流淌。我們用最響亮的歌聲,唱出我們最堅決的承諾,讓那優美動聽的旋律在我們一高一低的應和中留味。我們讓手中的畫筆能舞出青春的旋律,用五彩繽紛的畫布裝飾自己飛揚的夢想。

青春時代的時代,我們有著朝氣與活力。無論何時何地,總能看到我們矯健的身影。讀書館,總能浮現著我們如飢似渴的眼神;體育場,總會飄蕩我們不甘落後的身影。我們的一切都與周圍密不可分,我們的夢想是那燃燒的火把,我們的憧憬是那遍遷的彩蝶,我們的執著是那常青的松柏,我們的生命是那噴薄的朝陽,我們的浪漫是那融融的秋月。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不畏考驗,我們會讓生命在挫折和磨難中蔓延,我們會讓思想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我們會讓意志在殘酷和無情中堅強。

不要讓青春匆匆走過,青春不是一場速度競賽,它需要用心一步一個腳印走過去。人生如水,一生都在跌宕起伏中上演。而青春的時代,就正如那洶湧的波濤,被風雨碰撞著,在海洋中此起彼落。在奮鬥的過程中,青春也往往賦予我們拼搏的力量,以孜孜的心態去迎接挑戰。它也往往鞭策我們盡力揮灑青春的淚與汗,以特有的力量去托起希望的明天!

最美大學生事蹟7

關於青春有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比喻。但我只想把青春比作四季。

青春是春天。請放心把你的希望寄託在於春生的萌芽上;青春是夏天,讓你在盛夏的熱浪中釋放英雄的青春;青春是秋天,讓你把時間的憂愁和思念埋在秋天的紅楓下;青春是冬天,你可以在一望無際的雪原上點綴你天真無邪的腳印。有許多美麗的自然事物。如果我想變成自然界的東西,我的答案是樹葉。如果我是一片葉子,我能感受到青春四季的節奏和速度。我從一個初生的蓓蕾長大,經歷了春雨的哺育,成為夏日陽光下最嫩的一片葉子。直到秋天,秋風無情地把我從母親身邊帶走,在秋風中撒播,在沾著秋雨的芬芳土壤中浸透,帶著白雪皚皚的冬天。原來的土已經被覆蓋,分不清在哪裡。誰證明我來過?

青春的過程也是如此,從幼稚的孩子到風中的少年,再到有夢想的年輕人,再到.你可以猜測明天的天氣,但你永遠猜不到多年後哪一場大雨奪走了你的青春。

青春過後,歌手們習慣於用歌聲告別青春,懷念青春,作家們習慣於用細膩的筆觸追憶青春,攝影師們習慣於用相機在膠片上打印出他們生活的彩色剪影。

現在這些東西可以組織成一個主題:——懷舊,但還是很後悔,很受傷。此時他們眼中的青春,就像百年一遇的流星墜落一樣珍貴。

回憶過去,追逐過去,傷害過去.這一系列關於回憶青春的詞彙,已經成為簽名、作文、小說中的慣用詞彙。總覺得這樣的'文字太過輝煌,與其寫青春,不如珍惜青春,因為我們才十六七歲。

以多年的人生感悟和親身經歷,人生最好的就是睡覺。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埋在這六塊瓷磚裡。我們在校園裡過得很好,睡了七個多小時。有人說七個小時不算多,但作為高中生,我們就像即將上戰場的士兵,一刻的怠慢都不能容忍。漸漸地,我也變得時間寶貴了。我克服了貪婪的睡意,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如果每天少在床上沉浸一個小時,一年可以比別人多活十五天,青春過後也可以多保留十五天的回憶。

如果說床是青春的墳墓,那麼頹廢就是青春的刺客。如果你不想深夜睡覺什麼都不做,那麼你應該告訴自己早點睡覺,為明天爭取更多的時間。因為你不是蘇軾,你沒有《獨月飲酒》的味道,沒有即興創作曲子的天賦,你不是李白,你沒有揚眉吐氣的雜念,我發現那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你我都是校園的靴子,也是社會的讀者。我們要早起,期待冉冉升起的紅日,聽著清晨鳥兒的歌唱,看著溪水的歌唱;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美好的大自然中,花更多的時間去安慰自己的知識海洋。

努力做一個高素質的青年,讓你的青春埋在美麗多事的歲月裡。多年以後,你會想起那個桀驁不馴、放縱不羈、熱愛自由的你。青春是懵懂的匆匆,不要讓流浪的傷失去對美好的嚮往。

最美大學生事蹟8

我是16級學前教育專業23班學生葉典,現提交鄭州幼專最美大學生申報材料,具體情況如下。

20xx年9月踏入鄭州幼專的大門直至20xx年6月的轉身離開,這段時光是我最難忘的,也是我在人生經歷當中收穫最多的。

很榮幸成為鄭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區健美操隊的隊長,也是新校區以來所建立的第一支隊伍,感謝上天的眷顧,讓我有了這樣的一個機會。

清晰地記得剛入隊的自己,被點到成為隊長的那一刻的不知所措的樣子,作為一支新的隊伍,沒有任何的基礎,從篩選隊員到分配訓練任務,都離不開教練以及學生的付出,才能使隊伍在今後的日子裡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正軌。

20xx年5月第一次省賽信陽站,我同我的隊員心情一樣忐忑不安,比賽前的前一週隊員都很怕,怕拿不了好的成績,可我不能洩氣,更不能沮喪滅自己團隊的威風,我信誓旦旦的告訴我的隊伍我們就是第一,其實我的心裡也怕,第一次去比賽,我不知道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什麼,可我依然這樣告訴隊員,同時也告訴自己,我們一定能行,不會辜負我們的努力。

當我們踏上信陽的征程到達比賽地點的時候,教練告訴我們:“不要有壓力,隨便比,只要自己跳的開心就好,就當表演了,成績已經不重要了。”我心裡更是覺得一定要好好比,這段時間教練的辛勤付出,隊員的辛勤付出,一定要取得好成績。該我們比賽的時候,隊員們一起加油,不要緊張,一定就是第一,比賽時每個人都發揮出了最好的狀態。

當我們站在候場區等待分數來臨時,手抓住對方的手都出汗時,是最緊張的時候,宣佈鄭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最終得分時,每個人都深呼了一口氣,聽到成績時的喜悅,下完場看到教練在場外等候,隊員們都抱著教練哭了,因為這份努力是值得的,讓我們看到了收穫,爵士自選動作冠軍,我們做到了。

20xx年暑假集訓,是為了參加全國總決賽江蘇溧陽站,相對於省賽來說全國賽更加難比,雖然經歷了一次比賽,可我們需要學習和提升的東西還有很多,需要上升的空間很大,對於我們來說很困難。

訓練地點在老校區,我們帶著自己的行李開始了集訓的日子,第一天集訓的強度對於我們來說是承受不住的,以至於到第三天身上還是各種疼痛,身體無法適應,可是沒有人放棄,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著。

時間很快,轉眼二十天的訓練就結束了,那是我們第一次去那麼遠比賽,穿著統一的隊服,坐上去溧陽的火車,帶著激動而又緊張的心情,路上的風景很美,就好像我們的心情一樣。

時光過得很快,比賽幾天就過去了,回首訓練的日子,也依舊熬過去了,那些吃過苦都不算什麼,因為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的。想想上下樓梯都要扶著走;想想睡上鋪的都要很艱難的上去;想想衣服上從來沒有幹過的汗臭味;換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所有的一切都隨之釋然了,因為美好的事情已經來臨了。

20xx年9月健美操全國總決賽中國青島,訓練的日子也追隨著開學的步伐開始了。經過暑假集訓的積累,使得訓練任務能夠很快的接受,但是由於教練的校區調動,新校區訓練的重擔壓在了我一個人身上。

大到訓練任務與動作隊形編排,小到幾點吃飯合適,種種的一切我都要計劃好,這段日子對我來說即使煎熬又是考驗,平時只有我帶,星期六星期天我們去老校區練,與教練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可是時間過得很快,平時的時間也不能浪費。

感謝教練的信任,也感謝隊友的關心與幫助,使得最後圓滿完成任務,準備比賽,終於踏上了青島的比賽征程,看到隊員們和教練肯定的眼神,我就知道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最終以三連冠的成績成為名副其實的冠軍隊伍,不負眾望,不負努力,不負學校領導的支援與厚愛。

20xx年7月河南省第十三屆大學生運動會,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這次機會都是來之不易的,能趕上四年一次的.運動會是極好的,這個6月都已經轉身離開的我們依舊選擇了給自己大學畫上圓滿的句號。

集訓的地點依舊是老校區,似乎早已習慣了在老校區的生活節奏,三點一線,訓練、吃飯、睡覺,時隔一年沒有集中訓練的我們,就好像被打回了原型,身體機能完全下降,需要重新調整,第一天很多人都身體不適,此時訓練時間只有十五天就要比賽了,幾乎所有的院校都會參加,競爭壓力很大,也都意識到了其重要性,好好調整自己狀態。

當全身心的去幹某些事的時候,便發現時間如流水一般飛快,正因為每天都有很多工,所以馬上就到了比賽的日子。

在賽場上見了許多高水平的隊伍,我們只是在這個階段內是強者,是冠軍,放到高水平的隊伍裡還是需要很大的提升,通過這次也找到了很多要學習的地方,要不斷進取。

20xx年7月中國體操節山東日照,下午還在大學生運動會的比賽現場,晚上就踏上了去日照的路程,此時此刻還有校長的陪伴,校長同我們一起去了日照,我們更加信心滿滿,同時在比賽期間更加不能怠慢。

結束頒獎的那天,頒獎嘉賓喊到鄭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時,我覺得無比驕傲與自豪,因為此刻在中國體操節的比賽現場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我們的學校,知道了有這樣一個學校的存在。當這一切畫上句號的時候,我突然有些傷感,可能我的這段經歷也要畫上了句號;當踏上日照到鄭州的火車時,我變意識到這一切結束了;當校車師傅在火車站等著接我們時,我在想,可能我是最後一次坐校車了吧!

回到學校收拾行李,收拾完行李走到教練辦公室領取這兩年來的證書的時候,有一種想哭的衝動,拿著這一沓證書並沒有開心,因為這意味著我要說再見了,。跟教練聊了幾句就該走了,教練問:“走呢嗎?”我只是說“嗯,再見”。轉身離開的那一刻早已淚溼眼底,不敢再回頭。

三年大學生活已接近尾聲,大學的生活讓我開心過失落過,平靜過瘋狂過,自卑過也自信過。我看到了什麼叫真正的堅持和追求,看到了什麼叫真正的奮鬥與拼搏。同時也看到了什麼叫頹廢什麼叫墮落。

大學的生活讓我明白了很多,也沒有人告訴你哪是壞的哪是好的。這些宣明的對比只有留給我們自己去思考。因為以後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要辨別的還很多。

也只有在這之中你才能體會什麼是成長什麼是生存。大學的生活我學會了很多,學會了如何在所謂的自由中去尋找“束縛”,讓自己時刻處與高度緊張的狀態;學會了如何去看待事情,凡事都要從縝密的思維出發;學會了如何與人交際……

想說的最多的就是感謝,感謝這一路走來學校領導的鼎力支援,感謝各科老師的理解與信任,感謝教練的細心教導,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最後,致上我們隊伍的感恩詞:

感恩天地滋潤萬物,

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感恩老師辛勤教導,

感恩兄弟姐妹的幫助與支援,

感恩所有付出的人,

我們是CC-Honey,

CC-Honey永不言敗,

謝謝教練,

教練再見,

最美大學生事蹟9

“早一秒拿到抗體,就能多一分戰勝新冠病毒的把握!”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單思思一直在科研戰疫一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

單思思所在的張林琦教授課題組,在疫情暴發初期立刻組建了科研攻關團隊,剛放假回家一天的單思思第一個報名,趕回實驗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責無旁貸!”

加入團隊以來,單思思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生產抗體、檢測抗體功能、進行動物實驗,上千次重複實驗操作,每天基本都是連軸轉。如今,單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運用科學武器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奮鬥。

“我希望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來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祖國貢獻青春力量。”單思思說。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則與海洋強國夢緊緊相連。他在科研中緊密圍繞國家高階裝備及建設需求,依託學校船舶與海洋工程一流學科,深入開展艦船結構振動噪聲預報與控制研究。“我要堅定信念,攀登科學高峰,譜寫青春的樂章。”他說。

“西部需要我,基層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騰格裡沙漠的綠意,見證著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的理想。幾年來,他組織近800人蔘與治沙行動,共製作方格10萬餘個,固定黃沙2000餘畝,植樹3000餘株,“交大林”開始在大漠紮根。劉智卓還推廣治沙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我是駐守過西藏的軍人,西藏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武漢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聞健動情地說。幾年前,他主動申請去西藏服役。退役復學後,志願服務成為聞健新的“戰場”:軍運會賽場,他是志願者;徵兵入伍,他是宣傳員;到鄉村支教,他是好老師;無償獻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將時刻準備著,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最美大學生事蹟10

關於青春,有各種紛繁絢爛的比喻;但我一心想把青春比作四季。

青春是春。任隨你將希望寄託於春生的萌芽上;青春是夏,任隨你將青春的豪邁釋放在仲夏的熱浪中;青春是秋,任隨你將時光的憂愁和思緒埋葬在秋日的赤楓之下;青春是冬,任隨你將純真的足跡點綴在無盡的雪野之中。多嬌的自然事物紛繁,如果說我想化作自然中的什麼,我的答案是樹葉。假如我是一片樹葉我就能感知青春四季的節奏和如梭如箭的速度;我從一個出生的萌芽,經歷春雨的哺育,成為夏日陽光下最碧嫩的一葉,待到秋日,秋風無情的將我從母體摘下散在秋風裡,浸在沾有秋雨的香土裡,帶到冬日白雪紛飛,滿野淨白,原先的泥土已經被覆蓋的分不出何地,誰有證明我曾經來過?

青春的流程也是如此,從稚語兒童到風中少年,再到執夢青年,你可以猜到明天的天氣,但你永遠猜不到多年後到底是哪場大雨帶走了你的青春。

青春過後,歌者習慣用歌曲來告別青春懷念青春,而作家習慣用細膩的筆觸來追憶青春,攝影家則習慣用手中的相機在膠捲上印上多彩的年華剪影。。。等等。

如今這些事物都可以規整為一個主題——懷舊,但深入骨子的依然還是悔和傷,這時他們眼中的青春如同百年一遇的.流星隕落一樣珍貴。

憶往昔,追流年,傷流年。這一系列的關於懷憶青春的詞彙都成為了簽名中,作文中,小說中的慣用詞,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詞藻太過爛漫,與其揮寫青春不如珍惜青春,因為我們僅十六七歲。

憑多年生活感悟和切身體會,生活中最好是的就是睡眠。我們把太多的時間埋葬在了這六塊瓷磚大小的被窩中,在校園的生活規規矩矩,睡眠時間大於七小時。有人說七小時不多,但身為高二學生的我們就像即將奔赴沙場的軍人,容不得片刻怠慢。我漸漸的也變得惜時如金,我戰勝自己貪婪的睡意為學習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我每天少在被窩中沉浸一小時,一年下來我就能比他人多十五天的生活,也為青春過後多留十五天的記憶。

如果說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那麼頹廢就是青春的刺客。深夜依不就寢無所事事,那麼你就應該告誡自己早點休息,爭取更多時間給明天。因為你不是蘇軾,沒有月下獨酌的情趣和即興一曲水調歌頭的才華,你不是李白,沒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雜念。你我都是校園的靴子,都是社會的讀者,我們應早起望初升之紅日,聆清晨之鳥鳴,觀鳴澗之溪流;把自己更多的時光投入到多嬌的自然,將更多的時間慰藉自己的知識海洋。

努力做一個優質青年,讓自己的青春埋葬在美好的崢嶸歲月裡,多年後,一曲海闊天空,你是否會想起當年那個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你。青春是一場無知的奔忙,不要讓顛沛流離的傷迷失了對美好的嚮往。

最美大學生事蹟11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追夢路上,大學生們加強品德修養,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努力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保持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努力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他們中,有見義勇為的崔譯文。20xx年3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裡,崔譯文晚自習後和同學小樑結伴回宿舍。經過操場時,一名男子企圖對小樑行凶,崔譯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緊緊護住小樑,自己卻身中8刀。

在醫院恢復期間,崔譯文總是堅強地說:“我不疼,真的,一點不疼”。她不忘學習,及時補習功課,還積極關心同學恢復情況,督促小樑進行康復訓練。20xx年,崔譯文又拿出見義勇為的獎金為武漢捐款,雖然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卻志願到社群一線服務……“我希望帶給大家正能量。”她平靜地說。

他們中,有帶著病重養父上大學的'於婷婷。養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綜合徵等,十幾歲時,於婷婷就擔起照顧患病養父的重任。艱苦的環境,磨練了她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韌勁。

被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錄取後,她決定帶著養父一起上學,開始了學校、出租屋、醫院“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課後,回家為養父做好午飯再趕去學校上課;下課後,照顧養父吃過晚飯,再趕回學校上課。儘管時間緊迫,於婷婷從沒耽誤過任何一節課,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還加入了公益社團。“經歷挫折後,挺立的樣子就是風骨。我會帶著鬥志,迎接每一個挑戰。”她說。

他們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處的李莎。李莎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xx屆本科畢業生、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國小支教。她翻山越嶺,走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去家訪;關心班上每一個孩子,開啟留守兒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愛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將一直延續下去。在她背後,成千上萬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這場青春接力中不斷奮進。

最美大學生事蹟12

被譽為“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兩捐骨髓

楊子威出生於1990年,在家是獨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身為公務員的父母親向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對於單位組織的募捐活動,以及遇到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每次都慷慨解囊,也曾多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在家庭環境薰陶和影響下,楊子威從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樣幫助有需要的人。

“我不認識你,但我要謝謝你”,在很小的時候,楊子威就記住了這句無償獻血公益廣告詞。

16歲那年,他剛拿到了身份證,便興沖沖地來到義務獻血點。

當得知不滿18歲不能獻血時,他拿出身份證說:“我有身份證了,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儘管最終他沒能如願,但那顆博愛的種子卻深深埋在了他心底,慢慢的生根、發芽。

20xx年初春,當他已經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渡過了大半年的美好時光時,他的18歲生日即將到來。

拿什麼來標記這一個黃金時代的起點呢?義務獻血!對,16歲開始沉睡的夢想又蹦出來了,楊子威一下子迫不及待起來。

這次不會再出什麼狀況吧?他乾脆提前十幾天,在一個週末專門坐車來到江漢路佳麗廣場門口的義務獻血車上仔細詢問了獻血的條件和過程。

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終於可以開始倒計時:十天、八天、五天、三天、一天……多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看著自己的血液沿著細細的管子慢慢地漲滿血袋,他的內心頓時泛起無言的快樂。

18歲的成人禮如願以償,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回到校園,看到滿園春色,體味著人生的歡樂,也為自己給別人的生命抹上了一層新綠,而倍感欣慰。

自從領到第一本獻血證後,每隔半年,楊子威的身影就會出現在獻血車上。

他經常很自豪地說:“我是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

20xx年10月15日,大學二年級的楊子威再次參加無償獻血的時候,在現場看見捐贈骨髓的公益宣傳,便毫不猶豫地填寫申請表並進行了血樣採集,成為了一名中華骨髓庫志願者。

湖北省年齡最小的骨髓捐獻者

20xx年11月17日,正在教室自習的楊子威接到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湖北分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小章的電話:“你儲存的血液樣本與北京一位15歲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我還將和你聯絡,你自己考慮好是否捐獻。”接到電話,楊子威猶豫了,據說,骨髓配型成功率不到萬分之一。

可是,他沒想到偏偏自己就碰上了這萬分之一的機率。

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可是善良的本性不允許他眼睜睜看著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在經過慎重考慮後,他決定捐獻自己的骨髓。

作為家中獨子,如今要捐獻骨髓救助一個陌生女孩,在家人眼裡,這根本就是在拿自己身體開玩笑。

“外婆在家裡擔心得流淚,爸爸媽媽是強烈反對,還專程請假趕來武漢勸阻我,說把骨髓無償抽取給別人,那不是損害自己的健康嗎?留下後遺症怎麼辦?”楊子威回憶說。

在重重阻下,楊子威動員輔導員老師、班上同學、紅十字會醫生集體做工作,終於說服了家人及親友。

20xx年12月30日,小楊在父母、學校老師和湖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陪同下,到醫院辦理了入院手續。

連續注射三天的.動員針後,手術於20xx年1月3日進行,所捐獻的骨髓於次日火速送往北京。

那時,楊子威還不滿20歲,成為湖北省年齡最小的骨髓捐獻者,也是當年中華骨髓庫第一例骨髓捐獻者。

手術後的楊子威在留院觀察期間,在電視上看到四川師範大學一名女碩士研究生李瑞芳不幸得了白血病無錢醫治,又將紅十字會發給他的5000元慰問金寄給了李瑞芳。

面臨抉擇:真的要再次捐獻嗎?

時隔一年,楊子威本已恢復平靜的生活被一個電話再度激起了波瀾。

20xx年2月,子威突然接到中華骨髓庫的通知,說他之前捐獻骨髓移植的那個患者供體復發了,生命垂危,希望他進行二次捐獻。

僅一年之隔,又要進行二次捐獻,楊子威陷入兩難之地,“一開始猶豫過,畢竟二次捐獻的例子太少了,全國也就十幾例。

我家裡就我一個小孩,不考慮自己,也得考慮家人。”家人聽說他還要再次捐獻,楊爸爸和楊媽媽終於忍不住了:楊爸有時吃飯時眼淚突然嘩地下來了,楊媽慪氣拒接這個“不聽話的孩子”的電話……

為了讓家人放心,也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捐髓的科學常識,子威請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同學在當地查詢,把中外文資料兩相印證,最後認定捐髓對人體無害。

這才最終獲得了父母的許可。

多次捐髓的例子在全國極為罕見,目前僅有十餘例。

但他說,即使對自己有一點輕微損傷,也是可以承受的。

自稱理想主義者的他希望任何事都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這次也一樣。

他知道遠方一個生命正在等待著他的挽救,在反覆動員親朋好友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後,他決定二次捐獻。

3月2日上午,在父母的陪伴下,21歲的子威順利完成了第二次造血幹細胞採集術,把生的希望再次送給了去年他曾捐獻過的白血病患者。

幸運的是,手術非常成功。

手術後在醫院休養的日子,子威依然惦記著四川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白血病患者李瑞芳的病情,他毅然把北京紅十字會送給他的5000元康復慰問金又一次存入了李瑞芳的捐贈帳戶。

3月下旬,楊子威出院回到老家,生性好動的他一刻也不閒著,家裡有現成的健身器材,他就在家裡運動。

看著兒子跟往常一樣,父母總算放下心來。

楊子威說,按照慣例,骨髓移植捐獻者和被救助者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的。

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母親寫來了感謝信,信中提到,女兒希望媽媽代為轉達一句話給好心人: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地活著。

對於那個遠在北京的小姑娘,楊子威和他的父母都給予了深深的祝福:“第二次希望要比第一次希望大得多,聽說第二次的採集成功率在90%以上,希望她身體能早日康復!”

在楊子威再次捐獻骨髓的兩個月後,“楊子威獻血捐髓志願者服務隊”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正式成立,一千五百多名師生受到楊子威事蹟的感召,主動報名加入服務隊,其中一百餘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

在成立儀式上,楊子威說,“兩次捐獻骨髓,我並沒有想那麼多。

我只是不想讓人生留下遺憾,我想讓那個未曾謀面的北京小妹妹有一個健康美麗的花季,讓李瑞芳姐姐都能勇敢地活下去。

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健康人而言沒有傷害,我期盼更多的人能夠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今年“五四”前夕,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建築系學生楊子威,因兩次捐獻骨髓、救助陌生白血病女孩而入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

楊子威的事蹟近日經過人民網、《大學生》雜誌等新聞媒體報道後,在網民中引起了熱議。

網友被他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所感動,認為他代表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並親切的稱他為“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最帥”90後大學生。

五四青年節當天,“透視‘楊子威現象’,引領90後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研討會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舉行。

與會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人士從不同角度解讀“楊子威現象”,闡釋這一現象對90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及其深遠意義。

“楊子威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它彰顯的是90後大學生的群體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解讀“楊子威現象”,從楊子威的成長曆程可見一斑。

我的感想:楊子威哥哥真了不起!我認為,哥哥的勇敢和善良是父母遺傳的好習慣:助人為樂。

哥哥在很小的時候,就記住了一句無償獻血公益廣告詞“我不認識你,但我要謝謝你”。

哥哥從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樣幫助有需要的人。

大家都稱他為“心靈最美90後大學生”、“最帥”90後大學生。

哥哥的行為感動了無數人,我,是這無數人中的一個人。

大家都要向哥哥學習。

最美大學生事蹟13

敬愛的黨支部:

責任是什麼?責任不是大螢幕上華麗的公益廣告詞,而是吳斌在緊急關頭,用短暫的40秒完成的一系列精準的停車動作。

道德是什麼?道德不是因為稍微的身體不適而逃離工作崗位,而是吳斌在後面對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的情況時,忍痛為24名乘客的生命築起一個堅強的屏障。

高尚是什麼?高尚不是為了爭取一己私利二不擇手段,而是毫不吝嗇自身利益,甚至,甚至是寶貴的生命,一切只為了更需要他的人們。

任何華麗的詞藻都難以清晰地闡釋責任,道德,高尚,而吳斌用他的生命中的最後40秒完美的塑造出一個有責任的形象,一個有職業道德的公民,一個品格高尚的英雄!

杭州長運公司司機吳斌,駕駛客車從無錫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塊鐵塊從空中飛落,擊碎車輛前擋風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導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斷,肝臟被擊碎。吳斌忍能忍住劇列疼痛,用40秒完成了一系列精準的停車動作,腳踩剎車,拉上手剎,開啟雙跳,艱難站起,通知乘客,開啟車門......以一個普通司機用1分16秒的時間,完美的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完美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時的時候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在當今安定繁華的社會中,沒有飽受壓迫,黑暗的歷史大背景,吳斌,作為一名跑杭州至無錫線路的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的快客司機,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榜樣。平凡之中見偉大,危急時刻見真情,吳斌用生命詮釋了立足崗位,盡職盡責的奉獻精神,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楷模,是“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

時間在記憶中流逝,記憶在時間裡輪迴。吳斌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他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卻永久的留駐在所有人的腦海中,他的事蹟永存,他的精神不朽!作為一名積極分子,我們應向吳斌同志認真學習,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彙報人:

最美大學生事蹟14

從小就喜歡海洋世界和船艦的李海超,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轉變成事業,20xx年留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他放棄了所有的週末和節假日,每天奮鬥在實驗室十餘個小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Jacobi—Ritz法的`迴轉類結構振動聲輻射理論。

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導師指導下帶領團隊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應用於方案設計階段我國某水下裝備振動噪聲快速模擬評估,為艦船裝備論證決策提供了一定支撐,用自主創新的力量助力國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聞健服役西藏。聞健來自武漢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工程1701班,20xx年入學,20xx年就報名參軍,攜筆從戎,志願去西藏服役。

那年,國際形勢突變,聞健所在的連線到命令趕赴邊境線,他接到的任務是到最前線護衛國旗。接到指令,寫好遺書,荷槍實彈,時刻準備上戰場。

30多個日夜,他和戰友衝在最前,在國境線上挺起脊樑,護衛國旗,保衛家國,他們寸土不讓。

高原上寒風凜冽,沙漠裡酷熱難耐。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xx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曾在20xx年夏天帶領八個同學來到沙漠,這裡遠比想象中的荒涼、貧困。白天治沙,頂著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卻只能住在臨時紮起的帳篷裡。

五年治沙,腳步從未停歇。在治沙過程中,劉智卓還提出了梭梭樹嫁接經濟作物的治沙迴圈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既能防風固沙又可實現經濟效益。

不僅治沙,劉智卓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雲南洱海,劉智卓傳遞知識,幫助困難學生,被當地人稱為“板扎老師”(“板扎”當地語是“靠譜,能幹”的意思)。

和劉智卓一樣,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xx屆本科畢業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國小支教。

“龍勝一對一”愛心助學專案中,她主動請纓,前往最偏遠的三門鎮。那裡路途遙遠,從縣城到家訪學生家中,車程要一個半小時,加上徒步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翻山越嶺。在學生和隊友眼中,她成為勇擔當甘奉獻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她為之奮鬥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蹟卻鼓勵著更多青年學子參與這場“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