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事蹟通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事蹟通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事蹟通用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事蹟通用1

中華悠悠歷史長河中,有太多這般為國為民赴蹈湯火、死不旋踵的民族英雄。他們有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的仁愛,有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慈悲,有墨家“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的義勇。他們所為超越了自身的功利福禍,而是將自身命運與民族國家的興衰系在了一處,因為這是他們內心至真至純想要守護的物件。這就是“俠”,“俠之大者”。

人民日報:

人們幫助英烈尋根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次精神層面的自我洗禮。“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請為他們做一件事”,不少網友就是在這句行動標語的感召下,按下了轉發按鈕。每一個安享今日幸福生活的人都深知,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是先烈們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每一位矢志於民族復興大業的奮鬥者都懂得,拼搏進取、不停奔跑的內在動力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英雄用實際行動鑄就的精神豐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

然而在對先烈的一片緬懷中,網路上竟然出現了鍵盤俠對英雄們莫名其妙的詆譭。

而言論自由永遠都有邊界,網際網路也從來不是鍵盤俠們的法外逍遙之地。各地網警紛紛出動,將這些心理扭曲、詆譭英雄的鍵盤俠們紛紛拘捕歸案。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氣質,但只有堅守信仰、崇尚光榮者,才能定義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們為什麼會在國歌聲中、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心潮澎湃?為什麼會因為聽了英雄人物的事蹟而熱淚盈眶?為什麼會在海外撤僑現場、抗震救災一線與人民子弟兵深情相擁?堅守正確的價值理念,才能讓英雄精神長存,也才能讓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與飽滿。如今,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路時代,各種觀點泥沙俱下,一些錯誤思潮乘虛而入,也存在有人刻意歪曲歷史、抹黑英雄的現象。對英雄烈士的詆譭、貶損,對英雄事蹟的解構、質疑,汙損的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傷害的是億萬人民的質樸情感。對此,不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更要採取措施堅決予以糾正。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事蹟通用2

當孩子比不上“別人家孩子”的時候,當家長覺得孩子總是不盡如意的時候,可曾想過,除了一味指責,是不是更應該為孩子提供幫助和支援,陪他尋找更多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沒有人會生來成功,如果孩子們在學習過程遇到了問題,我們也不能急於指責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找出問題,分析解決辦法。譬如,試著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建立錯題集,改進寫字速度……總之,請相信,這世上沒有毫無理由的成功,不過是找準方向,然後不斷努力罷了!

頂級運動員如此,我們的孩子更如此。

蘇炳添父母對兒子的評價很低調,只說努力了就好,結果怎麼樣現在誰都不能下定論;兒子能有多點時間回家看望父母,他們倒是高興,一年見不上一兩次面,挺想念兒子的;當然,不能影響比賽和學習,兒子既要好好比賽,也要好好讀書,將來年紀大了跑不動了,能有份穩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蘇炳添父母對孩子不驕不躁的教養態度,蘇炳添對待比賽時才能永遠保持一顆冷靜踏實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蘇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護自己的.身體。他作息非常規律,晚上23點睡覺,早上7點多起床,不抽菸不喝酒,也不追求大運動量訓練。他曾提過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訓練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閉備戰的時候,成績也不比今年的成績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沒有比賽,然後在5月底的時候就訓練過度,就出現了一些骨裂,然後看到鑽石聯賽取消,國內所有的比賽都取消,我自己就請假回家了。”

這就是蘇炳添之所以能夠在31歲依舊成為中國短跑領軍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對任何情況,他都極度自律地完成訓練計劃;不管年齡多大,為了能夠提高自己的成績,將技術推進到新的高度,他都願意做出改變和嘗試。

有時,那些努力和嘗試並不一定能幫助到他,就像他所說,有的帶來了傷病,讓人不得已選擇放棄,但有也有另一些帶來了積極的進步,激勵人繼續打磨到完美。

正是蘇炳添對待短跑的極度自律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極限,做到更好。我們的孩子不一定要成為冠軍,但也應該有進取心,對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專注的態度,自覺自律地努力達到目標。

“我們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這一點(站上奧運決賽)了,我希望我們後面的年輕運動員,可以借鑑我的訓練手段,然後調整,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資源。”

站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裡,蘇炳添說到了劉翔,“劉翔就像是中國田徑的開路人”。而如今,蘇炳添成了下一座燈塔,把劉翔給他帶來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遠。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事蹟通用3

成為中國飛人,甚至亞洲飛人好幾年後,蘇炳添終於拿到個人的第一塊大賽金牌。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他跑出9.92秒。9.92秒,不是他個人最好成績,他曾創造過9.91秒的亞洲紀錄,也曾在順風2.24m/s的風速下,跑出9.90秒。

這足夠讓人興奮了。日本網友也很興奮,即便他們本國選手山縣亮太僅僅獲得了第三名,他們還是讚歎道,“太強了,日本運動員估計要等100年才能趕超中國選手。”還有人說,“中國體育除了足球,其他都很強,男子百米都可以與世界一流選手較量。”

看到這樣的誇獎,我們固然很自豪,但仔細思考蘇炳添的故事,這其實是一種科學的勝利。現代體育,已經不講究大力蠻幹,講究的是技巧,是科學。蘇炳添的勵志故事、雞湯故事背後,其實是一個科學的故事。

比賽前,蘇炳添拿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小皮尺,他在認真測量起步器與跑道之間的距離。過去一年,他一直攜帶著這個尺子,有一次去馬德里比賽差點丟了,他請裁判幫他一起找,找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回來。

蘇炳添是處女座,他的形式風格也很處女座。7點起床,23點睡覺,中午午休一個小時,每天訓練結束寫日記。他對訓練有強迫症,仰臥起坐、蹲起,要求100個就是100個,少一個都不行。每日訓練後,堅持水療和按摩,不管開心或不開心都不會更改訓練強度,10多年來一直如此。有次和喬丹一起參加耐克的活動,活動開始前,他還到酒店健身房,練了會兒慢跑。

他很瞭解自己的身體,也很愛護它。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吃任何不利於肌肉生長的食品。他不追求大運動量的訓練,從來沒讓自己練吐過。每次去體育館帶上一名隊醫,幫他做訓練間隙的身體恢復,他明白自己身體的慣性,並由此安排訓練計劃。“賽前一個月達到訓練量的頂峰,然後逐漸下降,到賽前第十二天達到最低,然後再慢慢向上,讓身體在比賽時達到它的最佳狀態”。

為了跑得更快,他還換過起跑腳。20xx到20xx年,他在歐洲參加了十幾場比賽,成績卻很糟糕。他意識到自己跑步節奏有問題,“我前面60米太快了”,他在想怎麼讓這個快拉長到一百米,讓這個速度更加地有節奏。他想到了換起跑腳。

換起跑腳很難。百米短跑更多靠的是身體記憶,要改變這套記憶,等於打破一切,從頭開始。剛開始練習時,蹬起跑器完全使不上力,和外國女選手一起訓練,也能比人家慢了一兩米。他請了專業教練,美國著名跳躍教練、也是中國隊的'外教蘭迪。當他終於跑進10秒大關,跑出9。99秒後,為了穩定這種感覺,他會每晚睡前會反覆回想奔跑的全程,將感覺在記憶中固定下來。

科學訓練、科學休息、科學地利用自己的優勢、科學地打破極限,這就是蘇炳添。蘇炳添的個人故事,縱然是一碗典型的勵志雞湯。他擁有雞湯裡的所有元素:小鎮青年、半道出家、不完美的身材、不佔優勢的人種、堅持不懈的努力、無人能及的高度。但熬成這些雞湯的,是圍繞他的一系列的科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