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

來源:果殼範文吧 7.95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從先進物件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

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1

可以載入史冊的時刻: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複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中國神藥”從此在世界各地顯示奇效。近兩百次的失敗經歷,重新整理了人類醫藥史的新里程;半個世紀的艱難求索,換來了億萬人命運的改變——中國科學家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與心懷蒼生的人文情懷,值得所有人獻上敬意。

中國科學家首獲諾貝爾獎,是個體的功勳,也是群體的榮耀。作為一項有巨大象徵性意義的獎項,它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探索態度、首創精神,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前仆後繼、精誠合作的傳統,展現了中國醫學科學的整體水平和人才儲備,甚至表達了一個國家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實力和底氣。如同屠呦呦在此前獲“拉斯克獎”時所言,“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諾貝爾獎的光芒也同樣照耀其他參與青蒿素研發的研究者們,照耀那些在不同領域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們,照耀那些心中懷著全人類命運的中國科學家們,無論他們是聲名遠播還是默默無聞。

中醫藥重新整理了人類抗擊瘧疾的新高度,這是新聞沸點,也是歷史時刻。中醫藥在西方意義上的“科學”系統中一直扮演著外來者的角色,中醫藥理論也常常遭遇無法進行國際評估、無法衡量價值的尷尬,中國醫學與西方醫學的每一點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話語系統交流對話的複雜情境。現在,“中國神藥”青蒿素對人類的貢獻已經被確證,它以一個有力的角度,展現了中醫中藥的世界性意義,拓展了中國自然科學成果為世界普遍認可的空間,同樣為中西方醫學的互相啟發、造福人類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對一個國家而言,諾貝爾獎是肯定和鼓勵,同樣也是提醒和鞭策。圍繞屠呦呦獲獎產生的種種公眾意見提醒我們,中國要進一步理順科技評價和科技資源的配置機制,完善人才獎勵和扶持機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學家,也要學會主動引領世界的目光,投向傑出的中國科學家、投向卓越的中國科技成果。

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2

她被人戲稱“三無科學家”,沒有留洋背景,沒用博士學位,沒有院士頭銜。她默默無聞地努力,起早貪黑地工作著,夜以繼日地鑽研著……

她就是x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兒時的她,家鄉正流行著瘧疾。幼小的她目睹了一個又一個人倒下,親人們悲痛不已。瘧疾是危害甚是嚴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幾億人民都為此喪生。屠呦呦不忍看到人們生離死別,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治療瘧疾的“神奇子彈”。

畢竟,科學這條路太狹窄了,太陡峭了。一間小小的實驗室,陳舊的裝置。屠呦呦和團隊在工作室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親自服用藥物,將自己的健康、生死置之度外,一心為藥物研發。因為環境簡陋,放著藥物的大缸時時發出刺鼻的氣味,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他們在長滿荊棘的科學道路上艱苦卓越的前進。x年,她和同事在青蒿中提取的無色結晶物體命名“青蒿素”,x年,屠呦呦在原有的基礎上合成了“雙氫青蒿素”。

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百萬的人民,上百萬人民免遭疾病的折磨。“青蒿素”被非洲人民稱為“中國神藥”,屠呦呦也被稱為“青蒿素之母”。

x年,屠呦呦獲得了世界上的最高榮譽——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面對如此嚴謹認真的屠奶奶,我們不禁由衷地敬佩她。可令大家大跌眼鏡的是,工作一絲不苟的屠奶奶生活中卻是一個粗線條的人。有一次出差時她的東西丟了,讓同事幫忙尋找,同事開啟行李箱,眼前的畫面讓他驚呆了,東西擺的亂七八糟,凌亂不堪,哪像個女生啊。

雖然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屠呦呦仍與普通人一樣,平平淡淡,繼續投入新的研究。榮譽的獲得並沒有改變她科學研究的初心。

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3

功勞之爭

一直以來,學界就有關於青蒿素的發現者的不同說法。“5·23”專案其實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是一個集體團隊在共同探索,有很多人作出了貢獻。將青蒿素的發現歸功於屠呦呦一人是否合適?有人說,這不公平也不合理,與歷史不符。但評獎委員會也有自己的`理由:屠呦呦第一個把青蒿素引入“5·23”專案組,第一個提到100%活性,第一個做臨床實驗,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都足夠支撐她得這個獎。屠呦呦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榮譽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這是屬於中醫藥集體發掘的一個成功範例,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認識角度

個人與集體:屠呦呦獲獎引來的並非一片叫好聲,而是同時出現了質疑聲。確實如此,青蒿素的發現確實是集體的智慧,但是屠呦呦無疑在其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實榮譽是誰的,這並非是很重要的事情。關鍵是經過那麼久的努力,那麼多人的堅持,最終使疾病得到了控制。獎是頒給屠呦呦的,其實也是頒給整個研究集體的。

寵辱不驚:屠呦呦說是集體發掘的一個成功範例,既是謙虛,也是事實。任何發明和發現都是集中了無數人的智慧和勞動。屠呦呦面對榮譽,保持清醒,正是這樣謙虛的心胸保證了她在科學事業上的進步。范仲淹曾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榮辱得失,本非此事的真正價值所在。獲獎只是錦上添花,真正的獎其實是那些已經被挽救了的生命,他們的存活才是最大的獎勵。

屠呦呦個人先進事蹟4

寸草心,幾度寒暑報春暉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作為一名藥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大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藥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從x年進入中醫研究院(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來,她幾十年如一日,埋首於深愛的事業中,將一份份漂亮的成績單回饋給黨和人民。

屠呦呦入職時正值中醫研究院初創期,條件艱苦,裝置奇缺,實驗室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體很快受到損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實驗室內“搖瓶子”外,她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採集樣本,先後解決了中藥半邊蓮及銀柴胡的品種混亂問題,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貢獻;結合歷代古籍和各省經驗,完成《中藥炮炙經驗整合》的主要編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發現青蒿素,作為防治瘧疾的一線藥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並且在與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的持續戰鬥中產生了長遠的醫療福利。”拉斯克基金會如是說。

傳承者,古代醫書淘到金

x年10月4日,一雙雙眼睛緊張地盯著191號青蒿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的最後成果。隨著檢測結果的揭曉,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該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x年5月23日,我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專案,代號為“523”。專案背後是殘酷的現實:由於惡性瘧原蟲對氯喹為代表的老一代抗瘧藥產生抗藥性,如何發明新藥成為世界性的棘手問題。

臨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為“523”專案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要在設施簡陋和資訊渠道不暢條件下、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其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但這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了她的鬥志: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甚至連群眾來信都沒放過,屠呦呦終於在20xx多種方藥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並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重新在經典醫籍中細細翻找,突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一語驚醒夢中人,屠呦呦馬上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為高溫會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隨即另闢蹊徑採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

追夢人,求索之路無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敗之後。x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x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這些成就並未讓屠呦呦止步,x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鬱鬱蔥蔥地長在山野裡,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樣的科學追夢人,大愛在左,奉獻在右,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生命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綠意盎然,讓不同地域、種族的人一起吮吸現代科技的芬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