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稱個人事蹟200字(通用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三人稱個人事蹟2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200字(通用6篇)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1

大學期間,顧方舟做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抉擇——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他說,這個決定影響了他的一生。

在向黨靠近的過程中,顧方舟不僅瞭解了什麼是中國革命,也知道了人生的意義。他慢慢懂得,一個人活著不光是為自己,還要為大眾。

當時的顧方舟是地下黨員,任務是在學校宣傳和平解放,形式有演話劇、大合唱等。從抗戰到內戰,從舊社會到新中國,顧方舟那一代的大學生們,看到了百姓疾苦,深切感受到自身的責任。他慢慢堅定了信念,學醫更得關心老百姓的疾苦,而不能只顧著自己賺錢。

他說,在這段經歷中,自己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當醫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從事公共衛生,卻可以讓千百萬人受益。”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2

最美兒媳孫延花今年也60歲了,2008年在下班的路上,她遭遇車禍,左腿高位截肢。車禍後婆婆細心的護理讓孫延花特殊感動,那時她就想,傷好後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車禍讓孫延花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壓力,孫延花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和打理家庭的責任。每次做飯收拾庭院,孫延花都要穿上15公斤重的假肢。從房間到廚房短短的十幾步,她的腿都會被假肢磨出血來。為了讓年近九旬的`婆婆每頓都吃上新奇的飯菜,孫延花每次都要比尋常人花一倍的時間做飯。

孫延花堅毅面對生活的艱難身體的不便,仍然盡心竭力地照顧好婆婆,她的這份孝心也獲得了大家的誇獎!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3

餘方佑,男,1967年生,中共黨員,嵐皋縣民主鎮廟壩村村民。

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兩幼小孩子,生活本已極其困難,但他又撫養了三個無家可歸的孩子,撐起了一個八口之家。對老人,他盡心盡力,無微不至,是眾所周知的孝子。對孩子,他寧願自己吃不飽也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們上學,是個好父親。對親戚鄰里,他有事必幫,樂於助人,是村民眼中的好村長。餘方佑對五個孩子一視同仁,疼愛有加。不管怎麼艱難,餘方佑都只有一個念頭,這就是“只要自己有口吃的,絕不能讓孩子們餓著,還要讓孩子們上學。”2015年12月入圍“中國好人”候選人。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4

陳冬,“神舟十一號”航天員。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5月,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航天員是最光榮也最危險的職業,從接受飛天任務那一刻起,他們已經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6年封閉式生活,33天最長航天任務,其間經歷了多少風險與煎熬,只有陳冬最清楚。出發那天,戰友們在車裡自發唱起了《歌唱祖國》;榮歸那天,和戰友團聚時陳冬不禁潸然淚下。

有人說,能趕上飛天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也有人說,擁有這些飛天的人,是我們的驕傲。和陳冬一樣,我們都是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追尋的腳步不會停止,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5

1950年,大學畢業後,顧方舟被分配到了大連衛生研究所的噬菌體科,這個研究所是專門研究預防多種傳染病的疫苗的。為了跟著科裡的蘇聯專家學習,他開始自學俄語,拿著一本《俄英大詞典》,嘗試翻譯蘇聯專家帶來的一本有關生物製品生產與製造的書。

第二年,表現優異的顧方舟,被選拔為中國30名醫學代表之一,前往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攻讀研究生課程。四年的學習不可謂不苦,而且不能回國。性格開朗的顧方舟,結交了不少蘇聯朋友。

頭一年攻克語言關後,顧方舟花了兩三年的時間研究乙型腦炎,光是小白鼠都養了幾千只,最終獲得了蘇聯的副博士學位(相當於歐美的哲學博士,PHD)。學成歸來的顧方舟,在衛生部直屬的流行病研究所研究乙型腦炎。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後,顧方舟調到醫學科學院,開始研究脊髓灰質炎。

第三人稱個人事蹟6

王雲仙,男,1931年12月25日生,國小文化,中共黨員,原住泖港公社勝利大隊長浜隊,他是一個農民,自從16歲開始從事農業生產,70年代初期,由於農村農業技術落後,加上自然災害嚴重,對二麥產量,一直上不出,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此,他大膽創新,為二麥豐收,探索出一條高產路子,這就是一條溝,二麥豐收靠條溝而出名,使各生產隊二麥年年豐收,得到了群眾收評,於1978年榮獲上海市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目前,他居住在泖港鎮焦家村百家253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