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活字印刷作文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4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字印刷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活字印刷作文四篇

活字印刷作文 篇1

今天,我看了《上下五千年》一書中的一文《畢?N發明活字印刷》,深有感觸。

畢?N是宋仁宗慶曆年間的刻字工人,他當時在北宋國都汴梁城從事書籍刻印工作,是個技藝高超的工匠。他看到用雕版印刷術印書,書坊要刻很多木板,這些木板堆積如山,要佔用好多房間。書印完後,雕版就沒用了,只能當柴火燒了。他覺得十分可惜,於是在心中萌發了改進雕版印刷的念頭。於是,畢?N動手試驗,把木板切成一塊塊半寸見方的小木塊,找出三千個常用字刻在小木板上,但是這些分散的字如何連結起來,又用什麼材料來連結呢?畢?N找來松香,油蠟,紙灰等材料進行試驗。經過多次嘗試,一張字跡清晰的印刷品就呈現在眼前。但是木質的字模容易吸水變形,印了幾次就模糊不清了。所以他找來不吸水的泥胚來做材料,結果終於成功了。他使印刷術增添了快捷方便,是印刷術更加節約木材。活字印刷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也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看了此文,我覺得畢?N真的很了不起!他在工作實踐中能善於發現問題,又積極動腦,敢於創新。他勇於挑戰,堅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幾次失敗幾次重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我在學習中也應該如此。當我碰到數學難題時,不應該輕易放棄,而要堅持努力思考,多次嘗試,請教他人,積極尋求解題出路;碰到會做的題時,我也要思考多種解題方法,總結和改進解題策略,讓過程更簡便快捷。

畢?N影響了中國,影響了世界,也影響著我……

活字印刷作文 篇2

說起文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因為它是中國常用的字。可是你知道活字印刷嗎?它就是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

當你走進時光印記印刷活字型驗館時,一股墨香撲鼻而來。遠遠就看見秦皇島晚報小記者老師和秦皇島市圖書館的老師們,已經在這裡等候小記者的到來。哇!穿上活字印刷的衣服好漂亮呀!頓時就能讓你感覺到自己就像是那個一位萬里挑一的小博士。我照完美照後,開始聽老師的講解了。

活動體驗館的老師一一的講解了活字印刷的起源以及製作過程,活字印刷的發明者是——畢?N(約970-1051年)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家。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他發明的活字是開端,德國發明的人工谷登堡於15世紀50年代所創制。可是比咱們的晚了好幾百年。老師最後講到了印刷活字用到的漢字有6700個,另加數字、偏旁部首、字母等共計7000多個。小朋友們咱們的活字印刷發明是不是很偉大呀?好了介紹這麼多了,馬上要開始我們的小記者手工體驗啦!

我們小記者活動體驗分為:古詩印刷和三字經兩種。我在第一組我們組共有四人。開始印刷古詩了,組長分配每人找一句古詩。大家齊心協力、認真仔細的在活字架上找字。兩個小記者按住宣紙,我負責上墨。組長負責印刷。我們配合默契《從軍行》和《三字經》印刷完畢。我的手臂酸得不行了,想想古代的人要手工印出那麼多的書,那要花多少精力呀!

我興奮地拿著作品回到家,要把它裱在鏡框裡,掛在牆上。這次的活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增添了對祖國母親的崇高敬意。

活字印刷作文 篇3

陽春三月,在西湖畔的省博物館的文瀾閣,墨香四溢,體驗了一把“活字印刷”的樂趣。

聞名於世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貢獻。今天,來體驗的就是“活字印刷術”。

我從資料上知道了,活字印刷術發明於北宋,是平民科學家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極大改善了文化的傳播,讓中華文明發揚光大,是了不起的發明創造。

在文瀾閣,我看到桌子上擺放著:一盒字模、紙、墨、宣紙。指導樂老師先給我們講解了活字印刷術的要領:擺放順序、字模間均勻放置。把字模輕輕釦放在桌子上,拿起一個字模,嗯,有點重!樂老師說,字模是鉛質的,經久耐用、方便。不過,有個缺點是不環保。

開始把字模擺進字模盒裡,這一步很關鍵。字模上的字是凸字反文,按照古人的習慣,字自右至左,從上而下,所以,字模安放要反方向進行。字模間用小木片固定,需要留空時放置小鐵片。設計很精巧,一板字模安放好後,應該剛剛好,如果有多餘或少了什麼,那肯定裝錯了,印刷效果不好。在碼好字模後,均勻塗上油墨,用滾筒在紙上勻速滾動。反轉紙張,一板精心碼好的“三字經”躍然紙上!

想想,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浩若繁星的文字,正因有了活字印刷,不朽的文化才傳播到每一個角落。首功當屬,那些碼字的人們!

體驗活字印刷,回味歷史風韻,學習實踐兼得,收穫滿滿!

活字印刷作文 篇4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裡,活字印刷術是一種表示人民智慧的技術。但是因為那時的活字印刷術是用泥土燒製成土坯,再在上面刻一個反過來的字,用蠟黏在一起,放入一個特定的大盆裡排版,排版好固定住就可印刷了。

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土塊不容易成型,不容易雕刻,不容易排齊,印出來的字就有深有淺、有明有淡。因此人們對這種方法並沒有過多記載,於是印刷術就還是原來的雕版,只有極少數還在使用活字印刷。因為中國曾將活字印刷術傳授給韓國,所以韓國對這新奇的技術寫了許多書籍。就這樣,歷史長河滾滾而過,人們已能用儀器辨斷文物的歷史了,所以造假不可能,韓國有活字印刷的書籍,中國找不到任何有關之文獻,因此這份歷史榮譽就像細沙一樣從手中流走,到了韓國人的鐵桶裡。

真是很巧,在我一節課堂上,一位姓範名旭初的老師為我們講解活字印刷。他說活字印刷術以前用泥土,現在用木頭,以前有時候,有地方會用木頭制,但都參差不齊。現在技術發達了,人們對於這些小木塊的高低誤差不超過2至3釐米。接著範老師用那雙黑乎乎的手去拿工具向我們介紹,有小鑽頭有大鑽頭,有紙有印刷用的模組和活字。範老師用他那雙靈巧的手很快又做出一個活字模組來,真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在範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繁體與簡體,“?”與“醜”的模樣,在那堂課上我們知道了字變音不變的字有很多,我們個個也上去體驗了一下印字的感受。

在這堂課上,“俗世奇人”範老師用活字印刷介紹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能幹,也說明了他的靈巧和勤勞,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關鍵是如何把握,是否願意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