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調查報告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3W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調查報告13篇

職業調查報告 篇1

xxxx年,隨著我市老工傷人員醫療費用的納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人數迅速增加,尤其是享受職業病醫療費的人數更為明顯。據統計,僅xxxx年4月,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就有20xx人次,其中職業病1027人次,佔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總人次的50.9%。工作量的不斷攀升,給待遇稽核支付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改進職業病醫療費管理模式,提升工傷保險經辦水平和工作效能,是當務之急。

一、基本情況

1、職業病醫療費管理模式

目前,我市職業病醫療費結算採取兩種形式:一是與協議醫療機構直接結算醫療費;二是由用人單位申報醫療費。中心通過入院審批、治療期間監督和費用稽核等形式對職業病人員就醫進行管理。對發生的職業病醫療費按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結算,實報實銷。

2、職業病人員就醫分佈和就診情況

(1)發生職業病醫療費人數佔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人數比重較大。xxxx年4月,享受職業病醫療費人數已佔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定期待遇除外)總人數的51%。

(2)職業病人員就醫分佈情況:目前,我市職業病人員就醫主要集中在金山醫院。

(3)職業病就醫人數大幅增加。xxxx年1至4月份職業病就醫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已達51.6%。

1、職業病醫療費

(1)職業病醫療費增長較快。xxxx年4月,職業病醫療費已達73.99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5.1%。

(3)職業病住院人均費用上漲明顯。xxxx年4月職業病住院人均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7%。上漲的原因主要為:(a)醫院病區改造,床位費提高;(b)物價上漲等因素。

二、存在問題

現有職業病醫療費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

1、職業病住院治療審批難度大、矛盾多。

職業病人員住院不僅可以享受職業病醫療待遇,用人單位還需支付工資、住院伙食補助等待遇,因此職業病人員想方設法要求住院治療。由於協議醫療機構推卸責任,迴避矛盾,降低入、出院標準,對職業病人員住院要求往往開綠燈,輕易滿足,造成住院審批時矛盾尖銳。

2、費用稽核模式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

隨著老工傷人員待遇逐步納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職業病人數迅速增加。xxxx年4月,享受職業病醫療費人次為1027人,佔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總人次的50.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3.0%。目前,職業病醫療費稽核模式是根據用人單位或協議醫療機構申報的治療資料逐條進行稽核,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隨著工傷保險政策的不斷完善,老工傷人員的納入,職業病治療人數也逐步增加,現有的費用稽核模式已不能適應職業病治療人數大量增加的新形勢,急需尋找一種高效、便捷的費用稽核新模式。

3、缺乏費用上漲約束機制。

目前,職業病醫療費採取的是先治療後按實給付的方式,對協議醫療機構、用人單位和職業病人員都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以xxxx年4月為例,職業病費用為73.99萬元,門診人均費用262.79元,住院人均費用4351.77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職業病費用上漲75.1%,門診人均費用基本持平,住院人均費用上漲24.7%。

三、調整建議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分別向北京市和無錫市就他們的職業病醫療費情況進行了瞭解。據介紹,他們以前也存在過度治療和違規現象(如:大劑量開藥、降低入院標準和出院標準,甚至空掛床等)。後來,通過採取費用包乾定額結算的方式,即按照職業病人員構成情況,與協議醫療機構按年簽訂費用包乾協議,通過對協議醫療機構服務質量考核和費用抽審的方式進行日常管理,使不合理的費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也提高了經辦機構的滿意度。

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並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建議對我市職業病醫療費的管理模式做以下改進:

1、簡化流程,提高約束力。職業病人員憑“勞動保障卡”直接在協議醫療機構刷卡就醫。是否需要門診或住院治療由協議醫療機構把關。同時,強化用人單位、職業病人員和協議醫療機構的自我約束力,尤其是協議醫療機構對醫療費使用的自我約束力。

2、改變結算方式,實行總額包乾。對職業病醫療費實行總量包乾,定額結算,將醫療機構的責任與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定額範圍內醫療機構可自行調節。定額標準由我中心和協議醫療機構根據歷年職業病醫療費情況和我市職業病構成情況,確定各類職業病醫療費的定額標準,制定規範的結算方法。

3、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在實行定額結算的同時,加大對協議醫療機構監督考核力度,適時對治療情況進行檢查,規範職業病治療過程。同時,通過向用人單位和職業病人員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醫療服務情況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與費用結算直接掛鉤,以促進協議醫療機構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質量。

職業調查報告 篇2

摘要: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瞭解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及學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期望和評價,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職業道德 教師 教學質量

教育事業的發展當以教師為本,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又是影響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隨著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一批80後、90後的青年教師,不斷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他們是教育事業的新鮮血液,也是學校發展的希望和未來。但是,學校要可持續發展,關鍵在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師德建設又是教師素質的核心。

為了瞭解青年教師的真實思想,弄清青年教師中出現職業倦怠心理和職業認同程度下降的原因,找到提高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解決在青年教師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對本院師生組織了一次“教師職業道德”的網上問卷調查活動。下面將調查結果及部分資料分析做如下公示: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教師職業道德調查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物件為我院本科師範生,其中包括在校師範生及已畢業且從事教師職業的師範生,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2份,有效回收率為91.0%。從問卷回收情況和答卷的情況來看,廣大師生積極配合了此次調查工作。調查物件中教師佔被調查人員的27.5%,學生佔被調查人員的72.5%;從政治面貌上看,共產黨員佔被調查人員的12.1%,其餘是群眾佔26.4%,共青團員佔61.5%;從教育工作年限來看,從事教育工作1~5年的教師佔被調查人員的70.0%,6~10年的佔被調查人員的20.0%,從事教育工作10以上的佔被調查人員的10.0%。此次調查是採用匿名的網上問卷調查方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重點是青年教師及師範學生的師德師風觀念和素養、師德師風評價,以及提高師德師風措施的認可度等,統計調查情況,並對結果和存在問題作較深入的闡述和分析。

(一)教師師德素養

1、職業意識較強

當問到“您喜歡自己的職業(或將來要從事的教育工作)嗎?”這一問題,79.1%的被調查人員認為自己熱愛教師職業,回答“一般”的佔16.4%,回答不喜歡的只佔4.5%。

可見,我校青年師生對自己的職業還是非常認同的,是學校發展可以依靠的主力軍。愛崗敬業是任何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共同要求,也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思想前提。我校絕大多數師生是熱愛自己的職業的,表現出較強的教師職業傾向。

但當被問到喜歡教師職業的原因時,大多數被調查者只是認為“工作相對穩定(75.8%)”、“教師職業很神聖(55.5%)”、“喜歡學校環境(67.6%)”、“有寒暑假(76.9%)”,而對“工作的待遇(較好45.1%)”、“工作的趣味性(19.8%)0”,以及“工作的前途(有發展前途25.3%)”。結果如圖2

圖2:您喜歡自己職業的原因

在當今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教師職業的假期及較穩定性成為了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另外教師職業的神聖以及學校優越的工作環境也是吸引廣大學子置身教育事業的另一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教師職業的收入和待遇、工作的單調性,以及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並不能得到大部分師生的認同。因此,利用師德學習教育活動的機會,對我校師生

進行教師職業角色的引導,培養廣大師生的職業情感和道德,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以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性是很有必要的。

2、教育行為規範

問卷調查資料顯示,廣大師生對涉及師德的一系列教育行為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且能採用規範的教育方法與行為。對於“你是否會查閱學生日記或物品”時,80.4%的認為“不會,這是對學生隱私的侵犯”,16.2%認為“看情況,這是瞭解一些特殊學生情況的途徑”,3.4%認為“會,這是教師的權力”。這組資料反映了教師法律意識較強,對學生的人格的尊重。“遇到不聽話的學生時,你是否會不耐心”,82.3%的教師採取“不會,耐心教育是教育學生的最好方法”,14.3%的教師選擇“看情況,罰抄幾遍課文或在全班進行教育”,3.4%的教師則選擇“會,直接讓家長帶回去”。對於“面對壓力和煩惱,你是否會拿學生加以排解,86.8%的教師選擇“不會,會採用讀書、聽音樂、運動等自我心態調整”,10.2%的教師選擇“看情況,如果學生剛好激怒到我時的話”,只有3.0%的教師選擇“會,找由頭批評學生”的方式加以排解。對於“教師是否該收學生家長的禮品、禮金”的態度時,73.1%的教師認為是“不會,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影響了教師的形象,損害了學生的心靈”,24.4%的教師覺得“看情況,只要把握住度,也沒什麼”,只有2.5%的教師認為“可以,無所謂”。

3、學生對教師師德素養的反映

來自學生問卷調查的資料證實了上述狀況的真實可信性。有60.7%的學生將老師視為“自己學習的榜樣”,20.5%的學生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老師是其最可信賴的朋友”,感到“除了學習之外,與自己沒有更多的關係”的學生佔18.8%。教師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修養,使其成為學生的楷模,也使教師贏得廣大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認為“老師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達60.4%,認為“老師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亦有33.2%,認為“不關心自己”的只有6.4%。對於老師是否推銷與學業無關的書籍或參考資料,83.6%的學生反映“沒有”,14.4%的學生回答“有”,2.0%回答“經常”。94.5%的學生反映“老師沒有要求其與其家人為他辦私事”,4.2%的學生反映是“有”,另有1.3%的學生回答“不想說”。69.4%學生反映“沒有老師因各種原因偏袒或歧視學生的現象”,26.6%的學生認為“有”,4.0%的學生認為“經常有”。 儘管在其中一些相同的問題上師生所反映的情況有些差異,但總體還是一致的。學生問卷中所反映的資料更多的是現實的情況,是檢驗教師對師德的認識與實踐是否一致,因此,更能真實地反映教師師德的實際狀況。

(二)我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

1、對師德師風狀況總體評價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教育研究、社會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任,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知識經驗的傳授者、學生心目中的楷模、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有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和學生身心健康的保健員。因此,教師的品德則顯得極其重要。從調查中看到,大部分的教師對目前我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比較滿意的(回答“很滿意”佔49.7%、“較滿意”佔44.7%),但也有部分的被調查者對我校的師德師風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不太滿意佔3.8%,非常不滿意佔1.8%)。

2、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的認識

教師的社會角色,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因此,在任何教育體制中,教師總是充當著引領者的角色。教師的品行和精神內涵,代表著社會的文明程度。所以,絕大多數教師都有認為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在回答“您認為師德師風建設有無必要”問題時,有94.36%的被調查者認為進行師德師風建設“很有必要”或“較有必要”,僅有1.8%的被調查者認為師德師風建設“較沒有必要”或“很沒有必要”。絕大多數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的認同是我校進一步搞好師德師風建設的基礎,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進一步提高師德師風的緊迫性和艱鉅性。

3、對提高師德措施的認同

被調查者對於改進我校師德師風的措施,如“學校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學習”、“提供針對性培訓”、“宣傳表彰師德先進個人”、“加強教職工隊伍的管理”,以及“抓好教學科研工作環境建設”等,有84.2%的教師較為贊同,但6%的被調查者認為“引入教師上崗競爭機制”對提高師德師風

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從資料上分析,我校大部分師生對提高師德師風的重要性還是持肯定態度的,這也為後續師德師風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支援。

(三)存在問題及分析

我國具有數千年的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師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德行高尚的典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有一種與此俱來的神聖感、使命感,因而師德師風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精神動力,是教師思想道德素質中的核心內容。雖然我校師德狀況總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極少數教師存在工作敷衍、品行不端、效率低下、散漫隨意等與教師身份不相符的現象。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響我校師德師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個人思想認識不夠

極少數教師的基本道德素質較欠缺,沒有作為一名光榮教師的神聖感、使命感,僅將教書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或轉到其它職業的過渡或跳板,責任心不強,缺乏必然的愛崗敬業精神。

2、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以及對外交往的愈加頻繁,社會價值觀念發生了急劇變化,給教師帶來了無形的巨大沖擊,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在教師隊伍中有所蔓延。雖然近些年來,教師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對於教師職業的的社會責任、歷史責任、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工作難度來看,教師的經濟待遇仍顯不足。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社會風氣等不利因素使其難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上來。

3、學校制度不健全、部門缺乏重視

師德師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種主觀態度,而教書育人的成果往往伴隨著教育物件成長和發展的終生來顯現的,因此難以用量化指標來考核。這樣一來,與學校其他教學、管理活動相比較,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不夠健全。這種制度的不健全,進一步導致各部門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忽視。

三、加強師德建設的思考和對策

本次在我校師生中進行的師德師風問卷調查,較為詳實地掌握了當前我校師德師風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也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職業素質提供了依據。加強我校師德師風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充分認識提高師德師風的重要意義。教育關乎我們國家、民族的未來,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要認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當前受當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教師的社會認可度有所下降,教師自身責任心顯得不足。因此,提高學校師德師風十分必要。

職業調查報告 篇3

一、背景

20xx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為了做好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科學指定出全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措施,市局決定就教育均衡發展及佈局調整、職業教育、教師編制結構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安全及教育糾風等幾個方面工作進行調研。

二、物件及方法

本次調研以綏中縣唯一的一所職教中心為重點,另外抽調了綏中南線的萬家中學,前衛中學,綏中西部山區的加碑巖聯合學校,葛家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東部沿海的塔山中學,涵蓋了綏中縣職業教育的點與面。

調研主要採取聽彙報、座談、問卷、實地考察、提問相關問題,查要相關資料等形式。收回職業教育有關的基本情況的彙報材料一份,採集了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及其合理性;課程設定及其依據;教師學生,教學學習質量及其評價;學生就業及其質量;國中升入職業學校的情況等五大方面的情況。

三、綏中職業教育的有關情況

1,學校的基本情況

2,經費投入情況

近兩年來,學校投入經費5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及增添實習實訓裝置等。校內設有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電工電子,電器執行與控制實驗室,模擬餐廳,多媒體等專業教室。校外有園藝,旅遊服務,學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術,財會五個實習基地。校園網正常執行。

3,普惠制及學生職業資格認定情況

07年普惠制培訓學員876人,畢業班學生全部參加市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合格率達98%以上。

4,示範專業建設情況

5,出現問題

學校抓招生就業,抓教學管理,抓技能培訓,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由原來的300名學生猛增到1500多名。學校的快速的發展,辦學出現了一些問題:

(1),經費嚴重不足,教育附加費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專款專用。

(2),師資嚴重不足,不能適應學校專業發展的需求,職業學校的教師任用制度應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

(3),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政府投資,以滿足學校實習實訓的工作需要

(4),解決教學樓配套工程宿舍樓建設,解除學校管理與安全的隱患。

6,發展設想

 四、結論

根據以上調研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綏中縣職教中心發展迅速,前景廣闊

(1)政府加大了職教中心的資金,裝置,教師的投入,使職教中心具備了發展的基本條件。

(2)綏中縣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職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傾斜,給各國中學校下達升入職業學校的指標,以此增加各個中學會考的指標並把升入職業學校學生數作為考核中學校長的重要條件,有力地加快了職教中心的建設。

(3)學校拓展思路,適應市場需求,搶佔市場,開闢多個專業,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的要求。

(4)學校加大了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學有所長提供保障。

(5)普惠制培訓的逐步落實,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輻射功能的加大創造了條件。

(6)示範專業建設和打造為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打下了基礎。

2,綏中縣職教中心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矛盾

(1)政府資金投入的乏力,制約了學校的管理,輔助設施和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使學校發展遭遇瓶頸。

(2)專業教師,雙師型教師的緊缺,使學校實習實訓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應給予允許招非師範畢業生來充實職教隊伍的政策;評聘工作不能落實,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3)專業設定受市場需求的制約,存在著各個學校設定專業及其合理性與教育行政部門能否管理制約的矛盾。

(4)學校的課程設定根據學生素質,用工需求開設和教學大綱,教學研訓部門的統一要求相差甚遠的矛盾。

(5)學校教師學生教學和學習質量存在著普遍較低的問題。

(6)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普遍較差,教學質量不高,技能培訓不達標,不能完全和崗位對接,地方經濟發展緩慢等因素,致使職業學校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存在著短期就業行為。

職業調查報告 篇4

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部自20xx至20xx年度啟動“參與調查”,每年對4600名成年人就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的參 與程度展開訪問,收集人們參與上述活動的資料。在20xx至20xx年度,文化、媒體與體育部推出針對這些資料的縱向研究,旨在分析英國人蔘與文化藝術的 整體趨勢、聚焦導致參與程度發生變化的因素。在連續3年開展縱向研究之後,今年4月,文化、媒體與體育部發布了針對國民主動參與文化藝術的縱向研究報告, 為國內文化藝術機構瞭解受眾結構以及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提供借鑑。

報告把人們參與的物件分為五大類:藝術、遺產地、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體育。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活動對人們的吸引力普遍降低,文化藝術機構所依賴的還是那些有著長期參與習慣的人群,在開發新受眾上後勁乏力。

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裡,每年都參與藝術活動的人群比例約為77%。在最近3年,這一比例有所降低,為60%。同時,參與藝術活動的頻率也略有下降——20%的人表示在研究的第3年比第1年較少參與藝術活動,只有16%的人表示參與程度更頻繁。

報告勾勒出持續參與藝術活動的人群:她們是上層社會經濟群體(佔65%)中的女性(佔57%),擁有自己的房產(佔73%)。其中,最堅定的藝術參與者為44歲以下的職業女性,工作和家庭兼顧。她們中的大多數(佔86%)每年參與3次或3次以上的藝術活動。

在 到訪遺產地方面,88%的英國人表示在過去3年裡至少去過一個遺產地,54%的人表示在過去3年裡每年至少去過一個遺產地。不過,近3年來的整體趨勢是更 多的人們不再參觀遺產地。縱向研究發現,10%的人是新參觀者,14%的人以前參觀過遺產地而現在不去了,導致第3年的參與程度低於第1年。參觀頻率也同 時降低,約1/3的人表示在研究的第3年比第1年較少地參觀遺產地,只有1/4的表示參觀次數更頻繁。

博物館和 美術館的情況與藝術活動類似。在20xx至20xx年度,僅僅超過一半的英國人表示參觀了一座博物館或美術館,比10年前增加10個百分點。縱向研究發 現,只有31%的人在最近3年裡每年都會參觀一座博物館或美術館,而這一群體中的絕大多數人長期堅持這一習慣——有一半的人表示每年至少會去1次或兩次。

在其他領域,52%的英國人表示在過去3年裡至少去過一次圖書館,只有21%的人每年都堅持去。28%的人表示在過去3年裡每年都會參與體育活動,36%的人在過去3年裡沒有參與過任何體育活動。

報告認為,參與程度普遍降低最常見的理由是人們的空閒時間發生了變化。在每一個領域,25%至41%的人都把不再或減少參與活動的原因歸結於空閒時間減少, 比如忙於工作。另一個常見的影響因素是人們寧願把時間花在做其他事情上,大約15%的人是出於這個理由。還有11%的人表示不參與是因為令他們感興趣的活動越來越少了。

職業調查報告 篇5

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

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

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

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

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尋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

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著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資訊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調查報告 篇6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服裝”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服裝設計師”為人們設計創意新穎、風格各異、適合潮流的服飾。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更講究外在美裝飾,對時尚服裝的追求將進一步狂熱。服裝設計師將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職業之一。

邵陽永州京華服裝學校採取企業化教學。 服裝設計就業前景是容量無限,前途一片光明。作為中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中國的服裝業這幾年正經歷著由簡單的加工仿製向開發創新的巨大轉變。服裝設計師的功勞不言而喻。也正因為此,優秀的服裝設計師成為各大服裝企業爭搶的物件,尤其是在現階段,很多服裝企業都感嘆設計人才高薪也難求。

目前的環境促使服裝設計師供不應求,目前我國有5萬多家服裝企業,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意識到原創設計對產品生命力的重要性,由此對服裝設計師的需求可謂求賢若渴。擁有獨特設計理念,深諳市場,能夠進行原創設計的服裝設計師十分緊缺。因此,服裝設計師就業前景可謂是非常可觀。有多年經驗、瞭解國際服裝市場潮流的設計師也深受歡迎。

中國服裝業的轉型升級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創新,本質的就是產品創新,而作為產品的創造研發者,設計師正是產品創新的主要領軍人,具有創新意識是服裝設計師就業的法寶!目前我國有部分設計師抱怨工資低沒前景,但我們要了解中國服裝設計師人才急缺是事實,中國現有服裝設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也是事實。正像做任何一行一樣,個人自身能力總是發展前景的最本質決定因素。

迄今為止,目前,國內服裝行業對服裝設計師求賢若渴,既有實

踐經驗又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服裝潮流的服裝設計師實在是鳳毛麟角,其職業前景非常誘人。邵陽永州京華服裝學校採取企業化教學。中國沒有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師,即便是在國內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也寥寥可數。就是說,中國的服裝設計行業存在著很大的空白,這也正是為什麼說服裝設計師前景良好的原因。服裝設計設計師是潮流的帶領者,也是美的創造者。創造出符合時代脈搏的服產品,是服裝設計師的追求所在。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進行市場調研,瞭解目標顧客;關注流行趨勢,把裝國際潮流;結合服裝的設計理念和自身的創意設計服裝;瞭解服裝的製作成本。最重要的是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邵陽永州京華服裝學校採取企業化教學 比如繼續接受服裝設計的專業培訓,增強動手能力,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審美和藝術鑑賞能力,所設計的服裝切合流行元素,剪裁的線條流暢。邵陽永州京華服裝學校採取企業化教學。做到這,服裝設計就業,你就是眾多企業追捧的物件!服裝設計就業前景的客觀度可想而知,作為想要成為服裝行業一員的你,抓住大好時機,努力使自己成為優秀的,有資質的服裝設計師。

目前,國內服裝行業對服裝設計師求賢若渴,既有實踐經驗又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服裝潮流的服裝設計師實在是鳳毛麟角,其職業前景非常誘人。

職業調查報告 篇7

工作環境分析的目的是確認工作的條件和環境。工作環境分析包括工作的物理環境分析、工作安全環境分析和工作的社會環境分析。

(1)工作的物理環境分析

工作的物理環境分析包括對工作環境的溫度、溼度、照明度、噪音、震動、異味、粉塵、汙穢、氣壓、輻射等,以及任職者與這些環境因素接觸的時間等進行的分析。

(2)工作安全環境分析

工作安全環境分析包括對工作環境的危險性、危害性、危險程度、發生頻率、職業病、工業衛生等安全因素進行的分析。

(3)工作的社會環境分析

工作的社會環境分析包括對工作所在地的生活方便程度、環境的變化程度、工作的孤獨程度、工作的單調程度、人際交往等社會因素進行的分析。

職業調查報告 篇8

在全面實施兩孩政策的新時期,為了解掌握我省職業女性兩孩生育需求,幫助她們更好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係,營造利於女性再生育的社會環境,20xx年6-9月,省婦聯組成調研組,在全省開展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對職業女性影響的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職業女性的基本生育狀態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我省職業女性的生育狀態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絕大部分已婚生育職業女性及其配偶的主要個人情況是壯年、非獨、高學歷。二是絕大部分已婚生育職業女性及其配偶的主要工作狀態是穩定、基層、中等收入。三是生育意願與生育選擇明顯不同是已婚生育職業女性的主要生育態度。四是生育險、哺乳假、男職工產假等政策為已婚生育職業女性提供生育保障。

二、影響職業女性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

1.個人因素。低年齡組、高等學歷職業女性生育二孩的意願較高。雙獨家庭二孩生育意願略高於雙非(夫妻雙方均為非獨生子女)家庭。“高齡產子,二孩生育質量低”和“身體狀況較差,沒有精力撫養二孩”是職業女性不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因素。資料顯示,“子女有弟妹相伴”、“減輕子女養老壓力”、“自己及家人喜歡孩子”是影響職業女性生育二孩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否有人幫忙照料孩子也二孩生育有一定的影響。

3.經濟因素。資料顯示,收入越高、經濟狀況越好、負擔能力越強的職業女性,其生育意願也越高。同時,較高的生育成本抑制了二孩生育意願,“撫養成本高,經濟負擔重”在不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中居於首位。

4.工作因素。相對穩定的工作性質會促進二孩的生育選擇。此外,職業發展處於上升趨勢的女性生育二孩的意願越低,高層管理人員的生育意願最低。

5.社會政策因素。生育保險、產假、哺乳假等對生育二孩的影響較小。但是,絕大多數幼兒園只招收3歲以上的幼兒,托幼機構不能滿足職業女性的育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孩的生育選擇。

三、兩孩政策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具體影響

1.生育帶來的生理功能變化和家庭照料負擔加重,導致職業女性投入工作精力不足。孕育及哺乳會給大多數女性帶來身體不適、情緒及心理狀態的變化,產後的休養恢復及對新生兒密集型的哺乳和看護基本耗盡了女性的精力和時間,導致女性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工作,易遭遇較低的職業評價和歧視。

2.產後職業生涯“真空”,導致女性職業發展機會減少。孕產帶來的職業發展中斷、延長產假的生育政策等將使職業女性錯失培訓、學習和升遷的機會,對其職業資本積累產生不利影響。生育二孩又將使她們面臨職業根基的鬆動、自身崗位被取消或頂替等局面,工作技能的生疏、職場知識結構的快速更新等也使其無法立即適應工作節奏。

3.孕產期基本勞動權益受損,阻礙女性平等就業。生育二孩帶來的用人成本提高使用人單位產生更多顧慮,通過提高女性入職門檻來降低招收女職工的可能性,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生育後不得不離開原有工作進入非正規就業市場。提供平等的入職機會、按規定提供產假和哺乳假、提供平等的培訓晉升機會,是女性最希望用人單位採取的三種支援其兼顧生育與就業的措施。

4.家庭與工作關係難平衡,導致女性職業發展目標降低。傳統性別文化對家庭分工的定義強化了女性承擔子女照料和教育的責任,生育二孩會使女性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子女身上,不自覺減弱事業心和進取心,部分堅持職業理想的女性,往往要面臨工作與家庭更加尖銳地矛盾衝突。

四、對策建議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有利於優化我國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也是實現我省全面振興的客觀需要和重要舉措。但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二孩的實際出生率遠未達到預期,“兩孩”政策的遇冷表明現有的生育政策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一是完善就業促進政策,保障職業女性平等就業權益。就業不平等問題是阻礙我國女性職業發展的現實問題,在全面落實兩孩政策的過程中,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生育婦女平等就業,幫助其平衡好生育與工作的關係。要從法律上促進平等就業。儘快完善《就業促進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殊規定》等法律法規,明確就業性別歧視概念、種類、範圍、獎懲措施等,提高其可操作性,從源頭禁止基於生育的就業性別歧視。要加強勞動市場監管力度。勞動監察部門要進一步細化勞動監察範圍,將婦女求職應聘、在崗懷孕、產後返崗等各階段的性別歧視納入勞動保障監察中,加大對各類就業性別歧視的查處力度,提高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有效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利。要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優惠政策。積極降低用人單位僱傭婦女的勞動成本,對僱傭婦女超過一定比例的單位進行適當的稅費減免,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對孕產婦實行靈活工作安排,對為女職工在孕產假期間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及工資津貼的用人單位予以適當的財政補貼,提升用人單位招收女性的積極性。要探索生育婦女靈活就業形式。鼓勵生育女性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規範非正規就業市場,為自主創業女性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援,加強對非正規就業女性的保護,使生育女性從事非正規就業也能獲得體面的待遇和福利。

二是構建生育保障體系,提升兩孩家庭的福利待遇。健全的生育保障體系,可以為職業女性適當減輕生育成本,解決其對生活和養育子女的後顧之憂。加強婦幼健康服務。合理配置婦幼保健資源,落實好孕前保健、孕期檢查、安全分娩、產褥期保健和新生兒照顧等優生優育全程服務,為生育二孩女性提供健康保障。完善產假、哺乳假及男性產假制度。保障母親產假、哺乳假,借鑑挪威等國家父親假和父親配額假的做法,建立父親產假制度,提升男性在兒童照料中的參與度,育兒的責任和權益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和分享,為兩孩家庭提供更好的生育政策。改革以企業負擔為主的生育保險制度。改革生育保障金籌集模式,將以企業為完全承擔方的生育保障金由企業單獨繳納改為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擔的模式,減少企業僱傭女性的顧慮,強化國家和社會對於生育應當承擔的責任,同時個人繳費也使生育保險的覆蓋面更廣,增加非正規就業市場中女性平等獲益的機會。改變生育保障金的發放模式,以家庭為單位發放生育保險金,使男性與女性在企業的用工成本上趨同,減少女性因為生育在就業中受到的歧視。

三是改進公共服務設施,滿足職業女性的實際需求。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不僅能為生養和教育孩子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婦女就業與育兒之間的衝突。設立母嬰室、哺乳室等基礎設施。通過減免稅收、適當補貼等措施,鼓勵企業建設專門的母嬰室、哺乳室等,為哺乳期女性提供便利條件,緩解餵養與工作時間的衝突。健全託幼服務。實施幼兒園低齡化服務,延長托幼時間,著力解決0-3歲幼兒入托看護的突出問題,教育、民政、社會保障等有關職能部門,合理配置兒童照料、學前教育等資源。發展社會化兒童看護服務。建設社群育兒和家庭支援中心,依託社群為二孩家庭提供有效的家政服務,增設並完善幼兒託管機制,推廣工作日保育、臨時保育等服務,滿足不同家庭對育兒、托幼的需求。

四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營造利於兩孩政策實施的良好氛圍。在全面實施兩孩政策的新時期,政府相關部門、有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要注重協調配合,強化宣傳倡導,引導和支援更多職業女性自主決定兩孩生育,幫助她們實現個人理想、創造幸福生活。加強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宣傳。通過進社群宣講、發放宣傳單、設立宣傳欄、利用主流媒體和網路新媒體宣傳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全面實施兩孩政策的重大意義、配套公共服務專案、家庭發展支援措施等,幫助職業女性及其家庭成員增強國策意識,理性進行生育選擇,使兩孩生育成為惠及廣大家庭的甜蜜行為。加強先進性別文化宣傳。推動構建以男女平等為核心的先進性別文化,加強社會公眾性別平等意識宣傳教育,旗幟鮮明地抵制歧視婦女現象和侵害孕產期婦女權益的行為,形成有利於男女兩性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倡導形成新型家庭分工,引導男性共同承擔子女養育和家務勞動責任,通過開設輔導課、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編撰父親育兒手冊等舉措,提高男性育兒能力。提高婦女自身發展素質。要強化面向女性的技能培訓、專案推介、信貸支援等服務,幫助職業女性提升發展能力,提高職業競爭力。同時,要加強女性終身成長理念宣傳,引導職業女性科學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合理規劃工作與生活,在平衡事業發展與家庭生活中創造出彩人生。

職業調查報告 篇9

本次調查在某地方綜合性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髮放問卷1491份,回收問卷1412份,其中有效問卷1369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1.8%。樣本基本反映了城市、農村、父母職業等不同家庭背景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專業涵蓋文史哲、社會科學、理工農醫三種門類。

【調查結果分析】

(一)關於學習成就與先賦性因素的關係分析

1.學業性成就與先賦性因素的關係

從專業門類來看,先賦性因素諸變數對學生專業門類選擇有影響。女生更多選擇學習文科類專業,男生學習理科類專業多一些;非農業戶口與城市大學生、父親職業地位高或在體制內或具有黨員身份以及父親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大學生學習文科專業的更多。家庭經濟狀況雖然與專業門類不存在顯著相關,但從相關係數上來看,家庭經濟狀況與專業之間依然是負相關。

從專業知識技能來看,女生比男生專業知識技能顯著要高,戶口、家庭居住地、家庭政治資本均對專業知識技能有正向影響作用;在公共性知識技能方面,性別、家庭居住地、家庭文化資本以及政治資本均與公共性知識技能存在相關,具體來說,除計算機水平以外,大學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公共性知識技能也相應越高。同時,女性也比男性的公共性知識技能水平顯著要高。

2.符號性成就與先賦性因素的關係

首先,在黨員、學生幹部、榮譽稱號等校內符號性成就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易獲得黨員身份,有更多的社團經歷,但擔任學生幹部略少。男女生在榮譽稱號獲得上並無顯著差異。非農業戶口及在城市居住的大學生、父親職業地位高或在體制內單位工作、父親受教育程度高等均有助於子代成為黨員、獲得榮譽稱號,子代更易擔任學生幹部,更易參加各類社團。但家庭經濟資本與黨員身份之間相關關係並不明顯。

其次,在長期與短期實習兼職等校外符號性成就方面,女大學生實習兼職次數較男生多;農業戶口與農村大學生實習兼職經驗較非農業戶口和城市大學生多;父親職業地位高、在體制內單位工作以及父親具有黨員身份、父親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學生實習兼職次數相對越少。

從相關係數來看,先賦性因素對長期實習兼職經歷的影響要低於短期實習兼職。專業相關的實習兼職總體來說與先賦性因素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關係。但性別與父親職業地位對專業相關實習兼職存在一定影響,女生比男生的專業相關實習兼職次數多,父親職業地位雖然對實習兼職有負向影響,但對專業相關實習兼職則具有正向影響。

3.交往性成就與先賦性因素的關係

首先,從日常交往物件構成及規模與先賦性因素的關係來看,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更傾向於在日常生活中與父母親戚建立交往關係。戶口與家庭居住地及家庭政治資本和文化資本的提高均對子女與父母親戚日常交往有促進作用。此外,大學生與校內朋友的交往也受到家庭背景的一定影響。大學生日常交往物件的規模與先賦性因素之間並無明顯相關。

其次,從大學生交往物件的文化程度情況來看,男女生在交往物件的文化程度上並無明顯區別。戶口與家庭居住地及父親的職業地位、是否在體制內工作及父親受教育程度等均對交往物件文化程度存在正向作用。其中,戶口與家庭居住地對交往物件文化程度的影響較其他方面略強。

最後,從大學生自我感覺的社會交往廣泛程度來看,男生的自評社會交往廣泛程度要高於女生。此外,家庭居住地、父親在體制內工作、黨員身份和受教育程度對大學生自評社會交往廣泛程度也具有一定影響。總的來說,先賦性因素對大學生校外交往情況的影響比較明顯,對校內交往情況的影響則比較微弱。從性別上來看,女大學生更側重於校內交往而男大學生的校外交往情況則要強於女大學生。

總結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大學生的先賦性因素對於學習成就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女大學生學習成就要顯著高於男大學生,家庭背景的優勢與學習成就的高水平之間則有一致性。

(二)關於學習成就對初職收入的影響分析

從先賦性因素模型看,性別和父親職業地位兩個變數對初職收入有顯著影響。在性別上,男性的收入要高出女性305.597元。父親職業地位每提高一個等級,子女初職收入相應高出55.509元。整體來說,先賦性因素對初職收入有一定正向影響作用。先賦性因素的優勢有助於轉化為初職收入水平的提高。

從學習成就模型顯示的情況來看,學業性成就、符號性成就與交往性成就對初職收入均具有顯著影響。在學科門類上,社會科學類與理工農醫的初職收入水平比文史哲類均高出300元以上,表明不同專業門類之間存在一定收入差距。英語水平的提高與職業資格證書數量的增多均有助於大學生提高收入水平。擔任學生幹部經歷越多,參加專業相關長期實習兼職次數越多,初職收入就越高。交往物件文化程度最高與交往物件最多對初職收入有顯著影響。總的來說,在三種類型中,符號性成就與學業性成就對初職收入的影響較強,而交往性成就對初職收入的影響較弱。

對比先賦性因素對初職收入迴歸模型、學習成就對初職收入迴歸模型及整體模型,可以看出,在引入先賦性因素以後,交往性成就中交往最高文化程度這一變數變得不再顯著,而學生幹部、性別、專業相關長期實習兼職、職業資格證書、英語水平、專業門類、交往最多文化程度、學習成績和父親職業地位等學習成就,則成為新的對初職收入有顯著影響的變數。

(三)關於學習成就對初職單位型別的影響分析

從初職單位型別分析結果來看,先賦性因素和學習成就均對大學生能否進入體制內工作單位具有顯著影響。在先賦性因素模型中,家庭居住地對於大學生進入體制內工作具有正向影響,家庭居住地每提高一個級別,大學生進入體制內工作的可能性就增加0.253倍。那些具有父代工作單位體制內家庭背景的大學生,比父代不在體制內工作的大學生進入體制內單位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0.764倍。男生比女生進入體制內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0.262倍。

在學習成就模型學業性成就方面,英語水平的提高對大學生進入體制內有正向作用,英語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大學生進入體制內的機會就增加近0.5倍。獲得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比不曾獲得相關證書進入體制內機會增加0.685倍。從學科門類看,社科類學生比文史哲類學生進入體制內的概率高出0.787倍。在符號性與交往性成就方面,黨員身份、與校外朋友交往關係的建立、及校內交往物件職務的提高等均有助於進入體制內單位。專業相關短期實習兼職與長期實習兼職經歷及交往物件最低文化程度水平等,對能否進入體制內的影響也接近於顯著(P

在整體模型中,在增加了11個自由度以後,模型的似然比卡方值變為163.511,迴歸方程顯著性檢驗顯著(P

(四)關於學習成就對初職工作地點的影響分析

從關於大學生初職工作地點的迴歸分析結果看,無論先賦性因素、學習成就模型還是整體模型的似然比卡方檢驗結果均為顯著,顯示先賦性因素與學習成就均對大學生是否會進入縣級以上工作地點具有顯著影響。同時,在整體模型中,模型的擬合優度也有所改善,表明整體模型較之兩個分模型對初職工作地點更有解釋力。

對比先賦性因素影響模型、學習成就影響模型以及整體模型可以看出,在控制學習成就以後,父親受教育程度對工作地點的影響不再顯著,而在控制先賦性因素以後,學習成就中與校外朋友聯絡頻率這一變數被剔除出模型。同時,學生社團對工作地點的影響作用變得顯著起來。

總體來看,父親職業地位、黨員身份及短期實習兼職對於工作地點有負向影響,而家庭居住地、學生社團、榮譽稱號和專業相關長期實習兼職則對工作地點有正向影響作用。

【研究結論與對策】

(一)研究結論

1.學習成就對大學生初職收入、單位型別、工作地點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

相比較而言,學習成就對初職收入和單位型別的影響更加明顯,而對工作地點的作用則稍次之。從各型別學習成就在初職獲得中的作用看:首先,在學業性成就方面,通過觀察在各個總體模型中學業性成就在大學生初職收入、單位型別和工作地點中的作用可以發現,在控制了先賦性因素和其他型別學習成就因素的作用以後,學業性成就依然對大學生的初職收入和單位型別具有顯著影響。但是對工作地點的作用則不再顯著。其次,在交往性成就方面,在控制了先賦性因素以及其他型別學習成就要素的作用以後,交往性成就對大學生初職收入和單位型別存在顯著的影響作用。但是對於工作地點則不具有顯著影響。最後,在符號性成就方面,與學業性和交往性成就相比,符號性成就對大學生初職獲得的作用更全面。無論是初職收入、單位型別還是工作地點,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後,符號性成就都表現出了顯著的影響作用。

總的來說,學業性和交往性成就對初職收入和單位型別的作用顯著,而符號性成就的作用最為全面,對收入、單位型別和工作地點都表現出顯著的影響作用。

2.先賦性因素與學習成就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

學習成就與先賦性因素在初職獲得中的作用存在“互動”。這裡所說的大學生初職獲得中學習成就與先賦性因素的“互動”,是指學習成就可以傳遞一部分父親職業地位和父親單位型別是否體制內這兩種家庭背景因素在初職獲得中的作用,但是抵消一部分個體由於性別以及家庭居住地的不同而在初職獲得中的差異。

通過觀察大學生初職獲得各個先賦性因素模型、學習成就模型以及總模型中各變數的具體情況及其變化可以發現,在控制學習成就因素以後,初職收入總體模型中性別的作用相較先賦性因素模型變得更加顯著,而父親職業地位的顯著程度則變低。同時,初職工作單位總體模型中,性別和家庭居住地的作用也較先賦性因素模型變得更加顯著,而父親單位型別是否體制內在其中的作用則較先賦性因素變小。最後,在初職工作地點中,家庭居住地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顯著,不過父親職業地位的作用則基本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在大學生初職獲得中所直接表現出來的性別和家庭居住地的作用有一部分是被學習成就所抵消掉了,而父親職業地位和父親單位型別所直接表現出來的影響,則其實包括了學習成就的影響在裡面。

總的來說,女大學生以及家庭居住地處於劣勢的大學生通過學習成就的建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身的劣勢。但在父親職業地位和單位型別上居於劣勢的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期間對學習成就的建構情況,則遜於那些居於優勢的學生,從而導致先天差距在後天中被進一步擴大。

(二)對策

學習成就在大學生職業獲得中的顯著作用預示著個體、高校、社會在學習成就習得過程中應付出的努力。

對於大學生個體而言,首先突破原有心理認知對自我的束縛,通過溝通、學習與思考努力確立積極的職業認知心態,將是構建學習成就的起始。其次,要擅於認識與利用自身所處的眾多情境,引領個體對職業資訊的獲得,建立更合理的職業心理認知,如通過對就業政策與經濟發展方向的合理判斷來調整個人努力的方向;通過與師長與同輩群體的互動,為自身學習成就構建與職業獲得尋求更多的社會支援等。再其次,根據自己的職業認知心態和對職業資訊的把握,積累自身的學習成就,如提高英語水平、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短期實習兼職以及與專業相關長期兼職、獲得學生幹部和黨員身份等,努力實現學習成就效益最優。

對於高校而言,高等教育要致力於學生職業性的培養。而高等教育職業性的實現往往是以一定的學術性以及人文性為基礎的。學術性是指對大學生學業性成就中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強調高等教育在對學問和真理的學習、追求和探究方面的意義,主要通過專業教育來實現。人文性則需要通過通識教育而展開,致力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致力於人性的生成、擴充套件和人性境界的提升,致力於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討論與反思人生的意義。職業性強調高等教育為學生畢業後的生活、求職、工作、創業做準備的作用,是在學術性與人文性基礎上而形成的。

對於社會而言,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壁壘,通過多種政策的改革與完善,破除城鄉分割,東西部分割、體制內體制外分割等多重分割現象,使城鄉大學生在大學教育之前的成長階段所享受的教育、文化資源及其他公共設施建設的差異逐漸縮小,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減少社會階層代際複製,實現社會階層代際合理流動。

【調查者說】

我關注大學生職業獲得過程的動因

近年來大學生職業獲得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在當前大學生職業獲得中“代際複製”以及分割現象日趨明顯。個人努力在職業獲得中的作用開始受到質疑,同時嚴峻就業形勢下的就業壓力,使大學生更加懷疑學習的功用。大學生就業難之根源是在政府、學校、家庭還是個人?

在職業獲得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政策,推進就業;家庭通過編織各種社會網路,對其子女的職業獲得提供幫助;高校人才培養體制與社會需求脫節成為職業獲得中的阻力。政府、社會、學校等諸多要素參與作用的發揮,使得大學生在這場“就業大戰”中存在被動喪失或主動放棄個人主體性與自身發展可能性的傾向。如此一來,“自己在現實中是如此的軟弱”逐漸成為許多大學生內心狀態的真實寫照,這種對自己所處環境控制感的喪失,讓個體體驗到的是習得性的無助感。那麼,大學生本人在就業過程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一種角色?他們能否通過自身努力左右自己的職業呢?如果存在著這種可能,那麼,他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何種努力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提出了學習成就的概念,以此代指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通過個人努力而取得的、有利於自身有效進入社會持續發展的各種學習性收穫,並分析學習成就在初職獲得中的作用,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職業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查目的:

祕書做為現代企事業單位重要的一個職位,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祕書在很多人認為就是在領導身邊的一個花瓶而已,為消除人們的誤解,使大眾都能瞭解祕書究竟是什麼,我們特意做了這個調查,也是為我們自己的未來提供一份參考。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現代社會祕書的基本特徵、工作職能、工作方法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瞭解祕書現狀,對我們這個專業也能起到很大的認識作用。

二、調查物件和方法:

採訪調查分析法。通過對亳州市街頭隨即抽取的40位非祕書職業的群眾就現代祕書工作的職能、工作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之後針對問卷裡分析出的相關問題採訪了三位資深祕書史先生、王先生和吳女士,與調查問卷結果分析相結合,從而得出結論,其中後兩位還是當地祕書協會。

三、調查結果分析:

40名隨機抽取的群眾中,70%的人對於祕書的定位有一些偏差,大多將祕書與後勤雜工混為一談。這其中20%沒有接觸過祕書,對祕書有傳統上的認識偏差;有20%對祕書工作有一定了解,因為祕書工作繁雜而認識偏差;30%是對祕書工作很瞭解,甚至曾經當過祕書,由於工作單位對祕書的定位有差,他們的祕書職位通常是屬於身兼數職性質,影響他們對祕書的認識。在這70%的人裡面只有40%看好祕書業發展前景,認為有機會的話很樂意嘗試祕書工作,25%認為一般般,認為祕書誰都可以做,5%不喜歡並明確表示自己絕不會從事祕書職業。

職業調查報告 篇11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作為這一特殊的職業,直接負擔著培養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因此,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不斷進取,贏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職業工作關係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同樣,教師職業道德的立足點也是內在的、自發的。由於教育事業的重要意義和教師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的水平在發展教育、教書育人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國家的興衰。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選擇了鐵路子弟國小。之所以選擇了該所國小是因為該校1800名學生中有50%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其餘則包括鐵路職工子女和城鄉結合部部分自由職業者的子女。由於組成成份的生活環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就更顯突出。其次,該校現有教師80餘人,其中35名是青年教師。培養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是考驗青年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首要條件。

二、調查中得到的問題

由於身處農村的影響,有些家長家中忙碌,只重視眼前的經濟利益,忽視了對孩子人生第一課的教育,造成有些學生進入學校後,不能很快的適應有序而有緊張的校園生活和學習節奏,同時就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困難和壓力。為了讓這些學生迅速走出困境,就需要教師用愛心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用愛心去糾正孩子的缺點,用愛心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用愛心去陪伴他們走過美好的童年。

而一個合格的專業化教師,絕非一日之間就能產生,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有機融合的結果。既有從教之前個人受教育程度、思想修養、專業知識儲備、心理與智慧養成等必備條件,又有從教之後熱愛事業、刻苦實踐、潛心鑽研、終身學習、不斷總結積累和提高;既有法制的規範保障、與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教的崇尚,也需要教育領域內部的吸引、極力、培養與競爭,和以學校為基礎的人力資源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

這都說明,良好教師職業道德,學生成長成材的保障;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基礎。需要教師一生去追求的目標。

三、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的客觀地位、歷史作用及其特點,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一是教師教育影響的客觀性與深刻性,是教育勞動的倫理特點之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未定型的青少年學生,可塑性特強。他們長期地、連續地同教師處於特定的關係中,受著教師這樣或那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不以雙方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具有客

觀必然性。一般的說,教師不能自由地選擇學生,學生也不能自由地選擇教師;他們在社會活動或交往中,發生著相互影響,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學生的發展中將起著主導作用。所有這些相互影響,對學生來說,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即使教師也未必都是自覺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論他是否意識到,常常是無形的、潛在的、長遠的、深刻的,往往決定著學生一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的無意性,無形性,決定了影響的性質的兩種性,即可能是積極的,亦可能是消極的。可能由於一次作文講評,使一個學生走上作家的道路;可能由於一次道德談話或教師的一次道德行為,促使學生成為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人;也可能由於一句刺激的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學生心靈上終身的創傷,甚至斷送了學生的前途,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教師應當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給學生以良好的影響。這就是教師職業獨特的倫理責任。

二是教師職業勞動的某些自主性,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人們知道,一般地說,教師本人,不能自由地選擇教育和教學方針、目的、內容,甚至教師個人的知識、才能、性格、思想,也取決於社會發展水平。這就是教師職業的客觀制約性。同時,教師的工作還有其自主選擇性。他們在執行自己各項具體任務時,在不同情況下與學生及有關人員交往中,有自由選擇自己的態度、方式、方法的自主權。這種權力是職業本身賦予的,任何人無權亦無法剝奪,無權亦無法限制。教師使用這種權力,完全由自己的道德來調節。例如,在考場裡,當發現學生作弊時,教師採取什麼態度和對策,完全由教師本人自由選擇,作出決定,他可以採取熟視無睹的態度,放任不管;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促使其停止作弊;亦可以公開揭露學生的作弊行為,當眾訓斥;還可以殺一儆百,把該生逐出考場,等等。教師選擇任何一種態度、方式或方法,完全是自主的,自由的。雖然學校可以提出各種要求,制訂有關規定、守則,但所有這些,都無法限制或代替教師自由選擇具體態度和方法的權力,無法控制由教師採取的具體態度、方法而產生的後果。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學校的真正的性質和方向,並不由地方組織和良好願望決定,不由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也不由‘教學大綱’等等決定,而是由教學人員決定的。”由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職業道德決定的。可見,教師勞動中的某些自主性,決定了教師在職業實踐中肩負的倫理責任。

三是教師職業道德本身,具有一種教育的職能,成為教師有力的教育手段。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迫使每個學生去檢點自己,思考自己的行為和管住自己的那種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豐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 教育主體與教育工具或手段之間的統一性,是教師職業不同於任何其他職業的根本特點。通常所說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就包含著這一層意思。教師除了運用教材和物質教具進行教育之外,主要運用自己的知識、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質等“精神教具”進行教育。尤其是教師的道德面目,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特有的作用。並且,教師所用的教材和物質教具,也要轉化為教師的精神財富,才能發揮教育作用。這種轉化的過程和程度,又取決於教師的倫理責任感,取決於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四、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以德正其身。人們公認的優秀教師,都是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言行堪為學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只有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做“德藝雙馨”的人,才能贏得學生好評。所以在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教師無小節,樣樣是楷模。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才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才稱其職。凡是有著良好職業道德的教師,在學識和才能方面一般都具有廣博的文化素養,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懂得教育教學的規律等等。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在教書育人中才能取得顯著成績。

三是提高教育觀念——以學促其變。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著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為超前的教育理念,因而要成為一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比具體的教育行為更為迫切和重要。不斷的更新觀念,做到與時俱進、以學促其變,時刻一“三個面向”為進行自己的教育實踐。

職業調查報告 篇12

電子資訊工程專業是電子資訊產業、裝備製造業中對本科需求位列前 10 位的專業,也是 20xx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前 20 個職業之一。據統計,20xx 屆從事該職業的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為 2770元,比全國同屆平均水平高出17%。同時,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對專業性要求較高,20xx屆本科生從事該職業的專業對口率為 81%,高於全國同屆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對應的本科專業為電子資訊工程。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資訊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裝置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裝置的裝配、除錯、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裝置、通訊裝置及計算機控制等裝置的安全執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由於資訊時代的到來,據推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此類人才仍將供不應求。據調查,現階段對於電子資訊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電子資訊工程”的專業,對緩解當前該類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電子資訊工程專業人才已經成為資訊社會人才需求的熱點。電子資訊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根據資訊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資訊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等產業 ;新興通訊業務如資料通訊、多媒體、網路、電話資訊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充套件;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遊戲等。目前,資訊科技支援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裝置和顧客服務、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1、從業者的工作要求

一,主要任務

1,為適應商業工業和醫療軍事和科研的需要而開發元件和軟體以及產品和系統。部分畢業生進入軍事科研領域,進行導彈部件研究,以及軍事資訊對抗。此領域對人才的知識能力要求較高。

2,為顧客和員工提供關於裝置標準和解決工程技術難題的支援和建議。部分就業的本專業的畢業生,從事技術支援,此職業對知識的要求偏低,對能力要求較高,並且要求再學習能力較高。

3,執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並針對設計任務而設計軟體和裝置。 4,為確定工程的可行性和開發系統計劃而分析系統的要求能力消耗和客戶需要。

5,與工程師及顧客等商討現有和潛在的設計專案和產品。

6,為解決複雜的工程問題而對組織內外的工作效率技術含量和相容性進行檢查和評估。

7.確定裝置和材料的需求並要求供應。

8.為保證符合說明書和安全標準和規定而對電子裝置,產品和系統進行檢查。9.通過對作業系統及原型等的評估,基於環境服務消耗和系統能力等要素開展修復。

10,製作涉及說明軟硬體機密和專利檔案,並根據成本,說明和系統弱點進行改造。

11.指導並協調電子裝置產品和系統的製造建設安裝維護和操作行為。

12.對電子產品,元件裝置的維護和測試修改及改進。

13.為裝置實施產品和系統的建造移動和安裝製作施工說明。

14.計劃並完成電子理論應用與工程專案的方法和流程。

二、工作要求的主要技能

1,基本技能----理解性閱讀。例如閱讀相關資料,閱讀說明書,閱讀填表說明。 2,技術能力---疑難排解。例如從外在故障,判斷問題的根源。

3、技術能力--裝置選擇。例如選擇合適的工具來檢測維修。

4,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解決複雜問題,例如設計詳細全面方案來完成工作。5,基礎技能---積極學習。例如根據新的職業需求來學習職業需求的對口知識技能。

三,工作需要的知識和具體的知識結構

1,工程與技術。關於工程科技的實際應用知識。這包括應用原理技術程式和裝置來設計和生產多種產品和服務。

2, 計算機與電子學。關於線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裝置和電腦軟硬體知識,包括軟體和應用程式的編寫。

3,設計。關於在精確的技術規劃、藍圖、繪圖和模型中所涉及的設計技術、工具和原則的知識。

4,數學。關於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及應用知識。

5,物理學。關於自然原則定理、相互關係和通過實驗瞭解,物質和大氣運動、機械、電子、原子和次原子結構和過程的知識和預測。

四,工作要求的任職資格

五,工作方式和環境調查

2、從業者追求的工作滿足

1) 職業興趣描述 實務性 實務性職業通常需要工作者在工作中動手解決實際問題。一般要與植物和動物打交道,並處理現實物質如木材、工具與機械等實物。其中的許多職業要求在戶外工作,並且不必做大量文書工作,也無需經常與他人協作。

職業調查報告 篇13

一、調研的背景、物件和方法

(一)調研背景

會計專業是職業類院校中開設非常普遍的專業之一,由於各行各業、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業單位都需要會計人員,所以整個社會每年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總量是非常大的。隨著我國大專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人數的不斷增多和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學歷要求逐步提高,整個社會對中職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會計崗位開始變化。與此同時,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職生對原有會計專業課程設定和要求越來越不適應,很多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還束縛在上世紀90年代的框架體系中。本次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調研鄭州對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會計專業設定情況及人才培養情況,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鄭州市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包括課程標準),據此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能力狀況的會計專業人才。

(二)調查物件

調查的物件:以企業為主,其次為財務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典型性抽樣調查。企業選取我院畢業生安置率較高的10家中、小型企業,畢業生選取20xx、20xx屆30名學生。

(三)調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調研採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形式採用問卷調查表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這次的調研,目的是希望能夠對今後會計人才的培養方面能夠更加適應企業需求,在實務操作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二、會計行業發展的對人才需求的趨勢

(一)企業在招聘財會人員時學歷不再是唯一的準繩,公司更為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

會計工作包括實務工作和理論工作,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員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側重的是實務,所以對於會計人員,企業更青睞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一進公司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訓成本,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自然學歷在一些初級會計崗位中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新時代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具有普通會計技能的專業人員已開始無法適應快捷的企業發展,而具有“管理型”的會計人才卻屬於極度緊缺的人才行列。

有關專家說,目前會計行業處於低端人才不缺,高階人才告急的階段。出納、普通會計員並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要找一個有過硬的專業背景,手中拿著國際認可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並在相關行業中“滾打”過幾年的人才卻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那麼,怎樣的會計人才才能算是市場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學歷才算高階會計人才?真正合市場“胃口”的會計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憑,有3—5年的“實戰”經驗,並持有過硬的職業資格證書。但是,本科文憑並不是必需的,豐富的實踐經驗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寶。但對於工作經驗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2~3年工作經驗為宜,可見工作經驗對於應聘的重要性。工作經驗具體到應屆畢業生來看也就是實務能力,這不僅要求我們中職學生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功底,而且要求我們會做,從憑證的填制到賬簿的登記直至報表的編制我們都要會獨立操作,做到一看就會,不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其實這隻要通過一定的實習實訓是可以做到。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他們對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崗位會考慮招收。大多企業認為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和實務性很強的工作,因而他們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企業認為現在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欠缺的有:1.實踐經驗,作為一名會計專業者,還要對審計及法律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瞭解。2.實務經驗、職業規化及能力與職位的定位。3. 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加以解決,安於現狀,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議和見解。

事實說明,應屆畢業生儘管在開始時在應聘會計、審計等崗位時有一些弱勢,但發展的機會客觀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實實從基本的核算工作幹起,擺正心態,準確定位,工作幾年後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競爭力的群體了,畢竟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二)會計人才需求結構中,中高階會計人才稀缺。

一直以來,在熱門職業排行榜裡很難找到會計的蹤影,難道企業真的不需要會計了嗎?新增企業數是越來越多,國家的總體投資規模是越來越大,可是各媒體招聘會計人員的數量就這麼幾個?其實深入觀察不難發現,初級會計人員太多了,連年飽和。資料統計表明,具有初級職稱的人數比中高階職稱及其他高證書的人數多。目前在人才市場上,初級會計人才已相對飽和,甚至過剩,再加上一般會計人員企業一般通過內部員工推薦,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數量就更少了。中高階會計人員一直是企業人力資源競爭的物件,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來看,中級會計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階會計人才的緊缺就更嚴重了。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隨著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跨國企業及一些外國企業家紛紛在華設立公司,這就需要大量熟悉國際會計準則的本土高階財務人才。這一點也讓我們充分看清市場需求的變化方向。

三、企業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據中國財會網顯示,財會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僅次於營銷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國新聞網公佈的國家工商總局最新發布的一項統計表明,截止20xx年9月,全國私營企業已達到900萬戶,同比增長14.9%,增加近134萬戶。按此增長速度分析,全國私營企業每年至少增加了100萬戶,按每個企業配置1-2名會計人員計算,會計行業每年需要增加200多萬會計從業人員。由此可見,財務人才的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二)學歷需求情況

本次針對企業的學歷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於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業對大專人才的需求成為了這類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從回收的有效調查表來看,達到了25家,佔調查中小企業總數的58%。

(三)崗位需求情況

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是我們確定專業方向的重要依據。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專業崗位主要是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類崗位,它們所佔比例分別為:38%、20%、42%。

(四)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業務素質、能力要求情況

業務素質:

財會人才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要成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業務素質的不斷深化尤顯重要。

(1)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企業普遍認為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並能理論聯絡實際,從實踐中摸索,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要熟悉企業的具體實際,瞭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有關規定,並從嚴要求自己,做到記賬、算賬、報賬手續完備,內容真實,賬目清楚,這是最基本的財務工作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財務工作的關鍵。

(2)廣泛的知識面

企業認為光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了,只有涉及廣泛才可能從賬本里解放出來,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會計畢竟只是經濟科學的一個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也應相當熟悉。調查中企業一致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懂會計,他實際上不懂會計”,改革開放的中國是一個資訊的社會,會計工作是實踐知識的應用,因此,會計人員應是綜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會計資訊系統的特性,及時地吸收反饋,例如金融、證券等知識。

(3)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計算機現已廣泛地運用到財務系統的賬務處理等方面,它將使廣大會計人員從單調、繁雜的記、算、報賬等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了經濟效率,從而使會計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開展分析預算、統籌等工作,同時,也避免了許多差錯,其優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掌握計算機應用這一能力。

其次,企業認為財會人才掌握外語知識是我國財會工作與國際財會制度接軌的基礎性條件,它可以幫助我國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探討一些可行性方法,儘早參與國際經濟事務。

能力要求:

1、較強的實踐能力

財務人員經過實踐檢驗,動手能力差不行。當前,我們財務人員越來越感到對於會計這樣一個實用性經濟學科,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再從實踐中提高理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當前社會需求量比較大,市場競爭的情況下,相應的,應注重對理論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更新知識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便在於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情況千差萬別,自然不可能有一統天下的具體方法,會計工作,與計劃經濟條件下完全不同,會計的服務物件,核算原則,會計資訊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一特點,財務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科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頭腦,更新自身思想觀念。光靠輸血是不夠的,還應該具備造血的功能。

3、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

一個企業的財會部門掌握著它的經濟命脈,財會人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經濟工作的重要關口當好領導的參謀,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社交能力,不僅要同本單位人員交往,而且要與銀行、稅務、審計等部門進行廣泛的聯絡。這些已經十分明確的顯示出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已經發生的變化,它將社會活動能力納人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合格的從事財務會計或審計工作的人員,企業認為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平衡協調能力,這是由其職業在現代社會或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和其與社會、企業其他有機組成部分之間的微妙關係所決定的。這種能力直接關係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生存發展的機會和可能。

四、會計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一)會計專業方向分析

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夠就業的行業包括製造業、商業、房地產業、金融銀行業、飲食業、酒店賓館業等歸納這些行業的會計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一是盈利性企業內部核算管理性質的會計工作;二是行政事業單位(非盈利性單位)內部核算管理性質的會計工作;三是盈利性企業對外經營性的會計工作,這主要表現在銀行業。由此應該將會計專業分為三個專業方向:企業會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和銀行會計。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絕大部分知識能力被企業會計內容覆蓋,技能方面與企業會計沒有區別,所以決定去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專門化方向。最近的從財經網和一些相關的報道中瞭解到,現在社會上很缺乏資產評估方面的人才,由此最後確定,會計專業開設企業會計、銀行會計和資產評估師三個方向,其中企業會計針對的崗位重心是小企業會計,銀行會計針對的崗位重心是銀行櫃面出納,資產評估師重心是大專會計班的考證。

會計專業這三個專門化方向既有共同點,也有區別。在會計基本知識、操作技能等方面兩者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業務上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企業會計主要是內部管理方面的核算,銀行會計主要是對外經營業務方面的核算,資產評估師要求執業人員既具有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又具有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這些共同點所需掌握的會計知識和能力將成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依據,而其不同點將成為專門化方向課程的依據。

(二)會計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分析

根據本次調研,一般企事業單位和銀行系統會計人員的工作專案主要有:出納、審計、總賬、報表、成本核算、工資核算、納稅核算、往來結算、資產管理、財務分析、銀行櫃面出納、銀行信貸、銀行結算、統計等,這些工作專案形成會計專業對應的基本職業崗位群。

在這些崗位群中,有些只適合大專以上學歷層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如審計、總賬、報表、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能夠適合中職學歷層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崗位主要是一些理論知識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較熟練的崗位。目前適合中職學生的會計類崗位主要有:單位出納員、銀行櫃面出納員、會計資訊錄入員、統計員、工資員、成本核算員、倉庫保管員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