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3.58K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

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1

一、教案設計

經過參加各類培訓後,改變了原有的教案編寫模式和指導思想。大家都知道原有的教案是教師的教學方案,它的編寫,注重的是教學內容,體現的是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及如何講授的過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案,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也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課程教材改革的理念。我們要改變原有的教案的編寫模式和指導思想。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教科研理論為指導,樹立新的教學觀課程改革實施後,編寫教學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和關鍵。我認為編寫教學設計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要以課程改革綱要和教科研理論為具體指導,我認為精讀領會本學科的《課標》,改變教學過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把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當成訓練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對課程功能的改變,呼籲我們做研究型教師的觀念我有了親身體會。教改的深入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學生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的現狀,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蒐集處理資訊、交流與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換位思考

設計教學方案,教師要本著導學、導教、導測量的原則,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教學設計要體現出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指導步驟教學中要想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就要設計要能讓學生動起來的問題,然後鼓勵學生自主發言。如關於我國古代選官制度,我跳出教材觀點束縛,設問:“古代君主注重官吏的品德與我們今天強調以德治國有何區別?”由於問題與現實有關聯,因而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這種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就叫“投石激浪”法。

接著就要“推波助瀾”,即學生開始思考問題後,老師千萬不要馬上向學生奉送所謂的真理,而是要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積極地思考。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放手讓學生自我思考、自由表達、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眼睛注視學生,讓學生講完話)、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即一個“投石者”,一個“推波助瀾者”,而真正“洶湧澎湃”的主角是學生,教學的主體性、參與性、互動性主要應看學生如何表現。這一點,我做得顯然遠遠不夠,還有待於深入鑽研教材,巧設問題,為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加倍努力。

三、改變評價方式

注重課後反思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使評價成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課後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要善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在有限的時間,發揮出無限的潛能,為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實現自我價值是我最終的追求,我要為實現追求的目標而加倍努力,希望能得到領導和各位同仁的幫助。

四、繼續教育學習

繼續教育學習,使我在新課程目標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面對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目標全面啟動,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首先要求教師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作為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是隻有客觀地,科學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課程,保證新課程的有效事實。傳統的教師角色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適應了,或者說是遠遠不夠了。在新課程的目標下,教師必須確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倫理者角色,建構者、組織者、開發者和創造者角色,設計者、研究者和實踐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導者角色,促進者和評價者的角色,以及參與者、決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師角色,並能儘快適應它。這是新課程目標要求,也就是新時代基礎教育的要求。它是實現全面素教育的前提。在課堂教學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1、教學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通過學習,我能將新課標的理念有機地融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教學內容能做到密切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努力營造平等的、融洽的師生關係。

2、角色發生變化。在課堂教學中,從"師道尊嚴"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單純地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2

明朝學者王守仁在“傳習錄”中說“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在名與實之間,我們更應當追求“實”。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講究的就是實實在在,作風要務實,工作要紮實,要“有實心、明實理、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立實功。”本學期,我們以教研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實現學校內涵發展。為此,我們確立了“讓每一個人在合作的氛圍中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廓清了“以學會合作、自主發展為核心,以有效提高、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實行開放、促進發展為方式”的辦學思路。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一、開展合作教研,促進教師發展

我們所說的合作,從形式上看,既有縱向又有橫向。縱向指本學科跨年段的合作;這種縱向合作研究,可以讓每一位教師對本學科教學有一個整體的結構性認識,便於系統、準確地把握;橫向指本年段跨學科的合作,它可以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相互支援和依託,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關注國小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從研究的內容來看,除了以往的課堂教學常規研究外,我們在實踐中逐步將研究拓展到了作業及教師對作業的批改、反饋等環節的研究,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研究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基本整體吻合,形成了比較完整而有效地的教學研究鏈。在這過程中,我們重點關注三個環節:改變教師工作方式,將個體智慧整合為群體智慧;引導教師自主實踐,努力將群體智慧迴歸為個體智慧;營造和諧的課堂的氛圍,實現師生雙向互動。

具體做法如下:

㈠開展針對性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的合作研究不是坐而論道,而是以一線教師教學中問題(如: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練習有效性、課程開發和實施等)為出發點,從課堂教學研究入手,以合作交流為主要過程,爭取外力支援,開展針對性實踐研究。

1、命題設計的研究

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抓手是:開展練習設計的研究。我們從練習研究入手研究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查漏學生的認知缺陷,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二是幫助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及時改進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本學期我們認真做了幾項工作:

(1)以新課標為依據,認真梳理教材,明確本學科、本年級教學重點和達標要求;

(2)根據目標和要求,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學科學習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3)開展與課堂教學相匹配的練習和命題設計的研究,使學生的訓練更具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我們主要採取同學科同年級和同學科跨年級教研兩種方式的合作。同學科同年級教研組合作的主要任務是圍繞教學要求,研究課堂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研究重點由以往的如何教學轉變為如何導學,如何通過有效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同學科跨年級合作的主要任務是:梳理並明確同一教學內容,各年級的教學任務和達標要求,練習的主要形式和評價標準。在這樣的合作研究中,老教師貢獻多年積累的方法,使寶貴的經驗顯性化,讓大家共享;新教師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也能讓人受益。這樣的研究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2、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如何開發校本課程,這是個很專業的問題。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我們採取的是骨幹領銜、集體攻關的專題合作。這樣的合作,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時空和更大的自主權:

(1)學校學術委員會成員承擔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審議、過程的指導和成果的評價。他們保持清醒頭腦、認真審議、合理開發、有序實施,使課程實施達到科學、有效目的。

(2)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擁有的資源,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為學生提供選單式的課程。我們的校本課程開發既有個人專案、又有幾人合作的,既有獨立設定,又有學科拓展和滲透;既有全班全員參與學習的整體拓展,也有由幾位學生組成的靈活機動的課題研究小組。我們嘗試採用兩種方式:即“教師走班學生不走”,“學生走班教師不走”。

(3)個性化學習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情感,引領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達到兩個效果:一是減少基礎性課程達標的差異,同時鼓勵差異發展,滿足個性需求。校本課程的實施滿足了教的個性化和學的選擇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㈡開展多樣性研究,提高課改執行力

我們開展多樣性研究,目的是為了增強教師教育智慧,讓教師逐步從講究時間、體力投入的“量性敬業”走向以提升教育情智含量為主的“質性敬業”。

1、“滾雪球”聽評課

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聚焦課堂,強調專業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和行為跟進的“行動研究”,有效開展了“滾雪球”聽評課活動。由於“滾雪球”教學研討活動集聚了團隊的智慧,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實實在在提高了每一位教師的課改執行力。

2、關鍵教育事件研究

關鍵事件研究,以“短、平、快”形式出現,適應現代學校教師的工作節奏和方式。它以教師合作研究為主要形式,我們將關注的目光定格於一個教學環節的實施,或一種教學方式的嘗試,或一個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尋找出“事件”背後帶有的普遍性的原因和相應的對策,使多種教學經驗、方法外顯,過程化、細節化、操作化,解決教與學存在的問題。“關鍵教育事件研究”,用集體的智慧解答個體的困惑,將個人的經歷轉化為同伴的經驗,提高教師的專業判斷能力。當教師再面臨類似問題時,就能自如的應對,增強職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案例研究

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將行動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依託生動的案例,以教師不同的視角,深入剖析事件,引導教師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案例尋理念。我們的案例研究不要求同一,也沒有唯一,更關注研究過程中的各抒己見,爭論甚至辯論,實現思維火花碰撞。

4、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與以上幾種研究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它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要大得多,我們戲稱為“法國大餐”。大家通過一人多滾式的教學實踐、頭腦風暴式的集體研討、反思跟進式的修改完善、媒體介入式的技術支撐合作進行課例研究。它的優勢在於教研組通過合作研究,細化了環節、分解了過程、而現代資訊科技的介入彌補了聽課記錄的不足,更使跟進的效果非常清晰地呈現在教師面前。

㈢開展互補性研究,整合差異資源

我們開展了互補性研究,是為了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借鑑、共同探討,形成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形成能力各異、特長互補的教師群體。

1、校內互動組際交流:

眾所周知,師範生在大學學習時,是多課程學習並進。而進入學校工作以後,由於工作的需要,往往只關注所教學科,變得思維狹窄、方法單一。這無論是對教師專業發展還是對學生高質量的學習都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各教研組敞開大門,開展了“放大亮點、突破難點”的跨學科專題研討活動。通過“聽、評、議、思”,互相取長補短,以新知識、新見解為指導,勇於反思並修正自己行為。整個過程,大家以欣賞的眼光發現夥伴的優點,以問題的眼光發現夥伴的問題,以研究的眼光與夥伴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還利用兩週一次的業務學習,進行教研組特色活動展示,或介紹課題研究成果,或介紹課例開展情況,或就教育教學中的關鍵教育事件進行討論,雖然形式不同,內容不同,學科不同,但是,走上講臺的老師們個個神采奕奕,他們的彙報、發言甚至是爭論由於貼近教師的實際,少了空話,少了蒼白的說教,歡迎度高,反響大,有成效。

骨幹引領:我們充分發揮區學科帶頭人、區專案負責制導師及區校兩級層面的骨幹教師的作用,以這些教師群體為軸心,帶領有共同興趣的教師一起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我們採用個體帶動群體、集中拉動分散的方式,分階段、分專題、“樹型”、“鏈式”地開展專題研究,即按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組建不同層級、不同要求、不同人員參與的“專案組”。在實踐過程中,骨幹教師既帶動教師整體專業發展,也促進自身的發展,成為有特色、特長教師或研究型、學者型教師。互補合作研究,使教師從小作坊裡走出來,彼此都從他人身上獲得教學資訊和靈感,從他人身上汲取豐富的營養,用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

2、校際聯動

我們認為,每個學校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資源,為了實現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互動雙贏的目的,我們採取雙向自願選擇原則,與向紅、適存、古北、新虹橋、凇虹等五所學校共同簽署了《校際合作互動研修戰略伙伴協議書》,組建校際合作研究共同體。我們開展以“提高教師課改執行力”為主題的合作校本研修;以“雙向自願選擇和相互學習、交流,互動共贏”為原則;提出三項要求:合作共同體成員主動、積極參與研究;保持研修的原生態,講真話講實話,真幹實幹;以實踐研究為主,重點研究怎麼做,提高實效。校際聯動使研究力量更加集中,研究資源更為豐富,解決僅靠一個學校力量不能解決的問題,獲得了“一加五大於六”的增值效能。

3、專業支援

我們學校成立了引領合作式教研的專家導師團。這種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發揮校外專家理論引領、經驗提升的作用,建立起積極的專業學習和問題解決的“導航”合作關係。專家們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學校,指導教師的理論學習,參與課堂的教學研究,與教師一起探討教研中的難點、疑點、重點與亮點。這樣的合作拓展了彼此,激活了互動時間與空間,專家的教學理論和教師的實踐經驗在互動中被啟用、被整合,合作生成新知識、新技能、新概念、新思想的比重不斷增加,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知識觀、學生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我們開展有實際運用價值的合作研究,幫助教師對本學科教學有一個整體的結構性認識,便於系統、準確地把握;幫助教師逐步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一致性,我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1)改變簡單的經驗重複,讓教師對自己成功的經驗加以意識化,並對不足審慎反思,從而使自己的教育行為更加科學、合理與優化。

(2)增強教師教育智慧,讓教師逐步從講究時間、體力投入的“量性敬業”走向以提升教育情智含量為主的“質性敬業”。——教師的工作既要“實幹”也要“巧幹”,既要用汗水也要用智慧。

二、體會與思考

1、體會我們在積極推進合作式教研的過程中,有積累和收穫,我們的體會是:

“以需求為導向”的合作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們的合作校本研修堅持以校為本,但同時也必須開啟教室、走出校門。它講究的是學校中人的相互支撐,相互幫助,合作共進,它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的焦慮情緒、減輕精神壓力和負擔,滿足了人渴求理解、信任的需求,形成了和諧校園氛圍,使教師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工作,保障課改穩定、持續發展。同時,我們的合作式教研教師與教師日常工作結合、與學校的重點工作結合、與名師培養工程結合,採取任務驅動式的多樣性研究,通過交流合作、互幫互學形式,分層分類開展研究,可以幫助教師在與夥伴合作研究中獲得個性化、情景化的知識,獲得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教師課改執行力。

“以課改為動力”的管理模式轉變,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保證

我們摸索了一套“以科研帶動教改、以教改推進全校工作”的分層管理模式和方法,並建立了與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研究制度和評價制度,創造更有效地合作與交流的平臺,集中提供可供分享的資源,使學校工作圍繞重點有效推進,顯示層次性,前後連貫遞進,實現學校持續、內涵發展。

2、思考應該說,合作校本研修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提升學校整體實力。但學校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在發展,我們覺得要認真處理好意下三個關係:

師德與才能

唐王李世民認為:有德有才是君子,有德無才是庸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其用人之道是有君子用君子,無君子用庸人,寧用庸人勿用小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作為教師,必須德才兼備。因此,我們必須著力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精神境界和專業水平,“以德為根,注重修養身心”,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我們的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使教育教學做到“提升智慧和人格完善”完美統一。

用力與用心

如果只說不練是一個空把式,只練不想是傻把式,那麼,做教師就要做一個有思想的實踐者,具備“想得清、說得明、幹得實、寫得好”的本領。因此,我們要開展有實際運用價值的研究,通過教研的有效性研究來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幫助教師逐步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一致性。教師的工作既要“實幹”也要“巧幹”,既要用汗水也要用智慧。

政策與對策

常常流傳這樣一句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作為我們學校來說,如何使學校內“政策”與“對策”形成良好的互動互補關係,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幹有價值的事?現代學校要形成和諧、民主、合作、開放的學校文化,包括管理文化、教師文化和教研文化等等,使學校內“政策”與“對策”形成良好的互動互補關係,需要學校每一個人充分具有“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共識,需要每一個人擺正自己的位子,盡心盡力盡責,更需要“大眼界”、“大胸懷”、“大智慧”。管理者制定政策,必須深入調研、科學擬定、有序推進、適時調整,使政策合法合理、科學可行,而被管理者認真執行制度的過程,也是檢驗制度科學性、合理性的過程。儘自己所能,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將各種資訊及時反饋給有關方面,為制度的調整、完善或重建,提供充分的依據,將好事辦好、實事做實,使剛性制度柔性化、人文化。

我們相信,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充分形成“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共識,每一個人擺正自己的位子,盡心盡力盡責,每一個人都逐步具備“大眼界”、“大胸懷”、“大智慧”,那麼,學校就會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員工具有持續發展的實力和競爭力。

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3

一 、加強政治學習,把德育放在首位。

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突出了,對師德素質的要求更加廣泛了,教書育人工作的標準更高了。在深化教學改革、推動素質教育中,我把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

二、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學習新課標。

教育創新和改革發展,關鍵在教師。在新的一輪教學改革中,我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培訓班,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培訓任務,教育觀念有了很大轉變,初步掌握了新課標的理念。

(一)、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

(1)課程理念:

凸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新課程在觀念上充分凸現了“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思想,把“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

(2)課程目標:

致力於“打好基礎,促進發展”

新課程在目標設計上,是致力於“打好基礎、促進發展”這一特點的。第一,新課程確立起新的知識觀,從而走出了課程目標的知識技能取向。第二,課程確立起新的學生觀,從而使個性發展成為課程的根本目標。第三,新課程確立起課程與社會生活的連續性,從而使新課程植根於生活的土壤。 第四,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都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方法、習慣”這三個維度提出的,沒有忽視必要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只是更要看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課程體系:

著眼於“開放,創新”

這次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目標,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開放性”和“創新性”是課改的靈魂。

新課程體系強調的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主要表現在:第一,一門學科,向兒童經驗與生活迴歸。第二,不同學科,追求彼此聯絡,如新設“綜合”學科: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歷史與社會、藝術。第三,新課程設立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必修課。 。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新課程體系與以往的不同,是一個“開放”的,“創新”的體系。

(4)課程內容:

倡導“新、活、寬”

新課程提倡的是“新、活、寬”。新課程把學生的生活及其個人知識,直接經驗作為課程內容。尊重“兒童文化”,發揮“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強調的是問題解決,引進了許多現代社會生活和科技知識。 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5)課程學習方式:

突出學習方式變革——自主,探究與合作

轉變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成為本次課改的亮點。

(6)課程評價:

重在“發展性”和“多元化”

新的課程評價鼓勵個人思考,運用學生成長檔案袋,小論文、答辯、各式各樣的小製作等多元化的評價形式。評價更加重視對評價本身的再評價,使評價是一種開放式的、持續的行為,以確保評價自身不斷完善。

(二)、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要求

(1)教學觀念:

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教育意識

(2)教學目標:

由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以能力發展為中心轉變——樹立課程目標意識

(3)教學關係:

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4)認知活動:

重視結果教學向重視教學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

(5)師生關係:

由不民主不和諧向平等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6)教學結構:

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創造意識

(7)資訊交流:

由單向資訊交流向綜合資訊交流轉變——樹立反饋意識

教育在發展,觀念在更新。要使新課程能有效實施,就要深入學習新課改有關檔案和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的理念與教學方式,努力實踐。

三、認真鑽研業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積極參加校本培訓,理論和業務都獲得了很大提高。在業務上,主要學習中國小數學的有關知識和美術方面的有關知識,

學習別人的教學方法,多聽課,做好筆記。多總結,寫好教後記。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學生學習。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內驅力,堅持激勵和正面教育,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努力培養學生的素質。

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總結4

我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熱愛本職工作.尤其要在孩子們面前,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本著總結經驗,進行反思,彌補不足的思想,對自己的個人專業發展情況做以下總結:

一、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質為準繩,提升新課程教學理念為基準的思想,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參加了本校組織的新教師培訓活動,在培訓活動中提升了自身能力,並得到了鍛鍊和提高,促進了自身素質的不斷更新;利用課餘時間研究了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吸取精華,積極參與教科研課題,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更有了相應的提高;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大膽嘗試,使自己的教材開發及處理能力再上了一個臺階,同時,利用網路資源,在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並實踐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在教學中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能力和理念。

二、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種教育教研活動,主動學習,積極討論交流,更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以探求適合自己所教學生的教學模式。

本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結束了,但仍需要繼續更進一步的提高,我現在初步計劃在下一學年裡更加繼續深入學習,使自己的自身素質和能力得以不斷完善。對於上級組織的各類培訓,我將不遺餘力地積極參加,並且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次培訓。同時珍惜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在培訓中務實、求真,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從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角度出發,彌補自身不足,更進一步提高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養,為教育事業發揮一名教師應有的作用。

總之,在本學年的教學工作裡,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時間不等人,不能只在原處守望,必須更明確地樹立終身學習觀,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前進,練就自己更堅實過硬的專業等知識技能,更應該把自己的本質工作做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