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識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8W

篇一:談談你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

談談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識

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竭盡全力扮演好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啟發者,問題的設定者,幼兒探索的指導。

一、端正心態,做好本職工作。

二、及時“充電”,跟近幼教理念

我們只有及時給自己充電,讓自己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讓教育理念為我們的工作服務,那麼我們才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出色,也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積極動腦,營造快樂教育。

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學習氛圍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服務物件是三到六歲的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家的氣息,從而讓他們喜歡上幼兒園。所以我們要積極動腦,讓我們的環境體現這種氛圍。

四、互幫互助,體現團隊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們在工作已經感受到了互幫互助的利益,那麼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發揚下去。

篇二: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認識

中文摘要: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而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斷閱讀理論書籍、傾聽理論講座、和其他教師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師只有在實踐中自覺地運用各種教育理論,參與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分析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同教師們相互交流,評價、反思,關注和

分享教師們先進的教育經驗;才能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通過自我反思,檢驗自身已有的理論,調整不適宜的教育行為,構建、擴充套件自身的教育經驗,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以及面臨的問題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是世界教師教育的趨勢和潮流,也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要發展,幼兒教師是關鍵。無論是現代兒童觀、教育觀的確立,幼兒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還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綜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樣化的價值取向,最終都會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成為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

從巨集觀角度看,我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關於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研究、關於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研究和關於幼兒教師成長促進方式研究。這三方面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涵以及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研究是研究專業發展促進方式的基礎和重要依據。目前,相對來說,關於與偶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已基本達成共識,尤其是幼兒教師

專業發展變化過程的研究較為成熟,成果也比較豐厚,諸如職業生命週期研究、幼兒教師社會化研究、認知發展研究、關注研究等已經具有較大影響。

如何通過有效方式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比較薄弱的環節,且是爭議比較大的問題。比起其他學段的教師專業發展來說,我國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序 是相當遲緩的,幼兒教師專業化面臨的突出問題是:

第一,職業素養偏低,綜合素質不高。有學者指出,由於缺乏應有的幼教職業訓練和實踐提高的有效機制,不少幼兒教師不僅各種專業發展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在知識素養、教育信念、思想與心理素質等方面亦存在不足,難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啟蒙教育。

第二,職業倦怠現象突出。幼教專家凱茨認為,職業倦怠似乎是幼兒教師“難以逾越的現象”。由於教育物件的年齡特點,使幼兒教育階段的教師比起其他學段的教師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許多幼兒教師面對幼兒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只憑有限的經驗窮於應付,以至於身心疲憊,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產生職業倦怠,進而影響自身的發展。

第三,科研能力亟待提高。許多幼兒教師教育研究能力長期未能得到積極訓練和有效提升,同時還缺乏實踐中的深刻反思和積極探索,對於幼兒教育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困惑,難以運用教育理論進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難以探究其問題的成因、條件及解決途徑。而教育研究能力的欠缺,常常會使幼兒教師對教育問題失去敏感和興趣,並且也會阻礙其教育觀念、認知水平和教育能力向更高層次提升,使得幼兒教師的自我提高常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不僅影響著他們對幼教規律的掌握和運用,也影響到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隨著幼兒園課改的不斷深化,受我國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教師已有的觀念和行為受到了巨大沖擊,要求教師的“角色及其作用得到拓展,從單一角色到多元角色,從跟隨課程到參與課程,從適應教學到提升專業。”

二、促進和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理論

很長時期以來,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教育主要採取師範教育和進修培訓兩種方式。可見,傳統的教育模式已導致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的理論修養欠缺,無法適應新時代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學習《新綱要》

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新綱要》)得以頒佈,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理論與實踐的主體,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給予熱切關注與積極支援,《新綱要》呼喚幼兒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呼喚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對《新綱要》精神實質的理解較為深刻,一方面轉換為教師富有靈活性、創造性與開放性的教育實踐活動,一方面使教師與幼兒共同的教育實踐活動轉換成兒童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化的發展,轉換的過程既為幼兒帶來快樂而富有創造性的幸福童年,也是教師不斷實現專業成長的過程。

(二)全方位不斷充實自己

幼兒教師要全方位充實自己,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在政治方面,要延續一貫認真學習的作風,積極學習園裡下達的學習內容,研讀檔案,對照自己,改正不足並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二是在業務方面,不斷吸取新知識,還要通過外出學習和參觀的機會吸取別人之長,結合自己加以改進和創新,並能真正做到了理論結合實踐。

三、影響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

教師專業成長主要是指教師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地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的主觀努力來促進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也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一)成就動機是影響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部因素

“教師教學專長的發展可以劃分為新手教師、熟練新手教師、勝任型教師、業務精幹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五個階段”,所有教師都是從新手階段起步的。一個教師能否實現從最初的新手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飛躍,根本原因在於個人的成就動機。幼兒教師也不例外,研究人員發現有崇高的職業理想是優秀幼兒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根本動力,即對幼兒的關愛、對工作的熱愛。

(二)低起點必然使幼兒教師整體素質偏低

現在的社會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但對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屬性認識仍是膚淺,“幼兒教育無非是教幼兒認幾個字、唱幾首兒歌而已”,幼兒教師的從業資格和技能不高,有的只具備幼兒師範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即使這樣也相當一

部分幼兒教師未能達標,不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於今後幼兒教師的學習進修、學歷提高,這種低起點必然使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專業化程度不高。

四、促進和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

“以實現自我專業發展和更新為目的的成長路徑”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幼兒教師和幼兒園都應充分發揮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努力運用專業智慧為一線教師打通這條路徑,引導他們自我發現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願望。

(一)激發成就動機的根本動力,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由於各方面的差異,每一個人成就動機的水平不盡相同。具體而言,可為幼兒教師提供一面適時的“鏡子”,引導幼兒教師及時、準確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幼兒教師提供一個適當的“靶子”,幫助合理確立研究目標,及時進行自我的發展規劃;為幼兒教師提供一雙明亮的“慧眼”,指導學會觀察幼兒,與幼兒有效互動;提供給教師一架可攀“梯子”,幫助幼兒教師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並能更深入地開展教學反思。

(二)開拓幼兒教師的專業視野

目前,大部分幼兒教師畢業於幼兒師範學校和其他師源,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理論視野相對狹隘,在多元教育思想面前,難以把握,更不能自主應對。我國學者葉瀾教授提出未來理想教師的素養為:“對人類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敬業奉獻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養,複合知識結構,有富有時代精神和科學性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擴大幼兒教師的理論視野,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之

一.在幼兒園在管理上,應建議將擴大教師論視野列入議事日程,提供教師學習的時間、資料和經費,讓教師不斷獲取豐富的專業營養。 (三)用情感手段激勵幼兒教師熱愛教育事業。

女性教師居多是我們國家所有學校的共性,幼兒園這個特殊的教育場所,女教師肩負家庭和事業的雙重重任,加之本性上大多又感情細膩、自尊心強和爭強好勝等特點。因此,幼兒園的管理變為一件不易的事情。用情感藝術,走近每個教師的內心,探查心理需要,力求以情動人,以愛換心,尊重、體貼、關心幼兒

教師;要急之之所急,想之所想,用誠摯的語言給予教育上的指導,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達到增強集體的凝聚力;要注意團結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教師,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避免因親你疏他而人為造成矛盾,削弱了集體的戰鬥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要想求生存、求發展,離不開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將促進和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落到實處,積極尋找切人口,確立體現教師專業水平的基本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個動態的過程,是?個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實踐的過程。

篇三:從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看幼兒園管理

職業感受是從業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它反映著從業者職業生活的狀況。

就教師而言,他們的職業感受對他們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工作態度和職業行為都有直接的影響,因而對幼兒園和幼兒教育的管理者來說,瞭解教師的職業感受及其形成的原因,努力增強其積極正向的感受,降低其消極體驗,顯得至關重要。

一、 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現狀

教師的職業感受可以從職業幸福感和職業倦怠感兩個角度來考查。前者是指教師在所從事的工作中,需要獲得滿足、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己的潛能並伴隨著力量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後者是指教師因不能有效緩解由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出的對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它們分別從正、負兩個角度反映人的職業感受。

北師大的樑慧娟,南師大的張玉敏、束從敏三位研究生,分別採用問卷調查、網路資料分析和訪談等方法,對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進行了調查。儘管調查物件處於不同地區;調查的具體內容不同;方法也不一樣,但三份研究報告反映的情況極為相似,揭示的問題也非常一致。

(一)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國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職業倦怠感最容易發生在助人行業的從業者身上。教師職業作為一種典型的助人行業,自然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現象。教師的職業倦怠不僅危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更會影響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成為“最終的犧牲者”。因此,近年來,國際範圍內,人們在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關注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

在我國,“職業倦怠”一詞近兩年才開始出現在研究者的筆端,但在職場中這一現象已非罕見。不時出現的教師失範行為,職業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北師大的樑慧娟碩士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

園(公辦、民辦、集體辦園、企事業辦園、體改試點園等)的447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其中有2.9%的教師有嚴重的職業倦怠表現,59.5%的教師有比較明顯的倦怠傾向,基本無倦怠的教師佔37.6%。該研究還發現,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生理心理方面。這方面的表現最為明顯。88.5%的被調查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人總在擔心出事故;65%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煩躁,常希望能一個人安安靜靜呆一會兒。

2.個人生活方面。63.8%的被調查者認為工作佔據了自己很多原本應該享有的閒暇時間;47.3%的人感到自己在家裡的脾氣開始變壞;55.9%的人常常為一點小事對孩子和家人發火。

3.工作方面。65.6%的被調查者反映自己上班時常常盼望著下班,以便找地方放鬆一下,以緩解工作帶來的緊張情緒;71.0%的人表示下班後根本不願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試表示不時有離職的念頭;26.9%的受試後悔當初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還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

總之,調查結果表明,北京市幼兒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從業體驗值得我們高度關注。職業倦怠已經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憊感和對事故的擔憂,更是成為困擾絕大多數幼兒教師(85%以上,包括“基本無倦怠”的教師)的突出問題。

可能有人對這類研究不認同,懷疑問卷題目起到了誘導教師發洩不良情緒的作用。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通過收集教師在網上匿名自由發表的意見,從中瞭解其工作感受的研究。由於網上匿名發帖使人有一種心理安全感,能夠說出平時不敢說或不便說的困惑和煩惱,故可以認為它能夠反映教師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南師大張玉敏碩士截取了上海學前教育網06論壇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1日上所發的有效帖子616份,對其內容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其中有426份涉及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佔69.2%;直接傾訴自己身心疲憊的有304份,佔49.4%。

由此可見,兩個研究的結論基本是一致的,它們相互印證。

如果還有人對這類研究有懷疑,認為自由發表的意見同樣會受前面人的消極情緒的影響。那麼我們再來看一個從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方面進行的研究。

(二)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南師大束從敏碩士綜合使用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方法,調查了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及成因。其主要研究物件是安徽某地90名幼兒園教師,其中公辦園59人、企事業辦園8人、民辦園23人。調查結果顯示:50.0%的教師工作中只能偶爾體驗到幸福。

從正反兩方面進行的三個研究都表明,幼兒教師的從業體驗已不容樂觀。

二、影響幼兒教師職業感受的因素

束從敏的研究顯示,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體驗主要來自:領導的支援與肯定(6

7.8%)、幼兒的天真無暇(53.3%)、家長的支援和肯定(45.6%)、工作中常能獲得成功”2.2%)。而職業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家長的不理解(65.6%)、工作沒有安全感和穩定感(47.8%)、工作機械繁瑣(41.1%)。

樑慧娟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幾類因素中,組織管理因素最為重要,其次是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個人因素再次。

這裡的組織管理因素是指個體所在組織和管理方面的特徵,包括職業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待遇與專業發展機會、組織為工作人員提供的社會性支援等。

從職業倦怠研究興起之初,個體所在組織的特徵和管理特徵就一直倍受關注。因為研究者發現,導致從業人員職業倦怠之首要因素一一壓力,往往直接來源於組織和管理。樑慧娟的研究也顯示:與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因素相比,組織管理因素對

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最大

1.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眾多研究都發現,知情權與決策參與權會影響教師的職業態度和感受。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與學校有關的各項因素中,是否給予教師參與決策的機會與其職業倦怠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樑慧娟的研究也發現,教師擁有“知情權”和“決策參與權”可以明顯防止或減輕職業倦怠,因為它給教師一種“主人翁”的感受。

2.專業發展機會。專業發展機會與教師的職業態度有密切的關係。Farbe(1991)指出,教師在學校獲得的專業發展少,是導致其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樑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組織因素中,專業發展機會對職業倦怠的直接影響最大。教師享有的專業發展機會越多,其職業倦怠感相應就越低。道理很簡單:一方面,它使教師感到自己在所在專業領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使教師感到組織和管理者的期望和重視,而這一點,恰恰是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束從敏)。

3.工作量。國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務繁重,完成任務的時間太緊,班額過大,文案工作過多,任務超出教師的能力和範圍等,都會給教師造成過大的工作壓力,形成“角色超載”現象。角色超載可能引發兩種反應:①質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這常常導致教師的焦慮和低自尊。②盡力去滿足“角色”的要求。但可能會造成教師缺乏休息時間,身心疲憊,出現家庭問題(無暇關注家人所致)。無論哪種反映,都會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樑慧娟的研究也發現同樣情況。而在張玉敏對網帖的分析中,這一點看得更為清晰。

4.角色定位。很多研究指出,職業角色混亂及角色衝突是導致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謂職業角色混亂,是指從業者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權利、目標、地位和應盡的義務。這種現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組織未能對其職責做出明確的規定,或者未能按規定操作而造成的。而角色衝突常常發生在從業者感到組織所提出的要求前後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當的時候。薩頓(Sutton,1984)指出,以下情況最容易導致教師的角色衝突:①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但卻不允許教師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課程資源;②要求教師負責班級的工作,但卻不給他們相應的權力;③經常要求教師做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樑慧娟的研究也發現同樣情況。而張玉敏發現,上海學前教育網上,不少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定位產生了極大的疑慮:“我們現在到底在忙碌些什麼呢,可能更多的是筆頭工作,得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得完成上級部門的許多的任務。可是這些形式上的、繁重的工作到底對孩子有多少幫助呢?”甚至不少教師發出“幼兒園到底是為了什麼?”“幼兒教師到底是幹什麼的?”這樣的疑問。這起碼反映了目前幼兒教師角色的定位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混亂,而這種混亂又與一可以說,所有有關職業倦怠的研究都看到了社會變化對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者一致認為,近幾十年來,社會變遷及其所導致的教育改革不斷對教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固然為他們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但同時,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Mark A.Smylie,20XX)。而“職業倦怠”恰恰就是從業者因不能有效緩解過大的工作壓力而導致的對所從事職業的消極態度和行為。

5.社會性支援。許多研究發現,社會支援的缺乏與其職業倦怠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高相關。Eisner(20XX)指出,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相比,教師很少有時間與家人、朋友進行輕鬆的交談;即便在同一個學校裡,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助和合作行為也少得可憐(Goodlad,20XX)。以至於有人說,教師職業實際上往往是一 項“孤獨的職業”。教師職業的孤獨還表現在往往缺乏公眾的認可與尊重。國外不少研究發現,公眾對於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 Farber(20XX)指出,那些從未當過教師的人根本無法理解

教師職業,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看法通常是:當個教師很容易;教師有暑假;教師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學生、家長、管理者和社會都沒有把教師當作專業人員來給予他們必要的尊重”;“教師失敗時常常遭到責罵,取得成功時卻得不到任何的獎勵”。

社會性支援的缺乏,也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三位研究生的調查都直接或間接地證明了這一點。

6.待遇。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待遇較低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研究者(Farber,20XX)指出,儘管教師的待遇在近年來不斷得到提高,但與其他職業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師也普遍認為自己勞動所得的報酬與家長期望和社會賦予教師職業的崇高使命不相稱,這使教師感到不平衡。從樑的研究結果來看,待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感,這裡的待遇,固然指“工資與福利”,也包括社會聲譽等精神方面的“報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