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準則下對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思考會計畢業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在學習新會計準則內容的過程中,會計人員可以體會到:在原來以制度為主體的會計核算體系下,習慣於按章操作完成會計核算工作的思維方式已不能適應會計準則改革的現實。新準則下會計業務處理只有原則性的規定,相當多的內容要求通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來解決具體的會計處理問題。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新形勢下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新準則下對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思考會計畢業論文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環境和經營特點,運用其掌握的會計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事項和交易採用準確的會計處理原則、方法等進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國家釋出的新會計準則,給予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和在相應制度約束下的靈活應用以更大的空間,會計標準愈加準確、簡練,會計職業判斷空間不斷加大,會計職業判斷存在於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全過程。如:在會計的確認階段,會計人員首先確認經濟業務或事項的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在此基礎上判斷其性質,確定會計要素,以便作出正確的會計處理;在計量階段,會計職業判斷體現在要根據會計要素類別,確定其合適的計量屬性,按規定的計量單位和計量手段,準確的計量會計要素的價值;在會計的記錄階段,會計職業判斷是對各項會計要素按其性質進行正確的分類,準確的登記在與其相應的賬戶體系中;在報告階段,會計職業判斷是要確定會計報告的內容和形式,選擇說明或披露的資訊,使會計報告相關使用者正確理解和掌握準確可靠的會計資訊。又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殘值和棄置費用、資產減值、公允價值、實質重於形式的判斷和運用,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即會計的確認和計量不能簡單地以經濟業務的外在表現形式或一般的法律形式作為依據,而是應該以其經濟實質作為會計的確認和計量依據;再如: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的會計政策的選擇、重大或非常交易進行會計核算的方法和標準、存在爭議的領域對會計估計的計量及判斷的依據等都存在會計職業判斷的情形。不同的判斷和選擇對財務成果有很大的影響,合理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夠優化經濟後果,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

但是長期以來的客觀條件及主觀因素,會計人員側重於學習會計理論知識,將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更多的作為操作技術,沒有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視角思考會計環境,缺乏對經濟業務不確定性的判斷能力的培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資訊質量。大多數會計人員只處在核算層次,不具備達到準確進行職業判斷的水平。而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日益增多,如何準確的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的價值和當期損益等財務狀況,提高本單位的會計資訊質量等是會計人員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這不僅需要通過學習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通過實踐培養獨立思考、準確判斷的能力。

通過分析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客觀和主觀因素,從而為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途徑和對策提供借鑑。

從客觀因素分析:首先,是會計法律、法規及其制度的影響。(1)它是規範會計行為,進行會計職業判斷的準繩。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時,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範圍;(2)規則性的會計法律、準則體系,對會計職業判斷要求較低;而原則性的會計法律、準則體系,則對會計職業判斷要求較高。新會計準則體系的改革是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必然發展,它的理念、體系結構及具體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會計人員應轉變理念、思維方式,改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這一薄弱環節,努力提高整體全面素質,適應新形式發展的需要。其次,是會計主體管理層的`影響。由於會計職業判斷的不同選擇會調整經濟利益格局,因此管理層基於經營者利益,會要求會計人員在法律法規的邊緣打擦邊球,干預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選擇,必然會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效果。新準則體系的原則導向屬性,為會計資訊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空間,這對新準則的貫徹實施提出了挑戰。

(1)切實加強監管。會計法律明確賦予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的職責,財政部門應建立和規範相應的制度,形成以財政為主,以企業和社會中介機構為連線、協調的監管機制。如建立重大會計事項報告制度、建立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制度、建立會計資格綜合認定製度等等,會計職業判斷是在法律、規章制度約束下的相對主觀,完善的監督制度和良好的會計執行環境是會計職業判斷正確行使的保障。

(2)加強誠信職業道德建設。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作為繼續教育和會計執業資格考核評聘的重要內容,通過不斷的教育和學習,培養會計人員的自律品質。

(3)加強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體系。有效的內控制度及措施,可以降低會計職業判斷的風險。首先,內控體系的設計要使會計人員便於熟悉企業組織的不同部門和業務流程,真正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對企業具體業務和所處的市場環境有較深的瞭解,具有全域性性觀念,其作出的職業判斷才是完整的、準確的。其次,在會計機構中增設專門的財務分析部門或崗位,對已做出的職業判斷進行驗證分析,評估並修正職業判斷,同時會計崗位也能相互制約,防止濫用會計職業判斷。另外,建立對重大的不確定事項集體決策制度,防止因個體的侷限性而造成的失誤。由企業財務會計決策中心對不確定事項進行分析、研究、判斷,多渠道採集資訊,按程式規範操作,確定多個方案的比較及優選,提供給企業管理層決策。最後,完善會計資訊披露制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會計職業判斷的有關資訊,包括重大會計政策的選擇、重大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或有事項對財務成果的影響等,讓會計報表使用者全面理解掌握會計資訊,認識到不同的會計職業判斷及選擇的結果,避免發生法律糾紛,滿足不同相關資訊使用者的需求。

從主觀因素分析:第一,是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及其職業經驗的影響。同一會計業務,由於技術和能力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實務操作。對複雜的會計業務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斷,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專業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更要有敏銳、準確的職業判斷,是綜合素質的反映。因此,會計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會計實務、稅收法規、企業管理等知識,為增強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注重會計實踐,結合客觀環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行為能力,使得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第二,是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的影響。會計準則賦予會計人員的靈活性越大,就越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是會計職業判斷的基石。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自覺抵制利益的誘惑和外界的干擾,排除個人主觀意念及偏好,客觀、公正的進行職業判斷,作出會計處理,真實的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確保會計資訊的真實,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服務。第三,理論聯絡實踐,重視案例剖析。經濟的發展使得會計人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不斷髮展的,通過案例剖析的實踐性學習,提高會計人員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職業判斷能力。第四、學習和掌握相關經濟法律知識。如參與經濟合同的訂立、判斷經濟業務實質、進行會計報表資訊披露等情形,運用掌握的法律知識,以嚴謹的書面語言表達經濟業務事項的實質,維護企業相關利益者的利益。

綜上所述,建立健全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規範管理制度,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在會計實踐中逐步培養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最終能促成會計人員從他律走向自律,真實、客觀、公允的進行會計選擇。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會計主管部門和會計人員的共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