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否就是就業教育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人們開始越來越認同職業教育的就業取向。《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把“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確定為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要求職業教育的辦學思想要“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以就業為導向”並沒有錯,但有人卻借題發揮,將其異化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就業導向”變成了“就業教育”,雖只有一詞之差,但對職業教育產生的誤導和危害卻是巨大的和難以承受的。

職業教育是否就是就業教育

一是窄化和矮化了職業教育的外延和內涵。職業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就業.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只是職業教育的功能之一。它還有育人功能、經濟功能、傳播先進文化的功能等。如果只注意謀職就業,而不注意綜合素質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就只能培養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機械的勞動者,就沒有盡到社會責任。

  二是容易形成職業教育的導向偏頗。似乎職業教育只要過了就業這道坎.就居功至偉.一俊遮百醜了。不知倘若學生綜合素質跟不上,即使今天就了業,明天也一樣會下崗。

三是引發片面追求就業率的現象。在就業教育導向的驅動下,追求高就業率成為高職院校共同的願景。一方面,由於就業壓力,許多學校最後一學期。甚至是一學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忽視了學生學業,使教學秩序和學生學習受到很大影響和衝擊,而這在高職院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由於評估需要和就業率要在媒體上公佈的壓力,學校自然要不遺餘力地想盡辦法讓學生多簽約,由此也引發了學校變相替代學生行使就業權利的情況以及學校和學生與用人單位合謀籤假合約的現象。四是就業論者排斥形而上的各種價值追求,似乎把學生糊弄出去就行了,這就導致了對物的功利化迷戀,精神生態退化,形成了對思想和教養的排斥,對真正教育的遮蔽。

也許有人會說,提“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有助於人們對就業的重視和就業率的提高.其初衷和願望是好的。但就業率的提高、就業狀況的改善,真的因一句口號就能實質性的提高嗎?恐怕並不如此簡單。我們認為,影響就業率高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緊要的還是與技術進步影響、專業設定錯位、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等因素直接相關,而不是一句話的事。

首先,從技術進步影響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撰的叢書《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近些年來,失業現象在很多國家的迅速擴大,在不少方面是一種與技術進步有關的結構現象。用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革新技術系統取代人的`勞動,必然造成部分勞動力的就業不足問題。”國家發改委巨集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市場經濟必然產生失業,勞動者在創造價值、提高績效的同時,也在創造自己失業的條件.企業為提高競爭力而減少用工。這是一條規律,即必然失業律。”但這種技術進步造成的失業對高職教育來說並不可怕。因為,高職處在技術工人的高階,我們國家對於這個層次人才的培養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而且隨著技術升級對於這類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其次,從專業設定的現狀看.當下的高職教育專業設定的結構和職業結構與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不相適應,存在錯位失衡現象,由此導致了結構性失業。所謂結構性失業是指求職者的能力或知識結構與社會需要發生錯位而導致的失業。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根子並不在社會所能提供的職業崗位短缺,而是教育本身專業設定錯位、人才培養的結構性失衡所造成的。顯然,解決這一問題的的辦法,光靠強調“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是無濟於事的。而要從專業設定的改革入手.重視專業與社會職業需求的對接。一要重視高職教育專業結構的調整,使其與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保持同步並適度超前:二要找準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結合點,根據社會和企業需求設定專業,把專業辦在企業的需求點上、興奮點上;三要依據社會職業發展變化的需要設定專業,呼應社會職業的調整和變化,並根據職業的興替設定和調適好專業:四要適應市場需要,校企共建專業。這樣才能有效地解決人才培養錯位而產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第三,從人才培養的質量看,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但“雙高”的理想目標作為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在實踐中往往並沒有真正實現。由於辦學條件的侷限、課程改革的滯後、師資水平的不足,使得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很難成為達標人才,大多隻能是“理論不著天、技能不落地”的半吊子人才。所以提高就業率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提出什麼樣的漂亮口號,而在於要實實在在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賦予這些學生高技能、高素質,才會受到企業和用人單位的歡迎。更何況,就業是一種綜合考量,不僅包括就業率(有時可以造假),還有對口率、起薪率、穩定率、用人單位歡迎率等指標。如果不是真正把質量抓上去,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之,“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觀點,不僅在理論上會造成對職業教育的誤導,而且在實踐上也難以有助於就業率、尤其是就業質量的提高,是必須予以批判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