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通用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通用4篇)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1

心理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心理學。

對於大學的生活,我們都曾有過著那麼強烈的渴望,那麼完美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說明過去,我務必理解眼前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大學生活將會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個人站在起點上都要自我決定未來。誰都有可能成功,誰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只有自我才能使一切完美的願望得以實現。

或許我們正為進入大學而沾沾自喜,也許我們正為過了學生會的面試而慶祝。但想到以後的路還很長,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壓力和挑戰。此刻的虛度或許我們還很滿足,但真正讓我們再回首往事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傷感和悔恨。死亡,一個可怕的字眼。但它卻是十分現實的。我們如果一味的沉淪和墮落,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們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機遇等著我們,只要我們掌握此刻,做到問心無愧,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去悔恨的了。我們必須能迎著大浪勇敢向前,踏著堅實的步伐永往向前,勝利的明天在等待著我們!

大學生活是繽紛多彩的,你能夠參加各類社團,能夠出去爬山野炊旅遊等,情緒好時還能邀上幾個老同學一齊出去聚一聚,就這樣我慢慢地愛上了這種生活,喜歡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裡享受知識帶來的無窮樂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領域;喜歡拎上小包,挎著同學漫步街頭感受城市的繁華,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喜歡和室友們坐在一齊閒聊,談理想談未來,訴說自我的偉大抱負;更喜歡感受自我在經過一天的學習之後那種無比的充實,無比喜悅的情緒。

當然大學生活中不僅僅僅只是簡單自在,也還有著其緊張的一面。看著身旁匆匆而過,為英語過級或是其他證書忙碌的師兄師姐們,我默默地告訴自我:我要不斷努力,不斷拼搏。前途是自我的,自我不努力誰也幫不了,高中時老師就一再告誡過我們,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期望當我劃過大學天空後,我能大聲對自我說:“我無悔!”然而在摸索中我漸漸明白,大學的學習貴在自覺,大學的生活也得要靠自我計劃。

大學裡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知識以外,還會有很多專家、名家的各種講座、報告,還有學生社團等各種的實踐活動等等。這些資源要充分的利用,選取適合自我的用心參與,從中培養和鍛鍊適應環境的潛力,提高自身的認知潛力。瞭解自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必要的知識,加強體育鍛煉。學會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進而認知別人、尊重別人,與人互助合作,從而給自我建立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圍。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從求知中獲取快樂。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為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我們都需要心理學知識的幫忙。所以,認真學習心理學十分重要。

1、"觀察者偏見"——由於觀察者個人的動機和預期導致。通常,人們看到的只是、聽到的只是他們所預期的,而不是事實的本來的面目。大多數人都是有偏見的。要克服偏見,可透過加強團體合作增強相互的依靠感(感到對方存在的價值)和信任感,產生深厚的友誼。

2、“安慰劑效應”——個體對治療會產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導致的健康的增強。因此,在必須的情景下,個體心裡認為“我就應如何”,有時結果也常常會真的表現為“如何、如何”。

3、觸覺的妙用:經常觸控你所關心的人,並鼓勵他人採用恰當的方式經常撫摸你,既能傳遞愛,同時對你和他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處。

4、“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透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冥想時,人們的意識在自我的呼吸上,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能夠減少焦慮,個性時那些對環境中充滿應急的個體。它也許會導致其他型別的認知提升。

5、酒精(心理學好處上屬於鎮靜劑)的影響:一些人變得愚蠢、狂暴、友好、多話;而另一些人變得口出惡言和凶暴;還有一些人變得沮喪。短時光內消耗超多酒精會使中樞神經系統負擔過重。

6、“無組織資訊”的記憶術:自我以創造性的方式使用概念構成表象或構成句子或故事。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2

用了很長的時間終於通讀了《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更加欽佩這本書的作者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兩位先生,他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結合很多的心理學實驗,讓我再一次走進心理學深奧的.世界。

一、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

我們從出生、成長、成熟、衰老最後走到死亡的終點,我們學習數理化,學習生存的技能,然後掙錢養家、享受生活等等,這些都是靠我們作為生物化個人和社會化的個人在社會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行動實現的,但是我們瞭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行動嗎?

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科學,可以幫助我們在適宜的水平上客觀地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我們的行為行動。學習數理化之前,先學心理學,我們需要了解自己。

二、我應該早知道的知識:

1、早早期關懷

心理學的發展開始關注早早期嬰兒的健康成長,科學證明嬰兒期的孩子如果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撫愛,他的大腦的發育會更發達,他的身體的各種機能會更健全,長大後也會更自信和有力量(小白鼠實驗);

2、吃辣椒

兩個朋友同時一起吃辣椒,一個人高興的暢快淋漓,一個痛苦的呲牙咧嘴,我們常常會笑話那個不能吃辣椒的人,但是當你知道了這可能是因為他的痛覺神經強於他的味蕾神經,你還會笑話他嗎?

3、錯覺在影響我們的生活

知覺讓我們的感覺更加有序的辨別事物,但是當時社會的發展,各路神仙大俠在利用我們知覺上的錯覺,即虛擬環境給我們營造一個全新世界,我們的知覺在欺騙我們!

4、為什麼我醒了,夢記不住

我們常常聽家人朋友說,我怎麼就不能有個好的睡眠,一覺睡到天亮!其實人類的睡眠有自己的節奏,一般一個週期是100分鐘,在整夜睡眠中,我們會經歷4~6次這種100分鐘的週期,每個遞進的週期裡,你在深睡NREM的時間都會減少,而在REM睡眠(眼動期)的時間會增加。在最後一個週期裡,你也許會花1個小時在REM睡眠上,而我們的夢一般也出現在REM中。這就是我們平常感覺總在做夢而又什麼都記不得的原因。

三、心理學各個流派對我們的幫助

弗洛伊德作為心理學精神分析的鼻祖開創了人類對心理學領域的卓越認識,雖然心理學在誕生初期有點唯心的色彩,但是沒有人可以忽略心理動力學對心理學領域的貢獻。

繼心理動力學派之後,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主義等等流派從開始關注人的效能本和死本能等原始本能,逐漸發展到關注環境、主觀能力、我們的行動和我們頭腦的認知,現在的神經心理學更是利用對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和我們的腦功能密切相關,焦慮、抑鬱、失眠、甚至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等等可能都是腦神經的問題。

四、在學習心理學的道路上

在我看來,心理學個大流派從不同的側面以遞進的方式理解和認識我們人類自己,並幫助我們生活的更好!

心理動力學如同一把精準的手術刀,能一針見血地發現心理問題的病灶在哪兒和問題的嚴重程度,發現問題已經讓病體好了許多,但是淌血的傷口不可能自己痊癒,其他流派認知、行為流派等等就是上等的好藥,能在已經剔除腐肉的傷口上用藥、縫合並療愈傷口以期待痊癒。

我們從哪兒來,我們為什麼是現在的自己,心理動力學從出生及原聲家庭的角度告訴我們是誰?但是人區別與動物的進化歷程告訴我們,人類有非常大的自主性的學習能力和進步能力。

例如。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華生的經典條件刺激理論,讓兩個本無關係的客體產生聯絡以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喜歡學習和玩遊戲激勵);我們可以在認知方面用積極的框架思維方式代替消極的思維方式(對於病人,生存思維對題維持思維);我們可以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用積極的預言指導我們的生活。

相信自己,相信人類,我們在求知的路上一直勇往直前!用進廢退!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3

一提到心理學,我的第一反應是神祕難懂,然後是接著想到心理諮詢師這種職業,甚至有會閃現“變態”這樣貶義的詞彙,總之就是覺得深奧但又很好奇。讀了《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後我發覺,原來心理學也可以這麼幽默有趣且生活化,容易被非專業學生理解和接受。我想就其中的“戀愛心理學”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

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從我們出生就緊密相隨直到我們逝世。親人的疼愛,友人的友愛,情人的相愛都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感情。而對於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不管正確或科學與否,這都是個人的感受和追求的方式。

愛情的成分有三種:激情、親密和承諾。事實證明,激情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慢慢減少,而親密和承諾卻恰好相反,它們隨時間的增加而越來越高。但在學生時期的校園戀情,我覺得會存在以下一些誤區。

一、把友情誤認為愛情。有些同學不能真正區分愛情和與異性之間友情兩種不同性質的情感,然後會相互揣度彼此的心思,平白增加彼此的煩惱。

二、把愛情置於最高地位。有些同學完全沉溺於戀愛的甜蜜,時刻都想和對方在一起,甚至點點滴滴都為對方著想導致忽略了學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在大學時期,學生還是得以學習為主。如果彼此能在這個關鍵時期努力奮鬥,那麼畢業後走到一起的機率就會更大,未來也會更有保障。

三、跟風式的戀愛。有些同學看到周圍的人都戀愛了,然後認為自己也不能落後,所以就隨便找個人滿足自己寂寞的心理,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面子。但這種戀情不會長久,因為沒有投入自己真正的情感。四、片面化的戀情。有些人會因為對方出色的外貌或者優越的家庭條件而產生戀情。這種戀情也會很短暫,因為他們看到更好的人後移情別戀的可能性極大。相比較之下,我認為校園戀情都比較單純,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珍惜。

兩個陌生人為什麼會相愛?在心理學上把相愛的原因分為三種:有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和有原因的愛。在我看來,無條件的愛才是最高境界。眾所周知,建築界才子樑思成和才女林徽因之間的愛情一直被傳為佳話,讓我印象深刻。樑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淡淡回答:“這個答案很長,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這簡短的對話卻感人至深,讓人感受到彼此的深情和長情。而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身邊一直不乏追求者,和英年早逝的詩人徐志摩為她寫詩對她熾熱的愛相比,我更欣賞哲學家金嶽霖對她默默溫存一生的愛。他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寫了一副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表達了林徽因在他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最後金嶽霖先生也終身未娶。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出一種超脫凡俗的襟懷與品格。這使我想起了柏拉圖的那句話:“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正因為金嶽霖先生對林徽因這份一生無條件的愛讓膝下無子無女的他在晚年得到了林徽因子女周全的照顧。

愛情除了年少時的激情、愛慕和溝通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得起平淡的流年。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經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也讓人唏噓不已。雖然婚後他們在撒哈拉沙漠只生活了六年因為荷西出海捕魚不幸逝世,但這六年卻是三毛生命中最充實最幸福的時光。因為他們彼此珍愛著對方,也喜歡在沙漠那樣樸素簡陋但卻溫馨美好的生活,恰如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坎坷卻足以刻骨銘心一生。

每個人都有愛人和被愛的權利。有人說:“白頭偕老這件事其實和愛情無關,只不過是忍耐……但忍耐卻是一種愛。所以,真正愛你的人,其實就是願意一直忍耐你的人。”我同意這個說法,其實在很多事情中愛和包容是關鍵。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在關鍵時刻卻很少能做到。因為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所以從古至今這句“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才顯得如此彌足珍貴。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多懂點心理學,可能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讓相處變得更簡單。

心理學與生活讀後感4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教授埃裡克森曾說過,“心理學有個短暫的歷史卻有著漫長的過去”。心理學古已有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但是真正把心理學提高到科學的位置來研究,卻只是從馮特開始。馮特建立了第一個科學心理學實驗室。是在1879年,因此歷史很短暫,所以說,心理學早就存在,但研究卻只是近百年來的事情。所以說心理學有著漫長的過去。從十九世紀末,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所以“心理學有個短暫的歷史卻有著漫長的過去”,儘管如此,心理學發展至今,內容已經極為豐富。為了對心理學有全面的瞭解,我選擇了這本國內外著名的讀物《心理學與生活》,該書的作者是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心理學與生活》是一本優秀的、經典的心理學教科書,這本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絡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許多同學都在讀它寫它,可是人們對它的熱情從未減少,這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裡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讓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我,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這本書共有十八章,主要介紹了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學習與行為分析、智力與智力測驗、理解人類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過程與關係、社會心理學與社會文化等內容。而且書

中還詳細包含了由600餘條詞彙及解釋構成的“專業術語表”、20xx餘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人名和主題索引”,讓讀者體會不同的閱讀樂趣。 “寫一本學生喜歡讀的教科書,他們可以通過它學到心理學眾多領域中激動人心的和與眾不同的內容”,“使之成為當今心理學的最新的、最準確的、最能被理解的論述”這是作者對讀者說過的一段話,道出了他們寫這本書的目標。

該書序言提及心理學所涉及的方面滲透於各個領域,內容豐富,是現代生活中人們最廣泛涉及的主題。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學,告訴我們為什麼學習心理學以及學習心理學的目標,同時對歷史和當代的心理學觀點做出對比,對未來心理學的發展充滿憧憬。

第二章介紹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提出要科學且客觀,遵守道德,信任理解,心理測試的行為觀察法和自我分析報告等諸多方法。

第三章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要想了解心理學需要從生理上客觀的認識人和動物,掌握必要的生物學知識,感性加理性透徹的體會心理生理的聯絡。

第四章感覺,具體介紹人體感官對心理變化起著很大的作用,分析介紹我們平時感官給予我們的資訊。

第五章知覺,人體本身對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應,給我們提出一個形象的問題“你如何接住空中飛行的球?”

還有很多章節例如第六章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第七章學習與行為分析,

第八章記憶,

第九章認知過程,

第十章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十一章人的畢生發展,

第十二章動機,

第十三章情緒、壓力和健康,

第十四章理解人類人格,

第十五章心理障礙,

第十六章心理治療,

第十七章社會過程與關係,

第十八章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這裡我不再一一每章的內容。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到心理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心理源於我們的本身,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能幫助我們逐漸產生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從中我們學會如何思考,心理現象和行為方式之間的聯絡。這本書不是百科全書,但是它能指引我們通向人們心靈之門的道路。書裡每章生動有趣的發問,形象具體的案例,名詞理論的分析與介紹,還有重點關鍵術語,無不閃耀著耀眼的光芒,這些都可以幫我們更好的學習心理教育這門專業。總之,這本《心理學與生活》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示,建議大家有機會去閱讀一下,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