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81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邊城》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1

短篇小說《邊城》,是聞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圍著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擺渡的依舊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舊吵鬧著。然而這一切正常的似乎令人發慌。或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安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依舊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裡,於是她就有了隱祕,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隱祕。這個屬於她的隱祕在她看來是甜美的,由於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著嘴笑,一副甜美歡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裡,每個轉變都佈滿著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像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終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漂亮的誤會。在安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著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溫和的渡頭,一切充滿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生活並不會由於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受過青春這個“漂亮的悲傷後”,生活仍要連續。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2

1999年6月,《亞洲週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對20世紀全世界範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說進行了排名,選出前100部作品。參加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內外的學者、作家。在這一排行榜中,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位列第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名列其次。而從單篇小說的角度來評的話,《邊城》排在第一。

初讀《邊城》是很懷疑,沒看懂這篇文章畢竟要表達什麼,有何現實的訓練意義,只覺的文章很美,大量的描寫文字營造了一個很浪漫的氣氛。那麼,為何這部小說在中國現在文學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可以從沈從文的寫作風格上入手。

浪漫,恬淡是沈從文的寫作風格,在陳從文的筆下,沒有苛捐雜稅,沒有地位等級,沒有剝削壓迫。他在《邊城》中所描繪的,都是人間最美的事物:漂亮的景色,凝重的親情,純淨的愛情,並把這三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如此純自然的景色,正是那些與世無爭人的生存境界,舒適,幽適。進入故事中看,所需塑造人物形象都是最純樸,最潔淨,最純本x的。清亮單純的翠翠,樸實熱忱的老艄公,豪放豁達的天保,秀拔出群的儺送。他們都不沾染任何雜質。天保和儺送都愛翠翠。他們採納唱歌的形式。這是多麼質樸。那歌聲中帶有的是多麼簡潔純樸的愛。而翠翠這個形象,也不是現實派小說中那種敢愛敢恨的婦女形象,她只有純樸女孩子的本源,她只知道自己要為愛守候,那麼純樸的等著儺送回來,而什麼親情與之的選擇,什麼難以取捨,她都難以定奪。而儺送的不歸又增加了令人惋惜的悲劇顏色,同時也增加了浪漫的因素。

所以,在本文中,在極力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這也是沈從文一貫的寫作風格。這篇文章寫作與三十年月,茶峒安靜的生活若和當時動盪的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的“世外桃源,這就是沈從文筆下的環境。它不像魯迅,批判現實。在沈從文的筆下沒有政治,只有人x的和善,漂亮的景色,淳樸的風氣,一切都沉醉在美妙之中。現在,人們在追求本源的文字,越來越喜愛迴歸本x的文章,因此,沈從文的文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邊城》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奠定了它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獨特地位。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3

邊城,原是一個叫茶峒的小鎮。那裡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所描述的地方。小巷、石板路、吊腳樓、揹簍以及酉水山歌,真的是天籟野趣,情韻無限。

在長長的旅途中,從鳳凰到茶峒,我有過一剎那恍惚,彷彿置身於沈從文文集裡。整個湘西,也就是裝在先生心頭的一本書吧。就在漫長的旅程使人孤獨時,邊城茶峒出此刻視野——仍舊古舊的老街,彷彿連時間也是靜止的。

穿過一個洞門,進入小鎮。青石道乾淨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在小鎮裡徜徉,沿著青石板的路順坡而下,不知不覺到了古渡旁,山崖上有沈從文先生手書的“邊城”二字。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雪白的雕塑。她,就是那個擺渡女孩翠翠了。先生寫道: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儼然圖景中一道風景。如今,她便真的成了圖景裡永恆的風景了。風景裡頭是一個沒有終點的守候。

一艘遊輪帶我們上了翠翠島。島上楊柳依依,花木環繞,奇石嶙峋。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個漂亮愁悶的翠翠塑像,眼神悲傷,長辮子在身後垂著,腳邊依著一條狗。等待?等待。這麼多年了,那個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是沒有回來。

《邊城》裡的文字是鮮活的,到處是潮溼透亮的湘楚景色,到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地悲傷,總是會觸及到某根脆弱的心絃。

接下來我們登上一艘小船順流漂下。水面很靜,好像感覺不到它的'流淌。巨大的兩架水車靠在岸邊,緩緩轉動著。這樣的安靜裡,彷彿能隔著一條江聽到水車轉動時的吱呀聲。

坐在船上,觀察水邊浣衣的女子,各色的衣物在水裡起起落落。還有水邊洗髮的姑娘,那柔柔的長長黑髮散在水裡,綢緞般光滑地飄搖。經過拉拉渡口時,觀察空中橫著一道鐵索,橫貫船艙。不需用槳,只需拉這鐵索,船就自然前行了。

沿途觀察水邊的吊角樓,一一呈現出陳舊的古色,有些斑駁。底下是石頭積累的臺子。但是大多是改造的,多不見當年風情,自是比不得鳳凰。

在這悄悄的水上,看四周青山環繞,岸上的人揹著揹簍在山道上匆忙回到,聽船槳有節奏地激起水波。什麼也不需想,這樣的時刻,已是靈魂最為沉靜的迴歸。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4

書香,是生命永恆的香味。一個人,若手頭、床頭、桌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是一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閒翻,或傾心細讀,或一笑看過,或反覆品嚐,芳香盈口,滿心餘香,而所得的,都是生命的意趣。

那一篇篇閃著才智火光的文章,為你的心靈,悄啟一閃閃門,默指了一條條路,讓你的生活豁然開朗,而這些,都是書對人的提升引領所致的。沈從文的《邊城》裡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意象與味道是那樣寂靜悽婉。

《邊城》裡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潔。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芳香。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憂死後翠翠無人照看,總操勞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怯。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當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於他太過的關懷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故事寫得這樣淡遠,骨子裡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麼的細而綿長,都以為我們是被時間照料的孩子呢,卻不知,等待在遠方的,是不能回頭的滄桑!然而,只要有盼望,就總會有明天的曙光。任歲月消逝,細數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裡變得淡遠而漂亮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連續下去了。大仲馬不是曾在《基督山伯爵》中如此作結:“請記住:等待和盼望!”

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難過的悲劇去看裡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覺,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麼漂亮的世外桃源,那裡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耀的大都市裡所沒有的,它好像一股細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多麼盼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歡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舊來往於溪間,那條黃狗也應當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召喚文學作品中的純潔而美妙的風景和人情,期盼它由“童話變為現實”。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5

雨後,我坐在陽臺,讀著《邊城》。

這部小說初讀之下,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閒適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裡行間的自然、美麗、詩意所吸引。讀著讀著,好像自己也融入了這個許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說開頭向我們呈現了那片安靜的自然風光,寥寥幾筆勾畫出翠翠和爺爺簡潔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歡樂和活力,然後便敘述了那個喧鬧的端午節,翠翠的愛情便是從這時拉開了序幕。

到了小說的後半段,看得我有些急躁起來。翠翠的愛情之路好像愈發坎坷了,就像京劇《三岔口》給人的感覺一樣,一件兩情相悅好事卻被一連串的誤會打亂,總也成不了。

船總的兒子大老、二老都喜愛上了翠翠,剛剛開頭競爭,大老的殞命卻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二老不再那麼堅決地要娶翠翠,船總開頭對爺爺有偏見,而爺爺的木訥和口拙也讓船總和二老對他產生了誤會。

小說接近尾聲時,一場暴風雨帶走了爺爺年邁的生命,或許,它也同樣粉碎了翠翠剛剛萌芽的幸福。在整部小說裡,最幸福的人應當是爺爺吧,這位帶著那個時代典型特徵的老船伕,他敬忠職守的在崗位上奉獻了50年,他擁有過平凡的妻子、可愛的孫女、幾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經受過妻子的死亡,女兒的離去。最終在對孫女的`擔憂中與那條渡船夥伴一起逝去。雖然一生清貧,但這也算是完滿的一生了。

讀完了《邊城》,我的心也變得酸澀、潮溼起來,不知是由於窗外不曾停留的雨點,還是文中的翠翠那飄渺的幸福。或許,二者皆有吧。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裡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淒涼和哀傷。我本不是什麼易動感情的人,卻在這個昏昏沉沉的陰雨天,由於這個簡潔的故事,生出了想哭的衝動。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悲劇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殘缺。《邊城》就是如此吧。“這個人或許永久不回來了,或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的結尾似是給了些盼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勸慰,讀起來有些悲傷和無奈。

合上書頁,我不禁遐想,假如沒有那場暴風雨,假如爺爺不那麼木訥,假如大老沒有死,假如翠翠主動一點,甚至,假如這個故事發生在這個時代,那麼,她現在該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假如,翠翠便不是原來的翠翠,邊城便不是這一個邊城。

文末,那座在暴風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築起來了,好像是在告知讀者,雖然那場暴風雨中逝去的許多東西已經回不來了,但風雨過後,活著的人還是要連續生活的。 《邊城》讓我品出很多對現在生活有裨益的道理來,比如溝通,比如頑強比如……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6

《邊城》雖然有著悲劇性的結局,可那結局未嘗不是悽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貼切。城內鄉民的淳樸是一種美,不諳世事,與世隔絕是一種美,與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種美,民風習俗是一種美,地理風貌是一種美,頑強樂觀是一種美,真摯純真的初戀是一種美,忠貞不渝的堅守是一種美,不顧其他的痴情等待亦是一種美……

文章無處無美,到處皆美,這更是沈從文內心深處對美的寄予和追求,亦如陶潛所作《桃花源記》一般,將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純真、美妙的歌頌均寄於此,只是比起《桃花源記》,更平添了一份哀痛,一份盼望無法實現最終湮滅的無奈傷感。追溯過往,追溯那個城外紛亂的年月,寫此文只是為了安靜內心擔心和混亂,喚起塵世的純真,喚起塵世對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時常不解,在其那個硝煙充滿的年月,如何讓心那般心如止水,這種超然物外,心清澈如鏡的品性如何保持?況那番年月,寄亡國之恨於這般安靜的文字中,引人細細品嚐,急躁琢磨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靈?多麼高深的人生境界?多麼純潔的塵世淨土?聯絡今日,很多人生活在慾望的桎哠中,受盡金錢權勢的牽制和誘惑,他們終日思考著如何穩居其位,如何爾虞我詐,如何勾心鬥角,他們心中沒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對美的審評標準。他們內心渾濁,全身佈滿著讓人嗤鼻的惡臭,他們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對美的追求。縱然將沈先生嘔心瀝血的作品捧之當前,唯恐只是照舊“羞見於劉郎才氣”。

彼之美,鑄成人之美,心之美,純之美,則萬物皆美。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7

昨晚看完了《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裡似乎有點堵。慶幸自己生活在今日——一個可以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舒適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為邊城的一員,呼吸著那裡純潔的空氣。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奇吸引,中間隔著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漂亮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舊從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怯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面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落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著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和善、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給予他的侷限性。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衝突、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最終,老船伕帶著一生巨大的圓滿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其次條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嗎?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莫非不是中國幾千年來每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莫非不是千百年來很多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著千山萬水、隔著一部厚重而困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盼、值得憧憬,由於,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憧憬。

突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著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由於想到了翠翠。

《邊城》心得體會範文8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無疑是漂亮的,悄悄的漂亮好像最能夠顯示出它的高雅。鬱鬱蔥蔥的山,清清淨淨的水,在他的筆下彷彿這山水風景也都是活的一般,那麼有生氣,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特別和諧的環境,而故事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靜靜地發生了。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用抒情詩一般的語言,江南女子般細膩的情思,加之最經典的哀愁,混合出一片矗立與混沌社會中的世外桃源,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書中呈現了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安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安靜中難以抹去的'孤獨和談淡的淒涼。祖父年逾古稀,翠翠情竇初開。在一次賽龍舟會上翠翠邂逅了儺送,兩人一見鍾情。巧的事,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愛翠翠,並先一步託媒人提了親。當兄弟倆知道愛上同一個姑娘時,並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需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於是他們公正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帶著失戀的悲傷遠走他鄉……

一切都很簡潔,一切都很平常,正由於這些具有美妙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寧靜和平的空氣。讓每個讀者在字裡行間呼吸到山裡的空氣,摩挲到溪邊小鎮的淳樸民風。也正如沈從文自己所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美麗’,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辦法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字,被一件一般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沈從文正是用他酸甜合度的語言帶領讀者遠離城市的喧囂,走進那尚未完全被現代文明所摧毀的秀麗之地,去領會那淳樸的民風民情。

然而最終的美妙只能存留在記憶裡:天保不幸觸礁身亡,儺送難以抹去心裡的哀思乘船下了桃源,祖父年事已高再加上心情鬱悶,也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裡赫然去世,只留下翠翠一個人孤獨地守侯在古渡頭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個人或許永久不回來了,或許明天回來!”這種安靜中的淒涼是何等的熟識,又是何等的不著痕跡,讓人微笑著流出淚來。或許生活原來就比一切挖空心思的臆造更讓人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