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6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懲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懲戒心得體會

懲戒心得體會1

多少年來,教師懲罰不聽話的孩子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作為我們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哪一個不是從小在父母和教師的“棍棒”之下成長起來的?我清楚記得小時候家長會以誠心誠意的口吻請求我的老師:“李老師啊,孩子不聽話就辛苦您使勁打,要一直打到聽話為止……”老師是真的聽取了家長的意見。但是我很感激我的家長和我的老師,是他們精心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健康完整的我。

後來,不知是誰提出所謂的“賞識教育”,說什麼“好好子都是誇出來的”,孩子在家要父母誇、爺爺奶奶誇、姥姥姥爺誇、七大姑八大姨誇,在學校要老師誇、同學誇……我認為這些言論都是沒有科學的理論依據的,但是很多家長都信以為真了。您試想,一個孩子整天被誇讚聲音包圍著,他的心智慧健康地發展嗎?他們得到真正的快樂嗎?他們能獨自承擔現實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壓力嗎?他們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祖國棟樑之材嗎?他們一旦在校遇到挫折或者被老師批評就會抑鬱,就會尋死覓活,更有甚者,家長會追到學校問責教師,甚至毆打老師……這樣荒唐至極的事情屢見不鮮。導致廣大教師們整日“提心吊膽”,不敢充分自主管理學生,生怕給自己招來“禍患”……這一切都是不良教育風氣造成的,為什麼會有這些不良的教育風氣呢,因為教師的手中沒有了“戒尺”,教師說話變得不“硬氣”了,教師儼然成了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了。

20xx年12月23日,教育部頒發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則中明確規定了中國小校及其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對於廣大教師朋友來說,真是“教師擁有懲戒權,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針對規則的頒佈,我表示贊成。這條規則讓廣大教師朋友在行使懲戒權時有據可依,有法可依。而且此規則所稱的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由此可見,規則的制訂是以為了“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行為”而制定的,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但是“懲戒”不等同於“懲罰”。我認為“懲戒”的重點應該落在“戒”上,是教育者通過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或者方式讓學生引以為戒,“戒”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而“懲罰”的落腳點是在“罰”上,如體罰、變相體罰、身體上的懲罰和心靈上的懲罰等。

規則的第十二條中也做了明確的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有下列等八條不當行為”。這也是在給“懲戒”與“懲罰”之間劃出了一條清晰的分界線。我們廣大教師在行使懲戒權時也得嚴格把二者區分開來,不要混淆二者。

就算教師對規則的內容爛熟於心,那麼在行使懲戒權的時候就不會再一次的“引火上身”了嗎?是否會有家長為了護短再一次的“強詞奪理”呢?比如把教師對孩子的“語言勸導”說成“當眾侮辱”他的孩子,把教師讓孩子做的“書面檢討”說成是對孩子的“千字文變相體罰”等。

從這一點出發,我覺得在規則正式執行前還得扭轉家長的育兒觀念。要讓家長明白老師都是全心全意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才這麼做的,要讓家長明白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要遵紀守法,孩子從小更是要有規則意識、法治意識,自己孩子在校違反了校紀校規就要按照規定進行懲戒,孩子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起應有的責任。“規則意識”“法制意識”不僅要深入孩子們的心靈,更要讓它深入家長們的心中。這才是教師能夠有效順利行使教育懲戒權的可靠前提。

規則中的第四條說到“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其中“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這句話讓我想到了一個影視片段,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老和尚帶著小和尚過著安靜的生活,一天小和尚在水邊玩耍,看到青蛙,就把一塊石頭綁在青蛙的身上,看到青蛙掙扎游水,小和尚開心極了;小和尚看到小魚,又把石頭拴在小魚的背上,看到小魚艱難地遊著,小和尚開心極了;小和尚又看到一條小蛇,又把石頭綁在小蛇的身上……老和尚在高處的岩石上打坐,目睹了小和尚的一切,卻沒有說話。

晚上小和尚累得呼呼大睡,老和尚用一塊十來斤重的石頭綁在了小和尚的.後背。第二天小和尚醒了,揹著大石頭太沉,請求老和尚把石頭解開,老和尚問小和尚:“難受嗎?”小和尚說:“難受。”“那青蛙、小魚和小蛇呢?”“和我一樣。”……

老和尚命令小和尚:“揹著你身上的大石頭上山去解救這三隻無辜的小動物,如果有一隻小動物因你而死,你的心裡會永遠揹負著一塊大石頭。”最後只有青蛙奄奄一息,生命尚存,小魚和小蛇早已死去。

小和尚因為自己的頑劣讓小動物無辜送命,自己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譴責,他坐在一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這是他人生第一次深思。這場深思直達他內心的裂變處。

老和尚是多麼高明的智者,他是我們教師的榜樣,他在小和尚犯了錯以後“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小和尚)過錯程度相適應”,達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這是正確有效運用教育懲戒權達到的良好效果。

教育不是萬能的,沒有懲戒的教育的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是需要懲戒的。教育是一門藝術,而教育懲戒權又是教育中尤為特殊的一部分,既要遵循教育規律、規則,又要靈活運用、重視實際方式與方法。學校和教師要會用、善用、慎用教育懲戒權。我們堅信,在社會、家長的配合下,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

懲戒心得體會2

教育部頒佈《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這可以說是教師們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規。長期以來,教師們最頭疼的就是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一旦和孩子的家長產生理解上的矛盾,那麼就很可能讓教師處於弱勢的地位。

這部《規則》詳細的規定了能夠實施懲戒的具體情況,同時又對教師嚴厲禁止的行為,做出了非常細化的規定。《規則》既充分保證了教師的權利,也充分保證了學生不受到體罰以及變相體罰。

個人覺得在這裡面對於罰站的時間的規定,體現了一種人性化和嚴謹性。既可以對孩子起到懲罰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為過度罰站,引發孩子健康上面的風險。有了具體的時間規定以後,如果教師按照時間規定對孩子進行懲罰,孩子出現了暈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狀況。在責任劃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鬧。

可以讓教師,真正做到,慎用懲戒,敢用懲戒,擅用懲戒。

同時,家長也不用擔心,教師懲戒孩子的時候會用體罰的方式,因為相關的規則已經明確規定了教師不能採用的懲戒方式:

1、嚴禁擊打、扎針。這意味著戒尺,教鞭等,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懲戒教具,正式退出歷史舞臺。2、嚴禁過度罰站、機械抄寫。這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又呼應了教育部之前關於禁止機械性重複作業的相關規定。3、嚴禁辱罵。教書育人,如果對學生採取人格上的辱罵,那麼這樣的教師妄為人師。這是對教師個人道德上面的規範。4、嚴禁連坐。因少數人而懲罰全班這種心理上的壓制性懲罰,損害公平性,也傷害同學團結,被禁止。5、嚴禁因為成績懲戒學生。進一步貫徹鼓勵教育為主的教育方法,呼應減負政策。6、選擇性懲戒。維護了教育公平。7、指派他人懲戒。避免教師借刀殺人式的懲戒行為,避免實施懲戒的學生心理畸形發展。8、其他一切損害孩子身心的方式。為整個法規留了一個可控空間。

本人為這部《規則》的頒佈送上一個贊,它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行為,也保護了孩子的利益,既貫徹了減負的政策,也維護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條文中的一些細節,體現了規則設計者的智慧。也為現在比較緊張的家校關係,起到了調停的作用。相關部門也可以根據這部規則,在矛盾發生的時候,做出更科學的判斷,採取更有效的措施。

懲戒心得體會3

心懷慈悲,高舉戒尺

一場球賽要想精彩絕倫,除了運動員精湛的球技、觀眾的文明觀戰,還需要裁判的準確執法。正是裁判對比賽規則的嚴格執行,才能保證場上運動員最佳狀態的發揮,該吹哨時就吹哨,該亮牌時就亮牌,甚至可以罰下場去。懲戒恰恰是為了讓比賽更精彩。

人生如賽場,既有硝煙瀰漫的競爭,也不乏波濤洶湧的暗戰,

雖不說是頭破血流、你死我活,但也是你爭我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越是充滿競爭的地方,思想彙報範文越需要懲戒的存在,沒有了規則的參與,一盤散沙,甚至是烏煙瘴氣都在所難免。

曾幾何時,隨著國門的開啟,西方的許多教育方法蜂擁而入,不僅衝擊了幾千年的傳統教育,而且也帶來了社會思想的不斷髮展。面對琳琅滿目的教育思想,我們的教育界一時間真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錯覺,於是賞識教育大行其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標語張揚在校園上空,保護孩子的天性成為縱容嬌慣的藉口,無私地愛護成為"小皇帝"們的庇護傘,發展的眼光成為學生任性妄為的障眼法。戒尺的悄聲消退,恰恰是飛揚跋扈的粉墨登場;懲戒的眾人喊打,恰恰是無視規則的肆意生長;教師權威的顏面掃地,恰恰是目空一切的橫行無忌。

當我們感慨"巨嬰"的橫空出世,當我們悲嘆"啃老族"的層出不窮,當我們哀傷"精神缺鈣"的難以理喻時,是否想過,高懸在教育頭頂的那把達摩克利斯劍的隕落,恰恰是許許多多教育怪相誕生的緣由。

環顧我們的周圍,蔑視規則者有之,逃脫責任者有之,心理脆弱者有之……儘管不能把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歸罪給教育,但是缺失了懲戒的教育變得軟弱無力卻是不爭的事實。今日的問題青年,今日的柔弱中年,今日的蠻不講理的老年,多年以前,他們可都是在接受教育的少年啊。懲戒不是萬能的,全面的沒有了懲戒的'參與,教育成為了蒼白的說教,成為了"濫好人"的愛護,成為了"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混日子。

曾經,我們是那麼厭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式教育思想,我們是那麼厭惡"道貌岸然"的學究式的師道尊嚴,我們是那麼厭惡"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等級森嚴的依附關係。於是我們迫切地希望打倒這一切,希望引入西方的教育思想,希望用國外的教育方法改造我們的教育,希望在教育上的"不破不立"。然而,你方唱罷我登場,看似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教育,如果眼中無"人",那終將是一種失敗的教育。"過猶不及"的古訓恰恰在說明任何事物都應"有度",將所有的懲戒視為"封建餘孽",直接導致的就是"斯文掃地""規則殆失"。

當然,懲戒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育的萬能法寶,它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種,我們在承認它的價值和功能時,也沒有必要將其推崇到無上的地位。適度是懲戒的必備條件,失去了這個條件,懲戒就可能淪落為"濫施暴力",成為"喪心病狂"的代名詞。

理想的教育懲戒應該是什麼模樣呢?不由得想起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想起他手中的那把戒尺,"有,但不常用","有"說明了懲戒的存在,"不常用"說明了適度的必須。歸根結底,教育懲戒的目的不在懲罰,而在引以為戒,而在教書育人。

給我那把戒尺吧,我會把它輕輕打在犯規學生的手掌,然後師生會心地相視一笑,有真誠的關愛,更有嚴厲的督導。

懲戒心得體會4

《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主要是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規定了學生和老師的相關權利和義務,也能進一步地保障和規範學校制度,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法治社會建設一部分。並且教育懲戒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自身發展和進步,今後我們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累經驗,以立德樹人為本,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懲戒心得體會5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佈《中國小教育懲戒規章(試行)》(以下簡稱《規章》),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專心學習《規章》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老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詳細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熟悉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援、協作學校、老師教育和管理,對規範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章》規定和授權範圍內,充分徵求家長意見,協作制定適合學生進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範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老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並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樂觀協作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章做好心理打算,共同努力製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章(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老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老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日,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勸說”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假如一個老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老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老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協作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頭,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懲戒心得體會6

馬上到了開學的日子,伴隨著開學,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也將實施。過去,老師們面對頑劣的學生簡直是束手無策,因為中國小生屬於未成年人,老師對他們只能說服教育,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他們,所以,有些孩子變得有恃無恐,對老師、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不當一回事。因為對孩子的教育手段貧乏,或是一些家長或教育專家對孩子太理想化,所以搞得老師在教育學生時經常畏手畏腳,不知所措,學生也看出了老師的短板,所以造成一些孩子公然挑戰老師的底線,甚至課堂叫板老師。在家長、教育部門和教育專家的合圍之下,越來越多的老師變得佛系,尤其是班主任越來越沒人願意當,尤其是農村國中學校。

老師們總幻想有那麼一天,可以放開手腳的管理教育孩子,能夠痛痛快快地指出孩子的對錯,痛痛快快地把犯錯孩子教訓一頓,並且教訓了孩子之後,孩子家長還要向老師道謝,說聲對孩子教訓得好!在期盼中,老師終於等來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在這份規則中明確提出教師對違紀的學生可以適當懲戒,並且制定了具體的懲戒辦法和細則,讓老師操作起來更容易上手。當然本規則也給老師劃了紅線,有些是絕對不能碰觸的,否則可能會丟掉工作甚至觸犯刑法。

我作為一名農村一線老師,也把《中國小教師懲戒規則(試行)》學習了幾遍,總體對內容規定還是比較滿意的,最起碼以後在處理學生犯錯的時候有了依據標準,不是老師在孤軍奮戰了。尤其規則中明確提出教育部門在處理師生矛盾時一定要弄清楚原因,不能總把板子打到老師身上,老師無過錯的,不要枉加追責,學校、單位也要合理和家長協調好關係。這些規定讓老師看到了教育學生的希望,希望好的.檔案能夠認真、合理的執行下來。

不過,也有老師表示擔憂,因為檔案規定有些地方仍然模糊,令老師不好把握,尤其是一些這樣的詞語,如“適度懲罰”,究竟什麼是適度,老師恐怕把握不準,萬一把握不準有可能招致災禍。也有老師表示,這些懲戒手段對於那些不經常違紀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震懾,但對於那些特別頑皮或思想有問題的學生來說,基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因為有些學生就像磐石一樣,無論老師你們要求什麼、讓他做什麼,他就是不配合、也不去做、也不遵守,看你老師奈他何。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依然沒有管理他的辦法。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老師對他們不思想教育?我要說的是:但凡說服教育對這樣的孩子起作用,老師也就沒這麼難當了!在本懲戒規則中也有規定,特別頑劣、屢教不改的學生可以責令轉學或送入工讀學校,這對城裡學校來說還是可以操作的,城裡學校可以把這些調皮不知悔改的孩子送到農村學校去,但農村學校的經教育不改的孩子又送到哪裡讀書呢,城裡學校能接收他們嗎,若他們無學可上,控輟保學還要把他們勸返回學校的。至於把他們送到工讀學校可能短時間內無法實施,因為工讀學校數量實在太少,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的。

懲戒心得體會7

近段時間,任課老師反映學生在上音樂、品德等副科時不能認真聽講,總在下面寫作業、聊天,批評一下,收斂兩分鐘後就又犯了,身為班主任的我,聽到學生這樣的表現覺得很沒面子,首先作為班主任,這是我的失職,為什麼學生在我的課上一個樣,在副科上又一個樣,是我沒樹立起他們重視每門功課的意識,長此以往他們會少學很多知識。於是我下決心要整頓一番。

早上第一節語文課,我先對同學們做了思想教育,分析每門課的意思,也把任課老師的意見說給他們,這算是打了下預防針。結果第三節科學課,就有人來告狀。說有人在科學課上又寫作業,結果一審,這個揭發那個,那個揭發這個,連帶一群人.主要是為李成龍寫同學錄,真是大肆無忌憚了。

下午課是體育,計算機課,既然他們不能認真對待這些功課,就讓他們體會一下不上的感覺。第一節課我來到教室,說:“同學們,把桌子上的東西全收起來,什麼也不留!”他們還有一臉迷茫說:老師,要幹嘛?“我不搭理他們,收拾好後我問:“今天科學課為承龍寫同學錄的起立,今天為他傳同學錄的起立,課上看課外書的起立,說了任何一句與課堂無關話語的起立。”結果令人歎為觀止,35個人,站起來30個人。我請他們坐下,說:“同學們既然不願意上這些課,覺得‘痛苦’。今天你們跟老師一起‘幸福’,在班上玩,書已經收起來了,現在你們可以盡情的玩,就一條,不準學習,幹什麼都行。”於是我不在說話,就坐在前面批改作業,完全無視他們,可想而知的是他們做在哪一動不敢動,就那樣乾坐著,一節課,兩節課,我就不搭理他們,看他們那無所事事的樣子,我相信一定痛苦極了,他們甚至開始偷偷看書,發現後我提醒他們不準做和學習有關的事。只能無奈的乾坐著。其實我也在想犧牲這兩節課值不值得,但是想想,以前每次都怕浪費他們學習時間,只是批評了事,結果上課越來越不認真。假如不認真的上課一學期,一學年……我相信少學的知識遠遠不止這兩節,然而改正態度後,相信是受益終身的。我以前總是長篇大論的批評,今天我一句也不指責,看他們的樣子我知道此時是“無聲勝有聲”。快要放學的時候,我說:“如果明天還想和我一起在這‘幸福’的,我繼續陪著你,不想跟著我幸福的,你的'跟我寫份600字申請,申請你要上課。”

我本來還擔心他們一聽說寫東西,就打退堂鼓,結果第二天一進班,就交了20多份,寫的都很認真,並且是情真意切,反思道像這樣的“幸福”他們一定銘記在心,但希望永遠成為回憶,想好好上好每一節課。我不知道他們能堅持多久,但我相信,上好每節課,認真對待每節課的意識,已紮根他們心中。

週末聽劉良華教授講到懲戒教育,說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懲戒教育,我是很同意這個觀點的。當然會運用好懲戒教育的老師只是一般水平老師,會賞識的老師才是教育高手,我更願意在大部分時候來賞識他們,希望在不斷的實踐中,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懲戒心得體會8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促進學生一時的進展,不只是以學生暫取得好的卷面成績為依據,更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進展,讓學生離開學校後,依舊有潛力可挖。同時。我們是效勞社會,效勞社會家庭的行業,我們還應當注意以效勞社會為本,以家長對子女教育要求為本。

作為一個社會人,教師也應注意自身的進展,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究,創新,不斷拓展自己的學問,提高自己的力量,提升人格的魅力。這不僅是作為個體人的進展的需要,也是為了學生的全面可持續進展的需要。在當今學問和資訊迅猛進展的時代,教師這一特別的社會角色,更要追求自身的不斷進展,才能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學問、力量、創新精神等作為一名教師,自己還有許多的缺乏。以前總認為只要讓自己的學生成績提高,家長滿足自己的教學,對自己有一個好的評價,學校認可自己的教學成績,自己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好教師了。聽完講座,感覺自己離做一位好教師還存在肯定的差距。與此同時,自己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是一位負責教學的治理人員,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自己需要學的東西還許多。假如自己所帶團隊的教師沒帶好班,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自己沒有當好教師的教師,沒有查詢到更好更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手段去引導教師的教學。

大多數人認為當一名國小教師很簡單,但假如你想成為一名受人敬重、寵愛的教師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現在大多數的教師還是以傳授學生學問,以學生的成績為槓桿來衡量自己的成績,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教師。但通過聽完講座,才使自己明白了怎樣做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好教師。像李雲曉講的許多教師教育學生錯誤的例項當中,自己也曾犯過類似這樣的錯誤,例如:學生沒帶作業會認為是他沒做;上課學生不留意聽講,會吼學生;時常把學生當成裝學問的桶,對講的新學問盼望學生一次全部把握,學生把握不了自己很生氣。我想通過此講座後,肯定會選擇一些更奇妙的方法去教育引導學生,使自己與好教師距離。

說了這麼多,也想說幾句通過此次講座另外的一種感想。我自己認為每一位站在講臺上講課的教師,還是都想成為受人敬重的好教師的,為什麼咱們的教師把自己的學生教出了成績,自己還是不夠優秀呢?那就證明白我們大區域性的教師並不是師範畢業,對教學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對行業熟悉不夠專業,心裡對什麼才是真正優秀教師的`標準不夠明確,沒有目標自然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每個教師就按自己心裡目標向優秀教師邁進。

什麼是師德,師德的力氣又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考教師資格證要考心裡學、教育學,可有誰真正理解教育學、心裡學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現在真的感覺自己好比是井底之蛙,只看到了自己頭頂上那一片天空,總對自我的成績很滿意,不明白樓外青天,人外人的道理。可能我的觀點有點以偏蓋全,但聽完此講座真是這種感覺,心裡想,假如自己能多學點其它方面的學問,我帶的學生就更棒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就更高了。

通過聽完此講座,我想自己以後無論是在教學生方面還是與教師溝通溝通方面,多采納例項去說服教育,多換位去思索問題,對消失的問題要做到不急不躁,急躁解決。我的學生和我一起工作的教師都是一顆顆珍寶,我要努力去做好我的學生與教師們這條一般的繩子,讓我的學生與教師們這些珍寶都能越來越閃亮。

一個人只能做好一件事,我想我們新洲這一撥人定能做好一個大的事業。我們從現在開頭就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培育自己一些良好的習慣,心裡有一個堅決的信念,信任教育的力氣,本著‘立足本職,對每個學生負責的態度,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真正優秀的教師。

懲戒心得體會9

是什麼讓懲戒成為公眾非說不可的話題?是什麼讓責罰成為教育的隱痛?又是什麼讓懲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當教育被過度關注時,可能更多給予美好的期許,當然也可會成為眾矢之的,千夫所指。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教育本身應含有褒義,“傳道、授業、解惑”,傳什麼道?人文的精神、文明的開化之道;授什麼業?能夠自主立足社會發展自我,並且推動社會進步的基業;解什麼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明朗下的困惑。期許教育真、善、美的田園,在這個田園裡,教化成為一種時尚之風,薰陶潤澤心靈的幼稚。對於有損真、善、美的個體,採用懲戒,使其向善美好是必須的。孟子言:“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怨殺者。”所以懲戒取乎正道而罰之,懲戒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自覺意識的增加,而不是進入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中,欲罷不能,老師和學生成了敵對的雙方,這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懲戒是教育的方法、手段而已,一旦濫用就有可能改變教育的性質。可以說懲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進步的,我們管理學生也是為了不管,使其自覺的,而不是越管越多,當下教育負荷越來越重,就是管的太多的緣故。管的太多,管得太死,所以讓懲戒越來越顯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教育裡,懲戒是沒有辦法時才考慮要不要用的辦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法,這是懲戒在教育中的尺度。這是教育的威嚴所在,而施教者把威嚴拿來經常用,則威嚴掃地,也便會激起學生的對抗。老子說“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教育的威嚴又怎能輕易使用?

好的教育“悅其神而忘其形。”不好的教育“勞其形而乏其神。”教育行駛在“悅神忘形”的王國裡,懲戒只是鏡花水月,其意境也是那樣的美好。教育行進在“勞形乏神”的籠子裡,懲戒將湯湯流淌,因為只有懲戒才能壓制學生取得暫時的投入與成績。

常言道:“有力吃力,有技吃技,有智吃智。”由“力”向“技”再向“智”,便是“人往高處走”的含義。作為教育應當定義在智的層面上,什麼是“智”的層面?《易經》有言:形而上學謂之道,形而下學謂之器。孔子也說“君子不器”。教育也一樣,不要在小的層面上糾結,要有大的眼界和胸懷,教育不是和個別暫時不上進的學生對著幹。孔子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易經蒙卦》說:不是教育者主動的去苛求,受教育者學習的,是受教育者,主動向教育者學習的,教育者可以再3的告誡受教育者,但是如果受教育者不改的`話,那就不要再跟他說了,這樣才是有利於貞正的。就是對待“頑固”受教育者的態度,這其中也不含有懲戒的意思。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是教育的原理。“既知教之有所興,又知教之有所廢”,可謂智慧之師。“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預”,教育要以預防為主,不是出現了問題,然後圍追堵截,濫用懲罰。“愚者畏果,智者畏因。”好的教育是我們的期許,更是我們從教者踐行的真諦。

懲戒是一把軟尺子,它的尺度在教育者那裡。一個自身素質不高,卻又希望得到“成績”與榮譽的老師,會找出千萬個理由來逼迫和懲戒學生,學生就是他利用的工具,而能讓懲戒披上“有益”的外衣,懲戒的尺度在這裡無端的放大,只要學生不惟命是從,那就肆意濫用。一個自身素質高的老師,總是和顏悅色,他做的是春風化雨的教育,對於懲戒很少用,而且能呵護幼小的心靈,收放自如。懲戒的尺度在他這裡才能真正的體現,這也是《大學》之中“為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的道理。

一個老師是正確的,他的懲戒之道就是正確的,一個老師不正確,他的懲戒道也不正確。

懲戒心得體會10

班級遲到現象總是屢禁不止,老師不得已執行“無正當理由遲到,遲到一分鐘,在教室內罰站十分鐘”的措施。我認為,這種適當的懲罰是正確且應當的。 教育懲戒指老師依據一定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懲罰為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老師將遲到的學生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形式懲罰學生,這並沒有違反教育懲戒的標準:其一,罰站不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學生的遲到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其二,在教室中罰站是在不損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學生的恥辱心受到一定衝擊,會使學生迫於恥辱而改正自己錯誤。正所謂“不知恥,無以正”,就是如此。 適當的懲罰能夠訂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但並不是全部的的懲罰都是正確的。當今,有的老師體罰學生,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也許是由於他們曲解了“嚴師出高徒”這種理念,讓學生在超出其體能範圍內跑步,在走廊等學生眾多的地方讓違規學生提著水桶扎馬步。這種教罰已經違反了教育懲戒的理念,甚至會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損害學生的自尊心,雖然達到了維護紀律的目的,但這只是用體罰來使學生畏懼,更正確地說是馴化學生,而不是教化學生,這是萬萬不行取的'。

適當的懲罰應因人而異,孔夫子曾說過“因材施教”,而懲罰學生也應該“因人行罰”。有的學生,不當心犯了錯,不應進行過重的懲罰,否則會打壓到這種學生的樂觀性,使得他們“破罐子破摔”,這是不正確的。但有的“頑固分子”,屢教不改,適當地加大懲罰力度也未嘗不行。假如對於一個頑固的學生,不加大力度訂正他,就浪費了教育懲戒的存在。 懲罰,是為防止一個人走向不行訂正錯誤的最後的防線,但不應該將其死死地收縮,而要留足適度的空間,讓被懲罰之人進行自身的救贖,這就是適當的懲罰。

懲戒心得體會11

作為家長,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明白懲戒的背後應該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誠的關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我們認為懲罰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會傷害人,實施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前提,適時、適度、得法,只要抓住實施懲罰的時機。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實施懲罰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孩子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最能讓孩子刻骨銘心,希望老師只要把握好懲罰的量,要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而異。對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孩子,易採用溫和式的方法;對脾氣暴躁,自我意識差的孩子,應採用嚴厲式的懲罰;對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易採用談心式的懲罰方法。在實施懲罰時,要講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讓孩子能體會實施懲罰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懲罰。

每一位家長都會信任老師,也會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只有師生之間心靈的默契,彼此將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設人的靈魂的偉大工程。

家長學習《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3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佈《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範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範圍內,充分徵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髮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範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並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懲戒心得體會12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範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麼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餘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後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願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複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並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於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範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懲戒心得體會13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懲戒權成了熱議話題。

的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由於片面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處於不能管、不敢管,動輒得咎的尷尬境地。由於缺乏保護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為學生管理問題發生了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都是處於弱勢地位,屢屢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學生家長無理取鬧,學校和老師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讓步。很多教師感到非常無助,甚至“談管色變”。《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使大家揚眉吐氣。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正確運用,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教師教育懲戒權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還是非常認可的,而且呼聲很高,普遍有些教師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真正為教師代言,以後懲戒學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氣壯,不再怕家長和公眾的說三道四。不過個人認為,教師對教育懲戒權,不要有那麼高的期望,教育懲戒權,並不是什麼尚方寶劍,也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1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育懲戒權有其特定的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可見,沒有具體實施細則的懲戒權,教師如何去用好是個難題,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因為懲戒失當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教師而言,並不是靠加持懲戒權就可以讓學生服你,即便以後立法允許教師可以使用懲戒權,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這也是每個教育人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育是出自於“愛”的, 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於“愛”的目的,並且事後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於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後果。

另外對學生的懲戒要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我們的古人說過“揚善於公堂,規過於密室”。這也應該是我們懲戒學生的準則。對學生懲戒儘量單獨進行,懲戒目的是教育學生遵規守紀,使其知錯能改。如果在公開場合對學生實施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容易造成師生敵對、衝突,或者學生乾脆“破罐子破摔”,越來越難管。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的學生管不得,教師的人身安危甚至縷縷被學生侵犯,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保證教師的人身安全。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因此,對於教師而言,還是用平常心來看待教育懲戒權吧!

懲戒心得體會14

1、個人認為及時展開對於學生家長的宣傳是實施《規則》的前提。習慣養成差的孩子根本原因在於家庭教育的落後,管要得法,愛要得當,警示家長對孩子切勿溺愛無度,學校或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問題,家長應積極配合老師改進教育孩子的方法,從而形成家校合力的良好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做為老師則要深刻理解w規則》內容,合理合情地應用《規則》,幫助“問題”學生糾正錯誤思想與行為,引導“問題”學生意識錯誤思想與行為的不良後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的願意糾錯改正。

3、希望學校進一步展開家長培訓工作,從事實案例,警示家長一味溺愛孩子所造成的慘痛教訓;給予家長一些與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方法指導。

4、懲戒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不是為了給學生造成痛苦,而是為制止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因此,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既要遵循規則的普適性又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斯金納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教育懲戒有其自身優缺點,它能夠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但是它不能促進良好行為的養成。教育不能僅僅滿足於暫時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還要努力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因此,教育懲戒要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當我們運用教育懲戒權制止了學生的暴力行為的時候,我們還要通過說理改變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認識到暴力行為的危害,通過賞識等正面強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模式。總之,我們不能只滿足於不讓學生做什麼,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做什麼。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

懲戒作為一種不得已才採用的教育手段,其出發點是為了使學生受到教育,而不僅僅是通過強加懲罰使學生感受痛苦和恥辱而已。馬卡連柯曾專門論述了現代學校懲罰制度與傳統學校懲罰的不同,認為在基於社會嚴重對立的舊學校裡懲罰已變成了暴力,成了對學生人格的殘酷侮辱,而現代學校制度應起積極的教育作用。他反覆強調,“懲罰本身不是目的”、“其內容並不重要”,使用懲罰應考慮到其教育效果;“懲罰應當是教育”,應使被罰者“真正認識到為什麼要懲罰他,並且理解懲罰的意義”。

教育是出自於“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於“愛”的目的,並事後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

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老師適度行使懲戒權,學校、社會、老師、家長在相對統一的規則面前,可以減少互相間矛盾。但對我們教師來說,一定要全面理解《規則》,首先要明白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目的仍是為教育培養學生成人成才。二是一定把握懲戒的度。三是在懲戒學生中,一定要遵守法律,嚴守職業道德,《規則》中"七類不當教育行為"決不為。

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 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家長也要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老師的愛,必然是寬嚴並濟、獎懲分明的;老師對於教育的信念,從來不曾改變。老師的良苦用心,全都融合在對孩子的“教”與“管”中。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來為自己壯膽。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的關愛和懲戒佔了很大的比重。而怎樣去進行合理的懲戒對於老師、學校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要考慮怎樣的懲戒方式可以正確且成功的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習慣,而並非單純以片面的懲罰行為施加到學生的身上。在教育懲戒中,要使學生明錯、知錯、改錯,要使學生知理明理。懲戒方式要合理,做到嚴慈並濟。

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應該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應該思考的問題。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我們一定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我們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於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後果。對學生的懲戒應儘量避免公眾場合,如果對學生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

懲戒心得體會15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這幾乎已經是共識。但是,如何實施教育懲戒,國家有關部門或法律尚未有具體規定,因此,實施教育懲戒的教師便不免有如履薄冰之感。今天,各位老師在此暢談在教育懲戒方面積累的一些經驗教訓,以便相互借鑑。

“教育懲戒”是近年來不斷被大家小心翼翼地討論的話題,因為“該不該懲戒”被炒熱了,有些教師已經有點談“懲”色變了。顯然有些人對“懲戒”有點誤解,好像一提“懲戒”就是“打、罵、罰”之類的。其實,懲戒完全可以不是這個樣子的。學生總是不免要犯錯誤,有意無意、大大小小,你要真是跟他計較起來,他煩你更累。有些學生的確不好“改造”,批評教育,說了勸了,苦口婆心總不管用,甚至任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根本就不在乎。“打、罵、罰”只能是窮途末路,收效甚微,有時還可能起反作用,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做了十幾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發現,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倒也是一個可以試試的辦法。誰毀壞了公物或別人的東西,他必須賠償;誰傷害了別人的尊嚴,他就必須公開當面道歉;誰作業不能及時完成,他當天就不能跟同學們一起參加課外活動;誰課堂上不遵守紀律,他就必須在課外為大家做點公益服務;誰值日不夠認真,就讓他再來一次,直到他學會認真值日;誰做了有損集體利益的事,他應該及時做一件好事來補償;無緣無故逃學、曠課、遲到,不讓他反省思過,那還能怎樣幫他改正?更嚴重的.是有些學生逞強霸道欺負同學,甚至造成人身傷害,不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豈不是對他的縱容?給他個處分理所應當……也就是說,讓學生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做錯了事,就應該及時彌補,儘可能把“壞事”變成好事。這樣做,也是以制度為根據的,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不用太多的大道理或說教,學生就在彌補錯誤的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自覺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予以糾正。由此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對其他同學也是生動的警示。

讓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承擔他自己錯誤行為造成的後果,是懲戒,也是教育。寓教育於懲戒中,是在制度下的一種文明的懲罰,對當事人的壓力相對小得多,一般說也不至於對學生造成傷害。

總之,教育懲戒是無法迴避的,也是不能取消的。當然不能用暴力的野蠻的做法去達到教育懲戒的目的,因為我們是為教育而懲戒,不是為懲戒而懲戒。因此,我們只能按制度懲戒,教育學生通過文明的行為糾正錯誤,做一個負責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