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1

今天專家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專家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國小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2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節。

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

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3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通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雖然是又一次的學習,但還真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4

今年假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20xx年農村國小教師新課標省級培訓。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這次培訓讓我感覺到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讓我無論從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教師成長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針對這次培訓我談一談我的一點心得:

一、教師要創造兒童喜歡的課堂。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真正讀懂學生。兒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教師唯有尊重、讀懂才能使學生有尊嚴的生活在集體中,同時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學困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其次,兒童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潛力,但不成熟,作為教師要正確面對他們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多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研究方式,讓他們真正的喜愛學習,樂於學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第三,教師要讀懂課堂。建立高效、學生喜愛的課堂。

二、教學中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次培訓中通過聽李學紅老師的報告,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識字教學要講究方式的多樣化,利用繪本、教材、影像等教學資料,將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多認少寫,識寫分開。進行遊戲識字時要講究效果。寫字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錯誤。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2、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閱讀過程中要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重視閱讀的過程和閱讀的方法,將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大力提倡誦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文章的表達順序和表達方法。

3、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脫離生活,憑空想象。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注重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小組建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次培訓張建中老師對如何進行小組建設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講解。

首先,分組時要按照學科、學習成績進行分組,使小組內能有一個合理的層次,並且要做到動態化管理。第二,組內的分工與互助。小組內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努力自學,幫助同學。在小組互助之前必須要先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再互助,保證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學習。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訓。由於學生的年齡尚小,對小組長如何工作還有很多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如:怎樣給同學講解問題、怎樣檢查同學的學習結果、怎樣進行總結、怎樣調動小組同學學習積極性等。只有有了會管理的組長,才會有高效的小組學習。第四,努力培養和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交流知識,同時也要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提出並梳理問題,訓練學生的總結能力和代表小組同學發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組質疑的能力。第五,小組學習的評價一定要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評價方式也要靈活多樣,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

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出國留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說,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著學生開闢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於我來說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麼簡單。於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今天夏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夏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5

最近認真學習鑽研《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體會,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要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麼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二、 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教學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簡單的認識幾個字,會寫幾篇文章,而應從學生全方位的語文素養考慮。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四、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的引路人,我們不能喧賓奪主。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答案而已。

五、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新課標突出了“語文味”,讓語文課更姓“文”了。教師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 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和“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應該說是學習主體和教育主體互動作用的過程。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的,併為此設計、組織相應的使學生成為活動主體的學習環境。教室和教師並非學習環境的全部,課堂教學也不再限於傳統的教科書、黑板、粉筆之類的媒體,而是有了多媒體系統乃至因特網的支撐。人們正步入學習化社會,一勞永逸獲取知識已成為過去。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迅速發展的機會現實,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與外部世界保持和諧與默契。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要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不覺之中感受到知識的滋養。

兩天的培訓,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收穫是巨大的,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願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6

今年假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20xx年農村國小教師新課標省級培訓。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這次培訓讓我感覺到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讓我無論從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教師成長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針對這次培訓我談一談我的一點心得:

一、教師要創造兒童喜歡的課堂。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真正讀懂學生。兒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教師唯有尊重、讀懂才能使學生有尊嚴的生活在集體中,同時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學困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其次,兒童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潛力,但不成熟,作為教師要正確面對他們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多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研究方式,讓他們真正的喜愛學習,樂於學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第三,教師要讀懂課堂。建立高效、學生喜愛的課堂。

二、教學中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次培訓中通過聽李學紅老師的報告,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識字教學要講究方式的多樣化,利用繪本、教材、影像等教學資料,將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多認少寫,識寫分開。進行遊戲識字時要講究效果。寫字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錯誤。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2、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閱讀過程中要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重視閱讀的過程和閱讀的方法,將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大力提倡誦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文章的表達順序和表達方法。

3、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脫離生活,憑空想象。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注重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小組建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次培訓張建中老師對如何進行小組建設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講解。

首先,分組時要按照學科、學習成績進行分組,使小組內能有一個合理的層次,並且要做到動態化管理。第二,組內的分工與互助。小組內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努力自學,幫助同學。在小組互助之前必須要先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再互助,保證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學習。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訓。由於學生的年齡尚小,對小組長如何工作還有很多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如:怎樣給同學講解問題、怎樣檢查同學的學習結果、怎樣進行總結、怎樣調動小組同學學習積極性等。只有有了會管理的組長,才會有高效的小組學習。第四,努力培養和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交流知識,同時也要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提出並梳理問題,訓練學生的總結能力和代表小組同學發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組質疑的能力。第五,小組學習的評價一定要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評價方式也要靈活多樣,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7

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8

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在課程的定位上比較明確說明:“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由“語文能力”到“語文素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三、修訂體現“減負增量”

一是適當減負。過去一二年級就要求20xx多字,而且“四會”。現在減少識字量,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其中會寫800。提倡“多認少寫”,不再要求“四會”。但重視寫字與書法的學習。明確寫上一至三年級“在國小每天語文課都要求安排隨堂練習,天天練字”。

二是增加學生閱讀量。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老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特別是提出了這樣幾句話: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特別注重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感。對於課外閱讀格外重視。閱讀量也有具體要求,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這次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尤其關注的。這一點我覺得很能好,因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多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才能提高,語文的素養才好,這也是我們學校這幾年一直倡導,併為之努力著。

今天在學習新課標時,發現了這幾天我在中星國小跟著陸校長學的“學習型課堂教學”,跟新課標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學段(1~2年級)就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有表達的自信心。要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學段(3~4年級)的閱讀方面就要求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口語交際中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第三學段(5~6年級)就要求學生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舊的課標在第8條,現在調整到第2條,說明其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也作了調整。還要求學生擴充套件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佩服陸校長的前瞻性,早在幾年前已經為培養學生的終身能力而努力著,我相信,我們的學員在她的指導下,將會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為學生的明天而奮鬥!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9

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再次重溫《語文課程標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儘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嚐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5、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國小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於當前,而且受益於一生。

讓學生從小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的體驗,有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從小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10

20xx年x月x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xx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解讀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義教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著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定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國小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定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絡,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2022年新課標國小語文心得體會11

最近認真學習鑽研《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體會,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麼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於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教學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簡單的認識幾個字,會寫幾篇文章,而應從學生全方位的語文素養考慮。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的引路人,我們不能喧賓奪主。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答案而已。

新課標突出了“語文味”,讓語文課更姓“文”了。教師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 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和“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應該說是學習主體和教育主體互動作用的過程。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的,併為此設計、組織相應的使學生成為活動主體的學習環境。教室和教師並非學習環境的全部,課堂教學也不再限於傳統的教科書、黑板、粉筆之類的媒體,而是有了多媒體系統乃至因特網的支撐。人們正步入學習化社會,一勞永逸獲取知識已成為過去。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迅速發展的機會現實,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與外部世界保持和諧與默契。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要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不覺之中感受到知識的滋養。

兩天的培訓,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收穫是巨大的,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願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