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的心得體會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55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修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修的心得體會2篇

研修的心得體會1

在當今學前教育大力發張的時期,各級領導非常重視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針對當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育局舉辦了園長分期培訓學習班,這次我有幸參加了此次的培訓學習,在學習中,通過聽專家們的講座及經驗介紹,使我深受鼓舞和鞭策,受益匪淺。對照自己的工作,深有感悟,至此將自己的感悟敘述如下:

從事幼教工作,有時會覺得自己就像個“魔術師,對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那份愛,但在工作中常常不乏來自同事的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沒法再像愛過去的孩子娜樣去愛他們,真累!確實,老師們一天下來,用“心疲憊”形容一點不為過,但愛就真的那麼難嗎?不!愛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甜美的微笑,一聲輕輕的問候??也許還可以更簡單!只要心與心相悅,情與情交融,開心的面對每一個孩子,用心善待每一天,有情有意的工作,優質優量的教學,才能克服工作中所有的困難,才能開脫工作中的誤區,只有“熱愛”,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堅守崗位,盡職盡責。

當我選擇幼師這個職業時,以為這個職業充滿了快樂,會是簡單的和令人享受的,可如今,在這條路上磕磕碰碰地滾爬了幾十年後,我仍有舉步維艱的感受,那就是“艱難”與“堅守”。首先是艱苦的時間付出,幼兒教育工作面對的是孩子﹑家長等活生生的人,要讓這些在認知,意識,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完全不同的人,通過自己的教學工作而有所得,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種投入更是

無限的,而幼教工作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清楚的記得工作的頭幾年,我媽媽特意為我裝了盞夜燈,因為晚歸已成習慣。有幾次我踏入家中時,我的姐姐們總是開玩笑的說聲:“‘國務院’下班啦!”現如今,這樣的事不會發生了,但留下來做案頭工作,佈置環境,進行搭班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將教學工作帶回家做,這是不稀奇的。其次是艱苦的體力付出。為了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常常集“裝修工”,“搬運工”,“鐘點工”,“裁縫”和“畫匠”等角色於一身,大汗淋漓地把教師的環境和教學材料裝點到位,使之“常換常新”,以捕獲孩子們的心,這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工作,看到這些變化的時候,無法想像自己為之所付出的心血,也無法準確地用語言來描述這其中的艱苦。如果這些還不算艱苦的話,那挨家挨戶的家訪工作更是“艱苦卓絕”的,家訪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而且是一定要在“下了班後”做的,與家長的交流更是挑戰,他們是一談再談,欲罷不能,這些付出,贏得了家長們的認可和支援,是每年的招生工作基本順利度過,足齡幼兒基本入園。

教學工作中,我還難“專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一位幼兒教師的文章,其中有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幼兒園老師乾的是保姆的工作,做的是研究生的事。”此話雖誇張,但卻準確的將幼兒教師教學工作的形象描述了出來。保姆的活是艱苦的,累的,研究生的或是困難的。

幼兒園教學工作都“難”,難在“專業”,難在“技術”含量高。因為,它需要端正的態度,接受所有可愛,調皮,順從,難調教的孩子,自己必須一視同仁,這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要經得住時間的打磨。特別在當今“幼兒園管理”不太規範,幼兒課程管理不太細緻的情況下,想扭轉老師家長們的教育觀念,糾正“國小化”現象,我深刻體會到——難!其次,幼兒園教學工作需要無窮無盡的知識和興趣,要有深厚的教育學,衛生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要有較高的教師語言,琴棋書畫等方面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對花鳥魚蟲,科學常識以及時事政治等方面的廣泛興趣和通識,更需要有和各種人交往溝通的勇氣和技巧。現如今,學前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這之中,講究的是“從實踐型老師向研究性老師的轉變”,那就需要自己不斷學習,反思。面對教養成員越來越複雜的家長群,自己的反應迅速而準確的運用各種知識恰當的迴應。對於這些,我的體會是——玄!

教學的各項工作都有要求,對老師也有許多的規範。要求老師言行律己,有較高的道德素養,明辨事理,有適宜的儀態和裝扮。在生活中,如果不從事這個專業,則可放鬆,但從事了這工作便別無選擇,從自覺做起,慢慢養成了習慣,從而變得自律。

說了那麼多的“難”,其實最難的`還是“堅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常常被人輕視,長久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術含量低而所受的尊敬,也不如其他老鄉多。要直面以上的各種艱難,又要以不變的積極的精神面貌出現在孩子、家長、同事和領導的面前,這需要何等的勇氣來堅守啊!

感悟回顧這些,是不是被教學工作中的“艱難”嚇到了?沒有!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把“艱難”寫得詳細點,看得明白些,今後工作中應付起來就能從容些,面臨的挑戰越大,自己成長得越快。其實,幼兒園的教學工作在這些艱難之中還是有許多樂趣的。其中有一樣很可貴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努力付出後得到的無價回饋:真情——孩子給你的燦爛微笑及家長對你的不捨。工作幾十年,艱難了幾十年,得到的真情卻不止幾十年。常在陌生的場合,聽到別人對我說:“你是老師吧!”我為此而感到驕傲!

工作中,雖然經歷了許多的酸甜苦辣與艱辛,但我對幼教的執著仍信心百倍,決心抓住這次機會的學習,多掌握些與工作中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幼兒園管理知識,規範幼兒課程管理理念,多於其他姐妹單位相互交流,吸取他們的先進經驗,總結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酌情處理,儘可能的做自己能做的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步,努力使我們的幼教工作變得更像送給孩子的禮物,使孩子們像渴望禮物那樣內心喜悅,幸福,像獲得禮物一樣充滿期盼希望。專心致志幹好幼兒園中的各項工作,確保保育教育工作萬無一失,高質量完成各級領導佈置的各項任務,真正讓培訓學習中掌握的知識、技能在幼兒園裡更加生輝。

研修的心得體會2

本學期,我認真研讀了《有效研修》這本教材,《有效研修》心得體會。在學 習過程中,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尤其讀到實踐反思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更使我感觸頗多,收穫頗大。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受到限制。波斯納的教師成長公式揭示了經驗和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必須學會反思。然而,筆者在調研時發現,不少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國小教師,對反思及如何進行教學反思仍感到一頭霧水。那麼,什麼是教學反思,教師應當如何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呢?通過研讀教材借鑑他人經驗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認識。

教學反思,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小結和反思的過程。每節課下來,反思教學過程,總感到有些地方不如意,需要改進;有些地方很成功,需要總結。記得有一句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它既是對學生說的,更是對教師講的。

教師應當如何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呢?

一、反思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心得體會《《有效研修》心得體會》。

新課程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課後,教師要反思自己是否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是否在教學中是否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否擺脫了唯知主義的框框,步入了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

二、反思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 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因此,教師要反思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看是否實現了有效的溝通與合作。

三、反思教材內容。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開發者。為此,新教材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因此,教師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將其作為專題內容加以研究,既可積累經驗,又能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

四、反思不足之處。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其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即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避免在今後的教學中再走彎路。

五、反思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教師要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智慧的火花”。這樣既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又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致研究和共享。

六、寫教後教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洛克說:“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我們年幼時所得的印象,那極微極小,小到幾乎察覺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地影響。”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都可能影響一個學生的未來。正是這個原因,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善思善行,慎思慎行,玆事體大,不可不察。而這個“察”,就需要我們去審視,去批判,去反思。因此,我想說:同行們,為了我們今後的教學更有效、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學生,讓我們多一點教學反思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