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6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1

上思想政治課是教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靈活。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教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養,一名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條件,隨機應變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突如其來的教育、教學問題,否則,即使你有高談闊論的理論也無法成為實際的好教師。

在教學的實踐中,廣大教師對教育的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我們在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時,會發現他們都非常善於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時機和分寸,方式方法靈活自如,語言通俗、生動,分析精闢入理,富於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顯示出一名政治教師的聰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與此同時,一部分教師由於對教育技巧的含義、表現及其培養途徑等缺乏瞭解,在實際工作中只對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比較重視,而對培養自己的`教育、教學才能則往往重視不夠,認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給學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靈活和才能,沒有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為主體地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則連“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師在目前的觀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為是管理學生,維持秩序的一種應急手段。這些誤解,往往影響著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培養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覺性,妨礙了他們教學水平的提高。

教育機智,即是教師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獨特結合和綜合表現。技巧有效地發現和處理各種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具體表現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善於發現問題,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

近年來,“思想政治課”的教材有所變革。如:在國中階段,原來八年級年主要是上“社會發展簡史”,而現在是上有關的法律知識,對於這種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對症下藥,才會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針對性,就好比射箭沒找到靶子,治病沒找到病因。只能陷於枯燥無味的空洞說教,有的甚至在朗讀教材。如果善於發現問題,並能迅速準確地抓住問題的本質和妥善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判斷力。

二、善於因勢利導、創造性地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方針。

改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關鍵是要理論聯絡實際、善於因勢利導、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理解人生,解決周圍各種思想認識問題,從而解開學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勢利導地對其進行教育,更需要教師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於隨機應變、靈活機智地處置各種突發問題。

對於課堂上突然出現的問題,這是常見的事,不足為奇。但要能及時地作出正確的反應,機智果斷地給以恰如其分地處理,不僅可以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現出教師在巧妙處理問題的聰明才智,還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政治課教學所獨具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該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善於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誘、引導得法。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2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黨的十七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域性出發,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必須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學生鍛鍊強健的體魄。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山東省教育廳20xx年1號檔案《關於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及20xx年20號檔案《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吹響了我省實施素質教育新政的號角,對於實施素質教育,推動人的能力發展全面發展,科學發展實現“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認真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內涵發展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是一個影響深遠,任務艱鉅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增強深化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素質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關鍵環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加強學校管理、規範辦學行為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介面向未來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諧發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從多方面強調了以人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絡,講究實效,克服形式主義。教育是一崗雙責,既教書又育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把德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學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養,既教書又育人。德育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觀念、心理健康成就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四個領域開闊了學生能力發展的天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技術能力相結合,得到和諧發展。我作為一個語文課的教師,應該身體力行貫徹我省推進素質教育新政精神,努力盡自己的力量為學生營造平安、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弘揚正氣,團結友愛,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肩負著素質教育思想與課程的具體實施,因而自然成為了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既定的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評價體系等現實的內外條件下,該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力軍作用?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佔用時間最多、內容最廣、涉及面最大的素質教育主陣地,在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中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而不只是應試的知識與能力;教學物件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只是照顧少數能升學的尖子;教學內容應是教給學生對明天有用、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東西,而不能只限於課本與應試的知識與技能;教學關係應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而不是教師“一唱到底”、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傳授;教學手段應是現代多媒體與傳統手段的整合,而不是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戰鬥”一節課;教學方法應以啟發式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而不是“填鴨式”的一味灌輸;教學重點應著眼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考試方法與能力的反覆訓練。組織教學應注重導情入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不是威嚴的紀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知識,引導學生從紛繁複雜的生活現象中歸納、抽象出理論,而不應只是演繹推理,用有限的課本知識去解釋無限豐富和無限發展著的實際;強化學生的個體參與,不僅要調動他們動耳動腦的心智投入,還要促使學生動眼、動嘴和動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學過程目標的達成不僅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獲得知識,而且還要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審美等心理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等思想品德的成長。

要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更重要的應該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課堂教學,“師道尊嚴”的.氣氛太過厚重,培養出來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考試的“高手”,而缺乏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著眼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搶佔這個素質教育的制高點。應極力創造讓學生敢想善想、敢問善問、敢做善做、敢說善說的課堂教學環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淡化講臺的威嚴色彩,縮短師生之間的公共距離。教師要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時應該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與教師或課本不同的意見,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熄滅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其次,應該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學生成為“分數奴隸”的土壤,在教學中形成學生的獨立人格意識。此外,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嘗試。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真正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交給學生,學會持久發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質的培養。非智力因素在智力開發、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應貫徹到教學的整個過程。其中,教師的個

性、教學藝術,學生的人文修養,教學手段與課程設定的更新,教育環境的改善,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都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係密切。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內容之一。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徹底改變應試教育中重視學生智慧提高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傳統教育觀念,要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加強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在教學中,要注意向學生提出難度適當的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的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藉助於教師的指點、同學的幫助和學習小組的討論,通過模仿和自己動腦動手去加以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成功意識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等優秀品質。通過小組活動,還能培養學生與人團結、合作、盡職盡責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班級課堂的資訊釋出、資訊交流等課堂活動,可使學生養成傾聽別人意見的包容心理。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來促進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來促進非智力水平的發展,把智力開發和非智力因素培養結合起來,使學生智力活動水平與非智力因素水平協調發展,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關注中等及以上學生的學習,忽視少數“差生”的發展。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己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體會到了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重要性。學生的個性和智力發展水平千差萬別,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幹篇一律,必須要因人而異,隨機應變,講究策略,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教師通過自己的優勢,根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適合於自身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長。對於特殊學生(這裡的特殊學生一般是指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較差的學生),教師和其他學生要專門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這樣做,使他們感受溫暖,從而樹立信心,迎頭趕上,取得良好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材料的內容、作用以及難易程度,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師要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多種多樣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豐富教學材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強調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視課堂教學應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課堂顯然無法承擔素質教育的重擔。而要提高教學藝術,讓課堂教學散發出愉悅的魅力,就要求教師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具備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能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調整教學,使整個教學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愉快、舒適的氛圍之中。要讓課堂教學散發出愉悅的魅力,教師不僅要有樂教的情趣,還要有會教的本領。教學要有目的性,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過高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失敗的體驗;過低則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鬆懈、懶惰情緒。教學要有獨創性,須知教學並非

機械化、千篇一律地演習教材,而應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以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教學要有預見性,每一門課、每個章節、每一堂課,都須經周密的思考,對整個教學過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並不只是傳經佈道,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不“授人以魚”而“授人以漁”。要重視教學效果。在實施素質教育時,要提高教學效率,及時瞭解教學效果,通過效果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的動態過程。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份厚重責任,我們沒有推脫的遁詞,也沒有迴避的理由。我一定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在研究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任務,積極研究落實的各項措施上來。樹立起實施素質教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積極投身到當前的各項實際工作中去。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3

《兩棵樹》的故事雖小,但意味深長,現實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原形’,從中我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急於求成,打好基礎,認真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取得成功……這是近日小河所開展第六期員工思想教育活動時一名普通職工的發言。

為了加強員工的職業素質教育,使員工立足崗位實現全面發展,正確引導員工樹立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長期以來,小河所不斷創新員工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建立員工思想教育長效機制,以聽故事、談感想活動為切入點,用小故事講大道理,啟用員工工作熱情。

自去年5月份以來,小河所以讀一個故事、談一次體會、寫一篇心得的形式先後共開展了六期員工思想教育活動,一改以往領導說、員工聽的說教式、灌輸式教育方式,讓員工圍繞哲理故事,自發的就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做人的品質、做事的能力等方面進行積極討論發言。

為保證員工思想教育活動達到理想效果,在每次開展活動前,管理所會結合近期員工思想和工作上的不良勢頭,有針對性的選擇公佈一個短小精悍的職業哲理故事,要求員工圍繞故事提前做好發言準備,讓每位員工在員工大會上輪流發言。活動完後,管理所還會將員工的心得彙編成精緻的書冊,將精彩言論釋出在管理所網站上,便於員工間更加深入的學習、交流。每一期的故事雖小,但都能讓員工心靈和思想上獲得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通過長期以來員工思想教育活動的`持續開展,已讓大部分員工的工作心態有了較大轉變,並幫助了員工正確認識自我,鍛鍊溝通表達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在全所範圍內形成了正確的、主流的、有力的職業價值導向,使每一位員工都敬業、樂業、勤業、精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創出不平凡的業績。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4

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面對新的人才需求,我們不得不深思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既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又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落實素質教育,這是國小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新要求、新課題。

一、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

教師是學生教育的啟蒙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思想行為的引路人。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一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確立自己“為人師表”的模範形象,用端莊的儀表、大方得體的舉動,和藹和親的態度、平易近人的作風去感化學生,使教師成為學生行為的表率和學習的楷模。孩子離開父母,到校園學習,生活環境及周圍的事物都有不少的變化,他們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愛的要求轉移到老師身上。渴望老師象親人那樣給他們充足的愛。因此,教師應該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傾注給學生,滿腔熱情地關懷、全面地照顧、耐心地教育、細緻地疏導,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全面發展。

二、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我們必須從國小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國小語文教學改革,通過自身素質,在教學中紮紮實實落實素質教育。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國小生年齡小,自制力較差,對世事的接觸較少,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有很強的注意力。教師如果不注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40分鐘的教學都放在分析課文、傳授知識上,就會使國小語文課變得枯燥五味,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我

們要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結合教材本身的情感和快樂因素將課堂教學設計得生動有趣、入情入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其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和滿足。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以下良好習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首先是善於傾聽習慣。國小生注意力易分散,這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培養孩子在有限的集中注意的時間裡傾聽別人的話語的習慣。

其次是善於思考的習慣。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具有豐富個性、創造意識、完美人格的社會主人。為此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護其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望,啟發他們善於思考、大膽提問,敢於質疑問難,並逐步形成習慣。

第三是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障礙,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與學生共同動手查工具書,耳濡目染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5

古人說“先立人後立學”,指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曾講“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助其為惡,無益也。”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國際國內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鬥爭更加複雜,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大家普遍反映現在的學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社會責任意識薄弱、艱苦奮鬥觀念淡薄、缺乏團隊精神、紀律觀念不強、心理健康發展能力降低,甚至出現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的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本上看這是忽視道德教育的苦果、片面追求考試成績的惡果。我們講德智體美,“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正如先人所說,一個無品無德之人,既使有強健的體魄、超人的智力,也不會是一個合格人才。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可以採取眾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認為,在眾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

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為首先是行為。 正如托馬斯.馬爾斯貝丁所說:“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們提供人類社會遠景的'終極圖畫,但有一點可以相信,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影響未來的無窮無盡的後果。”是的,榜樣是最好的教員,雖然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卻教給人們許多書本上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於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服人、教育人、啟示人。行動就是力量。他給人一種淺移墨化的影響,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對於學生來講,眼睛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麼,他們都會無意識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與他們身邊教師的行為模式就會非常接近。這正如許多昆蟲呈現出與它們所吃樹葉一樣的顏色一樣。因此,教師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細小的行為,也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這些細小之處對於學生的品性的好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師諄諄教育的東西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而教師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風範和自我控制等具體行為仍然存留在學生心中併產生持久的影響。一位作家在晚年時曾無限感慨的說起他的一位老師對自己深深的影響:“每當他來到教室裡時,那種祥和的道德氛圍立即會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句話的語調都給人一種心靈空潔、渾身舒爽之感。在這種莊嚴卻寬鬆的氣氛中,心靈就象在洗澡一樣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6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區域經濟實力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知識和人才的多少、民族素質的高低和創新能力強弱的競爭。要搶佔競爭的制高點,贏得競爭的主動權,加快培養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提高人民素質和創新能力是關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在增強區域經濟綜合實力方面具有基礎性的地位;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而“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1世紀的中國小需要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實施,更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這是高質量教育的根本保證。

中國小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一、通過對素質提升工程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

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

二、教育無小事。

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

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著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控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會考題體會其中蘊涵著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

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7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向綜合型,創造型發展。這就向我們學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必須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進行素質教育,即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然而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和教師把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談”上,只為學生取得高分數而教學。結果,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與國小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怎樣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我對國小教學素質教育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素質教育的三要義:

一要面向全體學生;

二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要讓學生主動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比過去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重視思想的滲透,更重視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更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從小給學生打好學習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方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指南針

“應試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不少的教師只重視的教學,凡是考試需要的就認真地學習,且不惜加班加碼;不需要考的內容就不學習;教師在課堂忙於講課,學生課後忙於作業,師生把精力花在無限制的重複性的練習和複習上,為的就是為期考爭個高分,爭個好名次。這樣的'教育方法,無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無視學生個性特長和個別差異,學生只被當作被動接受數學概念、規律等結論的容器。這樣的狀況,師生的心理壓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憊。以上的狀況說明,改革數學教育勢在必行。教師應把“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

三、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國小課堂教學是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實現國小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而素質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提高覺悟的活動。因此,我們實施數學素質教育,必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的作用。

1、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儘量讓學生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觀察力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獨立思考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核心。學生通過自己的動腦勞動獲取的知識越多,他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強,他的智力就發展越好。

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之一就是逐步使學生學會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進觀察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教師不能代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設定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邊動手操作表述的儘量讓學生操作與表述。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是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把學生的操作與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全過程,必定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必定取得好效果。由此看出:實踐操作活動是給學生提供思考和弄懂他們不易弄懂問題的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積極的作用。也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具體表現。

3、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一定事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帶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因此,要想把教學搞好,就得以趣、以奇、以疑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思維境界,很注意結合實際,提出大多數學生認為與學習內容不大關係而實質聯絡緊密的問題,引導學生極大興趣,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變成積極狀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強烈的學習求知慾,教學效果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通過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學具操作、電化教學手段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學生就能學得輕鬆愉快,主動熱情,越學越有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學。另一方面,我們教師還要在瞭解學生已有興趣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培養他們興趣,使他們的興趣向廣博、穩定而有中心的方向轉化。這樣,才為我們進行數學素質教育打下基礎。

四、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密切關係。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或考試中粗枝大葉,看錯、抄錯、寫錯、漏字等情況屢見不鮮,貪快不求好也習以為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而造成錯誤的。這類學生解答這麼簡單的題目還造成錯誤,可以斷言,這類學生的學習素質是很差的。也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為了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重視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二)教學生會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生會閱讀,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生會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五)特別地要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的習慣。

實施國小素質教育,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根本,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由於國小素質教育的意義和內容廣泛,因此,值得我們教師不斷深入探索和實踐。此外,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開展國小教育教學的教研活動和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校長及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關鍵。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8

一、要反思自己的職業道德狀況

一名教師是否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決定他是否能盡職盡責地教書育人,是否能腳踏實地,不斷進取,是否能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科學施教,這些都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發展與提高。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對祖國的命運和前途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教師工作的本質。責任和特點有深刻的理解,有“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和“愛事業”“愛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具有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而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

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應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生基本觀念,思維技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應用知識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科技素養,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和人格的全面發展。

三、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

人總是具有反思自己及自身實踐的可能性。我們與自身實踐保持一段距離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熟知它。我認為,教師為實現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思考自身的具體教學活動時,努力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

四、要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

儘管教師在上大學的'時候獲得了一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識仍然是來自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為了保證擁有知識的合理性和實踐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通過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系統,清除自己知識上的誤解和偏見,增進對教育實踐及其複雜情境的洞察和見識。

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科研能力

教師要具有突出的教改實驗能力,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敢於對新的教育現象和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並勇於通過不斷的實踐,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與科研方面的能力狀況,努力做專家型教師。

六、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常規

每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習慣,有必要經常進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促進自身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因此,在教學常規中反思,擇取精華而創新,是教師進行教育改革的一種穩妥而有效的方法。

七、要反思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育專家,學者編寫的,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但是,教材也會存在不足。因此,教師要把教材當成扔需加工的重新改造的物件,根據本地的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科學地調整教材的內容和資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及時作好記錄,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八、要反思德育功能是否實現

就思想教育學學科的特殊性而言,德育功能不能缺失。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內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進行疏導和教育。教師要適時抓住教育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落實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而不能錯失良機。

九、要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身心健康是教師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難以保證完成教育教學,教育科研任務。健康的人格更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興趣、愛好、性格等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藉助行動研究,批判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所依據的經驗、理念、背景,總結成敗得失,不斷優化教學問題解決,努力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的自覺活動和過程,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起到良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思想素質教育心得體會9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學校工作中十分必要和迫切。這種必要性和迫切性來自於我們的社會生活發生的複雜而深刻的變化,以及大學生思想道德可塑性強等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麼,他們就容易被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所侵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特徵。

高等學校的性質主要是通過它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表現出來的,而這種素質的培養又主要靠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教育學生,不僅是實現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目標所必需,也是意識形態鬥爭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實踐一再證明,即使在社會主義思想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一旦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有所放鬆,許多不正確的思想就會出來尋找自己的市場。

從社會來說,一些錯誤的思想和文化在我國社會生活的不少領域時有反映,並通過各種渠道直接、間接地影響著大學生。從當代的學生情況看,他們雖然熱愛祖國,願意振興中華,但有的缺少長期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和獻身精神,有的尚不能正確地進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對比,盲目崇拜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他們擁護改革,但由於對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缺乏深切的瞭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膚淺,對改革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有時產生偏激情緒;他們渴望成才,但不少人存在著輕視政治的傾向,法紀觀念淡薄,道德水平不高。可見,不能認為大學生畢業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人才。必須經過深入的系統的思想教育,使他們具備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質,他們才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占主導地位。

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他指出:“要加強各級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學校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應當指出的是,在這裡德育是起主導作用,佔有主導地位,這是因為:

第一,從本質上講,德育就是要把反映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政治關係和其他關係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行為規範等社會意識形態灌輸到後代身上去。鄧小平同志曾經說:“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

德育的重要作用就在於:

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從而調節他們的行為,維護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

另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樹立科學的理想和信念,並使這種理想和信念轉化為能動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支配著他們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預定目標而奮鬥。

第二,德育以其方向性貫穿於智育、體育、美育當中,起著主導作用。恩格斯說:“行為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成他的願望和動機,才能使他們行動起來。”鄧小平同志也曾說過:“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政治覺悟越是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加自覺越加刻苦。”大學生只有樹立起正確的政治方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智育、體育的培養和鍛鍊才能有強大的精神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