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18K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3篇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1

近幾天來,我們聽了專家對細化新課程標準解讀的報告,感覺非常迷茫,現略談幾點體會:

一、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獲取知識,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二、要把教育變成學習,把學習真正變成學智慧。把培養學科能力、思維方法作為最高的學習目標。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通過獨立的思考和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環境激發出來的.,基於這樣一個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思維活性,又要注重引導學生“質疑”,為學生髮揮想象力、創造力提供寬鬆活躍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必須改進以往沿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研究性學習。從教學模式上突出"探究",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自我評價,去體會科學思想的真諦。面對機遇和挑戰,要敢於大膽實踐、敢於否定既有,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

三、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總之,專家報告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只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能使我們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猶如燈塔,為數學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5月中旬,我校數學教研組組織全體數學教師認真觀看了xxx教授的專業解讀視訊,並進行了學科研討,使我對新課標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暑假期間,我再次捧書研讀,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體現了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數學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和數學課程改革積累的經驗。其變化與突破主要體現在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建構了指向核心素養的內容結構等。

20xx年版課標在20xx年版課標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更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凸顯了數學學科在促進學生髮展中的作用。

變化與突破

(一)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

20xx年版課標將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表述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三會”是數學教育對未來公民數學素養的期望,旨在通過不同階段的數學教育,使學生獲得適應終身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課標組將核心素養分學段進行表述,國小階段的主要表現是“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資料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以具象為主,核心素養的表現側重於意識,即基於經驗的感悟。核心素養及其表現的明確提出,為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結構化調整以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二)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20xx年版課標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總目標表述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總目標以“三會”為統領,體現基於知識內容學習的“四基”、基於問題解決的“四能”(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0xx年版課標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發展特徵,將總目標的三個方面分解為四個學段的學段目標。學段目標基於不同學段的內容要求,融入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評價的設計提供依據。

(三)建構了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

20xx年版課標雖然在內容結構上保留了20xx年版課標“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但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又進一步對各領域的主題進行了結構化調整。

例如,第一至三學段,將“數與代數”領域原有的六個主題整合為“數與運算”“數量關係”兩個主題;將“圖形與幾何”領域原有的四個主題整合為“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從而表明數學概念的教學應當與概念的性質、運算或者關係融於一體;將“統計與概率”領域原有的“分類”調整為“資料分類”,意在突出大資料時代對學生資料意識的培養。與主題調整的思路一脈相承,內容的表述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

20xx年版課標還對一些具體內容做了增刪或調整。為了加強對基本概念的感悟和符號意識的培養,國小階段取消了“簡易方程”,強化了“字母表示數”內容的學習;為了適應大資料時代的要求和加強學生資料意識的培養,將“百分數”的內容納入“統計與概率”領域等等。

(四)提出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建議

20xx年版課標改變了20xx年版課標單純述說內容的方式,對各學段的每一個學習主題,都從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三個方面進行表述。內容要求是對學習範圍的表述,表達“學什麼”;學業要求是對學習程度的表述,表達“學到什麼”;教學提示是關於教學實施的意見,表達“怎樣學”。三個方面的表述都融入了核心素養的表現,使得學習內容的要求與核心素養的達成有機融合。

例如,第一學段“數與運算”主題的學業要求為:“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係,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不僅有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還有核心素養達成的要求。

20xx年版課標的教學提示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闡述如何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創設真實的情境,提出合適的問題,指出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等等;強調以跨學科的`主題或者專案活動為載體,促進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

(五)建構了指向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

20xx年版課標通過“學業質量”“評價建議”部分闡述與評價相關的內容。學業質量以核心素養的學段表現為依據,以結構化的數學內容主題為載體,利用不同水平的情境和活動方式,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學業水平提出要求。特別注重“四基”與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體現不同學段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活動經驗以及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水平。“評價建議”提出了形式豐富、維度多元、主體多樣的評價方式,以及評價結果運用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強調建立與核心素養一致的命題規劃和方法。

重點與建議

20xx年版課標對教材編寫、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及教學評價等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其實施的重點在於切實理解數學課程的理念與目標,準確把握數學課程內容本質、與核心素養的關聯。

準確理解數學課程理念,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數學課程必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載體。課程實施者要全面理解以“三會”為統領、融入“四基”“四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總目標,使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思維、積累實踐經驗,逐步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認真分析每一個主題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建議,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和關聯的核心素養,創設和實施合適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把課程理念和目標落實在每一個環節。

關注結構化重組的思路和部分調整的內容

課程實施者要理解20xx年版課標對各領域的主題進行結構化重組和部分內容的調整是為了使概念與概念的性質、運算或者關係有機結合,有利於實施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教學。例如,國小階段新設定的“數量關係”主題,增加的尺規作圖內容,調整的百分數內容,以及去掉簡易方程、強化字母表示數的變化等。教師是20xx年版課標的最終實施者,有效的教師培訓、目標明確的校本研修非常重要。學生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通過個別知識點的學習獲得的,因此,教師的整體研修、整體備課是必要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清楚教學內容的來龍去脈,以及其與核心素養是怎樣融合的,還應當清楚教學內容與前後年級所學內容的關聯。

總之,20xx年版課標的頒佈和實施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既提出了新挑戰,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實踐新課程理念的良好契機,必將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促進中國小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改革的整體深化。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於20xx年4月21日頒佈,對於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學習、理解與落實,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的頭等大事,假期在工作站周老師的引領下,我結合xx教授對課標的進一步解讀,深入思考,回顧梳理學習內容,受益匪淺。現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1、全面落實數學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我對國中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有了更深的體會。要逐步培養學生首先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進而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世界,還要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我們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需要我們把數學核心素養、課堂、學生聯絡起來。讓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讓數學學科育人在課堂生根。

2、嘗試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不斷去嘗試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3、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多元化評價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程序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總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標的理念,堅持以新課標為導向,認真備好並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要質量。使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數學思想的形成,核心素養的逐步建立,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4

今天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生成性課堂

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共同探討”

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學生多說”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5

近期,我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線上還學習了xx教授的《國中數學課標的變化——對教學的啟示》和《義務教育數學課標(20xx版)解讀》的報告。通過學習,對20xx年新課程標準有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數學教育與人的行為有關(思維、做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蔘與其中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對於數學教育具有一致性、發展性。課標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制定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是,讓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的眼光,本質上是抽象,就是從生活到數學,數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邏輯推理,也就是從數學到數學,數學的語言,本質就是數學模型,也就是從數學再到生活。“三會”是數學核心素養的總體體現,也是對數學教育目標,數學課程實質,數學思想方法的精準闡述。

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數學教育的目標更加明確,數學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樣,數學教育的要求更加嚴格。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我們數學教師,研讀分析教材,精心備課,開展課堂教學,進行課堂評價,培養學生“四基”“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依據和終極目標。

二、對數學課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課標對國中部分課程內容有所調整,其中新增內容18條,兩條選學內容中的星號刪除,刪除了4條內容。其中,新增內容中瞭解代數推理,能用尺規作圖,過直線外一點做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計算一組資料的離差平方和等內容都值得關注。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關係,探索並證明垂徑定理都成了必學內容,這些都會對數學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數學教師對知識的體系有新的認識。

在新課標中,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加適應核心素養的落實,在幾何內容中更加強調直觀,代數內容中強調設計合適情境,提出合適問題。xx教授明確指出,本次課程內容的調整,堅持不單純介紹概念,不單純介紹方法的原則。數學的概念,源於生活的抽象,沒有性質和比較的概念,只是形式,沒有本質;沒有性質和比較的方法,也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學生體會不到數學的實質,而數學的學習,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思考、表達、理解現實世界的問題。所以,課程內容的安排,儘可能讓學生從豐富的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中抽象概念,研究它的性質,豐富它的內涵,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做到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課標修訂還增加了學業質量部分。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習成就表現,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及評價的依據,更加明確每個階段、每個知識學到什麼程度。學業質量對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學業質量也是對課程內容深度、廣度的解讀,新課標中數學課程內容的編排更加科學,設定更加明確,數學核心素養落實,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凸顯。

三、對數學教學的啟示

1、注重對數學課程的巨集觀認識

新課標已經明確了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所以,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是我們研讀教材、分析學生、選擇教法、進行課堂設計、問題情境設計的根本出發點。每一個特定的學習內容都具有培養相關核心素養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的關聯。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對課程內容有巨集觀明確的認識,如本節數學知識最初的生活和數學來源是什麼,應該設計怎樣的問題情景?本節數學內容蘊含著怎樣的數學思想方法?本節課程內容是要培養學生哪些核心素養?與學生前後知識有哪些聯絡?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的?這些都是教師教學準備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2、注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課標已經明確指出,教學內容是落實教學目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載體。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讓學生感受結構化知識體系,能夠學會挖掘,挖掘知識背後的數學學科本質。瞭解數學知識的產生和來源,結構與關聯,價值與意義,引導學生從數學概念,原理及法則之間的聯絡出發,建立起有意義的知識結構,幫助學會用整體的,聯絡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發展核心素養。

好的教學設計,好的課堂教學,一定是對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有深刻理解,對教學內容前後遞進有系統認識,對教學內容的內在關係有整體把握,對內容體系和知識網路有清晰認識。教學設計,設計的是問題,是數學思想,是思維方法,是生活問題的情境化,情境問題的數學化,數學問題的模型化,這樣才能在課堂把握本質、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3、注重教學方式的豐富多樣

課堂是我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傳授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方法、鍛鍊思維品質的主要載體。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及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課標已經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專案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首先更新理念,我們不僅在傳授知識,更是在育人。每堂課多用情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問題啟發思維,歸納出一般性的數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數學活動,交流探討,思考內化,嘗試訓練等多種途徑,掌握知識,學會方法,總結規律,提升思維,發展品格,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通過此次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國中數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都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繼續深入解讀課程標準要求,認真研讀教材,用心課堂實踐,努力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真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逐步形成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6

為期一天的國中數學教師培訓會,得到了XX中學的大力支援。會議安排的緊湊有序,在XX老師風趣幽默的引導帶動下,與會老師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從思想上,都給我們以啟示。會後,再去回顧培訓過程,感受頗多。

1、出示目標保證質量

簡潔的會議日程安排後,X老師及時給出了學習任務,做好評課發言準備,會後寫出學習心得。有了學習任務,就有了學習壓力,制約了原先那種學習就是放鬆的思想,現場秩序出奇的好,老師們認真傾聽,捕捉亮點,思考疑惑,才有了評課時的躍躍欲試、精彩發言,成為會議的一大亮點。用劉老師的話講:這是幹教研員以來會場秩序最好的一次。

由此,我想,在我們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嘗試著這樣做,以求獲得更好效果。

2、潛心觀察激發思維

只有潛心觀察,善於思考,才能產生思想的碰撞,靈感的生成。從十多位老師的發言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一點。如XX老師在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歸納出了兩種課型的一般步驟和上課流程,並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令現場的老師佩服。

3、善於捕捉及時整理

只有善於發現,隨時捕捉,才有所感,既而有所發。聽同一節課,甚至同一個問題,由於大家觀察的角度不同,想法的不一致,認識上就會有差別。

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多數老師找個清淨的地方午休,也有老師在樹蔭下聊天,留意一下,你會發現,更有老師,樂此不疲,學習在繼續,他們在會議室裡,伏案整理筆記,因此有了評課時的慷慨激昂,也贏得了同行們讚許的目光。

4、用心傾聽精彩點評

十多位老師的評課,XX老師都給出了精彩點評。我們聽過不同層次的課,有感卻不知道從何而發,XX老師的點評正好彌補了這種不足。每位老師評完課,XX老師先是給予肯定,然後將評課老師的觀點給予歸納,讓我們聽得心服口服,他總是強調,我們評課不分對和錯,只有適合和不適合。XX老師還不失時機的丟擲問題,供大家探討,正是這種拋磚引玉,使得會場氣氛一度高漲,老師們爭先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使問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化,解決的方案也進一步多樣、細化。

5、自我反思學以致用

每次學習,我們都會認識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都會感受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看著感動,聽著激動,缺少行動。這是影響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跨越這個障礙,把認識到的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才能促進個人成長。

學習能開闊一個人的眼界,豐富一個人的內涵。一天的培訓結束了,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久遠的,需要我們把感受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對自己負責,為學生奠基。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7

作為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想變優秀的老師,理解課程的目標,探索實現目標的方式和方法是我們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明確我們的職業目標、我們的課程目標和學生的發展目標,新課程所提出的學科目標將是我們每個學科教師必須努力追求和力爭實現的目標。

一、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什麼

在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中,無論是國小、國中、還是高中、課程標準都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對這一能力進行整體描述的基礎上,課程標準從五個不同的維度提出了不同能力層級的具體教學目標。雖然義務教育和高中的英語課程在總目標的設計和具體的教學目標呈現上是一致的,但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義務教育階段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語感,強調通過體驗和實踐發展聽說讀寫的技能,奠定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基礎。通過語言學習重點發展學生資訊收集與資訊處理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與表達的能力。

二、如何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目標的側重點問題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促進思維發展的工具,學習英語不能進行思維,就好像鸚鵡學舌,只能說別人的壞話,不能表達自己的見解,不能創新,這是語言教學的死衚衕。當今的高中生有比較廣泛的學科基礎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慾和興趣,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活躍的思維,也具有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加上資訊資源豐富,發展學生用英語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思維和表達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這是根據社會和科技發展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根據高中生的認知和心理髮展水平以及英語課程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提出來的,關鍵是教師如何理解這些能力的具體含義和如何在具體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和平臺。

從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來看,英語課程是要在學生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更加側重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以及理解與表達的能力。這裡所說的表達,實際上不光是說和寫的問題,她包括有情感、文化以及用英文進行思維的能力。高中課程要求學生能夠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強調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也就是說,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更側重於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和適應資訊化社會環境的能力。

三、如何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基本目標問題

高中英語課程包括五個維度的.目標,即語言技能目標,語言知識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

1、語言技能目標包括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聽和讀是理解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語言交流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交流情感和資訊的重要基礎和渠道

2、語言知識目標包括語言、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高中階段語言知識的學習要以語言運用為目的,服務於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服務於資訊的收集和處理,服務於思維和交流的需要。要把知識的學習與語言實踐活動以及語言的實際運用和所在的情境緊密結合。

3、{情感態度目標指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自信心、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合作精神的培養,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興趣劃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不斷獲得鼓勵和成功的基礎上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

4、虛席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的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採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學習行為的各種理念和認識。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

5、文化意識目標包括學習必要的跨文化知識,增進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識,從而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翻作奠定基礎。學習英語必然要接觸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豐富生活經歷,擴充套件視野,有利於促進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8

國家進行了一次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新課標學習,在這過程中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結合自己所教學科,我進一步學習了《英語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得知:

總體上看,在新課標學科課時設定上,英語課時的佔比為6%-8%,與道德與法治並列,在所有學科中排名倒數第三,課時減少明顯。從一些重要細節和資料來看,還有以下變化。

1、詞彙量增加。

20xx年版課標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詞彙量為1600個,而20xx版新課標最高級別的詞彙量是20xx個,多出來的這400個詞彙,就是出現新課標的最高級別——“三級+“。所有的課程內容都按照三個基本級別提出具體要求,對各”級別+“的內容用”+“標識,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詞彙指語言中所有單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詞彙學習不只是記憶單詞的音、形、義,還要學習一定的構詞法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篇中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活動,理解和表達與各種主題相關的資訊和觀點。

2、閱讀寫作要求增多。

在閱讀這一項,就課標的要求是7個,而新課標將閱讀和聽力放在一起,普通要求是13個。同時增加了三個”+號”考察細分項,分別是:

A.要理解語篇中顯性或隱性的邏輯關係。

B.根據重複、解釋和停頓,理解話語意思。

C.理解非文字資源表達的意義

具體來說,以前學生做閱讀理解題,即使讀不懂文字意思,也能夠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線索來找到紙面上顯性的答案。以後這種套路化應試技巧會越來越失靈,只有深入讀懂了文章結構、內容,再結合語境對比分析歸納等有意義的思維活動參與後,才能真正拿到最難題目的`分數。經過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之後的考試命題方式與難度上限有了明顯提高。

根據新課標特點,在教學中應用時,應該使英語教學中滲透新課標的理念:

1、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國小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分級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英語課程標準》從國小三年級至高中畢業整體設計英語課程,將英語課程的目標按能力水平設計為九個級別。級別的設定既與年級有一定的聯絡,又不完全等同於各個年級。同時,《英語課程標準》還指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和發展的不平衡,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的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

3、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英語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

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絡。《英語課程標準》還強調指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當地的條件以及學生的需要,積極和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5、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在國中上課還有一個關鍵點便是如何把握課堂的紀律問題。如同前面提到的,國中的課堂不能過分沉悶,國中學生還未脫離兒童的特性,枯燥單調的講解一定會使他們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樣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不理想。但是45分鐘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完全用於遊戲活動,過多的活動也會使他們過度興奮,從而使課堂紀律產生混亂。所以,我們應當把握好尺度,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6、教師自身要有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

(1)、在新課程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通過自學,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構建課程目標。

(2)、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注重改變英語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心熱情。課堂教學上不僅要求自己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與追求,使學生從內心真正熱愛英語學習。

總之,課程改革中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細心揣摩與教學背景相關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在今後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將會不斷探究與嘗試,爭取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全新的面貌去面對學生,使自己的英語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9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國小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為“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考慮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角色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啟用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著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啟用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為,應抓住“國小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通用4

一、針對不同的年級創設情境

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只有對童話故事感興趣,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例如,在教學《鐘錶的認識》時,我把匯入語編成故事,在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的情況下,我故作神祕地對學生說:“老師這裡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呢?如果想聽,請把身體坐直,仔細地聽老師來說一個故事……經過故事的講述,學生們不僅集中了注意力,而且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也為後期的學習奠定了基矗不論什麼年齡階段的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都較容易接受。針對這一特點,我在創設情境時,總是讓自己設定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始入手,這樣學生就更容易進入狀態,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也更容易產生興趣。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我先問同學們:“你們都逛過超市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逛過!”“那你們在買東西時有沒有注意包裝上的重量?你們的媽媽在買菜時,是不是拿著就走了,為什麼不行呢?”學生都回答,自己很少注意包裝,媽媽們在買菜時總去稱一下重量。我又接著問:“那你們知道,這與我們今天上的課有什麼關係嗎?”同學們大聲地說:“今天我們要學習認識質量單位”。學生的興趣一下被提了起來。因此,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創設情境時,就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利用身邊的事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活動的主體。那麼教師就要把自己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思考、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起來,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節課時,我就採用了先猜想——論證——歸納的教學過程。先教師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大膽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之後,讓學生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論證自己的猜想,例如動手拼一拼、折一折。最後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三、多種形式組織口算教學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計算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十加幾》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我設計了拍手、對口令等遊戲,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也接受了新知識,學生加深了理解。在低年級口算練習中,可以變換形式練習,我問你答,你問我答,也可以同桌互相玩等。在玩中學,學中玩,並採取視算、聽算相結合,動手又動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這樣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新課標》給我們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我們還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去實踐、去摸索、去積累。相信有了《新課標》的指導,教學會更有方向!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10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通知》。那麼義務教育新課標”新“在哪兒?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又應該如何調整教學活動?有幸聆聽了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組組長崔允漷教授的“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線上講座,結合音樂學科的變革學習,有以下心得體會。

在這次修訂當中,藝術類課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勵、支援發展素質教育。規定中提到了一到七年級學生要以音樂、美術學習為主線,並且發展舞蹈、戲劇、影視等專業。八、九年級將進行分項選擇開設,在教學期間重視學生的藝術體驗,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審美。藝術類課程將在1-9年級之間開設,所有課程時間需要達到總課程比例的9%-11%之間。一到七年級學生要以音樂、美術為主要教學,可以適當融入舞蹈、戲劇、影視。八、九年級學生的課程內容包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應試,學生需要在期間任意至少選擇2項內容。這使音樂從以前的'興趣,轉化為了必修科目。我又研讀了《20xx藝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讓我更加清晰音樂教育的方向。它是根據三大原則去進行修改1、堅持目標導向2、堅持問題導向3、堅持創新導向。而相對過去新課標主要變化可以分成兩個維度1、關於課程方案,裡面明確規定;A完善培養目標(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B優化課程設計(音樂融入舞蹈戲曲等)C實施要求(教學改革方面、評價價改革重點)。2、關於課程標準也說明了:A課程育人導向、B優化課程內容、C研製學業質量標準、D增強指導性、E加強學段銜接。其中課程內容具有具體性和可實施性,對於不同學段的孩子有了更明確的目標。而學業質量,更是引導老師把握教學裡的深度和廣度。課程實施裡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給予了老師們許多教學中好的建議,具體了有效評價。

新課標呈現出來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為本,我們教育學生不只是為了升學考試,更重要的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綜合性人才。新課標在強調育人功能的同時,還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訴我們,要培養的人的全面發展。而強調音樂素養的同時,還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綱的理念。新版課標將音樂學科素養凝練為五個方面:以音樂宙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估計音樂創作、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把之前的學科本位轉化為了學生本位,因為所有的學習只有真正在學生身上起作用才算有效。我們之前關注的是老師教什麼,讓學生學什麼的問題,以後我們要關注讓學生如何學,怎麼學會主動學習的問題。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教好學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麼突破,教學難點怎麼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新課標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音樂教學內容涵蓋樂譜識讀、器樂演奏、聆聽欣賞、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為主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形式多元化,有利於提升整體音樂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證明,課程標準給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廣活的空間,按新的理念和標準進行教學,定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用最優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人格素質。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11

通過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要上好課,我們必須要對新課程標準有更深入的瞭解。與舊的課程標準相比而言,新課程標準更加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能力的開發。但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都有意無意地注重應試教育,對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滲透反而放在次要的位置,使課堂形式單一枯燥,學生興趣不高。

國小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良好的教學非常重要。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讓他們多說多做,培養興趣,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為先。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的學,並且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才可以學的更好,老師才可以教的更輕鬆。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頒佈,確定了未來十年的英語教育將更加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將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實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應該要深入學習新的標準有什麼變化以及如何應對。

通過研讀新課標和聆聽專家們的解讀,與20xx版相比較,20xx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的同時加強了學段銜接。

一、20xx版課標新增內容

1、核心素養。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為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強調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識體現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鑑賞所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思維品質反映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徵,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髮展的關鍵要素,重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策略、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和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這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

2、課程內容。建立以單元為基本載體,以促進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整合,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實踐性、成長性、綜合性等特徵為基本要求的英語課程內容。圍繞這些要素,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全程中的持續發展。

3、學習質量。新課標提出學業質量標準,強化“教—學—評”一體化。新增了學業質量描述和學業質量標準;倡導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理念,建立評價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素養導向的評價體系。

二、如何應對變化

1、加強課外閱讀。新課標要求國中課外閱讀量達到150000詞。新課標還要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分析作者觀點,瞭解作者的態度,去了解整個語篇的結構,從而提高整體的邏輯水平。新課標對閱讀要求的字數變多,難度變大,突出強調了孩子對英文文章要求更深層的.理解。除了閱讀要求更高,新課標的英語寫作要求學生要有批判性思維,一定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因此,加強課外閱讀要從小抓起,長期堅持。

2、培養應用能力。xx師範大學xx教授說:“英語教學會從學習英語知識轉向培養實際運用能力”。他指出“真實的課堂”特別重要,要走出課本,更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真實語料,要求學生運用英語來理解資訊並且表達自己。從“雙減”再到新課標,國內的英語教學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不管是校內校外,還是國內國外,英語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都在朝著“真實課堂”的思路在轉變,體現素質教育觀念。

總之,新課標的變化意味著要求更高了,考試更難了,未來的英語教育將更加強調學科核心素養,死記硬背的時代已經過去,光學好課本也是不夠的,如何高效的學習英語,必將是每位一線老師應該關注的重心。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5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明確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暑假剛剛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對於新版課程標準的學習,參與了專家的解讀培訓。通過此次培訓,我們共同瞭解了新版課標的一些具體的變化,也感受到了其重點改革的一些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一大變化在於凝練了語文核心素養,即: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養的首位,可見其重要性。要在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大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閱讀、體悟。其實,語文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大語文觀”,很久之前就已經提出了。語文學習,尤其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越來越重要。未來語文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會更緊密,傳統文化知識也將糅合在學科中加以重點考查。

新課標帶來的另一大變化在於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即: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段特徵,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在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用語文的方法去解決真實的問題,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發展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而不能僅僅侷限於背誦、刷題。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基礎閱讀之外,還需增加整本書閱讀,必須要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新課標還研製了語文學業質量標準,即:依據義務教育四個學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

20xx版新語文課標的學習,讓我深深認識到語文老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尤其是在新課標剛剛頒佈實施的當下,加強語文老師自身的跨學科學習實踐尤為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