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8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

本學期我們備課組能根據縣研室的要求和學校教科處以及教學大綱,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教學質量上新臺階,所開展工作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理論提高業務修養

1、我們組繼續認真學習第三次全教會會議精神及有關檔案,明確減負增效的現實意義。

2、本學期我組能認真系統地學習洋思“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領會其實質,汲取其精華,根據高中教學的實際,進行借鑑。

3、我們組還繼續學習了《課堂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努力學習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4、繼續認真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以老帶新。師徒間經常聽課交流,認真評課。集中備課,共同商討教材等。

二、抓常規,提高課堂質量,認真完成教學任務

我們組重點抓好備課和上課兩個環節,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和智慧,共同探討,相互協作,做到集體備課,資料共享,資訊傳遞。樹立“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的意識,全面實施目標教學,切實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益。

本學期進行了兩次階段性調研測試和期中、期末考試,我們能認真進行復習迎考工作,共同商討複習策略。考試後加強補差工作,力爭每一位學生都不掉隊。

三、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1、各位教師每週舉行公開示範課。

2、10月份我校舉行市級公開課教學活動,我們組積極籌備,認真對待,為此,我們多次進行集體備課,認真選題,共同探討,分析教材,確定重點難點,及重點難點的處理辦法,深入探討課堂教學策略等等,做到心中有大綱,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我們的目標是儘自己的努力展示的課給全市的同行。我組劉洪玉老師上了市級公開課,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3、我們還採勸走出去”的形式,與兄弟學校教師進行交流。積極開展教學研討,觀摩活動,相互學習。

4、高一數學第二課堂活動也積極開展工作,吳成老師向學生介紹數學史有關的內容,姜加乾、顧乃春老師為數學競賽進行了一些培訓。

以上是一學期來我們高一數學備課組的總結。懇請領導予以核實!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

一、解答應用題的基礎是要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

應用題看起來很難,其實說簡單一點就是基礎知識的昇華。萬變不離其中,應用題的解決方法最後還是要用基礎知識去解決。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條褲子42元,買5套共要多少元錢?如果學生掌握了總價=單價數量這個基礎知識,那麼這樣的應用題老師不用教,相信他們也能很快列出算式來。

二、解答應用題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謂複合應用題是指兩步以上的計算應用題,那就一定有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的問題,這必須根據應用題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才能確定相應的解題步驟。如在解兩步的應用題時,在所需要的兩個數中,往往把解決問題必須具備的一個數隱蔽起來,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來,才能進行計算。例如:小明以每分鐘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學,花了30分鐘才到學校,下午放學回家時,他只用了20分鐘就到家了,問回家時小明每分鐘走多少米?這道複合應用題中就隱藏了小明家與學校的距離是多長,我們必須先求出全長,然後利用速度=全長時間的關係,求出小明回家時的速度。

三、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掌握分析方法。

正確地分析一道應用題,是尋找解題方法的關鍵所在。分析應用題,目的在於瞭解應用題中已知數和所求的未知數。不同型別的應用題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這樣才能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我在教學時,一般就教學生二個分析方法。第一由條件入手分析,分析時要考慮題目的問題,否則推理會失去方向;第二由問題入手分析,分析要考慮已知條件,否則提出的問題不能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來求得。在分析應用題時,往往是這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從已知找到可知,從問題找到需知,這樣逐步使問題與已知條件建立起聯絡,從而達到順利解題的目的。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3

要讓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建立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新體系,教卿首先應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下功夫。教學設計就是教師依據數學學科和學生的特點,認真鑽研教材,分析教學任務和教學物件,從而對教材進行再組織,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下面就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設計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瞭解學生,找準教學起點

要想學生通過40分鐘的學習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也就是確定教學起點。教學起點就是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已具有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有關學習的認知水平與態度。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紀是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了解資訊的途徑很多,遠比原來要快、要多,有時可能遠遠超出了教師的想象,因此教師事先想好的教學起點不定是真實的起點。教師要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過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學的真正起點。

二、客觀分析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1。為實現教學目標,教材提供的內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補充,哪些可以刪除或改變;2。教材提供的教學順序是否需要重新組合;3。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只有解決了以上作者工作單位:楊建凡,浙江省紹興縣楊汛橋紫微國小。幾個問題,才能使教學內容更易於教師教學,學生更易於自主探索。

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秒的認識》一課中,教材提供的是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一個場景來匯入新課,從而感悟1秒鐘的時間很短來揭示課題的。但是這場景時問過去較長了,對學生而言感受不大。於是我結合了剛剛前幾天學校組織觀看過的神舟六號發射前的倒計時來進行匯入,不僅使學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讓學生了解祖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設計教學時,又插入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的成績,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時間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學生課前收集時問格式,課堂交流,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樣安排,使學生接受教學內容更豐富,史富有時代特色。

三、制定明確目標,貫穿各個細節

教學目標足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它是教學設計中必須考慮的要素。數學教學的目標一定要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要在認真分析學生的起點,全面瞭解課程標準對學段的目標,以及客觀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規定學生在一節課結束後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使哪些情感與態度得到發展。

在設計《秒的認識》時,要求學生:

1、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種=60秒,體會1秒,瞭解1秒的價值;

2、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逐步培養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問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躍教學活動,增濃學習氛圍

當教學目標確立後,教師就需要考慮如何來達到目標,有效的學習活動理所當然成了達到目標的最好途徑。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更是作為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的首選形式。

在《秒的認識》一課中,設計教學時,我在關鍵的地方組織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第一處,在瞭解學生對秒的知識掌握的情況中要求學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和小組內的學交流,選出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向全班同學交流。

第二處,在學生明白秒針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後,讓小組內的學牛輪流出題,從而引導學生會求經過時間,認識秒針走1圈是60秒等知識,}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已創設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突破教學的一一個重點:時間單位的換算。

五、研究教學過程,探索教學順序

教師的教學按照什麼樣的步驟進行,這是教學設計時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有助於學生系統地進行學習,從一個知識層向另一個知識層提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通過聽秒針走動的聲音和觀察鐘面,先了解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再觀看神舟六號的發射來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識,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知道自己對舊知識的掌握和對新知識的瞭解,可以幫助學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識,進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間。

六、精心設計練習,拓寬探究空間

練習足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鞏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因為學牛在做經過精心安排的練習時,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學知以,而且能獲得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要充分發揮數學練習的功能,設計練習時除了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關鍵、注意題型搭配外,還應強化習題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因為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克服厭倦心理,保持強烈的學爿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效思維。而開放性的練習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成功的機會,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發展。

七、估計教學過程,預計意外事件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動態過程,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情感、態度,因此,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牛“意外事件”。作為教師不能簡單地把上課看作是執行教案的過程,而應該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每個環節設計多個具體方案,以便應付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在設計從“1秒”、“幾秒”到“1分鐘:60秒’’這一環節時,學生出題的可能性有:

1、從整點到整點的情況(例:秒針從3走到5)。

2、從整點到不是整點的情況(例:秒針從3到7多2小格,從2多l小格到5)。

3、從不足整點到另外一個不是整點的情況(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

4、跨過12點的的情況(例:從8到2)。5、秒針走一圈的的情況(1N:12到l2,2到2)。

6、分針‘圈至幾圈等情況。

只有充分估計學生的各種情況,才能在教學中對任何意外狀況應付自如。

新課程的改革,使我們教師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動腦筋、想辦法,從瞭解學生的情況出發,著眼於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從教學設計做起,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

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條件或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了嘗試教學法並應用到教學中,我發現嘗試教學法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負擔。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我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幾點體會:

一、有利於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嘗試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課堂上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嘗試教學法的流程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匯入、嘗試題、“試一試”、“做一做”等環節,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嘗試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將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再次嘗試安排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二、嘗試教學法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絡、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

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嘗試教學法正好適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積極運用嘗試教學法,每節新授課都先複習一遍相關的舊知識,再設計好嘗試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時候,我先複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式加減法”,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看看誰能最快掌握具體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興致盎然地紛紛投入學習中。自學課本例題後,再讓學生完成黑板上的嘗試題,結果,多數同學都做對了。這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

嘗試教學法衝破了“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地去嘗試練習,從小培養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學生敢於探索的精神。嘗試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先嚐試解決問題,教師只起輔導、引導作用。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上數學課中的配方時,我提出瞭如何進行配方這個問題,各小組積極參與討論,但是沒有一個組能夠說出其中的關係,因為書本上只給出了配出來的常數項,而沒有強調所配的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然後我走到一個組的旁邊,提示他們:二次項係數是1,一次項係數與常數項數字有什麼關係?他們又熱烈地討論起來,不久,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道:常數項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當時我給了他一個微笑,並表揚了他,他高興得跳了起來。接著我讓他到黑板上給全班同學講解,他描述得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當他講完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他的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還不時跑到辦公室和我一起討論問題。看到學生的進步,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與成長,更加堅定了我繼續運用嘗試教學法的決心。

四、嘗試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每個班分成四到六個組,每個組有六到八個同學。學習小組的劃分按成績好差搭配,這樣就使課堂教學開始面向全體學生,最終改變了“只為少數人教學”的現象,達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並且有利於營造同學之間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具體問題的合作討論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嘗試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一個人口頭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嘗試教學法中有一個環節是要學生討論、交流,在這一環節,除了組織、引導好學生,討論之後我還讓學生說說討論的結果。長此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通過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個性化發展等多方面的優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5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憂墾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6

自新課標頒佈實施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已走進當今課堂。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活動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援、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衝突。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重要學習之一,是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當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對合作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小數學中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一、合作學習的形式

1、合作討論,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並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2、合作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採用。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於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學生一知半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每個學生髮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討論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這時教師可以加強指導,並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實施新課程以後,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於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3、合作評價,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經常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及時改正錯誤。在合作評價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概括別人發言的要點,經過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鍛鍊了思維,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二、合作學習的操作

1、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學生樂於接受。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辦法就是描述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事件之中,為學生設定瞭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三、合作學習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1、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慾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由於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係,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慾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於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於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的疑點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4、合作時機應選擇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須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

5、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與交流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和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通過實驗我們認識到,要達到上述目標,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要使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習,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交流學習,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與技巧。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數學課堂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學生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到小組中,瞭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並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採取的都應是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能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在觀察、診斷以及進行“積極的認知干預”的過程中較快地適應角色的不斷變化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但這也正是一個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教師的必備素質。

在指導全班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提煉與運用時,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穿針引線”者。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彙報,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和提煉學生已發現的結論,提供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情景,及時給出促進學生髮展評價意見等等。

(二)優化組合,強化合作

1、合理組建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組織

合作交流小組的成員的搭配應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進行。一般4——6人一組,儘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即遵循“組內異質”原則,形成互補,從而使小組活動有更多、更豐富的資訊輸入輸出,可以激發更多的觀點,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組建好的合作交流學習小組間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體現“組間同質”的原則。

2、重視學習小組“領頭雁”的培養

重視學習小組“領頭雁”的培養。這“領頭雁”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學習要優秀,責任心要強,並能管住自己,而且樂於助人,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在小組選出自制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好的同學為小組長後,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檢查監督、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把權利下放,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有利於小組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

3、培養學生掌握社交技能

導致合作交流學習小組解體或學習不能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組成員不會合作交流,學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學生缺乏合作交流的願望,而是學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師最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社會技能。例如:將組內成員明確分工,運用“手勢”發揮管理作用,同時使學生參與管理過程,如何傾聽別人的發言,養成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自己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敢於把自己的探索發現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何“提建議”;如何說服別人。評價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它們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小組裡學到更多東西,同時對同學與家人和朋友和睦相處以及未來事業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創設問題情境,當好引導者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前向學生提出合作建議。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小組合作推導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合作建議:

(1)想與三角形有關的那些圖形。

(2)用多種方法驗證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導過程對我們的啟發。

對特定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指導思路和方法,如教學“我們認識的數”,教學“抓花生米”這一環節時,教師應講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組先派一名學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時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儘可能多抓;

3、再小組內猜一猜,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數一數有多少粒;

5、討論:抓一把花生米與抓一把糖果的粒數哪個多?為什麼?這樣把合作交流的步驟交代清楚,小組學習就能有條不紊地展開。提出合作交流建設或指導的目的是引導啟發,提示合作的流程,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

(四)優化師生關係,當好合作者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採用一種友好的,平等的,建設性地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要建構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學會尊重,幫助別人,樂於傾聽別人的意見,但不盲從。要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師要適時變換角色,參與其中的學習、合作、交流,做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讓學生樹立“我與大家”,“我與集體”的觀念。學會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悅。

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別差異,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遵循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特別對那些平時不善言談、不合群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增強了這些學生們的自信心和合作樂趣,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五)合作交流,培養協作意識

“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是開展的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取了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不再出現被遺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學習,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在數學合作交流學習的課堂上通過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六)以學生為主體,當好指導者

教師要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變換角色,這是新課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在指導合作小組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與應用時,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指導者,教師要傾聽學生的總結髮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髮現的結論,提供學生應用新知識的情境等。如何使討論不流於形式,這就首先要求教師從設計教案的一開始起,就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也是最能讓自己感覺到已經盡了責任的辦法,但是顯然沒有考慮學生接受的效果。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就是要對“這個群體與它的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給予研究,既要對“在群體中的個體積極性的發揮”給予重視,又要對“在個體積極性的推動下群體創造精神的發展趨向”給予充分的預測。信任,體會,摸索,尊重。分擔他們的憂慮,接納他們的想法,分享他們的喜悅,努力使課堂成為主動學習、充滿探究精神的樂園。教師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合作精神。教師還應該給學生的“合作交流學習”留出充分的空間與時間。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時,要積極引導每位組員站在小組的立場上,每個人發言代表著一個小組的成就,讓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當遇到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時,教師可即時做出妥善處理,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交流合作與探索。

(七)以學生為本,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研究性學習中由於學生個體發展水平的差異,學習的結果必然會五彩繽紛。因此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將他們的學習結果與適應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相結合,更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資訊,如何做出假設,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如:五年級梯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新課開始,讓學生猜一猜怎樣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有的說:“轉化成三角形。”有的說:“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各有見解,這時,老師又追問:“你們是怎樣想到的?”學生回答:“我們想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的過程中,就是先把他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所以我們想到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許也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當即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為使評價落到實處,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評價原則正面化,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2、評價內容重點化,使學生反思學習的得失

3、評價方法多樣化,使學生全方面瞭解自己

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共性、輕個性。這種傳統的機械劃一的評價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不利於調動每個學生的潛能。要改變這樣的評價方法,就要實現評價方法多元。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關注結果 更關注過程

(2)關注共性 更關注個性

五、數學課堂“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探索後的思考

1、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交流學習的關係

在合作交流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

2、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係

不能讓好學生一個人代替小組彙報交流,或者讓組長做小老師,而要培養小組成員建立一種平等、民主、互助的關係,使之對小組的學習任務建立一種責任感,以保證合作交流學習不放任自流或流於形式。

總之,“小組合作與交流”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和當前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7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以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學數學不光是為了計算和應用,更不是為了無休止的做題;學數學,是在學一種化繁為簡,解決問題要有依據的數學思想,是在學一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應是數學課程的中心,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主動探索,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只有樹立“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如:多翻閱報刊雜誌、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路資訊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三、在數學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里佈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裡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闆。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闆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鬆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係,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要相似於幼兒生活,相似於幼兒心理髮展,相似於動物性,相似於幼兒的好模仿、好戶外活動、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稱讚、好動、好遊戲。

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瞭解幼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兒自發的學習數學的良好動機 教師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傾聽孩子們的談話,瞭解幼兒表面看似錯誤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誤解和傷害幼兒,保持他們永久的樂於探究身邊數學現象的慾望。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遊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遊戲是可行的。

六、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如:小班學數字“4”。我講了《4的故事》:小白兔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認什麼字呢?”兔媽媽拿起一張寫有“4”的卡片,說:“教你認‘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說:“媽媽,我會認4了。”兔媽媽說:“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張桌子。桌子問:“小白兔,到哪兒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數一數我的腿吧!”小白兔鑽到桌下數起來:“1、2、3、4,你有4條腿,對,你是4的朋友。”講到這裡,我開始問:誰還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條腿,都是4的朋友。這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就一定能夠自覺地、毫無負擔地、積極地接受知識。這樣,既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8

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呢?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及聽課後的感想,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即情境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首先要為學生設定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從而產生探索學習的慾望,同時構建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例如在教學小一語文《烏鴉喝水》一課中,教師走進教室,談話創設情景:“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的鳥,如海鷗、百靈鳥、麻雀、白鶴等等,其中有一種鳥,看上去黑黑的,人們一聽它的名字都會產生一種不吉的感覺,這是一種什麼鳥?”生:烏鴉。“但我認為烏鴉是一種很聰明的鳥”學生有點茫然,併產生好奇,接著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個裝有適量水的瓶,放在桌上,“烏鴉的嘴夠不著水,但聰明的烏鴉就有辦法喝到瓶裡的水”。學生的興趣、激情一下子給調動起來,對後面內容的學習當然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起到極好的效果。

二、應用問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問題教學策略)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國小生好奇心強渴望別出心裁的提出新異的想法和解法。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探索問題得到啟動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分數除法的法則”中就設計了一種與教材不相同的推導方法。計算—÷— 時。先口算:—÷1=

—÷1= —÷1= —÷1= —÷1=

學生算後會思考:為什麼除數都是1,老師為什麼要出這麼簡單的問題?接著教師問“想一想哪一位同學能將—÷— 的除數也轉化為1。學生討論後回答,將除數—乘上它的倒數—,那麼要使它的商不變除數也應該乘上—。板書:(—×—)÷(—×—)=(—×—)÷1= —×— 從而得出—÷—= —×— 這樣由問題到結論由學生推出了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

再如分數應用題教學中“工程問題應用題”的教學,我採用了由學生自己設問,相互解答的問題教學策略。“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要10天,由乙隊單獨做要15天,由丙隊單獨做要20天”

學生提出了幾十個不相同的問題,都能相互解答,此問題教學策略確確實實地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達到極佳效果.

三、提供活動機會激勵學生自主參與(活動教學策略)

新教材提出,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提供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動手動腦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只要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的一定要創造條件讓響尾蛇動起來。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給每一個學習小組分發了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容器,同學們走出教室,到到學校沙坑中親自動手操作,通過活動度量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三倍,從而得出結論:V= — Sh ,再如應用題教學中有這樣一題“甲乙兩個同學拿同樣多的錢合著批發回一捆本子,分本子時,甲比乙多拿6本,結果甲付給乙1.2元,每個本子的單價是多少元?”該應用題教學時,我就拿了一捆本子,讓兩個同學上臺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6本本子各有3本,該同學付給的1.2元應是3本子的總價,從而輕易解答。

四、加強合作學習激勵學生主動參與

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共同參與、交流資訊、互相學習、相互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功能,給顯示較多的討論分析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鑑,善於合作。如在檢索分數應用題部分,一道題有許許多多的解法,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比一比那一組的方法更多,更簡便.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習機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每節課都體現出一位教師各自的教學策略,也就是各自的教學風格,一節成功的刻能體現出多鍾教學策略。我想每一位教師,包括我自己,通過幾年的教育科研,通過多年的實踐,在教學藝術上多會產生一次次的飛躍,真正成為科研行的教師。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9

一、備課,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

1、課前準備:備課。

(1)認真學習教材,進一步探索教材的基本思路和概念,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和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運用自如,知道要加什麼材料,才能教好。在此基礎上,通過每週的集體備課活動,討論確定本週的教學課件。

(2)瞭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質量、興趣、需求、方法和習慣,以及學習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困難,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學方法,解決如何將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認真聽課。用“和諧互助”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探索,大膽發言,積極交流。關注全體學生,關注資訊反饋,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成,引起學生的有意關注,使它保持相對穩定,同時激發學生的情緒,使他們有一個愉快的心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問題。課堂交流和演示面向所有學生。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業要安排好,少而精,減輕學生負擔。

二、做好疏導工作。

有些學生缺乏自控能力,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一些學生抄作業。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思想教育,使這項工作用於指導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後進生的轉化,要儘量從友善開始。從表揚開始,抓住亮點,放大亮點,對他的情況和想法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三、認真批改學生作業,積極寫勵志的評語,比如“今天最好的作業”“加油,我相信你是最好的。”學生作業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積極參加聽課、評課和集體備課活動。今年上18節課,虛心向老師學習教學方法,向別人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1、努力加強基本功訓練,加強“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的進一步建立,熟練掌握“五步十環”的操作流程。在課堂上做到精準簡潔,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精講”這個環,時間緊,任務重,要注意引導學生消化概念、定理、公式、規律;注意重點關注學生的知識缺陷和疑難問題;注意新舊知識、新問題、老問題的對比

2、做好“訓練”是以後工作的重點,基本保證每節課有30分鐘以上的練習時間,習題題必須是我們精心打造的,貼近會考的代表性題目:理解概念,鞏固定理;運用知識的能力;用一個問題的多解來思考問題;容易出錯的常見問題;綜合分析的改進等等。通過一系列強化練習,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適應性和技能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3、對差生多一些關注、愛護和耐心,讓他們對數學的理解有更大的進步。

4、因為大多數學生基礎差,所以我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和集中注意力。

一年來,通過不懈的努力,我教的兩個班的數學成績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具體如下: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銳意進取。只有不斷面對和解決客觀問題,遵循教育教學的原則,才能以集體智慧和個人努力取得成功。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

這次學習國中數學教學常規實施要求,使我最受觸動的是,教師素養和水平的提高,是數學教育成功的關鍵。尤其是談到數學教師應該對數學有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才能在數學實踐中不斷取得進步和提高這一點,下面就結合這點談點自己的體會。

研究是一種態度,研究是對待未知事物的一種態度,當我們走進教室,對將要教的知識早已熟知,但學生將怎樣理解卻是每個人、每個時刻、每種情景都不同的。因此,教師的工作永遠充滿未知的因素,永遠要有研究的態度。這也是我們通常說的知識不變,教材不變,但學生卻是變化的。研究學生如何理解數學知識,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該如何在四十分鐘課堂保證有效的根本所在。所以說教師就是研究者,只有研究才能教得更好。如何作一名研究者呢?自我反思就很關鍵了。自我反思是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途徑,自我反思立足於教師的實踐經驗,它是“思考”的另一種形式。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養成反思的習慣,反思是提高經驗的橋樑,是錘鍊思維的工具,一個研究型的教師,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是一個會反思的教師,一個能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教師。反思是追求卓越的動力。正如於漪老師所說:不論人生多麼精彩,無論人生有多無奈,千萬不要失去自己的思辨能力,要用反思和質疑不斷為人生做出判斷和選擇,學習不僅是一個有學識,而且是一個有見識的教師。我想也只有這樣,我們數學素養才會提高。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1

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自主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更重要是備學生,評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並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結合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明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情況,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定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並在每節教學課後,讓學生總結自己對這節課所學內容得失。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角色。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2

世界在動盪,社會在轉型,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更新,數學的教學目標也正發生著時代性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此,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設定問題情境化

新課程教學改革教材結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三年級的國小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把孩子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慾,逐步形成穩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新教材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個體認識,在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第六冊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直觀、想象、猜測的特點,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再現,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有趣地展現出來,特別易於誘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方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如: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時,我將教科書中的唐僧師徙四人去西天取經中的故事“豬八戒吃西瓜”的四幅圖製成課件,逐一顯示,並配上解說,讓學生注意觀察,在故事中嵌入數學問題:⑴、4個西瓜,唐僧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⑵、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個人還能分到西瓜嗎?三人一個西瓜也分不到怎麼用算式表示?引導學生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從而揭示課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充分讓學生體會把問題情境故事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學習內容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慾望。三年級教材,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位置與方向”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新知識的學習,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先讓學生說一說:早晨太陽在什麼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東)傍晚太陽從什麼方向落下?(那個方向就是西)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太陽從西方落下。;讓學生面向東站好,告訴學生他們背對著的方向是西,這樣來來認識與辨別東與西。再讓學生伸開兩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最後,讓學生說出校園內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物,使學生學習既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運用知識實踐,促進學生的空間觀念

現代社會,學生的學習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習與實踐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互為統一。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因此讓學生在生活的空間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中解決問題。如:教學“製作年曆”和“設計校園”時,則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的數知識,動手實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學生同時在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獲得了一些數學的情感體驗,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自主探索、設計與製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教學“位置與方位”的例2,讓學生自己完成校園示意圖;第75頁的“數學遊戲”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多種圖案;“製作年曆”等等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應用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索的實踐,並通過這些活動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進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2、重視分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慾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學習的方法。如:“簡單的資料分析”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重視評價活動。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和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能力。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己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後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己,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學習有關的數學史料

數學是與人類生活密切聯絡的,本冊教材注意採用閱讀材料的形式,編排一些有關的數學史料。如:“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數學遊戲”。介紹了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發展史、古代勞動人民丈量土地面積單位--畝,以及除號的出現史、小數的發展史等。這些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數學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激勵他們擴充知識面和進一步探索研究的慾望,而且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要走出校園,走進社群,走進學生,要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帶著新的課改理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關於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它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探尋不同的演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但是,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到底應該如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為學生創設演算法多樣化的機會。

給學生提供的學習內容應該是能夠緊密聯絡他們生活實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現象或問題。而且這些現象與問題中含有數學價值,學生能從中發現客觀規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教科書在編寫時作了許多努力,教師的任務是把教科書中的學習材料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學生感不感興趣、想不想學習、願不願探究;二是學生有沒有回憶起相關的舊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與方法;三是學生是不是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法與打算。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5×25×8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的方法很多,(1)先算 5×25=125再算125×8=1000(2)把8拆成2×4,先算5×2=10、25×4=100,再算10×100=1000(3)先算25×8=200再算200×5=1000(4)先算5×8=40再算40×25=1000這樣的題目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效的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演算法多樣化創造了機會。

二、為學生提供演算法多樣化的平臺。

不同的演算法展示了學生的不同認知方式。面對問題,教師應該不是告訴他們可以(應該)怎樣算,而是應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以“做”而非“聽或看”的方式介入學習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理解所學的知識,掌握正確的演算法,而且提高了自己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促進自身的整體發展。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自己的獨特的想法,我們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試一試,用自己的策略去嘗試解決。教師只要注意:一是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保障每一名學生都有獨立探索的機會;二是鼓勵學生勇於克服困難,盡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三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是及時給予合理化的建議。

三、讓學生在交流中提升演算法多樣化的品位。

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得到了問題的答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為交流創造條件,他們既有交流的願望,也有交流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全體學生都參與交流,交流的組織形式應是靈活多樣的。同桌學生之間或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頻率高、機會多、參與面廣,可以在此基礎上再組織班集體的交流,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傾聽別人的想法,有利於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從中受到啟發,學會理解他人,欣賞他人。

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昇華演算法多樣化的內涵。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找到的解決方法只要是正確的,就都是好方法,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些方法是學生的創造,是他們的學習成果,其中既包含著數學知識,還包含了寶貴的精神和態度。

教師應“允許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如果把學生自已喜歡的演算法看做“基本演算法”的話,每個人心中的基本方法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階段,基本方法也在發生變化。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自已選擇“基本演算法”,並應予以肯定和鼓勵。但是強調個體的“基本演算法”並非到此為止,還需引導探索、“多中選優”。

總之,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它打破了原來的教學模式(教師教給方法,學生嘗試,練習鞏固提高),使數學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使每個學生“學到自己需要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方法達到演算法最優化。在演算法多樣化到演算法最優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解題的方法,更在演算法多樣的過程中彰顯了自己的個性,在數學上獲得了不同的發展。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4

在兩天的培訓當中不僅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生動、形象、精闢的講座,也欣賞了他們的展示課。專家的講座使我產生了不少共鳴,昇華了我的教育觀念、教學理念,也充實了我的教育理論,提升了我的專業水平,拓展了我的知識面。他們的精彩課堂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增強了教學基礎理論,更新了教育理念。我深深的體會到要繼續不斷學習和鑽研,立足於自身的教學工作,加強學習,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真正的走近好課堂。本次培訓主要有兩大特點:

一、講座豐富而精彩

本次培訓邀請了全國優師吳正憲上了示範課《簡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數並作了《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專題講座;特級教師周衛東上了示範課《間隔排列》並作了《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專題講座;特級教師牛獻禮老師上了示範課《路程、時間與速度》並作了《以課程視野重建課堂》的專題講座;特級教師仲廣群上了示範課《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作了《讓教學充滿生長的力量》專題講座。每個講座都能針對老師平常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剖析。

二、課堂探討主題明確

除了開設多個專題講座以外,在培訓過程中,還進行了國小數學概念課,複習課等教學專題研究。進行課堂教學實踐與點評互動。這樣的培訓關注了學科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使我們在實踐探討中產生思維的碰撞,進一步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認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能力。

經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收穫頗豐,受益匪淺。參加此次培訓,這兩天來在課堂上我們認真聆聽了數學專家和名師的講座和講課,特別是聽了特級教師牛獻禮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牛獻禮老師給我們作了《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專題講座,提出了《國家課程標準》國小段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即總模式:“創設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從而提出了課堂教學中的五個模式範例:“引導——發現”模式;“活動——參與”模式;“講解——傳授”模式;“自學——輔導”模式;“討論——交流”模式。牛老師再通過具體的幾個課堂案例分析,形象生動,激情四射,講解非常透徹到位,領略到了特級教師的風采,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這次的學習,不僅提升了我的教學理念,開闊了視野。聽牛老師上課,覺得這個老師特別有激情。他所講的內容與我們的教學非常貼近。牛老師在複習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以題帶知”——即通過一個題目來複習相關知識點,然後進行快速地知識歸納。發現老師很多課件都是用這樣的方法,也是牛老師極力提倡的。這種方法我也認為非常有效,教學中也是這麼做的。從這點上,我發現,我們之前對於教學的一些思考與想法,其實還是存在研究價值的,只是我們缺少了繼續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所以,只要我們堅持學習研究“把教學中的一些亮點與優點放大”,相信對我們的教學能力會有很大的促進和提高。

兩點感悟:

一、課堂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什麼

要讓學生學會數學思想,發展思維,讓學生有解決問題的經驗,讓學會學會表達,學會表達的方法,如:我是這樣想的,所以首先應知道,我是這樣做的,教會他們基本的表達套路,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

二、如何有效的備課、上課

1、首先需要設計好練習,設計好題的標準:起點低,人人可以參與,開放度大,不同人不同要求,做全對有挑戰,問題應使學生可發展。

2、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學習開始的地方不一定在課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與學後的起點。正確認識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建構知識有自己的方法,外部強加的方法暫時無法建構,它需要一個過程。

3、用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最後,我想說的是,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在教學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回顧短暫的培訓歷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收穫。同時,也希望以後經常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更希望能有機會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讓自己能檢驗學習效果,以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

本學期,在專案組課題《國小數學課堂活動實施操作方案設計的實踐研究》的引領下,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對《上海市中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再次進行了認真的研讀。通過研讀,進一步領會課改的精神。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想讓國小低年級的學生走進廣闊的數學世界中,並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學習興趣和熱情是尤為重要的。《上海市中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國小數學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習自信心”。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數學遊戲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趣味性、挑戰性、互動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收穫成功的喜悅。

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我也將課標要求和課改精神滲透到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在《課標》的指導下,結合區“數趣”課程的研究,我設計了《倍數吃牌遊戲》這節數學遊戲課。

“數學遊戲”是一種運用數學知識的大眾化的智力娛樂遊戲活動。即指那些帶有趣味性、競爭性和娛樂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結果,學生可投入很大興趣,並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的寓數學知識或數學原理於其中的遊戲。

通過數學遊戲讓學生“玩中學、動中悟”。 而是讓學生在玩數學遊戲的過程中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失敗,不斷嘗試、反覆推敲,體驗遊戲背後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以及所領悟的數學方法和產生的情感變化,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失敗,鼓勵學生繼續嘗試,併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及自信心,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

一、 遊戲激趣,調動思維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是一種享受。《上海市中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 “打好基礎,學會應用,激發興趣,啟迪思維”,重視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的情感態度。要促進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學會應用數學知識,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倍數吃牌遊戲》這節課中,我通過學生喜歡的數學遊戲為載體,用以下幾個環節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活動一:找倍數遊戲。這個遊戲規則比較簡單,通過找出倍數牌的活動,讓學生熟練1-9的乘法口訣,熟悉數與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運用已有知識完成遊戲任務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活動二的展開打好一定的基礎。

活動二:倍數吃牌遊戲。在這個遊戲中,不但要運用乘法口訣和

倍數的數學知識,還需要探究一定的獲勝策略。遊戲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究獲勝策略的主動性,讓學生“玩中學、玩中悟”。

二、 層次區分,啟迪智慧

《倍數吃牌遊戲》的課堂活動面向各個層次的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學習發展的空間。

層次一、熟練乘法口訣和倍數概念。

乘法口訣和倍數概念是二年級(上)數學課本中應掌握的知識。通過遊戲的形式,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鞏固知識,熟練運用的機會。並在遊戲活動中獲得應用數學知識完成遊戲的成就感。

層次二、主動探究吃牌和出牌的遊戲策略

在明確倍數吃牌的遊戲規則後,學生首先學會了找出倍數牌進行吃牌的方法。經過幾次遊戲嘗試後,主動開始思考出牌的策略,並將策略運用到遊戲活動中,繼而在情感上獲得思考、探究的樂趣。

層次三、拓展延伸,啟迪智慧

教學最後部分的選牌遊戲,需要學生不但能夠熟練運用口訣和倍數的知識,而且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兩種情況(先出牌、後出牌)討論證明雙數牌一定能獲勝,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 實踐體驗,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更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在《倍數吃牌遊戲》這節課中,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 營造氛圍,使學生萌發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

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他們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見,要使學生萌發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其前提是給他們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有利於探究學習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課中,我以遊戲、競賽等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產生求勝的慾望,從而激發他們探究遊戲取勝策略的主動性。

2、 放手實踐,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時空。

課中,對於遊戲策略的研究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實現的。我為每個學生搭設了活動平臺,給與他們充分的時間參與到遊戲活動中。在遊戲取勝的慾望下,主動探究吃牌、出牌、選牌的策略,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適當引導,師生互動

學生在遊戲實踐的活動中,已經探究出了一定的遊戲策略,並在遊戲過程中有意識的將這些策略進行運用,但是還是比較零散和模糊。教師通過小胖和小丁丁的幾局遊戲過程,將學生在遊戲中的吃牌、出牌策略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更有條理的總結遊戲取勝的技巧。

《新課程標準》更新了我們的教學理念,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指引了更明確的方向,同時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過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鑽研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真正將新課標的理念落實到實際課堂中,讓每位學生受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