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集錦15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但物質財富的增加和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素養的提高並不是同步的。

相反,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心理問題卻日顯突出。面臨著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為世界公害,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複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它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為切實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目標,xxx在名的20xx年展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研究,並建立了心理輔導中心,設定了心理諮詢室,創設了心靈環保信箱。

在領導的關懷,專家的指導,班主任的支援和配合下,本課題得以順利展開和圓滿完成。在本課題的開展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訓教師

一方面通過購買、借閱、查詢等辦法收集資料發放給相關老師學習,以提高理論水平和諮詢技能;另一方面,請有關專家和資深教師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針對班主任老師與學生聯絡最緊密,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

二、建立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室的主要任務是接待來訪的學生,與來訪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宣洩,找出學生的心結,在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保護學生利益,我中心規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如坐班制度,保密制度等,力求分析科學化、準確化。其中,輔助運用了心理測量量表,包括人際關係量表,氣質量表及卡特爾16PF量表等。對來訪的學生我中心都設定了個人檔案,現建有個人檔案100餘份。

另外,心理諮詢中心運用卡特爾16PF量表對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測量,科學地分類整理,對特殊個案進行了分類存檔,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在接待來訪者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當前學生中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基於中心條件有限,我們採取的更多辦法是與學生交流,給他們以鼓勵和信心,有的還要與其班主任、家長聯絡,共同來關心、幫助這個同學。

三、及時進行課題小結

參加該課題的老師,每一學期要進行一次課題小結,小結包括理論學習、學習心得、撰寫論文、個案分析,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四、其他活動

針對國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校每一學年都要舉行一次“男女生青春期衛生講座”,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和人本身,防止一些不道德和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學科滲透。在思想品德課程中,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培養樂觀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

環境薰陶。我校利用牆報、板報、專刊、電影、多媒體等方式,優化校園環境,潛移默化感染、薰陶、淨化學生們的心靈。

利用每週一次的班會活動,班主任老師結合班上的事情,進行有目的的教育。針對個別學生的情況,與之進行思想交流,並加以教育。

心理諮詢中心設定了便於諮詢者與來訪者溝通的心靈環保信箱,編辦了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簡報與櫥窗,創辦了心理專刊——《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

針對以上工作,我作為該課題的參研人員,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1、本校各級領導和每位參研人員給予了該課題高度的重視,並賦予了高度的責任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由於教學任務重,各方面條件有限,影響了一些活動的深入開展。

3、培訓途徑單一,理論學習不繫統、不完善。

參研人員的培訓主要通過例會與自學來實現的,導致了無可避免的膚淺,理論書籍的不繫統導致了諮詢者專業水平不高,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諮詢中心的進一步發展,十分不利於心理諮詢的科學化。

4、通過本課題的開展,我們瞭解到現在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並著手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得一部分問題能得到解決,得到學生的信任。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學習類問題:表現為學習壓力大、厭學、恐懼考試等。

(2)人際關係問題:表現為與教師的關係問題、與同學的關係問題和與父母的關係問題。與教師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師生的互不理解。與同學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不交友或交友不慎等方面。與父母關係問題,主要是因為父母與與子女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給學生造成的心靈傷害。

(3)情感問題: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困惑,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

此次課題雖然結束了,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任務卻任重而道遠。我們仍然要以飽滿的熱情繼續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耐心地幫助他們,使他們健康成長,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發揮其實際的意義。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段的時間裡我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課題組老師在成績面前相互鼓勵,在挫折面前從不氣餒,半年的研究和實踐,使我們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們堅持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系統性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按知識系統進行,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主題教學。是從更為寬泛、更為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定位教學。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真正的貫徹單元主題教學理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研究課標、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備課時只著眼於某一節課的思維模式,而從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的整體設計,從而將某一節課的準備納入教學的序列之中,從整體上構思學習主題的教與學,以主題為主線來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上我們大膽嘗試,立足課堂。

其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據新教材主題教學的特點及教育教學因素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的創新理念,又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既可以突出重點和主幹知識,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新趨勢。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他們投入很大的興趣和老師一起進入探討,並且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上課不用聽看書則可以的不良學習品質,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學生對主題的整合興趣非常大,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歸類,將知識縱向聯絡,達到了時序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論。

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的老師教學態度和風貌也發生了改變,大家積極探索、學習研究,是教師的團隊意識空前加強,聽課、評課共同進步。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學生對歷史課也表示出了重視了,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斷。雖說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環節,可是沒有做系統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沒有這樣強烈感悟。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後,我們要感謝研究室,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學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援,還要感謝指導老師的指點,謝謝!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 獲取資訊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科學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今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中學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 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於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

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學習理論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認知需要,產生一種需要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讓學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誰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過程最優化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最優化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優化統一起來。教學過程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五個基本成分,要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必須選擇每個過程的最優化方案,發揮整個教學系統的最大可能性。

四、 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

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五、 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於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10月,我第一次參與市級小課題的研究《如何藉助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研究》,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很多工作都是摸索前進。因此,從立項開始,我就開始蒐集課題相關的資料,包括書籍、論文等。通過一段時間的整理和分析,現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大家分享。

一、選題的實用性

通過研究相關資料,我發現已有的相關論文,多角度的闡述瞭如何藉助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這些資料對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本次課題的提出,是結合我校實際進行的選題。主要是針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藉助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進行研究。切入點明確,較為準確地把握了課題研究的方向,有較強的實用性。

二、研究的可操作性

選定研究的課題後, 要預先考慮資料來源、選擇資料蒐集的方法、安排資料蒐集的程式性活動,具體確定課題研究方案:包括課題提出的背景、要解決的問題、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步驟、預期效果、成果呈現形式等。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活動的可操作方案。通過這個方案可以幫助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

三、總結的及時性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階段性總結、成果的撰寫彙編等。這些思緒及感受要及時記錄,不要等到需要時才去追憶、收集,那時已晚。因為一個研究成果的推廣,需要有文字資料,而所有這些也將成為自己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

四、課題與教研活動相融合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活動是相輔相承的一種教研形式。兩者在形式、名稱上雖有不同,但內容上卻是相融的。常規教研須與本次課題研究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為教學服務。在教學、在聽課、在評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能成為本次課題研究的物件。所以本次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兩者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常規教研的效率。

有一次學習,就有一點進步;有一次研討,就能再上一個臺階;有一次交流,就有一次全新的感受;有一次參與,就會有一次經歷;有了這次課題研究,我們會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隨著新課程計劃的實施,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全新的教學理念走進了高中校園,因其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學生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所具有的顯著優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視並逐漸開展起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因研究性學習佔用課時及耗時過多而對傳統教學產生的衝擊也逐漸顯現出來,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使之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就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三年來,我們二十三中生物組的全體教師就如何將研究性學習與生物課堂教學相整合展開了專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現總結如下:

一、 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意義

我國現有的教育制度和辦學形式決定了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它是教育改革的原點,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具體作法,必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落實和體現。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其指導思想是“以學生髮展為本”,其實質在於“自主發現”。同傳統的被動性學習相比,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更關注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探究問題的產生,研究問題的發展,預測結果,驗證結論,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運用,並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同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發揮研究性學習本身的優勢,還可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兩者相得益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激發學習熱情,促進自主學習,拓展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相長。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與生物教學相關的生產、生活、社會熱點等問題展開研究,並將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不僅可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研究興趣,而且使之便於與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掌握相聯絡,使學生看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實用性,從而產生學習上的主動性、自主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從學校以外的眾多渠道中獲取的各種各樣的知識資訊,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彌補了教材中的不足,實現了資源共享,使學生和教師雙雙獲益。

②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研究性學習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在各類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開發、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創新意識和創造品格。學生收集的素材大都與社會生活有關,且很多是社會熱點,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教學,可使他們增加對社會的瞭解,更加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實踐證明,將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必然為基礎教育改革開闢一片新天地。

二、生物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優勢

同中學的其它學科相比,生物學科具有文理交融、情智結合、可拓展性強、開放性強、自然與人文並重、知識與生活與社會熱點密切相關、定性與定量互補等特點,是任何學科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要回歸的一門終級學科,是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焦點和核心。

人本身既是研究的主體,也可以是被研究的客體,圍繞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就有很多奧祕值得探究,例如,人為什麼會有頭皮屑?人為什麼會衰老?人為什麼會得癌症?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什麼?等等。生命現象的千變萬化,生物世界的豐富多彩,生物實驗手段的多樣性,以及生物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出現,這一切都為生物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內容,都很容易激起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是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好素材。因此,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具有選題廣、可操作性強、生動有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課內課外聯絡緊密等諸多優點。另外。生物學的發展歷程,諸多生物學家本身的道德示範,使生物學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自然萬物的千姿百態使人產生了美感,生物進化理論隱含了豐富的哲理,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而眾多科學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可貴的探索精神和獻身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更留給中學生們無價的精神財富。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可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和人文品質。

面對教育革新,生物教學應將研究性學習作為突破口,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使獲得生物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生物知識、進行科學探究、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20xx年4月20日-21日在我校張校長的帶領下,我和我校其他幾位教師有幸參加了省教科所組織的全省教師關於課題研究方面為期2天的培訓,我感覺受益匪淺。

首先由南京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書記劉永和教授就《如何把教研、科研成果積極轉化成教育行為》和《“教師教科研”的光榮與夢想》兩個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其中劉教授提到基層教師需要個人課題、微型課題,課題要有“小、巧、實、新”的特點;並對課題申報的一般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具體的指導和培訓。最

後劉教授還就如何從別人的優秀課題中學到對我們自己有用的東西進行了解析和示範。通過劉教授的培訓,使我真正從思想上願意認識到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通過培訓學習到了一些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的、實用的方法,對以前自己做過的一些課題也有了新的認識,我更加堅定了今後要認真做課題研究的信心。

然後由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旭東教授主要對以下三個主題做了培訓:1、教育研究的特點和要素;2、教育科學研究的常規方法介紹;3、課題的科學實施流程與方法。其中劉教授提到的“教育研究必須為學校工作和教師自身的發展服務”、“要從學校和教師工作實際提出課題,開展研究”、“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改善我們的教育行為”“教育研究要使教師成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等觀點使 我茅塞頓開,獲益良多。緊接著由甘肅省第九屆教育實踐成果獲獎者王俊莉校長用她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經驗向我們說明了學會選題的重要性。

同時讓我體會出當一個人真正從工作中體驗到到樂趣時,工作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而且只有當人享受工作的時候才更有創造性。所以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教師,就應該做快樂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自己喜歡的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感染學生,要用我們充滿愛的心和眼睛去發現教育生活中微小的、閃光的、感動我們的東西。並把它及時捕捉下來,細加分析。 最後由蘭州市教科所教研員朱武蘭老師跟大家分享她進行課題研究的一些體會。朱老師對教研課題如何選題,選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讀,讓我對課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懼怕研究課題到覺得研究課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從剛開始對課題的迷惑到現在對課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脈絡認識,使我對課題研究方面有了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對今後我們進行教研課題的研究、選題等有了很大的幫助,為我們以後研究課題提供了一個方向。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使我在課題研究的認識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變。同時我還具體學習到了很多在今後做課題研究時有用的很多方法,如:教育科研的選題與論證、如何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與綜述、研究過程的設計與展開、教育 研究的方法等。所以這次培訓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是一次極好的促進和指導。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以方便更多的一線老師更快地成長和進步!

20xx年4月26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今天王小女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課題研究的點點滴滴,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讓我知道課題研究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點滴教育教學過程中。深感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才能不斷提升自我。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還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業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知道了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課題研究的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選題注意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不能貪大求全。要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二、其次有做好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課題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最後就是用心去研究,做好案例分、反思、總結等等了。

總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學、課題研究過程中,認真去做、用心積累,一定有所收穫。

有幸聆聽石明晶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課題研究的選題與立項有了更清晰的瞭解。

石明晶老師不僅闡述了課題為什麼這麼熱,課題研究的外顯價值和內隱價值,而且還融入自己多年來對課題的理解,深刻而又引人。接下來石老師層層深入,從課題是什麼,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到一線教師如何做小課題,怎樣開展課題研究,進行了層層剖析。

一、規範操作

石老師一再強調課題要有正確的格式,做到符合課題研究的規則。

第一,選題要新穎。力求別出心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二,寫明研究背景,不宜多,寫出為什麼做;

第三,要有完整的研究思路,包括目標、內容、方法,尤其是研究目標做到前後一致;

第四,總結研究結果,闡明研究的成果。

二、客觀呈現

從石老師身上感受到他對課題研究的執著以及對課題真實、客觀呈現的追求。“客觀”和“真實”可謂是本次王老師講座的精髓。

1、選題客觀

所選課題要來自於自己的課堂,不是為了獲獎而寫,而是需要而寫,是為了教師自身發展而寫,能夠解決當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的功能。

2、過程客觀

研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必須把每一次研究的過程客觀記錄下來,以備日後作為原材料展現給別人。不造價,不做作,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3、總結客觀

根據研究的過程,如實併合理的解釋取得的結果。

這次培訓會收穫頗豐,希望學校給我們提供還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8

我校自20xx年3月起承擔了市級的一項關於國小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題研究。經過一年多的考察、研究、探索、實踐,在20xx年12月結題,這一路的走來,收穫很多,感觸頗深,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我們的課題研究主要從學生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禮貌習慣三個子課題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考察、研究。

1、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範之前,我們教師要先為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通過一年來的培養和教育,學生基本上能夠對於長輩和老師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能夠做到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著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此次課題研究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裡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著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著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而這些,我們也發現學生們已逐漸做到。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物件,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們要求任教老師每天都佈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儘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我們在課題研究這一方面所開展的工作比較多,從開學初就強調各年級語文教師對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在學校進行比賽,並對獲獎班級進行獎勵,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三、注重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

一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單靠學校教育是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而學生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教育更應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只依靠學校一個陣地,要隨時和家長取得聯絡,做好家長工作,請求家長在家裡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軌道上,成為學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業、課堂訂正讓家長簽名,這既能讓學生重視作業,按時訂正,也能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培養。在這一方面我們所做的工作有點欠缺,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於提高。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所承擔的這一項課題也具備一定的意義,我會繼續對於學生的養成教育研究下去,對於他們存在的問題深刻反思,幫助孩子努力改正。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9

2月26日、27日,我們聽了XX市教研室主任闞兆成同志所作的《論“十四個關係”》的報告,東平徐慶功局長所作的《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師生髮展》和XX縣新湖鄉中學王慶良主任所作的《打造高效課堂狠抓教學管理和質量》的報告,受益匪淺;對照我校的所作所為,感觸頗多。收穫最多的是三個方面:一是解決了認識上的問題,二是指出了管理上的微觀問題,三是方法上提供了模板。

首先,談一下認識方面的收穫:

1、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按考證兩個概念都不正確。應試教育應該說是傳統教育的範疇,素質教育應是素養教育,都應歸於教育這個概念的外延內。“素質教育”由於長期應用就約定俗成了。

2、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正所謂“見多識廣,經多見廣”。

3、關於什麼是課程?既然課程是有課程綱要、課程標準、教材和其他材料組成的,有教師和學生及教學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那麼除了教師的備課,講義,教學案外,學生的所作所為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業,就是學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關“教學目標”的設計,課改十年來,我第二次聽闞主任如此透徹的解讀,就是一個“實”字,實際、實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隱性的目標就是隱性的,是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的。

5、啟發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的關係,我認為我們仍處於“形態”階段,我們應借鑑先進學校的經驗“臨帖、磨帖、入帖”,然後根據我們的探索“破帖”,成為我們“個人”的、“個性”的成功模式。

6、揚長教育與補短教育的關係。對二者的關係我們也進行過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邊”包保制、分層評價等,但我們還沒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沒有做好的原因是這項工作實在是太麻煩,沒有形成確保制度落實的機制。

7、講考試與多元評價的關係時,闞主任講“升學率的高低就代表推進素質教育的高低”,這對我們講,就是思想認識再解放。推進素質教育,從來沒有人講就是不要質量!分數是衡量差異的標誌,該精確的要精確,該模糊的必須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啟示:

啟示1、思路清晰、明確。

縱觀XX縣教育局徐慶功局長所做的報告,一是指出了課改的原因,二是說出了課改改什麼,三是怎麼改,四是課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麼是課改,為什麼課改,又指出了課改改什麼和怎麼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時又把實踐中的保障機制總結出策略性的認識觀點,來自學習與實踐的,令人信服。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抓住課改的核心——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以省規劃課題“三步一體教學模式的研究”為平臺改變教的方式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為平臺,改變學的方式,實踐三年來,對比新湖鄉中學的實踐探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簡單化,在沒有解決好“改觀念”,就進入了改模式、方法、評價了。或者說,還沒有完全改變觀念的時候就進入了正題,有的老師還沒有思想準備,有點“隔靴撓癢”的嫌疑,沒有思想的行動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統性差,我們的校本培訓做得不夠好,體現在培訓的計劃和程式性操作層面,培訓的內容不繫統是我們的“致命傷”。

啟示2、策略中肯,實踐性強。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膽識和堅持,敢不敢“幹”,能不能堅持幹,這應該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比對我校幾年的實踐,我覺得我們缺的正是這兩點。我們重視了師德建設,重視了積極踐行,重視了家校溝通,重視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但總覺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鑑:

“三人行必有我師”。同樣的事情,不同人去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校近幾年也進行了“學案導學”實驗,還進行了一年的“雙案”教學實驗,為什麼我們沒有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差在哪裡了?

一差在環節處理的方法上。我們的“預習探究”環節在課上,新湖鄉中學的在課下(當課下作業處理),效益不一樣。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須過成型的課,我們沒有做到。

三差在機制運作上。新湖鄉中學比我校的機制好,他們有校級值日視導教學走課組,校本視導教學驗評組,他們的校本教研培訓落實到位,他們實行了“三包”責任制,我們沒有。我們還停留在外部,領導與被領導的傳統機制上。

通過以上分析,是不是我們就一無是處呢?當然不是,學習就是找差距,沒有謙虛的態度,是學不來的,照貓畫虎也做不到。立足實際,要找我們的優勢,“揚長補短”,借鑑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我們正處於:營造了好的德育環境,在教科研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的教學質量是穩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質量教學”的“雙高”品牌學校20xx年建設規劃。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學教研資訊平臺資源使用與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組建學校資訊教研組,充分發揮省、市、區教學資訊資源作用,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科學利用,服務教學,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之一。

二、研究制定關於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評價管理辦法,為推進學校高效課堂的實施提供製度保障。

三、改革單元測試評價方式,分層評價學生學業水平,抓好過程管理。為落實面向全體學生,做有益的嘗試探索。

四、加強校本教研培訓。充分利用學校期刊,外出學習等形式,對教師進行一次系統的培訓學習。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學生學習小組長進行分階段的培訓,落實面向全體、(分層)因材施教的課改理念。

五、繼續開展學校文化建設。繼續開展“愛我一中、建設一中”的專題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活動育人,豐富師生生活。狠抓常規教育,常規即文化,是學校的行為文化。打造市校園文化4a級。

六、做好家校聯誼工作。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著力做好畢業生家長工作,協助學校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為學生的發展群策群力。

七、管理上下功夫。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成員要敢想敢幹,貴在堅持,要逐步培養“全員參與,全面育人”的管理新模式,學生管理仍然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上下功夫,保持已形成的好學風。教師要在管理技能上下功夫,要做學生的“指路人”,要研究“個體性資源與群體性資源的作用”,開發教師本人,學生個體與班級、年級等課程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資訊資源。

八、做好學校宣傳工作。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檢查和活動,認真總結宣傳我校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援和幫助,促進學校發展。學校各部門及教職工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教育發展的脈搏,跟上時代的發展新要求,要宣傳學校,先宣傳個人,個人就要提能力提素養。根據《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未來十年內,教育要實現現代化,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擔子更重了。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0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絡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九年級(15)班,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就比較認真,而且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甚至還能舉一反三。但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就只是坐在教室裡,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係,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乾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後就又是老樣子。

於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迴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擷數學生活例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物件,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例項。從報刊雜誌、電視廣播、計算機網路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於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啟用思維 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為什麼?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係 美國課程專家多爾說得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15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裡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物件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物件、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群策群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資料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閱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

兩年來,我們在縣教研室領導的專業引領下,課題組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的促進了我們對課題的研究,使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提高了我們自身的素質。在課題研究的這段時間裡,我回顧了學校兩年來的研究工作,我發現,有不小的收穫。我們課題組的老師都感到特別的高興,因為我們已經享受到課題研究的幸福。為了以後更好地參加課題研究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參與課題研究使我成為學習者。

兩年來,通過定期開展的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誌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

二、課題研究論文的撰寫使我成為觀察者。

通過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慢慢地學會了記觀察日記,經過兩年的課題研究,讓我知道根據課題去記錄學生的成長、變化,以及老師在課題研究過程當中的成長感言,從剛開始的不知道寫什麼到後來可以就課題寫出一篇論文,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學會了觀察,觀察學生的活動,觀察學生的行為,而這些記錄下來的自己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就成為我論文的很好的論據,同時我也學會了根據自己活動的開展情況定期寫下評價記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仔細去分析,認真地記錄,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會用我們的筆,生動地再現師生互動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從多角度觀察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使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針對自己開展活動認真進行反思,總結哪裡做得正確,哪裡還有待改進,一年來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題研討活動,如課題教學觀摩、課題論文交流、錄影課等。活動前,我會根據自己班級的研究主題,圍繞課題的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並針對推敲每個活動的環節,儘量把活動開展地更完美。活動後,我會圍繞研究目的開展的活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改進。從而增強了自己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能力。

四、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總之,我們要用這種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教師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開展好課題研究工作。目前“教師作為研究者”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被認為是教師提高自身意識和專業能力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只是承擔“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園丁”和“蠟燭”的角色,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教師這門職業是一門非常專門化的職業,需要進行專門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而成為專門化教師的最好途徑就是參與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鍊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3

自從參加《中學物理教學微案例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研究小組開始,對微案例有了較好的瞭解。特別是微視訊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有較深的體會。

微視訊在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微視訊一般時間都比較短,大約在6~8分鐘左右,但是資訊量較大,相對於課堂45分鐘來說,合理的分配了課堂的教學時間.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使得學生更加自主和高效.相比較於國中物理課程,高中物理課程更加複雜,研究的問題更加抽象,尤其是一些物理概念和性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加速度、質點和牛頓第二定律等的理解,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如果藉助微視訊,就可以向學生形象的展示這一現象,便於學生去理解這些問題.對於教師的教學而言,引入微視訊便於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製作微視訊的時候,教師需要蒐集相關的教學素材並且要將教學過程融入其中,這樣在進行第二輪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比較原先做的微視訊,尋找差距,及時的改進.同樣,通過相互觀看微視訊,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同時也為教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題材.另一方面,在課堂上使用微視訊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以這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更易於接收.在課後,學生還可以根據微視訊更好的鞏固課堂知識.這些都是傳統的長視訊無法比擬的.

物理教學中的微視訊應用案例

概念教學中的微視訊應用

例1加速度在加速度這一章節,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加速度,能夠區分加速度和速度變化量、速度變化率,並且能夠在生活中使用加速度的概念.。兩個視訊分別是四個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準備起跑和摩托車與助力車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都是從靜止到運動的一個運動狀態.通過觀看不同的人和不同車輛的啟動速度,和在相同時間內不同的速度變化,去體驗在相同的時間內車輛速度變化的快慢.幫助學生理解速度快,速度變化塊等意思,為學生學習加速度的定義做好鋪墊.視訊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按壓桌面,發現相對的兩個平面鏡中的光束出現了移動現象,另一個通過實驗人員擠壓瓶子,發現瓶口上方玻璃管內的液麵上升了.在彈力這一章節,教師在講解彈力時,通過彈簧的變形和橡皮筋的變形學生能夠明顯的看出形變,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一些偏硬的物品,如桌面和玻璃瓶,由於受到力的作用後變形幅度較小,學生很難產生直觀感受,理解上就會有困難.通過微視訊實驗,學生能夠明顯的看出桌面和玻璃瓶受到外力的作用後發生的變化.由於這個實驗並不繁瑣,還可以通過視訊演示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動手操作.例3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本章節的主要任務是學生通過學習後能夠知道超重與失重的含義,並能夠通過牛頓定律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將一個檯秤放在電梯內,檯秤上放一重物,隨著電梯的上升和下降,觀察檯秤的變化,並讀出相應的數值.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課本上除了進行了文字講解以外還配了幾張插圖,但是這些靜態圖形並不能夠使學生對超重和失重產生深刻的理解.通過使用微視訊,這樣貼近生活,通過相應的數值來觀察超重與失重的變化,更具有說服力.

規律教學中微視訊的應用

例1勻速直線運功時間和位移的關係本章節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學生能夠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位移關係與v-t圖象中四邊形面積的對應關係。根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位移,繪出這段時間物體的v-t圖象,將所得的圖象均分為幾段矩形,並以2倍的數量繼續均分,當儘量將這一時間段進行均分的時候,這個矩形的面積就等於斜線段與座標軸構成的梯形的面積.利用這種微元法思想去理解速度時間圖象與座標軸的關係是教學上的難點,學生在這方面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課本上的插圖都是一幅幅靜止的圖形,雖然採用了過度的手法去繪畫,但是學生理解起來仍然有難度.利用微視訊就可以將這一靜態畫面轉化成動態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微視訊慢慢體會微元法思想,較為容易去理解.微視訊的內容主要引用阿波羅飛船的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由靜止狀態同時釋放羽毛和鐵塊的視訊,觀察著兩個物體的落地情況.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講解這節課的時候會通過使用牛頓管的方式來做實驗,將羽毛和鐵塊放入其中以抽真空的形式來觀察.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可以發現,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對牛頓管完全的抽出真空,在實驗中看到的並不是羽毛和鐵片同時落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通過這段視訊,以事實為證,更能夠給學生以說服力,加深學生的主觀體驗.在微視訊中,首先將一塊海綿放在斜面擋板的上方,然後在斜面上再放一塊海綿,在海面上放上一重物,觀察海綿的變化.其次,在豎直的牆面上分別掛上A、B兩個橡膠墊,用一根木棒和一根細繩與A、B構成一個三角形,並在細繩與木棒的焦點處掛一重物,觀察橡膠墊的變化.然後將細繩換成木棒,再觀察橡膠墊的變化.學生在學習力學分解的初期會感覺到無從下手,更不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為何,這就給受力分析帶來了不便.在教學中引入微視訊後,學生就可以直觀的看出力的作用效果,再配合視訊中繪製出受力分析圖,更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通過海綿的變形,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個重物的受力方向.微視訊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給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理念得以落實的重要措施.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更有利於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4

本次地理研究性學習是關於中國美食的課題,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此次研究活動中,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我們確定研究性學習的題目是《舌尖上的中國》,與當下正在熱播的《舌尖上中國第二季》相得益彰,學生通過對中國不同分割槽的主打美食的瞭解,從地理視角感受到美食對該地區的獨特意義,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地理知識的理解,直觀上感受著美食的誘惑,深深為中國美食文化所吸引。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地理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離不開地理,地理來自於生活。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

每個班級平均分成6到7個小組,每個小組挑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區域,在小組分工後各自展開調查與蒐集資料,持續時間一個月,效果非常好。從整個活動來看,學生對中國美食這一研究內容充滿興趣,大家都被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所吸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學生主要通過上網收集一些圖片、文字及視訊整理材料並撰寫成文。有的學生介紹美食的美麗傳說,食材的獲取方法或是介紹製作方法,有的學生展示美食圖片,並制定吃貨路線,直觀形象,嚐盡天下美食,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感受著知識帶來的喜悅。還有的學生獨闢蹊徑用地理視角去解讀中國美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總之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很成功,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研究問題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

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提高,但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為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物件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