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教學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1

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二、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學生最喜歡做遊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遊戲內容,遊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遊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遊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遊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

趣了。

三、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慾望。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並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2

4月22日,學校思政部組織我院學生到有“天下第一嶺”之稱的松毛嶺進行現場教學。到達松毛嶺之後,天空中還飄著細雨,我們在山下烈士墓前進行往事大致講解,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為前輩們舉行默哀儀式;而後,我們到郭公寨——松毛嶺狙擊戰前線指揮部進行參觀學習。在建國初在松毛嶺山下立的紀念碑前舉行獻花儀式,更是在老師的講解下了解到松毛嶺血戰的慘烈與驚心動魄,七天七夜的狙擊戰,最終因彈盡糧絕而結束,“是役雙方死亡枕藉,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在當天下午,我們參觀了紅軍橋和觀壽公祠,紅軍長征出發地。

松毛嶺上的烈士墓,不是哪個普通烈士的墓,更不是哪個名將的墓,它是千萬個為黨國犧牲的烈士最後的埋骨地。那是一代忠魂,所幸青山處處,可埋忠骨。若他們無如此犧牲精神,又有哪個可能堅持七天七夜的死戰呢?更是不會有快程序的現代社會發展。他們是值得任何人的尊敬,更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學習他們不畏艱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學習他們保家衛國的精神。這是他們留給我們年輕一代的瑰寶財富,正如閃耀於高空的星虹,卻是有著能夠直貫九天!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3

近期我校在進行武術操教學,武術動作是廣大學生熱愛的專案,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很艱難又複雜的。因為武術動作並不僅僅就是廣播操那麼簡單的動作而已,不僅強調動作要舒展。最主要的是講究精,氣,神。一套動作打下來學生是很累的。同時負荷也很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鍛鍊效果是有的。所以在近期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慾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習慾望是動力。在學習初期,對學生進行引導很關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做好武術操的慾望,為今後順利完成教學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武術操教學中,如:第六節擰轉運動,1—2拍“並步擺掌”,教師可以提示,“少林和尚,阿彌託福”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聯想到少林武功”;再如:第七節俯仰運動,3---4拍“馬步展掌”,教師提示“我是黃飛鴻,我……打”。。。。讓學生聯想到影視功夫片《黃飛鴻傳奇》中黃飛鴻常用的招牌動作。通過武術操中第一節“起勢”1--2拍中的“左顧,右盼”;第五節“側展運動”3--4拍中的“震腳,砸拳”第三節“開合運動”中的“哈-哈”以及第四節“踢腿運動”中的“呼”等動作和呼號來提高學生練習武術操的興趣和“精、氣、神”。

二、認真分析,耐心教授,適時評價。

首先,教師要能熟悉掌握整套操的動作要領,掌握整套操的特點乃至各節各拍操的動作結構。分析武術操由哪幾節動作簡單、節奏怎樣,難易程度如何、哪幾節可以需要分解教學等情況分析思考再來安排教學。教學時,教師首先對整套武術操給學生做了示範,通過教師優美的示範激發學生對武術操學習的興趣。然後利用分解教學,先採用動作名稱提示法進行教學,在用口令教學學習掌握。每節課學習1——3節動作,遇到複雜的動作安排1節操的學習。每節課堅持,在教授新的動作之前對上一節課學習的武術操動作進行復習。通過教師口令,師生口令,教師說動作名稱,學生作出相應動作的教學法教學。學完3節進行一次階段性複習教學,利用口令完成在和音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把口令法和動作名稱提示法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開展教學。整套操教授結束,教師採用無聲做操法、學生口令法,教師動作名稱提示法進行復習鞏固。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做操適時評價,並抓住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及時表揚,就算是簡單的一句:“你真棒” 、“好樣的”、“你的動作真漂亮”、“你真像一個武術小運動員”等都會激發學生學習廣播操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這樣做:“看誰做得最好,我給他進行拍照,讓你最美的形象永遠留在老師心目中”(教師立即做出拍照的手勢來激起學生練習的興趣)。

在武術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合理運用口令進行教學。例如: 5........6用力、向前、伸直、繼續、重複、認真、再做、看我做、跟我做”、“好樣的”、“真不錯”、“真勇敢”等準確、恰當、簡單的語言口令提示動作姿態、節奏和方向,引起學生注意。從而讓學生更順利地掌握正確的動作。當然,教師的語言要符合動作的性質和節奏,要隨著動作的快慢、節奏的起伏而變化。另外,還可用手勢和表情暗示法。

三、教學中採用集體教學形式開展武術操教學。

由於我們學校的體育課採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全校同時上課,因此,大家共同參與不同年級學生的廣播體操教學。輪流在臺上示範,臺上1人主要講解,並負責口令,同時其他老師負責學生的秩序並監督、指正學生的學習。當示範的教師根據講解教師的口令作出相應的動作時,下邊負責指正與監督的教師可以在周邊進行全盤通視,及時發現學生的上課狀態,以及學習情況,大家在碰頭溝通、相互交流,及時把學生學操、做操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反饋,當全體學生都學會了聽口令做動作後,教師在臺下進一步強調教學動作過程,一遍、二遍 重複地把捏著,直至每位同學都能夠聽著口令,和著口令獨立地進行演練,以至於在沒有口令的伴奏下完成練習。最後在分班教學,針對所學動作及時指導糾正。

最後,充分利用大課間時間,由一名體育教師上臺教授,其他教師配合完成。動員班主任,學校領導齊抓共管,共同完成教學。最後,當全校所有學生都會做武術操時,在初見成效的之初,邀請學校領導參與武術操教學巡視和觀摩。目的是讓領導能看到我們的成績並爭取得到他們的認可。為了能讓武術操得到健康有序的開展,在今後一週內安排一名帶操熟練的教師進行領操,並從中安排優秀領操員上臺示範領做,直到學生能獨立完成為止。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4

對於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結合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平時積累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字"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國中生的知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裡空蕩蕩的,怎麼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後進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學生有所裨益。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5

許多語文教師談到作文教學時,感到很頭痛,現就結合我二十年的語文教學經歷談一談在作文教學上的一點感悟。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於寫作文,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感作文教學工作的艱鉅與困難。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有效作文,聯絡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地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慾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慾望和興趣;其次是覺得沒有什麼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心理學研究表明: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絡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迴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篇1律,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徵,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二、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於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在勞動課上通過參加勞動,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寫勞動課的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星期天學生參加了家裡的收割麥子的勞動,

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裡,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感受了,寫出真情實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

三、教給作文方法,重視作文指導。

一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細緻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麼特徵,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慾望。

二要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葉聖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緻推敲的優秀範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並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每位教師在教學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鑑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三是要在長期的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優美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湧,下筆如神。沒有語言積累,學生的作文將是“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有情而不能抒發。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

四、重視作文的修改講評。

學生作文雖不是作家的創作,也不能寫一次就完事,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會有漏洞,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要反覆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

要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機構是文章的骨架,具體生動則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成鮮活的生命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

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中尤為重要的一環,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肯定他們在作文中的優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作文中的不足與失誤,還要強調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成勤於修改的好習慣。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優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鼓足他們樂於作文的勇氣。

這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改變不願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於作文,樂於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做負擔去對待了。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寫作能力等,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寫作能力的培養卻常常讓老師和學生都叫苦不迭,老師們抱怨學生下筆無物,沒有真實感受,學生們則真的文章空洞,無話可說。

10月27——28日,我聽了十一節作文教學課,可謂精彩紛呈,各具特色,但都不乏一個共同特點:注重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和主動意識,進而使學生產生表達的興趣和願望,為我們展現了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爭相表達,下筆滔滔不絕,真正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這一理念。

通過這幾節課,我有以下收穫:

一、作文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新課標指出:習作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認為要想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一定要做足熱身工作,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或者是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如陳小妮老師《小動物素描》的教學中,首先從現今學生們最熟悉和喜愛的小雞入手,將學生的思維自然的吸引住,產生進一步學生的興趣,羅秋老師《二十年後再相會》老師課前的歌曲也很好的拉近了師

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較快進入學習情境,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就一定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貼近生活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讓學生說真實、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將真實的生活還原給學生,當真實的生活情境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時,他們會倍感親切,自然紛紛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此時的發言就會變得靈活,生動起來,韋春柳老師《吹泡泡》這一課就是這樣,他由學生們喜歡的遊戲入手,讓學生先玩遊戲,再引導學生寫出遊戲過程,一切水到渠成了,李曉老師的《感受母愛體驗真情》則是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入手,讓學生充分自由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只有貼近了學生們的生活,才能讓他們真正做到有話可說,表達真情實感。

三、關注細節,有效引導。

給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當學生將真實的生活還原到課堂中時,只是一個個零散的片斷,怎樣讓這些片斷化成生動的文字呢?需要老師們的真效引導了,應該把握住這些細節,以語言、行為、動作上的鼓勵,引導幫助學生展開大膽的想像,例如韋春柳老師《吹泡泡》這一課有這樣一個環節:在輕快的音樂中,老師用語言引領,學生想象你想讓泡泡飛到哪去?在想象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充分大膽的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接下來的語言表達可以說得心應手,此時再動筆去寫,就早已成竹在胸了,老師們的有效引導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習作能力。

有了鮮活的生活,真實的情感,大膽的想象,學生不會再無話可說,但寫作還需日常生活的不斷積累,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的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少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積累好詞佳句,並在習作中嘗試運用這些語言材料來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文采飛揚,同時,要想給學生有效的引導,我們自身的語文素養也要不斷加強,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讓自己成為一條涓涓細流,才能保證為學生提供新鮮的生活源泉。

綜上所述,我想在實際教學中,只要能貼近生活,注重有效引導,挖掘真實感受,作文教學將不再可怕。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7

國之古語:人命大於天!雖簡單幾個字,卻道出了各行各業不可忽視的安全問題。閱古覽今:從大的方面來說,國之盛狀是“國泰民安”,人民是“安居樂業”;從小的方面來說,家人外出,也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可見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在培養祖國棟樑的校園,“安全”更似警鐘長鳴,不能有絲毫鬆懈之處。作為教師,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茁壯成長。自參加工作十年來,我對安全教育有如下幾點小小的體會。

一、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教學質量必須雙管齊下。

正如“安居樂業”一詞中的“安居”與“樂業”是相輔相成的一樣,若不“樂業”,能“安居”嗎?同理,一個學校,學生以“學習”為主,學習是學生的“業”;教師以“教學”為主,教學是教師的“業”。抓好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自主地學習。讓學生養成愛看書,愛查閱資料,愛追蹤討論、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但須注意,中國是歷經長久的科舉考試,以及前期的應試教育,令許多人走入了“死讀書,讀死書”的衚衕中。教師在抓教學質量時也會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業的魔鬼似訓練,雖然讓教室裡的孩子們變乖了,不到處惹事了,但低視力的、低能力的學生卻是一大片。這是教育中的糟粕現象,我們應該拋棄。古人常提“棋、琴、詩、畫”,“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文韜武略”等,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不說明了教育的多方面發展。因此,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在各科教學方面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激發興趣。學生只有愛學習,才會杜絕在校打架鬥毆,無所事事的不良現象。才會讓校園真正平安。

二、必須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行為習慣鑄就人的性格,顯示人的魅力,體現人的修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關係著祖國未來的社會風氣。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方面應該賞罰分明,公平公正地對待,才能讓孩子們“知榮辱,辨是非”,只有愛憎分明,才能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對是非觀念弱,榮辱感不強的國小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孩子,身體的成長讓他們對許多事產生好奇感。在農村,由於一些家長的亂開玩笑的語句,更讓孩子們帶進了校園,不加辨別地說和做。給其他同學帶來傷害。我覺得,學校應該定期開展法制教育,讓孩子們明白“肖像權”、“名譽權”等,加強法律意識,安定校園環境。

四、亟待整頓的家長教育。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獨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溺愛現象隨處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談不上嚴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於麻將館,地主桌,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學要麼守在喧鬧的麻將桌旁,兩眼發睏不能回家,還挨賭輸了的父母的氣;要麼鑽進網咖,也昏天黑地玩遊戲,看影象;要麼獨守“空”房,飽一頓,飢一頓;要麼三五成群,從這個科大坡,浪蕩到那個街角,打架鬥毆沒話說。三是留守兒童,公婆管其生活,卻不能引導心靈的成長。孩子對公婆的逆反心重,不聽公婆絮絮叨叨唸陳舊的教育。特別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長,學生在學校鬧事,教師請家長,家長“忙”,總請不來;教師家訪,家中大門緊閉。學校與家庭這一教育環節嚴重脫鉤,加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難度。故,家長理應接受“培養孩子”的教育。

五、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潤物細無聲”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寫照。我們常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沒有身正何謂範?一位教師,哪怕學富五車,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修養),是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何談敬仰?作為教師,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修養),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會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還會引以為榮,減弱學生的正義感。

面對學生,教師要“肚裡能撐船”。寬容學生,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當我們的孺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弄清事情的原委,給他講清楚“錯在什麼地方”,並指明“他應該怎樣做”的方向。只有學生認識到錯誤,才會心服口服地改正錯誤。切不可以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好惡來評價學生,一旦學生與教師處於對立面,教育只有失敗,更談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教師、學生、家長、校園、家庭、社會都息息相關。不可忽視安全教育,更應該從各個方面加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諧”的校園。校園安全法制作文:校園安全心得體會就到這裡結束了,希望每一個讀者看完之後都能夠對安全有所認識,生命寶貴,也很脆弱,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8

一。激發寫作興趣。讓孩子乘興而上

興趣是學寫作文最好的老師。三年級是國小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必須在這個階段喚起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激發起寫作文的潛能。我認為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信心。我非常注重三年級

第一節作文課的指導,一定要讓孩子們在起點上感到寫作文不是難事。這就對我們三年級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充分備好課,做好學生的寫前指導。為了寫好一次作文,有時需要一週的時間去鋪墊,目的是讓學生在寫前有充分的情感體驗,等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老師再進行寫法指導,自然就“水道渠成”了。但注意第一次作文課千萬別和學生談字數,只需把方法教給他們,接下來就是鼓勵他們大膽下筆,而且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老師還要不失時機地去表揚,讓他們從內心深處不畏懼作文。更值得重視的是第一次作文的評改,一定要注意放大學生的優點。我們平時的作文滿分是30分,第一次的作文評分我是28分起步,而且告訴孩子們達到28分的給小組加分,這樣第一次寫作文全班基本上都能加分,很好地保護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從此樂於動筆。

二。注疊語言積累。讓孩子拾級而上

從報刊書籍中精心篩選出一些短小精悍、啟迪智慧的文章在課堂上朗讀。空閒時間我會走入學生中間,告訴他們我近期讀了什麼好書,情節何等曲折,內容何等感人,以激起他們讀書的慾望,然後推薦學生買書品讀,並佈置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讀完。讀完書後,及時召開讀書報告會,以便讓學生有讀書交流的陣地。這樣,學生就產生了讀書興趣,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另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與課外閱讀相配套的就是優美句段的摘抄。三年級伊始,我就號召孩子準備“積累本”,將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好詞佳句都寫到這個小本上。然後也會找時間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在摘抄的.過程中,學生對詞句

的理解便會得到昇華。我不但讓學生讀、記,我還要求背。學生必須會背課文中指定的優美片段,甚至整篇課文,背名言警旬,背自己的讀書摘抄,背唐詩宋詞。背得特別好的同學獎勵課外書。在我的堅持下,學生從被迫到習慣再到超額完成任務,逐漸愛上了“背書”。經過這樣的逐級訓練,學生頭腦中自然會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用的時候信手拈來。

三。堅持砌於練筆,讓孩子盤旋而上

俗話說:“勤寫筆下生花。”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多練多寫,不要僅限於每冊課本要求的八次寫作文訓練,要加大訓練量,增加練筆的機會,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逐漸提高。為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增加學生的生活和語言上的積累,我在課堂上創設就文取材、一箭雙鵰的“小練筆”,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執行。比如我經常這樣傲:精彩段落,仿一仿;動情之處,抒一抒;課文插圖,寫一寫;懸念結尾,續一續。在這樣巧妙的練筆訓練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我還會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各種寫作契機,比如學校召開金秋體育節、留下美麗的秋天、課間操評比等孩子們喜歡關注的活動,馬上讓學生動筆,寫下自己的活動經歷,這樣的寫作孩子們有話可說。

四,發揮評價作用。讓孩子隨評而上

面對三年級的孩子,他們剛剛接觸作文,我就著重教給他們自己評改的方法,督促學生養成自改習慣。首先,大聲朗讀,讀中悟錯。每次作文後,我都安排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邊讀邊尋找不對、不妥、不通之處,用鉛筆修改錯字、錯標點和病句,做到作文沒有錯別字,語句也通順。其次,輕聲慢讀,讀中選“美”。自評後還要互評。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由優、中、差三類學生組成,相互間用藍色圓珠筆進行評改。這樣,在修改過程中,後進生學到了批改的方法,中等生、優等生在示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學生互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做到兩點:第一,要認真“尋寶”,要多從別人的作文中尋找值得自己學習的優點。第二,要細心“挑刺”,挑出被批改作文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努力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以利於作者修改。

最後一個環節才是教師批改。教師批改時,主要看學生文章的整篇佈局以及本次寫作文的要求,並進行縱向比較,學生是否比上次的作文有進步。評改時注重兩個方面:第一,批語激勵。不僅評文,也要評人,對作文慢的就求“快”,對性格急的就求“穩”,對懶於觀察的就求“勤”,對敢於創新的就求“準”,等等。第二,放大亮點。國小生初學作文,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的做法是用“放大鏡”發現學生寫作文中的亮點,大力表揚,讓學生從中領悟作文的寫法。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9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尚義縣20xx年國小語文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此次活動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趙建中老師的四年級作文教學和講座《如何引導學生寫作》。

張建中老師是全國語文培訓的首席專家,張老師已經62歲了,從給學生上課到給我們講座,這三個小時內始終一直站著,只見他時而彎腰親切地和學生交流;時而用他那溫暖的大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時而又翹起大拇指微笑著誇讚學生。他高大的身材微微地向前傾著,語重心長地引導學生、熱情的鼓勵學生、毫不吝嗇的肯定、讚賞學生。就是這樣一個60多歲的老人,他卻能背不計其數的文章!為了讓我們能理解國小作文的教學技巧,他不厭其煩地像對待學生一樣慈祥地給我們講解。張老師一上臺就直接告訴我們說:“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孩子們自己的手寫自己的生活。”的確,張老師的兩節課,沒有用太多ppt,也沒有用cai課件。但是,兩節課裡雖然沒有花裡胡哨的東西,卻無處不精彩,無處不實在。

當然,最令我難以忘記的是他對學生作文的指導。這次親自聆聽張老師的作文教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僅要做好寫作前的引導和寫作中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寫作前的教學設計,一個好的預設,就是一節成功作文課的基石。當學生們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寫作後,張老師開始了對學生作文的點評。只見他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讀,並且時不時的指導、點評幾句。對於寫的很空洞的,不符合實際的內容,張老師會再次嚴格要求孩子去仔細觀察,用通順的

語言去表達。很有耐心的教孩子們說完整的話、以及用詞的準確。這節課張老師主要是讓孩子們寫寫新結識的老師,重點是外貌描寫。鼓勵孩子們走到教室後面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師們交談、交朋友,孩子們剛開始還唯唯諾諾,很膽怯,但是後來慢慢的和老師熟識了,聊了有關工作、學習、讀書、理想等方面的問題,這就是為孩子們創設了寫作的素材,並且為孩子們提前預設了好多的詳細提綱,讓學生們有的放矢,覺得寫作並非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其實寫作來源於自己每天的生活瑣事。張老師教學語言的準確得體、機智巧妙和詼諧幽默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對學生作文點評中,他對學生的習作逐詞逐句地進行點評,儘量要求學生文從字順,表達清楚,這個環節體現了張老師高超的語言藝術。張老師留給我印象深的還有他對語言表達的重視。在進行回答簡單問題時,每個詞語該怎麼讀他都有要求,特別是指導說話結巴的、句子說不完整的同學。當時,有個男生被抽起來讀自己的習作,讀得非常吃力,張老師叫停說:“你知道老師的要求嗎?必須要說完整的一句話,再讀。”直到學生讀出正常正確的語調才讓他過關。張老師的教學方法讓人借鑑的地方太多,我都不能一一舉例了。他在最後和我們交流時告訴我們,作文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從基礎抓起:要重視讀書的習慣。他反覆告訴大家:作文教學就是教給學生如何感悟生活,如何用表達自己情感的語句去書寫。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我將認真研讀張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藝,學習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

校園教學心得體會10

今天我聽了一節關於作文教學的課,真是受益匪淺。

語文教學需要語文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鄒老師這一個有關作文教學經驗的介紹,恰恰告知我們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怎樣抓住適時的機會提高學生語言表

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用愛激發寫的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深處。”學生有極大的可塑性,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滿懷信心去關心他們,用愛心去撥動他們的心絃,用智慧,去叩開品德不良學生的窗戶,為他們錯奏的青春旋律正音,幫助他們重新譜寫一曲優美動聽的青春之歌。鄒老師對於作文有難度的同學便降低要求,只要這樣的同學的文章中有一個好段,一個好句,哪怕一個好詞,鄒老師都會及時給予鼓勵,極大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再聽鄒老師面對學生有進步的學生給予的話語“你真是一個小才女”“你怎麼能想出這樣的詞,真是太棒了”……作為一個孩子當他聽到從老師嘴裡發出肺腑的激勵語怎能不開心,怎能不願意作文呢?

二、用心創設寫的情境

大部分學生害怕作文、應付作文、抄襲作文,面對作文無可奈何,對寫作不感興趣,帶著一種牴觸、無可奈何的情緒去寫的,這種情況長期下去就會使學生厭惡作文,寫出的文章乾巴巴的,從而永遠失去

學習作文和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歸其原因就是這樣的學生的內心是空的,一個內心是空的學生怎麼又能寫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鄒老師作文經驗介紹裡所說的小遊戲、品食品、做積累……又給我們提供激發學生寫作的平臺,同時也使我知道只要我們願意給孩子搭設一個感興趣的平臺,他們便會在作文中書寫中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用法豐富寫得內容

葉聖陶老先生說:“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於傾訴他們的生活積蓄。”凡是緊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題,功底再差的學生都能有話可寫,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有超常的表現,相反,寫作內容若是學生比較陌生的,學生的寫作就只能是憑空捏造、生搬硬套,作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鄒老師引導學生會作文的一妙法便是適時利用現時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機:一場雨、一場雪、班級突發事件、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作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怎能

不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呢?

讓學生愛寫作文,會寫作文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追求,今天的劉老師運用短短的四十分鐘幫我們更清新地明確從事此項工作實施策略,今後我會將所聽、所感、所想於自己實踐相結合,引領我的學

生共創愛寫更會寫的藍空。

貼近學生生活,激發真情實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