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集錦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9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集錦2篇)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

說起考研,不得不說說我的大學聯考,因為大學聯考的不如意,選擇了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但是我仍然依稀記得,高三的志願大學榜單上是南京師範大學。所以,在大一第一次班會的時候,我就說出了我的夢想—南師大研究生。所以,考南師大是我一直不可動搖的信念。

首先我談談教育學專業課的複習,因為我喜歡教育學,所以我在大學前兩年的時間打好專業課基礎,而真正準備考研、瞭解考研是從大三寒假開始。由於之前南師的教育學考試的內容一直按著統考的節奏來的,所以我買了統考的書籍和資料著手複習,在剛開始的3—6月時間裡,我主要閱讀專業課書本,積累專業課知識點。我那時候買的專業課版本就有好幾個。其中教育學有王道俊的《教育學》、十二五規劃的《教育學基礎》,中國教育史主要是孫培青的《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有吳式穎的《外國教育史教程》、周採的《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有劉儒德的《當代教育心理學》、全國十二所重點院校《教育心理學》,教研有裴娣娜的《教育科研方法》、袁振平的《教育科研方法》等,我花了近4個月的時間閱讀課本,整理脈絡,做筆記以及對比不同的說法等等。雖然這個過程很枯燥,也容易讓人不耐煩或者沒有成就感,但是我堅持下來了,因為這個積累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不是靠背誦記憶的。下面我詳細說說我每門課的複習:

由於這幾門課我在本科階段都學過,有過一定的基礎,所以我能夠了解書本中基本的內容。在複習《教育學》時,我先記憶書本中目錄框架,瞭解這本書大概的內容,然後逐步閱讀書本,我想說的是書本一直到考試前都不能丟,每一次看課本都會又不一樣的收穫。在閱讀第二遍時結合統考大綱做筆記,整理出自己的筆記。對於中外教育史,我認為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是教育思想家,二是教育制度史。把這兩條線索理清楚並且多加記憶與比較就可以了,由於這兩本書內容比較多,工作量比較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教育形式與內容,需要加以區分,而不是僅憑記憶,如果不理解,記住了以後也會忘掉。

這三本書我一直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佔據了這4個月的大部分時間,在一些視訊資料、音訊資料進行補充。其實教育學的資料很多,各種各樣的資料都有,自己應該有選擇的進行復習,而不是都去看,都去做,時間上和精力上都會不夠用。我記得當時的視訊資料和音訊資料都是同學之間互相複習給我的,我沒有系統報過培訓班,因為我學過這個專業,所以我選擇自己複習。當然,我也不否認,機構的複習資料對我也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認為跨專業的學生可以針對自己情況有選擇地都買資料以及報培訓班。其次,對於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科研方法,我佔用的時間比較少,因為我分析了南師大教育學真題,他們的分值比較小,所以我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前三門專業課複習中。但是,我認為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教育學的5門課都不可割裂開來,在系統複習完書本之後可以聯絡起來看,這是非常重要的。

總體來說,專業課就是前期看書本,中期整理背誦、多做題,後期加強記憶與思考以及複習錯題集(主要選擇題,對於統考的學生很有必要)。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範文2

雖然教育學每週只有一節,但是我還是獲益匪淺,從《教育學》這門課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此,要感謝老師為我們傳授了《教育學》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確是難於言喻。其實教育學去年我們就開始學習了,以前總不把它當回事兒,心想又是一門像《毛概》一樣無聊的理論課。但是,到了今年我就徹底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一是,老師上課很有趣,有吸引力。在課堂上,您不僅給我們舉了很多大哲學家,先賢以及大教育家們的例子,還給我們講訴了許多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您所舉的許多例子不僅對我們學習教育學有很大幫助,而且還對我們自身也很有啟發作用。二是,您還會和我們互動,用問題來引導我們、激發我們。通過互動和同學間討論,讓我們的課堂變得輕鬆、民主,也同時讓我們變得主動學習、主動思考。通過上您的課,通過您對教育的解釋,對教育學的解釋,以及許許多多貼近生活的事例,我發現:原來“教育”並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教育學也並不是一門枯燥無味的理論課。

依然清晰的記得這學期我第一次翻開《教育學》這本書時的情形,當時我發現書裡的內容特別的枯燥乏,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我誤解了《教育學》。現在再回到我開篇就提到的收穫卻難以言喻上。因為我確實在《教育學》這堂課上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不僅解除了我對《教育學》就是一門枯燥的理論課的理解,還豐富了我對“教育”,“教育學”的理解。

還記得老師在給我們講“教育的本質”這一節的時候,您給我們提出了幾種不同的定義。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愛因斯坦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把受過的教育全部忘掉之後,剩下的東西。通過對“教育”本質的學習,使我開闊了思維,不再把“教育”一詞想的空洞而深不可測。

通過教育學的學習,我還深深的喜歡上了教育學。其中有許許多多我感興趣的話題,比如中西方文化的傳統的差異所造成的中西方教育意義的不同。老師給我們形象的舉例闡述他們的不同之處,老師把中國的灌輸式教育形象的比喻成木桶給杯子倒水:老師是木桶,學生是杯子,老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更有意思的西方的教育,老師把西方的引導式教育用“產婆術”來做形象的比喻:老師是接生婆,學生是孕婦,而孕婦產下的胎兒則是學生內在的潛質,通過老師的“助產”,使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從而發掘自己的潛力和才能。通過老師形象的比喻,使我深深的理解了中西方教育的本質區別。

上老師的課,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說,我也是獲益匪淺,通過您對“教育的產生和發展”這一章節的介紹,我瞭解了教育在人類社會的五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各自的特點,以及教育的緩慢發展史。在講到農業社會的教育史時,中國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讓我倍感驕傲,我國的先賢們在那個時期就已經提出瞭如此優秀的教育理念。除了瞭解中國的教育史發展之外,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國外的一些典型的教育內容。其中很特別的是古希臘的“斯巴達教育”,他們當時的教育目的僅是是培養合格的軍人。而正是這種教育,它對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看著最近學校裡大一新生幸苦的軍訓,就讓我不禁想起了古希臘“斯巴達教育”。西方世俗封建的“騎士教育”也讓我印象深刻。它的教育也很特別,教育分成三階段,其中最讓我好奇的是第二階段:護衛。不僅要幫男主人打仗,侍奉男主人的生活,居然還要視女主人為情愛物件!通過這樣特殊的教育方式來培養騎士的軍人品質和紳士風度。還有古希臘雅典的“通識教育”,等等。真是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教育的目的各異,內容各異,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也大有不同。《教育學》真是讓我對歷史上的各種教育大開了眼界,豐富了我的知識和視野。

在“教師和學生”這一章,我更是收穫良多。通過老師對教師職業,教師角色,教師的素養,學生的本質屬性,以及如何處理師生關係的講解和舉例論證,我才發現原來做老師,做個好老師,做個優秀的'班主任原來是那麼的不容易,是有那麼多的學問在裡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在講這一章時,給我們舉的一些老師在處理師生關係時所舉的例項。通過這些例項,我發現做老師離不開“頭腦”,要想當個好老師必須要全心全意的做好學生的傳授者,領導者,輔導者,以及朋友。在老師講授“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時,我也是獲得了很大的啟示:我希望在將來我出去當老師以後能夠儘量處理好:學生既是教育的主體,又是教育的客體的關係,充分發揮自己既是學生的引導者,又是學生的依賴者的身份。

同時還給了我很大啟示的是老師在講授“課程”這一章節中的“學科課與活動課”。老師分別介紹了這兩種課程的優缺點,聽了課之後,我一直都沒有忘記這個問題。各有各的好處,但又有各自的劣勢,因此我在想我以後當了老師要怎樣做呢,要怎樣去平衡學科課和活動課呢,要怎樣才能跟上新課標的步伐呢?雖然,我現在還沒有走上就職的崗位,但是通過《教育學》這門課,通過劉老師的認真講解,使我在還沒踏上崗位之前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我覺得對我將來的發展是很有利的。

在老師講到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談到我國基礎教育發生的重要轉型時,我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也有了更深的瞭解。通過對這兩個概念的瞭解,我也更加堅定了對素質教育的贊同和認可。我也堅定了如果將來要當老師,就一定要做一個培養多數人才為主的教師。

熱門標籤